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空间变化实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重要性解释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强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明人口空间变化对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3. 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口分布的特点。

4. 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如经济、政策、社会等,并以我国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讨论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资源分配、生态环境等方面。

三、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人口空间变化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口空间变化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2.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开展课堂讨论;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掌握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 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人口意识。

教学内容:1. 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 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现状及趋势。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问题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具体情况。

3. 利用图表展示法,直观地呈现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相关PPT课件。

2. 人口空间变化案例资料。

3. 人口统计图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口空间变化是什么意思吗?它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人口空间变化案例,如“上海的人口迁移”。

(2)学生分析案例中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现状及趋势。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引导学生回顾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知识。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掌握人口空间变化的表现形式。

3. 图表展示(1)教师展示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统计图表。

(2)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

4.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理解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第一节: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40分钟)1.教师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趋势图,向学生传达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2.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等问题;3.通过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图,帮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模式。

第二节: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40分钟)1.教师介绍人口分布的主要模式,如集聚分布、离散分布和线状分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2.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模式的人口分布;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各种人口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第三节: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0分钟)1.教师通过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外流的案例,向学生介绍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城市或农村地区,调查并分析该地区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3.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讨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利弊。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个人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制作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一步研究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口流动实验,观察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空间的变化。

《人口空间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口空间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教案(第一课时)编制:覃大登审查:包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徙的主要原由学习目标:人口迁徙的看法、主要种类及人口迁徙的意义;理解人口迁徙域文化对人口迁徙的影响,运用当地人口资料,研究当地人口迁徙的特色。

预习案一个地区人口数目的变化包含和一.人口的迁徙1、看法:人口迁徙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2、分类:⑴国际人口迁徙:国际人口迁徙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处达到必定年)的迁徙活动。

不一样期间的国际人口迁徙期间特色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由旧大陆美洲、大洋欧洲殖民主19 世纪(亚非洲等新大义扩大、新大从前欧)陆陆的开发人口从国家拉丁美西欧、北第二次流向国家;洲、亚洲、迁入地区经世界大美、西亚、定居移民减少,非洲等济发展快战此后北非人口增添⑵国内人口迁徙:国内人口迁徙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移居的现象。

不一样期间的国内人口迁徙时代影响要素迁徙特色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约束;自古代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纤弱;战争屡次;自然灾祸;政府组织“屯垦戍边”新中国成立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到20世纪80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系统和严格的户当年月中期籍管理制度研究案知识点一人口迁徙的看法和特色1、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的差别和联系看法人口迁徙平时是指人口在不一样的地区之间迁出和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久性改变的人口挪动现象差别居住地或长久改人口流动平时是指因工作、学习、旅行、探亲等原由暂时或短期走开居住地出门活动暂时或开居住活动2、人口迁徙的特色(1)时间性特色,对于“永久性”或“长久性”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标准,迁徙间有时间长度的,如1年,5年、10年,也可以是更长期间甚至是无穷的。

(2)空间性特色人口迁徙一定以居住的的改变成条件,即迁徙前后,人的居住的发住的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徙一定超出“必定距离”的含义,这里的“必定距离”常常行政地区界限为标准。

【合作研究】判断以下人口的挪动现象能否属于人口迁徙:、出门旅行、度假、休养、探亲;、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出门读书,寒暑期回到家乡的大学生;、读书或分配工作走开家乡的大学生;、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处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口空间变化的定义和含义。

2. 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人口空间变化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差异和变化。

2.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如经济发展、城市化、政策等。

3.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人口迁移、资源分配、环境压力等。

第二章: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差异。

教学内容:1.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概述。

2. 不同地理环境下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差异。

3.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人口分布的特点,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

3.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应用,如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等。

第三章:人口迁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原因。

2.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2. 人口迁移的原因,如就业、教育、家庭等。

3. 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劳动力市场、城市发展、文化融合等。

教学活动:1. 引入人口迁移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人口流动的现象和原因。

2.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讨论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城市的扩张等。

