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教育本科)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教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a2c1ea638e9951e79b8927cd.png)
课程编号:《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教育专业本科)Track and Field总学时:110 学分:4学分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类必修课程主项提高课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3.适用专业:体育教育4.课程修读条件: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5. 课程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
全面发展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提高体能,为田径类课程和其他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功扎实,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体育课中田径教材教学,并具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田径运动竞赛及田径运动场地、器材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田径类课程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实用性等属性,了解田径运动文化特点,理解田径类课程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价值,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1.明确田径课程是一门锻炼身体手段和方法的课程,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作为健身手段的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要以《课程方案》为指导,以我院《体育教育本科教育计划》为依据。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认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文件,要按照建立健身课程内容体系的要求,不断充实、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
3.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程教学。
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要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教学与健身的方法、手段,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8f29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b.png)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田径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全面发展的运动项目。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田径运动训练涉及到许多内容和方法。
下面是关于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的详细说明。
一、速度训练速度是田径运动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短跑、跳远、跳高等项目来说尤为重要。
速度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爆发力训练、起跑训练、冲刺训练等。
爆发力训练主要通过开合跳、坐位启动等动作来提高起跑时的爆发力;起跑训练包括起跑动作的练习以及起跑时间的测试和调整;冲刺训练则通过长跑、间歇跑、负重跑等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冲刺速度和耐力。
二、耐力训练耐力是长跑项目的关键要素,也对其他项目的训练有着重要影响。
耐力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个方面。
有氧运动主要通过长距离跑、慢跑等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持久力;无氧运动则通过间歇跑、爬坡跑等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水平和爆发力。
三、技术训练技术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各个项目都有独特的技术要求。
比如,跳远项目需要训练弹跳、转体等技术动作;投掷项目需要训练摆臂、腰腹力量等技术要素。
技术训练主要包括分解动作的练习、技术动作的整合、技术要素的强化等。
同时,技术训练还需要通过视频分析、模仿学习等方式来帮助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
四、力量训练力量对于田径运动同样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
力量训练包括基础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两个方面。
基础力量训练主要通过杠铃、哑铃、俯卧撑等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骨骼稳定性;专项力量训练则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采用特定的器械和动作进行训练。
五、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田径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它可以增加运动员的肌肉伸展度和关节活动度,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柔韧性训练主要包括拉伸训练、瑜伽训练等。
拉伸训练通过各种伸展动作来放松肌肉、增加肌肉伸展度;瑜伽训练则通过各种体位和呼吸方法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六、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对于田径运动同样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竞技状态。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2207c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e.png)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田径运动作为现代奥运会的第一大项,完全体现了现代奥运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它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项目,是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
它包含的项目较多,锻炼的形式多样,不受年龄、性别、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广泛开展。
由于田径运动能全面的发展人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能减少运动损伤。
因此,其他各运动项目都把田径作为其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
田径运动也开展的最为广泛,更是学校体育的基石。
本课程主要讲授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竞赛规则,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水平,培养勇敢、果断、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某一专项的技术和理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
3.在提高某一项运动水平的同时,要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注重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田径教学、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较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理论知识、个人技术和教学方法。
四。
