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淀粉酶解工艺

合集下载

实验:淀粉的酶解糖化

实验:淀粉的酶解糖化

实验:淀粉的酶解糖化介绍本实验旨在研究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糖化反应。

糖化是一种将淀粉分解为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见,比如食物的消化过程就包含了糖化反应。

通过观察酶解淀粉的速度和糖化产物的形成,我们可以了解酶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探索糖化反应的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淀粉溶液、酶溶液、反应、水浴等。

2. 实验组织:将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到不同的反应中。

3. 添加酶溶液:将相同浓度的酶溶液分别加入到之前加入淀粉溶液的反应中。

4. 反应过程观察:将反应放入预先设定好的温度的水浴中,开始观察淀粉酶解糖化的过程。

记录每个时间点的颜色变化、淀粉的消失和糖化产物的形成情况。

5. 数据记录和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记录每个时间点的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6.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讨论和解释。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试剂和酶溶液。

-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酶溶液的浓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尽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清洁,以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了酶解糖化的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淀粉逐渐消失,糖化产物逐渐形成。

实验结果表明酶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加速淀粉分解成糖的过程。

酶解糖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淀粉和酶溶液会对反应速度产生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糖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为进一步研究酶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如果有引用的内容,请在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格式按照需要进行调整)。

酶解法制备木薯多孔淀粉的工艺研究

酶解法制备木薯多孔淀粉的工艺研究
S m2 一1 /1 O % =( -ml 0) 0xl 0 () 1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材 料 与 仪 器 .
式 中 ,一 油 率 ; S吸 m广砂 芯 漏 斗 的净 重 质 量 ; 一 m2砂
芯 漏 斗 加 吸 附油 后 的微 孔 淀 粉 的 总 质 量 。
1 4 多孔 淀 粉 微 观 形 貌 的 观 测 .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 S2 6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9 0 (0 2 0 .0 20 17 .9 5 2 1 )20 1—2
多孔 淀 粉 , 又称 为微 孔 淀粉 , 指 淀粉 酶 在 是 低 于 淀 粉 糊 化 温 度 下 水 解 各 种 原 淀 粉 而 形 成 的
孔状 , 比表 面 积 较 大 , 有 良好 的 吸 附 性 能 , 吸 具 能
附 除膏状 物 以外 各 种形 式 的物 质 ,因其 具有 高
效 、 毒 、 全 和可 生物 降解 等优 点 , 食 品 、 无 安 在 药 品 、 妆 品和 农 药 等 行 业 具 有 广 泛 的应 用 前 景 。 化 本 试 验 以 广 西 丰 富 的 木 薯 淀 粉 为 原 料 . 用 酶 水 解 采 法 制 备 多 孑 淀 粉 . 通 过 测 定 多 孔 淀 粉 的 吸 油 率 L 并 和 微 观 形 貌 以研 究 最 佳 的工 艺 条 件 。
第 4 卷 第 2期 1 21 0 2年 2月







Vo . No 2 1 41 .
Te h o o y& De eo me to e c lI d t c n lg v l p n fCh mi a n us ̄

简述淀粉酶解法的工艺流程

简述淀粉酶解法的工艺流程

淀粉酶解法工艺流程简述
一、准备阶段
1.原料准备
确保淀粉供应充足
准备水和其他添加剂
2.设备检查
检查酶解设备和配套设备状态
确保设备清洁和正常运行
3.环境准备
清洁操作场地
调节环境温湿度适宜
二、酶解过程
1.原料混合
将淀粉与适量水混合
添加调节pH值的酸碱剂
2.加酶酶解
加入淀粉酶
控制酶解温度和时间
3.反应结束
根据需要停止酶解反应
冷却淀粉酶解液至室温
三、分离与提取
1.液固分离
过滤或离心分离液体与固体淀粉残渣2.酶提取
对液体部分进行进一步酶提取
可采用浓缩、纯化等方法
四、精制与后处理
1.澄清
通过澄清剂去除淀粉酶解液中的浑浊物2.浓缩
将酶解液浓缩至所需浓度
3.灭酶
对酶解液进行加热或添加抑制剂灭活酶
五、成品处理
1.包装
根据产品性质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
2.标签贴附
贴上产品标签和相关信息
3.成品储存
存放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中。

