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易混淆知识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易混淆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易混淆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易混淆的物理量
诸城繁华初级中学刘焕强
1、错误与误差:错误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以避免,而误差是客观因
素造成,不可以避免,只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精密仪器减少。

2、压力与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而压力是作用在整个接触
面积上的,压力不能反映效果,而压强才能反映作用效果。

3、重力与压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作用在物体重心上,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压力是由于物体间接触且有挤压而产生的作
用,是在物体接触面上,且只有物体自由水平放置时重力大小才等
于压力大小
4、重力与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
置、形状、温度、密度、状态的改变而变。

而重力要随位置而改变,
重力有方向,质量无方向,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5、质量与密度:密度表示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

是物质的性性,
ρ=m/v,但ρ与m、v无关,每种物质的密度不同,一般ρ固>ρ液>ρ。

注意: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变,但要随状态而变

6、速度与平均速度:速度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时刻任意一段路
程的快慢,而平均速度则表示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快慢程度,不
能代表某一时刻,或任意一段路程上的快慢程度。

7、高度与深度:高度是从水平面竖直往上量度,深度是从自由液面竖
直往下量度
8、电压与电流:电流类比水流,是电路当中的,故电流表串联在电路
中测量,而电压类比水压,是电路两点间的,故电压表并联在两点

在学习上多用心琢磨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以辨析,相信同学们的物理成绩会稳步提升。

初三上册物理易错点

初三上册物理易错点

初三上册物理易错点测量误差与错误误差:由于仪器或测量者的感官局限、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错误:对物理量的认识或计算时产生的偏差,如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等。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将误差与错误混淆,两者性质和处理方法都不同。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注意区分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特别是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光的折射与反射折射定律:光在密度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遵循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光在物体表面被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注意折射和反射中的光线传播方向和角的关系,不要混淆。

电功率计算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注意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功率是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电路分析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判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了解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避免读数错误。

欧姆定律应用欧姆定律是描述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依据。

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及公式表达的物理意义,注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单位换算。

浮力概念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流体的体积。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注意物体沉浮的条件。

压强压力区分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有时等于重力,有时不等于重力。

注意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九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有些知识点常常容易引起混淆或理解上的困惑。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上册物理学中的易错知识点,并给出解答和提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在物理学中,速度和加速度经常容易被混淆。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可以用公式v = Δs/Δt表示,单位是m/s;而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速度,可以用公式a =Δv/Δt表示,单位是m/s²。

简单来说,速度描述的是物体的移动快慢,而加速度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

二、力与压强的关系力和压强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力是物体受到的推或拉的作用,可以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 = F/A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

简单来说,力是对物体施加的作用,而压强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情况。

三、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在光学中,反射和折射是两个常见的现象。

反射是光线遇到介质边界时发生的现象,光线沿着原来的路径反弹回来;而折射是光线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光线改变了传播的方向。

简单来说,反射是光线反弹的现象,而折射是光线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四、电流与电压的区别在电学中,电流和电压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电流是指电荷通过导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流动量,可以用公式I = Q/t表示,单位是安培(A);而电压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U = W/Q表示,单位是伏特(V)。

简单来说,电流描述的是电荷的流动,而电压描述的是电荷流动所带的能量。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方法合并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合成;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可以使用正余弦定理进行分解。

简单来说,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而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的介绍。

初中物理电学易错概念

初中物理电学易错概念

初中物理电学易错概念一、电流与电压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在电路中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学生们在学习电流概念时容易混淆的一点是电流的方向问题。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即从正极流向负极。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电子流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这是因为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2. 电压电压是电势差,也就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推动力。

电压通常用字母“U”或“V”来表示,单位是伏特(V)。

学生们容易混淆电压与电流的区别。

电压是电势差,而不是电流本身,它代表了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推动力。

类比水流,电流就像水的流速,而电压则类似于水压。

二、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指的是电流依次流过电路中的每个元件,即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

这样的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相等,而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的代数和。

通过串联电路时,学生们容易弄混总电压和各个元件电压的关系。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指的是各个元件的两端相连,形成不同的路径供电流流动。

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相等,而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的代数和。

