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之我见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之我见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0b370292af90242a895e5c7.png)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之我见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古典园林的典型园林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样,也是我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对世界园林影响深远,也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深深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
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不管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的园林都离不开建筑、山石、水体、地形、小品、植物等都是园林建筑的重要元素,古典与现代只是空间维度上的不同而已。
不能单靠天马行空的意境幻想进行创作。
园林植物的意境创作首先应该具备广博的系统知识,对世界各大园林体系、文化内涵、思想价值观念的取向、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系统知识结构网络进行全面了解,以及必要的调查,才能进行初步的了解,景观设计师不是全才,但必须对各色事物有着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利用园林植物创作出真正有内涵有意境的作品。
其次,了解世界植物的多样性,才能扩展自己的意境创作的视野,,才能得到意境升华的空间。
与此同时,进行世界文化大融合,在融合中寻找意境创作的灵感,才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了解其本质,跳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局域性,让其真正走向以给新的境界高度,走向公共空间,在历史高速发展中不被淘汰,让其精髓渊源流长,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是停留在私家小花园的局限中,这不是一个好的出路。
要想园林植物的意境创作有真正的意境,必须从历史着手,只有了解了她的过去,才有可能了解她的未来。
就中国书法而言,只有了解其“来龙”,才有可能了解其“去脉”,只有对古代优秀书法作品融会贯通,才能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如不然,则只有像无根的浮萍,没有着落,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终究摆脱不了成为一堆废纸的宿命。
一切创作都有其思想渊源,在已有思想和成果上进行创造和革新,随着历史的发展,加以改造创新制作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意境创意。
在世博考察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园林植物对意境创作的妙用与创新,各个国家馆都在本国原有的园林植物文化的影响下,制作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景观建筑、小品等相关的内容,每个馆都凝聚设计师的思想精髓和本国文化的沉淀和创新。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fb9b532c192e45361066f5ce.png)
中国园林艺术欣赏课题论文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姓名:年级专业:学号:成绩: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在中外享有盛名。
古典园林追求如诗画般的意境,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山水诗、山水画也应运而生,使中国园林艺术走向了与自然山水、诗画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设计师的审美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穷的空间效果,层次错落别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氛围以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清幽中国古典园林综合了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及诗文等多种艺术。
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浓缩、集中到庭院之中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对人们的视觉是有很大的冲击力的,经常在各种书上看到很多漂亮的园林风景图片,很想亲眼看看那些地方。
在江南的园林深处,在北国的帝王园囿,或以天然的山水为屏障汲取大自然中最清丽的幽木繁华,或以人工挖掘营造出一处碧波荡漾的私家园林,安享林木树荫和幽幽水波所带来的舒适沁凉,无疑都是夏日里最大的向往。
于帝王之家则美其名曰“夏宫”,于王公贵族则为“别院”,于文人雅士到寻常百姓,则各有智慧,因陋就简,生发出各式各样避暑纳凉的妙招来。
之所以有此感悟,是因为昔日同窗和同事朋友们,分别于今夏随同单位到青岛、云南、苏杭等地旅游避暑好不惬意,而各单位也因经营效益和营销部署不同,或注重福利、或精于算计,对于旅游和年假的安排各不相同。
仅仅能够为我所带来回忆的,仅仅是2008奥运年随电线厂参加的一次为期三日的承德游。
“千秋功罪任评说”,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中总结清朝十大贡献中,提及到的贡献之九即在于兴建皇家园林——满族是游猎民族,继辽、金、元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一统,国库丰盈,大规模地兴建皇家园林。
在北京有“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畅春园,圆明园;在京外有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等,将造园艺术推向中国皇朝园林史上的顶峰,并留下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72af05751711cc7931b716c0.png)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四大名园特点布局经常在各种书上看到很多漂亮的园林风景图片,很想亲眼看看那些地方。
去年五一的时候几个同学结伴去了苏州。
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
像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就是典型的代表。
拙政园的特点和布局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也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的中部是主景区。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都靠水而建,有的亭子则直接建在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苏州园林面积较小,划分为景区之后就更小了。
为了扩大空间感,园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设一大镜,称为“镜景”或“镜借”。
它不但把镜前的空间翻了一番,在镜面上使人感到其中有景,其中有象;富于立体的深度感,而且把实在的景观反了一反,使熟悉的景物陌生化,令人顿生新奇别致之感。
人们身在一派空明之中,就如入琉璃世界,水晶天地,可能进行视觉与想象相伴的“镜游”。
拙政园的“香洲”,一进舱门,迎面是明镜相迎,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
镜面上有“烟波划船”匾额,令人感到似实似虚,似真似幻,似静似动,似近似远树木茂盛池水清澈,景色自然,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的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里面种的都是荷花,山岛上树木茂盛,两山溪谷中间有座小桥,山岛上建了两座亭,西边的叫“雪香云蔚亭”,东边的叫“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76df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c.png)