食品加工过程中玉米淀粉的酶解

食品加工过程中玉米淀粉的酶解

食品加工过程中玉米淀粉的酶解玉米淀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在食品工业中,玉米淀粉被用来增加食品的黏性和稠度,改善食品的质感和口感。

玉米淀粉的酶解过程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技术,在不同的酶解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特性、不同用途的产品。

玉米淀粉酶解是指通过添加特定的酶来降解玉米淀粉分子,使其在温度和pH条件下发生变化。

酶解主要涉及两个关键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主要作用在淀粉分子内部,将淀粉链内的α-1,4-糖苷键酶解为低聚糖;β-淀粉酶则作用于淀粉链的末端,将淀粉链上的α-1,4-糖苷键酶解为葡萄糖。

淀粉酶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凝胶化和糊化。

凝胶化是指在水中加热淀粉溶液时,淀粉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结构的凝胶。

糊化是指在凝胶化的基础上,通过酶解作用使淀粉分子更加均匀地分散在体系中。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玉米淀粉的酶解可以实现多种产品的生产,例如:玉米糖浆、果冻、糖果、果酱等。

不同的酶解条件可以得到不同颜色、口感和稠度的产品。

例如,在较高温度下酶解可以得到透明度较高的产品,而在较低温度下酶解则可以得到较浑浊的产品。

酶解过程中,酶的选择和添加量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适当的酶种类和酶活性能够更好地调控产品的黏稠度、凝胶强度和糊化程度。

同时,酶的添加量也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过高或过低的酶添加量都可能影响产品的品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玉米淀粉的酶解技术不仅仅用于改善产品质量,还有助于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通过酶解技术,可以将玉米淀粉相关的副产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酶解过程也可以帮助食品企业实现生产工艺的优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玉米淀粉的酶解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酶解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和pH条件,可能导致酶的活性降低或失活,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其次,酶解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

淀粉酶酶解处理改善表面施胶性能的研究

淀粉酶酶解处理改善表面施胶性能的研究
量 对 酶 预 处 理 效 果 是 一 个 关 键 的 因
件 。 对 新 闻 纸 进 行 表 在
面 施 胶 时 , 解 淀 粉 不 酶
仅 能 改 善 纸 张 的 施 胶
( ) 度 的 测 定 方 法 2粘
根 据 GB/T l 0 8 9 9 准 进 2 9 一l 8 标 行 测 定 , 上 海 昌 吉 地 质 仪 器 有 限 公 用
司 生 产 的 N DJ一 7 型 旋 转 式 粘 度 仪 9 测定。
素 。 一淀 粉 酶 酶 用 量 对 酶 解 后 淀 粉 粘 度 的 影 响结 果 见 图 l 。
由 图 l 果 可 知 , 着 淀 粉 酶 用 结 随
度 , 且 还 能 改 善 纸 张 而
的 强度 性 能 。
关 键 词 : 一淀 粉 酶 ; 薯 淀 粉 ; 木
酶 解 ; 面施 胶 表
量 增 加 , 解 后 淀 粉 的 粘 度 显 著 下 酶
降 , 酶 用 量 大 于 0. 6 U/ 当 0 I g时 , 度 粘
( ) 解 工 艺 条 件 的 研 究 3酶 先 用 冷 水 将 淀 粉 按 所 需 浓 度 调
植 物原 料 , 毒安 全等 独特 的 优势 。 无 为 了 增 加 淀 粉 的 摄 取 量 , 高 淀 粉 溶 提
体 积 在 新 闻纸 上 利 用 英 国 RK i t Prn
C a n t u e t t 生 产 的 K3 3 o t I s r m n s L d. 0
液 的 固 含 量 , 善 淀 粉 表 面 施 胶 效 改
gY ● 化 学 品 ●
的 淀 粉 糊 化 溶 液 。 常 用 于 表 面 施 胶 通 的淀粉液 粘度一 般在 1 0~1 mPa・ 5 S 之 间, 验选 择淀粉 酶用量 为0 . 试

