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分类及描述
土方工程中常见的土质分类及处理策略
土方工程中常见的土质分类及处理策略引言:土方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对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土方工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种类的土壤,这些土壤需要进行分类和相应的处理策略。
本文将介绍土方工程中常见的土质分类及相应的处理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土方工程中的土壤问题。
一、土壤分类:1. 按颗粒大小分类:根据颗粒大小,土壤可分为粉砂、砂、细砂、粉砂砾土、砾土、细砾砂土等几个主要类型。
其中粉砂和砂的颗粒较大,含水量较低,适合用于填挖工程;而细砂、粉砂砾土、砾土和细砾砂土的颗粒较小,含水量较高,适合用于混凝土工程。
2. 按塑性分类:根据土壤的塑性特点,可将土壤分为黏性土、非黏性土以及塑性较小的土体。
黏性土容易粘结,在水分充分的情况下容易软化,适合用于填筑土方;非黏性土则没有粘结特点,适合用于土石方的挖掘和回填。
3. 按压实性分类:压实性是指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程度,可将土壤分为可压实土和不可压实土。
可压实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压缩性,适合用于路基工程;不可压实土则较为稳定,适合用于边坡工程。
4. 按水分含量分类:根据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土壤可以分为干燥土、湿润土和饱和土。
干燥土水分含量较低,适合用于土石方的填筑;湿润土水分含量适中,适合用于土石方的挖掘和回填;饱和土则含有饱和状态的水分,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策略。
二、土壤处理策略:1. 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对于黏性土、可压实土和饱和土等较不稳定的土壤,可采取添加草灰石、石粉、水泥等物质,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这些添加剂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并改善土壤的可塑性和可压缩性,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是决定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含有过多水分的土壤,可以采取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系统、加设排水沟等,以降低土壤含水量。
而对于干燥的土壤,则需要进行浇水或者浸泡等措施,以提高其水分含量。
土方土质要求标准
土方土质要求标准《土方土质要求标准》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建筑的奇幻世界里,就好比超级英雄要有酷炫的超能力一样,土方工程也有它的“神秘宝典”,要是不搞清楚这些土方土质要求标准,那你盖出来的房子可能就像用纸糊的一样,风一吹就倒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哦!一、土质分类大揭秘:“泥土家族的众生相”哇塞,在泥土的世界里,那可是五花八门啥都有啊!就像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员”。
黏性土就像是家族里的“黏人精”,湿的时候黏糊糊的,干的时候又硬邦邦的;砂土呢,就像个“急性子”,颗粒松散得很;粉土则是个“好好先生”,不温不火的。
我们可得把这些“泥土家族成员”的特点都摸清楚,不然选错了可就麻烦大啦!比如黏性土,要是用在需要排水好的地方,那可就等着水漫金山吧!二、含水率的魔法:“湿度的奇妙平衡”嘿呀,这含水率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就像是魔法一样,决定着土质的好坏。
含水率太高,那土就成了“稀泥汤”,软趴趴的没个正形;含水率太低,土又干得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没法用。
所以说啊,我们得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含水率,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这就好比做饭的时候放盐,多了咸死,少了没味,得刚刚好才行!比如在填方的时候,含水率合适的土才能压得实实的,房子才能稳稳当当的。
三、压实度的挑战:“给土来一场健身操”哇哦,压实度可是个大挑战呢!就像是给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健身操。
我们要把土压得结结实实的,让它变得强壮有力。
要是压实度不够,那可就像个虚胖的人一样,没啥力气,房子建在上面能安心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上各种厉害的工具,像压路机这些“大力士”,把土好好地锤炼一番。
可别小看了这压实度,它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环啊!四、杂质的排除:“赶走那些捣蛋鬼”哎呀呀,土里的杂质就像是一群捣蛋鬼,可得把它们统统赶走!要是有石头、树枝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土里,那可会给工程带来大麻烦。
就像吃饭的时候吃到沙子一样,咯牙得很!所以我们得仔细地把这些杂质清理干净,给土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1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d >800 800 中中400400<<d ≤800 800 小小200200<<d ≤400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6060<<d ≤200 200 中中4040<<d ≤60 60 小小2020<<d ≤4040;;3. 3. 圆砾(角砾)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1010<<d ≤20 20 中中5<d ≤10 10 小小2<d ≤5;4. 4. 砂粒砂粒砂粒粒径(粒径(mm mm mm))粗0.50.5<<d ≤2 2 中中0.250.25<<d ≤0.5 0.5 细细0.0750.075<<d ≤0.25 5. 5. 粉粒粉粒粒径(粒径(mm mm mm))0.0050.005<<d ≤0.075 6. 6. 黏土粒黏土粒粒径(粒径(mm mm 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TB10077-2001)执行)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10,且粒径大于,且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与鉴定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以前沉积的和淤泥质土。
