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精选)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精华版)
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改革比较
日本
改革名称 背 景 明治维新
中国
洋务运动
西方列强入侵,两国都面临着沦为列强 殖民地的危险,为摆脱困境而实施变革
摆脱侵略; 走资本主 义道路 主动 技术、制度与文化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 为亚洲强国 摆脱侵略;维护清 王朝封建统治 被动、虚骄自大 科学技术 没有真正实现“自 强”、“求富”的目 的
D.严禁反帝
E.设外务部 修订商约
清府成为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 外交政策(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4、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原因是 A.清政府安抚政策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袁世凯疯狂镇压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D
5、“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质问题是 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 D.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
目
的
态
度
学习内容
结 果
列强侵华史 第二阶段: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 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方面: 大陆政策、经济危机 (必然性) 2、中国方面: 未积极备战 (可乘之机)
B
等 条 约 残 酷 剥 削 中 国 人 。
表 明 帝 国 主 义 者 凭 借 多 个 不 平
不 平 等 条 约 扎 得 像 个 木 乃 伊 。
尽 欺 凌 的 中 国 人 。 他 正 被 众 多
并 颤 抖 着 的 人 代 表 的 是 当 时 受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一、背景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②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③国际因素: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④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爆发: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的战火从朝鲜燃起;二、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主要不同:两国现代化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三、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四、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⑴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⑵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⑶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⑷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指出两个条约的侵略要求有何不同,分析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⑴不同①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②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⑵原因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背景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军事实力+军国主义传统(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是列强侵略的对象,而为什么到1894年日本却可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济上: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但由于日本国内面积小市场狭小且资源溃乏,这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对外扩张成为资本义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必须以武力为依托。
经过几十年的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大增。
2、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
同样面对面列强入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面对日本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清政府不但没有认真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和。
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
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3、西方: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持纵容态度?这是因为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即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第三国也可享受。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机会。
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而日本也借机向朝鲜增兵,并蓄意挑起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经过日本政府时间战役清军战争结果正式宣战1894年7月丰岛海战8月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第一阶段1894.9平壤战役失利,弃城逃走,退回国内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1894.9黄海大战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第二阶段1894.9辽东战役献船逃敌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1895.2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威海卫被攻陷。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脉络图
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脉络图)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甲午战争的原因及导火线A.原因:日本在走向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夺取中国的、占领,进而征服的对外扩张政策。
B.导火线:朝鲜爆发,日本以“”为借口与清政府纠缠。
2、甲午战争的过程:1894年7月,日本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偷袭,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
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进行了。
爱国将领:(1)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军偷袭,英勇反击。
海军提督身负重伤仍坐阵“”舰,用重炮轰击“”号。
(2)“”管带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舰“”号,壮烈殉国。
3、甲午战争的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
条约规定:(1)中国割让、及其他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3)开放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华。
(5)后来,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还中国的。
4、甲午战争的影响:(1)列强的势力深入到中国。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巨额的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
(2)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的破产。
(3)日本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
俄国在扩张势力,纠合、“干涉还辽”。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义和团运动A.发展: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斗争迅速发展,终于汇集成了席卷中国北部的,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的策略。
B.简介:义和团,又名,原是民间的结社组织。
他们习武练拳,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898年,义和团提出“”的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势力遍及。
C.影响: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2、八国联军侵华A.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以“,”为借口,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下,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
义和团还向北京的和发起猛烈进攻。
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殖 民
②划使馆界
列强侵华大本营;
地 半
③拆炮驻兵
完全控制清政府 便于镇压反帝;
封 建
社
④严禁反帝 清政府成为工具;
会
完
⑤设外务部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 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
全 形
交政策。(完全半殖
成
