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教育阅读理解第七课文章的结构
七年级秋季第七课 阅读 解析语段作用
![七年级秋季第七课 阅读 解析语段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245fcfdd88d0d232d46a2f.png)
第七课【阅读】语段作用解析【基础热身】题目示例:1. 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广西省河池市·期末·2016年】2. 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与草化敌为友》【湖北省黄石市·期末·2016年】3.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
——《夏洛伊与土豆》【贵州省贵阳市·期末·2016年】4. 文章第8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卖面包的小女孩》【广西省柳州市·期末·2016年】【例题精析】【选段文章】(一)首段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
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
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后文主要描写榕树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作者被这种生命力鼓舞。
——《榕树,生命进行曲》【云南省昆明市·期末·2016年】思考:首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二)中间段《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节选)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
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
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
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
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
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
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6d8ff05fbfc77da269b1be.png)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字词全解】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想法新奇而美妙。
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字词全解】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瓣(bàn)花瓣④辨(biàn)分辨辫(biàn)辫子辩(biàn)辩论【句解】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⑤[沐浴]洗澡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
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一年级语文7课阅读理解
![一年级语文7课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e8964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f.png)
一年级语文7课阅读理解
在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第七课的阅读理解部分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
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到新词汇,并且
理解句子和段落的结构。
首先,孩子们会接触到一篇适合他们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短文。
这篇短
文通常包含简单的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基本的词汇和句型。
老师会引
导孩子们先朗读短文,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发音和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
接着,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回答。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故
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孩子们回顾和理解短文的内容。
然后,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老师可能会问: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锻炼了他
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老师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
中进一步理解和消化阅读材料。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加深
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样的阅读理解活动,一年级的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语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课 背影内容解析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课 背影内容解析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9340c1524de518964b7d69.png)
第7课:背影一、内容及其解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爱,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使学生在其中体会深挚的父子情。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父子亲情,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进行体验。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二)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三)情感目标: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很难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很难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
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中国受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尤其注重亲情。
千百年来,抒写亲情成了文学的母题,这种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你能列举出几篇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哪件?(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写的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等。
最主要的是“车站送别”。
2.《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第七课叙事是一步步学会的课件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第七课叙事是一步步学会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7043e4aef8941ea76e0596.png)
03
「关于人物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 」
人物的内涵
• 人物,既包括人,也包括物。因为有些事是人 做的,有些事是物做的。还应该指出的是,人 物中的物,不仅包括能做事的动物,还包括童 话、神话、寓言中那些本来不能动,但被人性 化了能动的事物。例如:《西游记》中国的三 个徒弟,各种神仙以及妖魔鬼怪等,再如童话、 语言中那些会说话、有思想感情、能做各种事 的物品等等。
时间的写作形式
