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人关系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人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51b4f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e.png)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人关系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出生在天寿年间的2月,即公元712年,是家中唯一的儿子。
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地主,家境富裕。
然而,由于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和内忧外患,家庭的财产很快被耗尽。
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也深深地影响了杜甫的人生和写作。
杜甫出生于古都长安,小时候接受了一些基本的教育,但很快就开始了流浪生涯。
他曾经跟随着他的父亲去了犍为、成都等地,后来他离开了家乡,开始到处游历,向各地的名士和文化名人求教学习。
在长期的流浪生涯中,杜甫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包括王之涣、李白、杜牧等等。
在当时的文学圈中,杜甫和这些人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诗人,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成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杜甫与李白的关系也尤为密切。
虽然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同,但他们的诗歌向往自由、情感激烈,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二人感情非常深厚,据史料记载,杜甫曾经在很多场合宣扬李白的诗歌,称李白为“诗的神将”。
此外,杜甫还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也有不少联系。
王之涣的作品以气魄恢宏、情感奔放为特点,喜欢倾吐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与之相似的是,杜甫的作品也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强烈的情感。
在文学交流中,二人互相欣赏,彼此尊重,共同砥砺前行。
杜甫的诗歌与当时的政治现实密切相关,他在作品中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苦难。
特别是安史之乱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使得他的作品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总之,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诗歌文艺价值高,情感深刻、苦乐参半。
他与其他诗人的联系和互动,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唐代文学的魅力,也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杜甫诗三首》的写作背景
![《杜甫诗三首》的写作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5c91803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c.png)
《杜甫诗》的写作背景《望岳》写作背景:杜甫在25 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
《春望》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春望》写作背景:《春望》是一首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
《石壕吏》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杜甫生平经历
![杜甫生平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769e44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0.png)
杜甫生平经历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之巨星”,他创作了大量揭示社会问题、描绘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
杜甫的家世并不富裕,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巩县一个贫困的士族家庭。
杜甫的父亲杜审言是一位地方官员,他深受杜甫的影响,给予了他良好的教育。
然而,由于杜甫家境贫寒,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苦与挫折。
父亲去世后,杜甫负担起家庭的重担,开始经商以维持生计,然而他与商业之路并不相容。
杜甫的教育背景较为丰富,他曾就读于洛阳的春秋学院,接受了古代儒家的经典教育。
在学院期间,他对古代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撰写诗歌。
在此期间,杜甫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李白等。
他们一起探讨诗歌创作,相互激发灵感。
杜甫在成年后,开始了他漫长而坎坷的求仕之路。
他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这并没有打击他坚持不懈追求仕途的决心。
杜甫相信自己的才华,他坚信通过自己的笔墨可以宣扬正义与公道,为天下苍生呐喊。
杜甫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他的作品大都描绘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反映了他对当时朝政和社会状况的不满。
杜甫的诗作风格独特,以铿锵有力的辞章、悲壮的意境和深邃的人文情怀著名。
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在唐代诗坛的地位。
杜甫一生多次迁居,寻求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曾居住在江西、湖南、洞庭湖流域等地,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战乱、饥荒和社会动荡,这些亲身经历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诗中。
然而,他一直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成功,这使他倍感沮丧和失望。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时代问题的思考。
在文人圈中,杜甫深受其他诗人的尊敬和赞美。
他与王维、李白等人有着广泛的交往和交流,对彼此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屡获嘉奖,也多次遭到朝廷的贬抑与排斥。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创作的步伐,他坚持用诗反映社会问题,以声音唤醒人们的意识,因此广受后世赞誉。