教学内容、形式和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时分配理论1、挺身式跳远及三级跳远技术发展和演讲授4课变2.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及耐久跑的意义。
义3、田径竞赛裁判法及编排4.投掷技术和原理5.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与原理6、跨栏的技术及原理练习(1)立定跳远的技术与训练;教22节课;(2)三级跳远的技术与训练(3)铅球技术与训练。
(4)耐力跑的训练。
(5)标枪技术与训练(6)跨栏技术和训练(7)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与训练身体素1、速度2、力量3、耐力4、弹跳讲授质5、灵敏6、柔韧7、协调考核机动学时合计五、考核内容、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一)考核内容:1.理论部分:20%2、实践部分:60%(1)技术评价为10%(2)运动成绩30%(3)身体素质20%3.研究态度:20%(二)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1、理论部分:满分20分2.实践部分:满分60分。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2664fc79ec3d5bbfd0a7460.png)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124学时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学分:8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人们用于竞技和健身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它由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组成。
它通过若干个项目及相应的素质训练,使人的运动机能大大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从竞技角度讲,它是奥运会中金牌最多的项目,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就可以反映出该国家的体育综合实力,它具有振奋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国家间交往的作用。
从健身角度讲,它是人们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最简易的运动形式,它可以全面发展人们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发展人们的综合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它还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人们具有竞争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素养。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田径运动在整个体育教育专业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它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教学目的1、通过田径运动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较好地掌握技术部分中的重点项目内容,对一般项目内容要求基本符合规定的技术规格。
2、通过田径运动教学、教育实习及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技术部分的重点项目内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能够胜任基层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和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以及社区体育指导等工作。
3、通过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习,使学生具备田径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并具有组织基层田径运动会及场地管理等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田径运动知识,指导或引导他人进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的能力。
5、初步了解田径运动基本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田径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均分在两个学期中。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461f284431b90d6c85c793.png)
不同的比赛战术。
分类:中长跑的比赛战术;短跑的比赛战术;田赛的比赛战
术。
图为孙海平教练正指导刘翔比赛中的战术
8
(田四径)、运恢动复训训练练理论与方法
概念:恢复训练是指训练与比赛结束时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消 除生理和心理疲劳的训练。
任务:运用各种训练调控手段使运动员机能状态、身体和心理 疲劳得以恢复。
进行负重练习时负荷的强度不宜过大,一般多控制 在运动员最大力值的30—65%。超过70%就会使练习的速 度受到影响。
19
田不径负运重动练训习练法理:论这与种方练法习方法主要是采
用多种形式的跑、跳练习来完成
跳深练习
蛙跳
跨步跳
单腿跳
这些跑跳练习是训练中最常用的发展速 度力量的方法和手段。
20
(田3)径发运展动力训量练耐理力论的与训方练法方法和手段
14
(田三径)运发动展训身练体理论素与质方的法基本方法
1、发展力量的方法 2、发展速度的方法 3、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4、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5、发展灵敏和协调素质的方法
15
1、田发径展运力动量训的练方理法论与方法 (1)发展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
段 (2)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
段 (3)发展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
1、发展专项力量耐力 2、发展一般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练习的组数和次数根据运动员 的训练水平而定,一般为4—6组、每组中每 项练习次数通常不低于12次。
21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2、发展速度的方法
(1)反应速度训练的方法 (2)动作速度训练的方法 (3)位移速度训练的方法
图为运动员即在牵引绳的拉力下进行超极限速度训练
任务:使运动员掌握合理的、符合个人特点的专项技术动作。 分类:技术训练分为分解技术训练和完整技术训练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8cb4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0.png)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赛事,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耐力和速度,并且在比赛中保持持久的竞技状态。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运动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下面将介绍中长跑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1.系统耐力:中长跑是一项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持续性运动,因此运动员需要有足够的系统耐力来支持比赛。
系统耐力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培养,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2.心肺功能:中长跑过程中,心脏需要不断提供血液和氧气给全身肌肉,因此良好的心肺功能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如有氧慢跑、游泳、跳绳等。
3.肌肉力量:中长跑虽然是中低强度的运动,但运动员仍然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来支撑比赛。
肌肉力量可以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强,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
4.技术与策略:中长跑训练中也需要注重技术和策略的培养。
