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以唐朝吏治为例(上)宁可从事秘书工作应当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而对历史和政治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

中国古代吏治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博大精深,当然也非常复杂。

了解中国古代吏治的成功经验、变化沿革和历史教训,对于我们提高知识素养、更好地做好秘书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从本期起,我们分两期连载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宁可教授的相关文章。

——编者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

放宽一些,它涉及到官吏的教育、选拔、任免、考核、监察和奖惩等诸多方面。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吏治也就是治吏,或者叫吏政。

官吏、官或吏,是各级官员的通称。

但古代的官和吏亦各有专门的涵义。

官,一般指有品级、地位较高的官员,低的无品级的如书办等则成为吏。

官多是读书人出身,读的是儒家经典,很多实用的东西没有学,也不大清楚;官是个特权阶层,高高在上,不熟悉下情,具体的事都由吏去办。

所以,吏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多而杂,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甚至可以操纵政事,问题最多,也最难管理,吏治的好坏,他们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官分文武,这里只讲到文官,武官的一些问题先不涉及。

一、中国古代吏治概况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吏治,乃至“治吏”重于“治民”。

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所决定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

战国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地主经济。

而作为单个的地主,在政治上直接统治农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地主阶级的政治权力集中到他们的总代表皇帝那里。

皇权是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

但皇帝不可能直接统治和管理民众,而是要靠各级官吏来管理和统治。

就像一个金字塔式的网络,顶尖上是皇帝,下边是各级政府和官吏,底层是民众。

官僚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官僚对皇帝负责。

这种权力很大,几乎是事无不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其他古代国家也有,像古代埃及、波斯、拜占庭,后来的奥斯曼帝国、俄罗斯等,但都没有中国这样完备而严密的官僚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在期末的时候,对于⾼⼀历史在期末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店铺⼀起来做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选择题 1.甲⾻⽂中的“降⾬”两字。

⼈们可以在甲⾻⽂⼘辞中看到很多商王求降⾬或丰年的内容,但奇怪的是商王并不是直接向他们的最⾼神——“帝”请求,⽽要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 A.祖先的地位⾼于神 B.国家⼤事完全通过占⼘来决定 C.王权具有神秘⾊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2.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头形成的同⼼圆波的性质……以“⼰”为中⼼,像⽯⼦⼀般投⼊⽔中,和别⼈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般⼤家⽴在⼀个平⾯上的,⽽是像⽔的波纹⼀般,⼀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反映的是( )A.“⼤同社会”理想的表现B.宗法观念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度的反映 3.《荀⼦•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七⼗⼀国,姬姓独居五⼗三⼈”,《左传》昭公⼆⼗⼋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有五⼈,姬姓之国者四⼗⼈”。

下列哪⼀项能够说明材料所述现象(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天⼦受命于天” C.“周公摄政……四年建侯卫(指分封)……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D.“⽴嫡以长不以贤,⽴⼦以贵不以长” 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有⼗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公,公⾂⼤夫,⼤夫⾂⼠,⼠⾂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5.⼀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凡五⼈。

共猎得五⿅,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2/3、1⼜1/3、1、2/3、1/3只⿅。

请问,这则算数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 ) A.年龄在⿅⾁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的地位由猎⿅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6.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易错点1】羁縻政策【易错点2】改土归流【易错点3】海禁政策考点二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易错点1】汉代儒学对治国思想和法律的影响【易错点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考点三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易错点】保甲制度考点四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易错点1】民本思想与人文意识【易错点2】西学东渐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羁縻政策【点拨】中国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方针政策。

【破解】“羁”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

中原王朝在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时,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王、侯,或羁縻州、县的长官,允许世袭其职,令其按旧有的方式去管理本族人民。

该政策始于汉代,唐代渐臻完善,实行羁縻府州制,元代实行土司制,明代还设置羁縻卫所。

【深度剖析真题试卷】1.(2023·南开·模拟预测)《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不利于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警示】掌握羁縻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问诊】根据材料“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知,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B项正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是指封建化,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羁縻府州政策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不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排除D项。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练习题(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结(标准版)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练习题(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结(标准版)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选择题1.“猎人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