第1篇自古以来,园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期,我有幸走进了一座座美丽的园林,感受了其中的韵味,也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赏园林的心得体会。
一、园林之美,在于山水意境园林之美,美在山水意境。
在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园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1. 山水之美园林中的山水,既有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有细腻的柔情。
山峦起伏,叠嶂连绵,给人以壮美之感;水波荡漾,碧波荡漾,给人以清幽之感。
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植物之美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既有层次感,又有节奏感,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3. 建筑之美园林中的建筑,既有古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方。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互映衬,构成了园林的独特风格。
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既遵循了传统的风水学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使得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二、园林之美,在于人文情怀园林之美,美在人文情怀。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历史文化园林中的建筑、碑刻、诗词等,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拙政园记”碑,记载了拙政园的历史变迁;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春晓”碑,描绘了苏堤的美景。
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让园林成为了一座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2. 诗词歌赋园林中的诗词歌赋,既展现了园林的美丽风光,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如杭州西湖中的“断桥残雪”,诗人苏东坡曾题诗:“断桥残雪无人问,孤舟蓑笠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断桥残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3. 伦理道德园林中的伦理道德,体现在对自然、和谐、谦逊等价值观的传承。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寓意着和谐相处;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寓意着谦逊待人。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50e279b165ce0508763213a4.png)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园林,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典雅秀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本文从其发展历史,造园风景,园林价值三方面对其研究和论述,以点带面的体现拙政园的特色之处。
关键词:拙政园,古典园林,独特风韵,价值1.引言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融合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
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 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
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林、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等称号。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浑然天成透露艺术造诣,诠释文化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2.拙政园的发展历史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根据《闲居赋》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据传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
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
咸丰十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
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景观园林心得体会(3篇)
![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景观园林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522d2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c.png)
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景观园林心得体会(3篇)推举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一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绿化养护有关规定,并依据详细状况,双方协议如下:第一条:绿化养护范围及内容:1、工程地址:2、养护总面积x平方米。
其次条:绿化养护费用:全年费用:x元人民币/年(x)。
¥x元/月。
(单价:x元/m2/年) 第三条:绿化养护期限:本绿化养护工程自x年x月x日开头x 年x月x日止。
第四条:绿化养护预备:1、甲方负责绿化养护的联系人:x。
2、按甲方指定的绿化养护范围进展养护。
3、乙方负责绿化养护的代表人:x。
4、乙方帮助甲方做好绿化养护范围内的植物品种、数量的核实。
(该工作在一周内完成)。
第五条:双方责任:1、乙方必需依据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规定和标准进展养护并承受甲方监视。
(《北京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等级标准》、《北京市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
2、养护范围内的植物,正常状况下,乙方须保证成活率100%(因甲方绿化苗木死亡率过高,乙方可新补种苗木,并且担保其成活,费用另行结算)。
3、因乙方养护不当,造成植物死亡,经双方确定、乙方收到甲方整改书面通知书后15天内负责补种同样品种和规格的植物,并保证成活,费用由乙方担当。
4、乙方保证绿化内无杂草、无虫害、无病死,养护所需一切资材:如工具、农药(不含国家禁用)、化肥、除草剂等均由乙方负责。
5、对有造型要求的植物,必需每月修剪一次,使其保持良好造型。
夏季保持花坛花卉艳丽,树木保持绿色(特别树木除外)。
6、因不行抗力(台风、洪水、地震、冰雹等)的自然灾难造成养护植物死亡及非乙方人员素造成养护植物死亡的不属于乙方负责范围。
(但在冬季必需先行实行用支架对树木进展必要的防护,材料可以用木头或钢管,详细材料费用由甲方认同后另行支付)。
7、一年生植物,如各种草本类花卉的正常凋谢不属于乙方负责范围。
8、关于国定节假日(小区重要活动),乙方要根据甲方的详细要求(如品种、方位、数量等)布置花坛花卉,以增加节假日的气氛(花卉费用另行结算)。
苏州园林之我见
![苏州园林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6e9c785cc850ad02de804156.png)
目录 景观要素分析
