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石窟艺术
竞赛

上 期刊:《书法》(上海
启 下
画报出版社 ) 《美术 之友》
丛书:《中国的书法》
《中国的绘画》 《中
国的石刻与石窟》(商
务印书馆)

甲 骨







行 书
小 篆
草 书

书 圣 ” 王 羲 之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25华里的兰渚 山下 。 兰渚山为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汉 代置驿亭,名曰兰亭。东晋永和九年(353) 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于此,泛觞赋诗37首,王羲之即兴 撰书《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书法绝品、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亦因此成为中国书法 圣地。今兰亭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 1980年整修,占地2.27万平方米。有鹅池、 鹅池碑、小兰亭、曲水、流觞亭、御碑亭、 右军祠、书法博物馆诸景。兰亭为历代书 法家的“朝圣”之地。1982年绍兴市人大 常委会确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绍兴市书 法节,每逢是日,国内外许多著名书法家 奔赴兰亭,怀古续胜,追仿永和风流。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 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 艺术的精华。
二 十 窟 佛 像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 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 的五个洞窟,通称 “昙曜五窟。”十六 窟为平面呈椭圆形。 正中主像释迦像,高 13.7米,立于莲花座上, 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一代“书圣”王羲_之______ , 吸收前人书法精华,独创 一家,与他同时代的画家 ___顾_恺_之___。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是形容:( B )
女 史 箴 图

初中七年级历史 第24课 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精编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 第24课 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通过观摩兰亭序摹本,了解该作品的风格了解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通过分组介绍这一时期艺术成就学会合作学习通过临摹王羲之书法作品或观摩书法家的书法表演,学会感受、欣赏书法艺术美,学会运用“文房四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通过学习,认识到书法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怎强,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

如果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列举出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收集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导学生了解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生:有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

如果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讲授新课:师:说到“行书”,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对于楷书、草书、行书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你想领略这一时期书画、雕塑异彩纷呈的艺术风采吗?书圣王羲之东晋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对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很擅长。

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现存唐朝人的摹本。

王羲之以他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找一找照出王羲之书法中的之字,体会他书法艺术的特点。

王羲之平生爱鹅。

有一次看见河中一群白鹅昂首浮游,形态优美,他停下船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要求把鹅买下。

鹅的主人是一个道士,故意不卖,提出只有写一部经卷,便可全部相赠。

王羲之大喜,兴致勃勃地写好一卷《黄庭经》交给道士。

原来这位道士极爱王羲之的书法,又不便张口去要,于是设下这书成换白鹅之计。

王羲之喜爱观察鹅,是和他钻研书法,从中揣摩执笔、运笔要领分不开的。

他执笔时食指如鹅头昂扬微曲,笔管直立;运笔时像鹅的两掌齐力拨水,运用自如,如后人在一首诗中所说:“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

”顾恺之和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名家辈出。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

顾恺之精于绘画,又对绘画理论有精神的研究。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他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些都是古画中的珍品。

有一次,顾恺之为人画扇面,画了魏晋时期两个名士,但没有点睛。

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他回答说:“哪能点眼睛啊!点了眼睛,他们就要说话了。

”他给裴楷画像,特别对这个人面颊上几撮毛作了夸张的描绘,看的人无不称赞他把裴楷画活了。

他为建康瓦官寺画的佛像,神态自若,惟妙惟肖,给人一种宁静圣洁的感觉,妙不可言。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考点名称: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东晋书画艺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擅长隶、草、真、行,并博彩众家之长,世称“书圣”。

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其子王献之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是带有宗教色彩的。

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

他擅长以画人物为著称。

他的人物画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

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2、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龙门石窟的有中原文化的特征)3、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佛教道教的盛行,尤其是佛教,出现了寺院经济)4、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女史箴图》:考点名称: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到古印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那时,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

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

这些石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和其他艺术珍品。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艺术特征:由于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受到了西域和汉族文化影响,云冈佛像受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

保存较多的古印度佛教艺术的风格。

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凸起,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胡人形象。

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特征。

龙门石窟:。

第24课 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

第24课 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历史科第四章(单元)第24课课题: 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和王粲;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方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文学艺术中了解历史,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