淀粉酶解的糖化

淀粉酶解的糖化
• DE值——指的是糖液中还原糖占干物质的百分比。
DE值=还原糖含量(%)/干物质含量(%)*100%
此处的还原糖是指用裴林氏滴定法测定出来的所有糖的 总和。 • 此处的干物质是指用阿贝折光仪测定出来的干物总量。
糖化的工艺条件
• 糖化温度:55~60º C
• • • • • •
糖化PH:4.4~4.6 糖化酶用量:80~100U/g淀粉 糖化终点:达到最大DE值 灭酶条件:85º C 20min 活性炭用量:0.5~1.5g/L 脱色时间:≥30min
淀粉酶解的糖化
糖化过程是在 淀粉葡萄糖苷酶 (俗称糖化酶) 的作用下完成的。 在糖化酶的作用 下,可将液化产 物进一步水解为 葡 萄 糖 。
) 外切酶)剪切方式
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的总化学式如 下
(C6H10O5)n+nH2O=n*C6H12O6
162 18 180
理论转化率为: 180/162*100%=111%
Hale Waihona Puke O (5-羟甲基糠醛)O (色素) 蛋白质 多肽 NH2RCOOH(氨基酸)
葡萄糖分解反应及产生色素
糖化液的质量要求
• 一应控制好淀粉的质量:慎用霉烂、变质的玉米或淀粉,因 霉变玉米或淀粉酸度较高,甚至有抑制物质,有残留毒素, 将会影响谷氨酸菌体的正常生长和产物积累,生产过程中应 减少淀粉的污染。 • 二是糖液中不应有糊精存在:因为谷氨酸菌不能利用糊精, 造成原料浪费。同时,较多的糊精将造成发酵过程中泡沫增 加,容易逃液,给发酵增大了污染的可能。 • 三要求糖液要清,色泽要浅:透光度要高,透光度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糖液质量的高低,透光率低往往是由于淀粉水解 过程中发生的葡萄糖复合或分解反应程度高,产生了较多的 色素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将影响谷氨酸菌体的生长。 • 四是糖液中的蛋白质要尽量减少:蛋白的增加给发酵和提取 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酶解-球磨法制备微细化淀粉的性质研究

酶解-球磨法制备微细化淀粉的性质研究

酶解-球磨法制备微细化淀粉的性质研究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将淀粉细化,能够改变其分子结构,改善其性质,如凝胶稳定性、粘度、热稳定性、结晶特性等。

酶解-球磨法是将淀粉细化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它本身具有复杂性,因此,对其研究也较为重要和必要。

酶解-球磨法细化淀粉,一般要经历消化酶和球磨步骤。

消化酶在淀粉颗粒内分解淀粉颗粒的内部构造,破坏淀粉的高排列度和较大的分子量,从而实现细化的目的;球磨步骤通过间歇式高速带状均质器将细化后的淀粉经研磨处理实现分散程度的提高。

研究表明,参数的选择对酶解-球磨法细化淀粉非常重要。

酶消化阶段,添加酶浓度和反应时间是关键因素,过低或过高的酶浓度,会导致不能达到较好的细化效果;球磨阶段,研磨时间和研磨温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参数,研磨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分散程度提高不明显或者淀粉粒径细化不够。

此外,还受到淀粉品种的影响,不同淀粉对消化酶和研磨机加工响应不一样,淀粉细化效果也不一,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酶解-球磨处理,淀粉的凝胶稳定性和可溶性等性质,均会发生明显变化,细化后的淀粉功能性显著提高,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淀粉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玉米淀粉酶法水解制糖及纯化过程的研究