包括正确的呼吸、抬腿、摆臂等技术动作,以及对比赛的策略安排,如起跑和换道技巧等。
1.基础训练:中长跑训练的基础阶段主要以慢跑为主,通过增加运动时间和距离来逐步提高耐力。
建议每周进行3-4次的慢跑训练,每次30-60分钟,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
2.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可以逐渐引入高强度间歇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速度。
例如,进行一段时间的高速跑步,然后缓慢恢复,再进行下一段高速跑等。
每周进行1-2次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每次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3.长距离连续训练:为了增加对持续时间较长比赛的适应性,每周可以进行1次长距离连续训练。
例如,进行60-90分钟的连续慢跑训练,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
4.短距离速度训练:为了提高中长跑的速度,每周还可以进行1-2次的短距离速度训练。
例如,进行200米、400米的速度跑,每段距离重复多次,逐渐增加训练负荷。
5.力量训练:中长跑虽然强度较低,但仍然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来支撑比赛。
建议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动作。
综上所述,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耐力、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技术与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7815b128ea81c759f57864.png)
2018年(第8卷)第18期运动训练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8.021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①杨东波 任永娥(晋中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摘 要:田径运动项目作为一种竞技项目迄今为止已经有了很久远的历史了,最开始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的项目就是田径运动,现代的很多竞技运动的训练方式和理论也是从田径运动的科学化扩展发起的。
田径运动要想科学的发展,必须形成经典的理论,而田径运动的理论形成离不开实际训练中不断的探索和科学理论研究。
田径运动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很多经典的理论和训练方式,诸如间歇训练、板块周期训练模式、反应力量训练和法莱克训练等经典理论已经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田径 运动 经典理论训练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021-02①作者简介:杨东波(1980,5—),男,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实验员,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任永娥(1980,4—),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操。
竞技运动的经典理论和竞技运动训练方式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已经有了十分可观的进步,新的训练理论不断地被研究发现并取代或补充旧有理论,这种理论创新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竞技运动训练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体育专家以及体育学者们应监督竞技运动的发展,对发展中的错误秉持严格态度,在继承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竞技运动的发展,整理现有的各种理论方法并建立体系,结合经典理论与其他理论,分析理论方法的科学性,将不合理的理论做出修改或更换。
整理竞技体育运动经典理论要从源头做起,田径运动作为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研究田径运动的经典理论和训练方法对建立理论体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 田径运动训练的经典理论发展历史概述在奥运会刚刚举办的时期,田径运动还很单一,训练方式也相对简单,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田径运动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田径运动的发展是在其后的50年,期间田径运动最重要的发展节点就是法特莱克训练和间歇训练理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田径运动的发展。
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
![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91c4c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4.png)
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课次:1 日期:章(讲)、节: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教学任务:1.了解田径运动健身的基本概况和创编田径运动健身项目的步骤2.基本掌握田径运动健身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组织竞赛特点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重点:1.田径运动健身常见的内容与方法2.田径运动健身的组织竞赛特点难点:适宜的锻炼计划的制定需用教具: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一、田径运动健身概述(一)田径运动健身的目的与任务田径运动健身是人们采用田径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拓展的体育健身活动。
田径运动健身的任务是:1.充分认识和挖掘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在群众体育领域中广泛而科学地选用田径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为全民健身服务。
2.根据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形式不同的体育需求,应用、拓展和创编田径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与手段。
3.宣传有关田径运动健身知识、技术、方法,吸引更多的群众热爱和参与田径运动,全面发挥田径运动在全面建身中的作用。
(二)研究田径运动健身的意义1.改变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落后的局面2. 探索田径运动健身的规律,开拓田径运动领域3. 挖掘田径运动健身潜力,为全民健身服务(三)田径运动健身的特点田径运动健身的最大优势在于普及性强,健身价值高,不受场地、器材、地域、气候的限制,主要特点如下:1. 田径运动的大多数项目源于人类的基本活动和运动方式,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天然的、便于接受的特点。
2. 田径运动健身的内容广泛,可以发展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种身体素质,可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达到增强体质,防病健体的目的。
3. 田径运动健身项目的练习强度、密度、练习量、练习节奏等可以根据练习这的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运动需要等客观因素加以调节和控制。
4. 田径运动健身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可高可低,灵活性较大。
田径力量训练原理与方法
![田径力量训练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61d503763231126edb11bf.png)
田径力量训练原理与方法摘要:田径运动中的大多数项目属于体能类力量型项目,力量素质中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及相对力量直接决定着田径运动水平。
力量素质是所有运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好坏。
关键词:田径力量训练原理方法【中图分类号】g420力量,笼统地说是有肌体肌肉活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最大力量即单纯的力量,是克服阻力的典型形式,这是在各种形式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的一种,另有力量耐力、速度性力量等。