杜甫小传范文
![杜甫小传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4b06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f.png)
杜甫小传范文杜甫小传。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出生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家境殷实,自幼酷爱文学,喜欢读书写字。
他的父亲杜审言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对杜甫的文学修养有很大的影响。
杜甫自幼聪慧过人,天资聪颖,很快就学会了写诗,他的诗才在当时就已经显露出来。
杜甫年轻时曾经历过家庭的贫困和流亡的艰辛。
他的父亲杜审言因为参与了安史之乱而被贬谪到了荆州,杜甫也随之流落异乡。
这段流亡生活,让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也让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
在流亡的岁月里,杜甫不断地写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诗歌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刻和真挚。
杜甫的诗歌以其豪放、慷慨、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愤慨,同时也表现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的作品,如《登高》、《春望》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被后人传颂不衰。
他的诗歌也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杜甫的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杜甫一生坎坷,饱经沧桑,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诗歌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
杜甫的诗歌以其豪放、慷慨、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愤慨,同时也表现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的作品,如《登高》、《春望》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https://img.taocdn.com/s3/m/d34366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7.png)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杜甫诗作精选赏析(附人物小传)
![杜甫诗作精选赏析(附人物小传)](https://img.taocdn.com/s3/m/a9a97f1d650e52ea551898e8.png)
杜甫(712-770)杜甫(712-770)字子美。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大将、著名学者杜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奉天令。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壮游(35岁以前);长安求职(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
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今存诗1400余首,文21篇。
历代杜诗校注批点本约550多种,现存170余种。
现存最早的杜集是宋王洙本、九家注本等。
清人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最为详尽。
望岳1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
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5。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
会当凌绝顶7,一览众山小。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杜甫的人生经历
![杜甫的人生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b5ad392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0.png)
杜甫的人生经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之冠”。
他的人生经历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
本文将从杜甫的早年生活、人生转折点以及晚年生活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人生经历。
一、杜甫的早年生活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家境贫寒。
他的祖父杜审言曾任宰相,但父亲杜秀才却因为贪污被贬到巴州做县尉。
杜甫小时候跟随父亲在巴州度过了童年。
在巴州的时候,杜甫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学习了经史子集,对古代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巴州期间,杜甫还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李白、杜牧等,他们一起嬉闹、游玩,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段时期对杜甫的人生经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这里结交了许多朋友,也得到了启迪和鼓舞。
后来,杜甫离开了巴州,开始了他的漫长的诗歌之路。
二、杜甫的人生转折点杜甫的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莫过于他的家庭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
公元744年,杜甫的母亲去世,不久后,他的妻子也相继离世,这对杜甫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他的家庭破碎了,他开始了漫长而孤独的流浪生涯。
在流浪的过程中,杜甫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日子。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的疑惑和迷茫,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在流浪的过程中,杜甫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王之涣、孟浩然等,他们一起分享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三、杜甫的晚年生活杜甫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挣扎。
