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69bab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e.png)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一、概述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已经威胁到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术层面来看,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不充分。
本文旨在建立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对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进行扩展,制定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从而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生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区域生态安全,指的是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保持完整、稳定、可持续的状态,能够抵御内外压力,为区域内的人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并保障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
它涵盖了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安全、森林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态脆弱的区域,不仅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还可能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
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等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生态安全也是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生态问题,都与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对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估区域的生态状况,也为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2. 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保障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能够帮助识别和评估区域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安全评价,可以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安全评价能够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脆弱性,并提出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提供必要的服务。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71d98f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b.png)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城市环境的生态特征和生态过程,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化和功能,以及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分析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2.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生态服务、支持人类生计、维护生态安全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
3. 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过程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事件和生态过程,如城市气候、水循环、土地覆盖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城市生态过程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探究城市生态过程的调控机制和方法。
4.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为了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探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策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方法,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8704d0114791711cc79177f.png)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
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
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41df80680203d8ce2f24aa.png)
( ) % ( ) %
( ) % (% ) (% )
( ) %
92 7环 保 支 出 占 G D P 比 例
结 构 优 化 程 度 D2 8第 三 产 业 增 力l I 占 GDP 比 例 值
92 9第 产 业 从 业 人 [ 占 总 A . 人 口 比 例 1 X业
(半 米 / ) 人
压 力
B1
经 济 压 力 生 态 安 能 渊 利 用 率 c 资 源 叫: 境 状 态 资 源 质 量 状 态 c5 c3
D4城 镇 人 均 建 筑 而 积
D 6GD I : '年 增 长 率 D, 均 人 D9 位
( 米 / ) 半 人
一
关于生态安全概念的内涵, 国内学者的理解主要有两类:—是生 态系统 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 自身是否安全 ;二是生态系统所提供 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在综合分析后, 本文认为生态敏感 型地区生态安全 [1堤 指维护生态敏感型地区发展的 自然资源和生 o 态环境在受到一定的威胁、破坏或损害时, 仍能满足区域当前和未来
表
目 标 次 准 贝U
1牛 态 敏 感 地 地 牛 态 安 全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标 }
力 Cl D 1自 然 增 长 率 ( ‰ )
要 素
人 口
资源
环 境 上 地 j 力 矗 c2
D 2人 口 密 度
(人 / 公 平
)
D3 均 道 路 而 积 人
因素层 :C = . 8C = .4, 3045C = .0 ,5 020C I O1 ,2 028C = . ,4 0 19C - .5,6 7 6
=
.
7 0 C7 .7 , =0 2 4 C9 0.3 , 0 0.3 5 , =0 4 6 C8 .5 , = 1 5 C1 = 15
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3a857d3169a4517723a3b9.png)
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作者:蔡步翔戴对武陈陈爱陈惠花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入手,进一步介绍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涵义与计算方法、环境质量评价分级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前言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把握居住环境质量,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改善,一般情况下,会按照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确定评价指标,进而展开评价工作。