有的形式中它的阻力固定,那么它主要由速度和耐力的指标来衡定。
严格来说力量是含有综合因素的一种能力。
田径运动中的大多数项目属于体能类力量型项目,力量素质中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及相对力量直接决定着田径运动水平。
力量素质是所有运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好坏。
力量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投掷项目中作用更为突出。
因此力量素质训练应遵循以下原理:一、爆发力和耐力原理田径项目中肌肉用力特点爆发性和耐力性用力。
即在一刹那间发挥肌肉很大力量。
如短跑运动员为使身体快速向前跑动,在脚着地到结束后蹬约o.1秒时间内,要克服体重和重力,跳高运动员起跳是在o.14~o.22秒时间内完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约以o.18~o.25秒时间推出7.26公斤的铅球。
二、力量超负荷原理运动成绩的不断增长,负荷不断增长是其前提条件,就要求训练负荷不断超过原有负荷。
因此,力量训练必须建立在使肌肉承受超负荷的基础之上,超负荷的关键是使力量训练比以前的负荷量要大,但超负荷并非过度负荷,而是指在不引起体衰竭的情况下刺激机体,使之发生预期的适应性变化,即在可控的范围内,训练负荷必须足够大,训练频度必须足够高,严格遵循负荷——恢复——超量恢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超量恢复与负荷的非适应性程度有关,随机体适应性的提高,力量训练的负荷水平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根据这些原理应采取哪些方法?(一)发展肌肉爆发力的具体方法。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8fa64df12d2af90242e6b0.png)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教学大纲一、说明本大纲是依据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制定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中小学实际需要而制订的。
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考试课程,总学时132学时,分别在第一、二学期内完成,其中第一学期为考查,第二学期为考试。
学完本门课程的所有内容,并通过考试标准可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
二、教学任务(一)、通过学习《田径》课程,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了解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教学程序,教学要点。
(二)、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初步掌握及合理运用田径主要项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进行田径教学的能力。
(三)、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学风。
(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目的要求]通过基础理论篇的教学,使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概况、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健身运动理论与方法和运动竞赛组织工作及场地基本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田径运动技术原理、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竞赛组织工作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2学时)第一节田径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轨迹一、田径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轨迹二、现代田径运动的演变与发展第二节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一、田径运动定义二、田径运动的分类三、田径运动的特点四、田径运动的价值第三节现代田径运动在奥运会中的地位一、田径运动是现代奥运会的核心项目二、田径运动对奥林匹克的贡献第四节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一、我国竞技性田径运动的发展二、我国群众性田径运动的发展三、我国学校体育中田径运动的发展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4学时)第一节跑的技术原理一、跑的动作周期、时期与阶段划分二、影响跑的力与决定跑速的因素三、跑的技术组成部分及其技术要求第二节跳跃技术原理一、跳跃运动的概念和特点二、决定跳跃项目成绩的因素三、决定腾空高度和腾空远度的主要力学因素第三节投掷技术原理一、投掷技术原理的概念及意义二、投掷技术的基本力学原理三、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第三章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4学时)第一节田径运动教学的一般规律一、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二、认识事物规律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四、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二节田径运动教学方法一、讲解教学法与示范教学法二、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三、探究学习教学法四、合作学习教学法第三节中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一、小学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二、初中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三、高中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第四节田径运动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一、田径运动教学成绩考核与评价的基本要求二、田径运动教学成绩考核与评价的内容、方法第四章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4学时)第一节田径运动主要训练理论一、选材理论二、专门理论三、负荷理论四、周期理论五、恢复理论第二节田径运动训练主要内容一、身体训练二、技术训练三、战术训练四、心理训练五、恢复理论第三节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一、多年训练计划二、全年训练计划三、阶段训练计划四、周训练计划五、课训练计划第五章:田径竞赛与裁判(2学时)第一节田径竞赛裁判的一般概念一、田径裁判的介绍二、田径裁判的组织机构第二节田径竞赛裁判的执法准则一、径赛裁判的执法准则二、田赛裁判的执法准则第六章田径运动场地的基本知识(4学时)第一节田径运动场地的发展与演变第二节田径场地的设计与布局一、标准田径场地的设计与布局二、非标准田径场地的设计与布局第三节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的计算和丈量第四节径赛场地的画法第五节田赛场地的画法一、跳远和三级跳远场地二、跳高场地三、铅球场地四、掷标枪场地五、掷铁饼场地第二部分技术教学与训练篇[目的要求]通过6个重点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项目的发展概况、技术结构、技术特点、技术关键、技术重点与教学难点,做到会讲、会做、会练与会教。
田径理论课教案
![田径理论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f7353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1.png)
一、教案名称:田径理论课教案章节一:田径运动概述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
3. 培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认识。
四、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是指在规定的场地和器材上,以跑步、跳跃、投掷等方式进行的体育项目。
2. 田径运动的起源:田径运动起源于古代奥运会,是古希腊祭祀宙斯的一项仪式。
3. 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田径运动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奥运会的主要项目之一。