景观空间与组织分析 景观立意与布局分析
landscape elements
景 观 要 素 分 析
景观要素分析
山石
水体
植物
景观建筑
园路与铺装
山石的分类
狮子林的湖石大假山 太湖石性坚而润泽,纹理 纵横,起伏多变,最具特色的 是由溶蚀和风浪冲击而成的透 空涡洞和凹坑,犹如枪击弹穿, 故名“弹子窝”
景观建筑
拙政园 远香堂 厅、堂表现出庄严的气度和性格,专供园主团 聚家人,接待客人,处理事务,观赏花木等。
留园 清风池馆 馆。体量较小的偏幅型建 筑
景观建筑
网师园 竹外一枝轩 轩,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是适合于观景 的单体小型建筑。
拙政园 见山楼 楼地处显赫,构筑高耸,可供人更上一层, 凭栏极目四望。
谢 谢 观 赏
景观建筑
狮子林 石舫 舫是专供游览赏景的船型建筑。舫多建于 水边,且三面临水。
廊,有顶的过道。 有轻灵空透的感觉。 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是赏景的导游线。 有许多类型:直廊、折廊;半廊复廊;水廊、 爬山廊。
园路与铺装——花街铺地
园路与铺装
登山步道
置石解决高差
Landscape space and the organization
视觉分析与景点设置
苏州私家园林中通常都有高耸的围墙,为了打破围墙所形成的空间围合感和封闭感,可以 利用半廊,半庭等形式,使游人走在其中感觉不到高耸的围墙。
视觉分析与景点设置
苏州园林中有许多对景的佳作。比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和雪香云蔚亭,留园的涵碧山房和 对面假山上的可庭,相互都是看与被看的景点。
Thanks for watching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837e823cfc789eb172dc844.png)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园林造景艺术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通常是采用对景、抑景、框景、借景及漏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对景是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苏州古典园林中通常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又如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洞外的倒影楼等景物,都是这类手法。
抑景是指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令游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能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
在拙政园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
框景是指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等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拙政园中 "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如果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
园林的心得体会
![园林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37488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8.png)
园林的心得体会园林是人与大自然的交融之美,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我走过的园林中,我领悟到了许多园林的心得体会。
首先,园林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借鉴。
园林的设计是对大自然景观的模仿和再创造。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水池溪涧、山石景观等都是大自然在园林中的再现。
园林设计师通过巧妙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融入园林中,让人们可以在园林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
其次,园林是人与自己的沟通。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得到放松和舒缓的感觉。
无论是散步还是坐在园子里沐浴阳光,园林都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让人们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的静谧、空灵的氛围,让人们心情愉悦,思绪变得清晰。
园林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环境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繁忙的生活,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平静。
再次,园林是人与他人的交流。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与朋友家人一起共享美好的时光。
无论是在园子里聊天、品茶,还是在园子里举办各种活动,园林都能提供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
园林中的美景可以成为人们的话题,增进彼此的情感。
园林还能提供一个公共空间,让人们的关系更加融洽。
最后,园林是人与未来的传承。
园林是由前人的智慧和努力创造而来的,我们要尊重和传承园林文化。
园林的设计和建设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和关怀。
我们需要保护园林中的植物和生态环境,让园林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的精神家园。
我们也可以通过园林的建设和发展,为未来留下一份美好的遗产。
总的来说,园林给我带来的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
园林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借鉴,是人与自己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对未来的传承和关怀。
园林不仅仅是一片土地上的建筑,更是人们情感和文化的寄托。
让我们一起爱护园林,让园林继续为我们带来美丽和快乐。
“文化建园”—园林艺术创作之我见
![“文化建园”—园林艺术创作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9ec2d524b4daa58da0114ae9.png)
产。我国的园林创作和技艺曾在国际 上产生了一定的重要影响,中国的园
不高等问题。
目前,人们的价值观念、环境意
当前,重申 “ 文化建园”,是首 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旅游 发
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
识、审美情趣发生较大变化,更加关 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随着休闲
3 . 2我国古典 园林艺术的特点
我 国古典 园林有 “ 世界 园林 之
母 ”的美誉 。北京 的园林 由皇家园
“ 文化建园”对不断提高城市环
心和竞争力:优美的山石给人以自然 境质量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品位,
林、行宫园林、私人宅园,以及坛庙
寺观、名胜古迹、现代园林和各类风
的美感,象征着顽强的品格;碧波千 都 具有 深远 的意义 。提倡 “ 化建 文
内容,又可提高游人的情趣和兴致。 2提倡 “ 文化建园”之意义所在
21“ . 文化建园”是首都地位的需要
目前,北京城乡园林绿化受到前 所未有的重视,近郊绿化隔离地区的 绿化建设全面展开,对北京城市环境
的改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造景规律,把多种艺术美纳入园林
之 中,创造出美不胜收的绝妙佳景。
维普资讯
URBAN ENV I R0NM EN T
水绿叶亦成图”,使用价值和观赏价
值相得益彰。许多园林植物随着季节 的转换,四季景致呈动态变化 ,构成
丰富而连续的多种景观 。 以上这 些正是 目前开展 生态 旅
游,开发 以果、 为主的观光农、 I 的有
一
