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与民族主义
20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
![20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1e782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5.png)
20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20世纪是中国民族的崛起与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由独立、自主和自强的气息所充满。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一段动荡而翻天覆地的历史。
在这一段历史中,无数中国人为实现中国的“崛起与发展”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也在这一段历史中,中国民族逐渐得到了强大的崛起与发展,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项项辉煌的成就。
一、政治崛起与发展在20世纪初期,中国刚刚走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正式政治机构的建立,较早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尝试,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开启了中华民族民主新政治的时代。
中国的政治机构、行政体制、司法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1921年,中共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
在政治领域,共产党不断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与斗争,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并于1949年1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二、经济崛起与发展20世纪初,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落后,经济体制不完善,科技水平低下,人均物质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
然而,在20世纪中叶,中国的经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实现了“从负到正、从弱到强”的跨越,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中国政府开展了全面的土地改革,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1952年开展了国有企业化,这个历史转折标志着新中国经济的开始。
随后,伴随着“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外部环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进口替代政策的推动,中国的工业体系迅速崛起,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
退而求其次,国家在发展全球竞争力榜上名列前茅的基础上,China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不断成熟与健全的市场机制,更加改革开放的开放程度,以及总体质量提升等,与全球最具前景的国家之一的美国取得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04f38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4.png)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革。
在现代历史中,中国民族主义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鸦片战争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兴起的重要契机。
在这场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和压榨,中国社会受到了严重的震动。
这一时期,一批爱国志士崛起,开始反抗外国侵略,倡导国家复兴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拯救人类”的口号,追求国家独立和解放。
虽然太平天国最终被清朝军队镇压,但其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民族主义运动。
同时,洋务运动的兴起也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民主革命运动,也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次运动受到了孙中山和其他知识分子的引导,积极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侵略,呼吁民主与科学的价值观。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为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国共抗日战争与解放思潮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又一里程碑。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了日本侵略者。
这次战争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形成了全面的解放思潮。
解放思潮推动了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
五、改革开放与民族复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也逐渐超越了狭隘的爱国情怀,开始关注中国的全球形象和文化输出。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正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https://img.taocdn.com/s3/m/855cc9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0.png)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抗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包括晚清王朝的衰弱、近代化运动的兴起、列强的干涉、民族主义的崛起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些事件和变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晚清王朝的衰弱与变革晚清王朝是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清朝逐渐衰落。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变革。
近代中国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
孙中山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新的思想观念,主张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化。
这些思想观念的传播激发了中国人民觉醒的意识,为后来的变革与抗争创造了条件。
二、近代化运动的兴起与变革近代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科学和技术,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制度。
这一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近代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社会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传统社会关系开始瓦解,新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不断涌现。
同时,社会中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现象也愈发严重,引发了人民对于权利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三、列强的干涉与抗争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中,列强的干涉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19世纪末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和控制,瓦解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这种干涉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抗争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此次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也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奠定了基础。
四、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变革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中,民族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列强的压迫下,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并提起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
民族主义成为一个强大的动力,推动中国人民抵抗外国压迫和掠夺。
中国民族主义的困境
![中国民族主义的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1adf4abdf121dd36a32d82fb.png)
中国民族主义的困境何以西方的民族主义可以横行无忌,而中国的民族主义却举步维艰?从外部因素看,中国的崛起不同于四小龙的崛起,不符合西方的根本利益。
但更重要,也是更容易被忽略的,是内因。
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这三民一个都不能缺,否则一个都保不住。
中国民族主义在今日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民生、民权远远做得不够。
(分析得非常好!)现代西方媒体充斥着中国形形色色的分析,其中有不少文章提到中国的民族主义。
在西方看来,中国的民族主义不过是义和团的再现,必须加以遏制。
那么,中国的民族主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要分析中国的民族主义,须从历史和文化说起。
民族主义本非中国所有,乃是源于西方。
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无不为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而民族国家的概念,兴起于西方,近代以来逐渐传遍全球。
既然中国自古无民族国家,何来民族主义一说?其实中国古人对于民族的概念,是浅薄的。
李唐皇室带有鲜卑血统,并不妨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盛世。
满清入主中原,史家依然奉之为正朔。
古人效忠的,是他们隶属的朝廷,而非他们隶属的民族。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这样描述史可法沉江之前的悲愤:“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
”可见在古人眼里,真正值得哀痛的,是皇帝老儿换姓,也就是改朝换代,而不是异族的统治。
一方面,古人的华夷之辨是基于文化,而非血统,只要接受中华文化,便是中华;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几次种族大融合,更进一步冲淡了种族间的距离。
今天的汉族,在血统上和两千年前已有很大不同。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北宋末年金兵入寇,二帝北狩;每一次的大动荡,都伴随着种族的大融合。
今天我们再也找不到匈奴,鲜卑这些民族,因为他们已经和汉族融为一体,而全国能通满文的人寥寥无几,盖因满汉之间的差别,几乎完全消失。
由于我们的祖先重文化,轻血统,几千年来,朝代屡屡更迭,中华却屹立不倒,(此言当入拍案惊奇!)即使偶尔有外敌问鼎,也无不被中华文化征服,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8bead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1.png)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近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涨,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备受世界关注。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一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二是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意味着中国的强大,体现了中国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因此,当这种尊严和地位受到挑战时,中国人的情绪就会显得特别敏感。
三是对外挑衅和不公正待遇。
在国际事务中,有时中国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和挑衅,这时,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尊严感就会受到伤害,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
四是传媒与网络的普及。
随着传媒和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灵与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引导。
这使得民族主义情绪的传播范围更广,更迅速。
