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程序
工程项目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工作程序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工程项目中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的工作程序。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对于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使用和控制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
2. 术语和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检验测量设备:用于测量和检验工程项目产品或材料性能的设备和工具。
•试验设备:用于进行工程项目试验和测试的设备和工具。
•编制人员:负责编写和制定本文档的相关人员。
•使用人员:工程项目中具体使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相关人员。
•工程项目:指特定的建筑、结构、设备或其他工程项目。
3. 工作程序3.1 检验测量设备控制3.1.1 检验测量设备的选购和验收•编制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制定检验测量设备的选购计划,并明确所需的设备类型、规格和性能要求。
•在选购检验测量设备时,应参考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具备合格证书的设备,并与供应商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商。
•在设备交付后,使用人员应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验收结果。
3.1.2 检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使用人员在使用检验测量设备前应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检验测量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和保养,并记录设备维护情况。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修复或更换措施。
3.1.3 检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使用人员应根据设备的校准周期和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工作,并记录校准结果。
•校准工作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实验室完成,也可以通过自身设备校准能力进行。
•对于关键设备或测量系统,应进行验证,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并记录验证结果。
3.2 试验设备控制3.2.1 试验设备的选购和验收•编制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所需的试验设备类型、规格和性能要求。
•在选购试验设备时,应参考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具备合格证书的设备,并与供应商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商。
检验试验管控程序

1.目的规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和试验活动,用以对产品形成的各阶段进行质量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原材料、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3.1 操作工自检、互检3.2 质保部检验员负责专检、巡检。
3.3 质保部负责制定检验、试验规程。
4.程序4.1 进货检验和试验。
4.1.1 原材料、外协件应有分承包方提供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明。
4.1.2 质保部根据供应科填写的“原材料、外协件申报单”,按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
4.1.3 检验应作记录,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不得入库。
4.1.4 经检验的原材料、外协件由质保部给予适当的“标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仓库。
4.1.5 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不准入库,由行政人力部与分承包方联系处理。
4.2 工序检验和试验。
4.2.1 由操作工相互按图纸、工艺文件和检验规程进行自检,互检,自检合格的产品方能继续加工或转序,自检项目不必记录。
4.2.2 质保部检验员按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工序专检和巡检,对加工质量实施监督和把关。
检验员在自检合格的产品中抽取并记录检验记录和结果。
检验记录由质保部保存。
4.2.3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应明示“合格”标记。
4.2.4 发现不合格品由质保部负责分析评审具体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2.5 本公司不允许紧急放行。
4.3 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4.3.1 产品的最终检验和试验在产品工序检验和试验合格后进行。
4.3.2 质保部按检验规程进行产品检验和性能试验,检测报告由试验人员据实填写。
4.3.3 经检验、试验合格的产品应有检验盖章的合格证,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 3. 4 在最终放行交付给顾客前,质保部应抽取适当的比例的包装好的产品进行开箱验收,只有在确保合格后方能放行最终交付给顾客。
4. 4 所有的检具、量具、试验设备均应完好并在有效校对期内使用,具体控制参照<<检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执行。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规范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测精度。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3 术语定义检定: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校验(校准):确定计量器具显示值误差(必要时也包括确定其他计量性能)的一组工作。
4 职责4.1 公司机电物资处4.1.1 负责建立公司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督促使用单位实施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4.1.2 负责编制公司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年度周期检定计划,并监督实施。
4.2 公司试验室及项目部测量队4.2.1 负责建立本单位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档案卡片,实施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负责将本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上报公司机电物资处。
4.2.2 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采购、验收、储存、检定、发放、使用、维护保养及报废管理工作。
4.2.3 负责编制本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下年度周期检定(校验)计划,并报送公司机电物资处。
4.2.4 负责实施本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年度周期检定(校验)计划。
4.3 公司直管项目部机电部门4.3.1 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组织配置能充分满足现场质量检测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4.3.2 组织建立项目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实施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4.3.3 督促项目部内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使用单位,按年度周期检定计划实施设备检定。
5 工作流程5.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工作流程。