”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B.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C.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D.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2.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

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未来社会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反映出当时周朝()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4.儒学史上的一次学说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

这一更新是()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C.宋代“格物致知观”的形成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明朝人聂豹(1486﹣163)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于身心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开良知本体之量”。

材料反映出聂豹()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6.有学者在评价程朱理学时说:他们讲的“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因为这些欲望与他们心目中的“天理”相对立,才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在该学者看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A.完全扼杀了人类的自然欲求B.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C.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7.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及解析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及解析

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史)西周的政治制度24(2011年全国卷).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答案】CA:西周的分封制下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地方权力较大,并不利于中央有效的控制地方,故A错B: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而百家争鸣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东周),故B错C:西周宗法分封之下家国一体,地方诸侯都隶属于周,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

故C正确D: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人口归各诸侯控制,而并非国家,故D错24(2013年全国1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答案】CA: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封制最终瓦解.故A错B:分封制体现的是西周的社会等级秩序,并非君主集权,故B错C:秦国墓葬凸显了君王的特权。

故C正确D:选项中的严格遵循过于绝对,故D错24(2014年全国2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答案】CA:虽然河南洛阳是东周都成,但不符合最早。

故A错B:河北不曾是周的政治中心。

故B错C: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西周兴起于古代的西岐,即今天陕西。

故C正确D:山东不曾是周的政治中心。

高三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答案及解析1.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椽,曹参狱椽”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市民阶层掌握了国家政权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政治。

材料说明汉代官僚出现“布衣将相”现象,说明传统的贵族政治得到改变,贵族制度自战国以来进一步解体。

2.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

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C.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答案】D【解析】该题通过考察唐代与北宋科举考试的相关不同。

题中表格上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北宋的科举考试在录取人数的比例上明显高于唐朝。

A、B两项与材料不符,错误;该题找的是录取人数多的原因,而C项是一种结果性的表述,不符题意;北宋通过增加各个职位的官员数量来分割每个官员的权力,用人方针调整导致用人数量增加,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3.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官吏在任官前的出身,因此反映了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故B符合题意。

而依据材料中表格数据可得出进士中只有不到一半出身于平民或贫寒家庭,所以D是错误的;AC的表达与题意不符。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4.(浙江题)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及答案七年级历史-下

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及答案七年级历史-下

七下历史《期末专题:科举制》夯实基础一、隋朝:1.建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二、唐朝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三、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明朝:1.八股取士: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卷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三句承题,两句破题,称为“八股文”。

2.影响:八股文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针对性练习一、综合题1.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材料二:宋初大将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1.【答案】A【点拨】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并且能了解时代背景,唐朝高宗时期门阀和士族都已经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再是政府的主要问题,所以可以排除BD。

至于C项与题干无关,故而选A。

2.【答案】C【点拨】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有问题。

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

答案选C项。

3.【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4.【答案】D【点拨】本题以唐朝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④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本题中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这明显与科举考试注重才能密切相关。

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即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开始推行了科举制度,,不再以出身选官,使得人们可以科举,即政府以所谓“才能”做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

因此导致门弟出身逐渐被淡化。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项。

5.【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6.【答案】C【点拨】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思考题:1、皇帝的权力包括哪些方面?①君主拥有政治权力的独占权“主之所以尊者,权也”——《韩非子有度》孔子:“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左传成公二年》“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权势者,人主之所独守也”——《管子》②君主拥有最高行政权(决断权)参政、议政、决断、监督“明主,兼听独断”——《管子》“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③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全部支配权④制订、执行和废止法律的权力“朕即法”⑤最高军事统辖权“君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管子》“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予人也。

”——《管子》⑥体制设置行废权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财政民事军事凡政令财务人事诸权“此人主所以独擅也”——《韩非子主道》2、皇权的运作方式。

①躬亲庶务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衡石量书”“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依办于上”隋文帝、周世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②皇帝与朝臣共议政事,注意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唐太宗:“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

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

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

朕意则不然。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月,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另外:不亲政事,皇权旁落唐玄宗3、宰相的职能。

4、宰相的权力包括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三省宰相制更适应君主专制集权?6、简述明代内阁制的形成。

