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模板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则是其中一个核心议题。
本文将就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背景、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民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发生在上世纪中叶至今,其背景主要是中国在经历了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国家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这其中,农村问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发展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农村是中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口资源。
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广大农民的生活改善。
因此,农村发展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地位。
三、农民问题的解决解决农民问题是农村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过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农民长期受到剥削与压迫,生活水平低下,社会地位低下。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农民问题,提高农民的地位和生活水平。
解决农民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土地改革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农民能够从土地中获得收益,进而改善生活。
此外,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也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和农村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交通、水电、教育、医疗等方面,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
此外,加强农民的组织建设和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也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必要手段。
通过加强农民组织,提升农民的团结与凝聚力,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四、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的现状与展望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农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变革。
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改善。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第二专题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一)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年命题情况介绍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1994年文科第25题)[答案要点](1)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1927年后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战,改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为减租减息的政策,以适当调节各抗日阶级在根据地的经济利益。
2.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1999年理科第35题)材料1(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人口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材料2(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乡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材料3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各地政府录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
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
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
《做好三农工作总结范文》
《做好三农工作总结范文》做好三农工作总结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持续保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十五期间阜宁县的三农工作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业增效成果显著,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一、十五期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1、农民增收取得历史性突破。
预计_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65元,年递增5.29%。
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一是国家政策性扶持。
自_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省、市、县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来扶持农业、反哺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农民承担的费用及劳务由_年的1.95亿元(人平240元)减少到_年0.42亿元(人平56元)。
累计发放三项补贴5101万元,其中种粮补贴4021万元、良种补贴700万元、农机补贴380万元。
二是种植业增势明显。
_年种植业产值8.42亿元(_年不变价),比_年增13%。
三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较快。
十五期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初步建立、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职业中介服务成效显著。
新增劳务输出48031人次,新增劳务收入约1.09亿元。
至十五期末全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0.17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2.11亿元。
四是林牧渔业量效双增。
全县_年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来自林牧渔业的人均收入达1200元。
2、农业增效成果显著。
首先,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_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总产近71万吨,比_年增18.3%,单产440公斤,比_年增3.8%;棉花栽植面积近8万亩,单产皮棉82公斤,比_年增15.5%;油料播种面积19万亩,总产近3.3万吨;疏菜特经复种面积发展到35万亩,是_年的1.5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与解决思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与解决思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
一、农民工问题的原因1.国内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平衡。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这就动摇了农民们对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信心,同时也促使他们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2.城市工作机会不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城市工作机会相对有限。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对农民工来说,进入城市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障碍和限制。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但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只能滞留于城市底层。
3.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对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对较差。
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工作后,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待遇,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
这就增加了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负担和不安全感。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思路1.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首先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这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确保农民在家门口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减少他们进城打工的需求。
2.扩大城市工作机会。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应该积极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的工作机会。
这包括鼓励企业投资扩大产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少城市户籍限制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对接,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和就业。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为了改善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建议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扩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改善住房条件等。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力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民则是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如何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
