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一轮复习】高考散文复习知识点及精炼系列2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散文复习(整体把握之萨里娃姐姐的春天)

2021届高考散文复习(整体把握之萨里娃姐姐的春天)
来生活的春天
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2019天津卷
标题有哪些暗示?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散文所写内容 1.抓标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中“萨丽娃姐姐”点明文章所要叙述的 主要人物,“春天”意蕴丰厚,表面是指大自然的春天,深层则是指 标题中人物的春天。其实“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就是指牧民们过上 幸福富足的生活。
第二层(④~⑩),写萨丽娃姐姐回忆春天的故事,详细叙述了 老祖母对她的影响。
第④段也是引领句,引出萨丽娃姐姐对老祖母的深情回忆。 第⑤段写老祖母含辛茹苦的劳作场景,充分表现出她勤劳、坚 忍的性格特点。 第⑥段写游牧人家春季里接羔,羊羔与青草一起生长。作者表 达出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⑦段“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写出了老祖母的辛苦。“老 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传达出萨丽娃姐姐对老祖 母的真挚怀念之情。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 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 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 全文加以分析。(6分)
• 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 羊羔生长期的春天 • 萨丽娃事业的春天 • 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
第⑧段主要写老祖母的劝奶歌给萨丽娃姐姐留下的美好记忆。 第⑨段“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 女”,写出了萨丽娃姐姐对老祖母的依恋之情。 第⑩段叙述萨丽娃姐姐离开家到城里后对老祖母和草原的深切怀念。
第三层(⑪~⑮),写萨丽娃姐姐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开始创业 生涯。
第⑪段也是领起段,表达出萨丽娃姐姐对故乡的思念。 第⑫段写“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城市不是萨丽娃姐姐的 家,只有回归到草原,她才会得到心灵的慰藉,这正是“谁也逆不 过长生天的规矩”。 第⑬段写萨丽娃姐姐回到草原,在“草原的春天里”创业的过 程。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高中散文阅读】2021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散文阅读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散文阅读】2021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散文阅读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散文阅读】2021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散文阅读相关知识总结2021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散文阅读相关知识总结散文阅读相关知识综述一、各类散文的特点1.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山水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

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吟诵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哲学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唱,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5.书面散文:记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

它可以记一个人,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

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1)叙述方法:顺序叙述、倒叙、情节叙述、补充叙述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手法:动态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与侧面结合、音色结合、粗笔轮廓、,线描(用简单的钢笔勾勒出事物的轮廓)、画形状、声音和颜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复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习任务群二 散文阅读

复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习任务群二 散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二散文阅读——在形神意境与语言中感受万千世界(2021·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

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

“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

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

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

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

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

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

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

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

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散文学案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课件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散文学案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课件

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
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
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 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 “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 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 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 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 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 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 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 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规范答题] 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 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粮食 学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 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 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教学案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教学案

散文阅读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根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根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表达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比照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1-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散文学案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学案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散文学案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学案

学案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大题型:定向信息概括题、概括主旨和情感。

考点突破一定向信息概括“定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一、研读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北京的“大”与“深"》) (2)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第二段写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方式的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特点"等表二、熟知解题方略(一)定向信息概括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二)信息检索提炼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①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 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 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
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 ——依照思路概括,紧扣主旨分析
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 “鉴赏散文的形象”,前者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 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本考点涉及 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并且常常与对文中词句 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 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 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提示 ①作者对梁任公的外貌做了两层描写,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 后一层写精神气质,形神兼备,神采奕奕,展现出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 风范。②描写时,既写真,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例如“风神潇 洒”“光芒四射”等语,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由衷的赞美之情。
突破一 归纳概括思想内容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 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三大题型:层 (段)意概括,特定信息概括,主旨概括。其中特定信息概括是考查重点。对于内 容要点概括而言,要有立足全局的意识,作答时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 条理简明。
画面
画面意象
画面特征 情感
①月下小径 小煤屑路,许多树 ②月下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③荷塘月色 月光、青雾、树影 ④荷塘四面 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
淡淡的哀愁 和淡淡的喜 悦
提示 ①幽僻、寂寞 ②幽静、淡雅 ③朦胧、缥缈 ④阴沉、模糊
3.作者描写常春藤,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作者在描写中 突出了常春藤的哪些特点?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表述。(6分) 《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

202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2概括内容要点课后对点集训

202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2概括内容要点课后对点集训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2概括内容要点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横岭苍茫李御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

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

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

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

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

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

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

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

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

一个寒暑假,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

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

上山斫柴,汗流脊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

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

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

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快活,很惬意。

山的阻隔,虽不同于锁链,但形同于门,总想推门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我怀揣一份渴求离开小山村,走入不一样的世界,多少年后,回首顾盼,故乡与横岭却依然在我的梦中。

