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我们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特别是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形象,感受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我们要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体会其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还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学习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是深入理解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以及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文章的重点。
我们需要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分析他的言行举止,体会其高尚品质,进而理解这些品质对于应对危机的重要性。
是掌握文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我们需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提高我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们应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写作技巧。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 请正确拼写出以下词语,并解释其含义:履行():肇事():。
惊慌失措():2. 请简述《“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二、阅读理解检测:1. 请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在灾难中表现的句子,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2. 文章中多次提到“秩序”,请谈谈你对“秩序”在救援行动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三、深入思考检测:1. 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最后选择与船共沉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2. 如果你是船上的乘客之一,在灾难发生时你会怎么做?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中心思想文章展示了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的英勇无畏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导学案是提高和巩固学生听课质量的重要前提。
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导学单,自读课文,学习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六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悉心预习,自我挑战,获取知识和能力。
【自主预习】一.我反复读文三遍,利用字典,工具书,书写并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作者。
我要接受挑战。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湍急( )薄雾( )剖开( )愈来愈浓( )肇祸( )屹立( )须臾( )侧舷( )例外()2、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势不可挡:巍然屹立:须臾:猝然:相提并论:纹丝不动:3、本文作者是( )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二、再读课文,我知道相撞的两艘船分别是( )和( ),课文的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它们的样子,从中我发现这两艘船相撞引发的是一场( )的海难。
三、我第三次读课文,知道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地点:人物:两船相撞的原因是( ),描写两船相撞是文章的( )自然段,船长组织救援是课文的( )自然段,结果是( )自然段。
四,我能口述本课的主要内容。
五、我的疑问或发现:六.作业:书写生字或者完成《配套》的温故知新。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表现出的崇高品质。
2.感受并学习课文利用语言,动作、环境描写,通过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探究点一:课文说“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利己主义?从哪里看到了舍己救人(学习提示: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段中的关键词语揣摩,并把你的感触写在字里行间)通过交流我们逐渐了解了哈尔威船长,我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探究点二:课文多次写“雾”,请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想想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雾?当堂检测:如果你就是是诺曼底号上生还的小水手克莱芒,此时此刻,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呢?(提示:利用本课积累的四字词语,以提示语为这段话的起始,继续写下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1】篇〗一、设计理念。
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显示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五、学法指导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充满激情的描述、诵读。
六、学生学法。
自渎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理解“诺曼底”号遇难后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从而认识他崇高的品质。
(二)解决办法: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诺曼底”号挂图、哈尔威船长挂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心情好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来努力学习吧!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教室里和往常有什么不同?)1、出示帆船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揭题,板书课题(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会给你答案的。
3、引导学生认识阅读课文符号﹡(﹡同学们认识吗?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进行比赛学习,老师先宣布比赛规则:把全班分成“鹏程”组、“万里”组,哪一组同学表现好,就获取一颗星,最后,哪一组荣获的五角星最多,哪组就获胜,领取我们最后的大奖——五星红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的:1.认识“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从题目,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课文记述了“诺曼底号”这艘船在海上遇难的事。
我想知道“诺曼底号”是一艘怎样的船它为何遇难结果怎样)2.了解作者雨果。
(出示圆明园里的雨果雕像的,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尤其注意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比较难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山脉(mài)剖(pōu)开机械(xiè)师调遣(qiǎn)穿梭(suō)读两艘船的名字:诺曼底号玛丽号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腹、窿、卑、宰、遣、梭”,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腹”是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日”,最下面的“”不要写成反文。
“窿”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穴”,下面右边“生”上面的小横不要漏写。
“卑”注意笔顺,第六笔是“丿”,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宰”是上下结构,下面是“辛”,下面的横短,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遣”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第六笔是“丨”。
“梭”是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地、人、事。
同桌间互相交流。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不幸被“玛丽号”撞伤。
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在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最终救出了众人,但自己却以身殉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3.“诺曼底号”遇难记》

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从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理提高
1.基础知识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诺曼底号”的船长是,说它“遇难”是指。最终船长。
(2)看拼音,写词语。
kūlonɡzhìxùmímànɡǎnɡwèi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题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执教教师
学生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自主学习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听课文朗读,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经过、结果。