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的核心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正日益广泛。
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过去农村经济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现在应该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养殖业、农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户开展多元化经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农民权益的保护农民的权益保护是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的基础。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应该得到公平的待遇和保护。
政府应加强农民的法律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完善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害农民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农民维权机制,确保农民的声音能够有效传递和解决问题。
四、农民素质的提升提升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农民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五、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的重要保障。
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福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共享,推动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总结起来,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
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是扶农政策。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
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 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 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 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 解决问题要靠三化
重点
1 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 2 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 移。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 设的基本问题
土地问题
农民工问题
就业问题
农民工权利问题
二、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1 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 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 2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 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3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 制结合起来。
总结
只有解决了农民问题,才能更好的建设国 家,让人民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
要把农业产业 化、乡村城镇 化和工业园区 化作为统筹城 乡发展的一个 有机整体置区 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全局中予 以通盘考虑、 协同推进
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 直接动力。其次,乡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 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并促 进产业化和工业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再 次,工业园区化作为农业加工企业和城镇 工业发展的载体,有利地提升了产业化发 展水平,增强城镇经济的集聚辐射功能。 这在增强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使城 镇功能布局趋于合理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者:崔禄春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5期【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命题到初步形成、成熟完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基本成熟定型的农民问题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民中国革命农民运动土地革命【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崔禄春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的论断,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一、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一些党员、团员开始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最早成立了党领导的农民协会。
此后,毛泽东在湖南、彭湃在广东也开展了农民运动。
1924年,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工农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25年1月,党的四大专门通过的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
之后,各地党组织做了许多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的工作,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为了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拟定了《目前农运计划》,以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为工作重点,领导全国农民运动。
1927年初,毛泽东在武昌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为各地培训了800多名农运骨干。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参加农民协会的农民总计达800多万人,组织起来的农民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农村大革命。
在政治上,农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在经济上,清算了地主豪绅的土地财产,实行减租减息;在文化上,冲击了封建宗法思想,普及文化;军事上,农民收缴了地主武装的武器,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对标硬任务 做好“三农”工作6篇
对标硬任务做好“三农”工作6篇篇1“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三农”工作的核心。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首先,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此外,还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普遍较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
为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首先,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
其次,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三、农民增收:拓宽致富渠道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
当前,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特色种植、养殖等,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其次,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拓展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还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支持。
四、政策支持:强化保障措施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这些政策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要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效。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PPT
★C.阶级本质不同
D.农民阶级的响应程度不同
【返回】
◆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到“三农”问题(土地 政策)的知识点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
2.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
4.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 进行土地改革
千元,可以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
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
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陈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②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返回】