5.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配置5.2.1 各使用单位根据工程质量检测工作需要,配备技术性能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检测质量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5.2.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购置需填写“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购置申请表”(Fe760-1),并经批准后进行购置。
5.2.3 新购置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国家法定CMC标志、设备说明书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
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文件

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该程序文件确保工厂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包括生产测量工具、仪器、仪表)得以很好的管理、维修保养及校准,从而保证这些设备在生产检验过程中符合要求。
2.范围厂内所有与生产有关的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包括生产测量工具、仪器、仪表。
3.职责3.1纯化中心3.1.1是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管理部门。
3.1.2负责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3.1.3负责生产测量工具、仪器、仪表的维护。
3.1.4负责生产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校准。
3.1.5负责生产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编号、建帐、保管、检定工作(内检/外检)、增添和调配工作。
3.2研发部3.2.1负责本部门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日常维护。
3.2.2负责本部门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校准。
3.2.3负责本部门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编号、建帐、保管、检定工作(内检/外检)、增添和调配工作。
3.3质量部3.3.1负责负责上述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跟踪、抽查、内部检定记录更新等管理工作。
4.定义无应用5.程序5.1质量部建立《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清单》,详见附件8.1。
5.2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校准5.2.1校准5.2.1.1仪器、仪表及检验测量工具的校准1、仪器、仪表及检验测量工具的校准由质量部负责。
2、质量部不能校准的由外部认可的独立检定机构或生产厂家校准,质量部负责联系。
5.2.1.2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校准1、根据《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清单》,能内校的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由各相关部门负责校准。
2、不能校准的,由外部认可的独立检定机构或设备生产厂家校准,设备责任部门负责联系。
5.2.2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校准标识:校准合格的仪器、仪表及检验测量工具应贴有检定或校准标签5.2.3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
5.2.3.1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由质量部保存。
5.2.3.2仪器、仪表及检验测量工具的校准记质量部保存。
检测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含表格)

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1.目的对测量和监视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设备的测量精度和正确性,满足产品测量的要求,以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直接和间接用于产品的测量和监视的设备(可简称监测设备)。
3.相关文件3.1《生产和服务运作程序》3.2《记录控制程序》3.3《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3.4《采购和供方评定程序》3.5《测量系统(MSA)分析程序》4.职责4.1质量科负责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归口管理,负责定期送检、送校测量和监视设备,确保其检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2各有关部门负责正确使用和维护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5.工作程序5.1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审购、采购、制造。
5.1.1根据本公司生产发展需要和产品的结构的调整,需增添测量监视设备时,由质量科开出“采购单”,提交总经理审核。
5.1.2总经理平衡后,认为确实需要的,通知采购科采购。
5.1.3由于产品的特殊要求,外购标准设备无法满足时,需制造专用非标准的测量和监视设备时,使用部门需将对设备的要求向技术开发科交底,双方形成文件。
由技术开发科的技术人员设计后,制造部安排制造,并将校准的依据形成文件,即编制该设备的“校准规程”,待制造结束后,按此文件进行鉴定验收。
5.2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入库5.2.1外购或自制的测量和监视设备,在采购或自制完成后,分别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如属自制的在备注栏内写明“自制”。
由技术开发科进行验收。
如属需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检定的,由质量科外送,取得“检定报告”后,办理入库保管。
并将检定情况定一次记录在“测量和监视设备周期检定记录卡”上。
5.2.2入库的测量和监视设备一律登入“测量和监视设备管理台帐”5.2.3验收确认不合格时,如外购的将计量单位出具的“检定报告”连同设备一起退交采购部门,办理调换或退货手续。
对自制专用设备确认不合格,退交制造部安排返修,返修后应重新认定。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确保检测和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3.职责
3.1 质量部是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检测设备的审核登记、送检或校准等管理工
作。
3.2 使用部门正确使用并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4.名词解释
固定资产:对采购原值≥¥5000元的生产用设备、检验试验设备、测量工具等作为公司固定资产,需进行登记造册,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5.程序&流程
6.其他要求
6.1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遇下列情况,应贴上停用标志并重新校准。
6.1.1对设备的准确性发生怀疑时;
6.1.2设备经过拆卸损坏时;
6.1.3设备修理后;
6.1.4设备经过位移;
6.2 当发现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对检验、测量的产品向前进行追溯,重新检测,直至检测产品合格为止,当有偏离精度状态下对已经发运的产品需及时通知客户进行追溯,确认最终满足客户要求为止。
6.3质量部对检测设备的技术档案和检定记录,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7.引用文件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实验室管理规定》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8.质量记录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报废单》
《计量校正计划》
《计量器具校准台账》。
测量、检验与监视设备控制程序

5.6.3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本公司用彩色不干胶标签,作为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确认标识由品管部负责,出具的每一个标识要有足以证明标记填写内容的证据。
