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学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中国管理学界对于管理学发展进程的积极探索和贡献,无疑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管理学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

在初期,中国管理学界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国管理学界逐渐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核心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管理学界开始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研究。

众多学者和企业家开始中国特有的管理实践和经验,并尝试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例如,曾仕强教授提出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强调了以“以人为本”、“以德治为基础”、“以和为贵”等原则,引起了广泛和讨论。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管理学界也开始注重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

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探索之旅。

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和创新,中国管理学界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并努力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创新。

这一进程不仅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全球管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期待中国管理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为全球管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学名著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在过去的百年里,管理学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众多经典著作的涌现,不仅丰富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道路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回顾管理学名著百年的演进过程,探讨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的现状,并从中获取启示,为中国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企业管理ppt课件

企业管理ppt课件
利用数据的同时保障安全。
创新与创业
创新和创业精神是企业管理发展 的关键驱动力,通过不断探索和 尝试,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
抓住新的机遇。
企业需要建立鼓励创新和创业的 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充分的空 间和支持,以激发其创造力和创
新思维。
与初创企业合作或自主创业,是 企业实现创新和拓展新市场的重
要途径。
案例四:苹果的全球化战略
总结词:苹果作为全 球消费电子产品的领 导者,其全球化战略 具有多元化、高端化 的特点。
详细描述
1. 设计引领:苹果注 重产品设计,通过创 新的设计引领消费潮 流。
2. 高质量产品:苹果 注重产品质量,追求 高精度的工艺和优质 的材料。
3. 全球化布局:苹果 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 产、销售网络,实现 资源优化配置。
根据员工的岗位、能力、业绩等因素,制 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 积极性和创造力。
财务管理
预算编制 成本控制 财务分析 税务筹划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编制年度预算和资金计划,合理安 排资金支出和收入,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健。
通过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消耗和提高效 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工的潜力。
领导力风格
分析不同的领导力风格,以及如 何根据企业需求和员工特点选择
合适的领导风格。
团队建设与管理
团队建设
探讨如何建立高效、协作良好的团队,以及如何 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士气。
团队管理
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来管理团队,以 及如何解决团队冲突和问题。
团队发展
探讨如何根据团队需求和目标来发展团队,以及 如何评估团队的绩效和改进计划。
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
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 高,绿色发展已成为企业管理 的重要方向。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

在这些古文明中,人们开始组织和管理农业、建筑和劳动力。

然而,对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直到现代管理学的起源才真正开始。

现代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阶段。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组织管理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工厂和企业经营者开始寻求更有效和高效的管理方法。

20世纪初,管理学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弗雷德里克·泰勒被公认为科学管理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和优化劳动者的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随后,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艾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派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福特的流水线模式引入了大规模生产和流程的标准化,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益和利润。

梅奥则强调了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提出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关注员工的情感和个人需要。

20世纪中叶,管理学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等。

组织行为学关注组织内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探讨如何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创造力。

战略管理则关注企业如何面对竞争和变化的环境,制定和实施长期的发展战略。

项目管理针对具体的项目实施,研究如何合理管理和分配资源,以达到项目目标。

时至今日,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商业和组织管理,也适用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人类探索和应对组织管理挑战的进步和创新。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过程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过程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过程一、管理学的萌芽及发展过程管理学是一门以管理科学的观点去研究企业内外组织机制、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复杂科学,它的发展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不同的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20世纪初,管理学家开始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如管理艺术、管理科学等,总之,20世纪初的管理学是一批历史上最早的管理论著作。

2.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在“细分管理学”出现,即将管理学分为组织学、行政科学、决策科学、统计管理学和实用管理等领域,使管理学变得更加理性化。

3.系统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管理学开始逐渐系统化,它把管理过程分成企业规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等几个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理论,包括:波特兰结构管理理论、曼特斯管理理论、麦克莱恩结构系统管理理论等。

4.理论和实践结合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开始结合起来,管理学家们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就必须对理论和实践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如:组织行为学、系统理论等,使管理理论更加完善、科学。

二、管理学的现代发展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多元化发展近几年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很明显,企业不仅仅要进行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还要进行销售、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因此,现代管理学也要求企业在新的发展方向上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2.管理理论的深化以往管理理论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组织行为学、决策理论、组织系统理论等几大类,而现代管理学则把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等理论也已经拓宽到管理理论的范围之内。

