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教案1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绘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场。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
(补充板书:找规律)二、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机密呢。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找规律》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找规律》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规律,提高数学运算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形成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3.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4.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课堂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课中提前给学生发放讨论题目,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增强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
-练习多道除法题目,提高学生的运特别是余数小于除数的概念;
(2)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在运算过程中,保持准确性和速度。
难点解析:
-对于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余数的变化,理解余数为何必须小于除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余数小于除数和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年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找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数的规律、图形的规律、生活中的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能够将所学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规律的发现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2)图形规律: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规律,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3)生活中的规律: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规律的存在。
3. 例题讲解(15分钟)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交流(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找规律的方法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规律递增、递减、周期性等2. 图形规律形状、大小、颜色等3. 生活中的规律时间、空间、顺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观察图形,找出规律,并补充完整图形:(图片展示)(3)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描述其规律。
2. 答案:(1)10(2)图形规律:每个图形的边数比前一个多2,颜色依次为红、蓝、绿、黄。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更多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和强调。
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和实践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找规律”这一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覆盖数的规律、图形规律和生活中的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找规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思考的能力。
3.训练学生观察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主要教授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一些经典的找规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推理和求解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找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找规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找规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出发现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技巧。
3.案例讲解:教师给出一些实际案例,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规律,分析规律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4.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老师提供几个找规律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和解决,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法。
5.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6.巩固拓展: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拓展思维能力。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找规律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和掌握。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立奖励机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找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问题,发现规律,分析规律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9篇找规律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 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
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
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
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
(板书:搭配)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考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学生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较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选上衣,先用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黄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
(2)选裙子,先用粉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蓝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大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
(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
)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
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
)(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9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 1第五单元找规律一、知识点:1、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2、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目标要求: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使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典型训练题:一、按规律在括号理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
二、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排列,红花、黄花、绿花各有多少朵?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知识点:1、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知道列举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会不同的列举。
二、目标要求:1、通过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并掌握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有多种的可能性结果。
2、学生能结合经验对具体情境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主动参与意识和质疑精神。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行和结论的确定性。
三、典型训练题:李红的书桌上有一本故事书、一本杂志,一本漫画。
她想把这三本书顺次放在书架上,她有多少种不同放法?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 2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找规律》怎么写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找规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找规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猜一猜:下一朵花?1朵红花2朵黄花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猜不对,而后来都能猜对了呢?发现了什么有规律?颜色又是怎样的规律?一朵红,一朵黄,一朵红,一朵黄,我们说不说得完啊?揭示规律的概念:像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并按这样有次序重复出现的就叫规律。
聪明的小朋友们,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智慧的双眼来一起来找规律。
我们来闯关比赛,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准,李老师就把这些智慧星奖励给他。
二:教授新课:教学例一:(第一关:“找一找”)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刚过,旁边学校的初一的哥哥姐姐还要开联欢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开联欢会的场景吧!把你发现的秘密同桌两个人悄悄交流一下。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灯笼有什么规律?(把一紫一红圈起来,一红一紫在重复的出现。
)彩旗有什么规律?(我该怎么圈呢?)花朵有什么规律小朋友又什么规律?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演示10个小朋友放开手后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教学例二:1、(1)这个规律简单吗?想找个难点的规律吗?看看这两道例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掌握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有规律的数字或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