目前,在 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 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 研究各种造园要素的观赏价值及其使 用价值的结合,努力开发出特色旅游 项 目。这不仅可大大丰富游览观光的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97169080722192e4536f693.png)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中国文化的一项瑰宝,是中国古代技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在园林之中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与发展及本人上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古典园林 形成与发展1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园林最早诞生于商周时期。
商周的“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据史料记载,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我国的园林的兴建,溯其源头是从奴隶经济相当发达的殷商时代开始的,最初的形式称为“囿”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囿”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
“囿”中的景观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自然景象,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自然式园林的基础。
也就是说中国园林的最初只是一个提供狩猎和游乐的场所及为狩猎和游乐过程中休息提供空间的这么一个场所。
因为其主要功能是狩猎和游乐,所以个人认为,商周时期的早期园林其形式大概也就是一片林子加上周围的围护及一些居住的建筑,并没有多大的设计和讲究。
而后到了秦汉时代的“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
秦汉时代属于封建社会中比较发达的阶段,生产力比较之前有了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以宫殿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所以在园林中除狩猎和圈养的动物观赏外,还增加了植物和山水的内容。
加上秦汉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年代。
各种文学思想纷纷爆发。
所以在文化潮流的影响下。
秦汉时期的园林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尤其在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强大的时代,各个皇帝在守成之余也开始注重享受。
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这也给古典园林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秦始皇建的“上林苑”、“阿房宫”,汉高祖建的“长乐”、“未央”宫,汉武帝刘彻又扩建“上林苑”。
园林个人总结
![园林个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ca3b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b.png)
园林个人总结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园林之境,乃人心之所安。
”意为人们心灵所趋向的安逸之地,即园林之中。
园林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在对自然的感知、理解和探索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景观进行表达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家居装饰方面,园林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体现了主人的品味和审美层次。
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有关园林的心得体会。
首先,园林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园林设计的初衷,是让人类在繁忙的城市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舒适。
因此,设计师应该尊重并遵从自然规律,不能一味地依据自己的想法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伤害和浪费,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生态友好型的园林。
其次,园林景观必须注重构成的美感。
构成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它是园林情趣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何构成一个自然、和谐、美妙的整体,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
园林构成的要素包括种植、硬质景观、空间和形式等,其中各个要素的协调统一是非常重要。
比如说,我们配置石头、流水、花木和道路,应该考虑点、线、面的布局、大小、高低、扭曲等多种因素,使其形成一种美妙而有趣的景观效果。
第三,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至关重要。
园林景观不仅要有美感,更要有实用性,考虑服从人们的需求,同时注重空间功能的整合和布局的合理性。
例如,在小空间里布置长线的水景,不仅会占用空间,还可能造成空气不流通,浪费水资源,实际上空间能力主要是固定的,空间使用更应该注重效果。
最后,园林景观中的元素要十分细致入微。
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既要有整体的构成美感,还要有个体元素的精致,比如景观中的花卉、水池、树木或是雕塑等,都是作为景观中的个体元素。
这些元素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摆放的高度或大小也要适当,目的是为了使它们成为景观的关键点,为园林整体增色添彩。
总之,园林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品味和欣赏。
园林设计中更注重的是人文情感,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共存,设计生态环保、实用、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此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9c0de4d0c1c708a1284a4477.png)
在学习完了《中外园林史》这门课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在我看来,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
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这两种园林风格是: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强得方方整整,强调人工美。
后者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精神内涵的体现。
更深入的展示了古典园林亭、水、山、石、花、木中的内涵,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的美”。
这种内涵我们很难去摸索,只能去感受和领悟,因为它深深的蕴涵在了民族文化的这片土地中。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一种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老师从概述、传统构景艺术形式、对世界的影响和历史的发展阶段来深刻的描述了它的美。
古典园林的实质和意境实质其实的一样的,是园内和外观的统一,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是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自然景物的构成规则下面我就承德避暑山庄为例来谈谈我对此的理解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和皇家寺庙群。
