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计算中心的发展进程及科学应用-中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

合集下载

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简介

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简介

全国GIS应⽤⽔平考试简介全国G I S应⽤⽔平考试简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教育部⼯程研究中⼼全国GIS应⽤⽔平考试管理中⼼⼆〇⼀⼀年九⽉⼆⼗五⽇全国GIS应⽤⽔平考试本期资料汇编⽬录全国GIS应⽤⽔平考试概述 (3)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 (8)【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组织机构】 (8)【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 (9)【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第⼀次⼯作会议】 (9)全国GIS应⽤⽔平考试简介全国GIS应⽤⽔平考试概述⼀、概述全国信息化⼯程师—GIS应⽤⽔平考试是由⼯业和信息化部⼈才交流中⼼(原信息产业部电⼦⼈才交流中⼼)与教育部地理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联合推⾏的国家级GIS⾏业专业技术⽔平考试,是国内GIS⾏业唯⼀的国家级专业技术⽔平考试,简称“全国GIS应⽤⽔平考试”。

⼆、整体实施⽬标建⽴国家级GIS⼈才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效、先进、及时的GIS专业技术⼈才知识更新体系;以国家级GIS⼈才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为核⼼,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与各⾏业⼴泛开展合作,建设从培训、认证、就业、到知识更新、事业提升的GIS⼈才系统服务⼯程。

三、组织结构主管单位 :⼯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单位: ⼯业和信息化部⼈才交流中⼼联合认定: 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承办单位: 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考核单位: ⼯业和信息化部⼈才交流中⼼主导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协助培训单位: 全国各地考试培训中⼼咨询单位: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四、考试等级考试分为⼀级、⼆级和三级。

⼀、⼆、三级按其能⼒⽔平分别相当于GIS 助理⼯程师、GIS⼯程师、GIS⾼级⼯程师。

⼀级考试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不设⽅向;⼆、三级考试将分为GIS软件开发与GIS⾏业应⽤两个⽅向进⾏考核(简称应⽤⽅向和开发⽅向)。

超算中心的演化与发展趋势

超算中心的演化与发展趋势

超算中心的演化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

而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超级计算机的诞生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超级计算机可以通过并行处理等技术,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特别高的水平,解决了许多目前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超级计算机也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为了更好地利用超级计算机来解决科学问题,超级计算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也成为迫切的需求。

超算中心的演化历程超级计算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 IBM 7030 Stretch 超级计算机问世,其速度达到了 1 百万次计算每秒(MIPS),远远超出了当时其他计算机的水平。

此后,计算机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超级计算机的研究和开发。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日本国家信息中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计算机中心,由此也标志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之后,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这种背景下,超级计算中心也呼之欲出。

超算中心是一种为超级计算机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的组织,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各种科学研究提供计算能力和技术支持。

随着超算中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利用超算中心来开展各种计算科学研究,如气象预报、核物理研究、生物科学研究等等。

从最初的单一计算中心到现在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超算中心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更多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被应用到超算中心之中,使超算中心的计算能力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外,超算中心还在技术领域和业务领域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超级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计算能力的提高,使得超算中心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超算中心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计算工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性能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超算中心的发展趋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和趋势。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技术发明 ...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技术发明 ...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序号 推荐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奖种
建议授奖 等级
43
1844-202
高效节能粮食干燥关键 李长友,班华,方壮东,麦智炜,张烨,
技术及成套设备
马兴灶
华南农业大学
44
1850-201
多孔硅胶基质手性分离 材料及其应用
章伟光,范军,林纯,郑盛润,蔡松亮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研创生物技术发 展有限公司
护关键技术
俊,王慧
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发明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31
0664-203
无人驾驶工业车辆关键 杨明,王春香,王景川,王冰,周学军, 上海交通大学,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
技术及应用
黄怡
限公司,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奖
32
0664-208
基于脉冲激光沉积方法 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正珲
诺尔泰复合材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36
0728-206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关键 技术及示范应用
黄学良,谭林林,刘瀚,陈中,王维,闻 枫
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发明奖
37
0729-202
长寿命高效自主节能保 温材料绿色循环制造关
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奖
一等奖
16
0893-201
骨软骨原位修复与再生 欧阳宏伟,邹晓晖,赵洪石,章淑芳,陈 浙江大学,浙江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
技术
晓,柳华

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信息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计算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时,高性能计算应运而生,解决了传统计算方法的瓶颈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史以及其应用领域,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高性能计算 (HPC) 的发展史高性能计算,指的是使用超级计算机、并行计算机等高效率计算设备进行的计算。

