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 第五节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个典型盆地运聚系数
典型盆地
洛山矶 二叠纪 西西北利亚 波斯湾
生油量(亿桶) 910
25000 240000 210000
地质储量(亿桶) 320 750 5000 4000
运聚系数
0.352 0.03 0.021 0.019
四、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
(一)有利的生、储、
盖组合
(1)生、储、盖组合的概 念和分类
(b)空间上,成烃坳 陷与油气聚集区的可能关系
成烃坳陷与油气分布关系图
成烃坳陷内烃源岩展布型式 1. 烃源岩位于成烃坳陷中央地带。 2. 烃源岩位于成烃坳陷一侧。 3. 烃源岩的分布在多个次一级成烃坳陷(凹陷)内。
非成烃坳陷 非成烃坳陷指没有或很少烃源岩,或没有成熟烃源岩的
坳陷。
(二)充足油气源
f.临界含油饱和度(临界油析出因子):油、水共存条件下, 油开始排出所应有的最低饱和度。或油、水共存条件下,油相对渗透率 为零时,最大含油饱和度。不同的烃源岩在不同条件下,其值不同,一 般在10%-20%,但可能低到1%。
g.聚集系数(运聚系数):油气地质储量(聚集量)与生油 量之比。统计表明,石油运聚系数多为3%左右,最高达35%。天然气运 聚系数一般在0.5%-2%。
(1)油气丰度 油气丰度:单位面积成烃坳陷所生成的可采油气储量。 按油(气)丰度通常将含油气盆地(坳陷)分成三
个等级: (a)丰富的(>2×104 m3 / km2); (b)中等的(0.2×104 m3—2×104 m3 / km2 ); (c)差的(< 0.2×104 m3 / km2 )。
成烃坳陷所具有总的生成的可采油气储量 (Q)是该坳陷面积(S)与油气的丰度乘 积。
第五节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油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 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 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 要取决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 六个条件。
一、必要条件
油气藏的形成受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地质 条件的制约,它们是油气藏形成的必备要素。
丰度高而且面积大的盆地,油气的可采储 量大(如波斯湾盆地);
面积大,但丰度中等,可以形成较大油气 田(如阿拉斯加北坡盆地);
面积小,但丰度高也可形成较大油气田( 洛山基盆地)。
(2)盆地总资源量
评价盆地总资源量涉及下列概念:
a.成烃潜量:烃源岩的最大可能生烃的量。
盆地油气丰度
b.生烃量:烃源岩已经生烃的量。
面接触:包括上覆式、下伏式、互层式;
带接触:也称侧变式或指状交叉式
体接触:也称封闭式或透镜式。
(2)不连续生储盖组合
生储层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在空间上可以直 接接触,也可以是分隔的,但两者的连接通道 为不整合面或断层面。
可分为不整合型生储盖组合和断裂型生储盖组合。
复合型的生储盖组合对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更为 有利。
Q=0.24341S+167.535
Q=0.0668886S+73.1739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面积(km2)
6000
7000
8000
产烃率是通过 有机质热模拟实验 获得。
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烃源岩不同有 机质类型热解产烃率曲线盆地油气丰度
煤和煤系泥岩热模拟产气率 曲线
盆地总油气资源量=烃源岩面积×产烃丰度=产烃率×有机质总量。
a. 生、储、盖组 合: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
合型式(或空间排列方式)。 b.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是指三者在时、空上配置恰当, 有良好的输导层,使烃源层生成 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聚 集;盖层的质量和厚度能确保油 气不致于散失。
生储盖组合方式分类模式图 1.盖层;2.储集层;3.烃源层;4.断层;5.不整合
华北冀中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油气运移
华北盆地冀中坳陷深凹陷与潜山油气藏分布图 (据吴继龙,1986)
1.坳陷界线;2.大于3-4km的深坳陷;3.断层;4.潜山油藏
(2)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
连续组合内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较长距离是指十几千米 以上。
(二)生储盖组合 类型
三种输导: 孔隙—裂缝系统 不整合面系统 断裂系统。
生储盖组合分为两 大类: 连续的或相邻的生 储盖组合 不连续的或间断的 生储盖组合。
(1)连续的生储盖组合
三者存在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单位中,生储层直 接接触,以孔隙或孔隙—裂缝系为输导油气的 通道。根据接触方式可进一步分为:
(三)油气输导
有四种(或说三种)油 气输导(二次运移)方式。 (1)短—中距离侧向运移
短—中距离油气运移指 几千米—十几千米的油气运 移。 连续组合内的短—中距离侧 向运移:大庆长垣。
松辽盆地中央古龙-大庆长垣-三肇地区生、储、 盖关系平、剖面图(据杨万里,1982)
不连续组合内的短—中距离侧向运移
二、充分条件
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是指上述基本要素在时空上的 良好匹配,既有充足的油气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三、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一)成烃坳陷
(1)成烃坳陷概念及其与油 气聚集区关系 成烃坳陷:盆地中分布成熟 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成烃坳陷与油气聚集区关系:
(a)成烃坳陷提供油 气聚区所需的油气。
产烃率(mg/g.C)
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5
1.0 R o 1.5 %
2.0
2.5
3.0
煤 油
煤 Ⅱ2 气 油 Ⅲ Ⅲ Ⅱ2 油气 气
ⅡBiblioteka Baidu 油
Ⅱ1 Ⅰ Ⅰ 气 气油
辽河坳陷不同类型源岩产烃率对比图
e.排烃率(排烃效率、排烃系数):排出烃量占生烃量的百 分比。排油率一般在20%-25%, 最高达50%;排气率一般较排油率高, 可达70%-90%。
c.产烃率:烃源岩中单位质量有机质的的生烃量。
d.产烃丰度:单位面积烃源岩的生烃量
4
2
100000 8 6
4
2
10000
8

6


4

万 吨
2

1000 8 6
4
2
100 8 6
0
Q=59.2098S-55327.8
Q=12.5008S+1153.2 Q=6.95347S+107.819 Q=3.42806S+880.62 Q=2.78523S-315.579 Q=1.799S-65.7678 Q=1.10234S+205.591 Q=0.748873S-25.4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