7、简述清代中枢机关的演变。

8、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选官方式?有何弊端?“任人唯贤,因功受禄”①选贤任能(春秋)齐桓公——鲍叔牙——管仲一箭之仇齐僖公——诸儿(齐襄公)纠(管仲、鲁国)小白(鲍叔牙、莒国)——齐桓公临淄才能、业绩、功劳“唯功唯贤”②军功、事功制度(战国)魏国——李悝“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均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A.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B.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C.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D.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2.在中国古代有些官职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可以监察地方甚至中央高官。

下列属于此类官职的有()①刺史②御史③给事中④典客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3.下述选项中,体现科举制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4.汉武帝时期,政府以“德”“文”“能”为标准,让各郡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这种选官制度是()A.殿最制B.察举制C.科举制D.监察制5.“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抒发了白居易一举登第后的豪迈之情。

这受益于()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中,记载了西汉后期110多个迁任的实例,其中表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到了65%。

据此可知西汉后期()A.察举标准发生改变B.官吏考课重视功绩C.官吏选拔程序完善D.刺史监察已然失效7.读下图,该图反映的制度()A.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C.实现了仕途晋升的公平D.淡化了光宗耀祖的观念8.明太祖在开科举的同时,又通过荐举途径选官,时称“三途并用”,以学校、荐举为盛,相比之下科举地位并不重要。

因实行荐举,“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由此可知,三途用人()A.举荐是主要的选官方式B.解决了吏治腐败的现象C.实现了阶层的自由流动D.有利于政府选官多元化9.史料记载:琅邪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以唐朝吏治为例(上)宁可从事秘书工作应当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而对历史和政治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

中国古代吏治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博大精深,当然也非常复杂。

了解中国古代吏治的成功经验、变化沿革和历史教训,对于我们提高知识素养、更好地做好秘书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从本期起,我们分两期连载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宁可教授的相关文章。

——编者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

放宽一些,它涉及到官吏的教育、选拔、任免、考核、监察和奖惩等诸多方面。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吏治也就是治吏,或者叫吏政。

官吏、官或吏,是各级官员的通称。

但古代的官和吏亦各有专门的涵义。

官,一般指有品级、地位较高的官员,低的无品级的如书办等则成为吏。

官多是读书人出身,读的是儒家经典,很多实用的东西没有学,也不大清楚;官是个特权阶层,高高在上,不熟悉下情,具体的事都由吏去办。

所以,吏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多而杂,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甚至可以操纵政事,问题最多,也最难管理,吏治的好坏,他们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官分文武,这里只讲到文官,武官的一些问题先不涉及。

一、中国古代吏治概况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吏治,乃至“治吏”重于“治民”。

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所决定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

战国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地主经济。

而作为单个的地主,在政治上直接统治农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地主阶级的政治权力集中到他们的总代表皇帝那里。

皇权是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

但皇帝不可能直接统治和管理民众,而是要靠各级官吏来管理和统治。

就像一个金字塔式的网络,顶尖上是皇帝,下边是各级政府和官吏,底层是民众。

官僚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官僚对皇帝负责。

这种权力很大,几乎是事无不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其他古代国家也有,像古代埃及、波斯、拜占庭,后来的奥斯曼帝国、俄罗斯等,但都没有中国这样完备而严密的官僚制度。

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2.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有以小篆刻写的“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字。

其中“海内皆臣”最能表明秦朝A.国家统一B.经济繁荣C.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3.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刺史制度4.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简称浙。

下列关于浙江称谓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两浙路②江浙行省③浙江省④会稽郡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6.元朝时,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A.云南行省B.军机处C.宣政院D.驻藏大臣7.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

该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8.秦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它在岭南的主要地方政治建设是A.置郡管理B.修“五尺道”C.开通灵渠D.改土归流9.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10.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

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天子B.诸侯C.士D.卿11.叶文宪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上帝(西方意义上的),只有皇帝”。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此规定是为()A.规X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防X官员的职务犯罪2.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某某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

这体现了()A.封国制度的实施B.行政管理的细密C.察举制度的完善D.刺史制度的建立3.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4.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5.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6.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会盟后,“诸侯称顺焉”。

