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1 教 材 简 析
单、 学生分组等 。
5 教 学 过 程
苏科 版 初 中《 生物》 8年级 上 册 第 1 6章 第 2节
“ 人 体 对 信 息 的感 知 ” 中包 括 眼 与 视 觉 、 耳 与 听 觉
两 大 部分 内容 。继 第 1课 时 学 习 了眼 球 的结 构 和
5 . 1 活动导人 , 激趣质疑
动 做 好 准备 。
5 . 2 . 2 讨论会诊 . 自学解 疑
生
物
学
通
报
2 0 1 5年 第 5 0卷 第 5期
表 1 凸 透 镜 不 同 凸 度 下 的 成 像 距 离 测 量 表
环节 1 : 展示病 例 1 。陈 老 伯 6 0岁 , 去 年 经 历
了 一场 车祸 . 痊愈后发现看不清东西 , 视 力 大 幅下
2 0 1 5 年 第5 0卷 第 5期
生
物
学
通
报
3 3
“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 第2 课时) 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邢 菊 芳 ( 江苏 省 苏州 工业园 区 星 洲学校 江 苏 苏州 2 1 5 0 2 1 )
摘 要 “ 人 体 对信 息 的感 知 ” 一 节课 , 通 过 创 设 眼科 会 诊 室 的 情 境 , 提 供 解 决 问题 和 合 作 探 究 的机 会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帮 助 学 生 自主理 解 和 构 建新 知 , 以此提 高教 学 效 率 。 关 键 词 创 设 情 境 探 究 构 建新 知 中 国 图书 分 类 号 : G 6 3 3 . 9 1 文献 标 识 码 : c
上 课 伊 始 先 让 患 近视
的 学 生摘 下 眼镜 , 展示玛丽莲 ・ 梦露 和爱 因斯 坦 的
第16章 第二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眼是视觉形成的基础,但是并不是说有眼就有视觉。你知道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吗?良好的用眼习惯可以预防近视的形成,对视觉异常我们也可以进行矫正。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描述人体通过眼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突破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
突破方法:举例、观察法。
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归纳
能力培养: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课前
A不躺卧看书B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C不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D不在晚上看书
板
书
设
计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一、眼与视觉
1、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信
息
反
馈
交流意见:
姓名:
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
学生:晶状体。
教师:我们都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和放大镜是一样的,现在有两个放大镜,同学们检查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8)教案(表格式)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
16-3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学内容分析“耳与听觉”是《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5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中的第二部分。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具体要求是“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故本节课的重点是说出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难点是听觉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认知耳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并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
(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收集耳聋的资料,初步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培养观察、思维、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会阐述耳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关爱聋哑人。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观察的能力(图文收集),有自己的见解。
师生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感受耳与听觉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要用到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视频,从中收集、处理图文资料,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并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重要方法,在本节课中如何对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表述,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1.耳的结构和功能出示“人耳的结构“图片,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自主学习;学生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标注出耳的各个结构,引导学生认识耳的结构;再让学生归纳总结,说出耳的每个结构的功能。
教师出示并纠正;最后说出耳总体的作用学生观察、自主学习;学生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标注出耳的各个结构。
学生观察、说出耳的每个结构和功能,耳总体的作用通过阅读课本文字资料,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理资料、表达交流的能力。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眼与视觉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案课题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眼与视觉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眼球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2)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描述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教学难点1.眼球的成像过程2.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1.“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2.探究法、游戏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1.眼球的多媒体课件2.一些食物、眼球模型3.物体成像装置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1、小游戏: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将眼睛蒙起来,试一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反馈: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并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有了明亮的双眼,才能欣赏到外界美丽的世界。
2、引入课题: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内部的结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视觉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新授:(一)眼球的结构:1、多媒体展示有关眼的小知识;分发眼球模型。
1、学生观察思考:该同学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2、学生阅读感知眼的重要性。
观察模型和课本及多媒体投影眼的结构。
2、问题思考①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怎样?②平常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别是指眼球的什么结构?③为什么有人黑眼珠、有人是蓝眼珠?④瞳孔在哪里?它能扩大、缩小吗?为什么要扩大和缩小呢?3、多媒体展示眼球课件并结合眼球模型引导学生归纳眼球的结构4、小结:眼球的结构(多媒体演示)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光线易通过)、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眼球壁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内膜:视网膜(含有许眼球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房水内容物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二)视觉的形成:1、提问:(1)外界光线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会到达视网膜?2、讲述:教师分别介绍各结构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演示讲解瞳孔、晶状体的作用。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晴天的中午,刚进电影院
时,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 但是过一会儿,你又隐约能看 见周围的人和座位,为什么?