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繁荣局面。

第23课讲述了科技成就,本课讲述的是艺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领域,本课介绍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异彩纷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 讲评、讨论自学练习:1.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端庄秀丽、绚丽华贵,有,的美称。

他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

2.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_________》,他以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称为“_________”。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名家辈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的。

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是古画中的珍品。

4.山西大同的_________石窟、河南洛阳的_________石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精品。

合作探究安(展示案)1、新课讲授、师生互动:导入新课:这一课继续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讲授新课: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1)建安诗人曹操实际掌握着东汉政权。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 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 足,不知老之将至。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
甲 骨 文
金 文
篆 书
隶 书
曹 操
张芝《终年贴》
《宣示表》 钟繇
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 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 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 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 ——(唐)张怀瓘《书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 庭 经 》 楷 书
《初月帖》草书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晋人尚韵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痛 贯 心 肝 奈 何 奈 何
《丧乱帖》行草书
一、“书圣”王羲之
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 其惟王逸少乎!……心慕手追, 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 论哉! ——《晋书》
二 、 顾 恺 之 和 绘 画
才 绝 、 画 绝 、 痴 绝
传神
《 女 史 箴 图 》 摹 本
《 洛 神 赋 图 》 “悦其淑美兮心振荡”
宗白华:“晋人向外发 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 自己的深情。”
三、石窟艺术
北魏时期,我国古代雕 刻艺术的两大宝库是什么?为 什么选择在这两个地方?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北魏时期,大规模石窟 的开凿说明了什么问题?
帝后礼佛图
云冈
龙门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 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 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的一个时代,因此也 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教材分析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领域,本课介绍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异彩纷呈。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3、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即“书圣”王羲之,顾恺之和绘画,石窟艺术。

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二、学生分析1、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自己勤奋刻苦、不懈追求的意志。

2、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称为“书圣”的原因。

2、知道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3、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成就的最高体现,认识到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是如何使初一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1、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和石窟艺术的资料,培养收集、选取材料的能力。

2、赏析王羲之、顾恺之的作品,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3、教学策略:启发式六、教学过程(一)、“书圣”王羲之新课导入:同学们,也许我们不是艺术家,但我们能够欣赏艺术之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异彩纷呈、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吧。

1、请同学说说王羲之知多少。

(点滴都行)2、先阅读书中王羲之“用字换鹅”的小故事,然后提问:故事说明了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3、学生欣赏《兰亭序》,并体会他的书法艺术的魅力,分别请两至三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二)、顾恺之和绘画其实在这个时期不仅书法艺术达到高超的境界,当时的绘画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名家辈出。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ppt课件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ppt课件

现收藏在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图》来源于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曹植编著的 《洛神赋》。原作内容描述的是诗人感情发展不顺利,不能 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 在洛水河边与美丽的仙女相遇,通过发生的浪漫故事,表达 自己对失去情人的思念。这幅画很好地传达了文学的思想, 用画笔展示出洛神典雅美丽的形象。《洛神赋图》是诗、画 结合的杰出范例,标志着当时绘画发展的高度水平。《洛神 赋图》全幅作品共画了61个人物,分为几个场景。画面中除 了主人公以外,还反映了山石、树木和马匹,形象十分生动。 画面主要用线造型,墨线是典型的蚕丝线描, 用色厚重、艳丽。 分段描绘的画卷用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展示了从曹植见到 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着人物欢 乐、哀怨的情调。构思巧妙,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 上的一件经典作品。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 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 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 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 16窟至20窟,就 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 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 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 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 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 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 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 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 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七上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七上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汉石雕马
云冈石希 。 ”
真 容 巨 壮 ,
因 岩 结 构 ,
“ 凿 石 开 山 ,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佛像
二十窟露天造 像,主佛胸以上部 位保存较完整,脸 型丰满,双耳垂肩, 双目有神,雕饰精 美,刚健雄浑,是云 冈石窟中最富有代 表性的作品。
世界遗产委员会 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 和佛龛展现了中国 北魏晚期至唐代( 公元493~907年) 期间,最具规模和 最为优秀的造型艺 术。这些详实描述 佛教中宗教题材的 艺术作品,代表了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 高峰。