他曾历经战乱、饥荒、瘟疫等重重灾难,但他从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晚年的时候,杜甫的诗歌更加深刻和感人,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之冠”,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结杜甫的人生经历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他的诗歌承载着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https://img.taocdn.com/s3/m/fb18751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2.png)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貌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以深情和豪放著称,表达了他对故国和人民的热爱,被后人誉为“诗圣”。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
一、杜甫的简介资料1、出生年代和家庭背景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12年),出生于大都会长安,是家中的次子。
父亲杜审言是两汉文学的爱好者,有文名,却没什么钱,所以杜甫在年少时生活十分贫困。
2、求学和仕途经历杜甫自幼喜好文学,但年少时家境较贫寒,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教育。
后来他被李颖曾资助,学习《诗经》和《春秋》,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诗歌才华。
杜甫曾经历过不少的仕途低谷,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官位,为此他离乡背井历经艰辛地到过几十个州府和县城。
最终,在他五十岁时,才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后又升任为兵部员外郎和给事中。
3、婚姻生活杜甫的妻子为王氏,有一子一女。
杜甫和他的妻子在婚姻生活中并无多少感情,他曾写下《别王十二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不过,他之后又写下《我的妻子》,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4、晚年生活和逝世787年6月,杜甫辞职返回成都,定居在黄龙商店,在那里安享其晚年。
然而在其晚年,他先是失去了夫人,又失去了儿女,躺在床上思乡,口吐珠泪,终于在公元770年去世,年届六十。
二、杜甫的古诗杜甫古诗可以说是诗歌珍品,他的大部分诗作是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深情、豪放,铿锵有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杜甫古诗。
1、《三吏》“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这是杜甫著名的抒情诗《三吏》,这首诗表现了人世间的無情,和为官者常常遭受到的无法预测的厄运。
这首诗描绘了三个让人哀叹的官员,他们受到错误的指控和糟糕的处理,而最终无奈被调职。
2、《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将进酒》的开头,可以说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诗之一,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极峰的追求。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6ef519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5.png)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号“杜工部”。
他的诗歌流传至今,广为人知,被誉为“诗史高峰”。
他的作品风格豪放奔放,表现了他对生活、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一、家庭背景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祖父杜审言是唐初开元进士,曾为大理寺少卿;父亲杜审言是开元年间著名的进士、宰相。
家境优裕,生活富裕。
二、早年经历杜甫自幼聪颖,喜欢读书,曾游历于各地名山大川,领略自然景观。
其父亲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不得志于政治生涯,深感失意,杜甫也从此对朝廷、政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三、成为诗人的经历杜甫二十出头时,曾在草堂经营一家小酒馆,与文人雅士交往甚密,游荡诗境,将自己的身心灵全部献给了诗歌。
公元735年,他开始创作诗歌,成为一名脍炙人口的诗人。
四、写作风格杜甫的诗歌写作风格豪放、奔放,表现了他对生活、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他的诗歌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他常以直白、生动的描述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五、代表作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登高》:通过描述登山和透过云层观赏景象,表达对人生奋斗不懈的精神。
《春望洛城》: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一个摆脱世俗贪欲、宁静的人在春望洛城时感到的种种情感。
《夜泊牛渚怀古》:它刻画了江南的悠悠美景,表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赤壁》:是杜甫名作之一,写赤壁战役前的赤壁建筑和美景,洋溢着杜甫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别》:是杜甫创作中的经典之作,歌颂了先妻、母亲、好友离别时的感人情节,极富思想性和文学价值。
六、晚年生活晚年的杜甫因为各种原因大失意,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和磨难,丧失了家族财产。
公元770年,杜甫病逝,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
综上所述,杜甫是我国文学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表现了他的风范、才情和智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简介资料
![杜甫的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be232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e.png)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杜甫的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杜甫的故事
![杜甫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480633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8.png)