3.组织管理模式变革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推行知识管理、团队管理、绩效管理、责任制等,人力资源管理也日趋专业、科学。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绪论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绪论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绪论一、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管理原理的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开始,随着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学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传统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和新兴管理学三个阶段。

传统管理学注重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学注重科学管理和组织理论,新兴管理学则关注组织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组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其中,管理是整体、协调和利益的实现;组织是分工、协同和系统;计划是对未来进行有意识的行动进行安排和组织;领导是影响他人,实现共同目标;控制是为了使组织的行为符合预期目标。

三、管理学的不同分支和研究领域:管理学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

每个研究领域都有独特的关注点和理论体系,但它们又相互关联和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的管理学分支,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四、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模型:管理学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管理问题。

例如,波特的五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麦格雷戈的X/Y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员工动机和行为;塔福勒的控制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组织的运营。

五、管理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管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实践学科。

通过分析实践经验和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知识。

例如,通过分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可以了解如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六、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等。

通过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学者更好地进行管理问题的研究。

最后,总结一下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1.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科学管理运动由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等人引领。

他们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生产流程,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分工、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2. 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行为科学阶段强调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为人性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3. 管理科学阶段(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管理科学阶段以数学模型和决策科学为基础,通过运筹学、线性规划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解决了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此时,管理被视为一门科学,强调定量分析和理性决策。

4. 系统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系统理论阶段将组织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强调组织内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路德维希·冯·贝特兰费(Ludwig von Bertalanffy)和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

5. 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战略管理阶段强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注重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五力模型,帮助企业分析竞争力和制定战略。

此外,质量管理、变革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概念也逐渐兴起。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仍在不断演进,以下是当前的发展趋势:1. 变革管理与创新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组织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并实现创新。

变革管理强调组织变革的规划、实施和评估,以确保变革的成功。

创新管理则关注创新的激励、流程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四大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四大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四大阶段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一种观点。

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二种观点。

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

此外,他还提出管理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他的管理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实效、实战的博商总裁班,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传授EMBA、MBA核心课程.让企业家在博商学习到实效的管理知识,打造博商总裁班学习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三种观点。

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他还主张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二)传统战略理论阶段。

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趋势。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优化生产过程,并通过分工和时间研究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一理论为管理学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经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学开始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原则,形成了经典管理理论。

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福尔(Henry Fayol)提出了通用管理原则,包括分工、权威、纪律、统一指挥等,为管理学奠定了基本框架。

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提出了官僚理论,阐述了组织结构和权威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经典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在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重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效果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哈桑实验揭示了人性因素对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情感和需求。

四、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系统理论被引入管理学领域,强调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管理者需要全局思考,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同时,现代管理思想也逐渐兴起。

经营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管理者应以理解为基础进行决策,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

五、管理学的影响和未来趋势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的概念和内涵

管理学的概念和内涵

◆管理的概念和内涵;◆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人本原理;一、管理的概念和内涵任何组织离不开管理,大到国家、小到企业或学校。

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可以追朔到古代(部落、氏族)。

但是成为一门学科,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百年来,随着管理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赋予了管理不同的含义,这些管理的定义从不同的侧面客观的反映了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概念的发展历程1.“管理就是确切的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去完成它”-泰勒: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奠基人(1911)。

2.“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亨利∙法约尔:古典管理学家,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1916)。

3.“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孔茨.s.奥唐纳(1955)。

4.“管理就是决策”-西蒙(1960)。

5.“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罗宾斯.s.玛丽·库尔塔:把管理视为一个过程,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活动又要讲究效率(1996)。

6.“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帕梅拉·S·路易斯:立足于组织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设备、信息等都属于组织资源(1998)。

管理的概念: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如何理解该定义呢?我们进一步分析管理的内涵。

(二)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所必须的活动,渗透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技术、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管理和组织二者相互依存,没有组织,管理无用武之地,没有管理,组织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就会消亡。

所以管理不能脱离组织存在,同样,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4个阶段:1、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企业管理学发展的传统管理阶段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历了一百多年。

