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与西洋音乐形式结合的音色问题分析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乐器与西洋音乐形式结合的音色问题分析

研究

沈佶

当下,西方艺术依然占据着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因而当中国人接受西方音乐教育的同时,保护自身民族性的音乐元素就显得更为重要且更加有意义。无论是在流行音乐或者电影配乐中,还是传统的音乐艺术作品,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形式的结合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一个相当热门和迫切的课题。然而由于中国与西方乐器音色的显著差异,为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结合创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本文仅抛砖引玉,尝试通过科学的论证去分析中西乐器间的差异以及合理的中西音乐结合创作技巧。文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导致中西乐器合奏效果不良的几种原因;第二部分是通过一些具体的音乐进行举例说明;第三部分则是得出几种可行的方法或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西乐器搭配的问题;第四部分延伸问题,论述中西美学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民族乐器中西乐器创作

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差异

1.1中国与西方音乐律制

1.2中国乐器音色特点

1.3中国乐器的演奏法

1.4小结

第二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作品分析 2.1 二胡协奏曲《夜深沉》

2.2 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 2.3 小结

第三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方法与技巧 3.1 选择合适的乐器

3.2 选择合适的演奏法

3.3 选择合适的编配技巧

第四章中西美学文化差异

总结

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尚可追溯至公元前8千年,一孔韻的诞生开创了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民族五声调式。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音乐根据阶级划分为宫廷的雅乐、讲究静远淡虚的文人音乐以及广泛大量的民间世俗音乐,在朝代更替的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疆域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保持自身核心价值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保存到今天。

在西方,自从中世纪以来,宗教音乐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经过了17世纪教堂音乐、宫廷音乐和剧院音乐三足鼎立的时期,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社会才出现了近代音乐会体制的形成,使艺术家得到了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解放,由此实现了西方音乐地位的自律。

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文化价值的根本差异,中西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语汇。以节拍而言,中国人讲究以意会神,天人合一,在演奏中,音符的律动是随当时的心境而生,没有固定的节奏和句法;而西方人受到古希腊逻辑学的影响,讲究严谨的句法和规范,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节拍这个概念就诞生了。也正因为如此,中西方乐器特点的差异会显得相当巨大。

但并不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巨大就不能将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中国人讲究天下大同,包容万物。事实证明,许多充满想象力的音乐家懂得如何避开中西音乐间语汇构成矛盾之处,而将这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结合西方的严谨的逻辑判断,反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中国人感性的思维,使中外不同文化的群体都能够接受。

可惜的是,国内在中西音乐结合的理论体系形成上依然不完整,而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当今这个市场化的社会却显得尤为迫切。如何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从本质上解读中西音乐差异,成为如今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碰撞的一大主要矛盾。就此问题,本文将从中国民族乐器三个较为主要的特点,即律制、音色与演奏法入手,运用归纳、对比等手段步步递进、层层深入地探讨中西乐器结合的可能性以及方法。

第一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差异

1.1中国与西方音乐律制

1.1.1律制

把一个八度音程之间的音顺次排列,就成为音阶。规定音阶中每一个

音的由来及其精确音高的数学方法就叫做律制。

中国和西方乐器在校音上运用的是不同的律制。西方人经常通过钢琴

来调整音高,钢琴一个八度十二个音符则是按照西方人如今使用的十二平均律

分割的。中国主要使用的律制是五度相生律。

1.1.2律制的发展

五度相生律是把构成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频率规定为3:2所制定的律制。在生律要素上,五度相生律是双向生律,包含了顺生,即向上方生五度音,下方生四度音,又包含了逆生,即向下方生五度音,上方生四度音。五度相生

律促成了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是中西方律制的鼻祖。但在公元9世纪末起,西

方复调音乐实践大量运用到三度和六度的音程,五度相生律不能适应音乐实践

的发展,慢慢就被西方音乐体系所淘汰。而在中国,复调音乐没有生根发芽,

基于旋律的中国音乐发展到至今还保留着五度相生定律的习惯,即便早在明朝,十二平均律就已由中国人制定出了。

1.1.3律制的不同导致的现状

由于中国音乐采用五度相生律,而西方音乐采用十二平均律,所以从

听觉上来说,两者音高会有略微的差别。例如,B4在十二平均律中是493.88Hz,而在五度相生律中则是496.69Hz,五度相生律比十二平均律稍高一些。但是若

让两种律制定音的乐器同时演奏一段相同的旋律时,这细微的音高造成的不和

谐听感就非常明显。而中国乐器的演奏者大部分都使用五度相生律来演奏乐曲,甚至一旦乐器校音脱离了五度相生律,似乎就缺乏了中国音乐特有的美感。但

要保留这份美感同时,和西洋交响乐队齐奏一段旋律又给听众极为不和谐的听觉,这就构成了审美上的冲突。不过律制的不同仅仅时三个要素中的次要要素。对于中西乐器的差异,还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

