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棱镜、色素滤液等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出示万紫千红的植物图片引入教学,学生一般都有栽花种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交流种植经验,提出问题:1.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2.从树苗长成大树的过程,有机物如何积累?3.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长大?师:在新课之前,大家对光合作用了解多少?生:吸收的是光能,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师:要了解光合作用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叶绿体的结构第一课时:师: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哪些?色素有什么作用?提出问题:色素有什么作用?作出假设:(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光合作用的过程需要光能)——假设:色素能捕获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设计实验: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不同的色素对光能的捕获能力——2、色素对光的吸收进行实验:观察视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光的色散:可见光在三棱镜的色散作用下呈现:红橙黄绿青靛紫;用注满叶绿素的玻璃板对白光进行隔滤,透过三棱镜,可以发现,红光部分明显暗淡,蓝紫光部分明显暗淡,说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注满类胡萝卜素的玻璃板对白光进行隔滤,透过三棱镜,可以发现,蓝紫光部分明显暗淡,说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师:根据不同色素对不同光吸收的特点,温室种植蔬菜时应该选择什么光源进行补充?生:红光、蓝紫光(主要选择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师:在温室或大棚的顶部应该选择什么颜色的塑料薄膜或玻璃?生:红色或蓝色(红色或蓝色的玻璃不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和蓝紫光可以透过玻璃提供给农作物的色素进行吸收)第二课时:引入:了解了色素的作用是捕获光能,而我们现在知道绿色植物通过色素捕获光能是为了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几百年前人们不知道光能和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的联系,更不知道什么叫做光合作用,那么,科学家们是怎么样逐步认识光合作用的?师:在探索光合作用之前,人们已经知道植物要生长和土壤中的水有关————水,那么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光合作用总方程式: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上课时间年月一日第课时总课时课题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给和利用第四节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响、暗反响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1)光反响和暗反响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具教案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问题讨论:有些蔬菜大棚用红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代替普通塑料薄膜,有的温室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

问题: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吗?答: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红光。

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

问题:为什么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者补充绿色光源?答: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

导者: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一、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A.色素分布:色素分布在内囊体的薄膜上,色素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够吸收光能,还能使光能转化成电能。

)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的提取与别离剪碎,加少注SQ2和CaCo3t≡H∏⅛⅛.f⅛ggSσ⅛feD÷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⅛4⅜讦I/胡萝卜素性黄色 JXE 耿已承∙fΦRX 邛》已“jj-1~兀刀、A1j过速 力口IOmI 无水乙爵∣^J速研厝—一色素滤液—一棉塞封口— 叶黄素黄色制备液纸条:取十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其契成长与点略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含量最大) 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 J 角,在距这一端1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J ■ 「①用毛细吸管吸取滤液 敢第U画滤液细线1②画线■叶绿素b 黄绿色} I ③干燥后,重复画2〜3次分离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插入滤纸条 I I(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随后用棉塞塞装试管管口 原理: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反之那么慢,即可分开(溶解度: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CaC03的作用:保护色素(叶绿体环境是偏碱性,而细胞质中含酸性物质) Si02的作用:充分研磨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结论: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开始时 5年后 实验前后的差值柳树的质量 2.27kg 76.7kg +74.43kg 干土的质量90kg89.9kκ-0.1kg*11W 「适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何处?亚里士多德(AristotIe )一、1627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第一章:光的基本概念1.1 光的定义与特性1.2 光的传播与反射1.3 光的折射与色散1.4 光的强度与颜色第二章:光的组成与光谱2.1 可见光谱与紫外线光谱2.2 红外线与伦琴射线2.3 光谱分析与应用2.4 光的能量与频率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发现与发展3.1 光合作用的历史回顾3.2 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3.3 光合作用的生物机制3.4 光合作用的意义与价值第四章: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4.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2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3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4 气体成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五章:光合作用的应用与价值5.1 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5.2 光合作用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5.3 光合作用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5.4 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六章: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6.1 光合色素与光系统6.2 光化学反应与电子传递链6.3 ATP和NADPH的6.4 碳固定与Calvin循环第七章: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7.1 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7.2 光合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3 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7.4 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第八章:光合作用的生物技术与应用8.1 光合作用的植物工程8.2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生物技术8.3 光合作用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8.4 光合作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第九章: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9.1 光合作用测定方法概述9.2 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应用9.3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9.4 激光技术的应用第十章:光合作用的未来展望10.1 光合作用研究的挑战与机遇10.2 人工光合作用的探索与应用10.3 光合作用相关的创新技术10.4 光合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第十一章:光合作用与人类健康11.1 光合作用产物对人体的好处11.2 光合作用与食品安全11.3 光合作用与保健品开发11.4 光合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十二章:光合作用与植物生理12.1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12.2 光合作用与植物抗逆性12.3 光合作用与植物病虫害防治12.4 光合作用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13.1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提升13.2 光合作用与节能减排13.3 光合作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3.4 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14.1 光合作用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14.2 光合作用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14.3 光合作用在生物降解中的应用14.4 光合作用在生态修复与建设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光合作用的教育与普及15.1 光合作用的教学资源与教材15.2 光合作用科普教育的意义与方法15.3 光合作用教育的挑战与对策15.4 光合作用普及活动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光与光合作用展开,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生物教学设计之《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现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要达成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能力目标则包括一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方面目标在具体的课堂中既要全面考虑,又要有所侧重。