一个人骨子里的情结也许永远牵绊于生你养你的那山、那水、那片热土。

横岭早已修通了穿山隧道,昔日的羊肠山道已被水泥公路所覆盖。

前些年,我曾陪父亲一起开车穿过隧道,去了山那边的横岭水库。

一泓碧水,既可调洪,又可发电。

这也算是生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一帧缩影吧。

在山上,拜访过我所熟悉的一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

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第一讲:散文知识清单1、散文的分类(1)写景状物散文:a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b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c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如坚韧、顽强)d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如由槐树到人生感悟。

e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

(2)写人记事散文:某些片段、某些场面甚或是某些细节,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和人生。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它从一个角度选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塑造人物形象或以中心事件为主来反映生活的本质特点。

(3)议论性散文:注意把握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中心句。

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3、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5、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第二讲:散文常见题型分析阅读文章:首先整体感知什么人(事、物)——什么特征——什么目的一、思路分析概括题1、此类题型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本文的线索是××,请梳理作者的思路;(2)文章是围绕××展开的,请就此梳理作者的思路(3)文章主要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常用答题模式本文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答题示例:《太阳梦》以“梦”为线索,首先写艰辛寻“梦”,再写“梦”的实现,最后写再寻新“梦”。

202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整理(精品)

202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整理(精品)

202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整理(精品)(一)行文思路分析1、结构安排相承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的层层相递。

相并关系并列关系、对照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分总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2、材料组织以时间为线索:鲁迅《藤野先生》的认识—交往—离别—怀念以空间为线索:朱自清《欧游杂记》的移步换景以逻辑为线索:贾平凹《入川小记》的对小吃的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以事物为线索:萧乾的《鼓声》的鼓声以情感为线索: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悲喜情以双线为线索:郁达夫《故都的秋》物线清静、情线悲凉(二)理解词句含义1、分析词语含义散文中重要词语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具体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理解词语含义包括:弄清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对表现景物意境、对表现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等。

2、分析句子含意散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含蓄句、技巧句、结构复杂句、文眼句、行文思路句等。

答题模式: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表层含意),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警策含意)(三)鉴赏表达技巧1、答题模板:方法+内容+效果2、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为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借喻、博喻等,有突出事物特征、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2)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比拟比比喻更加生动形象,因为它直接具备了人或物的动作状态等。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散文第3节探究板块精练 人教大纲版2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散文第3节探究板块精练 人教大纲版2

板块精练板块1 考点分类训练考点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开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雪祝勇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画面里的留白。

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

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

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

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

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

吼叫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文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

这时的内心纯洁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幽美的图影。

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

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路吧。

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

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

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

〞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

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

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

一如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

〞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

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6分)全文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上海卷《我和父亲》第⑨段、第⑬段中作者明知父亲期待肯定的答复,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请加以分析。

(5分)局部筛选概括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知识图要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冽;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第一问属于形象概括题,答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概括有关根河的描述。

第二段总共四句,分别描写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根河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的原名及其含义,根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两岸的生命。

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在高三,学习进入总复习阶段,这个时候大多要求考生有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清单汇总复习第一讲:散文知识清单1、散文的分类(1)写景状物散文:a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b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c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如坚韧、顽强)d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如由槐树到人生感悟。

e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

(2)写人记事散文:某些片段、某些场面甚或是某些细节,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和人生。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它从一个角度选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塑造人物形象或以中心事件为主来反映生活的本质特点。

(3)议论性散文:注意把握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中心句。

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3、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5、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第二讲:散文常见题型分析阅读文章:首先整体感知什么人(事、物)——什么特征——什么目的一、思路分析概括题1、此类题型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本文的线索是,请梳理作者的思路;(2)文章是围绕展开的,请就此梳理作者的思路(3)文章主要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做题避盲从减压提效率回想起高三生活,我惊奇地发现,竟没有什么不适与痛苦,也没有什么压力与浮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复习知识点及精炼系列2【内容要点类】1.归纳段落内容要点归纳段落内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准确把握段落中心意思,首先就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2.归纳层次内容要点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

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层次是依据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

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是互有大小,常常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的意思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

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说明顺序等等。

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以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3.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概括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归纳内容要点】1.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2.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次里的重点段。

3.提取信息,重新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中心意思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综合,既要注重文章本身的意思,又要考虑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文外材料。

可以遵循由客观到主观、从文内到文外的原则。

1.抓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

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结合文体特点,掌握概括规律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记叙文章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通过说明介绍人、事、物,应看其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作用。

【对点提升练】一、【2020·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香香的端午谢冕①端午是香香的,香飘万家。

最初是菖蒲、艾蒿的香味,后来是雄黄酒,是年轻女性胸前、腋下的香囊,那香囊里充填着香香的沉香、木香、丁香碾成的粉末,再后来就是竹叶包裹的粽子,满街满巷飘浮着粽叶的清香。

进入五月,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浮动着端午特有的香气,隐隐地、若有若无地散发在逐渐浓郁的节日的气氛中。