1.2 中国乐器音色特点

1.2.1 中国乐器的普遍特点

前面提到,由于中国音乐主要是以旋律为主,缺乏如同西方复调音乐

中复杂严谨的对位法则,更加讲究的是乐器的个性。是否能在一样乐器中表现

出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如歌如诗的音色多样化,则是判断乐器制作精良与否的一

个标准。如此强的个体独立性,就造成音律波动大,不适合齐奏。而西洋乐器,从制作到西洋管弦乐的和声配器记谱,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体系,符合人耳的

听觉习惯。在中国,记谱方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古时候,学习乐器的途径还

是依照口传心授的方式,因而演奏者通常带着强烈的个人演奏习惯,近乎即兴

的创作手法,零散不规则的节拍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因此在中国,音乐教育不可能有一套完整规范的体系,从而也可以推算出中国

古时候没有专业的配器编曲者,因为这些充满个性的乐器是很难搭配的。继而

引申出的问题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要编排民乐合奏,数遍中国的民族乐器,基

本没有低声部,因为低声部不利于乐器的个性发挥。不仅如此,如果要将乐器

个性发挥到机制,就必须让乐器拥有足够的高频谐波,才会显得声音明亮,铮

铮入耳。自然,处理不好的民乐合奏会如同一淌浑水,浑浊不清,若将民乐和

西洋乐队结合,则显得民乐刺耳,与乐队格格不入。这是民乐搭配的一方面问题,另一方面,民乐每种乐器间动态范围的变化差异巨大,声部间的音量很难

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一把唢呐的音量就可以超过20把胡琴,但唢呐又不能弱音,因为它没有小号弱奏的柔和音色。

1.2.2 二胡的音色特点

作为民族乐器代表的二胡,具备了很多相当值得关注的一些音色特性。这

些特性很多都是民族乐器特点的重要表现。

二胡来源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经过近百年来中国民间对二胡不断的改良和创新,尤其是大家刘天华先生大胆的改革,使

二胡的演奏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现代的二胡多为半月牙状,包含顶端设有二木轸的琴杆以及六角、八角等形状的共鸣箱。共鸣箱以蟒皮蒙身,木轸为张弦之用。二胡的发声原理是弦

振动共鸣箱扩声。弦振动方式有横向、纵向、扭转和倍频振动。横向振动是弦

乐器最为基本的振动形式,弦一旦偏离其平衡位置,就将以平衡位置为中心往

复运动。纵向振动因弓非直角与弦摩擦而发生,如京胡,除了乐音由横向振动

产生之外,还拥有相当尖锐的声音,这是平行于弦长方向所做的周期性伸缩运动。该谐音频率较基音高出几个八度。当弓毛使弦产生了扭转,就会发生扭转

振动,产生的音频率比基音高,比纵向振动频率低。倍频振动是由于弦振动一

次时,琴码会振动两次,产生的谐音为基音的两倍。二胡属于膜振动筒状结构

的共鸣体弦乐器,弦振动产生的声音使皮膜和琴筒那空气柱形成耦合共振,加

上其它部件微量的共振构成二胡的整体音响,决定了二胡的音色。小提琴是板

振动箱体结构的共鸣体,在音色上和二胡有本质的区别。

二胡的琴弦因人与琴而异,其共鸣体的造型和材质也使二胡的音色动

态波动较大。而小提琴使用的是固定标准的弦,二胡如果模仿小提琴的定弦制式,个体的韵味会明显衰减。加上二胡演奏方式独特,以及拉推弓方向相反,

故而二胡合奏必然引起调和上的困难。

还有一方面的因素,就是二胡本身会产生杂音。这些杂音的因素有两方面构成:1、琴弦振动频率接近皮膜的基频时,皮膜会发生共振反应,产生了噪杂尖锐的“狼音”现象;2、蛇皮的振动在和琴弦振动耦合的过程中,蛇皮会处于1秒左右的不稳定状态。当然这些杂音因素可以通过制作工艺和演奏手段来弱化影响,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合奏中这些因素就会显得格外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