• 8.直接交代持续时间。例如:时间不知不觉过 去了两个小时;五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 一个小时,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又过了二十 分钟等等。 • 9.直接交代经历的时间。例如:八年的抗战结 束了;从开展研究到卫星上天,仅仅经历了一 年零两个月。 • 10.直接交代过去的时间。例如:这件小事已 过去四年了;妈妈去世两年了;事过多年等等。
02
「关于地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构式 」
地点的内涵
• 地点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发生的地点;2.随 着故事情节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地点;3.整个事 件发生发展全程涉及的地域范围。
地点在写作过程中呈现的具体形式
地点在写作过程中呈现的具体形式
• 4.从大到小,依次隶属。例如:吉林省长春市 和平区的振兴街道、振安区七经街58号等等。 • 5.从大到小,依次排列,逗号分割。例如:邯 郸市,和平广场,宇鑫商场。 • 十字路口,老槐树,一爿(pán)三尺报摊。 • 6.人物到达地点。例如:妈妈打开房门、李娟 走进会场、王经理如期到达星海路12号等等。
交代时间的位置
• 1.通常情况下,事件、故事情节、细节发生的时间 都在叙事之前。 • 2.大小时间可以同时在叙事前交代,也可以分开穿 插交代,先交代大时间,后交代小时间。 例如: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天特别热,奶奶突然患病,我 不得不送她去医院。(大小并列) 去年夏天,天非常热。一天晚上,奶奶突然患病,我 不得不送她去医院。(大小分开,穿插交代,先大, 后小。) • 3.特殊类型:事件、故事情节、细节在前,时间在 后。
(完整)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5444a2ad02de80d5d84015.png)
第七课创造宣言【学习目标】1。
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2。
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
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案(一)走近作者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又名知行,后改为行知,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革》《行之书信》《行之诗歌集》《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六卷)。
(二)文化常识《易经》即《周易》,春秋之后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它与《诗》《书》《礼》《春秋》合称“五经”。
《易经》里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卦辞,这些卦辞里的“图形线”叫爻辞。
每一个卦辞和爻辞都有它一定的意义。
《正气歌》:南宋文天祥抗金失败被俘后在狱中所作,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三)文体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4。
议论文有哪几类?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5。
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四)预习课文1.字音遁.辞( )玄奘..( )()懦.夫()苏彝.士( )供.奉()供给.( )()2.词语遁辞: .鲁钝:。
PPT《文章结构》中考高考语文阅读技巧系列讲解(含三篇同步训练及答案)
![PPT《文章结构》中考高考语文阅读技巧系列讲解(含三篇同步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143be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b.png)
冲他吼叫起来,“那我究竟做了点好事没有?” 5
“有。其中有一章我特别写到你为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但编辑 让我删去了。因为我也写了圣诞节的事。那次,我跟你顶嘴,气得你 把一碗土豆泥统统扣在我的脑门上。编辑说这样的两码事写在一起是 会把读者搞糊涂的。”
“好吧,如果这本书真会带给你那么多的好处,你就干下去吧。 要我帮忙吗?”
“太好了,就一件事。你能不能给我买一台文字加工机?如果我能 提高打字的速度,这本书就能在圣诞节前完稿。一旦我的代理人把这 本书的版权交给电影制片商,我就立即把钱还给你。”
7
1.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小说以对话形式展开, 同时运用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在含泪的幽默中 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 即折射出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社会观实。
《爸爸最值钱》
布赫瓦尔德 (美)
一天,我从儿子房间门口经过,听见他正在打字。
“想写点什么呢?”我问他。
“正在写回忆录,描述做你儿子
的感受。”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甜丝丝的,“写吧,但愿在书中我的形象还
不坏。
“放心吧,错不了!”他说,“嗨,爸,商量件事。你把我关进牛棚,
用你的皮带抽我,像这样的事,我应该在书中写几次啊?”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 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 二十一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 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 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 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 他的事。 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 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 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配套K12】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
![【配套K12】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573c47650e52ea55189874.png)
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第七课创造宣言【学习目标】1.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案走近作者陶行知,原名文浚,又名知行,后改为行知,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革》《行之书信》《行之诗歌集》《斋夫自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
文化常识《易经》即《周易》,春秋之后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它与《诗》《书》《礼》《春秋》合称“五经”。
《易经》里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卦辞,这些卦辞里的“图形线”叫爻辞。
每一个卦辞和爻辞都有它一定的意义。
《正气歌》:南宋文天祥抗金失败被俘后在狱中所作,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体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4.议论文有哪几类?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预习课文 1.字音遁辞玄奘懦夫苏彝士.....供奉供给..2.词语遁辞:。
鲁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阅读教学课件考点七 - 理解段落作用(共64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阅读教学课件考点七 - 理解段落作用(共6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4fb7db7cd184254a35352b.png)
专项训练
(一)被露水打湿的月亮(2019·宿迁)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 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 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 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 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 远。