在18世纪80年代的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各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工厂的大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手工作坊生产。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这个时期主要理论和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他对管理理论发展的贡献之一是劳动分工理论。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的《轮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着重论述专业分工与机器使用的关系。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先驱者。

欧文提出,要重视工厂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工厂应该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放和投资。

欧文于1800~1828年间在苏格兰自己的几个纺织厂内进行了空前的试验。

人们有充分理由把他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2、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W.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在该书提出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该书提出的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向科学过渡的标志。

管理学的四个阶段

管理学的四个阶段

管理学的四个阶段2014年03月26日14:25 来源:阎雨的BLOG 作者:阎雨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管理概念的提出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近20人死亡。

马萨诸塞车祸看似一个偶然事件,但却反映了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的日益复杂化,资本家越来越难以独立完成管理自己企业的任务,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两权分离。

2、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的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1)工作定额:通过对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并据此定出合理、有效的日工作量标准。

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3)标准化: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械和材料,并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从而形成一整套标准化制度。

4)差别计件工资制:制定不同工资率。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

6)职能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的分工和专业化7)例外事件原则:没有纳入标准的事件称为例外事件。

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一)科学管理的二重性:阶级性、科学性(二)贡献:科学管理学派最大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以科学调查研究指导管理活动的管理理论,开辟了不依赖传统的经验和直观的判断而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的新纪元。

(三)弊病:首先,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是“经济人”,工人工作只是为了挣取工资。

再有,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性的因素,忽视了人群社会因素。

他的科学管理加快了脑力及体力劳动的分离,加剧了劳资之间的矛盾。

同时,使分工越来越细,管理越来越专横,工人感到工作乏味,渐渐成为机械的附属品。

还有,由于泰勒的经历所限,科学管理只解决了个别的、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并未涉及企业全局的经营管理问题。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法国人,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管理与管理学的历史概论

管理与管理学的历史概论

管理与管理学的历史概论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管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管理与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管理与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管理与管理学的演变过程。

一、管理与管理学的起源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社会,人类开始进入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使得管理活动逐渐出现。

古代的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政治组织中。

在古代中国,孔子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管理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也对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一时期,泰勒、福尔莱特等人开始系统地研究管理问题,提出了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理论,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

此后,管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管理学家和管理理论。

二、管理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文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主要指泰勒、福尔莱特等人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

他们强调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提出了许多管理原则和技术,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管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如忽视了人的因素、机械化和单一化的管理方法等。

人文管理阶段主要指马斯洛、麦克格雷戈等人提出的人本管理理论。

他们强调人的需求和动机对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对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管理理论的出现使得管理学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弥补了科学管理的不足。

现代管理阶段主要指20世纪末以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在这一阶段,管理学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战略管理、领导力理论、组织行为学等。

罗宾斯《管理学》

罗宾斯《管理学》

引言概述:正文:
1.管理学的概念和起源: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管理学对组织和企业的重要性
2.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者的层级和职位
管理者的行为和技能
管理者的决策和沟通能力
管理者的领导和激励能力
管理者的变革和创新能力
3.组织结构和设计:
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组织结构对绩效和效率的影响
组织文化和组织认同的重要性
4.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决策制定的过程和方法
决策制定的模型和工具
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
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的挑战和障碍
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的案例研究
5.领导和企业文化:
领导的概念和类型
领导的特质和行为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改变
总结:
罗宾斯的《管理学》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案例研究,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有关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原则和方法。

在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本书都提供了详细的讨论和启示,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知识。

本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一些新兴概念和技术的应用尚未涉及,以及缺乏一些最新的案例研究。

尽管如此,罗宾斯的《管理学》仍然是一本经典的管理学著作,值得读者深入研究和学习。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作者窦凯管理学既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也可以说它历史悠久。

说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因为他被人们所普遍接受是在西方科学管理诞生之后,至今时间不是很长;说他历史悠久是因为,在我们中国从传说时期就已经有了管理思想的萌芽。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一、古典管理古典管理可分为中国的和西方的。

中国的古典管理,在书面上只有寥寥几句,如“田忌赛马”,然而从传说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管理思想的萌芽。

