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的原理

2.掌握制备Dansyl氨基酸和聚酰胺薄膜层析法的操作和方法

实验原理

荧光试剂5-二甲氨基-1-萘磺酰氯(dansyl-Cl,简称DNS-Cl)在碱性条件下与氨基酸(肽或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成带有荧光的DNS-氨基酸(DNS-肽或DNS-蛋白质),DNS-氨基酸再经酸水解可释放出DNS-氨基酸,其反应式如下:

图1:DNS-氨基酸生成反应机理图2:单项层析结果示意图DNS-Cl能与所有的氨基酸生成具荧光的衍生物,其中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等氨基酸可生成双DNS-氨基酸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相当稳定,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的微量分析,灵敏度可达10-10~10-9mol水平,比茚三酮法高10倍以上,比过去常用的FDNB 法高100倍。将Edman法和DNS法结合起来(称为Edman-DNS法)应用于蛋白质结构的序列分析上作,可以提高Edman法的灵敏度及其分析速度。

DNS-Cl在pH过高时,水解产生副产物DNS-OH,即:

图3:DNS-Cl在pH过高水解产生DNS-OH

在DNS-Cl过量时,会产生DNS-NH

2

,即:

图4:DNS-Cl过量产生DNS-NH

2

DNS-氨基酸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黄绿色荧光,而DNS-OH和DNS-NH

2

产生蓝色荧光,可彼此区分开。

DNS-氨基酸可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在薄膜上检测灵敏度为0.01ug(相当于10—10mol)。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合物的分析。

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即各组分所受的固定相的阻力和流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聚酰胺是—类化学纤维原料,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的称锦纶66 。因为在这类物质分子中都含有大量酰胺基团,故统称聚酰胺。它对很多极性物质有吸附作用,这是由于聚酰胺的一C=O及>NH基能与被分离物质之间形成氢键。如酚类(包括黄酮类、鞣质等)和酸类<如核苷酸、氨基酸等)是以其羟基与酰胺键的羰基形成氢键;硝基化合物和醌类等物质与酰胺键的氨基形成氢键。被分离物质形成氢键能力的强弱,确定吸附能力的差异。在层析过程中,层层溶剂与被分离物质在聚酰胺表面竞相形成氢键。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溶剂,使被分离物质在溶剂与聚酰胺表面之间的分配系数能有较大差异,经过吸附与解吸的展层过程,可以一一分离。

实验器材

1.聚酰胺薄膜(7×7cm)

2.电吹风一个

3.紫外灯一台

4.点样管(4支)

5.吸管

6.量筒

7.烧杯(500ml)8.铅笔

实验试剂

1.DNS-Cl丙酮溶液

2.展层液: V(甲酸):V(蒸馏水)=1.5:100

3.氨基酸样品:标准Gly、Phe、His溶液

4.混合氨基酸溶液

实验操作

1.DNS标记:

取4个小离心管,分别加入氨基酸30ul,再各加入30ulDNS-Cl丙酮溶液,混合均匀后置于37℃水浴中1小时;

2.点样:

在距聚酰胺薄膜底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直线,以这条直线为基准,分别取四个离心管中液体用四个不同的点样管在聚酰胺薄膜上点样,直径不宜超过2mm,,重复2-3次,最多不宜超过5次;

3.展层:

1)配制展层液(V(甲酸):V(蒸馏水)=1.5:100)100ml,可两个小组共同配制使用;

2)将展层液置于培养皿盖(加12-13ml)或底(加10ml)中,将已点样的聚酰胺薄膜用皮筋

套上可使其站立后放入展层液中,盖上500ml烧杯;

3)待展层液上升到距顶端大约0.5cm时展层结束,将其取出,冷风吹干;

4.透射:

将冷风吹干的聚酰胺薄膜放在紫外灯下,用铅笔将黄绿色斑点圈出。

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点样位置以及点样直径,点样时直径不宜超过2mm,不宜点在边缘,点样后马上用吹

风机冷风吹干,重复2-3次以保证点样量足够,点样不能太用力,防止聚酰胺薄膜断裂而影响展层;

2.展层液要现配现用,需混合均匀,用量既不可不足,又不可过量而导致把点样点没过;

3.展层后必须经电吹风将膜吹干;

4.使用紫外照射时要注意使用时间短。

实验结果

1.下面是我在本次试验中所得到的聚酰胺薄膜,由于实验中第一次点样过大,所以将聚酰胺薄膜

的左下角与其它区域分割开,以免影响展层结果。从左到右依次为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和混合氨基酸。

2.Rf值计算:

注:X为色斑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Y为溶剂前缘至原点中心的距离,其中Y值均相同为5.10cm。

在混合氨基酸中:

1.对于丙氨酸:X=

2.62cm,Rf=2.62/5.10=0.51

2. 对于苯丙氨酸:X=0.95cm,Rf=0.95/5.10=0.19

各个标准氨基酸与混合氨基酸中的对应成分Rf值相同。

分析总结

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以下几条结论:

1.由实验原理可知,氨基酸的氨基与DNS-Cl反应后是黄绿色荧光。而Lys含有两个氨基,因

此L ys带有两个黄绿色荧光标记。又由于DNS-Cl主要与α-氨基反应,由此可判断最上方的少量黄绿色荧光的是Lys的δ-氨基反应后的DNS-Lys。

2.DNS-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体积最小,非极性最强,形成氢键最弱,展层速度最快,因而在

最上方;而Lys由于与聚酰胺表面形成2个氢键,极性强,所以展层速度慢;Phe的极性处于两者之间,因而展层速度也在两者之间。所以本实验的结果主要与氨基酸的极性和所形成的氢键有关。

3.聚酰胺薄膜层析是一类特殊的分配层析。混合物随展层液通过聚酰胺薄膜时,由于被分离

氨基酸与薄膜形成氢键,而各氨基酸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决定吸附力的差异,吸附力强,展层速度慢,吸附力弱,展层速度快。导致所展示的层析结果。

4.展层液与被分离氨基酸在聚酰胺离子表面竞争形成氢键,展层液使被分离氨基酸在展层液

与聚酰胺薄膜表面之间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差异。易溶于展层剂的所受的动力作用大,展层速度快,反之,速度慢。

5.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混合氨基酸中应同时含有丙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

实验中可导致误差出现的几点:

1.在聚酰胺薄膜上点样时用力过大,很可能会使聚酰胺薄膜断裂,影响层析结果,可能会导

致心形黄绿色荧光斑出现,我在点样时就出现这种情况,导致混合氨基酸的荧光斑的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