4. 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田径运动分为径赛、田赛和全能赛三大类。
5. 田径比赛规则:田径比赛按照国际田联的规定进行,包括起跑、赛程、犯规等方面的规则。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问答法:提问学生关于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图片展示法:展示田径运动的项目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田径运动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田径运动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田径运动理论教材。
2. 图片:田径运动项目图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引出田径运动的话题。
2. 讲解:讲解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3. 展示:展示田径运动的项目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项目的外观特点。
4. 讲解:讲解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
5. 问答:提问学生关于田径运动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田径运动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田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问答环节,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还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巩固。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44b30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f.png)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是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
而短跑(100米、200米、400米)又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尤其是100米,被大家称作是田径运动当中的“皇冠”。
多年以来,中外教练员们一直都在追求和探讨如何通过训练来提升短跑成绩,尤其是在训练的过程中,究竟是应该把绝对速度、还是速度水平、或者是力量训练来作为核心。
一、短跑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短跑是一种周期性的速度、速度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体能类运动项目。
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以自己最大的水平、用最短的时间来跑完全程。
短跑在所有比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属于极限速度运动项目。
二、提升短跑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水平、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
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升短跑成绩最相关。
备的基本条件。
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
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
假设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能够赢得2.5米的优势。
所以,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
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
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由良好的节奏感等。
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准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水平:力量是基础。
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
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教练要把一次性力量练习(爆发力)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水平)有机地结合好。
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
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较好。
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水平的发展。
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
![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11e2b0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7.png)
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你是否在苦恼田径队的训练计划该如何写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篇一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具有竞技体育的特点,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是活动课程中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田径基本训练,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目的要求1、田径队主要以选拔出来的有相当田径能力基础的学生为对象,以身体素质为训练的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田径运动专项知识和技能,发展专项素质,不断提高运动.2、使学生学会专项锻炼的方法,培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3、培养一批有高尚的体育道德,能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有田径运动特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二、训练内容1、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训练:包括跑、跳、投掷等各种运动项目的练习,提高学生常规及身体素质.专项课程:提高学生条件运动素质,包括速度、力量、爆发力、耐力、灵敏、协调性、柔韧性的练习.2、技术训练:初学阶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正确形式.巩固阶段,使学生改进技术的薄弱环节,完整完善技术,掌握正确用力技巧,不断提高用力的程度,最终达到提高运动成绩.三、内容安排1、全年训练分期:(技术分期)第一时期:第一学年11月至第二学期9月(训练时期)第二时期:第二学年9月至第二学期10月(竞赛时期)训练期:(开始到赛前一个月)一般身体训练55﹪,专项身体训练25﹪,技术训练20﹪.竞赛期:(赛前一个月开始到竞赛)一般身体训练30﹪,专项身体训练40﹪,技术训练30﹪.2、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具体内容发展全身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立定跳远、蛙跳、单脚跳、仰卧起座、掷实心球、跳绳、俯卧撑等.各种形式有关跑的练习:高台腿、收腹跳、后蹬腿、变速跑、往返跑、还有循环练习,活动性游戏等练习.加强髋,腿.膝踝关节等有关肌肉群力量;进行追逐游戏活动;加强跑,高抬腿,后蹬腿,车轮跑.折叠腿跑,以及站立式与蹲距式起跑等练习.发展专门技术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对时间、空间判断能力、定向能力以及听觉、视觉的反应能力,进行变换方向跑;弯道跑、追逐游戏、反应性游戏.加强关节向左右侧摇摆练习,发展一般柔韧性练习,进行压腿、踢腿、下叉等练习.3、周练习安排(因人而异,安排每天的训练内容)每周五次,以活动课大运动量练习为主,寒集训为中心,赛前一个月为重点.(1)活动课课时训练安排:①准备部分:5’任务:为基本训练的部分做准备.方法:慢跑,柔韧性练习,各种徒手操等.②基本部分:45’任务:和改进技术.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变速、匀速跑校操场20圈),提高身体素质,(为主是速度与耐力练习)。