玉米淀粉酶法水解制糖及纯化过程的研究
铜、 碘化钾 、 葡萄糖 、 酒 石 酸钾 钠以及 氢氧化 钠等 辅助 材料 , 这些 材料 时 间对玉 米糊 化D E 值的影 响 , 蒸煮 时间越长 , 酶 作用于底物 的机 都 经过了质量验 证, 且都是 分析纯 。 会越大 , 因而对淀 粉的分解效 果也越 好。 随着时 间的 增加 , D E 值增加 明 1 . 2 试 验仪器 显, 当5 0 mi n 后趋于平缓 , 所以选择 时间在3 0 — 5 0 ai r n 范围内进行正交试 HH一 8 数显恒温 水浴 锅 : 上海 浦东物理 光学仪 器 7 7 2 s 可见分 光光 验 。 度仪 、 YP 5 0 2 N电子天 平 : 上海精 密仪 器仪表 有限 公司 ; B S 2 2 4 S 分析 天 3 讨论 平: 北 京赛 多利斯 仪器系统有限 公司。 1 . 3 试 验方法 1 . 3 . 1 工艺 路线 当玉 米淀粉 进行水解之 后会产生出多种 有机糖浆 , 其 中以糊精 、 糖 浆 和葡萄 糖等为主。 由于 这些水解产 物本身具有很 高的营养性 , 受到了 食品加工厂 工作人员的青睐。 其中糊精是一种较 为特殊的物 质, D E 值较
能够 达到 1 0 ml 将其摇 匀, 使蓝 色的溶液静 置1 0 分 钟以后 , 光度的波长能 淀 粉糖 的功能 较多, 在 市场 中的应用 也较为 防范 , 所以 , 在其发展 的过 够达  ̄ 1 ] 6 6 0 n m, 用 吸光度当做是横坐标 , 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粉的质量浓度 为纵坐标 绘制 程 中, 相 关 的技术 人员采 取了多种 方法 来对 其进 行生产。 其 中酸 法、 酸 变化 曲线 。 酶 法以及 双酶法 较为常见。 但是 由于 酸法在进行的过 程中很难控 制, 所 1 . 3 . 3 玉 米淀粉 糊化的影 响因素 以, 多数的生 产厂家运用 酸酶法 。 但是 任何事 物都 存在着两 面性 , 酸酶 ( 1 ) 加 酶量对 于玉 米淀粉 的糊 化有着 重要 的影 响 , 在温 度5 0 摄氏 法 虽较 容易控制 , 但 是其抗腐蚀 能力还需要进 一步完善。 在 反映的过 程

淀粉酶的生产及应用

淀粉酶的生产及应用

淀粉酶的生产及应用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就淀粉酶的生产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淀粉酶的生产淀粉酶是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1. 微生物源生产微生物源生产淀粉酶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常用的微生物有真菌和细菌。

常见的真菌有Aspergillus、Penicillium、Trichoderma等,常见的细菌有Bacillus、Streptomyces等。

微生物源生产淀粉酶的步骤一般为:选材→筛选高效菌株→发酵→提取淀粉酶→纯化淀粉酶。

2. 动物源生产动物源淀粉酶主要来自猪胰腺。

提取过程一般为:猪胰腺养殖→收集猪胰腺→粉碎破碎→提取淀粉酶→纯化淀粉酶。

3. 植物源生产植物源淀粉酶主要来自马铃薯、玉米等植物中。

提取过程一般为:马铃薯破碎→破菌、杀菌、酶解→提取淀粉酶→纯化淀粉酶。

二、淀粉酶的应用1.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中的葡萄糖浆、糖化醇、果胶等的制备和糖化工艺的调控。

例如,淀粉酶可将淀粉酶解为较小的糖分子,提高食品中糖的含量,改善口感和稳定性。

此外,淀粉酶还可用于面包、饼干等面粉制品的改良,并提高其贮存性和食用品质。

2. 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纺织工业中主要用于织物的整理处理,如退浆、硫酸盐还原等。

其作用是分解纺织原料中的淀粉,提高降解淀粉成分的活性和效果,从而达到改善织物的柔软度、光泽度和手感等目的。

3. 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造纸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原料中的淀粉和非淀粉物质的降解处理。

通过添加适量的淀粉酶,可以有效降低造纸原料中淀粉的含量,提高浆料的筛选效率和纸张的强度、光泽度等性能。

4. 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药物的合成和改良。

例如,淀粉酶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辅料,改变其物化性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此外,淀粉酶还可用于药物的表面活性剂、缓释剂等的改良,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淀粉水解糖酶水解的工艺流程