1、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人口聚集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构成了现代人文环境形成与变化的关键推力。
城市化现象在带动人口不断聚集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城市化生态环境中,自然、生物、物理过程都与原始生态有着巨大差别,这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独具特色的、融合自然与人文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以城区及其周边的环境为对象,就城市整体构造构、输入与输出、过程与效能等要素入手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评估。
2、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国外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侧重实效,工作人员倾向于从整体区域规划、生物多样性发展等方面着手获取数据,进而明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各个指标与具体方法,比如ZurliniG等就站在弹性力的角度,借助生态、社会经济弹性力评估的方法,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内涵、城市弹性力与城市生态规划间建立直接联系。
而国内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则主要以城市可持续性、生态和谐与生态安全等为中心,完成评价;比如吴琼、王如松等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一文中,就站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立场,提出反映生态城市的内涵和衡量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状态、动态和实力指标体系,进而明确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生态城市在不同城市发展时段的建设成效[1]。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59de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7.png)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治理程度也存在着差异。
为了更好的深入探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本文综合了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城市生态环境指的是城市周围应该具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我国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呈现出一种高压态势。
主要表现在:空气质量差;水质污染严重;土地资源短缺且越来越贵。
另外,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度比较高,并且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以“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的污染趋向日益严重。
城市人口的增加、工厂的增多、交通工具的增加以及建筑的增多,都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我国在城市环境治理方面有很多成果,但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合理,但协调性不强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配套完备,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还有待提高。
各级政府需进一步加强合作,保证各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2、基础设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一些基础设施,如供水、供气、供电等还存在一定的难题,需加快建设。
3、治理模式需创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规划和管理,采用更为科学、智能化、高效的手段,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
三、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的标准体系。
它是对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量化评估,从而更加科学、准确地了解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情况。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的指标,即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效益指标。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论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7ee8a92cc58bd63186bd81.png)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论重视生态安全的评价和信息披露,并对决策者和生态系统的管理者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对广大社会公众具有教育意义以及对公众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是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简要论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标准、评价方法和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一、关于评价标准问题就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而言,虽然不同的评价对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如果抽象掉具体的评价对象的特定标准,我们总是可以为其找到一种称之为“理想状态”的评价标准。
这种“理想状态”的评价标准必须满足几个条件: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即生态巨系统(各生态子系统的有机整合)和各生态子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胁迫力的影响;②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但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消解这种影响并通过自组织能力修复其丧失的部分功能,恢复生态过程的完整性;③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安全的生态系统在外力胁迫下不仅不会降低其向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木材产品等),也不会降低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如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相反这些功能还应该逐步得到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由于人类的自私和对物欲的无限贪婪,人类活动充满了功利性,往往以牺牲一个系统的功能完整来维持或提高另一系统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例如,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人们往往通过增加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从而造成土壤系统的板结和污染,并进而污染水圈、生物圈,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⑤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尽量减少额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维持系统的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和环境功能。
