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的规定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的规定为规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管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针对目前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学术型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从事科研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论文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学位申请者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
(二)学位论文应达到的学术水平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其选题应属于所在学科、专业范围。
(四)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要有充足的科研工作量;研究和写作时间,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得少于一年,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得少于两年。
(五)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明确,立论正确,推理严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文字通畅。
(六)学位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符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严禁篡改、伪造数据、资料。
如引用他人(含本人已经发表的)论点或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必须注明出处;引用合作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也要加以说明。
学位论文存在作假行为的,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处理。
(七)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完整、结构合理、科研工作量充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不相关工作的拼凑)。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索取号:G0040000000-2013-0006 发布时间:2013-10-27 浏览次数:为统一规范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促进学位论文的撰写、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根据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另行规定。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是一篇系统完整、结构合理、科研工作量充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完整、准确。
学位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符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通畅。
2.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
3.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一般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除语言学和历史学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外。
外语专业研究生可以采用外文撰写;理工科专业的外国留学研究生经批准可以使用外文撰写。
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在全文中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5.文科专业的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10万字。
理科、工科、医科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确定。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位论文基本结构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研究作者:符玲玲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9年第9期文/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符玲玲【摘要】以往在档案资源方面的探索,只是停留在档案本身内容的资源整合,进而促进档案资源的建设与健全,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内容方面的资源整合已经不再是一个不可攻破的难题,在“互联网+”时代,档案本身不再满足于自身内部的优化改革,更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个技术推力,加强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等价值。
【关键词】档案馆;互联网+;跨界资源整合一、档案馆“互联网+”“互联网+”是如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重要思维产物,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现实中的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这种思维能够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档案馆作为一种传统的实体信息管理,档案的记录、保存及管理利用,每一层面都对档案馆的社会作用带来深刻的影响,于社会研究和历史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档案馆也应抓住时代的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主动与其他组织跨界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努力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将档案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二、“互联网+”背景下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将愈加丰富,档案馆作为一个传统的信息载体,对其而言是一种挑战亦是一种机遇,档案馆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需要重视档案馆的外部资源。
档案本身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只是单纯的档案资源建设和健全,但是档案的最终目的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仅仅追求档案馆自身资源的社会利用,其局限性可想而知,因此,档案馆在资源整合的建设过程中,外部的资源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努力寻求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并将其发展成为档案馆可利用的资源是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之一。
简而言之,档案馆的跨界资源整合是档案馆在自身的资源建设基础上,努力寻求不同来源、不同内容的资源并将其融合一起,从而创建一个新的资源体系,最终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档案馆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最大化。
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一等奖
航天档案馆 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 室 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35
36
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电子化的理论与实践探 孙进群 曹洪军 索 闫月 李学广 面向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基础建设问题新 冯蓉 的思考 基于PDM管理的航天产品文件归档问题研 何宏甲 周关关 究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新契机——企业服务总 袁立国 线(ESB) 数字胶片技术及其在档案信息资源长久保 袁嘉新 杨安荣 存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HP-SWOT的“区块链+”电子档案发 展战略研究 李燕妮 任丽隔 杨佳星 贯超
28
29
辽宁省档案局(馆)
30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 院 杭州市档案局信息科技处
31
32
33
OFD版式文档格式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分析 程春雨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存储 吉建功 李洪 的探索研究 史依心 电子档案管理热点问题分析 李学广
国家档案局信息管理中心
34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13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信息文档处
14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15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16
ISO9000视角下S海关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研 轩景明 究 档案馆运营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研究——以地处南京的国家、省、市、区 林周佳 县级档案馆为例 历史档案数字化中的众包实施模式研究 聂勇浩 刘佳鑫