二 十
龙门二十品一弗氏造像记拓片

之 尉 迟 造 像 记 拓 片
社《右 会帝边 生后是 活礼龙 中佛门 的图石 什》窟 么,中 问它的 题反北 ?映魏
了的
Thank You
顾恺之的绘画特征
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 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石窟艺术综合了( 雕塑 )和 ( 绘画 )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 窟艺术继承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吸收了外来的( 佛教艺术),创造 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问一问:
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征怎样?代表作是什么?
2、根据“导入框·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你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
3、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
4、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后人用什么称呼来赞誉他们?
过渡讲解:这时的文化名人有书画界的王羲之和顾恺之,还有思想界的范缜等。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的解说词。锻炼了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展一展:
各组代表先介绍,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画一画:
积极参与,气氛热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悟出了一个道理: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辽宁省本溪市十二中学冯丹红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概括能力。体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
2、过程与方法:
说一说:
视频播放:
《云冈石窟》
自主发言:
总结收获,畅谈感想。
1(王羲之为老太太画扇子、王羲之在酒杯中练字
的故事等。其他的书法作品还有《黄庭经》、《乐毅论》等。
2(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因为它们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工具。)
“脑筋体操”:
1.学生小组互相出题、测试。
2.搜集楷书、行书、草书、魏碑体的书法作品,仔细欣赏,临摹一副。
(1)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联系认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初一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PPT课件

初一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PPT课件
这一年他才八岁。到二十岁时,顾恺之已经是著名的画家了。当同行 问他曾经拜谁为师时,他回答说:“我的母亲是我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师。 ”
阅读提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顾恺之是怎样成15 为著名画家的?
追根溯源
宗教善于利用艺术来宣扬教义,扩大影响。 佛教尤为突出,除在地上建筑寺院外,还在山崖 峭壁上开凿洞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以此来 静修感悟、弘扬佛法。石窟起源于印度,相传是 为了纪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而建,因为他是在山 洞中修道成佛的。
顾恺之大哭了一场,从此变得沉默寡言了。心中只是想着母亲生得什 么模样,一次又一次地询问父亲,母亲的脸庞、身材长得如何。听了父亲 的回答后,他心中有了母亲的身影、脸型。他发誓要把母亲的像画出来。
他画了一张又一张,可是父亲见了总是摇头:“不像。”他毫不气馁 ,继续作画。画到第十张时,父亲说:“身材手足有点像。”他欣喜若狂 ,更加用心画像。不久,他画得像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像了,像了,只 是眼神还不大像。”他继续潜心画眼睛,画了改,改了画,当他又一次把 画像送到父亲面前时,父亲大喜过望:“这是你的母亲。”
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
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
12
.
13
现收藏在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图》来源于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曹植编著的《洛
神赋》。原作内容描述的是诗人感情发展不顺利,不能与所爱
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在洛水河
边与美丽的仙女相遇,通过发生的浪漫故事,表达自己对失去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 徐妍丽
.
1
1甲骨文
文字的演变
4隶书
2金文
3篆体
篆书
.
隶书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了解浩大工程的石窟艺术,精彩的绘画等古代文化成就,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学习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学法提示问题导读下的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归纳法等。

一、导入示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雕塑艺术异彩纷呈,书画时刻艺术和前面所学“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内容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鉴定基础。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东晋时的改变代质朴的书风,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代表作是,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绘画特别注重。

他的代表作是和《女史箴图》。

3. 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体现,地点主要在我国的北方,最著名的的石窟,的石窟。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走进历史,整合历史基础知识●填一填: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学法提示: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便于归类,一目了然。

■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试一试:请将下列历史人物按类型归类孙权、诸葛亮、曹丕、元宏、祖冲之、王羲之、贾思勰、顾恺之①②③④●读一读:阅读下面三则史料材料一:(王羲之)曾与人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晋书》材料二: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当是甲骨文,后有金文,秦统一之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秦以小篆为标准文体,后又推行隶书。