最大的特色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
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d9e4b6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6.png)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审美》有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多大的造诣,只能说自己还是学有所获的。
记得在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等方面加以解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其中屋顶上屋面流畅的曲线,反宇向上的翼角都是源于这种结构的灵活运用,其造型丰富多样、形态瑰丽多姿,但无论哪一种形态的屋顶都具有一种曲线美的造型,以及具备很强的排水功能,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既能做到外形美观之余还能具备超强的实用性!因为外形美观的屋顶会受到地域、时期、气候、人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人们因地制宜地建造屋顶,从而发展成了适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条件的园林建筑屋顶形式。
我记忆中,记得最牢固的是硬山顶和悬山顶,因为我的家乡农村的瓦房子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的屋顶,这两种屋顶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属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形式简单朴素,丰富多变,给人一种视觉上深动灵活,感觉这个建筑整体都是轻灵飞动的。
它们不仅仅外貌”轻盈”,建筑用料也是十分节省的,虽然节省用料,但是却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在这里,我也是十分钦佩古代人民做到既能朴素但又不失平庸的赏梅水平呀!这不正正无形中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可以追求平凡但绝不能是平庸之辈。
我还记得,在一次课上,老师曾讲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所使用的石头,一般是使用这三种,太湖石,黄石还有宣石。
在苏州园林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太湖石。
我还记得,在讲授这一堂课时,我隔壁的同学异常兴奋,原来他是宣城人,宣石就是产自他的家乡。
我因“宣石”还多了解了许多宣城文化呢!介绍到苏州园林的时候,老师重点讲述了私家园林——狮子林。
起初我还不知道,狮子林的情况,就误以为“狮子林”里面是有许多狮子出没的地方。
最新对园林的心得体会
![最新对园林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80d576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2.png)
最新对园林的心得体会最新对园林的心得体会1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美妙之地,而通过对园林的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我曾参与一次园林考察活动,这使我对园林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园林考察心得的总结。
首先,园林考察使我明白了园林中的设计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在考察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园林,例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了我。
这些园林设计之中蕴含着高深的文化内涵,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小桥流水等景观元素,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通过考察,我对这些景观元素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意识到园林设计背后的文化传承。
其次,园林考察让我领略到了园林艺术的'变幻多样性。
园林艺术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不断变革的艺术门类。
通过考察,我发现不同地区的园林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
以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为例,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
扬州园林以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和广泛的景观元素而著名,而苏州园林则以层次分明的景观和曲径通幽的布局赢得了赞誉。
这表明园林艺术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其灵感源自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除此之外,园林考察使我认识到了园林的生态价值。
园林不仅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种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观一些生态园林,例如湿地公园和植物园,我了解到园林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园林通过绿植的种植和生态系统的构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平衡,提供给人们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
这让我意识到园林不仅仅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更是保护自然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园林考察让我明白了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园林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其传承与发展并未停止。
在考察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新建的园林,这些园林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元素,形成了全新的风格。
通过与设计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并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创造出独特的园林风格。
园林艺术鉴赏之我见
![园林艺术鉴赏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92003fd941ea76e58fa04db.png)
园林艺术鉴赏之我见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作为一种审美享受的手段, 由于各个民族对自然美的审美要求不同, 因此文化发达到一定程度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园林创作, 从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到今天的现代园林艺术, 世界造园事业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也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着眼于自然美, 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 并将自然美的规律转化为人工美孕育于园林中, 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 做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 形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艺术风格。