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一等奖
序号
1
论文名称
政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
卢林涛
工作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 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 院 上海市档案局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为规范我校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保证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凡在我校攻读学位的全日制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且已完成论文撰写的,均按照本办法进行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通过论文答辩资格审核的博士学位申请人,需在论文送出评阅和盲审前,进行学位论文重合率检测;被确定送盲审的硕士学位申请人,在送出盲审前必须进行论文重合率检测,其他硕士研究生应在答辩日的至少两周前要进行论文重合率检测。
检测结果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条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人选须学位点责任教授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确定。
第四条硕士学位论文的盲审与评阅:(一)硕士研究生,按有关规定参加校盲审的抽检。
抽中的申请人将论文送交学位办公室。
(二)申请人登录硕士学位申请系统填写《评阅答辩审批表》中的论文基本信息部分,并向培养单位提交学位论文。
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秘书录入评阅人信息并打印《评阅答辩审批表》,经导师审阅、责任教授和分委员会(或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后,由培养单位统一打印评阅意见书后将论文送出评阅。
硕士论文应聘请至少2位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
原则上应有一位校外专家。
专业学位论文实名评阅人至少有1人为本专业(行业)实践领域的专家。
具有讲师及相当职称且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如系专门从事申请人所撰写的论文课题领域的研究的,可以作为论文评阅人,但是仅限1名。
论文指导教师不可作为论文评阅人。
(三)盲审通过,且评阅专家均同意答辩的,申请人可进行答辩。
评阅、盲审出现异议的,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四)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评阅按《华东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工作细则》执行,其论文盲审按上述条款执行。
转型·创新·发展·一流——黄秀文解密华东师大图书馆当年如何“华丽转身”
转型·创新·发展·一流——黄秀文解密华东师大图书馆当年如何“华丽转身”专题访谈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年(总第29卷)第1期胡文华 访谈整理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的发展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作为决策者,图书馆馆长的治理视野及管理水平对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主导作用。
一、宽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是图书馆管理者的标配胡文华(以下简称胡):自1984年8月至2008年11月,您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从事管理工作20余年,任职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馆长,期间和其他馆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开拓、创新,大力抓好图书馆各项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使华东师大图书馆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成绩显著。
作为一位领导者,能否谈谈您在高校图书馆治理方面的体会?黄秀文(以下简称黄):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我认为首先要有宽阔的视野及以先黄秀文,女,研究馆员,1984年8月任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1988年4月转任图书馆副馆长,1999年1月至2008年11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历任中国索引学会第二、三、四届副理事长(1997—2013),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99年6月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2001年3月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这对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将起到引领作用。
结合我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工作实际,我认为自己的管理理念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华东师大“211工程”“985工程”图书馆项目建设,大幅提升华东师大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华东师大的学科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先后主持了华东师大“211工程”一期子项目“公共服务体系——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系统”(1999.4—2001.4)、华东师大“十•五”“211工程”二期子项目“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系统”(2002.10—2006.1)、华东师大“985工程”子项目“文献信息支持系统”(2007.3—2009.3)三个大型项目的建设。
建筑记忆:上海那些大学的老建筑
建筑记忆:上海那些大学的老建筑01 历史·风华:老建筑走过的峥嵘岁月建筑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建筑像一面镜子,岁月是最高明的设计师,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和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
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矗立在大学校园中的建筑,是大学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详细】一、西学东渐,教会大学沧桑印记中国现代大学基本上是横向的移植,而不是纵向的继承。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兴起,西学渐入,出现了许多新式学堂。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是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
从圣约翰大学走向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其校园建筑风格极为欧化,校区为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的原址。
圣约翰大学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1879年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1865年设立的圣公会培雅(BairdHall)书院和1866年设立的度恩书院(DuaneHall)合并成立圣约翰书院。
圣约翰大学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系1939年之前建造,前后约60年陆续建造完成。
这些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在建造时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人们称之为约翰式的中国高等学校著名建筑群,上海政府于1995年将它们列入“上海市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许多名人如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张伯苓,外交家颜惠庆、施肇基、顾维钧、王正廷,名医颜福庆、牛惠霖、牛惠生,会计师潘序伦、民族资本金荣毅仁、刘鸿生,作家林语堂,建筑家贝律铭,出版家邹韬奋,宋氏家族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民国总统严家淦、连横(连战的祖父)都是毕业于圣约翰大学。
据说张爱玲曾想入约大而受阻于学费。
情深深雨濛濛钟声响起——怀施堂还记得《情深深雨濛濛》中圣约翰大学里那悠扬的钟声吗?这幢华贵的钟楼此刻就在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里。
1894年1月26日举行了该楼的奠基典礼,系拆除1879年4月建筑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继续不绝之意。
对广告归档问题的思考
3 . 广告归档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待加强。广告归档的完整性
包 括 三个 方 面 : 内容完 整 性 、 连 续 性 、 齐 全 陛。 广告 载体 任何 一 则 广
告制作都要经历市场 调研 、 策划 、 创作和效果评估等步骤 , 广告 主 体多元化造成广告业务原始材料纷繁复杂 ,归档时稍有不慎就有 遗漏。 每一步 的广告主体要将所有的原始材料归档 , 才能保证广告 归档的完整 性。 在巨大 的经济 和社会利益督促下 , 商家为了防止审 美疲劳 , 更加吸引顾客注意力 , 同一种商 品会有不 同类别 、 不同风 格的广告 , 常变常新 , 成为系列广告。企业应 当及时将后续广告归
’ ; i ≯ . 每 .