民地化)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八国联军的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一、甲午战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八国联军的侵华 3.《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辛丑条约》
5亿 人民更加贫困;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进内一地步掠免夺收中内国的地原税料和廉价
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 代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中
国
开
第二次鸦片
放
战争后开放的通
的
商口岸
通
商
中日甲午
口
战争后开放的
岸
通商口岸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 族的真正觉醒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汇总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行 伍出身。1894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午中日战争爆 发,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 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9月 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 总统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走。左宝 贵派亲兵监视叶志超,并登城指 挥与敌激战,身受重伤仍坚持督 战、燃放大炮,后中炮牺牲。
黄建勋,福建人。 黄海大战中,日 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 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 舰,黄建勋“为人慷慨,尚侠义,性 沈毅,出言憨直,不作世俗周旋之 态”。在他指挥下,全舰官兵无不誓 死作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 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 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 甚多,引起大火被焚没,黄建勋殉国, 时年43岁。
盖国家不得已而用兵,必须谋出万全;况与洋人决 战,尤多牵掣。刻下各国皆愿调停,而英人尤为著 力。 ----翁同龢等《覆陈会议朝鲜之事折》(1894年)
日本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全世界
1894年11月 1894年9月 1894年9月
1895年2月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日本 37.78万 4950万
改革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政体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经济 自然为主 资本主义
政策 避战求和 大陆政策 军费 政府挪用 积极扩充 备战 腐败懈怠 蓄谋已久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 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 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 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 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 以及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二.经过:
(1)1894年日军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 船只,挑起战争。 (2)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 作战,为国捐躯。北洋水师虽损失惨重, 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 (3)清政府坚持片面求和方针,终至战败。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再次显示出不 畏强暴、坚决御侮的斗争精神。
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 《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 的《马关条约》:
天津望海楼大 教堂为法国天主教 传教士设立。由于 该教堂吸收恶棍入 教,拐骗幼童,强 占民地,激起民愤, 于1870年酿成群众 捣毁教堂,打死洋 教士的“天津教 案”。
天津望海楼大教堂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扶保中国, 不单维护清朝。
• 揭帖: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 国人,再与大清闹。
• ①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 东半岛给日本; •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商埠; •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 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不仅破坏了中国的 领土主权,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危机,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 山东人民受外来教会 势力的压迫和清政府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的卖国行为。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 效,民冤不伸。……羽翼洋人。 …… 肆虐同群。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 材料三: 略造成下层人民破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产、生活更加贫困。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 启示: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 技术的道路走不通,从此开始了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的尝试。
第十四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 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 世界; ②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迅速;
八国联军司令 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辛丑条约》
内 容
影
响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 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 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 的外交政策。(完全半殖民地化)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时局图》图中 “不言而喻,一目 了然”的对联,生 动形象地揭露了清 政府的腐败和帝国 主义列强对中国的 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沈沈(沉沉)酣 睡我中华,哪知爱 国即爱家。国人知 醒宜今醒,莫待土 分裂似瓜”。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根本原因 ②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山东最为激烈 (2)兴起: 义和拳改名义和团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 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国内市场狭 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根本原因)
(2)1890年经济危机
(3)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旅顺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得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根源:明治维新及逐渐形成的“大陆政策”(朝鲜、东北、台湾、中国、世界)(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通过侵略战争转移国内危机;(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要求政治上瓜分世界,经济上资本输出。
2、过程:(1)1894年7月,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
(2)1894年9月,黄海海战。
(3)战场:由海外到海内,由海战到陆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内容影响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国际关系“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开始编练新军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如公车上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二.义和团运动(1898年—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重。
(2)直接原因:19世纪末,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发展2、概况:(1)口号:“扶清灭洋”(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清政府态度:镇压——利用(扶而用之)——镇压(4)主要活动:先地方——后北京(5)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地点:廊坊——大沽3.启示: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时代局限,不能不提不出科学的纲领、统一组织和领导,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的宗教信仰,所有最终失败。
第12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酷表正人画 剥明被代面 削帝众表中 中国多的那 国主不是个 人义平当身 。者等时带 凭条受血 借约尽迹 多扎欺、 个得凌瘦 不像的弱 平个中并 等木国颤 条乃人抖 约伊。着 残。他的