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则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另一枝奇葩, 它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 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 在明确的主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 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形成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规则式园林艺术风格。
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 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第一, 就园林艺术的主体而言, 所谓园林, 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利用、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 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的栽培和建筑的布置, 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环境。
从园林的这一定义可以看出, 一切园林都是由人设计、经人建造并为人服务的。
简言之,园林就是有人所设计、创造的,用以满足人类自身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需要的人工环境。
因此,中西方园林艺术不管形式如何不同,类型如何特殊,其主体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人”。
另一方面,对于美的感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是彼此相通的。
园林文化作文
![园林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bb541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c.png)
标题:园林文化的魅力嘿,大家好!今天想跟你们聊聊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目——园林文化。
可能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我还亲身体验过呢,真的觉得这是个宝藏话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去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园林游玩。
那园林真叫一个大呀,到处都是小桥流水,还有各种漂亮的亭台楼阁。
我一走进去,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心情都好了起来。
首先得跟大家说说,园林里的那些建筑和植物,都超级有讲究。
比如我们常见的长廊,它们不仅是用来休息和避雨的地方,走在长廊里还能一边欣赏园中景色,一边感受风雨中的不同情趣。
而且啊,园林里的植物也不是随便种的,每一种花每一种树,都有它们特别的含义。
比如松树代表长寿,竹子意味着坚韧,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林,还给园林增加了一层寓意。
在园林里,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小巧玲珑的假山和水池。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假山可不只是一些堆砌起来的石头那么简单。
设计师会模仿真正的山,做出山峰、山谷,甚至还有瀑布和小溪,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水池也一样,清澈见底,有时候还能看到几条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别提有多生动了。
园林里的每一条小道,每一个角落,走起来都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感觉。
我记得那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超级可爱的小亭子,坐在亭子里,四周都是翠绿的竹子,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感觉整个人都被净化了。
当然啦,园林里的美景也是一大看点。
随着四季变换,园林里的植物也跟着变化,春天满园春色,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叶如火,冬天银装素裹,简直就是大自然的一幅活画。
每次我去园林,都能发现不一样的美,这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园林不仅是个欣赏美景的地方,它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
你知道吗,很多园林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园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可能见证了许多故事。
走在这样的地方,我常常幻想自己能遇到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听他们讲讲当年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其实园林文化远不止我说的这些。
它不仅仅是园林本身的美,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校园园林文化交流发言稿
![校园园林文化交流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275d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1.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校园园林文化交流的一些想法。
众所周知,园林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校园园林文化的内涵丰富。
园林文化源于我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它融合了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
在校园园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山水、花草、亭台楼阁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环境,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
其次,校园园林文化具有教育意义。
园林文化中的山水意境、花草寓意等,都能对我们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校园园林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美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同时,园林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也能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进行熏陶,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校园园林文化有助于提高校园环境质量。
优美的校园园林环境,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可以走进园林,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此外,园林中的植物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那么,如何加强校园园林文化交流呢?一、加强园林知识普及。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园林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价值,提高大家的园林文化素养。
二、开展园林实践活动。
