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5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亩产及总产量(2014年)续表2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12-08 15:30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340.5千公顷(170010.7万亩),比2014年增加617.9千公顷(926.9万亩),增长0.5%。
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5648.9千公顷(1 43473.4万亩),比2014年增加1045.4千公顷(1568.1万亩),增长1.1%。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482.9公斤/公顷(365.5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7.8公斤/公顷(6.5公斤/亩),提高1.8%。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982.9公斤/公顷(398.9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0.8公斤/公顷(6.1公斤/亩),增长1.5%。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 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 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
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11445.1 亿斤),比2014年增加1484.6万吨(296.9亿斤),增长2.7%。
国家统计局2015年12月8日表1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情况表2 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注:由于小数位计算机自动进位原因,分省合计数与全国数略有差异。
关于粮食产量调查制度和方法的说明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
(一)调查方法粮食产量统计调查采取主要品种抽样调查、小品种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
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工作。
抽样调查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户,调查的主要粮食品种有稻谷、小麦和玉米等。
通过以省为总体抽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农户和地块开展调查,播种面积调查是在调查时点上对样本区内所有农作物进行清查;单位面积产量调查采用实割实测的方法,进而推算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实际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两个结果相乘得到产量。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6: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统计(1990-2015)(三)
76.1 20.1
20.1
0.3
0.3 54.2 0.5 0.92.1 0.0 0.0
0.7 0.0 0.0
0.0 0.0 0.0
0.0 0.2 0.2 0.3
4.3 0.7 0.3 0.2 0.1 0.8 0.2
单位:%中国主要年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统计(1990-2015)(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0)(三)
指标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一.粮食
夏收粮食 (一)谷物
1.稻谷 (1)早稻 (2)中稻和一季晚稻 (3)双季晚稻
2.小麦 (1)冬小麦 (2)春小麦
3.玉米 4.谷子 5.高梁 6.其他谷物 大麦 (二)豆类 大豆 绿豆 红小豆 (三)薯类 马铃薯 二.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籽 芝麻 胡麻籽 向日葵 三.棉花 四.麻类 黄红麻 苎麻 大麻 亚麻 五.糖料 (一)甘蔗 (二)甜菜 六.烟叶 烤烟 七.药材
2015年
100.0 61.8 14.3 46.4 12.2 1.7 8.7 1.8 10.4 7.8 2.5 20.8 0.5 0.6 2.0 0.4 5.3 2.6 0.4 0.1 10.2 7.6 8.6 1.2 5.4 0.1 0.4 1.4 3.5 0.1 0.0 0.1 0.0 0.0 2.6 2.4 0.2 1.5 1.4 2.4
东北 2014年
100.0 90.6 0.3 74.8 20.5
20.5
0.7
0.7 52.1 0.5 0.9 0.1 0.0 14.0 13.2 0.5 0.2 1.8 1.7 3.0 2.2 0.0 0.0
0.5 0.0 0.0
0.0 0.0 0.1
0.1 0.3 0.2 0.4
2015年全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面对全球经济持续调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复杂局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全市经济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适度较快增长,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3.2亿元(含枞阳,下同),同比增长7.1%,较全国高0.2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4.4%,上半年增长5.8%,前三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21.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571.6亿元,增长10.2%。
一、经济运行特点(一)农业生产形势较稳定。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68.3万吨,同比增长3.8%,油料达29.9万吨,同比增长1.8%;水产品达39.0万吨,同比增长2.7%,肉类总产量为34.4万吨,同比增长3.7%。
全市家禽产出7154.9万只,同比增长7.3%,生猪出栏288.1万头,同比增长1.1%。
(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3.9亿元,同比增长10.8%。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43.1亿元,同比增长5.7%,国有企业增加值50.7亿元,同比增长0.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2.4%。
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392.1亿元,同比增长6.5%,轻工业增加值321.8亿元,同比增长5.2%。
从39个行业来看,29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占74.4%,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34.0%,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速14.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速9.9%;从三大行业来看,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7.8%,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31.7亿元,同比增长6.4%,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95.1亿元,同比下降1.0%。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6-04-22 文章点击率3887次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克难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5年东莞生产总值(GDP)6275.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0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2.9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351.59亿元,增长10.0%。
三大产业比例为0.3:46.3:5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616元,增长8.4%。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99.13亿元,增长8.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005.02亿元,增长12.7%。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8.5%,房地产业增长18.1%,其他服务业增长11.6%。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总数71.33万户,同比增长13.3%。