据专家测算,我国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2.3%,扣除这一因素,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6%左右,这究竟是提高了人类福利还是降低了人类福利?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严肃的问题;⑥生态系统的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云南省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云南省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f6f2607e21af45b307a8bf.png)
要 】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N P U E )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 E D)提 出的 压力 (rs OC Pe )一状态 (值e s st )一响应
( ep n ) 模型,遵循适用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前提 下,构建 7包括3 R so s e 个层次、2 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 4 析法对宣威市2 0 ~20 年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得分逐年下降。 O 4 08
6
;
3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生态 安全评价的模型 框架 . 11PR . S模型
鑫
o
一
I
2.
目 前 对 生 态 安 全 的 定 量 评 价 中 , 由 于 人 们 对 生 态 安 全 的 内涵 认 识 不足 , 以 及 缺 乏 长期 定 点 监 测 的数 据 , 尚 未 形 成 系 统 综 合 的评 价 指 标 体系及其 研究方 法 。指 标体 系的展 开是在一 系列概念 框架 下实
’
价 和 相关 研究 ,拟 建 了3 个层 次 的宣威 市 城市 生态 安全 指标 体系 。 第 一 层 为 目标 层 , 即 评 价 目标 城 市 生 态 安 全 评 价 的 综 合 指 数 ; 第 二 层 为项 目层 ,包 括 城 市 生态 系 统压 力 、状 态 和 响应 i第三 个 层 次 为指标 层 ,即 表达评 价 因素 的具体 指标 ( 表 1 。 见 )
【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宣威市
生态安全 ( c l g c l e u i y E o o ia S c r t )是指 某一 国家 ( 或区域 ), 人类赖 以生存发展 的生态 环境系统不 受或少受各系统及 组分问的破坏 或威胁 ,所 呈现出 的整体 健康 与可持续 发展 状态的保障程度 。生态安 全就是要使 生态环境能够有利 于经济增长及 经济活动效率 的提 高 ,有 利于 人类健 康状 况的 改善和 生活质 量 的提高 ,避免 因资源 衰竭 、环 境 污染 和 退化 给 社 会 生 活和 生 产造 成 的不 利 影 响 [ 。生态 安 全 评 】 ] 价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是 生态 安全 综 合 评估 的前 提 ,如 何选 取 合 适 的 评价 指 标及 有 效 的 定量 化 评价 方 法 ,建 立 实 用性 和 可操 作 性 较强 的评 价 指 标体 系 ,综 合 评 价研 究 对 象 的生 态 安全 状 态 ,使 生 态 安 全 评 价更 具 有 可 衡量 性 和 可操 作 性 , 已成 为今 后 实 现 区域 可 持续 发展 目标 的重要 研究 之一 。 本文 以宣威 市为研 究对 象 ,以生 态安全 、 生态 学 、地理 学 、资 源与环 境科学及相关 的安全评价理论 为基础,在综合 分析各种评价模 型特 点的基础上 ,采用 目前主要应用 于区域流域生态 安全 评价 的能很 好 地 反 映 可 持 续 发 展 机 理 的 “ 力 (r s ) 一状 态 ( t t ) 一 响应 压 P es Sae ( epn e R s o s )”概 念模型 ( 简称P R S 模型 ),依据适 用性 、代表性和 可操 作性性等 原则构建 了包括 3 个层次 ,共2 个指标 的生态 安全评价 4 指标体系 。并应用主成分 分析法 ,对云 南省宣威市2 0  ̄2 0 年 的生 04 08 态安全情况 进行评价 。这将 有助于加深对 宣威市城市 生态 安全状况的 了解 ,为实现 区域可实现发 展提供应对策略 ,达到生态预警 、调节和 最大限度地减 少环境退化提 供科学依据 ,对 宣威市 的生态环 境保护及 生态安全建 设有着 重大作用 。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法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0f72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2.png)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保护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一种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人类为核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的城市形态。
同时,生态城市也是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标准。
那么,在建设生态城市时,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如何进行评估?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法。
评价标准:1、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包括水、空气、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生态城市应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并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2、城市景观质量:城市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良好的景观设计能够缓解城市压力,增加城市文化内涵。
评价城市景观质量需要考虑绿化率、景观多样性、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等因素。
3、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能源和水资源利用也是生态城市的关键指标。
优化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和设施管理,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措施。
4、低碳交通体系:低碳交通旨在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改善交通状况。
评价低碳交通体系需要考虑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交通模式的选择、非机动化交通的发展和交通安全等因素。
5、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是保障城市空气、水质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挑战。
评价环境污染治理需要考虑排放标准、污染物监测和管理手段等因素。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上述几种评价标准的因素。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评估:1、建立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标准建立指标体系。
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性,能够反映出城市生态发展的整体情况和重点问题。
2、数据收集:收集城市的相关数据,包括环境质量数据、资源利用数据、交通数据、人口数据等。
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
![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ed8c431fa2161479171128ba.png)
( 二) 便 于 考察测 量
指标测量的相应数据首先可以从专业数据库获得 ,也可 以从现场测得 。其次获得数据 的成本应该尽量合 理。最后则要关注数据的可靠性 、 有效性 , 力图有充分的文件记录支持 和质量保 障, 能够定期更新。
( 三) 便 于分 析研 究
为方便数据获得后的分析过程 , 指标选取还应当关注其与当前科技理论基础的相容性 , 是否有通识标准与 合法的国际共识 , 是否与现有生态模型 、 经济模型和社会进步关联密切。
二、 评价指标体 系