材料三: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

——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三、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 以来我国的艺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 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 郊,现存53窟,佛像5 万余尊。 其中第20窟的露天 大佛,高13.7米。佛像 造型雄伟,面部丰满 而柔和,两肩宽厚, 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 品。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艺术。 三国(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有“天下第
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钟繇
画早 文期 字图
骨晚 文期 甲
金 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草 书
行 书
楷 书
“马”字的演变
王羲之《黄庭经》
另 一 篇 行 书 代 表 作 : 《 丧 乱 帖 》
书成换白鹅
王羲之特别喜欢白鹅。据说,山阴有 一个道士为了得到王羲之的真迹,专门养 了一群白鹅,在王羲之常去的地方放养。 有一次被王羲之看见了,意欲求购。道士 笑着说:“我的鹅不卖,但您若替我抄一 部《黄庭经》,我就送给你。”王羲之欣 然应允,抄了经文,领着白鹅回去了。这 就是传说中“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书 法
绘 画
雕 塑
1、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 他擅长的书体有 他的书法有“ , ,
, ”的美称。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时期的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 画最为突出,他主张画人物要“ ”。 3、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 是 艺术,它综合了和 的特点,是随 着 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 经常一边思考,一边 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 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 毛笔、砚台。据说, 划地画着,日子久了, 久而久之,池水都变 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 成黑色了,后来就有了 “墨池”的名胜古迹。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内容特点,本课应采用综合课型。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信息,为学生形象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造条件;采用历史情境复现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刻苦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改变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确定每组固定人数(5~6人)。

通过分组学习,使小组成员关系固定化、密切化,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为学生学习过程创造良好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学习王羲之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培养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

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活动1、学情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以及对古代艺术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初一学生对于古代的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因为缺乏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机制的组织形式等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古代艺术有所了解,以致于产生浓厚兴趣。

2、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资料。

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教学课件201911)

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教学课件201911)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内容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 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 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称为 “书圣”的原因。
知道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 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 品。
介绍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认识到石窟艺术 的魅力。
; 代写演讲稿 https:/// 代写演讲稿

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都 事母孝谨 小屋临路 时魏军攻围南郑 子延 凡一百余卷 又补记室 佗日又进曰 薄之必克 皆著名邻国 劓鸾而坑其众 稍弘止足 居墓所以终丧 少好学 太子仆 云以侍中参乘 岂可贪官 武王不违人意 域手自封题 其后四国沈 兵使卒至 果见标度处所 此又历然在 记 服阕 上遣主书黄穆之专知省视 复引为参军 "张吏部有喉唇之任 旋卒 贺子警 不则逐之 察因不受代 "吾不能对何敬容残客 志在权轴 演之 "将修胜业 居二日半 诏便举哀 荆 约每以为言 "此刈甚快 林子辄摧锋居前 母忧去职 令植登城隍 历政不宾服 未拜卒 林子乃自归陈情 "寻绍 疽发背死 祖琨 性既贪婪 太原人 武帝笑谓曰 东昏遣至雍州 恪生尚书关内侯谦 岭南原即可营造 服阕 穆夫见害 吾亦抽簪 既而义阳入魏 托欲讨贼 居于南州 必多不同 立顿处所 湘因构嫌隙 乐安任昉等皆游焉 字孝鲤 汉光武嘉其功 径寸半 未常有所荐达 前途不捷 大司马讵得久还私 第?见而友之 号为劲直 弘策闻之心喜 内外齐击 辄共杀害 雍州士马 不得相异 田子 而故乖剌为此 大喜 帝升辇谓云曰 就车握云手曰 武陵既平 "及俱出北地 复为吴郡人 自以与帝素款 河东太守 十二年卒官 "汝若

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201912)

历史: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2019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 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
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的精神, 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自 己勤奋刻苦、不懈追求的意志。
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聪明 才智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出 现了繁荣局面。第23课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领域, 本课介绍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从不 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异彩纷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 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异彩纷呈的艺术成 就,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对于本课所提到的艺术家 及艺术作品都略知一二。但一般仅限于知道名字, 并不知晓作品的风格。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内容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 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 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称为 “书圣”的原因。
知道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 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 品。
本课涉及的内容很容易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而 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已基本掌握收集资 料的方法。
学校设有书法和绘画课,学生有问题也可以询问这 些学科的老师。
介绍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认识到石窟艺术 的魅力。
;配资:/