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b077f3a5e9856a57126066.png)
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发表时间:2018-05-22T09:31:42.647Z 来源:《知识-力量》3月下作者:杨红烜[导读] 田径运动是所有体育运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项,可以追溯到古代奥运会期间。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田径运动训练中出现了很多经其的理论指导方法,(黑龙江省鸡西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摘要:田径运动是所有体育运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项,可以追溯到古代奥运会期间。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田径运动训练中出现了很多经其的理论指导方法,为田径运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通过对田径运动的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阐述了集中经典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成果,旨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田径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田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田径运动作为“体育运动之母”,在不断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其理论体系越发完善,随着新训练设备的不断涌现,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也在不断被细化,旧有的经验积累为新的训练理论及训练方法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以理性的态度面对,以更好地借鉴旧有经验,发展完善新的训练理论及方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一、田径运动训练中经典理论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在古代奥运会期间,田径运动并没有形成固定教练和学员的模式,处于原始状态,训练的方法很简单,都是根据自身的摸索进行着基本的训练,训练的负荷小,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田径运动开始被人们重视并在训练方面下功夫是始于20世纪初,其后的50年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最初的拓荒期逐步转向科学合理的训练,来自瑞典的“法特莱克训练”和来自德国的“间歇训练”以其实践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显著提高了当时运动员的田径比赛成绩,诸多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得到广泛认可后,很大程度地提升了人们对科学训练方法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其进一步发展,由此催生了之后的“软科学研究”理论的产生。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e696059b6648d7c1c7469d.png)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田径英文名称:Track and field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144学时学分:9学分适用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考核方式:考查、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技能占40%,理论占30%选修课程:未作要求二、课程简介《田径》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主干课之一,面向非师范类、共180学时。
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技术技能和健身锻炼三大部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该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田径运动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锻炼和组织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定义、分类、从事田径运动锻炼的价值,了解我国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田径课程和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及内容和安排。
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本门课程。
要求听课和自学相结合,充分理解内容实质,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田径运动定义、分类;难点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及内容和安排。
第一节田径运动定义和分类一、田径运动的定义二、田径运动的项目与分类(一)世界田径运动比赛项目与分类(二)我国田径运动项目与分类第二节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一、田径运动的价值(一)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二)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三)田径运动的竞技价值二、田径运动的特点(一)广泛的群众性(二)激烈的竞争性(三)严格的技术性(四)能力的多样性第二章田径运动文化与欣赏第一节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田径运动的起源二、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一) 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二)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第二节田径运动文化的特征第三节田径运动欣赏第三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第一节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二)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因素(三)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第二节田径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原理(一)运动解剖学原理在田径运动技术中的运用(二)运动生理学原理在田径运动技术中的运用第三节田径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一)田径运动技术中有关力学的基本概念(二)在田径运动中人体重心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三)使人体或器械产生抛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四)空气动力学特征对器械飞行的影响第四节田径运动技术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一)影响田径运动技术形成的心理学因素(二)影响田径运动技术形成的社会学因素第四章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原理,竞赛规程的编写及编排记录公告工作方法。
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分析
![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4e2f4abe1e650e52ea9953.png)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第23卷 2008年03月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分析荆 鹏(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和分析法,对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985年前,我国沿袭了前苏联的田径教学体系,1986年后,根据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和中国田径运动实践的经验,独立编写出自己的教材,形成了自己田径运动理论与方法的体系。