杜甫的故事杜甫(712年2月杜甫诞生,770年8月杜甫去世),又称杜工部,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古代四大百丈之一,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杜甫出生于唐代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杜温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曾任过安西宣政使。
杜甫母亲叫毛氏,她的家庭也是界定贵族的,贵族的血统使杜甫有着优越的家庭出身。
杜甫童年时代,就对文学十分感兴趣,曾自学青草楼(壁画),并在十四岁时就戒酒,此后就每天酝酿酒都不敢喝。
他曾当过秀才,读过《五经》,但不愿穿礼服,不愿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也不愿把脖子上的绳子拴得紧紧的,因此他没有通过考试,无法当上官。
杜甫离开故乡前往洛阳,在洛阳他拜访了叔父杜佑,也见到了叔父的儿子杜建,这两个人都有重大的影响,他们的家人都在文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杜甫后来的文学创作。
杜甫又去过西安、荆州,在此期间他参观了旧址,看过名人故居,游览荆州名胜,宰相毛泽东也在此期间曾在荆州任官,对当时财政大权引起他的深刻关注。
杜甫出任过荆州丞相,但由于他敢于揭露当时官场中的腐败,他很快就被贬下。
而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也不太亲密,可能也因此,杜甫被官府迫害,四处流离,滞留长江下游,更锻炼出他具有抗压性的文学素质。
杜甫70岁时,由于受到朝廷的收留和对他的保护,他回到了西安,并在西安怀才至去世。
在他最后的三年里,杜甫写下了“抒情诗歌”、“文言散文”、“儿童诗”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作品,可以说是完成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卓越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文学发展。
杜甫的名句“一窗风雨看,江天一色”,也被后人称颂无穷,他的《江城子》、《江畔独步寻花》等名作,仿佛都带有异国风情,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枝独秀。
杜甫有许多传说,他曾在西安南山下一座山头上拍水,以此喻指他的忧伤,也可以理解为他出离西安时的不舍之情。
他也有“把酒诗百篇”的知名言论,描述了他流浪生活中唯一的欢乐,可以说是他一生贫穷间怀才的最终抒发。
杜甫和白居易的简介和故事
![杜甫和白居易的简介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e1039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7.png)
杜甫和白居易的简介和故事杜甫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迥异,但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以下将分别介绍他们的简介和故事。
杜甫生于唐肃宗景龙元年(712年),卒于唐宪宗景福元年(770年),享年58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父亲是字子美,曾经是名士,但贫困潦倒。
杜甫自幼聪慧,喜爱读书,曾经受过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但没有读过什么经书。
他青年时期游历过很多地方,领悟到了人生的苦难与沧桑。
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迁,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和体验。
杜甫生前曾经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吏》、《登高》、《大风歌》、《阿房宫赋》等。
杜甫被誉为“诗史领袖”,因为他的诗歌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混乱,反映了人民日常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杜甫自幼爱国,对于外族入侵、战争屠杀、民间疾苦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感悟,他的许多诗篇中包含着浓厚的人民立场,表达了他对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期盼。
杜甫的诗歌在现代文化中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对于人类精神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白居易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772年),卒于后唐广顺元年(846年),享年75岁,是唐代的诗人和文学作家。
他的祖先是汉代的名臣白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曾经担任过官员职务,但因为得罪了权臣而被贬官。
白居易嗜酒如命,并希望生活自由,不愿意被官场束缚。
白居易早年写的诗词风格清新明朗,表现了他青春阳光的气质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擅长写夜景、名山大川、宫廷生活、风俗民情、故事传说等题材,诗歌生动有趣、细腻温情,深受士人和百姓喜爱。
白居易与杜甫同样关注社会问题,但他的诗歌表现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情感。
他在诗歌中倾诉了自己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他的诗更具有人文特征和柔性力量。
白居易被视为和杜甫并列的唐代两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诗歌意蕴深刻,透露出一种人道主义的理念,让人读后感到人间真情和亲情的温暖。
诗人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人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a608b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5.png)
诗人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诗圣”,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曲家,政治家,自称为”一介布衣”,出生于今陕西彬县一个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杜审言曾任长安和彭泽两地官员,但因被诬告抄家被革除官职,后赴京城追讨公道未果,一家人只好流落到了四川涪州,终老于此。
然而早年挫折的杜甫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在波折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举目四望,把社会万象尽收眼底,更加努力地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天下百态。
他的诗歌不仅有深刻的社会思考和政治批判,也有对家国天下的深邃关怀和对人间百态的温情描摹。
因此他的诗歌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抒发激愤的壮志豪情,也有写人情世态的诙谐幽默,既有书写历史沉痛的慷慨悲凉,也有表达深情厚谊的柔情脉脉,使得他的诗人格显得极其丰富而复杂。