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 , 其测量指标 的设计也应从系统观的角度进行 。 评价 因子既应 当包括 生态环境因素 , 更应 当包括人类活动因素。 人类活动则包括社会 、 经济 、 政治 ; 生态环境则包括生态改善、 生态安 全; 科技则是人与生态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 。同时 , 也基于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价和 O E C D组织在生态建 设规划 、 生态现代化评价方面指标设定 的参照 , 笔者将省城市生态文明的评价因子从分系统角度概括为以下 6
大类 : 生态科技、 生态经济、 生态社会 、 生态政治 、 生态改善 、 生态安全。 这6 大系统指标又进一步细分成 4 0 个具 体指标 。具体评价体系如表 1 所示 。①
表1 城 市生态 文明评价指标体 系
工 业 与 污舆 脱 钩
千克/
万 元
工业废水 B O D( 千克 )÷ 工业增加值 ( 万美元 )
% % % % %
认定的循环经济型企业散 ( 家 )+ 企业总数 ( 家) 支持环境建设的年度贷款颤 ( 万元 )+ 年度贷款总额 ( 万元 ) 用千环境建设保护的年度投保额 ( 万元 )÷ 年度投保总额 ( 万元 ) 通过环境标准认证的企业敷 ( 寨 )÷ 企业总数 ( 家) 环境达标旅游区数 量 ( 个 )÷ 旅游区总数 ( 个)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评估方法及应用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评估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9650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9.png)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评估方法及应用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成为了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评估方法。
本文将从指数的定义、作用及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举例说明指数的应用。
一、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定义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又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定量指标。
它是通过收集、统计、分析生态系统各种生态参数的数据以及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综合运用数学方法将多种参数量化,并将其纳入统一的评价系统中形成的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可分为城市、乡村、水域、气候等多类指数。
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作用1. 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指导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评估结果,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某一生态系统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群落的评估可以发现哪些环境因素存在危机或问题,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规划思路。
2.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评估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环境保护署和生态系统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对环境管理和人类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重要的政策支持。
3. 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基础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评估结果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基础。
如果通过监测工具,可以分析出生态系统的状况,通过数据统计还可以快速计算出许多环境问题的源头。
这样就可以准确定位于正确的环境污染罪犯,同时也为制定下一步的资源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三、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计算方法1. 根据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根据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以及评价的场所与用途等因素,制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环境因素、生物资源、生产能力、环境质量以及评价的重要性等。
2. 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和子指数对于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要制定权值和指标统计方法。
生态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环境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136952f2f60ddccda38a071.png)
生态城市的环境指标体系研究摘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必须立即转变,以民主、文明、高效、健康、创新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国内外城市已开展建设实践,但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加以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加快生态城市理论研究显得特别迫切。
关键字:生态城市;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指标体系1 生态城市概述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1]。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具体地说,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2]。
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技术。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结构功能分析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结构功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f117d976eeaeaad1f33012.png)
要素 的基础 上 ,通过 比较寻找核心要素 ,进行系统 分析 , 建立评 价指 标体 系 ¨ . 价 指标 体 系对于 客 评
观地认识城市生态安全存在 的问题 ,有针对性 地提 出对策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 究的基 础 上 ,以 “ 意识一存在 ”互作 为切入 点 ,强调基于 “ 观念” 意识 ”进行评价 ,并建立 相应的指标体 、“ 系 ,旨在为建立科学 的城市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提供 理论借鉴 和实践依据 .
城市是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的中心 ,具有人 口密 度高 、经济密度和交通流量大 的特 点 .同时城市也 是功能逐步增强 、 稳定性逐 步降低的人工生态系统, 具有表面上功能更加强 大 ,但实质上安全性更加脆 弱 的特点 .城市 作为 区域 生活 、生产 的开 放系统 。 输入 、输 出的强度 大 ,时空结 构的不均衡性强 ,其 实际净化负荷远远超过 生态系统 自身 的 自然净化 能 力 ,容易形成生态安 全问题 【.随 着居 民生 活质量 5 】 的不 断提高 ,我 国城市生态安全 问题 已成 为城市安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3 5 期
20 年9 0 6 月
报
(自然科 学版 )
、01 5 , .1 NO. 3 Sept 2006 .