淀粉水解糖酶水解的工艺流程

淀粉水解糖酶水解的工艺流程英文回答:Starch Hydrolysis by Amylase: Process Flow.Starch hydrolysis by amylase is a critical process in the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as it allows for the conversion of complex carbohydrates into simpler sugars. This process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yrups, sweeteners, and alcoholic beverages.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tarch involves the breakdown of the starch molecule into smaller units, primarily glucose, maltose, and other oligosaccharides. The process flow for starch hydrolysis by amylase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1. Starch Preparation: The first step involves preparing the starch for hydrolysis. This typically involves suspending the starch in water to create a slurry. The starch slurry is then heated to a specific temperatureto gelatinize the starch, which makes it more susceptibleto enzymatic hydrolysis.2. Enzyme Addition: Once the starch is gelatinized, amylase enzymes are added to the slurry. Amylases are enzymes that specifically cleave the glycosidic bonds in starch molecules, breaking them down into smaller sugars. The type of amylase used and the amount added will dependon the desired products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conditions.3. Hydrolysis Reaction: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takes place over a period of time, typically several hours.During this time, the amylase enzymes break down the starch molecules into glucose, maltose, and other oligosaccharides.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H, are carefully controlled to optimi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hydrolysis process.4. Saccharification: Once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is complete, the resulting mixture is known as saccharified starch. Saccharification refers to the conversion of starch into simple sugars. The saccharified starch can then befurther processed depending on the intended application.5. Fil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he saccharified starch may undergo filtration or other purification steps to remove any remaining starch particles or other impurities. This step help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clarity of the final product.6. Downstream Processing: The saccharified starch can then be used as a substrate for further downstream processing, such as fermentation or isomerization. In the case of alcoholic beverage production, the saccharified starch is fermented by yeast to produce ethanol.中文回答:淀粉水解糖酶水解工艺流程。

淀粉水解工艺流程

淀粉水解工艺流程

淀粉水解工艺流程The process of starch hydrolysis involves breaking down starch molecules into smaller, more easily digestible compounds. 淀粉水解工艺流程是将淀粉分子分解成较小、更容易消化的化合物的过程。

This process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weeteners, such as glucose and fructose, as well as in the fermentation of alcohol and the manufacturing of various food products. 这个过程通常用于生产甜味剂,如葡萄糖和果糖,以及在酒精发酵和各种食品制造中。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for starch hydrolysis, including acid hydrolysis,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thermal hydrolysis. 淀粉水解有几种方法,包括酸水解、酶水解和热水解。

Acid hydrolysis involves the use of strong acids, such as sulfuric acid, to break down the starch molecules. 酸水解涉及使用强酸,如硫酸,来分解淀粉分子。

Enzymatic hydrolysis, on the other hand, utilizes enzymes to catalyze the breakdown of starch into simpler sugars. 另一方面,酶水解利用酶来催化淀粉分解成简单的糖。

Thermal hydrolysis involves the use of high temperatures to break down starch molecules. 热水解涉及使用高温来分解淀粉分子。

紫山药淀粉酶解工艺优化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紫山药淀粉酶解工艺优化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紫山药淀粉酶解工艺优化及动力学模型研究本文旨在优化紫山药淀粉酶解工艺,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条件,即pH 值为5.5、酶解时间为2.5小时、酶解温度为50℃、酶用量为2%。

在此条件下,紫山药淀粉的酶解率达到了91.23%。

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其参数,拟合效果良好。

此外,还探究了不同条件下酶解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酶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随pH值上升而降低。

本研究对于紫山药淀粉的高效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 -。

[讨论] 淀粉酶解工艺

[讨论] 淀粉酶解工艺

问:使用中温α-淀粉酶对淀粉进行液化处理,酶的作用温度是70-90℃,在此温度下淀粉会糊化,实验多次,酶解30min后DE值都只能达到2-5,延长加热时间,浆液粘稠度越大,如何操作能够有较好液化效果,使DE值达到10以上?
所用大米淀粉细度约为11目。

1答:影响液化的因素有多个。

楼主可以从1 中淀酶活2 淀粉酶添加量3反应PH 4 淀粉浓度考虑
调浆淀粉浓度在25-30%
调节PH至6.0
加入酶制剂
加热保温85-90度
碘试红棕色即可
一般情况时间越长,粘度下降,DE上升
2答:我觉得原因在于淀粉酶添加量太少了,一般来说中温淀粉酶使DE值上升很快。

你也可以尝试用高温淀粉酶。

3答:我觉得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液化的PH是否控制在液化酶最适宜的活性,一般是6.0~6.5,如果ph不是酶最
适宜的活性,影响其工作效率;
2、温度可以控制在下限,这样可以在淀粉完全糊化之前进行液化。