杜甫的诗更是成为了中国诗歌中的一大代表,被中国的许多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杜甫最得人称颂的诗歌集《杜工部集》共收诗1450余首,其中涉及到历史、政治、风俗、文化、自然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作品中,有些是以史记历史、书写社会、为民谋生等方面的现实主义作品,如《三吏》、《记述员偶题》、《八阵图》等;也有许多是杜甫写生、描写自然和景物的作品,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秋夜忆山东兄弟》等;还有一些是以宗教、哲学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主题的作品,如《饮中八仙歌》、《赠卫八处士》等。
这些作品无论从史实还是诗歌艺术上来看,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杜甫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颂的是一些写世态炎凉、时代剧变的作品,如《春望》、《登高》等。
这些作品表现了杜甫的时代感和政治感,也表达了他对时代沉沦和国家负隅顽抗的深深忧虑。
其中,他最著名的诗作《三吏》是一首别样的现实主义诗歌,以三个职业清廉、拒绝贿赂的官员为主角进行描写,旨在批判唐朝时期的腐败和昏庸,让人不得不为这些清官的操守和情操所感动。
杜甫的诗歌多才多艺,除了描摹现实之外,他还写了一些超脱尘俗、富有哲思和灵性的作品,如《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的生平经历简介
![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的生平经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edef5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1.png)
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的生平经历简介诗歌素材------杜甫(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人,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
杜甫诗的风格多种多样,公认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
“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
“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郁”通过“顿挫”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了解杜诗“沉郁”的思想内容,必须了解杜甫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倾向。
另外体会他诗歌“顿挫”的艺术特点,还应了解一点诗歌格律常识。
杜诗无处不在的忧国忧民的现实内容和诗人不惜牺牲自我的思想情情怀构成了他“沉郁”的诗歌风格,并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
他的风格特点是由现实主义内容所决定的。
首先,杜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民百姓的关注和同情。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刻同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姓受剥削凌辱的现实。
其次,杜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人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紧密相连的。
安史之乱危及国家前途时,面对破败的山河,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他又“涕泪满耶裳”,在漫长的期待和奔走中他甚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苏联停浊酒杯。
”杜诗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与的颠涕流离,作者的诗情寄托其中,郁结深度而寄寓深广。
杜甫“顿挫”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杜甫的叙事诗大多采用五、七言的古体诗,而抒情诗多用五、七言近体诗。
他们近体诗讲究结构的回环照应,音节旋律的铿锵顿挫,对仗的工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e82afe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0.png)
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杜甫,字子美,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那么杜甫的父亲是谁?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杜甫的父亲,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甫的父亲杜甫的父亲为杜闲,其父曾任兖州司马,是为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儿子,而正如杜闲的名字,一个“闲”字好似概括了他的一生,有着如此出名的父亲和儿子,杜闲越显的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历史资料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
杜闲于公元682年出生,为杜审言的幼子,在他35岁的时候为郾城尉,后得以提升在公元732年的时候任职为奉天令,在五年后便迁徙至京兆杜陵,时任兖州司马。
杜闲在他28岁的时候与原配妻子崔氏结婚,两年后便共有一子为杜甫,杜甫也是杜闲的长子,但可惜的是生下杜甫不久,崔氏便病逝。
遂杜闲复娶二室卢氏,杜甫好似对继母并没有感情,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母亲角色的是他的姑姑,并非卢氏,遂在其诗歌中鲜提及继母卢氏。
杜闲在公元741年便病逝,享年59岁,这可以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打击,此时的杜甫身怀抱负,为国效命的热血期望,而在没有经济支助下,杜甫很难在维持家人温饱的情况下去实现伟大抱负。
此前家中的经济来源均是由杜甫父亲杜闲来把持,杜闲为官虽小,但却有稳定的俸禄,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算拮据,而杜闲一去世,作为长子的杜甫便成为家中支柱,但作为文弱书生的杜甫却难以承担如此重担。
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
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概括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6761f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2.png)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概括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以其深厚的情感、真挚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于世。