面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梦”的理念,这是一个重新重视自己民族传统和文化自信的思想、理念和行动,说白了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也面临着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如果民族主义过度膨胀,就会影响到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民族主义发展不够,就会影响中国人民的集体自豪感和信心,导致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兴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体现了中国人民自主意识和对外开放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合理引导和规范。
唯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智和开放的心态,始终站在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立场上,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的贡献。
抵抗与崛起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民族主义运动
![抵抗与崛起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民族主义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e43ad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3.png)
抵抗与崛起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民族主义运动抵抗与崛起: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民族主义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不仅改变了欧洲各国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强国,经历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抵抗和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主义运动。
一、中国的抗战与协商外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着日本侵略、列强控制和内部分裂等多重困境。
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却在这个时期迎来了显著的崛起。
一部分爱国志士发起了一系列的抗议与示威,要求政府采取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并停止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这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并争取国际平等地位,中国政府采取了协商外交的策略。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的正义要求,包括废除列强在华的特权、恢复对德治理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
这些要求既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感,也为后来中国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与国家觉醒随着巴黎和会的失败和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压迫,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达到高潮。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核心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军。
这场运动催生了现代中国的觉醒,引领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变革。
五四运动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废除不平等条约。
在运动中,学生们发表了大量的演讲和文章,呼吁国人团结起来,捍卫民族尊严和权益。
这次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感,在整个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三、军阀混战与国共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由于内忧外患,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这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机遇。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起农民运动,并提出土地革命的口号。
这一运动吸引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支持,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力量。
同时,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联合抗日也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提供了战略基础。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评析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f883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e.png)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评析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兴起和发展趋势。
这一思潮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但在近年来在互联网和社
交媒体的影响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
一方面,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中国的崛起和国家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这种自豪感和国家意识在一些民众中间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民族主义思潮扬和扩大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使得
他们更加强烈地认同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也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紧张有关。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崛起感到担忧,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保护主义举措,甚至对中国进行贸易战,这引发了一些民众的愤怒和反思。
这些外部挑战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民族主义情绪过度激化,甚至具有排外性质,对外国人和外国企业持有敌对和歧视态度。
这种情绪可能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
其次,一些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情绪化,追求强硬的外交姿态,可能忽略了处理复杂国际关系的灵活性和需要。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崛起、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意识觉醒密切相关。
民族主义情绪虽然能够增强国家自豪感和凝聚力,但也需要避免过度激化和情绪化,注重文化自信和国际合作。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d578d2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5.png)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外来侵略和国内动荡的时期,这使得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了强烈的关注和认同。
因此,民族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也逐渐兴起,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人民深刻意识到国家的弱小和民族的危机。
于是,一些知识分子和爱国志士开始提倡民族自强和国家振兴的理念,并逐渐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潮。
在这一时期,许多中国精英纷纷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以求实现国家富强和自主独立。
他们发现,西方列强的崛起源于其强大的民族意识和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
因此,他们开始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自尊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强大的国家,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民族主义思潮还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开始对外来文化和传统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估。
一些思想家和学者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根基和优势,并提倡扬弃外来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恢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才能实现民族的自尊和自重。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
这些运动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于民族自由和民主的渴望。
这些运动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加强了人民对于国家的关注和认同。
然而,民族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作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国家,中国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使得各地人民对于民族主义思潮的接受程度不同。
此外,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革,部分人民开始对于民族主义的情绪产生了怀疑和质疑。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主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民主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7723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6e.png)
民主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中国,民主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渴望逐渐加深,民主主义也在中国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民主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并对其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民主主义觉醒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民众长期处于被动和被压迫的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与西方国家接触增多,大量的科学、文化和政治思想进入中国,为中国的民主主义觉醒提供了契机。
二、民主主义的兴起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层面的觉醒,二是社会运动的兴起。
在思想层面,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文化,在曾国藩的引导下,新学精神逐渐兴起,大量传播了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民主思想。
这些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强调了人权和平等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政治主张,为中国民主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运动方面,中国的民主运动不断涌现。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主义兴起的重要节点,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等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有力的抵制和反抗,唤醒了更多人民对民主的追求。
此后,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的洗礼,中国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民主主义的力量。