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 内 容上,写出了父爱在作者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之 深,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课内得法
•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 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开 头写被紫藤萝花繁花旺盛所吸引驻足欣赏, 结尾写感悟紫藤萝花的生命活力后,加快 了脚步,内容上,深化中心,情感也得到 了升华。
答题模板
过渡(句)段。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结构 上,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课内得法
1、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 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 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 ……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 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 们!… ---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模板揭秘
1.解答此类题目的思路: 看设问(什么角度) 确认指定句(段)的位置
理解指定句(段)的内容 结合段落位置及作用回 答
2.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位置 开头 中间
结尾
结构上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呼 应前文
八升九语文暑假班 第7课 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含答案)
![八升九语文暑假班 第7课 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4448424a7302768f993906.png)
第7课分析结构,理清思路一、考点总结。
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概括类题,在中考中常有考查。
结构的分析往往着眼于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融合在一起考查。
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是小说阅读考查关注的热点,设题多着眼于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文段内容、文章要点的概括。
有时,就文章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命题,要求考生着眼全篇作答;有时也会与结构、修辞手法等融合在一起命题。
二、课堂小结。
解答分析情节作用类主观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1.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位置不同,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也不同。
具体来看:(1)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等。
(2)文章中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或承接前文,引出下文某个情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等。
(3)文章结尾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标题、开头,强化、深化某种思想或情感;卒章显志,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2.内容上的作用。
应从人物、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思考,具体来看:(1)根据人物在具体情节里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情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作用。
(2)根据情节的发展趋向、设计某一情节的目的,分析情节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
(3)根据作者设计情节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褒、贬等),分析情节里蕴含的思想情感等。
三、例题指引。
(一)时间会把尊严还给你①那天傍晚,他放学回家,脑子里还在演算老师刚讲过的一道习题。
没留神,只听“呯”的一声,自行车碰到了一辆轿车,车门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划痕。
②一个中年女子满脸怒容走下车。
他赶快道歉:“阿姨,对不起……”“说得倒轻巧,一句对不起能解决问题吗?”一个女生尖细的嗓音,立刻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③巧得很,女生是隔壁班的,那辆车是她母亲开来的。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我的老师》课文解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我的老师》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3602df6294dd88d1d26b1c.png)
《我的老师》课文解析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
【句解】作者如此清晰地记得这一天,表明,这一天在作者一生中的重要性,使“我”永生难忘忘。
【段解】点明题目,引起回忆,含蓄地交代莎利文老师对“我”的一生影响极大。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下午,从母亲示意的动作以及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①中,猜②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
我走到大门边,坐在石阶上等待。
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
一连好几个星期我都感到纳闷③和痛苦,感到疲倦④和寂寞。
我不能预测⑤未⑥来将带给我什么。
【字词全解】①[迹象]指表现出来的不明显的现象。
猜(cāi)猜谜②倩(qiàn)倩影债(zhài)欠债③[纳闷]莫名其妙。
倦(juàn)疲倦④蜷(quán)蜷身⑤[预测]预先推测或测定。
未(wèi)未来⑥末(mò)末句【句解】暗示“我”人生的春天即将来临。
这种描写和莎利文老师到来后感到生活的美好形成对比,表现莎利文老师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
【段解】春天的美好与“我”苦闷孤独的心情形成对比,反衬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我感到有人朝我走来,我以为是母亲,就把手伸⑦出去。
忽然,有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
就是这个人——莎利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⑧示了一切。
【字词全解】伸(shēn)伸手⑦抻(chēn) 抻面揭(jiē)蓟揭示⑧竭(jié)竭尽全力【句解】一“拉一“搂”,不仅无意中拉近了海伦与莎利文之间的情感距离,更形象地展示,出莎利文母亲般的爱心。
全文的中心句,总领下文。
这一句话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感激。
第一部分(1~3):写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师生首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莎利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⑨,给我一个洋娃娃。
我拿着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写了四个字母:“d—o—l—l”(洋娃娃)。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我的老师》课文分析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我的老师》课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6c123a43323968011c92a3.png)
我的老师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带领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老师——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
本文便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