(1)【合格证】标记:该标记采用绿色,表明对具有国家地方和部门检定规程的检验、测量
5.10.4品管部应对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校准周期、保管贮存,是否可调整进行评估。
5.10.5将以上检讨的结果记录于『检测设备失效评估报告』中,并反馈给有关部门。
5.11文件与记录管理:品管部/工务部按《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6.0参考文件及资料:
6.1《不合格管理控制程序》QEP-13
6.2《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QEP-01
5.7.2品管部/工务部对检测设备故障作好记录及时标识,进行维修或送有关厂商维修。
5.7.3品管部/工务部对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和设备维修记录归档保存。对一些使用时间长,故
障多的检测设备,要提出更换计划,定期进行更换、淘汰。并按《设施、设备管理控制
程序程序》执行。
5.8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5.8.1所有的设备操作人员都要经过相应的操作培训,方可上机操作。
5.5.2邀校:由工务部负责请国家法定计量机构到本公司对大型和不适宜搬动的精密检测设备及生产线上的监视设备进行现场校正。
5.5.3内校:
(1)由计量技术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量值传递系统)制定《检测设备内校规范》报
主管批准后,实施内校作业,并填写『卷尺周期点检(三个月)记录表』、『B类检测设备周
5.8.2检验人员要爱护检测设备,自觉地做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ISO9001_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范本

1.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XX/QP-05)1.1. 目的确保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能满足生产、质量检验的要求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包括计算机软件,即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时)。
1.3. 职责1.研发部负责本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工作,负责检测设备的采购、检验和维修等;2.研发部负责检验和记录计算机软件用于硬件的监视和测量;并负责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3.研发部负责所有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检验、测量和管理;并负责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软件台帐。
1.4. 工作程序1.4.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申购使用单位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提出购置申请,由本部门主管审核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审批同意后由后勤保障部根据所提申请核实所选型号、规格、精度后制定购置计划,安排人员进行购置。
1.4.2. 计量、检测设备的验收1.购置入厂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经过检定验收,检定验收合格并得到总工程师批准后,标贴合格证或准用证后方允许使用。
2.总工程师组织验收,检定不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由后勤保障部退换。
3.使用部门在收到计量、检测设备后,按使用说明和公司作业文件使用。
1.4.3. 计量、检测设备的校验、维护、保养1.凡涉及产品出厂主要技术指标的计量设备,按法定计量周期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计量,由检定部门颁发检定证书和/或合格证。
其它仅用作指示的检测设备由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检定,格后贴准用证。
使用者应熟练掌握计量、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性能。
2.使用者应能按工艺要求、检验标准,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完成检测任务。
3.使用者在使用计量、检测设备前,首先检查其标识,避免使用超过有效期、无合格证、贴有停用证(禁用证)的设备。
4.使用者在使用计量、检测设备前要按操作要求进行自校,防止使用不合格的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
5.使用者应做好检测记录,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目的:为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在产品特性形成的过程中,规定检验和测量程序、抽样方法、对于产品实施监视和测量,以保证产品质量。
2.0 范围:适用于所有产品进货、过程及最终产品的测量和检验、物理试验。
3.0 术语/定义: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试验:对给定的产品过程、按照规定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作业。
全尺寸检验:是指零件在设计记录上标明的所有的尺寸进行完整的测量、除非在顾客已批准的控制计划中另有检验频次规定,顾客可要求每年都对所有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4.0 程序:4.1 进货检验:质检部负责编写《产品检验指导书》规定每一工序的检验项目和方法,所使用的检验工具,抽样的要求和抽样间隔时间,自检和巡检,最终检验的项目和标准。
4.2 原材料的进货检验:4.2.1 供销部仓库根据《采购控制程序》5.4.3的要求,核对质保书、重量、件数、规格编号、价格、合同号、钢种、捆包号、保留每一批原材料的捆包号和质量保证书或复印件,同时进行重量或数量的验收。
4.2.2 质检部在领料开包以后进行厚度、外形尺寸,直径和长度的测量。
4.3 外协件的验收:4.3.1 外协件的验收由质检部负责实施,到货时应具备书面资料;包括送货单、检验报告;质量证明资料;验证资料的技术数据及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外协件必须附出厂检验报告方可接受;4.3.2 外协件的抽样比例,按照产品数量抽样比例为5%;4.3.3 技术部应规定外协模具、检具加工的接受准则;关键尺寸、重要尺寸、一般尺寸的接受的公差范围,物理特性、检验方式,检测设备和工具,样本数量,指定专职或专人实施检验。
4.3.4 任何让步放行应得到技术部的同意,已经例行的让步放行,技术部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认定和批准,并且与供方在技术协议上予以规定。
4.4 首件检验:4.4.1 车间的操作人员在每日开机生产的首件产品,按照工序检验指导书的规定,交给检验员进行尺寸检验,合格以后,记录于《过程检验记录》将产品进行首检样品标识,允许操作人员开始批量生产。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

1 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控制,以确保它们所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并参照适用于对承包方用于相关目的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提出控制要求。
3 职责3.1工程部负责按本程序对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控制;3.2总监理师负责参照本程序组织有关人员对承包方用于相关目的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评定。
4 控制程序4.1需购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时,要填写QP1101A表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订购申请表》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对购置的新设备要经过检定或校准,达到规定精度和准确度才能使用。
4.2应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建立台帐、统一编号,并有明显标记区分“在用”和“停用”的仪器设备。
4.3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检定或校准不合格,或超出检定周期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一律不准使用。
4.3.1对送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或单位检定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要制定计划,按规定送检。