如三皇五帝时期,燧人就已经发明了“结绳记事、文化肇始”,伏羲的“始终人伦,定对偶婚”等。

而西方的古典管理思想有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管理理论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要做什么、怎样去做、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

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泰勒的理论为上世纪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除非理论家和实践者把泰勒主义引申为其他形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科学管理理论将会成为历史中辉煌的过去。

尽管如此,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而且,泰勒有关工作任务、衡量标准、工作定量激励制度的观点在现代组织向后现代组织转变的转型期仍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管理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企业管理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企业管理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也就是说,它不是基础理论科学,而是为了指导管理实践的应用科学;它也不是只限于某一领域、某一学科,而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大领域,综合运用经济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的成果而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它的发展如同一般科学发展一样,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1.企业管理学发展的传统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学发展的传统管理阶段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历了一百多年。

在18世纪80年代的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各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工厂的大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手工作坊生产。

马克思说过:“有共同的劳动就有了管理。

”在一个完全依靠人力的生产时代,企业管理学也相对传统,传统管理阶段的特点如下:·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经营方式,管理人员凭个人经验的判断进行管理,工人凭自己经验的技能进行操作。

·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培养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通过传授个人经验,使其不断积累相关知识,企业没有科学和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

·以定性知识从事管理,缺乏定量化的科学技术对管理的支持。

·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生产与管理之间还没有产生强大的互动作用。

2.企业管理学发展的科学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学发展的科学管理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

本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实施更高水平的企业管理。

对于这种需求,“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泰罗发明和制定了用于企业基层管理的操作规程、定额、工具标准化、计件工资制度等理论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列宁曾评价泰罗的管理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是一系列的丰富的科学成果。

”同一时期,法国的法约尔于1916年发表了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书中总结提炼的用于高层管理的“经营六职能”、“管理五要素”、“管理十四条原则”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管理理论,至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成为企业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初期的工业革命,到现代信息化时代,管理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研究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一词来源于法语中的“manège”,最早出现在16世纪末的法国,意为管理、操作、经营。

在此之前,管理学的脉络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1854年,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开始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原理”经过几百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20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达到了高峰。

泰罗(M.F.Taylor)于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法》奠定了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成立,并开始教授企业管理课程,从而成为管理教育的先驱。

第二部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管理学的研究要求不仅局限于经济管理领域,也涉及到更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管理需求。

当前,管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

1. 跨文化经营全球化带来了不同社会文化与思维方式间的碰撞,高超的跨文化经营能力成为企业领导者的重要素质。

管理学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习惯、信任度、目标达成方式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2. 环境可持续性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长期战略,更是公司营销的重要公关亮点。

管理学在提供企业环境信息的同时,也需要着手提供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环境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3. 创新与人才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企业需要寻找更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在20世纪初,美国工业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旨在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的理论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和工作报酬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工业生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他们认为,员工的行为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

3.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

其中,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决策理论、控制理论、学习组织理论等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理论强调了组织的整体性、信息的重要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学习的重要性。

二、发展趋势1. 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势。

组织学习强调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则强调对组织内外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2. 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当今社会变化快速,组织需要具备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能力。

变革管理关注组织变革的过程和方法,帮助组织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创新管理则关注组织内部的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来推动组织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在全球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议题。

组织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社会责任实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成为现代管理的新趋势。

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则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管理学知识大全

管理学知识大全

管理学知识大全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和领导的学科,涉及到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管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管理学知识大全。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层次等内容。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规划是确定组织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和政策;组织是将各种资源合理地配置和组织起来,以实现规划的目标;领导是激励和指导员工,使他们积极地工作和为组织的目标努力;控制是对组织的运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的目标。

3.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

高层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长远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层管理负责执行高层管理的战略和政策,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基层管理负责具体的生产和运营工作,以确保组织的日常运作。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管理思想到现代的管理理论,管理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目的论”和“形式论”等管理思想,强调组织的目标和结构对管理的重要性。

古罗马的军事家凯撒则提出了“分工”和“指挥”等管理原则,对后世的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工业革命前的管理实践工业革命前的管理实践主要体现在手工业和家庭作坊中。