那么,我们来探究一下杜甫的家世与出身背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成长历程。
首先,杜甫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是杜审言,历任官职多次,举孝廉,属于晋代学者杜预家族的一支。
而他的祖父杜异更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曾被封为荥阳县伯。
由此可见,杜甫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文化氛围,这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杜甫的家世虽然显赫,但随着玄宗朝廷的政治动荡,他的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杜甫的父亲杜审言因陷入权臣杨国忠的冤狱而身败名裂,杜甫本人也备受其害。
在这个背景下,杜甫的经济状况一度陷入困境,生活艰辛。
然而,正是这些困境和磨难,激发了杜甫内心的坚韧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使他的诗歌更富于生活的底蕴和真切的情感。
最后,杜甫的出身地也与他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出生于今天的河南巩县(原属荥阳县),这个地方位于陇右地区,背靠黄山,毗邻鸭绿江。
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秀丽,景观壮丽,给杜甫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同时,陇右地区也是唐代的战略要塞,频繁的战乱使得人民生活陷入困顿,这也成为杜甫关注社会动态和抒发情感的重要背景。
综上所述,杜甫的家世与出身背景非常特殊。
他出生于文化世家,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同时,他也经历了家族衰落和个人困境,这使得他的诗歌更富有真实性和力量。
而他成长的地方陇右,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正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杜甫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
历史上关于杜甫的故事
![历史上关于杜甫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8bc29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a.png)
历史上关于杜甫的故事杜甫是唐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我们看过很多杜甫的诗,但是关于杜甫的故事你看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杜甫的故事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
他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
他的祖父杜审言,是与宋之问、沈期同时期的著名诗人,对五言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也作出过贡献。
杜甫的父亲曾任兖州司马,母亲崔氏早逝。
杜甫从小就饱读诗书。
正如他在一首诗中自称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他知识渊博,很有政治抱负。
公元736年,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没考中。
于是他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写下了他留存的最早的几首诗,如《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等,其中《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名句。
公元744年,杜甫在东都洛阳遇到了被唐玄宗放还的大诗人李白。
诗坛双星,相见甚欢。
他们一同游览了梁(今河南开封)、宋(今商丘一带),并会见了善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高适。
第二年,杜甫又与李白再次相见。
他们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兖州一带逗留了好几个月,饮酒赋诗,到山中访隐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亲密得形影不离。
但此后两人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公元746年,杜甫回到京都。
第二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凡通一艺的士人都可到京师应试。
但那时唐玄宗任用的宰相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阴险奸诈、妒贤忌能的奸臣。
他最怕有才干的人进入朝廷,妨碍他弄权营私,就指使考官,一个人也不录取。
杜甫再次落第,生活日益贫困。
他不得不向一些达官贵人投诗,以显示才华。
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唐玄宗要举行三个祭祀大典。
杜甫抓住机会,写了《三大礼赋》,果然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又经过集贤院的考试,杜甫只得到了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又过了四年,才得到兵曹参军的职位。
困守长安的十年,使杜甫逐渐认清了封建统治集团荒淫腐朽的面目,看到了贫苦百姓的苦难生活,这使他在思想上、创作上更接近人民大众。
公元755年秋天,杜甫离京还家。
在路过骊山行宫时,他看到唐玄宗正带着亲信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
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
![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f17a41b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b.png)
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州司马、奉天县令。
他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
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二、长安时期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但都未成功。
于是他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此期间,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
三、任职左遗与流亡时期从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
在这段时间,他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写下了不朽诗篇。