它具有处理海量数据、高速计算、高效模拟等特点,可以为科学、工程和商业领域提供极高的计算速度。

以下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史:20 世纪 60 年代末:超级计算机开始出现。

20 世纪 60 年代晚期出现了一些用于天气预报和核武器研究的超级计算机。

20 世纪 70 年代:并行计算机开始出现。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人员意识到了并行计算机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如何设计和制造这些机器。

20 世纪80 年代:超级计算机开始普及。

20世纪80年代后期,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开始在工程、科学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 世纪 90 年代: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开始出现。

20世纪90年代,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涌现,计算能力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动态调整。

此外,随着云计算的出现,高性能计算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1 世纪:高性能计算进一步拓展。

在21世纪,高性能计算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

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领域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高性能计算的主要应用领域:天气预报:高性能计算在天气预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高性能计算,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气流、温度等气象因素,从而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在信息时代,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让传统的计算方法无法胜任。

通过使用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更快速、精确地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得到更准确的业务数据。

物理仿真:高性能计算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物理仿真,使物理模型得到更好的表现,为产品优化和工程设计提供支持。

什么是计算中心?

什么是计算中心?

什么是计算中心?计算中心是一个用于处理和管理大规模计算任务的集中化设施。

它拥有超级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施等高性能硬件资源,通过这些资源提供各种计算服务,满足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商业运营等需求。

计算中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计算中心的几个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计算中心的作用与功能。

一、计算中心的基本构成1. 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中心的核心设备,它具备极高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

超级计算机采用先进的处理器架构和并行计算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算法,支持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分析。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天气预报、药物研发、基因分析等领域。

2. 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计算中心还拥有大量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用于承载各种应用程序和数据。

服务器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可以将计算任务分发给不同的节点进行并行处理,提高计算效率。

存储设备可以高效地保存和管理海量数据,满足科学研究、商业运营等领域对数据存储和访问的需求。

3. 网络设施计算中心的网络设施包括高速网络连接和安全防护系统等,用于确保计算中心与外部网络的通信畅通和数据的安全性。

高速网络连接可以快速传输计算任务和数据,提高计算效率。

安全防护系统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和防止恶意攻击,确保计算中心的稳定运行。

二、计算中心的作用与功能1. 科学研究计算中心为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可以利用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模拟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在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可以利用计算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分析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寻找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和潜在治疗方法。

2. 工程设计计算中心在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工程师可以利用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模拟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结构强度,优化设计方案,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汽车工程领域,计算中心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车辆碰撞模拟和优化设计,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201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

201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

X26 X27 X28 X29 X30 X31 X32 X33 X34 X35 X36 X37 X38 X39 X40 X41 X42 X43 X44 X45 X46 X47 X48 X49 X50 X51 X52 X53
2014CB239200 2014CB239300 2014CB239400 2014CB239500 2014CB239600 2014CB239700 2014CB247400 2014CB247500 2014CB339800 2014CB339900 2014CB340000 2014CB340100 2014CB340200 2014CB340300 2014CB340400 2014CB340500 2014CB340600 2014CB340700 2014CB347600 2014CB347700 2014CB347800 2014CB440800 2014CB440900 2014CB441000 2014CB441100 2014CB441200 2014CB441300 2014CB441400
天然草原生产力的调控机制与途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芽麦对品质的影响及抗穗发芽小麦 四川农业大学 材料全基因组选育 玉米叶型建成分子机理研究 煤中有害元素分布富集机理及环境 污染防治 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 与富集规律 中国东部古近系陆相页岩油富集机 理与分布规律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 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单基因遗传性聋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浙江大学 强直性脊柱炎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 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解析和 诊治新策略硏究 肿瘤异质性演化机制与个体治疗策 略的生物学研究 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和免疫治疗新 途径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 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 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 基于内皮细胞应激的糖尿病继发血 管病变的早期关键机理与干预策略 的研究 慢性病毒感染的体液应答机制及功 能重塑 动物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 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宿主相 互作用调控病毒复制及宿主免疫应 答的机制 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结构研 究 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 腧穴配伍方案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 研究 腧穴配伍效应规律及神经生物学机 制研究 表观遗传调控的中央杏仁核GABA神 经环路与慢性神经痛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中枢可塑性改变 的能量代谢机制 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 技术基础研究 战略有色金属非传统资源清洁高效 提取的基础研究 高效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与 器件研究 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和纤维材料制 备中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资源节约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设 计和可控制备 新型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的科学基 础及应用 2.8-4.0微米室温高性能半导体激 光器材料和器件制备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南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 程研究所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 技术研究所