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7.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01 未能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充分理解。

1.周桓王在位时(前720年—前697年),将王朝大权交给歌公,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

郑庄公随即派人将王室的庄稼割走,后来也不再朝见天子。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井田制度走向崩溃D.等级制度基本消失【答案】B【解析】依据周桓王在位时间可判定此时为春秋时期,郑庄公公然对抗周天子,说明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及权力的继承等,题干涉及的是天子和诸侯的政治隶属关系动摇,排除A项;井田制被破坏涉及土地可以买卖流转,公田荒废,题干未提及这一层,排除C项;等级制度在春秋时期还存在着,排除D项。

2.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伯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

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王室与郑国交换质子,互不信任,后来王室与郑国交恶,由此可以看出王室与诸侯关系恶化,分封制破坏,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等级制度衰落,而不是丧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权与诸侯之间权力的对抗,没有提到井田制,排除C 项;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标志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用于权力与财产的继承,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02对宗法制理解不到位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但到了殷商后期,“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反映出A。

王位继承方式的改变B。

禅让制度的深远影响C.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D.废长立幼陋习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史记》记载商代中丁“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到了商朝后期,微子启和纣王之间,最后定为继承人的不是年长的庶子,而是年幼的嫡子,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可知材料反映了商代王位继承方式的探索和调整过程,A项正确;材料与选贤举能的禅让制无关,B项错误;《殷本纪》的这段记载反映了王位一直在王族内部进行,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本质未变,C项错误;从变化的结果来看,这种“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不是陋习,D项错误。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可见中国传统政治,本不全由皇帝专制,不能说中国人绝无法制观念, 可惜没有成文法。
4、尚书省与六部
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分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唐开始是吏礼兵民(户)刑工;太宗时改为吏礼民(户) 兵刑工;宋朝初年吏兵刑民(户)工礼;神宗王安石改 吏户礼兵刑工,此后六部制度推行了一千多年。
政治应该分两方面讲
一是人事,比较变动 二是制度,由人创立、改订,相对比较稳定
讲一代制度,必先精熟一代人事,若离开 人事看制度,制度只是一条条条文,枯燥 乏味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制 度间,必然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任一制度的创立,必有渊源,有前身,渐 渐的创立,同样,任一制度的消失,必然 是渐渐变质
汉代地方政府
共分两级:郡 100多个,每个郡管辖10~20个县 县 1100~1400多个 中国历史上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就行政区划而论。 郡长官:太守,地位与九卿平,二千石 县长官:县令 汉代官级分的少,升转极灵活。 汉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监察与被监察) 每郡每年向中央上计簿(各项统计表册),包括财政、经济、教育、刑事、 民事、盗贼,灾荒等 中央派特派员——刺史(六百石)来调查 全国分十三个区,每区一位刺史,每位刺史负责的区域不超过九个郡
中国历史上 国家政体的三次巨变
秦以前,西周、东周为封建“邦国制”:
有共主,无宪法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郡 县制” 辛亥革命后,目标建立“共和制”
殷代官制 见《礼记曲礼篇》
六太掌六典:
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
五官司五众:
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甲骨文中有:史、尹、籍、小臣、射马、正 等字或官名
可见汉代中央一切实际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室,宰相是 主事的,事情管得好与坏,责任在宰相,皇帝可以不负责任。

中国政治历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历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可分为哪两类?治国学和治生学两类传统管理思想有哪些基本要义?重道、重变、重人、重人和、重器、重节俭什么叫三纲领?它是指《大学》基本的政治思维和思想。

《大学》开宗明义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所谓“明明德”,就是要求为学者、为政者努力彰显或觉悟人本有的纯然的道德本性。

所谓“新民”,也就是要求为学者、为政者要去帮助他人驱除心灵的污垢、走向光明。

所谓“止於至善”是要求去追求、实现至善至美的道德价值,“三纲领”不仅是古代中国人为学的纲领,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政治思维和政治主张。

什么叫八条目所谓八条目,是指儒家经典《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指即事及物、参与实践。