5.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二、实战演练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 行了哪些变革或调整?每一步调整改革的核心 内容以及结果如何?
1.注意时间跨度
2.什么是农村中的生产关系
▲
(◆12)◆0材材世料料纪二一5中个0体毛—农泽7业东0在年的中农代国业所,创政我立策的的国精内农耕容细村有作的哪生生些产产?方关式系已经还
使进生行产力了的哪发挥些达变到了革极或限。调一整家一?户每的小一农步经济调,整生产的资核料微心
薄如内果、容不生以产引导分及散农结民、走生果组产如织规模起何小来?的、路农业,科不技仅落不后能、改劳善动农生民产的率生低活下,,而。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制订农村政策时 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农村改革与农民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农村改革与农民问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农村改革和农民问题一直是重要议题。
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环节,而农民问题则是改革的核心。
本文将从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农村改革的历史背景、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农村改革的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农村改革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地位和利益关系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土地制度等,有助于调整农村资源结构,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缩小,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与发展。
其次,农村改革背景下的农民问题不可忽视。
农民是最广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利益直接受到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在农村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农民的权益保护,解决农民在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农业产权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农村改革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后,要解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举措。
首先,加强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能够稳定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且有更多的权益保护。
其次,促进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发展农副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在农村改革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农村信息化网络,可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强他们对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的了解,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智慧水平。
总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农村改革与农民问题是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环节,农民问题是改革的核心之一。
通过加强农村改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采取具体的举措推动农村发展,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与发展的目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本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模板一、引言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民问题、农业经济问题和农村社会问题的总称。
在____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愈发凸显,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通过对三农问题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农民的重要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二、认识三农问题1.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首先,农村农民是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根基。
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农村地区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收入水平低是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因此,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农村农民的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农业农村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文化问题。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措施。
三、深入了解农村农民问题1.农村农民问题的现状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农村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的工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劳动者收入增长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2)农村劳动力外流。
农民对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满、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流。
(3)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足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4)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较差。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普遍较低。
2.农村农民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农民问题的形成有多种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这导致了农民收入较低。
立足县情 做好贫困山区的三农工作
产 品基地建设 ,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 营水平 。三是 努力 拓宽农 民
增 收 渠 道 。 动 适应 以城 带 乡 、 主 以工 促 农 的 新趋 向 , 鼓励 自主 把
创业和实现充分就业作 为促进农 民增 收的主攻方 向, 加快 推进 农 民非农化进程 。四是强化政府对农 业的支持力度 , 营造有利
挥霍 集体 财物 等问题 。
( ) 民增 收 面 临 一 系 列 因素 的制 约 一 农
一
是落后 的农 业生产经 营方式不 能适应变 化 了的市 场需
二、 当前 三农 工作 的 目标定 位及 主 要推进 措施
( ) 方位、 一 全 多渠 道 促 进 农 民 收 入 的持 续 增 长
要, 加大 了农 民增 收的风险 ; 二是错位 的农村产业 结构不 能适 应农村发展新形 势的需要 , 限制 了农 民增收 的空问 ; 三是低 下 的农业科技水平不 能适应农业 发展 的需 要 , 延缓 了农 民增 收的 速度。四是扭曲的农村 方针政策不能适应 日益深化的农 村改革 需要 , 影响了农民增收的环境 。五是萎缩 的农外就业途径不 能 适应农村 富余劳动力变业 的需要 , 限制 了农 民增收 的渠道 。六 是薄弱 的农业基础设施制约了农 民增收 的潜力 。
于农 民增收的 良好 环境 。 鼓励广大农 民积极发展各种类 型的合 作经济组织 , 提高农 民的 自我服务能力 。加强政府对农业 的宏 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在财政 、 信贷 、 收等方 面 , 税 切实体现对农
农业生产上主要存在市场化生产不足 , 农业增产与增效矛
盾 突出。 大宗农产 品市场总量饱和 , 积压卖难 ; 同时优质农产 品 明显市场供给不足 。农业增产不增效 、 量不增收现象 比较普 增 遍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 劳动报酬率偏 低。林 牧渔业增效潜 力 不大 。全 县森林 资源总量 较少 、林业 内部 结构不 尽合 理 、 树种单一 、木材加工业发展 滞后 ,大径材加工 规模偏小 、加 工层 次低 、附加值不 高 。畜 牧 良种 率不 高 、集约化 程度 低 、 标 准化 生产差 ,水产上 的苗种 质量 不高 、养殖 基地 不配套 、 塘 口老化 、水产 产业 链不够完 整 ,畜牧水 产 的检测 、检疫体 系不健全 。农业产业 化经营步伐 不快且组 织化程度 偏低 。现 有龙头企业偏少 、偏 小 ,龙头企 业与农户 及农产 品基地利益 联结不够紧密 ,产销关 系不稳定 ;农业生 产的产业 特色不 明 显 ,基地建设滞后 ;各类 农 民经 纪人和合作 经济组 织作用不 突出 ,进入市场 的组织化 程度偏低 。农业 资源开发项 目区不 够 集中连片 ,不能发挥规模 效益 ; 存在重 建轻管现象 ; 目投 项 入不足 , 引“ 招 三资” 办法不多。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 精选了一些关于调查报告的优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按照市研究室的通知要求,近日,我镇对“三农”工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镇基本情况和农村现状xx镇共有35个村民委员会,40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 69户,农业人口5 1人,农村劳动力26708个,全镇耕地面积76941.03亩,其中旱田1 5亩,水田64946.03亩。
目前,我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已形成大湖养蟹,堤塘养鱼,网箱养鳝,池塘养鳖的水产模式和林地养鸡的种养格局。
并且积极倡导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引进了深圳望家欢蔬菜配送公司投资万元开发九真水生蔬菜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镇农村虽然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条件改善不明显。
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的社会服务设施,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较少,造成对农业的投入与经济实力增强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不协调。