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找到这些规律。
”2. 新课讲授(1) 观察规律:教师出示一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其排列规律。
(2) 分析规律: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并解释规律的形成原因。
(3) 推理规律:出示新的数字或图形,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或图形。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题目可以包括数字规律、图形规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规律。
4.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寻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找规律的习题,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能否独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024年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规律》第三节“找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数列的规律探究,图形排列的规律分析,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寻找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列和图形排列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列和图形排列规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归纳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组数列:1、3、5、7、9、11、13、15,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数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中每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是2,即等差数列。
(2)图形排列规律:展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列填空题,巩固数列规律。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图形排列题,巩固图形排列规律。
4. 小组讨论(15分钟)(1)数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图形排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数列规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图形排列规律:对称、周期性等。
3. 实际问题中的规律:生活实例、数学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观察图形排列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2. 答案:(1)64、128。
(2)根据图形排列规律,画出相应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列和图形排列规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数列和图形排列的规律。
(2)鼓励学生将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找规律》教案5篇
《找规律》教案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简洁图形掩盖现象中的规律,能依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掩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受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索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育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力量。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忙下,努力克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究简洁图形沿一个方向进展平移后掩盖次数的规律。
能依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掩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答复)2、假如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爱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留意什么?(有序思索,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头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把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5、刚刚我们用了一一列举和平移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拟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简便?(第一种要算出每个详细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推算(一)找规律推算,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数的排列规律,利用规律来推算出结果。
要正确地推算出结果,我们要仔细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推算,使复杂计算变得简单。
例1.根据1×1=1,11×11=121,111×111=12321,....推算1111111×1111111的结果。
例2.根据2+4=2×3,2+4+6=3×4,2+4+6+8=4×5.....那么2+4+6+8+.....+98+100是哪两个数的乘积?.例3.计算1+2+4+8+.....+2048+4096。
:例4.计算1×1×1+2×2×2+3×3×3+......12×12×12。
>举一反三练习1.根据9×9=81,99×99=9801,999×999=998001,...,推算999999×999999的结果。
#2.根据下面三个算式之间存在的规律,在()中填入适当的数。
1×5+4=3×32×6+4=4×43×7+4=5×510×14+4=()×()()×()+4=20×203、观察等式:1×2×3×4+1=5×5,2×3×4×5+1=11×11,3×4×5×6+1=19×19,...,若97×98×99×100+1=N×N,则N等于几?,找规律推算2例1.有一列数:2, 4, 7, 11, 16,...,第10个数是多少?】例2.有一串数:1, 4, 9, 16, 25,...,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第20个数比第10个数大多少?例3.有一列数:2, 5, 10, 17, 26,...。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的意识,提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炳辉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一学生喜欢的“做游戏”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
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教学准备和采用的教学媒体教具:小旗,胶带等。
学具:学生摆的学具若干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案【篇一:四年级全集奥数教案】找规律(一)一、知识讲解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结合例子精讲【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依照肯定的按次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练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5)81,64,49,36,(),16,(),4,1。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案《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开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买衣服与如何搭配裤或鞋……现在请同学生看书上第50页图。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2、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樱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活动。
谈话:你有方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方法试一试。
可以用自己小组准备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动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学生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注意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你认为一共有几咱不同的选配方法?: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国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也可以先选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谈话: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学生动手操作,并组织交流。
提问:你认为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处?〔便于操作;便于有条理地思考;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选配方法〕3、引导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木偶娃娃和3顶帽子,你能用画图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动物操作,并交流过程和结果。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1)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一想”,完成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总结、归纳出相关规律。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圆片若干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做个游戏,看看哪个同学最先发现游戏规律!(游戏: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小手,数数有几根手指?再看看每两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档?一共有几个空档?你还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得出:一只小手有5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档,一共有4个空档……3.小结并揭示课题:手指5个,空档是4个,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一起到兔宝宝家去看看吧!二、探索规律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挂图,提问: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兔子8只蘑菇7个夹子10个手帕9块木桩13根篱笆12块大树2棵绳1根(3)谈话:认真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组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大树与绳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4)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要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一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5)各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6)教师总结:例题中每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同学们发现了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只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1个。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案《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设情引课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