4.3.2无法送检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要有相应的校准程序,程序内容应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以及发现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等。
4.3.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前和使用后应进行校准4.4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应带有表明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标志4.4.1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要贴上合格标志,标志的颜色规定为绿色,上面标明仪器的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日期及检定单位。
4.4.2经校准合格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贴上准用标志,标志的颜色规定为黄色,上面标明设备的编号,校准日期,有效日期,并注明“校准合格”。
4.4.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使用并应贴上停用标志:a.已损坏;b.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虽未损坏,但经检定或校准被判为不合格;c.超过检定周期:d.设备的准确度,功能或工作状态一时无法确定,有待检查。
GJB9001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GJB9001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1 范围为了对生产各阶段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对检验和试验状态按规定方法进行标识、确保合格的产品转序和发货,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文件对采购产品(包括顾客财产、外协件)和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包装交付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及状态标识的过程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是公司的法规性文件。
本程序适用于进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过程检验、产品入库检验,规定了对检验印章和检测人员控制的基本要求。
2 引用文件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1405A-2006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3 职责3.1 主管质量副总经理是检验和试验工作的主管领导,负责对进厂原材料“紧急放行”的批准。
3.2 质量部是检验和试验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检验和试验人员、检验印章、产品标志章的业务管理;负责对检验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负责编制试验计划。
3.3 各生产单位负责生产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4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检验和试验人员的培训。
3.5 检验员负责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做出判定结论并办理质量证明文件。
当出现重大检验、试验质量事故时检验员有权越级上报主管领导。
3.6 测试人员、理化分析人员负责对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及生产过程的半成品、成品进行测试、理化分析,做出判定结论并办理质量证明文件。
3.7 检验技术员负责对检验员有争议的判定或误判进行确认或重新判定;负责重大质量问题上报有关领导。
4 控制要求4.1 工作流程4.2 控制要求4.2.1 检验人员、测试人员、理化分析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4.2.2 检验和试验使用的设备应处于受控状态。
详见《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4.2.3 生产用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半成品及成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4.5.1.7除外)、转下道工序或交付顾客。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对用于证实产品是否合格的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进行控制,确保其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全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3 引用标准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QG/LB01-2001《质量手册》第二版4职责4.1 品保部是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委外检定和内部使用管理。
4.2 各使用部门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按时送检。
5 管理程序5.1 技术部应根据所需检测、试验项目的要求,正确地选择符合测量所需的精密度要求的检测设备、器具或装置。
5.2 检测设备的控制范围a用于证实(判定)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检测设备、器具或装置。
b用作检验手段的样板、模具、定位器、专用检具等。
5.3 所有检测设备、器具、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以确定其偏移精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5.4 因公司不具备计量室,对标准器通用计量器具均采用外委检定,仅有部分自制检具自行检定。
5.5 所有检测设备、器具、装置都要规定检定周期,并在检定后都应带有表明校准状态或有效期的标识。
5.6 对于指定检测设备的校准,应由有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曲校准,特殊情况下,校准服务可以由设备原始制造者实施。
自行校准的由品保部技术人员负责。
5.7 各部门在使用时,严禁接触铁屑和腐蚀物品,使用后应涂油或放入带有干燥剂的室内保管。
5.8 测试设备使用中如发现偏离校准状态(精度下降和过失损坏或超过检定有效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修,重新检定,并对已检测过的产品评定其结果是否有效。
5.9 计量标准器具及外委测试设备的检定,按规定的周期提前十天交品保部统一送具有法定资格的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并及时取回,计量标准器具的受检率及合格率都应达到100%。
5.10 新购进的各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入库前要进行外委或自行检定。
5.11 检测设备、器具、装置需搬运或封存时,品保部应提供可靠的保护措施,确保完好。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1.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配置、校准、周检、维修和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量值的准确可靠,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本程序用于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用作检验手段的各类器具、样板/样架、测量仪器、测量传感器、特殊的检测设备及其所属软件以及影响产品/过程质量工装、检测定位装置、比较基准和过程监控仪器.本程序也适用于顾客提供的测量和售后服务用以及员工自带的测量设备管理.3. 