超能计算“软”肋

超能计算“软”肋
在处理器方 面取得 了很多 的新进 展 ,在 大规模软件 的研 发水平上逐 步提高 。张 云泉认为 ,下 一步要把应用 的效果做扎 实 ,用超算 以及 自主研发 的软件 ,模拟 出若干重要 的科 学模型 ,发 现一些新 的
械 制 造水 平 还 不 错 ,但 是 应 用 软件 水
平确 实很低 。 不 过 张 云泉 也 谈 到 了一 些 解 决 方 案 ,比如现在 中国大型企业都有 自己的 软件 ,也没人想去 盗版 ,如果 能够找到
I 经 T e n 济 d e 动 n 向 c y 。
超级计算最大 的投资应该彳 E 应用软件 。最大的困难 也往瘟
甩软件
超能计算 “ 软’ ’ 肋
◎本刊记者 崔婧 l 文
中昊 篓
相当于 “ 天河二号 ”运算一小 时。这台
进行着 它的运算任务 。而正在德 国东部
城市莱 比锡 召开的2 0 1 3 国际超级计 算大
国杰告诉 《中国经 济和信息化 》记者 : “ 超算应 用落后主要是 由于 国家整体 经 济落后 ,当然 国家对超 算应用研究 的支
持还不 够也是重要原 因。”北京应用 物
资料来源:中科 院计算机所
理与计算 数学研究所研 究员袁 国兴告诉
记者 : “ 美 国现在应用软件 的投资在6 0 %
中国超算 产业除 了在软硬件投 入方 面失衡外 ,人 才紧缺也是行业 的发 展瓶
颈 。清华大学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所 长杨广文教授 曾表示 ,人才培养 与计算
机实 际需求脱 节 ,缺乏交叉学科 人才 , 是当前超算人才建设的核心问题 。 杨 广 文 认 为 ,在 超 算 的使 用 过 程
机。
每秒运算次数 以千万亿次计 的 “ 超级计 算机 ”在2 0 1 3 年1 1 月1 8 日国际T O P 5 0 0

028032世界各地超级计算中心的发展概况

028032世界各地超级计算中心的发展概况

世界各地超级计算中心的发展概况迟学斌朱鹏武虹吕海峰陆忠华李薇引言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级计算能力成为科学创新的重要保障。

早在198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冯康和叶笃正先生就指出:“科学计算在当代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计算和实验、理论一起成为鼎足而立的第三种科学手段。

”“超级计算使得大气科学从一门经验科学变成了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模拟来研究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计算能力的建设和计算科学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普遍认为超级计算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重要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在2006年指出:“作为科研的三大支柱(理论、实验、计算)之一,计算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体现了一个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是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为满足科学研究对超级计算能力和技术支持的需求,在过去20多年里,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超级计算中心,以解决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挑战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提出了许多需要借助超级计算这一手段来解决的科学研究问题,对推动科技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期,世界各地又提出加强超级计算中心能力的建设计划,重点解决需要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此采取措施来支持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以满足包括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物理学和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系统与工程科学等五大方面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需求。

欧盟也提出了研制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计划,建立全欧洲的超级计算中心,满足包括气象与气候学、地球科学领域,天体物理学、高能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领域,材料科学与化学和纳米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工程学领域等五大领域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需要。