学生们在学习并联电路时容易误解总电流与各个元件电流的关系。

三、电阻与电导1. 电阻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遇到的阻碍,它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流通过的难易程度,阻碍电流的流动。

学生们容易忽略电阻对电流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2. 电导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用字母“G”表示,单位是西门子(S)。

电导表示了电流通过的畅通程度,电导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学生们容易忽略电导与电阻的关系,错误地认为电导越小,电流就越大。

四、直流电与交流电1. 直流电直流电指的是电流方向始终不变的电流,通常由电池等直流电源提供。

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向始终保持一致。

学生们容易忽略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所在家庭中的插座提供的电流是直流电。

初中物理易混淆点解析——热学部分

初中物理易混淆点解析——热学部分

Part 3 热学部分【错误认识18】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纠错】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才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图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

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B.它是利用温度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制成的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答案】解:(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故A错误;(2)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错误认识19】熔点越高越容易熔化。

【纠错】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应该是熔点越低越容易熔化。

★冬天下雪后路面有厚厚的积雪影响交通,为了让雪尽快熔化,人们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雪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D.盐水使雪的温度降低【答案】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

故选:A。

【错误认识20】晶体吸收热量,一定会熔化。

【纠错】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答案】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C。

【错误认识21】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初中物理声现象易混淆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易混淆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钟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不同,响度相同,如果用不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及响度都不同,但两种情况下,发出声音的音色一样,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A.是次声波B.是超声波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C解析: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的频率在人耳可接收范围,不是超声或次声,且可以在空气中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A.只能传递超声波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C.声音传播速度快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B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所以月球上的航天员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来交流。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②医用B超诊断仪③超声波清洗眼镜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答案: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医用B超诊断仪、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都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眼镜和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选D。

5、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B.倒车雷达C.B超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答案:A解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022届初中物理内能易混淆知识点

2022届初中物理内能易混淆知识点

(每日一练)2022届初中物理内能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答案:C解析:A.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质量和燃烧程度有关,故A错误;B.晶体熔化时,物体不断吸热,其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保持熔点不变,故B错误;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正确;D.热量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D错误。

故选C。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A.液体A的比热容大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C.液体B的比热容大D.无法比较答案:C解析:根据Q=cmΔt可知,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较少,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吸多。

根据题意,两种液体质量相等,使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两分钟,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图像中可以看出,A液体温度升高的较多,液体B的较少,所以液体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

故选C。

3、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木摇落露为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丹桂小菊方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答案:C解析:A. “草木摇落露为霜”,露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因此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因此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C. “丹桂小菊方径香”,桂花飘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 “大地阳和暖气生”,太阳通过热传递将大地的内能增加,因此大地增加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

九年级物理易混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混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混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科学,当我们学习物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的差别细微,但是对于理解物理原理和解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物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解析与区分。

一、热传导与热辐射热传导和热辐射都是热能传递的方式,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涉及到热能的传递。

然而,它们的传递方式却有所不同。

热传导指的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者原子的碰撞传递热能。

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通过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传递热量。

例如,我们在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传导就是通过水袋和皮肤的接触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通过物质的接触。

热辐射可以发生在任何介质中,包括真空。

例如,我们感受到太阳光的热量,就是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

二、向心力与离心力向心力和离心力是在物理学中常常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它们的区别在于作用的方向和对象。

向心力是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力。

它的作用方向是向着圆心的,使得物体保持在圆周运动的路径上。

向心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圆周运动的半径决定。

离心力则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力的反向,即指向圆周轨道外侧的力。

离心力的作用方向是与向心力相反的,是使得物体离开圆周运动轨道的力。

三、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物理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特别是在电学中。

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电导率和电阻率不同。

导体是指电流可以顺畅通过的物体或材料。

导体一般具有低电阻率和高电导率,可以将电荷快速传导。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和铁。

绝缘体则是指电流不能流经的物体或材料。

绝缘体具有高电阻率和低电导率,电荷无法顺畅传导。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和玻璃。

四、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涉及到运动。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速度是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易混淆概念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易混淆概念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易混淆概念整理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内部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以下整理了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点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它们。

1. 功和能量功和能量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功是用力移动物体的能力,它与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关。

而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功是指对物体施加力并使其移动,而能量是指物体储存的势能或运动的动能。