定义3.1计量确认――为保证检测设备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程序.3.2计量标准――实现、保持或再现单位一个或多个已知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它计量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等.3.3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或讲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计量)标准获得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3.4溯源性――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用测量结果能够与有关的计量标准(通常是国际或国家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3.5测量不确定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结果.3.6检具能力――由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比例关系确定.4.职责4.1质保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测量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校准、维修及送检.4.2采购课负责测量设备的采购.4.3各部门、车间负责各自使用的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5.工作程序5.1测量设备的配置5.1.1新产品或顾客特殊要求的产品测量设备配置,应在投产前由技术课对产品质量要求提出的测量能力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检测设备选型记录》,以确保选配的测量设备所需准确度.5.1.2因生产需要确需更新或零星配置的测量器具,由质保部提出申请,经总经理批准,采购课根据批准的申请单实施采购.5.1.3测量设备到货后,采购课须将合格证和随箱附件、设备资料与设备一起报质保部,由计量管理员先核对合格证或制造商提供的验收/认可文件,再送外检定或自行校准,并列入《测量设备分类管理目录》.5.2测量设备的管理5.2.1质保部对全公司已入库的和在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测量设备进行登记编号,建立测量设备的分类台帐即《测量设备一览表》.5.2.2对本公司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及需进行周期检定的测量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其内容应包括:出厂合格单、使用说明书、首次检定证书/记录、历次的检定(校准)证书/记录维修记录、校准操作规程、失准时处理记录.工程理更改后按准则规程更改记录等,顾客要求时须提供查阅.5.2.3本公司所用测量设备必须采用彩色标记管理,标记的种类和用途如下:《计量标准》标记(紫红色):表示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并处于合格状态.准予使用.《合格证》标记(绿色):表示按国家、部门和地方检定系统检定合格,准予使用.《禁用》标志(大红色):表示该设备国家已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禁止使用.《限用证》标志(浅黄色):表示该设备在量程或功能的局部下限,禁止使用,也适用于降级设备.《报废》标志(红色):表示不能从现场立即撤走的报废设备.《封存》标志(蓝色):表示不投入使用的试验设备,视情况可以就地封存,也可以收回集中封存,在封存内不纳入周期检定,启封使用前检定即可.彩色标记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粘贴,彩色标记须标明器具编号、有效期(检定期/失效期)和校准人员,与零件有关样板/样架须标明产品的编号及经实际更改状态.5.2.4测量设备的封存、降级与报废需填写《封存、降级、报废、测量设备一览表》经质保部审核,副总经理批准执行,并在《测试设备一览表》上做好相应记录.5.2.5测量设备在校准、使用时,应具备相应的规程或使用说明书,及所要求的环境条件.5.2.6测量使用人员要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按仪器设备搬运要求搬运,以防意外损坏.5.3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5.3.1凡需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由质保部根据器具磨损和使用频次编制《测量设备周期检验计划表》.5.3.2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按以下原则进行:a.本公司需开展检定,应按规定检定,经最高计量标准器考核后才能开展.b.本公司不能检定的测量设备应送法定计量机构或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以及符合ISO/IEC导则25注册的机构检定,该机构校准范围须包括此种设备校准;c.无国家、部门或地方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由本公司进行校准,但其校准标准应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校准方法应进行不确定分析,并制订校准规程,或由原设备制造商负责校准.d.校准操作规程由技术课负责组织制订,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内容须包括设备型号、校准地点、校准周期、校准方法、验收标准、标识要求以及发现问题时应采取措施等.5.3.3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周期按以下原则确定:a.公司的最高标准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及送外单位检定的测量设备, 按国家检定的周期检定;b.公司自行校准的测量设备,应根据设备性能、器具磨损情况使用频次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为1-2年.5.3.4送外单位检定的测量设备应做好检定证书的存档工作.本公司自检自校的测量设备应按规定作好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出具检定合格证书或校准报告,并妥善保存.对经检定或校准为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应及时贴上《禁用》标志停止使用,等候处理.5.3.5检定/校准进的环境必须符合校准规程规定,并在校准/检定报告中记录,校准控制须《实验室质量控制手册》执行.5.4自制检测设备的管理自制检测设备由技术课根据工艺卡要求设计专用检测设备图纸,交制造部制作,经质保部检定合格后进行标识,填写检测设备台帐《测量设备一览表》和《检测设备历史记录卡片》,编制检定周期,并发放至生产部门,由专人保管.检定由质保部根据《自制检测设备校验方法》检定.5.5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理5.5.1不合格测量设备是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超过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而未被检定、工作不正常或已损坏的.5.5.2当判定为不合格测量设备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贴上“禁用”标记.5.5.3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应及时地送维修部门检查修理,在排除不合格原因后,在经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不能修复的设备按规定手续作降级或报废处理,由计量室填写《封存、降级、报废计量器具清单》上登记.5.5.4对由偏离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出具的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应进行重新评定,必须进行复测.应做好评定和复测的记录,填写《偏离校准状态产品复测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如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如可疑产品已发运则须迅速通知顾客.5.6人员资格5.6.1对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项目的技术培训,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证书后方可开展检定工作,否则检定无效.5.6.2校准人员须经本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本公司颁发上岗证.5.6.3检定校准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由公司办组织进行.5.7测量系统分析对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所有可重复性测量器具和系统均须按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系统分析,对于样本小于300件时,计量型测量设备应采用极差法;计数型测量设备采用小样法.对于样本大于300件时,计量型测量设备采用均值和极差法;计数型测量设备采用大样法.通过测量系统分析进行系统的偏倚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如顾客批准,可采用其他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5.8测量设备在搬运、防护和贮存时须确保测量设备准确度和适用性完好,测量设备使用者须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防止因使用不当例其失效.6.使用记录略。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其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满足使用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要本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计量及分析。