从1985年开始,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下,美国相继建立了许多超级计算中心,比较有影响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圣地亚哥超级计算中心(S D S C1)[1]、伊利诺伊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2)[2]和匹兹堡超级计算中心(PSC3)[3]等。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时间:2010-06-20 12:51编号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2009001 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余欣荣新江北京大学2009002 正负电子湮灭中J/Ψ的产生以及底夸克偶素衰变到粲夸克对的研究张玉洁赵光达北京大学2009003 单壁碳纳米管的AFM操纵、形变及相关拉曼光谱研究段小洁刘忠范北京大学2009004 在投射电子显微镜中对碳纳米管进行操控和电性测量王鸣生彭练矛北京大学2009005 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郭丛斌闵维方北京大学2009006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尹继武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2009007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信号研究朱相雷庄鹏飞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08 铁磁智能材料力磁耦合行为研究裴永茂方岱宁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09 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沈洋南策文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10 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刘晓华江亿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11 微分散体系尺度调控与传质性能研究徐建鸿骆广生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12 CASP8基因启动子区六核苷酸插入/缺失多态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孙瞳林东昕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2009013 宽温域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研究马天宇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014 钛酸铅基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负热膨胀性陈骏邢献然北京科技大学2009015 普通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基因克隆及其分子进化谭禄宾孙传清中国农业大学2009016 脱落酸结合蛋白ABAR受体功能的鉴定王小芳张大鹏中国农业大学2009017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郄海霞王英杰北京师范大学2009018 不同情绪义的词的"阈下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罗倩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2009019 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张威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020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于文轩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2009021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谢永康王南湜南开大学2009022 哈密顿系统与微分几何中的闭轨道王嵬龙以明南开大学2009023 原子光谱联用新技术及其在形态分析和金属组学中的应用李妍严秀平南开大学2009024 冰片对血脑屏障P-糖蛋白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开窍中药”作用模式初探范祥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025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房地产增长周期波动--特征、成因和结构变化的计量分析梁云芳高铁梅东北财经大学2009026 缠结网络的合成、结构和拓扑类型研究王新龙王恩波东北师范大学2009027 基于AFM的纳米加工机理及相关工艺技术研究闫永达董申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028 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姜广顺马建章东北林业大学2009029 piggyBac 转座系统--哺乳动物遗传分析的新工具丁昇许田复旦大学2009030 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位点的系统研究师咏勇贺林上海交通大学2009031 数据挖掘的建模及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沈红斌杨杰上海交通大学2009032 白血病相关蛋白AML1-ETO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卢莹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2009033 折射率变化型多层光存储的矢量衍射理论郭汉明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2009034 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及动态特性分析孙宝忠顾伯洪东华大学2009035 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的经济绩效研究付文林沈坤荣南京大学2009036 喷动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特性及放大规律研究钟文琪章名耀东南大学2009037 基片集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罗国清洪伟东南大学2009038 一维纳米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王立峰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039 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机制与强度特征左建平谢和平中国矿业大学2009040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表面电位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李忠辉王恩元中国矿业大学2009041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胡志斌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2009042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黄厚明阮荣春南京艺术学院2009043 黄酒品质和酒龄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于海燕应义斌浙江大学2009044 提高罗伦隐球酵母拮抗效力的途径及其机理的研究余挺郑晓冬浙江大学2009045 动力学性质的相对化与局部化张国华叶向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046 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薛向辉窦贤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04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许年行吴世农厦门大学2009048 卵巢特异性转录因子NOBOX、NANOS3、LHX8在卵巢早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秦莹莹陈子江山东大学2009049 海面风矢量、温度和盐度的被动微波遥感及风对温盐遥感的影响研究殷晓斌刘玉光中国海洋大学2009050 遥感影像处理中的人工免疫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钟燕飞张良培武汉大学2009051 计算电磁学的无单元方法研究张勇邵可然华中科技大学2009052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xa13的分离与鉴定储昭晖王石平华中农业大学2009053 DNA在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结合机制及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蔡鹏黄巧云华中农业大学2009054 熔锥型光纤器件的流变成形机理、规律与技术研究帅词俊钟掘中南大学2009055 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杨子晖陈浪南中山大学2009056 若干金属及氧化物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周军许宁生中山大学2009057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及其特性的研究娄文勇宗敏华华南理工大学2009058 复式河槽水流阻力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杨克君曹叔尤四川大学2009059 人子宫内膜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癌相关蛋白Cyclophilin A的表达与功能验证李征宇赵霞四川大学2009060 口腔黏膜癌变相关分子蛋白组学分析及RACK1蛋白表达验证和功能研究王智陈谦明四川大学2009061 球孢白僵菌降解寄主体壁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的分子改良范艳华裴炎西南大学2009062 基于微纳加工电化学超微电极制备与表征新方法研究朱明智蒋庄德西安交通大学2009063 流动传热问题先进算法及其在强化空气对流传热应用中的研究屈治国陶文铨西安交通大学2009064 SiC晶须增韧硅化物及SiC/玻璃高温防氧化涂层的研究付前刚李贺军西北工业大学2009065 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杜兰保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066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黄矮根腐病(Embellisia astragali sp. nov. Li & Nan)的研究李彦忠南志标兰州大学2009067 文类研究陈军姚文放扬州大学2009068 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研究高鹏张劲军中国石油大学2009069 载能粒子沉积硬质润滑薄膜于翔王成彪中国地质大学2009070 心肺复苏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算法研究李永勤邓亲恺南方医科大学2009071 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和闭环性能分析刘淑君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9072 非晶金属塑料张博汪卫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9073 量子信息启发的量子热力学和量子相变问题全海涛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09074 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及其观测效应范一中韦大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9075 酞菁单晶微纳材料与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汤庆鑫胡文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9076 2,3-联烯酸(酰胺)与联烯及炔烃的偶联环化反应研究顾振华麻生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9077 分子分散型三基色和白光高分子发光材料体系刘俊王利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9078 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上NOx储存、分解与还原的研究於俊杰郝郑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079 ENSO集合预报研究郑飞朱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9080 北极Gakkel超慢速扩张脊大洋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刘传周郭敬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081 多年冻土区气冷路基长期热稳定性研究张明义赖远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9082 从生长锥到胞体的长距离钙离子信号介导Slit-2引起的神经细胞迁移的翻转管沉冰袁小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9083 控制水稻粒宽/粒重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宋献军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9084 β-Arrestin1 的核内功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转录及其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施裕丰裴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9085 计算生物学方法发展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张健蒋华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9086 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王嘉平沈向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9087 高性能MEMS射频无源器件与三维硅微机械加工技术顾磊李昕欣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9088 量子相干控制原子、分子超快多光子非线性效应研究杨玮枫徐至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089 明诗文学生态研究郭万金胡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090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严志斌刘一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091 超宽带SAR浅埋目标成像与检测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金添周智敏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092 合成射流/合成双射流机理及其在射流矢量控制和微泵中的应用研究罗振兵夏智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093 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dMSC)的发现和功能研究韩岩梅曹雪涛第二军医大学2009094 ZNRD1在胃癌发生和胃癌多药耐药中的功能研究洪流樊代明第四军医大学2009095 装备采办风险辨识与评估研究吕彬陈庆华装备指挥技术学院2009096 电力电子系统传导干扰建模和预测方法研究孟进马伟明海军工程大学2009097 基于混沌理论的线谱控制技术研究楼京俊朱石坚海军工程大学2009098 CUEDC2通过抑制IKK复合体磷酸化下调NF-kB通路李慧艳张学敏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和国防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超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对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将回顾中国在超算领域的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探索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逐渐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世界超算领域迅速崛起。