任务2: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状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任务3: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搡,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想象交流。
小组讨论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自主完成
教师点拨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
重难点预测
重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难点
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学习流程
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自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任务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任务3:你觉得“诺曼底号”轮船是怎样一艘轮船?(可以用课文原句)
23“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感知课文内容
三、交流展示
1.指名反馈:故事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指名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交流批注笔记。
指名反馈
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拨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找到描写灾难的段落作上标记。
2.你是从哪句话里得知的?指名读句子。
3.出示人们慌乱的句子,学生齐读。
2、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在下面写一写。
。
2.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来叙事写人的方法。
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细读课文
重点探究
围绕“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分小组深入探讨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二、读写结合,学写心得。
1、动笔写学完课文后的心得笔记。
2、交流各自的作品,寻找自己的不足。
五、板书设计
预习自测:
一、朗读
1、本课共()自然段。
2、默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二、给下面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生字:吨()葬()湍()洛()例()
剖()渊()
多音字:遇难()薄()雾
三、预习课文填空:
1、本文记叙了“”号和“”号两船相撞后,的故事,歌颂了船长的崇高品质。船长是,他共救下了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七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七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七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船长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分析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体会本文在叙述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妙处。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青少年文学欣赏小说卷》(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6 年版)。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创作的小说。
1870 年 3 月 17 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在海上相撞,“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指挥有方,使所有乘客和船员得救,而自己却以身殉职。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注音、释义。
弥漫(mí 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湍急(tuān jí):水势急。
猝然(cù rán):突然;出乎意外。
窟窿(kū long):洞。
酣睡(hān shuì):熟睡。
蓦地(mò dì):出乎意料地;突然。
肇祸(zhào huò):闯祸。
须臾(xū yú):极短的时间;片刻。
2、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围绕“诺曼底”号遇难记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读】1、教材所处的地位:《“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
本单元课文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的应对,同时让学生感受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
2、教材内容概述: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
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
3、教材赏析:全文共47个自然段,可按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来理解。
虽然篇幅较长,年代久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但却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鲜明,很容易打动孩子的心。
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文中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渲染人物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
”“火呢?”“灭了。
”“机器怎样?”“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20分钟。
”面对猝然而至的灾难,失魂落魄的人群,哈威尔船长做的第一件事:了解情况,体现了他的镇定从容,虑事周全。
寥寥数语,但船长的临危不乱、干脆利落,情势的万分危急宛然如在眼前。
四年级语文下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教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剖开、窟目标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
让我们回到1870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维克多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3]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状的场面。
1. 《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 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2.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
3.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
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
三、细读品味,感受画面。
1.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
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尤其是“葬”、“湍”、“秩”、“渊”、“薄”等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哈尔威船长勇敢决断、沉着指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3.学习宏大紧张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学习在写一件事时,利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问题导引一.读课题,想一想。
1、"遇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诺曼底”号“遇难”的意思是它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题目和“遇难”的解释,你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呢?(至少提出两个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看作者,记文常。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最伟大的作家________,他的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三.读课文,说一说。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围绕他和“诺曼底”号,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一场__________的灾难。
2、你能用文中的一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主人公吗?(选择文中的词语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四、自我评价对自己本节的学习做出合适的评价,评价等次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我对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是()。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含答案示例)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编/赵修玉编辑/乔安红徐崇峰王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
2.、积累文文中的生字、生词。