作者和她老师的关系,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
莎利文老师自从她七岁的时候就来到她身边,几乎一直陪伴着她,包括她去读大学那个阶段。
老师结婚后把自己的丈夫也带来和作者生活在一起。
老师教她识字,教她认识自然,教她懂得爱,带她走进书的世界,带她走进生活的世界——老师几乎给了她一切。
因此,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文章写出了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写出了自己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态度的巨大变化。
作者对自己心中的感情没有进行直接的抒发和渲染,而是隐藏在看似平实的叙述描写之中,让读者在读着具体的事件时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深情。
含蓄能使文章具有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
文章除了结尾有几句直接的议论抒情之外,几乎看不到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内容。
但我们从文章中又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
比如写在树上遇到暴风雨: ……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
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去,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
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
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去的。
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
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
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作者从树上下来后“紧紧搂住老师”时的激动和对老师的感激。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一切是老师故意安排的。
她要让海伦·凯勒更充分地认识自然。
可以相信,作者一生中没有忘记过这件事,而且从这件事中得到了许多生活的启示。
她会终身感激她的老师。
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件件具体的事件之中的。
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和运用反衬的手法,也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 特点。
文章的题目是“我的老师”,顾名思义,应该是写老师为主,可是文章并不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文章的结构教学目标:1、熟知四种文章结构类型。
2、掌握常用的四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教学重点:1、辨清四种文章结构类型。
2、掌握常用的四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段落层次的划分。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和安排:阅读回顾1.复习上次课的知识点。
2.讲解上节课布置的阅读作业。
通过前面六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已经对字、词、句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字、词、句就像我们盖房子的砖头,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是这些小精灵谱写的。
但是这些小精灵并不是随便放在一起。
有一只神奇的手按着一定规律操控着它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将文字组成漂亮的句子,精彩段落的方法,今天,我们要看看安排段落的规律。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导入:你注意观察过一些很常见的物体吗?例如:一条小金鱼,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一辆小轿车,又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这些组成部分,就是事物的结构。
难以想象金鱼的头、身子、尾巴交错长在一起的样子,那估计我们是看不出它是一条鱼的。
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无论长短,也要有一定的结构,只有有明显文章结构的文章,条理清晰,才能让大家读得明白,否则就是洋洋千言一团糟。
文章一定要有结构,就像盖房子,如果我们不搭框架,那这个房子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开始建呢?到哪里为止呢?相反,搭了这个框架,盖房子时心里就有数了,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一清二楚。
就算房子的墙还没砌,我们看到了框架,也可以大致知道会盖出什么样的房子。
所以我们如果能练得一种本领,一眼看到文章的结构,对理解文章内容和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1.文章结构类型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结构、材料和中心思想。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
并列式结构师:并列结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结构。
我们学过哪些并列结构的关联词呢?生:一边……一边……,有的……有的……,有时……有时……,既……又……师:好,那我们拿“一边……一边……”来造个句,谁来试试?生: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叠被子。
师:很好。
这个句子我们能不能说成“妈妈一边叠被子,一边看电视”?生:可以。
师:换位置后,影响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吗?生:不影响。
师:对,是不影响的。
这样的句子,就是并列句。
并列式结构,和并列句一样,有多句话,但是交换前后句子的顺序,并不影响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
这样的段落或者文章的结构,就是并列式结构。
我们来看这段话。
片段(一)我爱看中秋夜晚那皎洁的明月,我爱看公园里美丽的球菊,我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我爱看运河河水清澈,辉映蓝天。
我也爱看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像金黄色的宝石,圆墩墩的,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点点金光。
师:这段话写了两个内容,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秋天的收获。
这两个部分是独立的,可以先写收获再写美景,也可以先写美景再写收获,所以这段话就是并列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师:平时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段落,有的围绕开头的那句话来写,有的有过渡句,有的一段话写完有总结。
那这样的段落又是什么结构呢?1.总——分式结构先对事物作总的交代或说明,再对事物的各个分别来说明,这样的写法同学们一定不陌生。
比如我们要写某个喜欢的玩具,先会交代:“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妈妈送我的小赛车”,然后依次说明喜欢小赛车的原因:1.这是生日礼物,2.小赛车外形很漂亮;3.小赛车可以遥控,功能很高级。
这样的结构,称为总——分式结构。
同学们能不能试试自己来写一个总分式结构的段落?王烨真是一位热心助人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总式结构师:反之,先对事物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再用一句话来总结前面的内容,就是“分——总式结构”。
同学们能不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让刚才我们写的这段话变成“分——总式结构”?生:将总结的句子放到段落的最末。
师:真是太聪明了!就是这样。
在阅读题里,总是会考我们段落中心句是哪一句。
如果我们发现段落是总分或分总式结构,那么中心句就是总述的这一句。
3.总——分——总式结构师:还有一些段落,先用一个总述句起头,再分别进行阐述,最后再进行总结。
这样的段落被称为“总——分——总式结构”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片段(三)。
