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三、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四、实验分析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五、实验结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三、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桌面上重合)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四、实验分析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4. 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6.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五、实验结论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严寒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局部向低温局部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汲取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肯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肯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汲取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3.单位: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初中物理中考电压电阻重难点详解

初中物理中考电压电阻重难点详解

初中物理中考电压电阻重难点详解电压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电压的单位1.国际(基本)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换算关系: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3.电池组串联:U=U1+U2+U3;电池组并联:U=U1=U2=U3;2节干电池串联是 3 V,2节干电池并联是 1.5 V。

电压测量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分度值,最后读数。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②电压表介入电路时,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量程范围内,电压表可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⑤在预先不能预测被侧电压值时,应先进行试触。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

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或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考备考中,物理常常成为学生们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知识的抽象性和一些概念的理解困难。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中的常见难点进行讨论和解析,帮助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合成为一个力,而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分解为多个力。

对于这一概念,同学们需要理解力的性质与受力分析的方法,掌握如何准确地进行合成与分解。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解答力的平衡问题、构造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等练习进行巩固。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光学中,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一个相对较难理解的概念。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变化,而光的折射则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需要同学们掌握光的传播路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速度变化规律等。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和习题练习来加深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反光镜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规律,通过水面反射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解答相关习题来提高运用能力。

三、电路图的分析与计算电路图的分析与计算是初中物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难点。

同学们需要通过电路图来解析电流的路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解析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数值来提高分析与计算能力。

此外,可以借助电路实验进行验证与实践,从而加深对电路图的理解。

四、力学中的公式运用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

同学们在备考中常常会遇到运用力学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的题目,例如重力、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等。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1.速度公式: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涉及到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这个公式需要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2.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这些定律是力学的基础,需要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解释了地球上物体重力的产生原因以及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4.物质的三态和物质的状态变化:这涉及到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

5.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和质子的概念。

6.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这些知识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危害。

7.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和核能是原子物理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核反应的类型和核能的产生和应用。

8.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和磁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作用。

9.洛伦兹力和楞次定律:这些知识涉及到电磁学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电磁感应的概念。

10.实验仪器和测量:中考物理实验中需要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如容积管、弹簧测力计、量角器等,需要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
单位。

对于这些难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概念,掌握公式和定律的运用方法,通过练习和实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细节,避免因为粗心等原因导致失分。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总结性考试,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基础物理知识。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力学部分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

5. 压力与压强:压力是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小,压强是压力的度量单位。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有关。

热学部分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转移。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电学部分1.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

2.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原因。

3.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4. 欧姆定律: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5.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配。

6.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释放的电能,单位是瓦特。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改变传播方向。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聚焦或发散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声学部分1. 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2.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能量与能量转换1.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能量转换:如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电能转换为光能等。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1)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为___________min。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给出的猜想可知,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四个因素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控制了三个量相同,只有要探究的量发生了变化,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
[2]验证猜想(3)蒸发的快慢与液体面积的空气流动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应控制液体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改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由此可知应选择AD两图;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我国研制的大客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首飞成功,发动机巡航推力为3.6×104N,巡航速度为920 km/h。
(1)飞机水平匀速巡航时,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若飞机以巡航速度飞行0.5 h的过程中,耗油1800 kg,求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机械效率。(燃油热值q取4.6×107J/kg)
(7)[10]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初始温度太低或水的质量太大。
3.实验小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以下的几种猜想:
(1)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蒸发的快慢与液体面积的空气流动有关;(4)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3)[4][5]水沸腾时气泡越来越大,最后到达液面破裂,故水沸腾时的现象为图乙所示。由记录的实验表格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6]由记录的实验表格可知水额沸点为98℃;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难点剖析 苏科版优秀课件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难点剖析 苏科版优秀课件