在发展历程一节,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超算技术的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在超算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动力。

其次,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在超算技术方面的突破。

中国在超算硬件、软件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多次位居全球排名榜首,成为全球范围内性能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在技术突破一节,我们将深入介绍中国在超算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处理器架构、高速互联、能效优化等方面的突破。

最后,我们将对中国在超算领域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在超算领域的取得的成绩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超算领域的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超级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介绍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其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对中国超算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超算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下是一个参考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超算领域取得的成绩。

首先,将介绍中国超算发展的历程,包括超算技术的引入和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其次,将详细介绍中国在超算领域所取得的技术突破,包括超算性能的提升和关键技术的创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将展示中国在超算领域取得的具体成绩和重要进展。

2012-06-27中国海洋大学-云计算解决方案

2012-06-27中国海洋大学-云计算解决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2012年06月26日目录一、项目背景 (3)二、需求分析 (3)三、方案综述 (4)四、设计原则 (5)五、方案描述 (6)1一期方案逻辑拓扑图 (7)2一期方案详述 (10)2.1基础架构虚拟化 (10)2.2云计算灾难恢复 (13)2.3云计算监控管理 (14)2.4云计算安全防护 (18)2.5云计算自助服务门户 (20)3二期方案详述 (21)3.1云计算平台应用服务器 (21)3.2云计算平台数据管理 (24)3.3云计算平台性能监控管理 (27)六、方案优势 (30)七、方案预期价值 (31)一、项目背景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中心在IT信息化领域投入了更多的建设力量,采购了大量的主机、存储、网络、备份以及相关软件类产品,拥有了包括邮件系统、校园一卡通、资料及信息管理平台、财务、OA、数字化校园、计费管理等多种业务应用,并计划在不远的将来为整个校区建设高校云平台,为实现高校信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提供更实惠、更快捷、更稳定的IT业务支撑力量。

如何满足未来应用更快捷、更稳定、更易扩展的技术要求?按照传统的IT基础架构建设和管理模式,一个应用一个物理服务器,这种模式最终将导致1)资源独占,物理资源利用率低下;2)新业务响应、老业务调整不够及时快捷;3)业务应用稳定性难以有效保证;4)无法有效利用线性扩展满足突发业务请求;5)随着服务器的增多必然造成管理复杂度的提升;6)业务激增势必造成机房空间、电力及管理运维的成本继续呈直线上升;7)传统中间件、数据库无法有效应对大数据量处理请求等问题。