三、民主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主主义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供党派和人民团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被逐渐打开。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了民主主义的发展。
通过开展经济改革,中国社会逐渐富裕起来,人民对政治参与和争取权益的要求也开始提出。
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使得民主主义的思潮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
四、民主主义的影响与挑战民主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主主义的兴起为中国正本清源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来源,引领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民主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与思路,为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爱国主义思潮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爱国主义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b107fd0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b.png)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爱国主义思潮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爱国主义思潮在国家崛起的努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族主义运动席卷全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解放。
本文将探讨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以及它们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影响。
首先,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源于对国家强大的渴望和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掠夺,这引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了人们对民族尊严和自主权利的渴望。
由于满清政权的腐败和软弱,民族主义运动迅速兴起,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
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国家独立和解放。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爱国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同时也使中国摆脱了列强的控制,重新获得了主权。
这一事件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自豪感,引领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除了推动国家独立,民族主义运动还着眼于加强国家实力和民族振兴。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潮强调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倡进行自主创新和现代化建设。
这一思潮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也体现在教育和文化领域,许多知识分子投身于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民族主义情绪的极端化。
有些人过分强调民族主义,甚至对外国人产生仇恨。
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偏激了社会对外界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这种情绪导致了一些暴力事件和社会动荡。
此外,民族主义运动还与其他思潮和力量产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含了民主、民族和民生等要素,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进步。
总而言之,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3c33d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c.png)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思潮兴起、发展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受到西方列强入侵和国家危机的触动。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
这种民族屈辱感推动着一些有识之士深入思考中国的国家命运和发展道路,开始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思潮的兴起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纷纷提出复兴中国的理念,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推动国家的崛起。
康有为提出的“学以致用”理念,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导。
梁启超则提出了“实践主义”思想,主张实际行动和改革推动国家崛起。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
在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洪门起义、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参与抵抗外国入侵的运动。
这些运动都融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反映了人民对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诉求。
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思想变革,使人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给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带来了新的发展和转折。
然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国家危机面前,一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蔓延,极端主义思想开始兴起,引发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还带来了对他国的敌意和排斥,甚至引发了一些地区冲突和战争。
这些问题反映了民族主义思潮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和矛盾。
尽管如此,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仍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民族主义思想对新中国成立的影响
![民族主义思想对新中国成立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d5891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1.png)
民族主义思想对新中国成立的影响“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民族主义,这种思潮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主义思想也影响了新中国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民族主义对新中国成立的影响。
一、强化了国家意识民族主义思想高度强调国家意识,认为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国民的福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民族主义思想也迅速渗透到新中国的各个领域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意识被普及到人民的心中,人民更加关注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这种国家主义思想也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不断强化国家的发展和国家的实力。
二、加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民族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爱国主义情感。
这种情感在新中国成立时也被广泛弘扬。
在过去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有了很多的牺牲,但在新中国的成立中,人民的努力让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
因此,对新中国的爱国情感被更加深化。
这种情感也促使人们保持最大限度的团结和信仰,使国家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挺过去。
三、民族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自信心也大大提升。
在之前的一个时期,中国通过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之后也很长时间都处于一种沉闷的状态。
在新中国的成立时期,中国得以获得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在国际社会上也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大国。
这种自信心,让中国人民在面对国家和发展时更加自豪和自信,也加强了国民的认同感和等级意识。
总之,民族主义思想对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强化了国家意识,加强了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了民族自信心。
这些思想和情感都是使中国的团结、繁荣和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要不断发扬这种思想,将它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8fbfe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9.png)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革命思潮的传入,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在中国社会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是指将本民族视为神圣的价值标准,推崇本民族的利益和尊严高于其他民族。
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多次的演进和发展,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1. 民族意识的崛起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令中国社会触发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
中国民族意识的崛起,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
当时,中国的传统社会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力逐渐下降的中国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反倒是各类“开化派”接二连三的提出了一系列妥协西方列强的方案,致使国家的尊严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随着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认识加深,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传播。
人们开始意识到外来侵略的严重性,并逐渐形成反抗外来侵略的共同意识和战斗精神。
这种意识是从民间发起的,象征着中国民族崛起的开始。
2. 狭义的民族主义思想十九世纪末,雅礼和康德等西方思想进入中国。
从此开始,各种“实用主义”、“进步主义”等新思潮开始在中国流行。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狭义民族主义思想开始滋生。
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混淆上。
在狭义民族主义者看来,民族主义经过爱国主义化会成为具体的行动,从而转变为爱国主义。
为此,1898年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便支持一种激进的“创新”思想。
康有为认为,只有通过西方的知识、制度以及精神思想才能去除中华民族固有思想中的落后、陈旧和坏习惯。
但是,在支持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康有为也提倡必须要承认中国传统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种狭义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其中的矛盾点,为日后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 伟大复兴的民族主义在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思想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追求。
虽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与核心价值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民族主义始终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民族主义?