E. ; i
口
摘 要
华东 师 范大 学档案馆
冯
瑁
,
现代生活中广告随处可 见, 但是绝大 多数人对于广告档案却知之甚 少。针对这种现 象 文章从 广告 归档的必要性入 手, 着重阐述 了广告归档 1a- , 在的四个 问题 , 希望引起人们对广告档案的重视。
罾 图 圈园 cNA L I A ] J ,LNA
谚 ≥t!l ; 点
‘ . 0 ; | ‘ i - 釜 。
一’
j- -、
鼍
一
薯警 |i 蠹鼍鼍 簿 篡 蠢 囊薯麓i。 i 誊毒 鸶
4t . ・ 屯 。 i .
誊 毫 露 ' _ | l _ i l _
验 不 充 足 ,又 没 有 可参 考 的业 务 指导 细 则 ,很 难 圆满 完成 归 档 工 作 , 重 影 响案 卷 质 量 。以上 海 市 为例 ,0 8 上海 市 根据 中华 人 严 20 年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二十册)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全二十冊)目錄(嘉靖)陝西通志(四十卷)(明)趙廷瑞纂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刊本(嘉靖)新寧縣志(十卷)(明)王臣修陳元珂纂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刊本橫溪錄(八卷)(明)徐鳴時纂明抄本(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宋)梁克家撰輯(明)林材訂正明崇禎十一年(1638)刻本(萬曆)開原圖說(二卷)(明)馮瑗纂抄本(康熙)江都縣志(十六卷)(清)李蘇纂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刊本(乾隆)乾州志(四卷)(清)王瑋纂修清乾隆四年(1739)刊本(乾隆)廣西府志(二十卷)(清)週採修李綬等纂清乾隆四年(1739)刊本襄城文獻錄(十二卷)(清)劉宗泗輯清乾隆四年(1739)刊本(乾隆)閩清縣志(十卷)(清)姚循義纂修清乾隆七年(1742)抄本(乾隆)宜良縣志(四卷)(清)李淳纂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刊本(乾隆)當陽縣志(九卷首一卷)(清)黃仁修童巒纂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本(道光)威遠廳志(八卷)(清)謝體仁纂修清道光十七年(1837)刊本(乾隆)通州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高天鳳修金梅纂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清道光十八年(1838)修訂(光緒)朝城縣志略(一卷)(清)李煜纂修清光緒間抄本崖州直隸州鄉土志(二卷)(清)湯寶芬修抄本(宣統)恩安縣志(六卷)(清)汪炳謙纂修清宣統三年(1911)抄本(宣統)昭覺縣誌稿(四卷)(清)徐懷璋纂修清宣統三年(1911)稿本(民國)同正縣志(不分卷)錢承聰纂民國間抄本南潯鎮誌稿(四卷)周子美纂修稿本——《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前言方志是中國文化的特產,編修方志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源遠流長。
方志是中國文化遺產中非常寶貴、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佔有很大的比重。
中國幅員廣闊,地區差異懸殊,正史往往過於概括,以記國事為主,而方志卻以記載地方內容為主,可以與正史相輔相承。
方志具有“存史、資治、教化”三大功能:所謂“存史”,指的是方志為研究中國各地的歷史、地理、物產資源、風土人情、社會風貌、自然災害等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材料;所謂“資治”,指的是方志為各級政府施政和研究地情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歷史與現狀材料;所謂“教化”,指的是方志是愛國、愛家鄉的生動教材。
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之我见
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之我见摘要: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剖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对今后档案编研工作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档案编研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精华,是档案服务于社会重要方法。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以高校档案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题目为线索,通过对相关高校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编辑出版,以满足高校和社会各方面工作需求为目的的一项专门的业务工作。