(Na u a SC e c ) t r1 ine
城 市生态 安全评价指标体 系与结构 功能分析
赵 运 林
顾不 同生态类 型的城 市 , 兼顾 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 ;
作者 简 介 :赵 运林 (99) 15 . ,男 ,湖 南衡 山人 ,教授 ,博 士生 导 师 ,主要 从事生 态 学研究
维普资讯
2
湖
南
城
市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其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其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92720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5.png)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其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全球性、长期性、系统性的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归根到底依赖于生态安全。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保障生态安全,我国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和战略,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其战略,明确国家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和意义;2.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探析;3.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应用实践分析;4.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策略的研究;5. 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展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调研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其应用实践,以及国内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的基础上,构建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分析其应用实践,探讨国家生态安全评价战略。
通过对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期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建立健全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为保障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本研究也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和应用。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54754fc5901020206409c67.png)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论文题目对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姓名吴昭学号3140105351教师杨京平专业工科试验班(材料与化工)学院求是学院对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摘要: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等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则反映了人类社会把自然界当成为人类无偿和无限提供资源及服务的传统观念的转变,是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关系。
那么怎样才算是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有赖于建立和完善客观合理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从而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高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P-S-R概念框架模型。
一、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成负相关关系,与生态健康成正相关关系。
且安全的生态系统是健康的并具有对各种风险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
因此,生态安全概念可以用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两方面来定义。
(具体见下图)1、生态风险方面一般认为,风险是指评价对象偏离期望值的受威胁程度,或某种突发事件的概率。
生态风险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干扰或灾害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生态风险的识别包含风险因素的确定和生态系统(或环境)脆弱性的认识。
导致环境或生态系统剧变的风险因素有暴雨、台风以及沙尘暴等。
而特定风险的存在对生态系统或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则取决于生态系统或环境自身的脆弱性。
脆弱性作为一种状态,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1)作用于某一环境状态或生态系统的风险(压力)水平(REI),主要指生态系统或某一环境状态所承受的风险或压力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以及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其对系统的影响程度;2)生态系统对于某一水平风险(压力)的内部恢复力(IRI),一般指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维持自身完整性的内在能力,体现了自然系统对损害的自然免疫能力;3)生态系统或环境对外部压力的外在恢复力(EDI),强调自然系统在已经遭受损害时,可持续维持其结构与功能完整的能力。
绿色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绿色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4f18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a.png)
绿色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绿色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它旨在提供一个适宜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同时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为了评价城市的环境质量,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一、绿色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性绿色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减少居民的健康风险。
2.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环境评价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和发展者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城市结构,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提高城市竞争力:绿色城市环境评价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二、绿色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绿色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
合理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在构建绿色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维度覆盖:评价指标应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城市环境质量的情况。
2. 可量化和可衡量性:评价指标应具有可量化和可衡量性,能够通过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例如,空气质量可以衡量为PM2.5浓度的平均值,水质可以衡量为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等。
3. 指标间的关联性: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体现城市环境质量中的内在联系。
例如,空气质量不仅受到工业污染的影响,还与交通排放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可更新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更新性,能够随着城市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环境质量指标可以不断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三、绿色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绿色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的研究。
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与指标
![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与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817e06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0.png)
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与指标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生态安全要求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评估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讨论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一、常用的评估方法1.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通过对一定范围内各种因素进行专业评估,综合分析来刻画该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质量和状况。
综合评估法需要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因素,对相应指标进行量化、分值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既可以定量化,也可以定性化,具有科学、客观、可比性等优点,是广泛采纳的评估方法之一。
2.物质流分析法物质流分析法是通过跟踪和记录从自然界、技术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原材料、能源和资源等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流动和利用过程,分析和评估生态和环境系统中各种物质流的动态变化,从而评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该方法可以分析环境系统中的各种物质流,了解耗能和产能,揭示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本质,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评估的关键。
评估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既必须考虑到评价对象的特点,也必须充分体现评价标准的优越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常用的指标有以下几类:1.生态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标,如物种种类数、优势种比例、植被覆盖率等。
(2)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如生态稳定性、生物量增长、养分循环等。
(3)污染物质指标,如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重金属等。
2.经济指标(1)生产效率指标,如单位劳动力生产率、能耗率、原材料利用率等。
(2)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如水资源利用系数、能源资源利用系数、土地资源利用系数等。
(3)环境保护成本指标,如环境损失费、环保总费用、环保设备投资费用等。
《202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范文
![《202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bbc6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c.png)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为例》篇一摘要: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
通过对广州市水环境现状的深入分析,结合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与实施,旨在为城市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城市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广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其水环境状况对于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对广州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还能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介绍其地理位置、水系分布及主要水环境问题。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收集并整理国内外关于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的文献资料。
2. 实地调查:对广州市的水环境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评价模型构建: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
三、广州市水环境现状分析(一)水质状况通过对广州市各大水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水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水生态状况广州市的水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
(三)水环境管理现状广州市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水环境管理,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等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选择从水质、水生态、水环境管理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
(三)评价模型与方法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构建评价模型。
五、广州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实施(一)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广州市相关水环境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
(二)评价结果分析根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广州市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绵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绵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45033feefdc8d376ee326f.png)
维普资讯
第 8期
刘泉 等 : 阳城市生 态 安全 评 价研究 绵信 息 ・13・ 1 I
压 力 状 态 响 应
信 息 人 类 活 动 和 影 响 人口 能 源
交 通
信 息 环 境状 态 大气 水
土壤
资 源
社 会 响 应
2 2 评 价指 标体 系 .