3 职责3.1 工程部负责公司检测仪器的计量与控制工作,并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3.2 使用仪器的有关部门给予配合。
4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4.1 申购4.1.1使用部门需配置计量器具时,应首先填写《计量器具申购报告》,经工程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由工程部进行购买。
4.1.2 计量器具的购买应根据申购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及实际情况,择优选点购置。
所购置的计量器具必须保证检验和试验应具有的精度和适用性;合格证在有效期范围内。
4.2 验收、编号4.2.1 仪器管理人员对新购器具进行开箱检查,同时注意不缺件,表面无明显缺陷,然后送交计量部门计量。
4.2.2 计量后由仪器管理人员按《计量器具接收一览表》进行验收,合格则登记于《计量器具登记台帐》中,必须注明计量器具的出厂编号、型号、使用地点、检定方式、检定周期等。
4.2.3 若计量不合格,由工程部负责退货。
4.2.4 合格的计量器具由管理人员进行登记编号后,列入《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安排下一次检定日期,并给该器具贴上合格标贴及有效日期后,发给申领部门。
4.3 计量与检定4.3.1 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能投入使用。
4.3.2 由工程部按照《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安排国家指定的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或授权部门实施检定。
必要时请检定部门来公司实施检定,检定结束后,由检定部门出示《检定证书》,《检定证书》上应注明被检器具的上一级标准源(若计量局出具)。
仪器管理员根据检定结果办理《合格证》,并填写有效时期贴在受检的计量器具上。
4.3.3 当仪器送交校准/验证时,对校准前量具的状况和实际读数应记录在《校准前仪器状况表》中。
4.3.4 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交修理人员修理,并将维修情况记入《计量器具维修记录》中,修复好的器具必须进行重新检定,直至合格。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5. 职责:5.1品管部经理负责监督和管理各类产品的质量检验活动,审批检验报告,决定不合格品 处理方式,参与制定并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
5.2品管部检验人员负责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实施进货检验、过程检验、产品审核和最终 检验活动,如实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正确判定产品质量合格或不合格,并及时处 理或汇报不合格情况。
5.3品管部负责测量器具(设备)的检验、校准和产品试验活动。
5.4技术部负责对设备(设施)、工装进行检测、验证或确认活动。
5.5生产部生产(操作)者负责对所生产(加工)的产品进行首检、自检、互检和全尺寸 检验活动。
6. 流程6.1原材料检验6.1.1采购产品进厂后,仓管员根据订购单核对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 是否一致。
产品合格证、材料检验报告单等文件是否齐全。
若全部符合则将来 料存放待检区并填写《收料单》,通知材料检验进行检验或验证。
6.1.2材料检验科依《材料检验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检验或验证,检验完成后,将检 验结果记录于《零部件检验报告》中。
同时收集并妥善保存供货商提供的相关 品质报告等备查。
必要时可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外部检测(实验)机构进行验 证。
6.1.3若进料为合格,品管主管审批即可。
若进料为不合格,检验员应在产品上贴“不 合格”标签,并通知仓库转运到不合格品区待处理,同时填写《外购外协件质量 反馈单》,进料检验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6.1.3当来料检验不合格严重时,进料检验人员填写《质量改进要求表》,经品管部主 管以上人员审核后,发放供应商进行原因分析并回复纠正措施,山品管部负责 追回纠正措施报告并对供应商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
6.1.4本公司所有原材料都需经过检验或验证后才能入库、生产使用。
6.1.5库存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等超过规定贮存时间(或保质期)时,使用前 应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6.1.6进货产品检验过程中,品管部应对供货商产品的质量考核进行统计,具体参照 《采购及外包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检验和试验制度与控制程序jwt/qp09-a/01.目的规范检验和试验,防止未经检验和试验及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加工和交付。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的入库检验和试验、过程控制中的检验和试验及产品最终检验和试验。
3.职责3.1技质部是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编制检验卡/指导书,负责生产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对产品的合格与否进行判断。
3.2生产车间负责管理实行生产过程的送检、互检,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并配合处理不合格品。
4.工作程序4.1进货验证(检验):4.1.1订货回去的原材料、外协加工模具进厂后,由质检人员根据原材料技术要求或与供方签订的供货协议/合同进行验证。
对原材料的验证结果记录在《进货物资验证记录》中,对外协加工的模具通过检验产品的符合性来进行,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中。
4.1.2发货检验内容包含:a.供货方与否为合格供方;b.原材料供应商应提供该批供货产品的合格证明书,必要时要求提可供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c.外观检查,包括产品的包装量、数量、商标、品牌、规格型号;d.5.对重要原材料、部件、元件、特种控制件要查验相关证件的有效性、合法性、匹配性,如《安标证》的有效期;部件、元件所标注的内容与《安标证》是否一至,防止假证或赜弥っ鳌4.1.3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由生产车间导入生产。
例如检验不合格,应当通告供销部订货人员联系处置。
4.2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分为首检、自检、巡检、工序完工检验4.2.1首(末)件检验4.2.1.1在如下情况时应展开首检,避免工序因素的变化引致夏秋间的除役:a.每批加工的首件;b.调整或改良工艺后加工的首件;c.设备维修或工装更换维修后加工的首件;d.换班后加工的首件。
4.2.1.2首检由质检员展开,质检员应当将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上做出标识,并留存至该批产品竣工。
首件检验未经合格,严禁稳步加工或作业。
首件检验应当核对《工序检验记录》。
4.2.2自检操作方式人员在正常生产时,应当按规定的检查频次、检查项目对加工的产品展开送检,将存有外观瑕疵的不合格品挑选出,与合格品分离置放。
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一、程序目的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和规格,并保证产品在出厂前经过检验和试验的合格性。
二、程序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产品检验和试验的环节,并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型。
三、程序要求1. 检验和试验计划在生产过程中,由质量部门负责编制详细的检验和试验计划,包括所需的设备、材料、方法和标准等内容。
计划应事先确定,并在产品进入相应环节时及时执行。