瞳孔由小变大,进入眼睛的光线 增多,所以过一段时间才能看见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 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是什么结构? 晶状体
•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视网膜
•光线到达眼内的感光细胞,要经过哪些结构? 视觉形成的过程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瞳孔----
中午
傍晚
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发生了 变化?你知道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哪个在 傍晚吗?
晶状4体 玻5璃体
二、视觉的形成
1、模拟眼球成像过程---双凸透镜成像实验
双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晶状体 白纸板---视网膜
物体 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上的 感光细胞
2、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 光线 角膜
瞳孔
玻璃体
视网膜 上的感
光细胞
晶状体
视
大脑一
觉
定区域
神
经
•思 考
一位病人车祸之后就失明了,但是 经检测他的眼睛结构完好,为什么看 不见了呢?可能是什么原因?
爱护眼睛,从现在做起!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巩固与练习
1.位于眼球最前方的是( C )
2.我们说的黑眼球指的是( D ) 白眼球指的是( A )
3.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感光作用的是( B ), 含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是( F )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教案
课题: 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 1 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光线易通过)、
外膜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眼球壁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眼球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玻璃体
(二)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光敏感细胞兴奋→视觉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教学反思。
人体的五感与神经系统
人体的五感与神经系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世界里,而人体能够感知这些信息,离不开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五感就像是五个敏锐的“侦察兵”,不断地为我们收集外界的情报,而它们能够顺利工作,全靠神经系统这个强大的“指挥部”在背后默默支持和协调。
首先,咱们来说说视觉。
眼睛是我们获取视觉信息的重要器官,当光线进入眼睛,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等一系列结构的折射和聚焦,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就像是一条高速的“信息公路”,确保视觉信号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
大脑接收到这些信号后,进行复杂的处理和分析,让我们能够分辨出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位置等。
接下来是听觉。
耳朵是听觉的“窗口”,外界的声音通过耳廓收集,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的耳蜗,耳蜗中的毛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
神经系统在这里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它要对这些神经冲动进行整合和解读,让我们能够分辨出声音的频率、响度和音色,从而理解语言、欣赏音乐以及察觉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嗅觉也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我们闻到某种气味时,气味分子会进入鼻腔,与嗅上皮中的嗅觉受体结合。
这些受体被激活后,产生神经信号,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嗅球。
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让我们能够辨别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气味,比如花香、食物的香气或者危险的气味。
味觉则让我们能够品尝到食物的酸甜苦辣。
舌头上的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它们能够感受不同的化学物质,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味觉神经传递到大脑。
神经系统会对这些味觉信号进行分析,让我们能够享受美食的美味,同时也能避免食用变质或有害的食物。
最后是触觉。
皮肤是触觉的“传感器”,它能够感受到压力、温度、疼痛等各种刺激。
当皮肤受到刺激时,神经末梢会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
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鼓 室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 之间,像是一个不规则的 小房间,容积约为1立方 厘米。鼓室内有三块听小 骨,还有与外界大气压力 相等的空气。
鼓室
听小骨
中耳有3块听小骨,是 人体内最小最轻的骨,根据 外形分别称为锤骨、砧骨和 镫骨。锤骨与鼓膜相连,镫 骨与内耳相连。三块听小骨 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 成为听骨链。听骨链通过杠 杆式样的关节活动可将声波 对鼓膜的振动作用放大20倍, 并传至内耳。
视网膜上的像是正像还是倒像?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 径过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 的前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 过短,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 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纠正。
近 视
远 视
近视的原因不外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 境因素是形成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用眼时间过长、 心理负担过重、采光不规范、课桌椅高度不合适、缺 乏户外活动等,都是形成近视的重要的环境因素。
眼球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阅读课本第42页图16-9,讨论眼球各 个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 1 虹 2 膜 角 3 膜 巩 7膜
脉络膜 8
9 视网膜
视神经 10 晶状体 5 玻璃体 6
瞳 孔 4
视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脉络膜
内膜
房水
视网膜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爱 护眼睛!
对照课本47页“耳的结构示意图”,联系信息库中 的有关内容,了解耳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二课时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感官功能进行总结和概括,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感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学生对感官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感官功能障碍的认识。
3.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
4.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官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其生物学素养。
3.请学生观察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的感官健康状况,如视力、听力等。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和帮助感官功能障碍者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4.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感官功能障碍会给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你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感官功能的?