在《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中,要达成的三维目标:1、知识方面:要能够说出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并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能力方面: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方法,并在有关的实验介绍、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知识体系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整个教学设计分3个课时完成,每个课时除了都有一定的知识目标要完成外,还各有侧重地要求完成情感和能力目标。

例如:第 1 课时侧重于能力目标的达成,第 2 课时侧重于情感目标的达成,第 3 课时则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不会感到陌生。

但那也只不过是知道个大概,一知半解的情况往往更容易激发人的好奇心。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的重点,也《是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一章的重点,本节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色素分布与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后开展的。

该知识点的系统性很强,但也很抽象,鉴于本节内容的以上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思路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设计采用“四步十二法”教学模式。

首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植物生长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题。

课前小组活动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课堂展示、汇报,梳理知识点,学生提出质疑,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并指出不足。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重难点,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点知识。

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分步演示和连续演示两种形式),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每一步反应的实质,又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关于光合作用完整的过程。

最后,由学生结合动画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通过其他同学提出质疑的方式,再次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的表格,让学生课下讨论完成,作为拓展练习,这样又能进一步加深对两个过程关系的理解。

最后利用课堂讨论和练习,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2)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概念(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2、能力目标(1)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通过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进展对生物学的发展和推进作用(2)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和解释三、教学内容分析:“光合作用”是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导入:大家应该听说过这样一个实验: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只减少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当时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那么你们认为呢?(1、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都散失到空气中;2、植物生长主要的原因是植物能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对于绝大多是生物来说,追根溯源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源自于太阳的光能,而太阳的光能要转化为能被细胞利用的化学能需要经过光合作用,那么哪些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呢?(植物or绿色植物)举例:玉米的白化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种子的储存的养分耗尽后就会死亡。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光合作用可能与什么有关?(色素)其实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原生生物如:蓝藻,原核生物如:光合细菌,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也是因为他们体内含与绿色植物一样的某些能够捕获光能的色素,那么究竟绿叶中含有哪些色素呢?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现象: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3、结果分析:色素带的条数与色素的种类有关,四条色素带说明有四种色素。

色素带的宽窄也色素含量有关,越宽说明含量越多,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色素带的扩散速度与溶解度有关,扩散越快溶解度越大。

4、四种色素对光的差异性吸收从实验结果来看这四种色素的含量、在有机溶液中的溶解度都是不同的,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没有什么差别呢?将四种色素溶液分别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下,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是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应用。

2.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

(二)能力训练点1.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为主、兼用比较分析小结式讲述法。

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讨论回忆叶绿体在光下制造氧气和淀粉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视图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和功能。