【解答】方案二 (1)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是:①③④⑤⑥
(2)电路图如图答所示
所给器材:①干电池两节,②学生用电 流 表 (0—0.6A 、 0—3A) 一 只 , ③学生用电压表(0~3V、0~ 15V) 一 只 , ④ 滑 动 变 阻 器 (100Ω 2A)一只,⑤电阻箱 (0—9999Ω 5A)一只,⑥开 关和导线若干
(一)从重点章节来谈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八章 《力》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
第十章《力与运动》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
初二重点内容
“速度”
“密度”
“重力”
“摩擦力”
“压强”
“浮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力平衡”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中考重点难点剖析
南京四中 余 平
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 中在力学和电学 。
通常力学与电学约占70分, 声、热、光约占30分 。
一、重点难点概述 二、典型例题评析 三、考试应对策略
一、重点难点概述
•从重点章节来谈 •从概念规律来谈 •从物理实验来谈 •从研究方法来谈 •从计算要求来谈 •从中考热点来谈
(1)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填序号);
(2)根据所选器材,在右边虚线框内画出 一个能反映测量方法的电路图.
【解答】方案一 (1)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是:①③⑤⑥
(2 ) 电路图如图答所示 所给器材:①干电池两节,②学生用电 流表(0—0.6A、0—3A)一只, ③ 学 生 用 电 压 表 (0 ~ 3V 、 0~15V)一只, ④滑动变阻 器(100Ω 2A)一只,⑤电阻 箱(0—9999Ω 5A)一只, ⑥开关和导线若干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人说话的声音。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4. 光的折射。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重点归纳如下: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4.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热学部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4.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电磁学部分:1. 静电:物体带电的状态。

2. 电流:电荷的流动。

3.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6.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4. 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时速度不同,导致光的分离。

声学部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技能:1.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量筒等。

2.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3.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束语: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应对中考物理的关键。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分析初中物理在中考中占有较大比重,而物理命题难度也是考生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题目设问方式多样在初中物理中考中,命题往往采用多样的设问方式,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有的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解释物理现象的原因,有的则需要学生计算物理量的大小,还有的会要求学生描述物理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这种多样的设问方式会增加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思考难度。

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初中物理的知识点众多,考试中的命题难点常常体现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解决问题。

例如,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问题中,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力的合成、摩擦力、重力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这就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灵活地将不同的物理概念和公式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三、图表和实验题的解答初中物理中的命题往往会涉及到图表和实验题的解答,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理解图表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例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中,题目可能会给出光线通过不同介质的情况,并要求学生描述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发生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题目对学生的图示和实验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也是命题难点之一。

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考中命题也会着重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机械能转化问题中,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根据物体的质量、速度等参数计算其动能、重力势能等,并分析能量转化的情况。

这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题目设问方式多样、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图表和实验题的解答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熟悉并掌握物理知识,还应注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挑战。

最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精华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精华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精华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是中考中最重要的一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的精华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压强1.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2.力的单位:牛顿(N)。

3. 重力,重力公式:F=mg。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4.压强,压强公式:P=F/A。

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条件。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加速度公式:a=Δv/Δt。

其中,a为加速度,Δv为速度变化量,Δt为时间变化量。

三、运动中的能量转化1.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2.注意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条件。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守恒。

4. 动能公式:Ek=1/2mv²。

其中,E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

四、光的传播和反射1.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率满足正弦定律。

5.空气中光速的近似值:30万千米/秒。

五、光的成像1.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焦距,成像距小于焦距;物距等于焦距,成像距等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成像距大于焦距。

3.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焦距,成像距小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成像距大于焦距。

六、电学基础1.电荷和元电荷。

2.基本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约等于1.6×10⁻¹⁹库仑。

3.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

4.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归纳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归纳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题型个数分值比例选择 6 12 17%填空9 18 26%计算 2 10 15%简答 3 6 8%3(作图) 6 8%综合5(实验)18 26%1、中学物理主要考四大板块:光学(13%)、热学(12%)、力学(40%)、电磁学(35%)2、选择题共6题,其中力学、电磁学分别2题,光学、热学分别1题填空题共6题,其中力学、电磁学分别3题,光学1题,热学2题计算题共2题,力学、电磁学分别1题简答题共3题,声、光、热、力、电5选3,题型多变,但原理相同,比较容易得分综合部分大约9题,其中作图3题(光、力、电分别1道),实验题5题(力学2题,电磁学、光学、热学分别1题)3、力学和电磁学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其中力学部分重点难点在浮力、压强、机械效率部分;电磁学部分重点难点在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应用上。