-你认为在未来,科技如何帮助感官功能障碍者改善生活质量?
4.通过学习人体感官的奇妙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奥秘和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述其器官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该感官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提交。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第16章第3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探究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一、使用教材苏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第16章第3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视觉部分。
二、实验器材水透镜、模拟眼球(水透镜和光屏)、图案光源、辅助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一般使用物理上的“双凸透镜成像装置”,该装置直观的揭示了眼球成像的原理与特点,但在探究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及近视、远视的形成模拟试验中,由于频繁的位置移动与透镜的反复转换,学生要把模型演示的现象联想迁移到眼球成像却有一定的难度。
选用“玩具篮球”模拟封闭的眼球,在篮球的一端开口安装“水透镜”模拟晶状体,另一端开口安装半透光白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凤尾夹改变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用于模拟近视的成因。
利用此眼球模型可以进行眼球成像过程、晶状体调节过程、演示近视成因及矫正等的系列活动。
选用“凹凸变形水透镜”模拟矫正近视、远视眼镜的镜片,当“水透镜”模拟的晶状体变厚时形成近视,“变形水透镜”可转化为凹透镜变成近视眼镜;当“水透镜”模拟的晶状体变薄时形成远视,“变形水透镜”可转化为凸透镜变成远视眼镜。
学生可以利用此模型可以进行探究近视、远视形成后矫正的方法,更利于将现象迁移到实际原理之中。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通过教材资料、视频等引导学生自发制作眼球成像模型。
2、通过反复讨论研究制作并改进模型。
3、学生通过实验演示了解眼球成像原理理解近视成因并且学会如何矫正不良视力。
4、学生交流经验。
眼球成像的过程是探究近视原因的基础,因此把眼球成像过程的学习融入到探究实验之中。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眼球成像原理及不良视力的成因和矫正。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已书本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研究探索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习眼睛的构成之后的拓展探究,凸透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从生活情境中引入,通过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讨论研究眼球模型的制作过程,探究视觉的形成过程。
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2)--苏科版八上
只能看清近处物体
近 视
远 视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
二、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近视的同学看东西总是模糊的? 近视镜为什么可以矫正近视? 老花镜和近视镜一样吗?
近视的原因不外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中学 生近视的主要原因。用眼时间过长、心理负担过重、采光不规范、课 桌椅高度不合适、缺乏户外活动等,都是形成近视的重要的环境因素。
玻璃体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眼球附属结构的是 D
A.泪器 B. 眼睑 C.睫毛 D.玻璃体
DCADAC
6.图16-6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A.结构①能调节瞳孔大小
C
B.若结构②过度变凸,则人看不清近处物体
C.结构③是物像形成的部位
D.结构④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2)
眼球的附属结构 外膜:角膜、巩膜
重点回顾
眼
眼球壁 中膜:虹膜等
视
眼球
内膜:视网膜
觉
晶状体功--能-----折射光线
的
内容物:Biblioteka 形 成玻璃体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
睫状体
虹膜 瞳孔 角膜 晶状体
眼球的结构
脉络膜 巩膜 视网膜 视神经
远 视
凸透镜
矫 正
眼球 晶状体 前后径 凸度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 远视
过长 过短
过大 过小
视网膜前方 视网膜后方
凹透镜 凸透镜
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在33厘米左右;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初二生物知识:人体对信息的感知.doc
2018长沙初二生物知识: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1、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眼肌等,眼球的附属结构对眼球具有保护作用。
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
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结膜。
预防沙眼和急性结膜炎应该做到:不要用手揉眼、不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2、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在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晶状体的负担,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4、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
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具有接受声波的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与形成听觉有关。
5、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
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人体眼球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等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卫生习惯,并学会关爱他人。
眼球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配以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并结合眼球模型自学,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强化对眼球基本结构的认识。
对于人体视觉的形成,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晰的观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分析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16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的内容,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这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它不但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精神,还培养学生卫生用眼的习惯和关爱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③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视觉卫生,逐步养成认真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关注和爱护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的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难点:了解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眼球模型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八、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知道了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结合物理学知识和书中图文并茂的优势,帮助学生重点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不足之处, 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机会和自由探究的机会太少了。
因为课时的限制,散光、白内障、青光眼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没有带领大家讨论。
如果能够让有这些知识的同学谈论一下,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经验,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作用。
另外,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还很值得推敲。
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学生生活环境结合不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