这一时期,管理主要是由手工业主和家庭作坊主进行,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生产和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MBA全景教程之四)★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管理和企业管理1.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涵义2.企业管理的环境变革第二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一)1.计划的作用2.计划的形式3.计划的过程4.目标及其制定第三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二)1.过程的概念2.标高超越活动的概念3.标高超越活动的步骤第四讲管理的组织职能1.组织职能概述2.职位的设计3.部门化第五讲组织的结构形式与运作1.组织的传统结构形式2.组织的新型结构形式3.在组织中的权力配置第六讲组织机构的整合与变革1.组织机构的协调与整合2.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3.组织变革的企业再造4.分析两个企业再造实例第七讲管理的领导职能1.领导职能的涵义2.领导职能的激励理论3.领导职能的沟通理论4.领导职能的领导方式理论第八讲管理的控制职能1.控制的概念2.控制的过程3.考评指标体系的方法第九讲ISO9000国际标准1.ISO9000的形成2.ISO9000的思路和原理3.ISO9000的构成及其在中国的运用4.美国国家质量奖与ISO9000标准5.总结:戴明14点与管理学第十讲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二战前的发展2.二战中的发展3.二战后的发展4.未来的管理模式第1讲管理和企业管理【本讲重点】管理学概说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当代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管理学概说【管理名言】延续与发展: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通用的器官。

——德鲁克你也许要问: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都是与管理有关的课程,管理学与这些课程有什么区别呢?这很好理解。

如果把管理和企业管理看作是一头大象,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就好比是这头大象的某一个部位或者器官,而管理学这门课程则着重了解这头大象的全局,偏重于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管理过程的构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管理学与学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不同,这要求在学习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从“林”到“木”的方法,也就是要求你首先了解这门课程的总体构成,在了解总体的情况下再来了解局部的理论,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总体来讲,本课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2、3、4”四个数字。

表1-1 管理学的基本框架了然于胸了,不管看什么样的教材,如果能从这个方面学习的话,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这个基本轮廓,本课程所要讨论的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基本部分。

个小问题:企业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和当代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基本环境。

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在讨论这个基本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MBA这三个词的意思。

M——master,硕士;B——business,经营、生意,意味着一种盈利性的经济活动;A——administration,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MBA这三个词反映了对盈利性的经济活动加以管理的含义,所要培养的就是通过管理来做好盈利性经济活动的硕士人才。

那么怎么来理解“管理”这个词呢?对“管理”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在此我们取其中三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来加以剖析。

对管理的三种认识1.带领别人去实现目标从这个说法中可以引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者的业绩是由他人来衡量的这意味着管理者即使累得要命,也未必能管理好,管理得好坏取决于管理者所带领的他人的业绩。

(2)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组织是由很多人构成的群体一般来说,一个组织符合以下三个特征:管理依附于组织之上,组织是皮,管理是毛,离开了组织谈不上管理,这是由第一点引申出来的。

(3)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定的目标离开了目标,就谈不上管理。

管理活动的存在就是要保证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就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有什么区别呢?3.长,但是仔细理解,其实很简单,去掉修饰语的话,也就是:+控制解剖,把管理解剖成了四个比较具体的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含义如下:(1)计划计划计划指的是人们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的思考,指出谋划策的一种脑力劳动,与古汉语的“谋”字恰好相当。

谋什么呢?图1-1 管理与谋的区别因此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管理的计划活动实际上就是对目标和途径的思考。

还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组织中,计划是由谁来做的。

很多人误以为计划是由组织里的计划科、计划处等部门来做的;还有人认为计划既然是运筹帷幄,那么计划就是由组织中的最高领导人、最高层管理者来做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因为计划意味着实现目标的“谋”,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是每个管理者的使命,所以计划活动是每个管理者必不可少的活动。

(2)组织仅仅有谋有目标,明确了实现目标的途径,并不意味着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目标,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工和协作。

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这种分工和协作,在管理中就叫做组织。

种高效的人与人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按照管理中的术语来说,也就是要构造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这是组织的管理活动所要完成的使命。

(3)领导即使计划得很好,明确了目标,明确了实现目标的途径,也有了高效的组织结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目标。

组织是由人构成的,而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怎样让人们有效地按照组织的要求步调一致地向着目标努力呢?这就涉及到领导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来讲,管理学中所讨论的“领导”与一般意义上使用的“领导”多少有一些区别。