事实证明传统的IT基础架构建设思路无法满足业务应用快捷、稳定、易扩展的基本需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整个IT架构的灵活性、安全性、先进性,建议中国海洋大学采用虚拟化以及云计算技术,避免传统IT架构建设的误区,建立一个可以统一管理、灵活调度、能够满足最大应用弹性的动态IT资源池架构。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数据计算机构,是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

截至2020年,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共有八所,分别是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

[1]2021年,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1中心分布.▪天津中心.▪深圳中心.▪长沙中心.▪济南中心.▪广州中心.▪无锡中心.▪郑州中心.▪昆山中心.▪成都超算中心中心分布天津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是2009年5月批准成立的首家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部署有2010年11月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第一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和“天河三号”原型机系统,构建有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环境,是我国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研发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中心,为全国的科研院所、大学、重点企业提供了广泛的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信息技术服务。

[13]在支撑科技创新领域,天津超算中心服务科研、企业、政府机构用户数近6000家(包括科技创新团队2000余个,企业3000余家),用户已经遍布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应用涉及生物医药、基因技术、航空航天、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模拟分析、航空遥感数据处理、新材料、新能源、脑科学、天文等诸多领域。

“天河一号”每天满负荷运行8000余个科研计算任务;累计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超过2000项,涉及经费超过20亿,取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成果和包括Nature、Science在内出版成果超过2400项。

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依托“天河一号”构建了石油勘探、新材料、基因健康、工业设计与仿真、建筑与智慧城市等十余个专业化平台,聚集行业企业超过三千家。

高性能计算中心-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

高性能计算中心-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中心”2018招聘计划一、简介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简称“北京九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主、同时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科研机构。

研究所在职职工6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所于敏院士获2015年国家科技最高奖。

高性能计算中心(简称“中心”)是北京九所9个实体科研部门之一,负责全所高性能计算能力建设和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维与管理,主要围绕国家战略应用对数值模拟能力的需求,开展并行算法与性能优化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高性能计算环境建设等高性能计算共性技术研究。

中心包含并行计算、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管理与优化三个科研组和一个运行与保障组。

在职职工45人,其中科研岗位32人,技能岗位13人。

科研岗位平均年龄38岁,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16人,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4人。

中心科研人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共25人次),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共2人次)、一等奖1项。

中心2010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曾获中物院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团队、“创新亮点工程”示范点、创先争优创新发展贡献奖、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中心科研人员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于敏数理科学奖、冯康科学计算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实用工程奖)、中物院杰出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等重要荣誉与奖励。

过去十五年,中心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和863项目、国防科工局重大项目、中物院预研重大项目等30多项课题。

目前,中心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6项、国防基础科研科学挑战计划项目7项。

郑州大学超算中心应用实践-尚远-中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

郑州大学超算中心应用实践-尚远-中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

大数据存储
02 健康大数据+郑州大学精准医学中心
郑大精准 医学中心
超算中心
郑大附属 医院
郑大 医科院
SUPERCOMPUTER@
02 精准用药
SUPERCOMPUTER@
02 男女易发肿瘤检测
SUPERCOMPUTER@
02 时空大数据
02 气象大数据+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工程研究中心
SUPERCOMPUTER@
02 支撑学科:材料与化学
Single-atom catalysis
Photovoltaic
期刊:
SUPERCOMPUTER@
Nano-corundum
02 支撑学科:材料与化学
02 应用实践
02 支撑学科:大数据
时空大数据 健康大数据 气象大数据
大数据应用
数据收集
数据服务
数据挖掘 与搜索引擎
超级计算
SUP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MPUTER@
大数据存储
02 支撑学科:大数据
健康大数据 时空大数据 气象大数据
大数据应用
数据收集
数据服务
数据挖掘 与搜索引擎
超级计算
SUPERCOMPUTER@
1
一期建设: 计算峰值能力 800万亿次浮点计算每秒
2
二期建设:2017-2020 3000万亿次浮点计算每秒
力争将郑州大学超级计算中心提升为河南超级计算中心,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面向科学计
算、智慧城市和产业创新的创新平台,成为提升郑州大学乃至河南省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打造产业高地的孵化器、推进器和发

985高校

985高校

生活的主旋律。

主张学生自治,进行民主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以“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推进国际化进程。