致知指在实践中探求知识与真理。

诚意指使自我意念诚实无妄。

正心即端正心态。

修身指提高自我品德修养。

齐家指处理好家族事务。

治国即治理国家。

平天下指公平公正地治理天下,使之达到哦理想境界。

“八条目”可谓传统政治管理思想的基本理路之一。

谁是周礼的制定者答:相传周代之“礼”为周公旦制定,即所谓周公“制礼为乐”,放“礼”又称为“周公之典”如何看待商王的“尊祖敬宗”活动?商代的为政者遇到重大事情都要向鬼神卜问一番,有时要连续数次占卜。

商代的此类祖先崇拜行为不能仅仅视为原始的宗教活动,而应该认识到它不仅是在表达对祖宗的敬仰之情,而是有着鲜明的政治意义的,是当时政治活动的重要特征。

因为,为政者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仅是要为某些难以决断的事情寻求答案,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这种方式把自己与祖先的意志联系起来,能够显示自己的权位来自先公先王,从而证明权力的正当性和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上帝思想与天命思想有何不同点?西周的天命思想与商代的上帝思想应该说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即君权神授、以祖配天);但周人对天命的认识比商人的上帝观念前进了一步。

这主要体现于周公的“天命不常”的思想。

出自《诗经》的“玄鸟生商”传说反映了神权与君权的结合“以德配天”思想有哪些具体内容?具体说来,周公“以德配天”思想主要包括下列三项内容(1)天命不常。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2.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3.《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D.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4.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写道:“由邦国制度发展而来的帝国制度,曾使我们民族龙腾虎跃,在世界上独步一时;由城邦制度留下的政治遗产,则在千年之后大放光辉,并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可阻挡之制度。

”文中所言“帝国制度”“城邦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A.君主专制法制至上B.中央集权代议民主C.宗法血缘直接民主D.中央集权人民主权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材料不能说明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6.秦代三公之下的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而不是像后世那样只分管国家事务。

这体现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处于A.萌芽阶段B.初创阶段C.发展阶段D.繁荣阶段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改正后的答案-推荐下载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改正后的答案-推荐下载



C.从大汶口文化发展下来
D.以山东省为核心
8、红山文化是以什么生活为主? (1.00 分)

B.农业


A.渔猎
C.游牧
D.商业
9、商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1.00 分)
A.大约公元前 1600 年


B.大约公元前 1500 年
C.大约公元前 2000 年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考试答案(88分)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考试答案(88分)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考试答案(88分)1.唐朝的考核制度规定的考期是()。

(单选题3分)得分:0分A.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B.一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C.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D.一年一小考,两年一大考(正确答案:C)2.重视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这是由()所决定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严密的监察制度B.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C.高度完善的科举制度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3.唐朝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征辟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察举制4.唐朝设立御史台专门为皇帝监督官员,以下对御史台三院的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殿院:巡视宫禁京城B.殿院:可直接受理投诉、独立办案C.台院:纠弹中央官吏D.察院:分巡州县5.唐代勾检系统的官员统属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门下省B.尚书都省C.御史台D.中书省6.察举制是一种( )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形成于汉代,后来沦为世族豪强垄断仕途的工具。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同级之间B.由上而下C.由下而上D.以上三种方式均可7.吏治腐败的时势性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官僚群形成的利益集团B.民众群体的因素C.皇帝个人的因素D.封建王朝的本质8.唐朝的考核制度分为()等,以考核定官阶俸禄的升降。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九B.六C.五D.三9.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方式和治绩B.治绩和制度C.经验和教训D.方式和经验10.以下对于中国古代吏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A.封建政府在政权建立的初期,比较重视缓和与人民的矛盾,吏治比较清严B.吏治腐败问题在封建社会是可以得到根本解决的C.随着统治的稳定,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古代吏治问题也随之从严明而松弛腐败D.中国古代吏治缺乏外部监督与激励机制11.唐朝设立了勾检制度,其中地方各级勾检官的职责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
77分
∙ 1.唐朝的考核制度规定的考期是()。