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
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砂土应描述:粉土应描述:粘性土应描述:2.碎土石的分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按表1-12分类。
并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分类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 ,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 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按表1-14分类,并按表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 120进行修正。
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3.砂土的分类粒径大小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 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按表1-18确定。
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4.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按表1-19确定;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按表1-20确定。
土的工程分类及各类型土的工程性质
3、黄土
1)特征与分布
黄土是第四季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性 质特殊的大陆松散沉积物。
颜色主要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以粉粒为主 (多为0.05-0.01mm的粗粉粒),粒度大小均一, 黏粒含量少(一般小于10%);富含碳酸盐以及硫 酸盐、少量其他易溶盐类;孔隙比较大,一般在1.0 左右,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浸 湿后土体显著沉陷(称为湿陷性)。具有上述全部 特征的土即为典型黄土。上述有的特征不明显的土 称为黄土状土。两者统称为黄土类土,简称黄土。
漂石(块石)混合土 卵石(碎石)混合土
注:巨粒混合土可根据所含粗粒或细粒的含量进行细分。
砾类土的分类:
土类 砾土
粒组含量
级配Cu5,1Cc3 细粒含量<5% 级配不能同时满足
上述要求
土类名称 级配良好砾土
级配不良砾土
含细粒土砾土
5%细粒含量<15%
含细粒土砾土
细粒土质砾土
15%细粒含量 <50%
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总质量的85%的土 为细砂土。
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总质量的50%的土 为粉砂土。
举例:
例1:某砂土样,经筛析试验,得到各粒组含 量的百分比为:
粒径mm
>5
5~2
~0.0 75
<0.075
质量百分比 %
8
22
26
14
5、湖积土
工程特征:湖边沉积物粒粗,承载力高;远岸沉 积物粒细,性质变差;湖心沉积物主要为黏土和 淤泥软土,压缩性高,强度很低;湖泊淤塞可演 变为沼泽,沼泽沉积土为沼泽土,主要由半腐烂 的植物残体和泥炭组成,含水量极高,承载力极 低。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土质的分类表
四类土(砂砾坚土)
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砾石(体积在10~30%重量在25kg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软泥灰岩
全部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掘。
五类土(软石)
硬的石炭纪粘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的、节理多的石灰岩及贝壳石灰岩,坚实的白垩,中等坚实的页岩、泥灰岩.
用)
坚硬的泥质页岩,坚实的泥灰岩,角砾状花岗岩,泥灰质石灰岩,粘土质砂岩,云母页岩及砂质页岩,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滑石质的蛇纹岩,密实的石灰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砂岩,砂质石灰质页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
七类土(坚石)
白云岩,大理石,坚实的石灰岩、石灰质及石英质的砂岩,坚硬的砂质页岩,蛇纹岩,粗粒正长岩,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及玄武岩,片麻岩,粗面岩,中粗花岗岩,坚实的片麻岩,辉绿岩,玢岩,中粗正长岩。
土的分类
岩、土名称
开挖方法及工具
一类土(松软土)
略有粘性的砂土、粉土、腐殖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淤泥)。
用锹、少许用脚蹬或用板锄挖掘。
二类土(普通土)
潮湿的粘性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建筑材料碎屑、碎石、卵石的堆积土和种植土。
用锹、条锄挖掘、需用脚蹬,少许用镐。
三类土(坚土)
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建筑材料碎屑的潮湿的粘性土或黄土.
用爆破方法开挖.