第四章: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进程。

2. 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和进程概述。

2. 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等。

课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一课时) .doc

课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一课时) .doc

课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 一 课时)主备人: 金运善 审核人:杨志刚 江海洲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班级: 组别: 姓名: 等级:【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知识链接】如何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时,首先清楚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对迁出地的影响,还是对迁入地的影响,或者是对两者的共同影响;然后再从两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劳动力余缺等方面进行利弊分析。

例如:20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提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还是二者的影响;分别从利和弊分析)利——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弊——造成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 环境污染严重。

【预习内容】阅读课本第8、9页1、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2、读图1.8读出人口的迁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迁入地有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等。

3、读图1.9,比较80年代前后人口的迁移有何不同? 4.完成下列问题a 、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

b.、人口迁移的判断:①是否发生了 上的移动(行政区域的改变);②是否有 的改变;③ 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c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和 。

d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课内精讲精练案】【学习重点难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特点及流向 19世纪前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流向:旧大陆( 洲,非洲、 )→新大陆( 洲,大洋洲等) 二战后 特点:人口从 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流向: 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 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口的迁移【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延伸,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又一原因。

人口的空间变化,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教材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人口迁移?通过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人口迁移”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该强调材料的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有一个更深、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中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通过联系身边的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运用恰当的材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庞大的人口迁移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所以本节知识内容教学难度不大,再加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易接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料或图表,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分析当今世界某个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讲练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案例分析有利于加强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1.能正确辨别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现象;2.分析人口迁移在中国带来的影响。

【难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相关解答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发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第1课时【导入】(图片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思考“人都去哪里了”。

通过给出沈阳15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大数据,让学生领会人口变化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人从哪里来”。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答案: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医疗保障压力增大等。以德国为例,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了德国的经济发展,政府采取了提高退休年龄、吸引年轻移民等措施来应对。
八、内容逻辑关系
1. 重点知识点
(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规律与影响
(4)城市化的进程与挑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口空间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请举例说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破坏等。例如,过度开发土地、水资源短缺、森林砍伐等问题,都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案例分析题
(1)请分析中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答案:中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这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地区的移民;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北方人口。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口增长的概念,以及地球环境的变化。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阅读地图和理解数据,对于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能够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因此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人口空间变化知识进行总结。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
-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人口分布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表展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知识。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为例,讲解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展示城市化进程中的图表,分析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变化的作用。
4.了解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影响,提高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利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人口问题,提高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变化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一个具体省份(或地区)的人口空间变化情况,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等方面。要求如下:

公开课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公开课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学时)2.1.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和影响。

2、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结合相关人口迁移图,探究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

2、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和影响。

4、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1.2重点、难点理解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和影响。

2.1.3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投放三部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电视剧剧照,很多同学都看过或听说过,得知这些人背井离乡的迁往他乡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人口的空间变化,确切的说就是人口迁移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活动1》请同组或同桌之间核对课前留的预习作业导学案内容,夯实基础,组内交流合作,学习成果共享,教师提问,检测学生预习效果。

1、阅读课文,找出人口迁移的含义、具备的三个条件、分类。

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断某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人口的空间变化(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人口的空间变化(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知识结构】 【知识点梳理】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 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①居住地必须改变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以上(一年或以上) 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如: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2. 类型:
(1)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① 人口迁移 ② 人口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划分:①农村→农村 ②农村→城市
③城市→农村 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无论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大洲: 、 始终是人口迁入地的大洲: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大洲:
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的大洲: 始终为迁出地的省份: 、 、 5. 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对迁出地: 有利 ①可以 人口压力 ② 与外界社会的联系 不利 造成人才
对迁入地: 有利 ①解决劳动力 ②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利 带来城市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 、水、矿产资源、 等
2、经济因素: 、交通和通信
3、社会因素:政策、 、战争和 等
4、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课堂达标练习】
1.二战后,人口由迁入地区变成迁出地区的是()
A.非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拉丁美洲
2.二战后,人口由迁出地区变成迁入地区的是()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拉丁美洲
3、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米以上。

4.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C.矿产资源开发不会引起相应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D.家庭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也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5.下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A.原始农业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
6.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是、和。

迁入的主要原因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是。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