(出示PPT挂图)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幼儿汇报结果)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
《找规律》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
(幼儿汇报结果)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
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
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2.8.1找规律(图形),人教课标版。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
教具、学具准备:CAI课件、每组一张例1情境放大图。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大家正在忙着布置教室,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要彩排节目先走了,整个布置工作停了下来,我们能不能帮助布置完哪?自主探究、发展智能师:请前后座4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讨论接下去怎么布置?并在题纸上完成。
数学找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数学电子教案授课时间:星期一第 1 节教学内容找规律(一)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认真思考,找出数字排列之间的规律,认识到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乘法原理在计数方法中的应用(所谓的乘法原理就是:如果完成一项工作要分几步,,而完成每步有若干方法,那么完成此项工作的方法的总数等于完成各步方法的乘积)教学过程1、播放视频(找规律一)例 1、用 4、5、6这三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不含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练习:用8、2、5、3四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含重复数字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例2、有8、5、0、6四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含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练习:由数字0、1、2、3组成的三位数中,一共有多少个不相等的三位?一共有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例3、利用数字1、2、3、4、5共可组成(1)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练习:1、自然数1到1500的所有数中,数字“3”共有多少个?2、在2、3、4、5、6这五个数字中,取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这样的三位数可以有很多个,如果把这些三位数从大到小排列起来,请你想一想,这串数中第51个数除以6的余数是多少?2、现场答疑:学生在看视频中有不懂的地方,老师现场讲解。
3、布置作业学生做完后,提交,教师批改。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1、用1、2、3、4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2、三位的自然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而且各位数字都不相同。
那么符合条件的自然数有多少个?3、由1、2、3、4四个数字组成的不同四位数共有24个,将它们从小到大排起来,那么,第18个数是多少?4、从1到400的自然数中,不含有数字5的自然数有多少个?评价方式学生看完视频后,做作业,教师批改,采用等级制评价。
找规律(一)例 1、用 4、5、6这三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不含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练习:用8、2、5、3四个数字可以组成( 24 )个不含重复数字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532 ),最小的是( 2358 )。
《找规律》教案(15篇)
《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探究,把握物体的递增或递减排列规律。
2、能用语言精确地描述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3、初步培育观看、推理力量,提高自主学习力量。
活动预备:幼儿画册、串珠若干、各色圆珠若干。
活动过程:1、链接已有阅历。
〔老师身带一根有规律的项链〕师:我脖子上带了一根有规律的项链,你们找找这根项链有什么规律呢?幼儿说出规律,如灰、红、灰、红。
〔出示黑板〕师:我这里还有一条有规律的项链,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
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有规律的呢?师:你们想不想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呢?请你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穿一根项链。
2、幼儿自主探究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
〔1〕师介绍材料,提探究要求:老师介绍材料。
穿项链的时候要保持清静,玩好之后,把小椅子转过来坐坐好。
〔2〕幼儿分组探究递增、递减的规律。
〔供应三组不同材料〕老师介绍递增、递减的规律。
3、商量沟通探究结果,学习递增、递减规律。
〔1〕引导发觉递增递减规律“红黄黄绿绿绿”里隐蔽了三个数字,猜猜是哪三个?〔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123〕“我们根据这样的规律再读一读。
”幼儿集体把正确规律读出来:红黄黄绿绿绿、、、、、、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三个数字,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几?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增多的,就是递增。
这跟项链是按递增规律排列的。
那“绿绿绿黄黄红”里也隐蔽了哪三个数字呢?〔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321〕,集体按规律读数字。
这次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少几?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削减的,就是递减规律。
尝试通过供应的层次性材料,自主学习和运用递增、递减规律。
4、评价幼儿操作状况,学习自查、互查方式。
《找规律》教案2教学内容:学校数学苏教版第59-6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同学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发觉简洁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依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同学主动经受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教案1
四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与四年级上册一样,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出有多少种选法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通过例1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第二,通过例2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现象中的规律。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提供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搭配方法
教材P50例题引导学生找搭配规律,认识简单搭配现象中的搭配规律,找出所有的搭配数。
首先设计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搭配方式,明确每次选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作为一种搭配,思考有多少种搭配,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搭配方法
在学生探究时,注意通过交流或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依次先选定一种物体再和另一种物体进行搭配,思考每次有多少种搭配,由此启发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体验其中选配的规律,在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利用符号总结搭配规律,找出答案
为了使学生能形象地认识搭配的规律,P51引导学生用图形符号进行搭配,能借助直观发现并总结搭配规律,了解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掌握有序搭配的规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
在符号表示的基础上,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明确物体个数与搭配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求搭配数方法的规律,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计算。
♦通过现实问题的简单应用巩固规律
学生初步认识规律后,教材P51第1、2题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巩固所发现的规律,进一步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找排列方法
教材P52例题和"想一想",是简单的排列问题,例题是全排列,即每次把所有的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个排列,找出排列数即所有排列的个数;"想一想"是选排列,即每次选出相同个数的部分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个排列,找出排列数。
例
题让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基础、生活经验分析,能在3个人中确定一个,看这时有几个排列,理解排列的方法,感受排列现象里的规律。
♦用符号直观表示发现排列方法的规律
在学生初步理解排列方法和找排列数的规律的基础上,教材要求学生用符号
代替物体,列举出所有排列的结果,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变化条件引导学生联系已有认识,找出相应的排列方法
教材P52"想一想",要求从3人中每次选2人,按不同顺序排列,找出有多少种排法。
这是在全部元素中每次选取相同个数的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找出所有排列的个数,这是选排列。
这样就改变了条件,启发学生联系在本单元获得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思考,找出相应的排列方法。
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用字母A、B、C代
表3个小朋友,设计方案。
可以每次选2人进行排列,有2个不同的排列,列出6个排列;也可以每次选出1人,和另外2人就有2个排列,列出6个排列,找出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通过直接画图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
教材P53第2、3题,都是从几个元素中每次选2个元素,只要找出能选出几个组合,不需要按顺序排列,这是组合问题。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在于每次选取的元素要不要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要按顺序排成一列的是排列问题,只要找出有几种组合而不要排列的是组合问题。
教材主要让学生画图解决,通过画图体会方法,并感受与前面问题的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