八类土(特坚石)
坚实的细粒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坚实的玢岩、角闪岩、辉长岩、石英岩、安山岩、玄武岩,最坚实的辉绿岩、石灰岩及闪长岩,橄榄石质玄武岩,特别坚实的辉长岩、石英岩及玢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不同的土壤对于不同的作物和动植物都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土壤资源,我国土壤学家对土壤进行了分类,下文将会按照类别进行介绍。
1. 红壤红壤分布在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
这种土壤色泽红黄色,土质松软,具有极强的肥力。
红壤一年四季都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如水稻、桑树、油菜等。
红壤作为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为南方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这种土壤色泽为黄色,土质松软,水分保持能力强。
黄壤适合种植农作物,例如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黄壤生产力较高,是我国产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3. 灰色土灰色土广泛分布在我国全境,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这种土壤颜色灰暗,质地较硬,颗粒较大,通透性好。
灰色土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以及其他各种非稻区的农作物。
这种土壤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是北方地区育种、栽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和内蒙古等地,这种土壤色泽黑色,质地肥厚,能够保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种粮区土壤,是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类型。
我国土壤资源繁多,通过分类可以方便我们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同时,不同的土壤类型还提示我们在种植选择和管理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精准度。
8类土方划分标准
土方划分标准在土木工程中,土方划分标准对于施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土方划分为8类,包括:1. 松软土:松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高、承载能力低、抗剪强度弱的土。
这类土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有机质,孔隙比大,土质不均匀。
松软土在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其承载能力低,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2. 普通土:普通土是指分布较为广泛的土质,具有一般的承载能力和压缩性。
这类土质在施工时相对容易处理,适用于大部分土木工程的基础建设。
3. 坚土:坚土是指承载能力较高、压缩性较小的土质。
这类土质的颗粒较细,土质较均匀,因此具有较好的工程性质。
在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承载能力,以避免对地基造成破坏。
4. 砂砾坚土:砂砾坚土是指由颗粒较大的砂砾组成的坚硬土质。
这类土质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处理和排水问题。
5. 沙土:沙土是指由颗粒较粗的沙组成的松散土质。
这类土质的承载能力较低,压缩性较大,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在施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夯实、垫层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6. 巨粒土:巨粒土是指由大量巨粒组成的土质。
这类土质的承载能力很高,但压缩性较大。
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地基的排水问题,以避免对地基造成破坏。
7. 软盐土和碱土:软盐土和碱土是指具有不良工程性质的土质。
这类土质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水分和盐分,容易发生腐蚀和变形。
在施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换填、加固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8. 疏松和中等密实的粘性土和黄土:疏松和中等密实的粘性土和黄土是指具有一定工程性质但需要处理的土质。
这类土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容易受到水分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和沉降。
在施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排水、加固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总之,对于不同的土木工程项目,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土方划分标准和处理方法。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卡庆斯基简制)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一、砂质土砂质土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①,土壤通透性良好,透水排水快,但缺乏毛管孔隙,土壤持水量小,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
再则,由于砂质土主要矿物为石英,本身缺乏养分元素,又缺乏胶体②,土壤保蓄养分能力低,养分易流失,因而表现为砂质土养分缺乏,保费耐肥能力差,施肥时肥效来得快且猛,但不持久。
施肥时应多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注:可能含有各种病虫害,请小心使用),化肥施用则宜少量多次。
根据砂土类土壤的肥力特点,在作物种植上适宜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注:①孔隙:指土壤中大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各种孔洞;②胶体:指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有固、液、气三相和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等区别。
二、黏质土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
土壤持水量大,但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
故而,在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沟道通畅以排除积水,夏季伏旱注意及时灌溉和采用抗旱保墒的耕作方法。
这类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丰富,由于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积累较多;土壤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的慢,平稳而持久。
故而,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质土多,又因其土温变幅小,土壤胀缩性强,干时田面开大裂、深裂、易扯伤根系,故而适宜粮食作物以及果、桑、茶等多年生的深根植物。
三、壤质土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它的肥力特点兼有砂土类土壤和黏质土类土壤的优点,即它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适种范围广,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也是我们种植烟草较为推荐的土质,所以着重介绍一下。