作为一种活动的“领导”更多指的是“领”和“导”。

所以管理中的“下属,让人们把自己的动机和目标跟组织的目标协调起来,从而有效地形成一种合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而这就需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有效的气氛或氛围。

关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实际上也可以把它归置于管理的领导活动中。

(4)控制有了计划、组织、领导,明确了目标,了解了实现目标的途径,人与人之间也有了好的协作配合关系,通过领导营造了一种好的气氛,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目标呢?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人们想到的远远不如客观环境界那么丰富和复杂,所以事业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偏离预想的轨道,这时就需要管理者来发现偏差,纠正偏差,调整航程,把事业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自检】对管理的认识还有很多种说法。

你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和艺术性在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中又有哪些具体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管理职能与企业职能或经营职能的关系1.管理职能管理的第三种说法告诉我们,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类活动构成的。

这样我们对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比理学这门课程的整体构成。

在理解管理学构成的基础上,就可以非常灵活地安排学习,。

没有必要从头到尾地按顺序学习。

你完全可以找一本教材从后往前看,或者从中间任意找一个地方往后看,都是可以的。

这是管理学课程的一个特征。

2.企业职能或经营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所包括的具体活动,我们从管理的职能还可以顺便来了解一些企业的职能或者经营的职能,也就是MBA这个词中B(B即business)的职能,同样还可以用职能的观念对盈利性的经济或者企业经营活动来加以解剖。

(1)技术性活动不管从事何种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都要把人、财、物等资源放到系统中,通过内部活动加以转化,最后输出一定的成果。

把输入转变为输出的活动,通常叫做技术性活动。

(2)商业性活动除了技术性活动之外,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要进行下去,必不可少地要同市场打交道。

市场上的买卖活动,在管理中叫做商业性活动。

(3)会计活动经营活动的成果好坏必须通过记账、算帐的方式来了解,这种记账算账的活动是会计活动。

(4)财务活动或者理财活动除了要保证实物经营成果之外,还必须从货币价值形态来保证经营的效果。

这种从价值形态上保证企业的资源保值增值的活动叫做财务活动或者理财活动。

在此需要辨析“会计”和“财务”这两个词:表1-3 会计和财务的区别(5)除了技术性活动、商业性活动、会计活动和财务活动之外,企业的经营活动还包括其他一些活动。

例如还必须采取种种措施来保证人、财、物资源的安全。

企业中的安全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假如这方面的活动做得有纰漏的话,常常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在企业的所有活动中安全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3.管理职能与企业职能或经营职能的关系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不是仅仅上述五项活动呢?事实上管理活动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才能保证企业的其他五项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用职能的观点来解剖企业的职能,或者经营的职能深化了我们对企业管理概念的理解,可以说,企业管理无非就是通过有效地实施管理的各项职能来做好企业的各项职能的活动。

简单讲,也就是MBA这个词中“B”和“A”两个词的关系,A代表管理,B代表经营,企业管理也就是怎样通过有效的发挥A的作用来做好B的事情。

了解企业管理的构成,或者说从职能的角度对企业管理加以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管理的整体,有助于了解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哪些知识构成。

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普遍性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1.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管理具有普遍性不管是商业还是工业、金融或者保险以及其他不同的行业,在所有这些组织中,管理者所要从事的工作无非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已,所有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这是管理普遍性的第一个方面。

2.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也具有普遍性不管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层管理者,或者是基层管理者,无非是要明确目标,然后设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最后做好分工和协作工作,领导人们去实现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加以调整。

对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来讲,这几方面的活动是共同的,不同点仅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其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图1-2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与管理职能例如基层的管理者从事领导方面的活动要更多一些。

人们经常会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领导不是高层管理者做的事情吗?但是,假如了解了领导的含义,就会知道这种说法的含义更多的是指基层管理者的工作要同更多人打交道,要更多地对员工施加影响而已。

这是管理普遍性的第二个方面。

3.不同规模的组织或企业的管理活动也具有共性不管是大企业、小企业,还是大组织、小组织,从事管理活动无非也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几个方面。

只是他们的管理者在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会存在侧重点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