(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
o B.一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
o C.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o D.一年一小考,两年一大考
∙ 2.重视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这是由()所决定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严密的监察制度
o B.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o C.高度完善的科举制度
o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 3.唐朝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征辟制
o B.九品中正制
o C.科举制
o D.察举制
∙ 4.唐朝设立御史台专门为皇帝监督官员,以下对御史台三院的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殿院:巡视宫禁京城
o B.殿院:可直接受理投诉、独立办案
o C.台院:纠弹中央官吏
o D.察院:分巡州县
∙ 5.唐代勾检系统的官员统属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门下省
o B.尚书都省
o C.御史台
o D.中书省
∙ 6.察举制是一种( )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形成于汉代,后来沦为世族豪强垄断仕途的工具。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同级之间
o B.由上而下
o C.由下而上
o D.以上三种方式均可
∙7.吏治腐败的时势性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僚群形成的利益集团
o B.民众群体的因素
o C.皇帝个人的因素
o D.封建王朝的本质
∙8.唐朝的考核制度分为()等,以考核定官阶俸禄的升降。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九
o B.六
o C.五
o D.三
∙9.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方式和治绩
o B.治绩和制度
o C.经验和教训
o D.方式和经验
∙10.以下对于中国古代吏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封建政府在政权建立的初期,比较重视缓和与人民的矛盾,吏治比较清严
o B.吏治腐败问题在封建社会是可以得到根本解决的
o C.随着统治的稳定,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古代吏治问题也随之从严明而松弛腐败
o D.中国古代吏治缺乏外部监督与激励机制
∙11.唐朝设立了勾检制度,其中地方各级勾检官的职责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勾稽违失
o B.行政事务
o C.诏令起草
o D.公文实施
∙12.“ 民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独独官有八入而无一出”,其中“国有九破”中属于吏治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长吏残暴
o B.食禄人多输税人少
o C.赋役不等
o D.贿赂公行
∙13.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区别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科举制起源于隋朝,而察举制形成于汉代
o B.考试成为科举制取舍的关键,录取有名额限制,而察举制没有淘汰
o C.科举制有考试,而察举制没有考试
o D.科举制可以自由报名,察举制必须由地方长官举荐
∙14.以下对于唐朝勾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在县一级,主簿主管文书
o B.中央地方各级机构都设有直属的勾检官
o C.勾检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财务审计
o D.在州(郡)一级,刺史主管文书
∙15.中国古代吏治值得借鉴的地方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有相当完备、严密的制度和运作程序、方法
o B.重视对官吏的培养和教育
o C.重视吏治
o D.重视权力的高度集中
∙16.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帖经
o B.经义
o C.诗赋
o D.策论
∙17.中国古代吏治的完备与严整体现在()。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有完整而严密的监管体系
o B.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o C.有完备与严整的法律条文
o D.有完备与严整的制度规定
∙18.吏治涉及的内容包括官吏的()等方面。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选拔
o B.任免
o C.考核
o D.教育
∙19.吏治腐败的体制性因素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封闭式操作体制
o B.人为因素
o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追求事无不统
o D.官僚是一个特权阶层
∙20.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一个大特点,秦汉时期设立了“三公”,以下对“三公”的地位和职能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中央政府中司监察的御史大夫地位很高,是副丞相
o B.司隶校尉纠察京师地区
o C.十三部刺史以六条问事,纠察地方豪强郡守
o D.监察御史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21.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吏治,乃至“治吏”重于“治民”。

(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
o错误
∙22.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3.中国监察机构是代表“民意”的机关,其目的是抑制君权,防止独裁。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4.主要选官制度的改变是统治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表象。

(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
o错误
∙25.“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坐待衣食之辈”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机构日趋庞大,人员日益冗滥的问题。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6.在考试资格上,唐朝规定任何人均可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7.荐举是地方长官或部门长官可以在一定自由的程度上辟用僚属的制度。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8.唐朝吏治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松弛走向清明,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个必然趋势。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9.唐太宗所奠定的开明吏治基础和制度化运作,保障了唐朝在八十多年间从整体上维持了兴盛发展的局面。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30.官僚集团之间的倾轧斗争,带来政局的混乱,制度的败坏,对吏治有相当大的影响。

(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