![什么是民族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a3234d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1.png)
什么是民族主义?概述: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其核心是对尊重和维护自己民族利益的强烈情感和意识。
这一思想追求民族自尊、有机体意识、民族归属感以及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民族主义在个人的价值观和政治形态上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通常与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1. 民族主义的起源: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当时许多国家逐渐成立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民族边界。
2. 民族主义的扩散: 民族主义思想在20世纪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导思想。
3. 民族主义的分化: 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化,一些民族主义把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目标,而另一些则将它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来看待。
二、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1. 文化民族主义: 通过文化传承和保护来表现民族主义,如语言、历史、传统。
2. 政治民族主义: 强调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
3. 经济民族主义: 维护本国利益和文化,妨碍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4.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通过扩张实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纳粹德国。
三、民族主义的利与弊1. 利: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团结、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它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2. 弊:民族主义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敌意,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它也会引起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的加剧。
四、民族主义在中国1.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屈辱和风雨飘摇的岁月,因此民族主义在中国会有更加特殊的表现。
2. 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革: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阶段,民族主义的表现方式不断发生着变革,例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国家的崛起期,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崛起。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出了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晚清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与民族主义觉醒
![晚清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与民族主义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a1ba32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0.png)
晚清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与民族主义觉醒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民族矛盾和危机。
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对外入侵的国家压迫与殖民侵略、内外交织形成的政治动荡、社会经济的困境以及文化的危机等方面。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逐渐觉醒,崛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挽救国家命运,追求国家的富强与尊严。
一、国家命运与民族困境晚清时期,中国逐渐陷入了危机之中。
在外,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重难返;在内,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衰退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中国社会。
国家遭受到一次次的屈辱与挫败,陷入了民族矛盾的深渊。
二、国家觉醒与思潮崛起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中国社会也逐渐觉醒,并开始崛起一些思潮。
其中,辛亥革命爆发成为晚清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走上了国民革命的道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蓬勃发展,振奋了整个国家。
三、文化兴起与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两次变法,这些变法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命运,但却使得一些先进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开始渐渐深入中国。
新思潮迅速崛起,众多的学者开始反思中国社会,想方设法振兴国家。
中国社会渐渐放弃了封建社会的束缚,迈向了更加自由进步的文化。
四、民族主义运动的崛起晚清时期,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各种民族主义的组织相继成立。
其中,中国同盟会、兴中会、光复会等力量的崛起,象征着中国社会爱国情怀的觉醒。
一系列的抗击列强的运动与起义,使得中国社会开始建立起民族自信心,不再屈服于列强压力。
五、文化复兴与现代化探索晚清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进行文化复兴与现代化的探索。
他们积极推崇科学、民主等西方思想,倡导社会进步,提倡革命宪政与国家富强,通过教育的力量普及国民教育,改进封建的教育体制。
六、晚清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觉醒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觉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个时代,中国社会开始重塑自己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振奋了整个国家。
近现代中 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 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48d8d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b.png)
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民族主义,这一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思潮,其发展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与追求。
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宁静与自足。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深深的民族危机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民族主义开始觉醒。
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率先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这是早期民族主义意识的萌芽。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势。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他们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实现国家的富强,以摆脱民族危机。
虽然变法最终失败,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20 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中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清统治,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民族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仍在继续。