3、引导学生阅读,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温故知新】关于小说的知识1、小说是以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有三要素:、、。
3、小说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和侧面描写。
4、小说的情节:、、、。
5、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和描写。
6、小说的作用:交代背景、发展情节、衬托人物、渲染气氛。
【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湍.急()你推我搡.()猝.然()酣.睡()蓦.地()肇.祸()屹.立()须臾.()铁铸.()侧舷.()2、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猝然:蓦地:须臾:相提并论:纹丝不动:3、作者是(国家)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里都有所体现。
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二、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写了哪些人物。
时间:地点:人物: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提示:按“诺曼底”号遇难经过,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50):3、用一、二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4、勾划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
三、合作学习1、再读课文,看两船相撞时,“诺曼底”号是怎样的情形?2、作者是如何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3、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4、学习了课文,请你用下面句式对哈尔威船长说几句话。
“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四、深度探究1、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特点?2、高明的作者在小说或叙述性文章中的关键地方,经常会恰如其分发表一点议论,而就是这点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顿时“活”了起来,人们称之为“点睛之笔”。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本册第八单元“危急时刻”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它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小说。
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相撞,“诺曼底”号上的众人在这危急时刻,在船长哈尔威的组织领导下顺利脱险,可是船长却以身殉职的故事。
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练习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课文是如何有详有略记叙的。
(3)情感目标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英雄形象。
3、教学重难点:练习抓住人物的言语行动,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品质。
4、学习策略小组交流,研讨分享二、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
本文的作者是——()。
学生作答。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用一句话概括。
(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两艘节国轮船相撞,“诺曼底”号船长以身殉职的故事。
)你还可以用简略提纲的方式说一说吗?(夜航——遇难——救援——殉职)。
3、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哈尔威船长是如何面对面这危急时刻的。
(二)引导学习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救援1.仔细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海难发生后,起初“诺曼底”号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用“~~~~”画出来。
2.交流与引导:震荡可怕极了。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A.哪些词可以看出“震荡可怕极了”出来?(奔跑、尖叫、哭泣、哗哗、嘶嘶等)B.请抓住这些词读出“可怕”。
C.哪些词概括了当时的情况?(惊恐万状,一片混乱)D.再读本句体会“可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1】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
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
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二)方法习惯方面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方面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投影片[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等)(三)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导学案)23“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引导学生感受此时船体正在经受着怎样的伤害。
③融情想象:如果此时你就在船上,你会怎样做?
④指导学生朗读。
1.明确学习要求。
2.在教师指导下默读、圈画、写批注,然后小组交流。3.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1)汇报起因,其他学生补充。
(2)学生畅谈印象深刻的句子,互相补充。
(3)在教师指导下品读句子句子一:
句子一: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①指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重点指导学生品读“剖”字。句子二: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23《“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正确读写“行驶、凌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优秀品质,从小培养学生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学习本课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场面描写,突出人物的品质与特点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对话、动作、神态,体会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优秀品质。
2.理解课文按照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叙述的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3.培养学生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雨果及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学生)
(2)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的英雄壮举。 (3)学生汇报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檐饰冠捣谐),会写14个生字(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辛)。
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建议背诵段落:1—3节或4—7节,由学生自由选择)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并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题1、指名背诵(齐诵)古诗:《游山西村》、《乡村四月》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诵读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情景。
《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农民淳朴、好客的性格;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乡村四月》(第23课)则描写了江南初夏时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吧!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陈醉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
出示与课文相关的。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农家晚餐图、月夜虫鸣图)要求: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做记号,并想像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2、疏通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⑴课件出示新词,引导学习生字新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 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
3. 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是法国大作家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成的。
2.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课文记述了“诺曼底号”这艘船在海上遇难的事。
“诺曼底号”是一艘怎样的船它为何遇难结果怎样)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1.课文主要讲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不幸被“玛丽号”撞伤。