实施“三大战略”(英才战略、集聚战略、精品战略),推动学校整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守理想,不骄不馁。

不惧挑战承担重任。

志存高远,从小事做起。

础教育为特色的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确立了“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华东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博学、宽容智慧、勇敢、节制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西安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

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

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创造和传播知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秉持“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国际化教育和实践教育的传统特色,加强卓越人才培养的各项建设,努力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计算机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海洋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计算机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海洋观测、海洋模拟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为海洋观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传统的海洋观测往往需要人工参与,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

而现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自动化的观测设备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大大提高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温度、盐度、流速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记录,从而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海洋模拟是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计算机技术发挥巨大作用的领域之一。

海洋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海洋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例如海流、海浪、海洋环境等。

传统的海洋模拟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和运算,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海洋模拟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海洋模型进行快速的计算和优化,提高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海洋模型的可视化展示,使得研究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模拟结果,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

数据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计算机技术为海洋数据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海洋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而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往往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海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海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使得研究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集群建设运维与共享实践探究

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集群建设运维与共享实践探究

图1 实验室HPCC系统拓扑培训,协助用户完成计算环境配置、任务故障处理并提供技术咨询。

3.3 机房基础环境运维机房基础环境系统的稳定运转是保障集群系统正常服务的基础条件,由基础环境系统故障引发的高温宕机、漏水、火灾等事件对集群安全威胁巨大。

实验室HPCC 机房基础运维采用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度,根据排班顺序轮流值班巡检。

值班人员通过机房智能监测系统监视各系统运转情况,每班现场巡检3次,每天巡检9次,确保机房各基础环境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制定机房各系统设备保养维护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总结运维经验,形成各系统应急响应及标准操作流程,持续提升运维团队整体技术水平。

制冷系统是机房的核心组成部分,实验室HPCC算节点采用水冷列间空调制冷,机柜的前后设计了封闭冷通道和封闭热通道,可提高制冷效率,如图2所示。

当室外平均温度过高时,使用夏季制冷模式,采用磁悬浮冷水机组制冷方式为冷冻水提供冷源,并将吸收的冷冻水热量通过冷塔传递至室外。

当室外平均温度较低时,可采用冬季制冷模式,停用磁悬浮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通过控制管道阀门使室外冷却塔直接为冷冻水提供冷源,从而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

3.4 集群运维管理集群运维管理工作主要由资源管理、作业管理和用图2 实验室HPCC机房制冷系统示意图图3 实验室HPCC软件架构图3.5 集群运维管理平台一款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的集群辅助管理软件能使运维管理人员更直观地把握集群运行状态,极大地降低运维管理的复杂程度。

ClusterEngine是一款基于B/S 架构的集群监控与运维管理平台,采用定制化模块化设计,支持浏览器访问,主要有集群监控、资源管理、作业管理、用户管理、报表统计、集群报警、电源远程控制等功能。

此外,特征数据导出功能支持导出节点的性能监控数据,包括作业运行过程中CPU、内存、磁盘的利用率,网络流量、浮点性能等,有助于协助用户完成程序优化,提升作业效率。

集群辅助管理软件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监控集群的整体运行状态,但在处理具体故障的过程中,仍需登录集群进行故障排查与修复。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实践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实践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实践
王漪;徐墨庚;童心;符昱;姜晓轶;康林冲;赵龙飞
【期刊名称】《自然资源信息化》
【年(卷),期】2024()1
【摘要】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技部和财政部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以打造海洋领域的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为发展定位。

成立4年来,在科技部和自然资源部的支持及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持续推动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文回顾了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从运行管理和标准规范、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应用与工具研制、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该中心在海洋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建设进展与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与前景展望。

【总页数】9页(P1-9)
【作者】王漪;徐墨庚;童心;符昱;姜晓轶;康林冲;赵龙飞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1
【相关文献】
1.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发展与实践
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对江苏的启示
3.发展特色整合资源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回顾与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SM:The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CAR) 由大气(CAM)、海洋(POP)、陆地(CLM)、海冰(CICE)、陆冰(CISM) 等几大模块组成,耦合器(CPL7)
海洋模式的计算特点
•大型的应用模式发展历史长久,主要基于X86架构 •并行模式主要基于mpich协议,以FORTRAN、C语言编程为主 •并行网络的通讯传输性能以及存储的IO性能 •近几年海洋科学的发展,对研究尺度、计算 分辨率、多模式耦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中心的 发展进程及科学应用
沈飙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历史沿革 1924年创建私立青岛大学,校长:高恩洪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 1932年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 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济南,成立山东海洋学院 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李明悝、于晓林提出的Downscaling耦合了WRF和ROMS
• 耦合模式系统
COAWST model – Warner et al. (2010) and Kumar et al. (2012
类别 973项目 863课题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 111计划 国家基金(面上) 国家基金(重点) 数量 2 2 2 1 3 1 金额(万元) 5800 5728 900 450 126 175