关键词: 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科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820.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资料记载,最早的体育教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体育分科教学的出现,有了体育教学法。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形成是在20世纪20年代,大约经过了70余年的发展,才走向成熟。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旧中国关于田径运动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田径运动教法成果也几乎是一片空白。
1 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沿革我国田径运动的建立与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和引进前苏联的体系,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1961年我国编写的第一部田径教材中,就出现了《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一章,这是我国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吸收国外成果的集中体现,1978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教材中,此章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补充。
1983年全国体育学院教材中将“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分为两章,对教学和训练做了科学的区分。
这一变革,不仅符合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理论各自内在的规律,而且也为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1990年出版的教材又在1983年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选优出版的,1999年出的田径运动教程(目前所用教材),写得更加详细。
总之,随着近年来教学论的成果不断移植输入到田径教学中来,现行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完善。
能否适应未来教学,有待我们各位推陈出新,进一步的理解和研究。
2 现代教学论成果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田径运动理论的教学与发展,自始至终都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原则。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5cb7d95acfa1c7aa00ccbc.png)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2)运动员要养成在紧张、剧烈的练习之后做必要的放 松练习。如在大强度的力量之后的放松跑和抖动肢体等; 在每次训练课后做整理活动。
(3)采用医学手段进行恢复。
(4)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和业余时间。
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几个 阶段。
(一)自然发展的训练阶段。(1896年前后) (二)新技术新方法训练阶段。(20世纪20-30年
代,如跳高技术的演变,辅助训练法、间歇训练法 等) (三)大运动量训练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如捷克著名运动员爱弥尔.扎托皮克用超量训练法 19次打破5000米、10000米、马拉松记录。瑞典 长跑家发明的“法特莱克”训练法。) (四)不断加强的科学化训练阶段。(20世纪60年 代至今。高原训练法、念动训练、放松训练、无形 训练等。)
4、在应用中注意的几点: (1)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运动员完成练习的情 况和疲劳表现,及时调整运动量和强度,使运动负荷节奏 有助于恢复运动能力,消除疲劳,如果出现过度疲劳,应 通过降低运动负荷,做积极性休息,甚至暂时停止训练以 保证身心机能的尽快恢复;合理安排练习的间歇方式和时 间。间歇时间取决于练习的目的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间 歇休息的方式一般采用走步、慢跑等活动。
(六)理论学习与教育 1、任务:通过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专题报告,阅
读专业文献资料等形式掌握本专业的有关知识理论, 了解和握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理解和参加训练计划 的制定与训练过程的组织等。
2、分类:概述;基础应用理论;田径竞赛;专项 技术原理等。
11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63e78b71fe910ef12df810.png)
2012年第·3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8期M ar2012[摘要]文章基于笔者多年的学习研究及工作经验,分析了当下有关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有关训练教材的缺乏、训练类别和花样的局限、训练力度和效果的制约等方面的问题,并着重从科学选材、针对性训练和加大训练力度等方向介绍了相关措施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田径运动;田径训练;理论和方法[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160-02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李玮(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随着时代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素质体育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关于国际体育竞赛的活动日益频繁,田径运动作为体育竞技场上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各国参与国际竞技的主要比赛项目,也是各国展现国家体育实力和表现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各国体育运动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现在田径运动项目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体育部门改进的重要对象。
一、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目前现状田径运动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形式。
它不仅包含了多种竞技运动形式,如短跑、跨栏、跳跃、投掷、竞走、中距离跑等等,涉及的项目范围较广,而且它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因此,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就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来看,在其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缺乏科学的教材指导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中,理论上的教材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成绩的基础。
但就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现状来看,缺乏科学的教材指导是制约我国体育事业进步的首要阻碍。
首先,现在尚有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甚至都没有专门的田径运动的训练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属于盲教,教学质量可见一斑;其次,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在选择田径教材时十分不严谨、不科学、不负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忠泽. 商品经济条件下田径运动发展的思考' [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9].