2. 检验和试验设备质量部门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检验和试验设备,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验和试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和试验方法。
对于频繁进行的检验和试验,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检验和试验记录质量部门应对每次检验和试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归档。
记录应包括检验和试验的日期、方法、设备、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验证和追溯。
5. 异常处理当检验和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处理。
质量部门应负责调查并记录异常情况,并在纠正措施得到执行后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合格。
6. 检验和试验结果评定根据产品的规格和要求,对检验和试验的结果进行评定。
评定应根据设定的标准和限值,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
7. 认证和审计质量部门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认证和审计,以确保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认证和审计应包括程序的合规性、记录的完整性和设备的有效性等方面。
四、程序执行1. 生产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按照检验和试验计划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验和试验的顺利进行。
2. 检验和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相关人员应按照标准的规范要求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分析和评定。
3.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给质量部门,并按照质量部门的要求进行纠正和处理。
4. 检验和试验的结果应及时评定,并由质量部门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流程。
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1. 引言产品检验和试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可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确保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为了确保检验和试验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需要建立适当的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本文档旨在介绍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相关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程序制定制定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应遵循以下步骤:2.1 确定检验和试验的目标在制定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之前,需要明确检验和试验的目标。
目标应具体明确,并且与产品质量要求相一致。
2.2 确定检验和试验内容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确定应进行的检验和试验内容。
同时,选择适当的检验和试验方法,确保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估产品的质量。
2.3 制定检验和试验控制计划制定检验和试验控制计划,包括检验和试验的时间安排、责任人、检验和试验的方法和要求等。
确保检验和试验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并能够准确记录和追踪检验和试验的结果。
2.4 建立检验和试验记录和报告系统建立检验和试验记录和报告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汇报检验和试验的结果。
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检验和试验的时间、方法、结果以及处理措施等。
2.5 制定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计划如果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建立纠正措施的跟踪和监控系统。
同时,应定期评估检验和试验的效果,并制定持续改进计划,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 程序实施在实施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培训和培训记录对参与产品检验和试验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程序要求和操作方法。
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记录,记录培训的内容、时间和参与人员等信息。
3.2 设备和工具的校准和维护建立设备和工具的校准和维护计划,定期对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校准和维护。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检验和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抽样方法和样本数量的确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样本数量。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配置、校准、周检、维修和使用的控制要求,以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工厂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活动.3.定义计量确认:为保证检测设备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程序.计量标准: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再现单位、或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器具、标准物质或计量系统.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或计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计量标准获得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溯源性: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能够与有关的计量标准通常是国际或国家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测量不确定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结果.检具能力:由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的真值的公差的比例关系确定.4.职责质量保证部理化计量室负责测量设备的管理、校准、检定及外委检定.生产准备部负责测量设备的采购、维修、零备件的配备采购及按周检进度送检.自制工装类由使用部门按照周检进度送检.各部门、工段负责各自使用的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5.工作程序测量设备的配置检验、测量设备的配置由技术开发部根据产品质量特性,提出测量能力和精度要求.理化计量室根据技术开发部提出的具体要求,提出申购报告,进行配置.工厂通用量具类由生产准备部依据各工位需要及依据有关文件进行配备.各部门申报配备的测量设备清单报请工厂厂长批准,由生产准备部进行采购.采购选点必须选国家认准的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单位.测量设备到货后,由计量人员核对“MC”标志、合格证,进行验收工作,,然后进行入厂检定,合格者由经办单位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者办理换、退手续.测量设备的管理生产准备部提供测量设备分类台帐清单表类、自制非标试验器类由设备管理室提供,各类量具、自制工装类由工具工段提供.质量保证部理化计量室依据分类台帐每年末编制次年的周检进度表,一式三份生产准备部一份,理化计量室一份,有关送检单位一份.对工厂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国家强检计量器具,关键工艺控制测量设备必须建立档案,其内容包括: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历次检定证书及维修记录、操作规程.