①沙壤土和轻壤土含有较多的砂粒、较少的黏粒,表现为土壤有轻微(或没有)的粘性,即使潮湿情况也能轻松手握松散,能很好的体现砂质土的通透性和透水排水性能好的特点。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程岩⼟分类及描述地质勘察岩⼼鉴定和描述⼀.⼟的分类和定名(⼀)、⼟的分类——按颗粒粒径⼤⼩1.漂⽯(块⽯)漂⽯(浑圆、圆棱)或块⽯(尖棱、次尖棱)粒径(mm)⼤d>800 中400<d≤800 ⼩200<d≤400;2.卵⽯(碎⽯)卵⽯(浑圆、圆棱)或碎⽯(尖棱、次尖棱)粒径(mm)⼤60<d≤200 中40<d≤60 ⼩20<d≤40;3. 圆砾(⾓砾)圆砾(浑圆、圆棱)或⾓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10<d≤20 中5<d≤10 ⼩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粒粒径(mm)d<0.005(⼆)、⼟的定名——按《铁路⼯程岩⼟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1.漂⽯(块⽯)⼟:粒径⼤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碎⽯)⼟:粒径⼤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砾)⼟:粒径⼤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粒径⼤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粒径⼤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粒径⼤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粒径⼤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粒径⼤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塑性指数等于或⼩于10,且粒径⼤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粉粒⼩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到⼩,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极细的均匀⼟块,搓捻⽆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黏⼟较粗的短⼟条3.粉⼟:有⼲⾯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条、⼟球(四)、⼟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卵(碎)⽯⼟、圆砾(⾓砾)⼟、砂⼟,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捏时⼿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可⾃由流出(地下⽔位以下),Sr>80%3、粉⼟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率w<20%潮湿—天然含⽔率w=20-30%饱和—天然含⽔率w>30%4、⼟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法黏性⼟砂性⼟、粉⼟、碎⽯类⼟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类⼟及砂类⼟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首先,沙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砂粒组成的土壤。
沙土的通透性强,保水性差,肥力低。
沙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植被稀疏,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和沙生植物。
其次,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粉砂和粉粒组成的土壤。
壤土的通透性和保水性适中,肥力较高。
壤土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适合种植大部分农作物。
粘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黏粒组成的土壤。
粘土的通透性差,保水性强,肥力较高。
粘土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和河流冲积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水生作物。
最后,砂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砂粒和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黏粒组成的土壤。
砂壤土的通透性和保水性都较好,肥力适中。
砂壤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丹霞地貌地区,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类型外,还有淤泥土、泥炭土、盐渍土等特殊类型的土壤。
淤泥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泥炭土主要分布在北极和高山地区,盐渍土主要分布在盐碱地区。
总的来说,土壤的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成分来进行划分的。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了解土壤的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分类标准,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定额土质分类
山西定额土质分类
山西定额土质分类是根据山西省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成分和成因等方面的特点,将其分为十个定额土类。
具体如下:
1. 粘性土类:主要由粘粒组成,黏性较强,可塑性大,容易吸水,在干燥过程中收缩较大。
2. 砂质土类: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粒径较大,透水性强。
3. 粘砂土类:粘性与砂质土相近,但粘粒比例较多,较容易吸水。
4. 砂砾土类:砂砾颗粒较大,通常含有一些较小的颗粒,透水性较好,但不易固结。
5. 岩屑土类:主要由岩屑、粘粒和砂质颗粒等组成,岩屑颗粒较大,透气性差。
6. 碎石土类:主要由碎石、石渣和粘粒等组成,透水性好,但易固结。
7. 砂土类: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粒径较小,透水性较弱。
8. 黄土类:主要由粘性颗粒和少量非粘性颗粒组成,呈黄褐色,含有大量粘粒,不透水。
9. 沟沙土类:主要由流水冲刷过程中沉积而成,颗粒多为砂质和砾石组成,透水性好。
10. 水稻土类:主要为黄壤和红壤,含有丰富的养分,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生长。
以上十个土类各有特点,并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土质类别
第一层:杂填土(Qml)黄褐色,松散,不均匀,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局部20㎝砼地坪,含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新建堆积形成。
该层层底埋深0.50—6.00米,最大厚度6.00m,最小厚度0.50m,平均厚度2.87m,分布于整个场地。
该层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第二层:全风化泥岩(E2)黄绿色,棕红色,局部为薄层沙岩,沙岩为细砂岩,泥岩风化成碎土块状,沙岩风化成砾砂或砾状,砾岩泥质胶结,泥岩遇水明显软化成泥状,砂砾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干钻可钻进。
该层层底埋深3.00m---7.00m,最大厚度5.00m,最小厚度0.5m,平均厚度2.5m。
分布于整个场地。
该层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第三层:强风化泥岩(E2)分布于全场地,黄绿色,棕红色,强风化,上部碎石状及碎块状,下部碎块状及短粒状,层理结构,局部夹砂岩或沙岩与泥岩互层,砂岩为泥质胶结,砂砾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暗色矿物,中细粒砂岩,干钻不易钻进,锤击易击碎。
该层层底埋深7.00~14.50m,层厚1.70~9.50m,平均厚度4.58m。
分布于整个场地,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第四层:中风化泥岩(E2)分布于全场地,棕黄色,黄绿色,岩芯粒状,块状结构,层理构造,局部夹砂岩或泥岩与砂岩互层,砂岩为泥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致密,软岩,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暗色矿物,岩芯钻方可钻进。
该层底埋深34.50~38.50m,层厚24.00~28.00m。
平均厚度26.54m。
分布于整个场地,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第五层:微风化泥岩(E2)微风化——未分化,棕黄色,黄绿色,块状结构,层理构造,局部夹砂岩或砂岩与泥岩互层,砂岩泥质胶结,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暗色矿物,砂岩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局部为含砾粗砂岩,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软岩。
节理裂隙不发育,该层未钻穿,最大揭露厚度15.50m,分布于整个场地。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土质分类及描述教学文稿
土质分类及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成分、结构、质地、水分状况、酸碱度、肥力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黄土:黄土是中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广泛。