3.采取读书思考、讨论小结、练习校正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六、教学步骤引言:同学们在初中已学过光合作用,你们还记得光合作用的概念吗?我们曾做过哪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学生议论后,齐声朗读光合作用一段。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师点评强化,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其中的有机物通常是葡萄糖,进而可以合成蔗糖或淀粉(即单糖可以合成二糖或多糖)等。

1. 回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如: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新课导入:咱们中国有句古语“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初中的时候呢我们就简单地了解过光合作用,植物只有依赖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和人呢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而言,能量的根本来源就是太阳光能,那光是如何被植物吸收的呢,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四节内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太阳光中有能量,我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电能。

绿色植物也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中的能量,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光能呢板书: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正常玉米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如果植物幼苗缺乏色素的话,往往会呈现黄白色,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白化苗”。

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白化苗能否正常生长---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储存的养分耗尽就会死亡。

由此可见呢,植物的生活确实需要色素,依靠色素来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植物细胞一般有哪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呢下面呢,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下课本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找出实验原理、目的、实验材料、方法步骤。

1、试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层析液有什么重要用途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来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来分离色素。

2、研磨中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二氧化硅帮助充分磨碎叶片,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3、实验过程中要求动作迅速并注意密封的原因是什么无水乙醇和层析液易挥发,并具有一定的毒性。

4、制备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角画滤液细线有何要求层析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不剪去两角,边缘扩散得比较快,中间扩散得慢,使色素带看起来是两边高中间低,剪了之后,使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一致。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4节第二小节。

本节主要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内容。

本节是在复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基础!但是,学生对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复习好这一节课,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⑶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⑷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⑸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⒉能力目标⑴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⑵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⑵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五、教具准备:课件、微课、导学案六、教学与学法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加以讲授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与总结方法等。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标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性质和光的来源;2.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3. 掌握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光的性质和来源;2.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实验材料:水果、酵母、糖、试管、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光和光合作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知道光从哪里来吗?光对生物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来源:太阳是地球上光的主要来源,通过光的传播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2. 介绍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和传递能量;3.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4. 解释光合作用的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2. 实验步骤:a. 将一些水果剁碎并放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酵母和糖;c. 将试管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用白纸盖住试管;d. 观察实验的变化,记录下来;e.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能才能进行。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讨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提出问题:你认为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短文;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能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光和光合作用则是维持地球生命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因此,在科学课程中,教育者要向学生传授关于光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以便他们理解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并在未来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系列关于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示例,以帮助教育者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1. 光的介绍为了让学生理解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教育者可以先进行一些介绍光的课程。

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的物理性质,如光的速度、波长和颜色等。

还可以展示一些与光有关的实验,如经过棱镜后的折射和反射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如何工作和为什么如此重要。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一旦学生了解了光的基本知识,教育者可以开始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幻灯片和图片等多种支持工具来实现。

学生可以观看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进行能量转化的计算和分析。

在讲解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后,教育者可以将该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光能转化、化合物制造和能量储存。

然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实验来了解每个步骤的详细过程。

完成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影响。

在这一部分,教育者可以让学生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和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等主题时,可以介绍光合作用如何支持植物的生长,并为整个食物链提供足够的能量。

最后,在全面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步骤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应用。

例如,研究如何利用光合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或研究如何设计太阳能电池以利用光合作用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价值和应用。

在教授光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之一,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同时,光合作用对必修1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对后面必修3中的稳态、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而且光合作用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

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1.2辨析光合作用相关的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知识;2.1.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2 过程与方法2.2.1通过重现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2.2.2通过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学习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2.3.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探究学习,感悟科学家专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事物,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利用光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倡导“绿色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3.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增强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体会。

2.3.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3.1学生已经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生物》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有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由光合作用的概述、叶绿体和其他色素两部分组成,本节课是本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的重要内容。

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ATP、酶、细胞呼吸等知识,所以,本节课实为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光反应、碳反应和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了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呼吸,在初中也已经接触过光合作用的知识,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并不简单,反应式也不是初中时学习的那样。

同时,从元素的角度学习反应式,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的实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场所和产物。