加上我镇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普通存在水利工程和设施老化,险危工程增加,导致水源浪费和供水不足,致使一些良田好地成了“望天收”。
渠道、池塘淤积严重,灌溉能力大幅下降,农村基本没有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制约了农业生产较快发展。
二是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创收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
我镇总人口72655人中,近70%是农村人口。
同时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择业面窄,大多数农民只能守着几分田土过着温饱的日子。
在技能素养方面,一技之长的人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工,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投资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农扶持计划申请书模板(3篇)
第1篇一、申请单位基本信息申请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册资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然而,受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现提出以下三农扶持计划。
(二)项目必要性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扶持计划,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4. 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5. 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扶持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三、项目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三农扶持计划,实现以下目标: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3.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4.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迅速;5.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二)具体目标1. 农业生产方面:粮食产量稳定在 1.2亿吨以上,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第二专题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一)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年命题情况介绍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1994年文科第25题)[答案要点](1)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1927年后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战,改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为减租减息的政策,以适当调节各抗日阶级在根据地的经济利益。
2.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1999年理科第35题)材料1(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人口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材料2(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乡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材料3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各地政府录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
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
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江泽民同
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
日一夫
【期刊名称】《新湘评论》
【年(卷),期】1998(000)001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日一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22
【相关文献】
1.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J],
2.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学习毛泽东有关农民问题论述的感想 [J], 韩金素
3.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及其发展[J], 周杏坤
4.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农民问题理论的历史回顾 [J], 张志光;胡百灵
5.江泽民参加赣鄂滇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首要问题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持续保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十五”期间阜宁县的三农工作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业增效成果显著,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一、十五期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1、农民增收取得历史性突破。
预计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65元,年递增5.29%。
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一是国家政策性扶持。
自20xx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省、市、县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来扶持农业、反哺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农民承担的费用及劳务由20xx年的1.95亿元(人平240元)减少到20xx年0.42亿元(人平56元)。
累计发放三项补贴5101万元,其中种粮补贴4021万元、良种补贴700万元、农机补贴380万元。
二是种植业增势明显。
20xx年种植业产值8.42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20xx年增13%。
三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较快。
“十五”期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初步建立、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职业中介服务成效显著。
新增劳务输出48031人次,新增劳务收入约1.09亿元。
至十五期末全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0.17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2.11亿元。
四是林牧渔业量效双增。
全县20xx年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来自林牧渔业的人均收入达1200元。
2、农业增效成果显著。
首先,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总产近71万吨,比20xx年增18.3%,单产440公斤,比20xx 年增3.8%;棉花栽植面积近8万亩,单产皮棉82公斤,比20xx年增15.5%;油料播种面积19万亩,总产近3.3万吨;疏菜特经复种面积发展到35万亩,是20xx年的1.5倍。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粮食结构调整上扩大了小麦、水稻的种植面积,缩小了小杂粮的面积,优质高产小麦、水稻的品种应用比例达86%,20xx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逐步形。
全县形成了河南片优质粮油生产,城郊及沿线棚室蔬菜生产,沿河、沿荡水面立体种养,阜益沿线加工蔬菜,渠北旱粮及优质果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农作物品种利用不断更新。
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九五”期末的95%上升到目前的99%。
科教兴农步伐加快,新型实用技术得到普及。
水稻、三麦、棉花、油菜、玉米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年平均应用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水稻育秧实现了旱育化,棉花生产做到双膜育苗、覆盖栽培;保护地栽培在多种作物上得到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近45万亩次;秸草还田和平衡配套施肥年推广面积均达80万亩次;全县病虫草综合防治率达95%以上,为九五期末的1.32倍,三麦、水稻后期病虫及棉花棉铃虫统防统绐率达90%。
农业示范工程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先后建立了县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方,累计建设面积超过12万亩。
其次,林牧渔业有了长足发展。
林业生产上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生态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林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林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资源总量不断扩张;林权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全县现有成片林35.2万亩、四旁树木5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1.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16.6%、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10万亩、建成绿色通道252.6公里,“十五”期间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杨树产业基地县、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县和生态防护林工程项目县。
20xx-20xx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绿化先进县,20xx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