2006年迁入新崂山校区计算中心: 总面积230平方米; UPS供电、精密空调、气体消防、 环境动力设备监控系统和安全防 盗系统; 自主设计紧急事故应急机制,可 在断电、火灾、高温等紧急情况 下实现主机自动关机; 远程监控和报警;
历年来高性能计算的发展进程:

2004年购入dell的一套高性能计算集群,拥有24节点,单节点2 颗志强cpu,2G内存。 2006年将集群两次扩充到128节点,总共拥有256颗cpu, 256G内存的集群,计算能力1万亿次。 2006年购入sgi大型计算机,其拥有224颗cpu,224G内存, 计算能力1.2万亿次。
组织架构
海洋环境学院
海洋学系 海洋气象学系
物理海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科学
大气科学
物理海洋 (海洋)气象学 环境(海洋)科学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研究平台
校 、 学 院 、 实 验 室 共 享 研 究 平 台
海上观测
东方红2号与 近海观测仪器
数值模式 及理论
大型计算机与 计算机集群
实验室观测
大型风-浪-流水槽 内波水槽 旋转平台
历年来高性能计算的发展进程:


1982年以前,拥有一台日本产的计算机,型号是 mv9000,性能稍好于当时的普通pc机8086。 1987年,购买IBM计算机,型号4381,性能上 相当于当时pc386水平。 90年代就进入微机时代,486、586、686等, 但这些都是普通单机,只能做串行计算,而且计 算速度限于当时的cpu的主频,非常慢,只能做 区域性的海洋模式计算。 2000年,购入sgi origin2000工作站,拥有4颗 cpu ,2G内存,使我们初步进入高性能计算的门 槛。
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架构、
有限体积、自由表面、三维原始方程海洋数值模型。佐治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 态动力学实验室和美国麻省大学海洋科学和技术学院海洋生态模型实验室
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ic Circulation Model:C网格混合坐
单机业务化预报系统的计算性能、瓶颈分析
集群用户提交作业的计算性能、瓶颈分析
北太平洋中纬度 不稳定海气 相互作用
全球海气系统 变化
热带中纬度相互作 作用及赤道太平洋 增暖、ENSO增幅 北大西洋 海气系统调整
热带印度洋 持续变暖
近几十年北太平洋气候变化
?
全球及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调整对区域气候长期变化的影响
标的海洋环流模式,美国迈阿密(MIAMI)大学 研究所的环流模式;
MITgcm:(M.I.T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非静力、有限体积,麻省技术 NEMO:Nucleus for European Modelling of the Ocean海洋模式系统由法 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S坐标系(Stretched Terrainfollowing Coordinates) 国、英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发,NEMO主要包括海洋模式OPA,OPA的切线性伴随 模式TAM(用于数据同化),海冰模式LIM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TOP;
集群服务器实时在线运维监控分析 年平均在线运行330天,平均作业数 1.3万个,有效作业数70%,有效计 算总机时895万小时,总用户数量 220个,预处理故障30多起,使用率 达90%; 提供月、半年、年的集群运维报告
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应用性能分析
分析海洋数值模拟的运行性能特征, 协助用户解决在高性能科学计算中 遇到的问题,为各种物理海洋数值 应用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服务。
一期和二期建设整合后cpu总共3132 核,计算能力峰值约33.32万亿次每 秒,实测29万亿次每秒,效率达到 89.8% 。 存储上拥有裸容量100T的在线存储和 裸容量300T的近线存储,采用高速并 行文件存储系统以及自动归档软件。 在2011年10月中国高性能计算年会上 公布的《2011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 能TOP100排行榜》中排列第85位。
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服务中心计算资源使用管理条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服务中心计算服务协议》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服务中心科学计算项目申请、审批表》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服务中心-科学计算工作情况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服务中心计算资源使用收费标准》
海洋科学中研究的物理特征:海水温度和盐度、海流、海浪、潮汐、风暴潮、内 波等,区分于海洋物理。受大气、海洋热动力机制、地形、径流影响。 主要使用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