纵观高校档案编研现状,概括为如下两点:一、档案编研成果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层次不高,编研方式强“编”弱“研”长期以来,档案编研工作始终停留在对原始档案材料的“原生态”利用层面,没有深入的打开档案编研的大门,很多档案工作者对编研工作理解深度不够,大多数以档案专题汇编为主,东拼西凑,强“编”弱“研”。
一方面,档案编研工作要打开“关门编研”的局面,加强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走联合编研之路。
比如:我校在编写校史志时,对外联合大连市档案局,对内实行各个部门内部大联合,同时走访了学校前任众多的老领导、老教授,通过他们的回忆和提供物证,共同收集资料,共同完成校史志的编写工作。
不仅如此,高校档案编研者还应该做好与馆外珍贵档案资料拥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档案资料不足的条件下,要施行“馆内不足馆外补”的编研工作方针。
编研过程中,采取“内部发掘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另一方面,编研工作中的“编”和“研”要相辅相承。
档案编研不是档案材料的简单罗列和汇编,而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劣存优”的分析研究和加工的过程,即“编中有研,研中有编,研编结合”。
“编”是对档案材料进行一次整理加工与汇集,“研”是对档案内容的研究与考证。
不能只“编”不“研”,或只“研”不“编”,只有编研结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高层次有利用价值的编研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为规范我校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保证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凡在我校攻读学位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且已完成论文撰写的,均按照本办法进行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通过论文答辩资格审核的博士学位申请人,需在论文送出评阅和盲审前,进行学位论文重合率检测;抽中双盲评审的硕士学位申请人,在送出评阅前进行论文重合率检测,其他硕士研究生应在答辩前两周内进行论文重合率检测。
检测结果按照《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重合率检测结果处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条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人选须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确定。
第四条硕士学位论文的盲审与评阅:(一)通过答辩资格审核的硕士研究生,登录硕士学位申请系统后参加双盲评审的抽检。
申请人登录硕士学位申请系统,查看双盲评审抽检结果。
抽中的申请人填写《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检查简况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需导师、所在培养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连同一本盲审论文送交学位办公室。
(三)申请人登录硕士学位申请系统填写《评阅答辩审批表》中的论文基本信息部分,并向培养单位提交学位论文。
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秘书录入评阅人信息并打印《评阅答辩审批表》,经导师审阅、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后,由培养单位统一打印评阅意见书后将论文送出评阅。
硕士论文应聘请至少2位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
具有讲师及相当职称且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如系专门从事申请人所撰写的论文课题领域的研究的,可以作为论文评阅人,但是仅限1名。
论文指导教师不可作为论文评阅人。
(四)双盲评审通过,且评阅专家均同意答辩的,申请人方可进行答辩。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管理办法(教务处)
考试管理办法华师教(2013)19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推进学风和教风建设,加强考试管理,保证各类考试严肃、公正、规范进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的考试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参加考试是学生修读课程的权利。
各学院、学系、教学部(以下简称“院系”)和教学管理服务部门必须按照规定做好考试组织工作,任课教师、监考人员应该认真履行职责,维护正常的考试秩序。
第四条考试是学业评价的重要手段。