知识测验: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 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 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C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最西端的是 B A.沙市 B.重庆 C.南京 D.汉口
10.(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1届高三11月文综)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 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 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 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 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4。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属于中国近代革命第二次高潮中的重大事件 ②它的爆发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民族危机 日益严重引起 ③它是农民阶级对西方文明已经有理性认识的重 要表现 ④它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农民运动联合斗争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义和团运动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辛丑条约》
内 容 影 响
①赔款4.5亿
人民更加贫困;
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制清府 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工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 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 交政策。(完全半殖 民地化)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⑥修订商约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明治天皇掌权伊始,就颁布了这样的 《御笔信》:“朕与百官诸侯相誓,意欲 继承列祖伟业。不问一身艰难 , 亲营四 方,安抚汝等亿兆。开拓万里海疆 ,布国 威于四方。” 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 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 用于海军建设。而这,已经超过了皇室 • 开支的十分之一。 • 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 • 政府和议员主动献 • 出四分之一薪俸 • 用做造舰。 •到甲午战争前,据说明治天皇甚至干脆 • 用饿肚皮的方法,给他的文臣武将起“带 头作用”。前线那些饥寒交加的日本军人, 得知天皇每天只吃一餐饭的时候,人人涕 泪横流,呼号喧嚣之声满营。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 并助中国剿匪)
关于“义和团 ”运动
• 由于有了政府的明确支持,义和团情绪高涨,迅速向更极端、 更非理性的方向发展,对传教士和教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 打杀。1900年6月中旬义和团大规模进入京津后,情形更为 恐怖,许多传教士和外国人、中国教民被杀,甚至“夙有不 快者,即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婴儿生来 迎月者亦杀之,惨酷无复人理。”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 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因 为“机器工艺”为洋人“乖戾之天性所好”。有用洋物者 “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 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 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甚至有 “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对开明官绅,维新 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 所有师徒,均不饶放”,明令要“康有为回国治罪”,在一 些顽固派的指使下还一度冲入宫禁要捉拿光绪皇帝,外国使 馆和外交人员自然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势下,西方列强以 “保护使馆”的名义组成“八国联军”发动又一次侵华战争。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结合鸦片战
争以来的史
实说明我国 被迫开放的 通商口岸在 分布上有何 明显特点? 这说明了什 么?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 提款,营构颐和园。 材料二: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 保存实力,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为了达到 “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 目的,日本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积极备战。
2100万银元
二亿两白银
上海、广州、 重庆、沙市、 开商埠 福州、厦门、 苏州、杭州 宁波
侵略势力深入 到中国腹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
其他
开设工厂,产品 协定关税 中国内地免征内 地税。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3.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内地税。
体现反侵略斗争精神,打击帝 国主义气焰,推动清政府改革 运动。
1)经济:赔款加深苦难且税收被列强控制 2)政治:使馆区成侵华大本营清政府成列 强侵华工具
二、义和团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原因: 根 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直因: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 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势力矛盾激化。 二)经过:1898-1900 性质:农民自发反帝爱国运动 性质:侵略战争 口号:扶清灭洋 西摩尔率军从天津进犯北京,
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在经济 主张上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2、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与古代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有哪 些新特点?
从 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列举186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侵华: 抗争: 1894、甲午中日战争 1900、八国联军侵华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8义和团运动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 日本国内开始改革,被称为 “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制 定了侵略朝鲜,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 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 快了战争的步伐 材料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 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 结合材料一、二、三归纳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有哪些?
B.赔二亿 C.通四口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 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 D.允办厂 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原因: 根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中国,民族矛盾激化。 直因:中国人民与外国 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的态度: 镇压——招抚——铲除 4、作用: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 英勇斗争精神,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 清政府的改革运动。
材料1: “最恨和约,祸国 官府在教案中袒护外国人。 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中原。” 材料2:挑铁道,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 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沉思一:造成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列强的侵略
沉思二:为什么列强会在1840年后不断地发动大规 模的侵华战争?列强为什么以中国为侵略目标?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 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 的光辉,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世界: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1.背景
日本:扩张政策(根本原因)
(导火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 腐败落后
2.经过(1894~1895)
爆发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全舰钢面铁甲,装甲最厚处为炮台与炮塔达356mm,舷侧 为305mm,装甲共重1461吨;装备四门305mm主炮,两门 150mm副炮,三具380mm鱼雷发射管。号称“东亚第一巨舰”.
