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是中国高考中的一道语文试题,该试题涵盖多个领域和知识点,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阅读和写作。

以下是对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的详细解析。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题目1:(A卷)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短文理解的能力,考生需要细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旨和细节,选出与短文内容相符的选项。

题目2:(B卷)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考生需要根据短文的描述和暗示,结合常识进行推理,选出最符合情境的选项。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各题最佳选项。

题目21: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理词语的意义,并在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题目22: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理解并运用语法规则,根据句子逻辑和语法要求,选出最佳选项。

......第三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下面短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

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题目23:原文改正后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对语言运用进行判断,并对错误进行修改。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想了解你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请你给他写一封邮件,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节日、传统戏剧、传统食物和传统艺术。

注意语句连贯,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字数在100词左右。

范文:Dear Tom,I am glad to tell you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s you know, China has a rich history and diverse cultural traditions.Firstly, traditional festiv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For examp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during which families gather together, enjoy delicious traditional food, and light fireworks.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re also widely celebrated.Secondly,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er, such as Peking Opera and Kunqu Opera, is well-known for its unique singing and acting styles. The performers wear colorful costumes and use elaborate facial makeup, which are fascinating to watch.Thirdly, Chinese cuisine is famous worldwide. From dumplings to hotpot, each dish has its own unique flavor and cooking technique. Chinese people value the harmony of flavors and believe food should not only taste good but also look appealing.Lastly,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including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paper-cutting, showcases the beau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esthetics. These artworks reflect the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tistic skills of the Chinese people.In conclusio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iverse and fascinating. It embodies the wisdom and aesthetic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ontinues to thrive in modern society.Best wishes,Li Hua解析:这篇范文按照邮件的格式,简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2010年全国高考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2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答案】D【解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在人体内,存在着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上海市高考卷语文(2006-2010)(春、秋季)(附答案)

上海市高考卷语文(2006-2010)(春、秋季)(附答案)

上海市高考卷语文(春、秋季)(附答案)2006年春季高考——2010年春季高考2006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8分)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

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

扇面的丹青墨宝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细雕成为艺术。

舞台上,演员一扇在手,或进或退,或开或合,瞬息万变,活灵活现。

建筑中,“扇”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还被古典园林的漏窗所吸收,成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花墙小景,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我国的扇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扇应该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两种。

虽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但其制作已相当精良。

中国的扇仅从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

传统的扇多为圆形,故称“团扇”。

扇面上采用书法,据文献记载,以“羲之书扇”流传最早。

唐代在扇面上的绘画,已有实物出土,而且在唐代绘画中也有所反映。

到了宋代,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扇面成为画师创作的天地,加之皇帝对书画扇面的重视,扇面艺术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

仅以《宋人画册》中百幅小品为例,其中纨扇面就有60余幅,而且这些扇面,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开创了将绘画艺术融于方寸的“小中见大”的新局面,咫尺千里,雄浑壮阔。

后来,又有以突出某一局部来代替全景的“边角”之景,如夏硅的《烟岫林居图》。

取材中也有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它们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如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运以精心,出以妙笔,具有一种独特的情趣。

因此,宋代的扇面,已成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扇面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继承、发扬、光大,实际上已脱离了扇的实用功能,而创作出艺术化的扇面形状的绘画作品,被历代书画爱好者作为精品珍藏。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201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2010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

2010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C2.B3.B4.A二、(9分,每小题3分)5.C6.D7.A三、(9分,每小题3分)8.B9.B10.C四、(23分)11.(10分)(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那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炜。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的元朝廷的命运,我们的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12.(8分)(1)这首诗描写了素碟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碟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碟的活动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胜过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3.(5分)(1)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2)渐车帷裳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可以为师矣落霞与孤鹜齐飞五、(22分)14.(6分)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一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4分)(1)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暖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16.(6分)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17.(6分)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连,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010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作文

2010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作文

2010年高考上海市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考试时间分钟。

试卷满分分。

一、阅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

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一、1、【解析】A项厉兵秣mò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â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答案】B3解析: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完美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完美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语文本试卷适用于: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地区。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14页,第Ⅱ卷15至1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课标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课标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课标卷Ⅰ)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2完美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2完美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语文试题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6)称心(chèn)唱主角(jiǎo)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掺和(cān)单行本(xíng)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本埠(bù)黑魆魆(xū)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鞭笞(chī)便利店(biàn)名噪一时(cà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_3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_3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语文本试卷适用于: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地区。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14页,第Ⅱ卷15至1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

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

”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

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

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

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

”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

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

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

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

”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

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口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

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

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2分)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B.何况C.可见D.虽然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

(20分)天目山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

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

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

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

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

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

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

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

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

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

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

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

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

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

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

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

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

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

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

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

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

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

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

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

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

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

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

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

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⑾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

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

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⑿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

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

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

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

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

⒀山林寂静,水气迷茫。

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

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8.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3分)10.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萧洪明其人。

(不超过60字)(3分)11.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

B.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

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

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

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

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12.第⑿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

(4分)(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从军行》)(2)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5)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7)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8)香稻啄馀鹦鹉粒,。

(杜甫《秋兴》)(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