在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爆发,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走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展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情感。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更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抵御外敌入侵和推翻反动统治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和凝聚着民族力量。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主义的一次集中体现。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民族同仇敌忾,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历史背景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1f682d5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e.png)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历史背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兴起,反映着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认同。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19世纪中期,中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列强通过“一口商”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儒家文化受到了冲击。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旗帜渐渐崛起。
二、发展过程1. 开国之初的民族主义思潮(1912-1927)辛亥革命后,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形成。
在革命胜利后的孙中山领导下,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发展。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概念,即“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以推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
同时,在文艺上出现了袁氏文化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哲学上出现了主体思想和全球化思想。
2. 战争年代的民族主义(1927-1945)这一时期,中国正面临着抗日战争的压力,民族主义达到了顶峰。
各种民族主义派别也相继出现。
国民党领导下的主张统一和现代化的民族主义,共产党领导下的主张革命和抗日的民族主义,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保护自主的民族主义,同时,日权下的“国共合作”,也促进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3.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主义(1949-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主义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建设方面,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在文化方面,“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思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中国文化被赋予了全球性的想象力,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崛起更加体现了民族主义精神。
三、影响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
首先,它使得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国家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性,为现代化中国的进程奠定了民族自觉的基础。
反帝爱国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反帝爱国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1e448e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8.png)
反帝爱国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运动和民族主义的崛起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主题。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东方大国,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遇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这让中国的繁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毁,国家的尊严也受到了严重的践踏。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了反帝爱国的运动,进而催生了中国的民族主义。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反帝爱国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展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一、反帝爱国运动的起源和发展19世纪末,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夺取了中国的领土和财富,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权益。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极尽压榨中国的能力,并采取了各种手段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弹,人们开始组织反帝爱国的运动,表达自己对丧失领土和尊严的不满和愤怒。
这些运动包括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反对外国侵略和支持清朝政府的本土反抗组织。
义和团运动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些组织成员穿着红衣戴着红帽,手持武器,举起旗帜,要求清朝政府坚决反对列强侵略。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列强的侵略渐趋猖狂,加上当时的清政府内外弊政激起了人民的反叛情绪。
尽管义和团运动地方性很强,但是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外矛盾不断升级。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单纯依赖武力反抗列强的方式并不能取得根本解决的效果。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旨在挽救长期内快速衰落的清朝政权。
这次改革的中心是建立“新政”,并通过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变革,使得中国能够迅速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但只得到部分地支持,根本原因是保皇党派在这次变革中发挥了阻碍作用,而且欧美列强突然联手反对变法。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出现使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中国必须自力更生地振兴,降低对外国依赖度。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它是民主化和现代化的产物。
民族主义思想与现代国家形成的历史关系分析
![民族主义思想与现代国家形成的历史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9f35c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a.png)
民族主义思想与现代国家形成的历史关系分析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已成为全球政治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然而,要理解民族主义的真正本质,我们需要回顾历史,并深入探索民族主义思想与现代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先民族主义,后国家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人们往往以血缘关系、宗教信仰或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区分自己和他人。
这种身份认同和集体意识形成的过程,是先民族主义的体现。
这种先民族主义思想并不以国家为基础,反而是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建立在对民族认同的压制之上。
在欧洲殖民时期,许多国家的建立是以对殖民地人民的强制改造和文化同化为基础的。
这导致了许多被压迫的民族对于侵略者的不满和反抗。