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修读课程的考试,自觉遵守考场规则,服从监考人员的安排,共同维护考场秩序。
第二章组织保障第五条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负责组织领导学校的考试管理工作。
教务处负责统筹安排全校考试工作,负责试卷质量的监控、统筹和协调各院系考试安排,负责组织校领导、教学督导及其他相关人员巡视考场,负责处理学生考试违纪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
第六条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以下简称“院系分管领导”)负责本院系的考试管理的组织领导。
教师和职员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职责负责实施具体考务工作。
各院系必须认真组织落实考试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期末考试前,应落实以下工作:(一)召开院系领导办公会议,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结合本院系学风考风情况,研究落实考试工作的措施、要求和安排。
(二)召开院系教职工会议,布置有关考试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命题及试卷审定、监考职责的培训、试卷评阅、保存和成绩评定等;在教务处提供的考务培训基本素材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考务培训;确保试卷的质量、做好考试工作。
(三)召开学生宣讲会,申明考试的目的、要求和纪律,把考风、考纪教育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本专科生考场规则》,引导学生以端正诚实的态度对待考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德和作风。
第七条后勤管理服务部门必须做好考试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维护修缮考场设备,根据考试安排调整校区间的班车,做好教学楼值班工作,做好餐饮供应等,以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大夏先生”王伯群
“大夏先生”王伯群汤 涛(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摘 要:王伯群是同盟会元老,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
辛亥革命后,他组织参与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南北议和,以及执掌国家交通事业,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王伯群的后半生献身于中国教育,创办大夏大学及系列中学,殚精竭虑,屡经创业之艰、发展之难、播迁之困而永不放弃。
王伯群以“服务国家,曰公曰诚”之精神,最终把大夏办成“东方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高教史上的一个奇迹。
“牺牲自我,功成不居”,是王伯群最真切的写照。
关键词:王伯群 大夏大学 筹资办学 黔校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2-30-39世人每每提到大夏大学,就想到王伯群,王伯群与大夏不可分离。
是王伯群单枪匹马,在国内连年军阀混战、民穷财匮的状况下,于上海创成大夏大学,这在中国教育史上也属罕见之举。
古今中外对道德高尚、学识宏通、传业启世的大师硕儒,不论是受业门人还是私淑弟子,多仿效古代谥法之义,表示尊师重教之敬意。
如东汉郭泰被称为“有道先生”,美国总统罗伯特·塔夫脱被称为“共和党先生”。
笔者以为,以“大夏先生”之名奉献于王伯群,以表敬意,是再恰当不过了。
作为卓越的教育家,王伯群除创办大夏,并担任董事长和校长外,还执掌过交通大学和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一、创办大夏:校址六迁道阻且长一九二四年五月,福建厦门大学爆发学潮,任教于该校的欧元怀、王毓祥等教授,应三百三十余失学青年要求,决定北赴上海筹办新校。
前贵州省长王伯群认为国家根本端赖教育,在学生代表何纵炎1的引介下,与欧元怀等会晤,决定竭力赞助、慷慨捐资创办大夏大学。
彼时的王伯群是激情的革命者。
早在一九一五年因参与组织护国运动,名播天下。
后来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护法运动和南北议和。
那么,一九二四年的王伯群为何捐资办大学,他办学的思想基础在哪里?此则与他的家学渊源有关。
王伯群的外祖父刘官礼在贵州兴义曾创办过二十一所学堂2,他母亲则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女子学校,从小的耳濡目染,养成了王对教育的情有独钟。
我们时代的精神世界
的 感 受正 是如 此 。
下小伙伴们 爱用的词 ,可以说是
幸福得 “ 外 焦 里嫩 ” 了 。
我学 术水平有限 。文 学创作 成就暂 时也 还有限 ,原本配不上 这项荣誉 。我的老师 、我的学兄 学姐 、我的师弟师妹 ,很多人都
比我 有 成就 —— 很 多人 比我 有 名 .