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每当天所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称为“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师:分析文章的结构,一定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它写的是什么方面?对每一句话所写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才能把握小结:文章的结构有四种,并列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和总分总式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要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
划分段落层次1.按逻辑关系划分层次研究段落的结构是为划分段落层次做准备的。
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以及总分总式结构的段落,句子与句子直接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我们可以就按照这个逻辑关系划分段落的层次。
总分和分总结构的文章,一般分为两层,总述部分为一层,分述部分另作一层。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层。
有些不能用总分式结构概括的段落和文章,则需要一些新技巧。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层次让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如果是这样的顺序,请问你能马上理解它要表达的意思吗?1)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师:读完第一句,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2)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3)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啊,叫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一下令销烟,烟就销毁了。
我们总是说的最重要的具体过程,在这里并没有具体的体现。
4)午后二时许,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5)1839年6月3日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连接两个时间交代,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6)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满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多么生动的描写呀,可是放这里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没头没尾呀!师:有没有同学来帮这些句子排成正确的顺序?生:5-4-2-6-1-3。
小结:只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编排这六句话,销烟的过程才能表述清楚。
所以在写事情之前,我们脑海里就先要形成一个主导理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这个事情发展顺序,就是段落层次的一种。
师:在写作文时,我们总是强调事件的六要素,请问是哪六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写事情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这是一篇文章的大帽子。
然后依次按起因、经过、结果写下来。
按这样的思路来推,我们给文章划分层次,也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一只鸭子小男孩约翰尼和兄弟姐妹们到爷爷奶奶的农场里做客。
约翰尼得到了一把弹弓,他高兴地拿着弹弓到树林里练习射击。
约翰尼一遍一遍地练习,却一次也没有射中目标。
他有些灰心,就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吃午饭。
就在约翰尼走到院子里的时候,他看到了奶奶的宠物——一只肥硕的鸭子。
约翰尼忘记了刚才的失落,他拉开弹弓,饶有兴趣地对着那只晃晃悠悠走路的鸭子射击。
说来也巧,这一弹不偏不倚正好击中鸭子的脑袋,鸭子当场毙命。
约翰尼顿时惊惶失措,因为害怕受到奶奶的责骂,他手忙脚乱地把那只死鸭子藏进了木头堆里,藏好后才发现他的姐姐萨利站在门口。
萨利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但她什么也没说。
吃过午饭后,奶奶对萨利说:“萨利,我们去洗碗吧。
”萨利说:“奶奶,约翰尼对我说他很想帮您洗碗。
”说完,她转过身,小声地对约翰尼说:“记得那只鸭子吗?”就这样,约翰尼只好去厨房帮奶奶洗碗了。
傍晚,爷爷问孩子们想不想去钓鱼,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举手。
奶奶插嘴说:“哦,真是不好意思,我想让萨利留下来帮我做晚饭。
”“哦,奶奶,”萨利微微一笑道,“约翰尼会帮我做的”。
说完,她又一次转过身来,小声地对约翰尼说:“记得那只鸭子吗?”无奈,约翰尼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兄弟姐妹们和爷爷一起高高兴兴地去钓鱼,自己却留在家中帮奶奶做晚饭。
就这样,约翰尼每天除了干完自己的那份家务活外,还得把萨利的那份也做完。
终于有一天,他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来到奶奶的面前,将自己打死鸭子的事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奶奶。
奶奶微笑着蹲了下来,张开双臂,将约翰尼搂在怀里,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温柔地说:“哦,我亲爱的约翰尼,我早就知道了。
当时我就站在窗前,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
但是,因为爱你,我并没有怪你。
我之所以一直都没说,只是想看看你会让萨利控制多久。
”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全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概括完段意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请学生谈谈对这个故事的认识,适当拔高。
)3.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分层次师:如果是叙述事件的文章,一般我们都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
但是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对这类文章,我们可抓住文章中明显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时间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大家一定知道很多表示时间的词。
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师:表示一天之内的时间,有哪些词?生:黎明、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朝、暮……师:表示一个月之内的时间,有哪些词?生:上旬、中旬、下旬……师:表示一年之内的时间,又有哪些词呢?师:很好。
这些词就是我们划分段落时要注意的。
我们称它们为:关键词。
师:还有一些词,也是可以从中理解到时间的。
比如说:华灯初上。
意思是美丽光亮的灯刚刚点亮起来,一般用来形容夜幕刚刚降临时的城市景象。
从这个词我们能找出时间——刚刚进入晚上。
再比如说:破晓时分。
破晓是指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天已破晓。
从这个词我们也能找出时间——清晨。
还有的文章中还会有这样的句子:“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太阳一点一点被黑暗吞噬”,“桃花儿开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这些短句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时间,但是我们也能根据它的描述,猜到。
同学们谁能说说“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是什么时间?(黎明)“太阳一点一点被黑夜吞噬”(夜晚来临时)“桃花儿开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春天)每个时间都有它的特点,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能用上。
同学们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还见过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呢?请赶紧举手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