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
杜甫的简介600字
![杜甫的简介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c9fc0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9.png)
杜甫的简介600字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多感人肺腑,充满社会关怀和理想情怀,广泛地传颂了中国历史。
在唐代的文学史上,杜甫被惟誉为诗坛的一大领袖和代表,他对唐代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12年),家道显赫,祖父杜审言是唐太宗时期的大臣。
杜甫的父亲杜曾是一位贵族,但在杜甫十岁时因某种原因而被贬谪,这对于他的成长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早年的杜甫散修于京城,曾涉猎古籍史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奏议警跸、打油诗等等,这也为他日后创作的诗歌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杜甫文学才华横溢,他的诗歌成就卓越,作为唐代著名的“诗圣”,杜甫创作的诗歌极其丰富,涵盖了社会人生、情感生活、历史抒情、自然山水等丰富多彩的主题。
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朴素,深入人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他的诗歌饱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抱负,为唐代贞观政治的弊端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而这些批判正是他的诗歌思想和风格的重要标志。
早期的杜甫诗歌以抒情、叙事、豪放为主,如《忆旧游》、《赠卫八处士》、《贾谊之墓》等,这些诗歌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憧憬和见解。
后期杜甫的诗歌之所以被人们铭刻在心,是他在盛唐衰退及战争时期以其“哀痛”、“悲愤”、“质疑”、“呐喊”、“振奋”等情绪,描绘了社会动荡时期的各种状况和人民的遭遇。
在杜甫的成名之路上,他之所以能够完成艰巨的文学创作,也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生活经历是完全与唐代时期的繁荣与衰退相交织的,既有丰富光彩的背景,又有许多的挫折和磨难。
这些身临其境的经历激发了杜甫对于时代问题和人民生活的深度关注,从而造就了他的卓越诗歌。
据史料记载,杜甫在成名之初曾先后遭遇了许多波折,几经磨难,最后才获得在京城的成功。
杜甫成名之后,他在文学上的探索和提高逐渐达到巅峰状态,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诗歌。
他诗歌的风格简洁大度,语言朴实无华,加之他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和强烈的人民情感,使许多诗歌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是一位具有强烈人道主义观念的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那么杜甫的父亲是谁?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甫的父亲,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父亲为杜闲,其父曾任兖州司马,是为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儿子,而正如杜闲的名字,一个“闲”字好似概括了他的一生,有着如此出名的父亲和儿子,杜闲越显的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历史资料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
杜闲于公元682年出生,为杜审言的幼子,在他35岁的时候为郾城尉,后得以提升在公元732年的时候任职为奉天令,在五年后便迁徙至京兆杜陵,时任兖州司马。
杜闲在他28岁的时候与原配妻子崔氏结婚,两年后便共有一子为杜甫,杜甫也是杜闲的长子,但可惜的是生下杜甫不久,崔氏便病逝。
遂杜闲复娶二室卢氏,杜甫好似对继母并没有感情,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母亲角色的是他的姑姑,并非卢氏,遂在其诗歌中鲜提及继母卢氏。
杜闲在公元741年便病逝,享年59岁,这可以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打击,此时的杜甫身怀抱负,为国效命的热血期望,而在没有经济支助下,杜甫很难在维持家人温饱的情况下去实现伟大抱负。
此前家中的经济来源均是由杜甫父亲杜闲来把持,杜闲为官虽
小,但却有稳定的俸禄,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算拮据,而杜闲一去世,作为长子的杜甫便成为家中支柱,但作为文弱书生的杜甫却难以承担如此重担。
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
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
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
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
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年谱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最后也是在奔波的途中病逝,从他留下的众多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一生经历,和他一路上的心态变化,从一开始的伟大抱负到后来的避乱而逃。
而他的诗歌造诣也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得更加深刻,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杜甫的年谱吧,看看他一生经历。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
公元718年,杜甫能作诗,方才7岁。
公元720年,杜甫开始学习书法。
公元725年,14岁的杜甫开始同文人出游,能与他们对诗。
公元730年,杜甫为19岁,身怀抱负和不羁,开始他的游历时期,与友人游历江南一带。
公元731年至公元734年,杜甫花费了4年的时间在吴越一带游历。
公元735年,杜甫回乡参与科举考试,但是未入选。
公元736年,再次出游的杜甫在齐赵一带游历,结交友人苏源明。
此后的五年杜甫均在这一代游历,在他三十岁的时候方回东郡。
公元744年,回乡的杜甫在东郡呆了三年,在这里与“诗仙”李白相结识,两人共游齐鲁,访问各方名士,甚是愉悦。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去长安参与考试未入选,便客居长安
十年,为谋取生活常作为儒生为权贵门上客,献诗。
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爆发到平定期间,杜甫曾任官职左拾遗,后因耿直谏言为人所诬被贬,期间认识到统治者腐朽而辞官,而后一直在躲避战乱而逃,生活窘迫至极。
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病逝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