丽的校 园里学 习 、工 作 ,对我而 言 ,她就是我所爱 的母校 的形象
代言人。 鉴 于 我 太 太 就 坐 在 下 面 ,以 下 省 略六 千 字 ……
无论如何 ,我内心总为 此而
感动。
我相信 ,华 东师范大学 档案
馆举办这次隆重的收藏捐赠仪式 。 肯定包含着美好 的深意 :等这次 活动结束 ,等媒体 界朋友帮忙把
同桌的你 。新朋 虽然 不多 ,老友
确实济济 。在这种场合下 竟然要 当众 自我吹嘘一番 ,实在需要 很 大勇气 。不小心 吹过 头了 。老友 们难免会心一笑 ,让我丢盔卸 甲,
以 “ 迅 雷 不 及 掩 耳 盗 铃 之 势 ” 败 下 场去 。
语 我 们 时 代 的 精 神 世 界
相 比 ,更 让 我 感 到 幸 福 。活 用 一
通 ,上大学之前从来没 有到过家
乡 五 十 公 里 以 外 的地 方 。 一 晃 二
十多 年过去 了 ,如一段 唱词 云 : “ 本想打家劫舍 。谁知弄假成真。 ”
过 去 的糗 事 趣 事 乐 事 一 件 件
浮现 心头 ,人生 如缠绕 的毛 线 , 我一时不知道该从哪 一根 线头开
作
家
文
各 位 老 师 、各 位 同学 、各 位
◎
讲座 ,从来没 有觉得像今天这 么 紧张 。一 九八 七年有幸进入华东 师范 大学 中文系求学时 ,我就 产 生过那 种深深的 、时不我待 的紧 张感—— 在座的一 些老同学可 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开学典礼通讯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开学典礼通讯稿本文是关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开学典礼通讯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开学典礼通讯稿篇【1】9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闵行校区东田径场、中山北路校区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8900名新生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开学典礼上,校长陈群首先代表学校、全校师生和校友对全体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祝贺大家成为华东师大这个和谐、友爱、进取大家庭的新成员。
以20xx级硕士新生向婧怡同学曾在云南楚雄彝族山区支教为例,陈群希望每一名新生都能够从容自信、踏实努力地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作为校长和学长,陈群向全体新生阐释了师大内敛踏实的独特气质、自由浪漫的人文气息、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以及不断追求更高学术卓越和更大社会贡献的办学理想。
对于大学生活,陈群用了“美好、辛苦、责任”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对全体新生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大家能够主动融入学校,不畏艰辛,和老师同学一起去创造和享受美好充实的大学生活;希望大家不仅能够承担起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在和老师同学的朝夕相处中学会理解别人、为他人着想,而且能够承担起“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华东师大人的责任。
作为教师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谈胜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政涛分别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即使进入最好的大学,也不等于你会自动成为栋梁之才”,谈胜利建议新生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大学乃至人生的规划;要始终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善于进行研究性学习;不要停止求知的脚步、不要怕吃苦,要敢于做一个对祖国和社会有担当的人。
李政涛在发言中与新生分享了自己克服口吃、自我磨练的经历,并从“做谁的学生”、“做什么样的学生”、“怎么成为这样的学生”三个角度探讨了“学生”一词的内涵,希望大家能够坚持自我磨练的精神。
中国语言文学系20xx级硕士研究生周文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xx级博士生丁雪辰,与新生分享了他们在师大学习生活的体会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是组织、协调、管理全校档案工作的职能部门,是服务师生、校友和社会的档案信息业务部门,是华东师范大学开展校史研究、展览和教育的文化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8年,1997年被认定为国家科技事业单位一级档案馆。
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党史办公室与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合署办公,并附设华东师范大学校史馆。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是学校正处级建制单位,接受以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为主任的华东师范大学档案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统一保管、利用全校各种类型的档案,指导、监督全校84个归档单位的档案业务工作。
下设收集指导室、保管利用室、现代技术室(办公室),设有全国第一所挂靠高校档案馆的校级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并被华东师范大学认定为图书情报学专业硕士实践基地。
全馆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8人,其中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人具有全日制
研究生学历。
所建立的档案工作网络遍布全校各职能部门、学院(系、所、中心)和直属单位,共有兼职档案工作人员100余人。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舍位于中山北路校区核心地理位置,拥有独立的建筑体,建筑面积1742平方米,另在闵行校区办公楼设有业务指导、档案服务综合办公室。
馆舍配备了中央空调系统、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火灾报警联动系统和库房电子门禁系统。
档案库房以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基本实现了恒温恒湿的档案保存环境。
全部库藏档案实现了条形码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密集架贮存,书画等艺术品实物档案还配备有专用樟木密集架。
配备数据服务器10余台,建有馆内局域网暨全校档案工作管理系统,建有档案馆网站,开通有档案馆微博。
馆藏档案始于1924年,共有8个全宗,分别为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市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市南林师范学校、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全宗。
截至2012年底,馆藏各类档案总计13.8万卷(其中建国前档案1702卷,建国后档案13万6千余卷),各类学籍25万8千余件(其中建国前学籍2万8千件,建国后学籍23万余件),另有实物、声像、资料等总计3万余件(张);馆藏档案排架总计2千6百余米。
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档案全宗涵盖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产品、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实物、人物13个大类,全面记录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办学历程和办学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近年来公开出版的档案成果有:《生涯的足
迹——教育、科技史与科技哲学文选》、《师范之师——怀念孟宪承》,《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孟宪承》、《教育生涯录——教育科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文选》,《施平文集》。