在慌乱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成功救出了众人,自己却以身殉职。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0):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41-43):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4-45 ):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三、学习海难发生前的情景,感受紧张氛围。
1.读课文第1-11自然段,划出写“诺曼底”号遇难时情景的句子,说说体会。
第一处情景描写是第6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把带来灾难的“玛丽号”比作“一个幽灵”“一座山峰”,说明“玛丽号”出现得突然,体积大。
“阴森森”进一步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使读者在灾难来临之前就感到了当时的惊恐与绝望。
)第二处情景描写是第7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大雾中,灾难显得诡异。
这句话渲染了灾难的气氛,写出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恐惧感。
)第三处情景描写是第11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火炉像人一样喘着粗气,细致形象的环境描写,表现了灾难的可怕,形象地再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五年级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理解“诺曼底”号遇难后哈尔威船长的做法,从而塑造出船长的崇高形象。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案为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温馨提示
预
习
导
学
(5分)
一、预习目标:
1、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全部经过。(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角度概括介绍。)
2、按故事结构给文章分段。
(提示:故事开端--故事发展--故事高潮--故事结局)
小学语文导学案
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这节课我的不足是(课前预习、课堂发言、小组合作等方面):
3、我努
1、合作交流:完成预习目标中的1、2。
展示汇报
(10分)
根据探究目标进行展示汇报(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小组评价)
达标测评(5分钟)
测评目标:
用自己的话简述这个故事。
拓展延伸(5分钟)
拓展知识:
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联系上下文,谈谈他选择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原因。
课后反思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三)分析故事高潮部分:
1、试比较撞船后众人与船长的不同表现:
•众人:船长:
(四)有感情地朗读故事的结尾思考:
1、这尊黑色的雕像是指什么?为什么能成为黑色的雕塑?
2、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人?
3、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导学案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背景知识;2.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3. 能够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变化和道德情感;4. 培养学生对生命、友谊和勇气的认识和追求。
一、导入(5分钟)1. 导入故事背景:介绍《“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背景知识,即卢尼茨(Lunitz)是一个小渔村,有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船在那里经营;该故事是关于“诺曼底号”在暴风雨中遇难的故事。
2. 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海上的危险和船只遇难的紧急情况,培养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阅读故事(20分钟)1. 教师出示故事的标题和封面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2. 学生分小组朗读故事,教师辅导并解答学生的问题;3. 学生可以同时听录音,通过听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阅读的效果;4.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理解故事(15分钟)1. 学生交流复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师指导和纠正;2. 教师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变化和道德情感,例如:为什么故事中的人物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他们有什么动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什么道德情感?3.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就教师的提问,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四、识记重点词汇(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导读课文,梳理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并通过语境提示学生记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词语解释的游戏或活动,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五、拓展学习(15分钟)1. 生活联系: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果你们遇到危险情况,你们会怎么做?你们会选择帮助别人吗?为什么?2.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与勇气、友谊和生命相关的书籍,扩大视野和知识面,并布置课外阅读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诺曼底”号上有28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妇女。()
(4)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1、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2.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预习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并理解字词。
弥漫幽灵湍急( )势不可当你推我搡()猝然( )酣睡( )蓦地()
失魂落魄肇祸( )井然有序须臾纹丝不动相提并论忠于职守
2、填空。
(1)雨果是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九三年》等。
(2)《“诺曼底”号遇难记》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课堂练兵】
1、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分析下面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1)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2)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3)、本文的体裁是,它按照“雾海夜航→→→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主人公是。
【轻松课堂】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果断指挥救人的?
科目
语文
班级
时间
9.8
备课
任林昌
授课
章节
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时
审核
学习
目标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学习文中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1)小说开头写夜色、浓雾,目的是什么?
(2)写“诺曼底”号很“年轻”,船长“照例”走这条航线,“小心翼翼驾驶”,“轮船缓缓行驶”,这些交代有何作用?为什么说这些笔墨必不可少?
(3)写“玛丽”号以“幽灵”作比,写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而来”、“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这些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5)本文用了哪些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刻画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6)这篇小说在叙事写人的紧要处进行了画龙点睛般的议论,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在文中划出下面的句子,做简要的分析。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4)船长面对灾难,他在做什么,想什么?他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而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0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铸铁,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可用哪些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理清小说情节发展过程
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之一。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小说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分析本文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开端:“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发展:
高潮:
结局:
3、三读课文,重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