自18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在欧洲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推动欧洲国家形成的重要力量。
二、国家与民族主义的相互影响在现代国家的发展中,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国家形成过程的产物。
同时,近代国家的建立,也造就了大量民族主义者。
以19世纪欧洲为例,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统一运动都是民族主义的重要表现。
他们的统一运动是为了取代旧世界中的各个小国,进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相反地,在某些情况下,民族主义也成了国家形成的障碍。
例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对民族主义的抑制,民族认同变得次要,集中在了对国家的效忠上。
然而,这也导致了族裔冲突的加剧,从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团结造成了威胁。
三、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近年来,全球化导致了国家的相互联系与不断增加的跨国移民浪潮。
这使许多人感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继续被用作重要的身份认同手段。
我们看到,在一些国家中,越来越多的民族主义者强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并批评跨国移民对他们的文化和身份造成了一定威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强调本土文化和民族主义的思想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变化。
事实上,许多新兴的民族主义者,更关注人类群体的未来前景、全球环境和人类生存问题。
四、结论总而言之,民族主义思想是与现代国家形成过程紧密相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崛起是今天被我们提到最多的一个概念,那么中国崛起的方式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势来完成是我们乃至世界都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当前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意义何在呢?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伴随着战争和扩张,这种扩张包括领土也包括文化和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既从总体上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颠峰。
那么从矛盾论的立场上来看,有崛起就必然有衰落,从当前来看中国崛起谁是最大的潜在威胁?答案是,美国。
从当前的世界形态来看,美国是一超独霸,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都会引起美国的极度担忧,因为其霸权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中国要崛起就必须要直面与美国的对抗,认清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对美国的长期外交战略。
当然除了美国之外,包括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是潜在的威胁,因为他们和美国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对中国崛起同样存在着忧虑。
而日本由于和中国在地缘和历史上存在着极大的渊源,所以对日本的关系是中国的另一个重大外交课题。
在内部中国崛起现在经济基础已经基本构筑了一个雏形,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必须有文化上的突破。
比如中国在秦朝和汉朝形成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而唐朝又是一个高峰。
在此高峰的形成前期都有文化上的突破,这种文化表现为多元化和蓬勃向上的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奠定了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条件。
尚武精神是当时最大的特色,法家和兵家当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秦朝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取得了胜利。
而到了汉朝,在经过了对西域外部威胁的征伐之后,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开始培养一种相对柔弱文化,儒家开始取得了统治中国文化的地位。
一直到后来的唐代都没有突破这个范畴,在经历了唐朝的顶点之后,中国整个文化体系开始进入一种极度衰落的趋势,以至在经历蒙古和金的两次灭国都不能有所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在汉朝以后就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既民族主义已经处于僵化的状态。
“五四”运动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从实质上来看就是一次民族主义的苏醒和爆发。
此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多次革命,但终究因为积弊太深而不能完全改变文化上的病根,民族主义其实一直处于半沉睡状态。
2008年是一个特殊之年,奥运会的举办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期待。
中国的民族主义需要一个机会来唤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更加的加剧,于是针对中国奥运会西方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伤害,这些不但没有达到其目的,反而激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爆发。
网络由于其方便和快捷等优势,成为中国民族主义传播的一个优秀的平台。
但这些还不足以说明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走出低谷,必须要有全民的参与。
当前主流媒体一直很忌讳谈民族主义,应该分清楚极端民族主义和真正的民族主义的区别。
有些国外媒体更是对中国民族主义大加指责和污蔑,其实就是害怕中国民族主义觉醒对自己产生的威胁。
现在中国的汉奸特色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许多要害部门都有他们的足迹,即使披着诸如“教授”“专家”之类的华丽外衣也不能掩盖其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本质。
中国要想崛起首先要从内部消除这些蛀虫们,千里之堤溃与蚁穴,对这些败类绝对不能手软。
任何不顾大局,损害中华民族利益者都是民族主义者的敌人。
现在国际敌对势力也一直没有死心,对中华民
族在文化上进行渗透,在经济上进行扼杀、军事上进行封锁,其目的就是要最终把中国的土地并入自己的版图,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中国民族主义者的任务就是铲除他们部署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在文化和科技上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建立完善的法制制度,树立中华新的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最终创造一个和谐与公平的内部环境,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最终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崛起!
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国民族主义的精髓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危机意识,“己所不与、勿施与人”的人文精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
中国民族的文化博大精神,绝对不相某些人说的已经处于僵死的状态。
比如儒家文化讲究和与礼但也是进取上午,我们不能尊之入天,也不能贬之入地,而兵家注重法制、严明赏罚、重信义,和儒家可相辅相成。
西方文化也并非十全十美,自由、民主、人文平非西方的专利,“能言者未必能行”,现在西方国家有几个不是通过暴力手段发家的?有几个不是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民主只是他们获取利益的一种借口和手段而已!
中国要实现崛起,就必须要凝聚国人的力量和智慧,必须要创造和谐和平等的社会氛围,要建立可以保护人民生命和利益、获取能源的有效国防体系,没有民族主义何以团结人民?何以抵御强寇?何以凝聚智慧?
民族主义是一个国家文化和风俗等综合创造的一种宝贵财富,他不是一种破坏的力量(极端民族主义虽然也带有民族字样,但实质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形态,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现象),而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一种可以凝聚力量和智慧,可以铲除一切邪恶和黑暗的利器,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当中形成的一种可贵的进取精神。
他不会因为时间的转移而消亡,他会在人类的最善良的地方生根、发芽、成长,比太阳还要永恒、温暖、光明,永远伴随着人们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