依 据 P— S—R模 型 , 结合上 述 指标选 取 的原 则 , 制定 了绵 阳市城 市生 态 安全 评 价 指 标体 系 ( 1 。该 表 ) 体 系分 3个层 次 , 一 层 为 目标层 , 括 城市 生态 安全 指数 , 第 包 即是我 们 所要 求 出 的结果 ; 二层 为项 目层 , 第 包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月
绵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a fMin a g Noma n v r o m t a y n r lU ie s o
Au g., 00 2 8
勇2 7
第8 期
V0 . 7 N . 12 o 8
决 策 行 为 投 资 新 技 术
其 它
经 济
其 它
生 物 多 样性
其 它
l
社 会 响应 图 1 城 市 生 态 安 全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P R模 型 框 架 S
I
F g 1 T e P R o c pu lmo e r me r n C t c i . h S c n e t a d l a wok i i E o—s c rt v l ai g id x s se f y e u i e au t n e y t m y n
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本文的研究 区域 仅包 括 绵 阳市 建成 区 , 面积 为 6 k z城市 人 口 6 0m , 5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雄市最大值
巴黎、东京、纽约、香港、圣保罗、汉城、台北 7 城市平均值
关键词
分类号
城市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安全 概念的探讨、生态安全问题评述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选取等方面 [1-7J 这些研究多是针对区域、 国家生态安全或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而言,而对于城市生态安全的系统深入研究较少,目前还没
实用性
建立指标体系应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指标体系应符合国家政策,应适应于
指标使用者对指标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判断能力,适应于信息基础.生态、安全评价活动是实践性 很强的工作,指标体系的实用性是确保评估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具体地,指标体系实用
性包括以下 2 方面:1)易于理解.在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使用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人员,如评
表 1
目标层
项目层 因素层
人口压力 (C,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层
)
人口密度 CÐ,)、人口自然增长率 (Ð2 ) 、城市化率 CÐ,)
土地压力 (C2 )
人均住房面积 CÐ,)、人均道路面积 CÐS>、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CÐ6)
人均水资源量 CÐ 7 )、单位水资源工业废水负荷 (Ð 8 )
产中产生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等远远超过生态系统自身的自然净化能力,对城市的
生态与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探讨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
城市生态安全也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一个安全的生
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G2000018607)
收稿日期 :2003-12-18
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4J
城市是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 安全性更加具有脆弱性.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全人工化的系统与环境,集中了人类社会的 工业、商业生产与生活活动的主要区域,形成了巨大的不同于农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 与信息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往往需要异地分解与消化.工业生
资源环境状态也2)
环境质量 (Cρ
指 数
固废无害化处理率 (Ð 17 ) 、废水处理率 (Ð 1B ) 、 工业废气处理率 (Ð1g )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Ð20 ) 、环境噪声 (Ð21 )
万人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Ð 22 ) 、万人拥有藏书量 (Ð23 ) 住宅投资占 GDP 比例 (D 24 )、环保投资占 GDP 比例 (Ð 2S ) 、
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
生态安全与城市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维护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的状态,能为整个生
态经济系统的安全和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其具体含义可以扩展为保持生态子系统中的各
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合理使用和积极补偿,避免因自然资源衰竭、资源生产能力下 降、生态环境污染和退化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的短期和长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区域或国家
评价综合指数;第 2 层次是项目层 Citem) ,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
第 3 层次是评价因素层 Cfactor) ,即每一个评价准则具体有哪些因素决定;第 4 层次是指标层
第 5期
谢花林等: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707
(indicator) ,即每一个评价因素有哪些具体指标来表达.具体结果见表1.