组织同学们参观校园内的园林景观,亲身感受园林文化的魅力,同时鼓励大家参与园林建设,为美化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三、加强校际交流。
与其他学校开展园林文化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园林文化建设的水平。
四、创新园林文化形式。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让同学们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园林文化,拓宽园林文化交流的渠道。
总之,校园园林文化交流对于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提升校园环境质量、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校园园林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文化之我见
王永峰121001119 中国园林像诗,因为它含蓄;中国园林像画,因为它耐看;但中国园林既不是诗,也不是画,而是由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生命体,一年四季都蕴含着勃发的活力。
它除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的明显的人工印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园林本身既具有自然山水美景的特点,又是一个丰富的艺术综合体,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盆景,以及戏剧、音乐等融会于一体。
因此,园林可称得上是自然山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品。
此外,中国园林内的美景,为其他传统文化活动,诸如吟诗作对、琴棋书画、唱曲饮酒等,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对各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诗词文学与园林艺术
中国私家园林,通常被称为「文人园」,因为园主人大都是退休的官吏或文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诗文书画俱佳。
在园林工程大体完成后,园主会在主要景点的建筑和山石上,配上匾额、楹联、刻石,大都是撷取古人诗句、典故而成。
它们都是根据建筑所在的山水花木环境,状写眼前景物,切合园
主设计时的意图,实际上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对园林景观进行一次重点的勾勒,是园林景观的「诗化」。
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不仅书法优美,真、草、隶、篆各显风采,而且出于著名能工巧匠之手,成为建筑物附设的典雅、美丽的艺术品。
人们在游园时,看到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会触景生情,产生无尽的联想,得到高度的精神享受与乐趣2.传统绘画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和园林艺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园林之美,所谓「画意」,就是按照中国画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园林,刻意追求「画意」的艺术境界。
而中国的绘画从宋元以后,以写意多于写实,着重意境和情趣,移天缩地,这正是中国造园所必备者。
言意境,讲韵味,表高洁之情操,求弦外之音韵,绘画与园林,两者可谓二而一也。
(1)王维与辋川别业
王维(669―759),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而他的画也是以山水画为主。
他的创作是中国古代诗画结合的典型,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称得上是极高的评价。
三艺合一的辋川别业
这位诗画双绝的名士,后来因做官受挫,辞官到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并筑起园林来,名为「辋川别业」(「辋」,音「网」,「辋川」是陕西蓝田县南的一条河名)。
由于他擅长诗画,故此在造园前,先以园林意境来创作诗歌,然后以诗意作画,再综合诗画的构想来布置园林景色。
其图画和诗集,分别名为《辋川图》和《辋川集》。
诗、画、园三艺合一,使辋川别业成为历史上的一座名园。
今天,王维的辋川别业早已湮灭,《辋川图》也无处可寻,但我们仍可从《辋川集》中保留的20首诗中,臆想当时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色。
当中的第5首和第17首,分别名为《鹿柴》和《竹里馆》,都是家喻户晓的五言绝句。
(2)文徵明与拙政园图册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酷爱园林,参与了不少造园的活动。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其好友王献臣营建了拙政园,园建成后,王献臣经常邀请他前往游赏,园林美景令他乐而忘返,并催化了他的创作热情,频频挥笔,为拙政园作图、题诗和撰记,全方位描写它的倩影。
记录拙政园原貌
文徵明现存的《拙政园图册》,共有31幅图画,分别描写了拙政园的31处景色,合在一起,便构成一张导游总图,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了一代名园在始建时的原貌。
《拙政园图册》中的景点人物形态生动,跃然纸上,使画面上的人与物、情与景相结合,产生了隽永、含蓄的艺术效果。
时移世易,经过多次的改建,今天的园貌跟当年相比,已有很大的变化,但作为一件艺术珍品,仍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是研究园林演变的重要参考。
3.戏曲与园林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宋元时期开始成熟,到了明代中叶,由元代南戏发展而来的昆曲,在江南一带十分盛行,而这时江南的造园活动亦空前繁荣,园林与戏曲逐渐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园林与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互相影响。
一方面,园林从戏曲中借鉴了亦动亦静、婉约含蓄的表现手法,而园林亦成为文人雅士欣赏戏曲的好地方。
另一方面,由于造园活动成为社会风尚,园林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地点,在戏曲中亦频繁出现。
(1)园林中的戏曲
明清两代,在园林中一边赏景,一边赏曲,是文人雅士喜爱的娱乐活动。
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确实令人神往。
在1920、30年代,一些文化界的名人还经常在园中举行曲会,例如朱自清、俞平伯等学者,当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常在清华园工字门水边听曲、唱曲,在他俩所写的文学作品中,曾经记述此事,至今还传为美谈。
事实上,江南园林的建筑布局,很多时会考虑到听唱戏曲的因素,因此主要的厅堂大多临水而建,或者在水际池畔再建水阁,作为欣赏戏曲之所,因为在临水的建筑中奏乐唱曲,音响效果会特别好。
例如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等,都有这个功能。
(2)戏曲中的园林
中国传统戏曲,大部分都是描写男女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而园林美景正是谈情的好地方,因而在戏曲中,每每以园林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场所。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1550―1616)所著的《牡丹亭》,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其内容是讲述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女主角杜丽娘为情而死,后来又为情所感而复活。
全剧构思奇幻,想像丰富。
在这部以园林建筑为名的戏曲中,多次描写了杜府内园林的美丽景色,以作为主角情感活动的衬托。
演员在台上随着悠扬的乐曲,唱出这些意境深远的歌词,委实令人心醉。
中国园林建筑
艺术的美学思想
一、飞动之美
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空间的美感之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之,为了丰富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