⑵不同:
①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②政治:直接割地 资本输出为主 瓜分中国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895-1898年间,国 4、影响: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对中国: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 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中80%属于轻工业。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 广州、汉口、天津等 机空前严重;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发展,其他一些地方 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 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 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业。 义的发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4、影响: ◆对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沦为 甲午战争,中国失 “东亚病夫”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2、经过:
甲午风云
李默然 甲午风云
3、结果: 4、影响: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2)《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谈判
《马关条约》的签订
进一步破坏领土完整、刺激 瓜分狂潮到来
加重负担 侵略深入内地,扩大商品输出 拓展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 深入内地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大大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沦为 “东亚病夫”
海
东
苏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1、背景:
2、目的: 3、经过: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统帅 瓦德西率军进 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携光 绪仓皇出逃
国 难 当 头, 统 治 者 居 然 选 择 逃 难
慈 禧
光 绪
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 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 朝廷”,中国完全沦 动;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会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列强以华治华,扶植傀儡 政权共同主宰中国
1、背景: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2、目的: 做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 上增强了军事实力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资本主义过渡.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 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 共一万七千多吨。然而,1894 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 的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爆 发?经过如何?
平壤战役
弃城逃走
丰岛海战 不宣而战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马关条约》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丰岛战役 1894.7 —— 1895.4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资本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 “大陆政策”,侵 华野心蓄谋已久。 亚 洲
“日本乃万国 世界 之本”,“开 拓万里之波 涛” ,“布国 中 满威于四方”。 朝 台 日本 国 蒙 —明治天皇 鲜 湾 《御笔信》
进 步 性
局 限 性
具有爱国性质,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扩大了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的群众基础
“扶清”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不能 识破其阴谋诡计,以至上当受骗。 “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
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 朝的改革运动。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只能更加落后。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 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大大加深 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危机加深: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中华好儿男,斗争五十年。 中华好儿男,斗争五十年。 一洗百年辱,神州尽开颜。 一洗百年辱,神州尽开颜。
割 地 赔 款
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完整,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完整,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从而掀起瓜分狂潮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同时大借外债,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同时大借外债, 西方国家借此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开口岸 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腹地,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腹地, 侵略也随之深入到了内地 设 厂 外国资本的挤压,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
第15课 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 深 )、甲午战争 (一)、甲午战争 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及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背景: ) (2)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
1892:41% :
1890:31.6% :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8班高三一轮公开课)[1]
第二阶段 辽东地区 (1894.10山东半岛 1895.4)
中国为何战败?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 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 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 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 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 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
解析:“近代中国”指中国的资本主义 化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的变化。 答案:C
[备选题] (原创)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 以期“官商一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 工为本源”。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4)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甲午战争的失败 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战后清政府对新式企业垄断削 弱,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接受列强的资本输出,自 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5)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 习西方技术;战后为救亡图存不但学习西方技术,还 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相继出 现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①获得巨大政 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和 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 军国主义思想 ◆对远东:列强在远东矛盾 加剧,争夺为主。 的膨胀。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 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 矛盾
日本
德国
清政府
西方列强“战前支持侵略,战后干涉 说明: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 又相互斗争,一切以自已的利益为转移 还辽”的矛盾态度说明了么问题?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二、八国联军侵华
1、战争起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即镇压义和 团运动。 2、战争经过 3、《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标志中国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条约内容 危害 项 目 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经济 外交
项目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泰所作, 图中“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的对联, 生动形象地揭露了 清政府的腐败和帝 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沈沈(沉沉)酣 睡我中华,哪知爱 国即爱家。国人知 醒宜今醒,莫待土 分裂似瓜”。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 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 控制中国税收。 便于列强策划侵华。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 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 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中国社会便于武装监视清政 主要矛盾合二为一,表现为中国人民府。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 军事与反动政府之间的矛盾。 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 从内政外交上控制 线的战略要地。 清政府,使政府成 政治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 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反 工具。 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 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方式有何变化? 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鸦片战争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 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 的道路被迫中断。 ②(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 领土、主权更多地 遭到破坏。
问题探究4: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分析,为什么说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近代史归纳
1、2、3、4、5
1个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个阶段:旧、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个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4 个阶级: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5 次战争: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澎湖列岛赔偿赔偿22亿两白银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而掀起瓜分中野心从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国的狂潮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门严重阻碍了中国民门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族工业的发展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深入中国内地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财步控制中国的政治财政和外交政和外交屠龙大会人人有份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4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4.客观上刺激了中 华民族的觉醒
5、影响:对照学案,划课本。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思考: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外国教会猖獗和反洋教斗争 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