功是一个过程,而能量是一个状态。

2. 向心力和离心力向心力和离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到的作用力。

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力,它使物体朝向中心运动。

离心力则是与向心力反向的力,使物体远离中心。

两者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

能够正确理解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区别对于理解圆周运动和它们的应用很重要。

3. 密度和比重密度和比重是描述物体重量和大小关系的物理量。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

它是描述物体质量分布的量。

比重则是物体在给定液体中的浮力与同体积液体的浮力之比。

比重是相对的,物体放入不同液体中比重会不同。

密度是一个绝对值,不受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

4.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它是一个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发生的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5. 热和温度热和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概念。

热是能量的传递形式,是因为温度差异而发生的热量传递。

温度则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热是能量的流动,而温度是物体本身的性质。

6. 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压是描述电路中电子流动和电能转换的物理量。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它是衡量电子流动的强弱。

电压则是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通过的电位差,是描述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很多同学容易将质量和体积混淆。

质量是物体所含有的物质数量的多少,与物体的大小无关;而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2.阻力与速度无关: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速度越快,阻力越大。

实际上,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表面的粗糙度以及运动时所处的介质,而与速度无关。

3.重力与质量无关:物体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物体所产生的,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重力越大;质量越小,重力越小。

4.热传导是分子间的传递:热传导是通过分子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而不是通过热空气的对流传递热量。

很多同学容易将热传导与热对流混淆。

5.音速与介质无关: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实际上,声速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与声源无关。

6.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沉淀、萃取和气体的干燥等。

很多同学容易将这些方法混淆。

7.古典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适用范围:古典力学适用于介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的物体运动,相对论力学适用于高速运动和强引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

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古典力学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

8.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包括物距公式和焦距公式。

物距公式为:1/v+1/u=1/f,焦距公式为:f=v-u。

很多同学容易混淆这两个公式或者不记得公式的具体形式。

9.电路连线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连线一般用直线表示,而不是曲线。

很多同学错误地使用曲线表示电路连线。

10.机械优势与速比的关系:机械优势是指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值,速比是指输出轮速与输入轮速的比值。

很多同学容易将机械优势与速比混淆。

11.电流的方向标志与实际电子流动方向的关系:电流的方向标志通常是约定俗成的,实际上电子是从负极(即带负电的物体)流向正极(即带正电的物体)的。

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同。

12.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静电力是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初中物理重要规律及易混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重要规律及易混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重要规律及易混知识点汇总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在真空中最快,在空气中稍慢,液体中次之,透明的固体中最慢。

2、影响声音音调高低的因素:声源振动的频率(快慢);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人的发声频率范围:85——1100Hz15℃空气中声速:340m/s 真空中光速:3×10 8m/s4、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8、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物体能反射任何色光,无色透明体能透过任何色光,有色透明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有色不透明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黑色物体不能透过也不能反射任何色光。

①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

②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③实像倒立,虚像正立;成实像时像物体位于透镜的两侧,成虚像时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

9、近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要佩戴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要佩戴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近凹远凸”10、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10、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11、晶体熔化必需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液体沸腾必需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初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的几个概念-4页文档资料

初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的几个概念-4页文档资料

初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对于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造成了学习物理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学好物理概念,我们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举几例说明:一、“熔化”与“溶化”不同熔化是指固态物质由于吸热,温度升高到熔点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而溶化是指固态物体在液体中溶解,与液体相混合的现象。

熔化是固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需要吸收热量。

溶化则对温度的要求并不很高,不需要吸收热量。

二、“白气”与“气”的不同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白气”,但它不是气体,它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在空气中而成,它是液体。

三、“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学生往往分不清,为什么都是液化现象,却又形成了“雾”和“露”呢?原来,“雾”和“露”虽然都属于液化现象,但它们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有的凝结在空气中的浮尘上,有的凝结在草木、石块的表面上,凝结在浮尘上形成了“雾”,而后者则为“露”。

四、物体密度与物质密度不同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一个实体,是物质赖以存在的形式,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课桌是一个物体,它是由木材、金属、油漆等物质组成,它的密度实质就是课桌的平均密度,称为物体密度。