时序已是初夏,也许茉莉正在悄然开放,也许含笑正在蓓蕾,也许白玉兰正在高处的枝叶间发出诱人的暗香,但此刻充盈着这城市的,是端午特有的香气。

这是让人着迷的香香的端午!②“端取乎正,午得其中”,除了香香的,端午也是端端的。

古时民间庆典,大抵总与节候有关,端午时节,天气转热,百虫萌动,百毒衍生,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

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说是门上悬剑,妖魔却步,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

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那些香囊其中装的也是一些中药材的粉末。

这些举措,无不指向这个盛夏到来之前消毒祛魔的动机,所谓的“菖蒲似剑斩千邪”即指此。

③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

记得幼时,节日临近,家家都贴起对联——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的——记得一副对联是:“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

那时似懂非懂,倒是记住了,直到如今。

福州近海,原是“海国”无疑,闽江贯穿福州城,说是“江城”,更是贴切。

然而,农历五月天,挥汗如雨,哪有什么梅花?梅花又怎么会“落”?不懂了。

后来读唐诗,方知其句出自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④由此才知道“梅花”是笛曲名,汉乐府的名曲有叫“梅花落”,也叫“梅花引”的。

⑤端午的诗情远不止这些,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但龙舟竞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

我曾在汉江上游的安康观看过盛大的龙舟节。

“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

全中国的人们都在这天包粽子纪念诗人,但全中国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包。

广西的枕头粽,浙江的火腿粽,厦门和泉州的肉粽堪称粽中极致。

⑥在福州,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结实,她总是把专用的草绳固定在一处,一头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紧紧的。

到了北方之后,常常感叹他们包的粽子总松松垮垮的,好像总在敷衍,比母亲的手艺差多了。

福州粽子大体用花生或赤豆和着糯米做材料,不咸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碱(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

吃时蘸糖,与别处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

⑦闽都端午活动的重心是龙舟竞渡。

闽江流过城市中心,是极佳的竞赛场所。

当日我家住仓前山程浦头,离江甚远,也还是冒着夏日的苦暑前往观战。

这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射着,毫无遮拦,即使如此,也不能减去我们的热情。

清代董平章有一首榕城竹枝词写的就是这个场面:“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

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

”⑧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

渐至今日,不仅中国,遍及世界各处,成为一项体育项目。

这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

正如我在关于清明的那篇文字说的,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

清明如此,端午也如此。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点题,写出端午特有的香气。

这香气来自包括菖蒲、艾蒿、香囊、粽叶、茉莉、含笑和白玉兰等。

B.“菖蒲似剑斩千邪”中的“似剑”,表面指菖蒲形状像剑,实指它分泌的香气有消毒驱虫的功效。

C.文章引用对联“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旨在说明“我”严谨的治学态度。

D.文章写各地不同样式的粽子,目的是衬托母亲包的粽子结实,凸显福州的粽子味道最本色。

2.作者的笔下,端午是诗意非常浓郁的节日。

“端午的诗意”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文中有两处分别引用了李白和董平章的诗句,请指出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答案】1.B2.①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

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

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

②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

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端午节庆也都贴。

③端午的诗情不止这些,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例如龙舟竞渡和包粽子。

3.①引用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福州对联中的“梅花落”有出处,从而间接证明福州的节日仪式充满诗意;②引用董平章的诗,可以再现清朝的赛龙舟的场面,说明龙舟竞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③文章多处引用古诗,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这香气来自包括菖蒲、艾蒿、香囊、粽叶、茉莉、含笑和白玉兰等”错误,相关信息在第①段,第①段在叙说了许多香气后,倒数第二句“但此刻充盈着这城市的,是端午特有的香气”,一个“但”字转折,即可说明前面那些香气均不是端午特有的香气。

C项,“旨在说明‘我’严谨的治学态度”错误,文章引用对联“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是在说明端午节日中饱含的诗情,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博大及智慧。

D项,“目的是衬托母亲包的粽子结实,凸显福州的粽子味道最本色”错误,写各地不同样式的粽子意在说“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表现我们民族“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的智慧与达观。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筛选文章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筛选文章中重要信息,从而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考生分析,作者的笔下,端午是诗意非常浓郁的节日。

“端午的诗意”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文本“古时民间庆典,大抵总与节候有关,端午时节,天气转热,百虫萌动,百毒衍生,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说是门上悬剑,妖魔却步,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

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那些香囊其中装的也是一些中药材的粉末”可知,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

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

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

根据文本“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

记得幼时,节日临近,家家都贴起对联--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的--记得一副对联”可知,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

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端午节庆也都贴。

根据文本“端午的诗情远不止这些,这个节日是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但龙舟竞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可知,端午的诗情不止这些,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例如龙舟竞渡和包粽子。

3.本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

引用在散文中的一般性作用: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

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