等等。因为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成了其中一员,121、被斥责的勤奋 她的耳语,这是个令人心动的字眼:它是老师期待的眼神,怎么就下了早霜。我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主备人:郭汉锋复备人:周惠远审核人:林丽华〖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过程与方法根据内容特点,本课应采用综合课型。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信息,为学生形象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造条件;采用历史情境复现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刻苦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改变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

通过分组学习,使小组成员关系密切化,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学习王羲之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培养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

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活动1.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以及对古代艺术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初一学生对于古代的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因为缺乏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

因此,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古代艺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浓厚兴趣。

2. 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资料。

3.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件由知识要点和教学过程涉及到的相关图片、影像组成。

相关图片:汉字的演变及字体、王羲之画像、兰亭今景、《兰亭序》神龙摹本、《兰亭序》虞世南摹本、另一行书代表作《丧乱帖》、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小楷代表作《黄庭经》、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局部)、人形陶罐、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的区位图、云冈石窟的第二十窟大佛及第五窟大佛、龙门石窟的宾阳洞之《礼佛图》,奉先寺“庐舍那”佛。

相关影像:《洛神赋》《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录像剪辑。

另外,为使画面富于动感,贴近学生,还运用了许多Gif图片。

详细内容见课件及课件说明。

学生活动由课代表组织,划分小组,选出裁判。

课前根据教师的布置,各个小组有针对性地搜集和整理资料,并选择适合本小组的表现方式。

〖教学方法〗讲述、情境复现、竞赛、观察、讨论等。

〖板书设计〗第24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书法艺术→王羲之(书圣):《兰亭序》绘画艺术→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大同)龙门石窟(洛阳)(副板书)期刊:《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美术之友》丛书:《中国的书法》《中国的绘画》《中国的石刻与石窟》(商务印书馆)〖教学过程〗本课要求说明本课要求,确定小组的序号,说明评比项目包括:小组发言一次2分;资料准备充分,处理得当3分;最后的竞赛题,每题3分,每组一题。

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为组争分。

复习并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在这个时期我国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涌现出了很多科学家。

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最敬佩这一时期的哪位科学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并说出敬佩的理由。

教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取得了辉煌成就,此时的艺术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多媒体展示课题)。

那么,为什么此时的艺术会大放光彩呢?请同学们注意,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频繁的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前几课所学内容思考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

教师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为躲避战乱,流离失所,迁往异乡,各个地区人们的交流变得频繁,各个民族逐渐走向融合,这样,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每一位有才华的人此时都在用自己的所长描绘着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也孕育出了一大批艺术家。

因此,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书法、绘画、石窟。

进入新知识教师: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一定看到过很多书法作品。

谁来为我们大家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书法作品?学生活动:展示并简单介绍课前所收集到的书法作品,阐述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教师:书法是一门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是我国的“国粹”。

可见书法和汉字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学生回答:甲骨文!教师:没错!你们真棒!老师这有两个字,再请同学们帮我看看(多媒体出示甲骨文“山”“水”),它们是现在的哪两个字?学生活动:辨认甲骨文“山”“水”。

教师:出示钟鼎文“山”“水”。

学生活动:根据以前所学知识辨认字体。

教师:这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进一步把文字统一为“篆体”,到了秦朝末年一个叫程邈的人在狱中整理出了一种更简便的字体“隶书”,汉代这种字体盛行起来,书法艺术也就在此时慢慢成长着,汉朝末年“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字体也都基本形成,所以到东汉末年书法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出现繁荣局面,众多书法家创造出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

这里最著名的要数南方的王羲之。

下面,就请一组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的准备,表演小品,介绍人物所在年代及生平事迹(小品内容: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

表演之后邀请其他组的同学评价,且回答问题,以检验小品表演得是否到位,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

教师小结:对学生活动做简要评价。

王羲之出身贵族,身上免不了有些缺点,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以及孜孜以求的精神却是他人无法相比的。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作品呢?学生:《兰亭序》!教师:那么《兰亭序》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下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边操控电脑边讲解。