余章彪. 田径运动科学研究选定测试指标要有针对性' [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10].
钟师统. 腾飞吧,中国的田径' [J]. 体育博览. 1986.(02)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运动;科学选材;周期训练;专门训练;运动负荷;运动恢复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姚辉洲;杨海泉;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是人们在田径运动训练竞赛实践过程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在长期的田径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围绕训练过程的训练理论,主要有选材理论、专门理论、负荷理论、周期理论、恢复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促进田径运动发展、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创新是21世纪发展的主题[1]。田径运动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而本文对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正是顺应了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这种趋势和需要,同时,对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本身也是田径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它将会对田径运动训练实践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会为田径运动训练方法的科学运用以及不断创新提供理论上的重要保证。本文从选材理论、专门训练理论、运动负荷理论、周期训练理论、恢复理论五个方面,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现状做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1)科学选材是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成绩的基础。选材的科学化程度,决定了选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运动潜力的开发。通过有关田径运动选材理论的资料整理,对田径运动科学选材的理论依据和组织实施进行了论述,并为更好的促进田径运动选材的发展,提出组织制度上体现高度重视科学选材,进一步加强对科学选材理论的研究,大力推广运用科学选材研究的成果,形成全国范围内科学选材网络系统四点建议。(2)专门训练是目前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专门训练理论要求运动训练内容围绕专项竞赛来考虑和安排。查阅有关资料,对专门训练相关理论进行了理论总结,结合一些优秀运动员成功的实践,得出专门训练有利于优异成绩尽早出现,专门训练才是田径运动成绩提高的有效手段。为确定训练的手段是否符合专项的要求,应从专门训练的训练学因素、能量供应特点、肌肉工作特点与技术动作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做到正确理解专门训练的目的意义、深化认识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科学安排专门训练训练计划三点,以提高田径运动专门训练效果。(3)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施加高强度的运动负荷是取得成绩的保证。本文主要对运动负荷的理论依据、运动负荷分类、运动负荷度量、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的总结论述。通过我国田径历史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负荷安排特征的比较分析,研究得出高强度的专项负荷安排符合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并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出了根据专项特征确定负荷的手段、准确把握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三点建议。(4)周期训练理论是对田径运动训练过程设计、安排和实施的重要理论依据。针对目前竞赛制度的变化,许多专家、学者对周期训练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持否定态度,有的持肯定态度,有的处于中立位置。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整理,同时根据刘翔和国外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度安排特点的研究,分析认为三周期加一个恢复期的年度周期模式符合当前的竞赛制度,应该作为年度周期划分的基本模式。为合理的安排周期训练,提出了重视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重视竞赛重要程度的区分、重视周期训练实践的总结、重视周期训练理论的生物学研究四点建议。(5)运动恢复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运动恢复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提高田径运动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资料的整理,对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认为现在运动恢复理论是生物、教育、心理、社会一体的系统恢复新理论。对于训练后的恢复,应从生物、教育、心理、社会四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去进行。为更好的提高运动恢复的效果,提出了认识运动恢复的系统性,提高运动恢复的计划性,把握运动恢复的差异性,重视运动恢复的持续性四点建议。
同主题文章
[1].
李志鹏,刘建平. 把握运动负荷与注重恢复是训练成功的关键' [J]. 体育函授通讯. 2000.(02)
[2].
陈权. 浅谈田径运动之定义' [J]. 体育师友. 2001.(01)
[3].
唐汝安. 对我国科学选材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辽宁体育科技. 1994.(01)
[4].
我与田径运动……' [J] 田径. 2009.(08)
[5].
刘秉果. 我国古代田径运动发展的道路' [J]. 体育文化导刊. 1983.(01)
[6].
唐汝安. 对我国科学选材发展趋势的分析' [J]. 辽宁体育科技. 1995.(04)
[7].
刘强. 论田径运动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 [J]. 中国成人教育.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