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吸收光谱。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的元素来源,发展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色素种类和作用【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支架式教学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吃饭了引入,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并且,通过吃饭学生联想到了生物界的生物都需要通过补充能量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产生疑惑: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并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呢?之后,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起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反应式,在旧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元素是来自哪里?从而自然地得出新的光合作用反应式。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之《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现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要达成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能力目标则包括一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方面目标在具体的课堂中既要全面考虑,又要有所侧重。

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中,要达成的三维目标:1、知识方面:要能够说出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并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能力方面: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方法,并在有关的实验介绍、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知识体系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整个教学设计分3个课时完成,每个课时除了都有一定的知识目标要完成外,还各有侧重地要求完成情感和能力目标。

例如:第1课时侧重于能力目标的达成,第2课时侧重于情感目标的达成,第3课时则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不会感到陌生。

但那也只不过是知道个大概,一知半解的情况往往更容易激发人的好奇心。

借此,教师可以在第1课时上课之初就给学生一连串思考,比如说提出一系列问题:春夏季同学们看到的绿色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是不是这些叶子里只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呢?但到了秋冬季,叶子却变黄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到底绿色植物叶子中的色素有多少种呢?各种色素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在同学们都想一探究竟的情况下,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去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实验器材、学生实验设计报告和相关照片等,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3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3)收集菠菜、韭菜、黄瓜叶、空心菜、生菜、油菜、白玉兰、番薯叶等新鲜绿叶;(4)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样品;(5)投影机、三棱镜;(6)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

(7)学生2人为一组,在课前采集新鲜幼嫩绿叶20 g。

情境创设]教师: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万物生长靠太阳。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观察以下数据:据统计: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了4 400亿吨有机物;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约为7.11×1018kJ,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 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每年所发出的电力,相当于人类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食物营养上所需能量的100倍。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漳平一中生物组陈聪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4节第二小节。

本节主要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响和暗反响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根本过程等内容。

本节是在复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根底!但是,学生对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响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复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复习好这一节课,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⑶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⑷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⑸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⒉能力目标⑴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⑵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⑵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别离。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响、暗反响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⑴光反响和暗反响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五、教具准备:课件、微课、导学案六、教学与学法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加以讲授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与总结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湟源二中白丰
一、教材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

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

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方面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原理的创立是科学家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建立起来的;认同科学
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与态度。

(2)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增强STS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四、教学设计思路
要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化繁为简,紧扣《课标》,面向全体,注重能力的培养。

1、教学设计的要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因为光合作用是发生在细胞内的极其微观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学生无法直接感知,为了突破此难点,我拟采用多媒体演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动态过程,通过简明的图解,把复杂、微观的化学变化形象化,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深刻的表象。

另外,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应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

最后,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通过类比,增强记忆。

这样设计,即落实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该实验是一个开放性实验,探究的问题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学生思维上容易出现混乱。

为此,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上的实验原理和参考案例,然后发给学生探究实验记录表,通过表格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探究,从实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属于引导探究式实验,即教师提供探究框架,学生参与探究,但是由于学生很容易从教材中看到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及其颜色,所以仅以此作为实验的探究点,容易使探究实验流于形式,实验的本质不自觉中成了验证性实验。

故在此实验中,可以增加了几个探究点,如有无比菠菜更适
合的实验材料为何滤纸条的一端要剪去两角为何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步骤知其所以然。

(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生物科学史的内容,生物教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生动教材。

由于课堂上时间、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无法进行全程探究活动,所以我设计由教师呈现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推导出各个探究实验的结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再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曲折和艰辛,这种部分探究的思想实验既能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也很好的落实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设计的策略
本节内容安排3课时,拟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安排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安排一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安排一课时,具体设计的策略如下:
五、教学实施的程序
六、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但若所有内容都通过多媒体来呈现,教学容量太大,且学生基本不能做笔记,不利于学生复习,若能将板书与多媒体有效结合,让学生边听边记笔记,效果会更好。

2.探究实验中,教师指导的“度”的把握非常关键,教师指导得过多,将限制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而指导不到位,又无法把学生引到探究活动中去,所以教师的指导不仅要及时,而且适度。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探究实验记录表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设计并实施实验:
1.材料用具:
2.方法步骤:
3.记录结果:
四、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
五、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