其中企业工商登记25.64万户,增长22.7%;个体户登记45.61万户,增长8.7%。
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25.3%。
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2015年,全市工商新登记12.30万户,增长7.7%;新登记企业54921家,增长20.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
其中食品类上涨3.8%,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1.0%。
广东统计年鉴2015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99.9 107.1
93.6 108.1 109.5 111.8 113.2 107.6 108.8
94.6 116.5 107.0 101.3 115.1 105.0 100.2
95.0 112.4
99.7 118.6 105.2 107.1 103.3 101.9 110.0
上年=100 项目
9-17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ic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em
2005 2010 2011 2012
(preceding year=100)
2013 2014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农业产品
谷物 #稻谷 薯类
油料
注:2011年开始农产品 Note:.5 104.5
99.7 99.8 103.2 102.9 107.1 107.3 86.7 108.0
96.0
103.1 104.7 102.9 103.9
104.2 101.2 105.5 100.8 100.5
97.1 101.0 105.3 105.2 104.7
102.1 100.0 107.9
112.4 108.6 119.4 120.7 119.9 129.5 117.1 121.4 112.3 100.8 104.9 106.7
99.7 106.6 125.4
87.3 93.0 72.8 91.3 89.9 107.3 106.2 110.0 116.0 113.1 108.7 111.2 106.8 106.6 116.4 121.7 129.1 132.3 105.6 111.1 111.3 112.5 107.1 107.8 102.9 107.6 106.1 111.2 103.0 113.8 121.9 100.9 108.3 104.7 119.3 109.0 106.0 104.5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6年3月10日)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2015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增长9.5%。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31.97:66.7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能源类下降9.4%,高技术类下降0.2%;轻工业下降0.2%,重工业下降4.7%;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3%,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0.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8%,化工原料类下降6.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
—2 —表12015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5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0%,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3 —人员就业率达71.86%。
年末,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4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22万人。
2015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6年3月10日)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2015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增长9.5%。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31.97:66.7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能源类下降9.4%,高技术类下降0.2%;轻工业下降0.2%,重工业下降4.7%;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3%,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0.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8%,化工原料类下降6.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
—2 —表12015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5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0%,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3 —人员就业率达71.86%。
年末,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4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22万人。
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6: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监测实施方案根据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方案的部署,为全面了解我省主要农产品及产地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我厅将组织在全省11个市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含量监测。
为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样点布设(一)基本情况调查¥1 环境概况自然环境包括各地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土壤类型分布、生态环境总体状况等。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概况、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情况、乡镇企业情况等。
2 农产品产地基本情况包括各地耕地面积,不同耕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农产区作物种植面积、有机肥、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灌溉、农产品的种类、产量、销售途径等。
3 重金属污染源情况^本方案主要开展农产品及产地环境铅、镉和汞三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污染源情况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来源、途径、数量、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等。
(二)布点方案本次广东省农产品及产地环境监测以监测土壤和农作物情况为主,为弄清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影响,在土壤监测地块同步采集农产品。
农产品采集主要以水稻和蔬菜为主,布点优先考虑当地水稻和蔬菜名优品种的产地。
1 布点原则全面性原则调查点位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土壤及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能代表调查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可行性原则点位布设应兼顾采样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等方面可实施采样的环境保障。
?经济性原则保证样品代表性最大化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约采样成本、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资源。
相对一致性原则同一采样区域(网格)内的土壤差异性应尽可能小,在性质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而不同采样区域(网格)内土壤差异性尽可能大。
名优品种产地优先原则水稻和蔬菜产地是本项目的主要布点区位。
但各县(市、区)主要名优水稻和蔬菜品种有差异,因此布点宜优先考虑当地的大宗名优品种产地。
2 参考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