畜牧业上的优势生猪、家禽稳定发展。
生猪年饲养量达240万头、年出栏商品猪150万头、苗猪饲养量达22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3600万只。
羊、兔、鹅为主的食草家禽养殖有了明显增加,畜禽生产规模化、区域特点明显,生猪规模养殖达30%,家禽达70%,全县形成了四大产业带即:沿渠苗猪产业带、河南商品猪产业带、沿射阳河家禽产业带、沿荡水禽产业带。
良种畜禽全面普及。
全县良种二元母猪、三元商品猪比例逐年增高,达55%。
良种蛋鸡、肉鸡、草鸡比例达85%。
渔业上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十五”期末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5.4万亩,20xx 年可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万吨以上,可实现渔业产值9.2亿元,林牧渔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林牧渔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增加,达62.5%;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品牌林牧渔业发展势头较好。
“十五”期间全县有9个产品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三个获省名牌产品、7个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16个无公害基地。
休闲林牧渔业初露头角,林牧渔业外向化程度不断提高。
羊寨的桃花园、公兴的垂钓中心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林牧渔业产品的年出口创汇达20xx多万美元。
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
全县形成了由众多龙头牵引的蔬菜产业化、稻米产业化、棉花产业化三条产业链。
全县拥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加工企业70家、年经营额超千万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2家、年实现经(运)销额超10万元的农民经纪运销人1.52万人。
12个农产品获省市名优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4个、获得国家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1个。
第四,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全县先后实施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第五期、第六期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3个和世行二期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6.23万亩,完成投资1.12亿元,通过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田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了项目区种植水平。
第五、水利工作得到强化。
以防洪保安为主,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
“十五”期间,全县共做土方5600万方、疏浚大中沟渠4132条、加修圩堤840公里、新建改造闸站桥梁1137座,凿井24眼,增加供水人口25万人,发展防渗渠道132公里。
第六,农业机械程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拖拉机由九五期末的397台猛增至865台、联合收割机由450台增至920台、农田排灌动力机械由9622台增至15179台,特别是插秧机在县内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在全县迅速推广251台。
3、农村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为了保持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着重做好农民负担的监控、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管理等工作。
严格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
坚决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预决算制度。
对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实行“公示制”,对经营收费和服务性收费进行专项治理,对涉及农民负担方面的群众信访和举报做到及时接待、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对农民负担方面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实行微机化管理,定期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
坚决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
集中进行了土地承包法实施前的培训和宣传贯彻,全县共培训760多人次,印发宣传材料5600份,对土地二轮承包工作进行了后续完善,累计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万份,累计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09652份。
基本做到“三到户”即:“田块分配到户、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到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
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规范,接待并处理土地承包方面的矛盾纠纷209人次。
健全并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相应的工作班子特别是村级的二组一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初步建立并正常开展工作,村务财务按季进行理财公开,重大的村务、财务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及时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全县普遍实行村账镇代理,按季进行结账记账,定期进行财务审计,村级三项资金由县统一进行预算审批、集中统一审核拨付,村级债务化解取得初步成效,净化解村级债务6000万元。
二、当前三农工作面监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农民增收面临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一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风险;二是错位的农村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三是低下的农业科技水平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延缓了农民增收的速度。
农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民增收的速度。
农业科研体制的不畅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
农业科技发展的不足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四是扭曲的农村方针政策不能适应日益深化的农村改革需要,影响了农民增收的环境。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都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而目前的政策环境却存在各种缺陷与不足。
宏观政策的偏差使农民增收面临不利的政策环境。
由重工轻农宏观政策导向的惯性作用而导致的农业资源流失及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
国民收入再分配存在明显非农偏好。
尽管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绝对额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远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无论是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农业基建投资占基建投资的比重,还是农业投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
部分微观政策不到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优质优价的政策因多种原因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存在限收拒收,压级压价和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进入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收取高额城市增容费的歧视性户籍政策等使农民进入城市的难度加大,使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步履维艰,形成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就业结构。
五是萎缩的农外就业途径不能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需要,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六是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潜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然而,我县农业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却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使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
由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基本农田保护不力,土地肥力递减,效率低下;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闲置浪费,甚至破坏严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公路发展滞后,交通不便,流通受阻;邮政通讯网络不健全,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低下。
2、农业增效后劲不足。
农业生产上主要存在市场化生产不足,农业增产与增效矛盾突出。
大宗农产品市场总量饱和,积压卖难;同时优质农产品明显市场供给不足。
农业增产不增效、增量不增收现象比较普遍。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报酬率偏低。
现有农机具结构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机具技术档次低、农机服务产业化程度低、农机服务体系因设施、手段不健全面服务功能差。
林牧渔业增效潜力不大。
全县森林资源总量较少、林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树种单一、木材加工业发展滞后,大径材加工规模偏小、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