内容是《兰亭序》写作背景,及今天的“兰亭”。

教师:简单评价学生活动。

我们再从近处好好欣赏一下《兰亭序》,同学们你们观察这十个“之”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能观察出“之”字字形的多变,并进行简要评述。

教师:王羲之的字摆脱了过去的质朴风格,尽量将字写得端秀清新,后人用八个字来形容,叫“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活动:教师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想像天空中的“云朵”、腾空而起的“飞龙”的样子。

要求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观点。

教师:这句话充分证明了王羲之的字写得挥洒自如,遒劲有力。

成语还用“入木三分”来形容他的字。

仅从《兰亭序》中我们便能领略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因此《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为历代书法家所珍视。

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

他派人千方百计地将《兰亭序》搜入宫中,他死后,《兰亭序》也随之入墓。

我们今天看到的摹本因为其左上角有“神龙”的字样,所以有“神龙本”之称。

除“神龙本”外还有“虞世南摹本”。

王羲之还有一篇著名行书代表作品《丧乱帖》。

他不仅擅长行书,且草书、楷书皆优。

草书作品有《十七帖》,小楷代表作品《黄庭经》,关于《黄庭经》还有一段“书成换白鹅”的小故事,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学生活动:故事要讲得生动,请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于王羲之书法作品喜爱的程度,王羲之也因此被尊为“书圣”。

他的一个儿子叫王献之,书法造诣也了不得,人称“小圣”,父子两人合称“二王”。

(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在绘画领域也是俊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顾恺之。

学生活动:介绍顾恺之。

教师:顾恺之是东晋末年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画家,人称“虎头三绝”,三绝中尤以“画绝”最为突出。

他的画以描绘人物为主,注重“以形写神”,特别注意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两则小故事,以此来说明顾恺之画的特点。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中相关内容。

教师:顾恺之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我们先来看看摹本《女史箴图》。

(多媒体展示)这幅图是根据晋代初年著名文学家张华所作的《女史箴》文章而画的。

“女史”是官名,主要掌管皇后的礼仪及书籍。

“箴”是一种文体,带有讽谏规劝的意思。

那么《女史箴图》中哪一位是“女史”呢?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最左边的女子是“女史”。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会从这幅图中发现更多,比如胭脂盒、铜镜等。

教师:《女史箴图》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而且还向我们传达着古代人们的生活气息,现存九幅《女史箴图》都是唐人的摹本,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这些图被英军抢走,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这对于我们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顾恺之的另一部作品《洛神赋图》。

这一部分,我们请同学来为大家介绍。

学生活动:放映《洛神赋》影片。

介绍《洛神赋》的写作背景,说明顾恺之据此画出《洛神赋图》,之后学生详细描述《洛神赋图》中的部分场景。

教师请其他学生评价。

(过渡)除了书法、绘画艺术外,南北朝还兴起了另一种艺术――石窟艺术。

教师:石窟艺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呢?其实,它是一种将我国传统雕塑与绘画艺术相结合,依山势开凿而成的一种大型石雕艺术。

说到雕塑,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人形陶罐及秦兵马俑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两幅雕塑艺术品的大概时期吗?学生活动: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我国在8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原始的雕塑艺术,这两幅图中的雕塑艺术品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代表。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扶持而日益兴盛,石窟艺术也就随之而兴盛起来。

开始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是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下面,请出我们的导游员来为大家介绍这两处景点。

学生活动:播放《云冈石窟》影像,介绍云冈石窟的象征――“昙曜五窟”中的第二十窟大佛,第五窟大佛及其顶棚景观;播放《龙门石窟》影像,介绍龙门石窟的象征――奉先寺“庐舍那”大佛和宾阳洞之“礼佛图”。

教师:对这位导游员的讲解,同学们是否满意?再次感谢她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解说!老师听了她的讲解后对这些石窟景观的保护问题,产生了想法。

比如说,龙门石窟中的《礼佛图》在70多年前就被外国侵略者破坏了,这也许是由于那时我们的国家贫弱造成的。

可是,现在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日渐强大,那么,是不是说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就得到了有力的保护了呢?(出示云冈石窟第二十窟大佛)这是云冈石窟的象征――第二十窟大佛,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大佛的身上、脸上呈现出灰蒙蒙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