70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0 卷
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国城市生 态系统的负荷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负荷则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城市生态系统安全取决于城
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利益的有机协调,它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
需求,而且在生态意义上也是健康的.其本质是要求自然资源在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 境 3 个约束条件下稳定、协调、有序和永续利用.
(0.563) , D B(0.437) , D g (0.324) , D lO (0.288) , Dll (0.227) , D 1Z (0. 16 1), D13 (0.274) , D14 (0.265) , D 1S (0.204) , D16 (0.257) , D17 (0. 192) , Dl8 (0. 192) , D19 (0. 192) , D zo (0.226) ,
生
资源环境压力 (B 1 )
水资源压力 (C3 )
态
安 全 综
i~ 曰
社会经济发展
压力 (C4 ) 资源质量 (CS )
人均 GÐPCÐ g )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Ð\O)、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 (Ð II ) 、每万人拥有J各级各类学校数 (Ð'2)
森林覆盖率 (Ð\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Ð 14 ) 、 自然保留地面积率 (Ð 1s )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Ð I6 )
侧面来反映生态安全的情况,要想反映全貌还需进行综合评价,我们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模 型.设系统由 m 个待优选的对象组成备选对象集,有 n 个评价因素组成系统的评价指标集,每
个指标对每一备选对象的评判用特征值表示,则系统可由 nXm 阶指标特征值矩阵 x=
(Xij )nXm 表示,式中 X'j(i=1 , 2 , … , n;j= 1, 2 , … , m) 为第 j 个备选对象在 i 个评价因素下的指
D Z1
(0.198) , Dzz (0.642) , D Z3 (0.358) , D24 (0.216) , D zs (0.367) , D Z6 (0.22 1), D Z7 (0. 196).
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3.3
3.3.1
构造指标特征值矩阵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都是从不同
摘要从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 (pressure)-状态 (state)-响应 (response) 模型,从
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况、人文环境响应 3 个方面构建了一个 4 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
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此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天津、南京 7 大城市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 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的城市的现状值. 3) 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志值.
4) 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定量化做出标志值. 5) 对那些目前统计 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暂用类似
指标代替.具体结果,参阅表 2.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 Delphi 法、 AHP 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本
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来确定权重,即采用 AHP 法、结合专家咨询,确定项目层、因 素层、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如下:
项目层 :Bl 因素层 :C1
(0.36 7), Bz (0.338) , B3 (0.295).
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P-5-R 概念模型从人类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出发,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9J 本文根据 P-5-R 概念模型,并考虑到目前国内外有关安全评价的各种方法 [5-1町,拟构建 4
个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 1 层次是目标层 Cobject) ,也即评价目标,即生态安全
标特征值.若评价因素为定性指标,则与为专家评分值.
70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0 卷
表z
指标层
人口密度(市区 )/C 人.
城市生态安全指标的标志值
标志值
依据
km-
2)
3500.00 0.80 85.00 16.00 30.00 18.00 455.00 0.015 45.00 30.00 100.00 20.00 30 45.00 12.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50.00 1 180.00 35000.00 20.00 2.50 30.00
2
2.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选取的原则
科学性 这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
2. 1. 1
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法是否科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包括以下 4 个方面:1)特征
性.指标应反映评估对象的特征. 2) 准确一致性.指标的概念要正确,含义要清晰,尽可能避免
(0.26 1), Cz (0. 25 4), C3 (0.233) , C 4 (0. 252) , Cs (0. 518) , C6 (0.482) , C7 (0.487) , CB (0.513).
指标层 :Dl
(0.352) , Dz (0.402) , D3 (0.246) , D4 (0.414) , Ds (0.234) , D6 (0.352) , D7
(A)
人文环境响应由3)
智力能力 (C7 )
投入能力 (CB )
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占 GDP 比例 (Ð 26 ) 、科技投入占 GDP 比例 (Ð 27 )
3
3.1
评价方法
确定指标的标志值 按照上述构建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以下原则确
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1)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志值. 2)
标的 P-5-R 概念模型,即压力 Cpressure)-状态 Cstate)-响应 Cresponse) 模型性10] 在 P-5-R 框架
内,某一类环境问题,可以由 3 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类型来表达: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 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状态指标表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况;响应指标表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