3、要考虑酶的活度,这个一般不好测试,酶的供应商一般有此类的评估方法。

4答:我用玉米淀粉做的,发现更难液化。

淀粉降解材料的生产工艺

淀粉降解材料的生产工艺

淀粉降解材料的生产工艺
淀粉降解材料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高品质的淀粉作为原料,将淀粉进行处理,除去杂质和不溶性成分。

2. 酶解过程:将处理过的淀粉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加入淀粉降解酶。

酶解的目的是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3. 发酵过程:在酶解完成后,将混合物转移到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发酵剂。

发酵的目的是将分解得到的糖分子转化为目标产品,如乳酸或乙醇。

4. 分离纯化:经过发酵得到的淀粉降解物中含有杂质和未转化的底物,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方法包括过滤、离心、蒸馏、结晶等。

5. 干燥和成品包装:将纯化后的淀粉降解材料进行干燥,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

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和酶的添加量等参数,以保证淀粉的充分降解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同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淀粉酶解糖液的制备及谷氨酸发酵罐发酵

淀粉酶解糖液的制备及谷氨酸发酵罐发酵

实验十六淀粉酶解糖液的制备及谷氨酸发酵罐发酵(一)淀粉酶解糖液的制备一、实验原理发酵生产中,部分产生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作为碳源。

因此,当以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的过程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可用来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原料很多,主要有山芋、玉米、小麦等含淀粉原料。

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有三种,即酸解法、酶酸法及双酶法。

本实验采用双酶法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首先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可溶性增加;接着利用糖化酶将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

水解糖液的质量标准:色泽:浅黄、杏黄色、透明液糊精反应:无DE值:90%以上还原糖含量:18%左右透光率:60%以上。

pH:4.6~4.8二、实验器材(一)实验材料1.大米粉2.α-淀粉酶(2000u/g)3.糖化酶(50000u/g)4.碘液(11g碘,加22gkI,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

(二)仪器设备1.恒温水浴槽2.真空泵3.抽滤瓶及布氏漏斗4.比色板三、操作步骤1.液化:称取30g大米粉于三角瓶中,加水至100ml,用纯碱调节pH到6.2~6.4,再加入适量的氯化钙。

使钙离子浓度达到0.01mol/L,并加入一定量的液化酶(控制5~8u/g淀粉),搅拌均匀后加热至85~90℃,保温10min左右,用碘液检验,达到所需的液化程度后升温到100℃,灭酶5~10min。

2.碘液检验方法:在洁净的比色板上滴入1~2滴碘液,再滴加1~2滴待检的液化液,若反应液呈橙黄色或棕红色即液化完全。

3.糖化:将上述液化液冷却至60℃,用10%柠檬酸调节pH至4.0.~4.5按100u/g淀粉的量加入糖化酶,并于55~60℃保温糖化至糖化完全。

糖化结束后升温至100℃,灭酶5min。

4.糖化终点的判断:在150×15试管中加入10~15ml无水乙醇,加糖化液1~2滴,摇匀后若无白色沉淀形成表明已达到糖化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使用中温α-淀粉酶对淀粉进行液化处理,酶的作用温度是70-90℃,在此温度下淀粉会糊化,实验多次,酶解30min后DE值都只能达到2-5,延长加热时间,浆液粘稠度越大,如何操作能够有较好液化效果,使DE值达到10以上?
所用大米淀粉细度约为11目。

1答:影响液化的因素有多个。

楼主可以从1 中淀酶活2 淀粉酶添加量3反应PH 4 淀粉浓度考虑
调浆淀粉浓度在25-30%
调节PH至6.0
加入酶制剂
加热保温85-90度
碘试红棕色即可
一般情况时间越长,粘度下降,DE上升
2答:我觉得原因在于淀粉酶添加量太少了,一般来说中温淀粉酶使DE值上升很快。

你也可以尝试用高温淀粉酶。

3答:我觉得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液化的PH是否控制在液化酶最适宜的活性,一般是6.0~6.5,如果ph不是酶最
适宜的活性,影响其工作效率;
2、温度可以控制在下限,这样可以在淀粉完全糊化之前进行液化。

3、要考虑酶的活度,这个一般不好测试,酶的供应商一般有此类的评估方法。

4答:我用玉米淀粉做的,发现更难液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