它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砾石、沙粒和细粒的粘土组成,呈黄色。
黄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肥力较高。
2.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呈红色。
它主要由铁氧化物和含铝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红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作物。
3. 灰褐土:灰褐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它主要由深灰色的粉砂、砂和少量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灰褐土肥力一般,适合种植农作物。
4.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呈棕色。
它主要由深褐色的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棕壤适合种植茶叶、水稻等作物。
5. 湿地土壤:湿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北沿海地区,呈黑色。
它主要由有机质和淤泥组成,具有较好的肥力和保水性。
湿地土壤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外,中国还有其他土壤类型,如盐碱土、沙质土、石质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因此土壤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质分类及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
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
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
粉质粘土:
灰黄色,
可塑,
稍有光滑,
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
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
~
灰色,软
~
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
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
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
~
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
有光滑,干
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
~
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
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
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
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
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
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
(核径为
0.3~2cm
)
,
无
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
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
30cm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
~
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
~
密实,碎石含量
50%~70%
棱角形,次棱角形,一
般直径
20~40mm
最大粒径
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
中风化灰岩:灰
~
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
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
长度
20~40cm
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
5~20mm,
最大
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
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
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二、野外记录要点:
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
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
夹薄层)。
状态:流塑
、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
夹
含物:
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
砂石颗粒(粒径较小,
并
夹腐植物)
2)
粉土:
描述
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
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
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
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
N63.5<5 松散
、
N63.5 在
5~10
为稍密、N63.5 在
为中密、
N63.5>20
为密实。
5)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
密度0<N<10
松散、
10<N<15
稍密、
15<N<30
中密、
N>30
密实。
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
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6)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
,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
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长石、
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
:所有采取岩芯大于
10cm
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
LO
,然后再计算:
100%-90%
好,
90%-75%
¥较好,
75%-50%
较差,
50%-25%
差,小于
25%
很差。
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
80%
、
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7)
岩芯完整程度的
描述
:长柱状
L>40cm
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
、短柱状
10<L<20
较破碎,饼状
\
扁柱状
3<L<10cm
破碎、碎裂状
\
砂状
L<3cm
很破碎。
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
(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
)较难击碎。
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
岩,
泥灰岩)
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
锤击声哑,
有凹痕
(泥岩,
页岩)
易击碎手可折断。
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
,
浸水后捏成团。
8)
碎石土应描述
颗粒级配,
颗粒形状,
颗粒排列,
母岩成分,
风化程度
,
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
.
密实度等。
9
)
砂土应描述
颜色
,
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
粘粒含量.
湿度
,
密度等。
10
)粘性土应
描述
颜色
,
状态
,
包含物,
光泽反应,
摇振反应,
干强度
,
韧性
,
土层结构等地质
柱状图的画法:
地质
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
地质
柱状图;
1.
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
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
,
分层。
2.
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
:
200
,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
描述
,填写责
任表等。
写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