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教学的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课标”教作文
——小升初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一、各学段目标定位
第三学段:定位于“习作”
什么是习作?习作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练习性、草稿性和试验性几种。练习性的习作专为训练基本技巧而作,草稿性的习作指为最后完成作品所作的准备性作品,称草图。试验性的习作指艺术家为探索新的表现技巧而作。小学生课堂所要求的“习作”,应该是指根据范文写一篇简文,练习相应的描述方法,以提高写作的技窍的训练手段。
因此,我认为习作就是一种练习,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训练,从中提高想象力。
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
什么是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与作家的自由写作、职业人群的专业写作不同,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简单来说,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定位上看,很明显两个阶段的要求明显不同:第三段重在方法的指导,重在训练,重在练习;第四学段则重在发展与提高。但如果没有第三学段的练训练为基础,就谈不上第四学段的发展与提高,可见,二者不能分开。作为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确这写关系,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从而防止教学的断链。
二、目标要求
(一)、重真情、重实感。
比较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段、四段写作要第一点“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和“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
是写作是为了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写作是学生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是,提法却不同,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故定位于“习作”,而四段在在此基础上还要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明显提高了要求。所以定位于“写作”。因此,小学阶段,我们要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有话可写,不要因其他原因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如果,学生的一片文章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我想这可能就是对学生写作的一个否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老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思维,我们不能站在老师也就是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学生习作。否则,是对学生最大的否定。
(二)、重观察,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中写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与第四学段“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都提到了一个词语“观察”,可见,在习作过程中,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可能从学生一进校,就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培养。如:看图写话、写观察日记等。观察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见闻,更能为写作积累素材。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了素材,学生才有话可写,有表达的欲望。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呢?
1、学习课文,交给学生观察方法。
2、走进生活,实践学到的观察方法。
3、在写作灵活运用。
写作是一种释放,是人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储,没有不断的吸收和积储,就不能写出佳作真品。有了一定观察能力,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见闻,为学生习作积累素材。圣陶先生强调:“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累,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著作,虽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积累的表现。平时的积累怎样,写作时候的努力怎样,两项相加,决定写成的东西怎样。”由此看来,还要培养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的能力。1、课堂内的积累。2、课堂外的积累。
(三)、重方法指导、重实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中提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
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第四学段中也提到“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都提到了写记叙文要“内容具体”,怎样具体充实呢?
在小学高段,必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对描写方法进行训练。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作家笔下的人物”就是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紧接着在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人,写出他一个方面的特点,要求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那我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训练与练习,如六年级上册五单元的“走近鲁迅”,也提出“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在不同年级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候,就应该有针对性的把握住要点进行练习。而且,在六年级这个单元的习作中还有更高要求,则是把事情开头经过结果写出了。这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提到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我们不一定把这个概念,灌输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中如何落实,为初中写作奠定一定基础,是可以的。只有在小学阶段努力做到内容的“具体”,才有可能达到下一阶段习作的“充实”。
当然,训练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找准训练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果能做到“一课一训”,何愁学生的作文写不具体呢?
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都提到了“应用文”,不过提法不一样,第三学段说的是“学写常见应用文”,而第四学段说的的是“写常见应用文”,一字之差,句让我们认识到了,小学阶段重在“学”,初中阶段重在“用”。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应用文写作是为了公务和个人事务而写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人们通常把应用型文章的写作称作应用写作。
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写常见应用文,比如:书信、建议书、倡议书等。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需要,指导学生写。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就是学习写信。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方法,如能把信寄出去,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