教师可通过举例帮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便于能很好的理解物理现象。

五、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状态如何、是否受力都无关,它没有条件限制。

惯性定律则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这一条件下的一种运动规律,它有条件限制,一旦受到外力,就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六、压力与重力不同压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一是产生的原因不同。

压力是由于两个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其性质属于弹性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性质属于引力。

初中物理容易混淆的问题

初中物理容易混淆的问题

初中物理容易混淆的十个“不一定”一、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3、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

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二、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1、下沉。

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

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

(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3、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

(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三、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

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四、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中考物理考试是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的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众多。

下面是一些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复习有所帮助。

1.物理学概念理解的混淆:在复习物理学概念时,很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概念,比如力和功、功率和能量等。

要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和区别,避免在考试中混淆概念。

2.电路分析问题:电路分析是中考物理中比较复杂的部分,容易出错。

在分析电路时,要注意电流的方向、电阻的串并联关系、节点电压的计算等。

同时,要熟悉各种电路元件的特性,比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3.力的平衡和合力的计算:力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是在计算力的平衡或者合力时,往往容易出错。

要注意在力的平衡问题中,对称的力应该相互抵消;在合力计算时,要考虑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综合效果。

4.机械波的传播问题:机械波的传播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波的类型(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速度和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

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5.光学问题的分析:光学是中考物理的一个复杂部分,涉及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和光的成像问题等。

在解决光学问题时,要注意使用光的传播路径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

6.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机械能、势能和动能等。

在解决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时,要注意能量的转化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分子运动理论:分子运动理论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分子速率和温度的关系、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相变等。

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和物质状态的改变。

总之,在复习物理时,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要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提升自己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祝你顺利通过中考物理考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易混淆点辨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易混淆点辨析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易混淆点辨析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理解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的基础。

然而,由于物理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简洁性,往往容易与相似的概念产生混淆。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易混淆点进行辨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二、易混淆点辨析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初中物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它们在含义和表示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而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和表示方法。

2.密度与比热容密度和比热容都是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但它们在概念和应用上存在差异。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反映了物质的紧实程度;而比热容则是描述物质温度变化与吸收(或放出)热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物质的热性能。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电阻与电容电阻和电容是电路中的两个重要元件,它们在性质和作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元件,其作用是阻碍电流的通过,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而电容则是储存电荷的元件,其作用是储存电能,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

在分析电路时,学生需要结合电路图和实物图进行辨析,理解电阻和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4.浮力与重力浮力和重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力,但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方向不同。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学生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需要区分它们的来源和方向。

5.压力与压强压力和压强都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物理量,但它们的含义和应用有所不同。

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与物体的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而压强则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2024年中考物理易混易错点梳理

2024年中考物理易混易错点梳理

声学部分易混易错点一: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

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

易混易错点二: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

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

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

易混易错点三: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易混易错点四: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

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 ,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vt s 21 易混易错点五:对噪声概念的理解易错。

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为噪声。

光学部分易混易错点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易混易错点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易错知识点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物理易错知识点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物理易错知识点人教版笔记在九年级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可能因为概念含义的混淆、公式的记忆不准确或者简单的计算错误而导致错题的产生。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易错的知识点,本文将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为基础,从易错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第一,电路中的电流方向问题。

在学习电路中,很多同学容易混淆电流的方向。

事实上,电流方向与正负电荷的流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

根据电子流动的方向,我们规定电流的方向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

但是在实际的电路中,我们常常用电流的方向从正极向负极表示。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根据电路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电流的方向。

当需要计算电流的大小时,可以任意选取一个方向,但在计算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降时,要根据电流方向的真实情况来计算。

此外,在化简电路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电流方向进行判断。

第二,物体的自由落体问题。

在解决物体的自由落体问题时,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空气阻力的存在。

事实上,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受到重力的影响,加速度恒定为9.8米每秒平方。

但在实际的情况中,物体下落的速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减小,因此在计算物体的下落距离或者速度时,需要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题目中能够明确指出是否需要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可以默认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空气阻力。

第三,物体的压强问题。

在学习物体的压强时,很多同学容易将等压面的作用忽略。

事实上,物体所受的压强不仅与物体所受的力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在计算物体所受压强时,要将物体所受的力除以受力面积,得到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计算压强时要注意受力面积的选择。