4、力学常考实验题: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哪些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密度、液体压强)测量物体密度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5、电磁学常考实验题: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缺表法求电阻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结合比热容)黄色:平时学习重难点红色:平时、中考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明细表一、声现象(4个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选择题2 声音的特性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治噪声4 声的利用声的利用二、光学(两大块)(一)、光现象(5个考点)1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选择填空作图实验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5 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二)、透镜及其应用(2个考点)1 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关键知识点归纳暨中考必备资料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关键知识点归纳暨中考必备资料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关键知识点归纳暨中考必备资料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位移公式$s = \frac{(v + u)t}{2}$其中,s为位移,v为终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2.速度公式$v = \frac{s}{t}$其中,v为速度,s为位移,t为时间3.加速度公式$a = \frac{v - u}{t}$其中,a为加速度,v为终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二、力、质量和加速度1.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2.重力公式$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三、力的平衡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物体受力平衡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平衡力公式$ F_{\text{合}}=0$其中,$F_{\text{合}}$为合力四、运动、作用力和摩擦力1.作用力公式$ F = ma $其中,F为作用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2.摩擦力公式$ F_{\text{摩}} = \mu \cdot F_{\text{N}}$其中,$F_{\text{摩}}$为摩擦力,$\mu$为摩擦系数,$F_{\text{N}}$为法向压力五、功、能和机械能1.功公式$ W = Fs \cdot \cos\theta $其中,W为功,F为力,s为位移,$\theta$为力和位移的夹角2.动能公式$ E_k = \frac{1}{2}mv^2 $其中,E_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3.重力势能公式$ E_p = mgh $其中,E_p为重力势能,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4.功率公式$ P = \frac{W}{t} $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六、压力、浮力和密度1.压力公式$ P = \frac{F}{S} $其中,P为压力,F为力,S为面积2.法向压强公式$ P = \frac{F_{\text{N}}}{S} $其中,P为压强,$F_{\text{N}}$为法向力,S为面积3.浮力公式$ F_{\text{浮}} = \rho \cdot V \cdot g $其中,$F_{\text{浮}}$为浮力,$\rho$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4.密度公式$ \rho = \frac{m}{V} $其中,$\rho$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七、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速公式$ v = \frac{c}{n} $其中,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c为真空中的光速,n为介质的折射率2.折射定律$ \frac{\sin\theta_1}{\sin\theta_2} = \frac{v_1}{v_2} =\frac{n_2}{n_1} $其中,$\theta_1$为入射角,$\theta_2$为折射角,$v_1$为入射介质中的光速,$v_2$为折射介质中的光速,$n_1$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n_2$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八、电流、电压和电阻1.电流公式$ I = \frac{Q}{t} $其中,I为电流,Q为电量,t为时间2.电压公式$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3.电阻公式$ R = \frac{U}{I} $其中,R为电阻,U为电压,I为电流九、电功、功率和伏安特性1.电功公式$ W = UI \cdot t $其中,W为电功,U为电压,I为电流,t为时间2.功率公式$ P = \frac{W}{t} $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3.伏安特性公式$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以上是初中物理公式的一部分,包括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力、质量和加速度、力的平衡、运动、作用力和摩擦力、功、能和机械能、压力、浮力和密度、光的传播和折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方面的公式。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2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 f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2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3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4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56四、电学难点(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电流定义式:t Q I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W = U I t 物理量单位I ——电流 A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物理量 单位W ——电功 J U ——电提示: (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见下表)1 / 142 / 14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 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u f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 >2f 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 <u <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 >v 时,像比物小;当u =v 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v 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3 / 144 / 14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5 / 14★电流定义式:欧姆定律:RU I电功公式: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物理量 单位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物理量 单位I ——电流 AU ——电压 V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物理量 单位W ——电功 J U ——电压 V I ——电流 A提示:(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3.6×10 6 J 。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6 / 14P = W /tP = I U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③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nR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I1+I2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U1=U2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2)电磁部分重要知识点:1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3.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4.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7 / 145.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6.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7.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

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8.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9.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0.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2.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3.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4.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16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17.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18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9.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0.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1.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8 / 14五、一些常考数值:声学部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最慢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狗耳朵;高于20000Hz 超声波蝙蝠回声定位 B超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光学部分:真空中光速为:c=3×108 m/s=3×105 km/s 电磁波同样,光是一种特殊电磁波。

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空气中的光速接近在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这个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这个值的2/3白光由7种色光混合而成,都是可见光⑴红外线在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就是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9 / 1410 / 14不停地(不分昼夜)发射和吸收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⑵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区域的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但过量照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力学部分:(1)1m/s=3.6km/s(2)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电学: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 =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U =2V ,家庭电路的电压U =220V ,动力电压:38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

速度公式:t s v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s ——路程 m km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V m =ρ浮力公式: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12 /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 浮=ρ水gV 排 F 浮=G压强公式:p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13 / 14帕斯卡原理:∵p 1=p 2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滑轮组:F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s =2 h机械功公式:W=F sP机械效率:14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