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与梦想实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效能感与梦想实现

导入:在美国西部的乡村,一位家境贫寒的15岁少年在幽暗的灯光下写下令人不可思议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常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放飞自己梦想的翅膀,一口气列举了127项自己人生的恢弘志愿。少年的心被自己那宏伟的目标激动得热血沸腾。从此,他跟随着心灵的呼唤,开始了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漫漫征程。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他就是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了。”

华特•迪士尼曾经被一家报纸的编辑以“缺乏想象力”为由解雇;飞人迈克尔•乔丹上高中时曾被校篮球队拒之门外;托马斯•爱迪生经历了1000多次实验才成功发明了电灯,他曾对一位记者表示,“我没有失败1000次。电灯是在经过1000步后被发明出来的。”

是什么让有些人能够走出失败、并最终获得成功,而有些人却在挫折面前认了输?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是他们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与自尊的能量,使他们具备了获得成功的人格要素。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用以解释在特殊情境下动机产生的原因。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能力的预测和信念。也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自我效能感。

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问题情境中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倾向。因此,自我效能在个体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

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非常相似,自我效能的信念决定了人们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励以及如何行为。因此,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看作是员工通过自我激励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

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自我效能与自信的区别:自信的真正含义是:自信不是在你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在你还没有得到之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种信念。所以自信实际上是自我效能高的一种表现。

班杜拉把自我效能看作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我有没有能力和把握实现既定的目标?这种效能预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他指出:“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的努力的主要决定者。”即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

自我效能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也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李欣是一位项目副经理,他所在的公司中标了一个6亿多元的大项目。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顺利运作,公司决定在全公司500多名中层干部中公开选拔这个项目的经理。李欣感到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而且自己也符合条件,于是就报了名。可是就在竞选的前一天,他改变了主意,突然决定放弃竞选。

他的上司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看参加竞选的有很多人都比我强,我觉得我的条件和能力都不如他们,即使参加竞争也是陪衬,与其竞选时失败还不如现在就放弃。”事后,他的妻子说:“竞争演讲稿都写好了,在家里经常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演讲,可是竞选前一天自己突然放弃,怎么劝说都不行。”

有些人在准备去做某件事情之前,往往对自己做好这件事的能力等因素缺乏信心,同时还会设想出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被这种困难和障碍所吓倒,进而对事情的前景做出悲观的预期,似乎失败就在等着自己,于是总想回避和躲开。这种由缺乏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挫败”。

二、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

(一)首先,个体行为的结果(成与败)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之。尤其是在一项行动刚刚开始之时的失败,因其不能反映出努力的不足或不利的环境因素,容易使人归因于自己能力的不足。

(二)其次,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

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三)第三种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源是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感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

(四)第四种影响源是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现实生活中造成自我效能感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是:父母,老师,或领导们认为你是个没有能力的孩子,结果,你自己慢慢地也这样看了。其实他们都不一定看对了。二是:以前我自己做这件事情失败了,所以我觉得我接下来做也会做不好的。其实也不一定,你要不断学习,就一定会有改变和进步的。

三、自我效能的功效:

(一)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对活动坚持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坚持自己的行为直至成功如爱迪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容易半途而废,坚持性差如前面案例中的李欣。

(二)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水平决定人对任务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通常选择较难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比较容易选择较容易的任务或相反选择那些难以完成的任务

(三)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高效地获得行为并能自如地表现习得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获得新行为的效率通常比较低。

(四)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充满焦虑和恐惧。

四、如何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以及他们梦想的实现。

(一)家长和教师要设法响应和帮助孩子们的想法和行为,帮助他们去实现他们想要做的事情;

(二)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探索的自由和各种精通的经验。从而为高效行为创造条件;

(三)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特长,增强他们各种成功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