测量设备的“A”“B”“C”类管理及标记1“A”类测量设备“A”类测量设备属工厂重点管理.必须定点国家授权认可计量检定单位定周期强制检定,责任到人,定期巡查使用和完好情况,受检率必须达100%.“A”类测量设备包括:①工厂最高计量标准类;②锅炉上用压力表;③安全防护用兆欧表;④环保检测用声级计;⑤气密试验器上用精密压力表;⑥水密试验器上用压力表.标志是绿色“A”类合格证.2“B”类测量设备“B”类测量设备属工厂内部一般质量控制用,必须要有分类台帐、周检进度表.“B”类测量设备包括:①万能量具类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②焊接机器人上控制工艺参数的电流表、电压表;③氩弧焊机上的氩气表、氧气表及电流表;④测温仪表、试验设备上附温度表;⑤气密试验器上压力表.标志是“B”类绿色合格证.3“C”类测量设备“C”类测量设备是用作一般监视用或控制用,不是重要的工艺控制,仅一般管理,要有台帐.新投入使用前一次性检定或以出厂合格证为准.“C”类测量设备包括:①各类机床、设备上附的监视类仪表,如压力表、电流表、电压表;②各类定位焊型架、夹具;③卷尺及自制长度尺;④氩弧焊机上的电压表.C类测量设备绿色“C”类标签表类或蓝色圆点标志.4不合格测量设备贴红色“禁用”标签.5暂时不用的测量设备贴蓝色“封存”标签,并要有相应审批存档表.6对于失准降低使用贴黄色准用证.色标标签必须由质保部计量人员负责粘贴标记标明计量设备编号、有效期等内容,并由粘贴人盖章,无关人员不许撕涂.测量设备的封存、降低、报废,应填写有关申请单,由计量人员、计量负责人、质保部负责人批准后执行.测量设备在使用、检定时,应具备相应规程或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环境条件.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测量设备在搬运、防护和贮存时须确保测量设备准确度和适用性完好.测量设备的检定凡需进行周期检定的测量设备,由质保部理化计量室于到期前一周通知有关部门送检.送检的测试设备必须清洁、完好不缺附件、有损坏或缺附件的预先说明并登记.理化计量室接收时要认真仔细检查外观及附件并逐一登记.计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计量法和计量有关的法纪法规和有关检定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检定.遵守法定计量单位和国标规定的有效数字修约法则;认真填写检定原始记录和检定报告;书写要清晰、整洁;涂改的必须盖涂改人章.检定应尽快进行,厂内检定不出一周需修理或缺件的视情况而定;送外委的一个月检定完后通知送检单位领回.须报废的通知其办理有关手续.测量设备检定结束,要粘贴相应的管理色标,原始记录分类存放,便于归档.对自制专用球规、卡规、塞规等新投入使用时检定合格发放使用.每周一由计量人员到现场校对几何尺寸;检验员的量具每周由计量人员周校.操作人员的量具由检验员班检,在首件三检前进行,并在班检卡上盖章.当测量设备或器具有偏离标准状态时,必须对测量的产品进行重新评价.若产品已发运,则必须通告顾客,全数退回.检定、校准的环境必须符合有关检定规程规定,并在检定报告中记录.检定原始记录一般保存三年.自制测量设备的管理自制测量设备包括工厂自制的气密试验器、水密试验器、测具、夹具和各类型架等.由生产准备部提供分类明细目录.由质保部理化计量室按情况分类“A”“B”“C”,并编制相应检定进度表.新制造的或更改的送检时附请检单、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一并送计量室.已在用的由使用部门按周检进度送理化计量室检定.自制测量设备由技术开发部根据工艺要求编制校对方法,确定校验周期,由质保部检验人员进行.人员资格对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或相应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必须参加相关计量项目的培训,经有关授权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检定资格证书.计量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由厂办人劳教育室安排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对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设备即可重复性测量设备和系统,均按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系统分析.通过测量系统分析进行系统的偏移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如顾客批准,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6相关文件和记录QR/测量设备台帐QR/测量设备报废单QR/周期检定日程表QR/现场周检记录QR/收发记录QR/计量器具历史记录卡QR/万能量具修理登记QR/工装质量历史记录卡QR/测具标准检定记录表QR/压力表检定原始记录QR/超越单QR/游标卡尺检定记录QR/千分尺检定记录QR/百分表检定记录QR/检定合格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流程图: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测量能力能满足或达到使用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为计量设备)选购、使用、校验、维护和报废的管理。
3、定义:(无)
4、职责
4.1品保部负责计量设备的验收、造册及校验管理工作。
4.2使用部门负责计量设备采购申请、正确操作使用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5、工作程序
5.1计量设备的使用范围
公司的计量设备主要用于品保部判定产品品质,开发部产品设计开发,工程技术人员改进测量,工模部检测模具等等方面。
只用于参考测试用、比较用,而非测量绝对值的仪器、设备不列入此范畴。
5.2计量设备的添购
5.2.1使用部门需添加计量设备时,向总室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内容含需求原因、使用时间、
设备品牌或性能及精密度要求,(副)总经理批准后,填写“请购单”转采购课进行供应商寻找、比价和订购。
5.2.2计量设备购入公司后,入库前由仓管员通知品保部,由品保部计量管理员或会同技术
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计量,合格的方可入库,不合格的由采购课退厂家处理。
5.2.3品保部对入库的计量设备需建立“计量设备档案”进行管控。
5.3计量设备的使用
5.3.1计量设备使用部门凭“领料单”及“个人财产卡”办理领用手续。
5.3.2计量设备使用部门及保管部门必须保证计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中使用,并在贮存、搬
运过程中有妥善保护,以防计量设备损坏、失效。
5.3.3计量设备使用者按该设备技术要求及操作说明书提示正确使用,并按《设备保养规范》
要求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5.3.4在校验周期内使用人对计量设备精度、准确度有怀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知会品
保部人员处理且追溯已检验过的产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5.3.5超过有效期或失准的计量设备禁止使用,同时送仪器室进行校对或委外维修。
5.3.6公司计量管理员上岗前必须有接受过相关计量知识的培训且持有相关计量资格证书。
5.4计量设备的校验
5.4.1计量设备校验周期由品保部依据具体设备规格、稳定度、设备用途、
使用频率及计量目的进行制订。
原则上对各类计量设备每年均需校
验一次。
在使用中计量设备如出现精确度、准确度超差可随时提出
申请进行校验。
5.4.2品保部每年制定“计量设备周期校验计划”,经总室核准后,下发给各计
量使用部门。
使用单位按“计量设备周期校验计划”及时将需校验计量设备送品保部,品保部根据计量设备种类委托指定单位进行校验或自行校验。
5.4.3对公司自制的检测设备或无追溯依据标准的检测设备,由品保部计量管理
员按制定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验规范》进行定期校对并记录。
5.4.4经维修的计量设备或其他原因重新启用该计量设备时须重新进行校验。
5.4.5品保部对计量设备的校验结果记录于“计量设备档案”中。
5.5计量设备状态标识
5.5.1对于校验合格的计量设备,由品保部计量管理员贴上绿色“合
格标签”。
5.5.2对校验不合格但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计量设备,由品保部计
量管理人员贴上“参考用标签”,并注明准用范围。
5.5.3对校验不合格又无法通过维修手段恢复原有精度、技术指标必须报
废的计量设备,由品保部计量管理人员贴上“不合格标签”。
5.6计量设备的报废
对校验不合格且不能维修好或能维修好但成本上不合算的计量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品保部评估认可后,报总室进行审批,(副)总经理核准后,可将报废计量统一交仓库进行变卖处理。
6、相关文件
6.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验规范》
6.2《设备保养规范》
6.3《记录控制程序》
7、应用表单
7.1请购单
7.2领料单
7.3计量设备周期校验计划
7.4计量设备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