先后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研成果奖:1990年,《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研究》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四等奖;2012年,《专业档案全程管理与服务共享平台的研究》项目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先后7次荣获“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称号。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正按照本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向着集管理、服务、科研、育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开放型档案馆的建设目标踏实奋进。
发展历程:
1988年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和档案馆直属党支部,下设文书档案室、科技档案室和人事档案室3个科室。
馆舍设于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楼和3楼,馆藏4个档案全宗: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市半工半读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1990年正式建立学校档案工作网络。
机关、院系和直属单位设分管档案工作领导1名,兼职档案员1至2名。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所主持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研究”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1年时任副馆长史帼英荣获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上海市市区工业小区环境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获“七五”期间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优秀档案二等奖。
1995年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档案工作委员会。
时任科技档案室主任李沛琳荣获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引进复旦大学开发的“FDA”单机版档案条目录入系统,档案编目从手工书写转为
计算机录入。
在一楼库房安装沈飞公司出品的档案密集架,实现重要档案的密集架形式保存,系上海高校中率先采用密集架存放档案的学校之一。
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档案工作条例正式颁布施行。
获“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单位”称号,是全国师范院校中首个获此殊荣的高校。
馆藏档案全宗随上海市师范教育布局的调整由4个增加到8个: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南林师范学校、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1998年获“上海市学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9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01年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史陈列展,同时开通网上图片展和视频展。
2002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引入南京大学“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
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网站正式开通。
依托该平台开通全国首家省市级高校档案信息网,推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上的今天”等专栏。
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年鉴(2002)》获第一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一等奖。
2001年首次编辑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年鉴年鉴(2000)》(总第一卷),截至目前已公开出版10卷。
荣获“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大夏大学旧址”(文史楼等建筑)成功申报上海市普陀区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006年优化档案利用方式,开通网上预约查档服务
出版《生涯的足迹——教育、科技史与科技哲学文选》,袁运开著
2007年优化档案利用方式,开设闵行校区服务窗口
截至2012年底,共接待档案利用者8万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2万余卷,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校友合法权益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与教育部首批16位“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宣传活动”,主办《德望师范——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生平展》,并同步开通网上展览
出版《师范之师——怀念孟宪承》
2008年时任馆长朱小怡荣获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出版《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孟宪承》
出版《教育生涯录——教育科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文选》,张瑞琨著
2009年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启动《华东师范大学志》的编纂工作。
2010年荣获上海市“迎世博600天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新馆舍落成,全馆顺利迁入新馆舍。
新馆由始建于1952年的老图书馆楼改建而成,总建筑面积1742平方米。
馆外环境优雅,馆内配备了视频监控系统、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库房档案实行条形码智能化管理、接待利用实现无纸化登录。
硬件设施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位居上海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档案馆前列。
启动《华东师范大学志》编纂工作
成立国内首个设立于高校档案馆的校级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文化传播。
首次为全日制本科生开设《校史文化解读》公共选修课。
系统介绍学校发展脉络、文化传统和名师风采。
出版《施平文集》
2011年“大夏大学旧址”(文史楼等建筑)成功申报上海市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校史馆在校庆六十周年之际建成开馆
校史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全面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0年来,几代师大人追求卓越、服务社会、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奋斗历程。
开馆一年多来,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万多人。
2012年启动《大夏大学史》、《光华大学史》的编纂工作。
获第六届上海市档案馆日宣传月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再次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再次荣获“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创办华东师范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与商学院信息学系联合培养档案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专业档案全程管理与服务共享平台的研究》项目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2013年启动《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