在一些简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物体的底面积作为受力面积进行计算。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要根据受力点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受力面积。

初中物理易混淆知识

初中物理易混淆知识

初中物理易混淆知识一、声1.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2.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4.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5.真空不能传声是用“科学推理法”研究的结果二、光1、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2.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5.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6.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 f,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7.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三、热1.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4.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6.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四、电1.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2.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易混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易混淆知识点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A.舟中人B.舟C.剑D.江岸答案:D解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C错误;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D。

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解析:解答:根据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公式s=vt,路程不仅与速度有关,而且与时间有关.故不知道时间多长时,无法比较路程的大小.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根据路程的计算公式s=vt分析即可.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线为直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第4s至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答案:C解析:A.由图像可知,甲是0时刻出发,乙是3s后出发的,所以它们不是同时出发,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在24~30s时,甲乙两条图线平行,说明在这个时间段它们的速度相同,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B错误;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C.由图像可知第4s至第19s,甲和乙行驶的路程和所用时间都相等,由v=st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在24~30s时,它们的速度相同,所以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不是总是大于乙的速度,故D错误。

初中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摘要〕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概念往往容易混淆,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静摩擦力是大小不变等错误观念常常出现。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物理教学中常容易出现混淆的概念做了简单总结,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物理教学混淆问题1 认为火箭上天反冲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如果离地面越远,则地面对火箭的反作用力也越弱,则火箭最终会摔下来。

正确的解释是:火箭燃料箱中的液氢或液氮在点燃后喷出的火焰向后喷射,向后喷射的火焰对火箭本身产生反作用力,即向前的推力,而不是地面对火焰包括箭体产生向前的推力。

同学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搞错了,并且没有弄清反冲力的成因,教师讲解时应以烟花中的“钻天猴”为例,讲解、示范、演示,以感性—理性—感性模式,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认识并注意:燃放烟花要注意安全,不要在人群或有柴火处燃放。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物体不同。

例如: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乙,做力的分析要做乙的受力分析,结论是:乙受到甲的一个力;同时乙对甲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此时,受力物体是甲,在力的分析中要做甲的受力分析,结论是:甲受到乙的一个力。

教师在讲解时要做两个受力分析图,分别分析甲乙的受力情况,如果在同一个图中做受力分析,极易和二力的平衡混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并且最好用彩色粉笔分别标出两幅图的受力,然后再对此讲解,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认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一定会在运动方向受到力的作用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物体的运动方向上二力平衡,合力为零;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结论,在生活中就不可能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讲解时应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

物体总有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实验可在光滑的冰面上用冰球做一个近似匀速运动,再大胆假设,如果摩擦力为零,则冰球只要有一定的初速度便会永远匀速运动下去,除非有外力阻止这种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易混淆知识一、声1.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2.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4.回声测距要注意 2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声音产生了人耳未必能听到5.真空不能传声是用“科学推理法”研究的结果二、光1、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2.反射和折射总是同时发生的,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5.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6.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三、热1.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4.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6.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四、电1.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2.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3.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4.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 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 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6.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7.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8.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9.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

(分别是R=U/I和P=UI)测定值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小灯泡电阻不求平均值。

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10.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11.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12.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

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

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13.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思考插头五、磁1.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根据古文《论衡?是应篇》中的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1)如图(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端为该磁体的S(N/S)极.(2)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制作一具司南.如(乙)所示,制作人员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将磁石的D (B/C/D/E)处打磨成磁勺的A?端.(N/S)极.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3.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与激光技术有关。

4.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5.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6.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7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都等于光速。

8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能携带更多的信息量。

六、力与机械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先调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受力物体;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弹力,摩擦力;大气压力,磁体引力,斥力。

检查:平衡状态,合力一定为零。

非平衡状态,合力一定不为零6.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7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力?=?运动8.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1.1kg≠9.8N。

m和G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月球上无大气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不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注意: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G/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 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V物。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

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七、能量1.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

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物体匀速上升时,机械能动能势能2.机械能守恒时,若动能最大,则势能最小。

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

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4.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

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5.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

内能的决定因素:物体的内能,由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或体积)有关.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升温与吸收热量6.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7.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9.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10.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1.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12.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原子弹。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氢弹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