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二、倡导多元思维的训练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发展多元思维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运用和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素养核心素养中的“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发展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
还可以开展一些绘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交流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品质”是指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体验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多元思维、情感素养和实践素养。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语文素养包括文字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
为了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落实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有趣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采用多媒体课件、互动讲解等方式,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作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阅读和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教师应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例子,提高学生的文化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强化语文审美和价值观教育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这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掘、塑造、引导学生对文化、艺术、自然、社会等多种领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感知文化、欣赏文化、创造文化。
同时,教师还需要强化语文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多样性和价值多元性,明确未来发展的出路及其担当责任。
四、以评价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评价是推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杠杆。
评价应该以学生整体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和指导。
评价应该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和日常评价,评价结果应该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
的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2. 强化学生的写作素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培
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组织各种口语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
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主的学习。
5.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了解和欣赏中华
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6.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帮
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的尝试,可以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摘要:在当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出现逐渐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如何将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时刻关注班级内每一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因此,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研究与总结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效策略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逻辑结构容易引起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效接触,导致小学语文学习之间的衔接不足,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果的大幅度下降。
核心素养是基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展现出小学语文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发展和重新审视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则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一定要根据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情况。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发生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的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灵活,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差异和教学设备等情况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灵活性原则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教学课堂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教学预期与教学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动态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灵活多变,不能产生较为死板的现象[1]。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简介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方法和策略1.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写作活动等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选读名著、传统诗词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文献检索、信息筛选和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惯。
5. 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注重拓展学生的语文研究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结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文化素养培养、注重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这些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的积极实施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共同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新课标指出学校语文素养是指学校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进展要求的听说读写力量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在平常教学中,我着眼于改革和优化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科关键力量,进行了一些以提高同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主动尝试。
一、着眼力量,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一〕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才智也许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 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制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创造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同学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同学质疑的方法,引导同学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冲突处、异样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消失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同学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
在教学《迟到》一课时,我引导同学抓住全文的总起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体会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在品读了描写小海音和父亲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后,引导同学自行商量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明确是海音激怒了父亲,才会挨打,之后又引导同学练习多角度提问,深化思索父亲是为什么打我,假如不打会有什么后果?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最终抓住父亲送给我花夹袄和铜板这个详情的描写,引导同学回忆之前的质疑,通过师生对话,生生沟通,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了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感受到一个既疼爱孩子,有严格管教孩子的父亲的形象。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核心素养使教学从知识建构延伸到品格培养。
知识建构只是培养人素养的必备途径,核心素养才使我们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定位教育。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语文学习之后,获得的能力与品格,更具有内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遗忘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来的就是能力和品格(素养)。
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
核心素养就使教学从过程目标走向终极目标。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中小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成长、审美素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认同,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通过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得以实现的。
在语文教学中,要拒绝“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不要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而应从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者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
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涵咏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起来。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人际交往、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等几个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落实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或者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并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朗诵活动等,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识字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读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辨析分析等方法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辩证分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文章,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来解决问题。
四、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2020年14期New Generation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周富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教育管理中心甘肃白银730605)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推进,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可以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
这对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为了贯穿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本篇文章就将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创新,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长。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接受知识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良好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若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不仅会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同样也会对后续的学习生活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遇到的阻碍(一)考试为学生带来的压力目前,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学习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应试考试。
而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也过于注重学生理论文化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开展教学时,教育目的出现了偏差,以致于学生在进行学习了,拥有极强的功利心,即为了考试而学习,一味死记硬背。
若是考纲不做要求,学生就不会主动去了解去学习。
(二)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一言堂,采用说教式或灌输式等方式开展教学。
这种教师极为死板枯燥,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压抑,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开展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育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这是高中语文课堂中所需要渗透的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语文素养是指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准确地说就是一种能力,而非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基本功需要从语言的基本结构、基本规律、语境运用等方面入手,同时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语言用法。
2. 拓展阅读视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有广泛深入的阅读作为支撑。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鼓励学生多阅读综合、多元化的文本,不仅要读完,还要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现有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和论证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语文考试与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让学生分析、比较文本,引导学生作出深入思考。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
可以通过模仿范文、写作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特别是对口腔表述不熟练的学生参与语言表达环节,尤其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实践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1.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
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语境来练习口语和听力的表达和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语言、音韵和修辞来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不断引进新文本,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
注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
语文学科不仅仅传授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注重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两个方面。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培养其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教师可采用导读、朗读、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可以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价值观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价值观,通过文本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也要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历史学习中,可以结合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在地理学习中,可以结合地理描述和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学科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文本选择、问题提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和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呢?以下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要想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表现出色,首先需要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还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使之更加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或听众。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演示、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表达效果。
二、强化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意识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括了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以及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的珍视度。
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信心,理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文化交流能力。
除了语言表达和文化意识之外,学生还需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是因为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涉及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启发式的”的教学方法,通过点拨、鼓励、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控制思维活动的能力、发挥创造性思维、加强推理和归纳能力。
四、倡导文学素养的学习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认知文学、欣赏文学及创作文学的能力和水平。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欣赏、批评文学作品,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进行文学创作。
在文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塑造等,从而加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高中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特殊的学科中,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传统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
渗透语文核心素养,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和实践。
其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更应该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通过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说、多听,充分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其二,加强文学鉴赏教育。
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鉴赏能力,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解析。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的文学鉴赏教育,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语文之美,提高语文素养。
其三,弘扬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中国古诗词、经典文学、历史典故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名人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学习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其四,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文科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思维导向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决、拓展阅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品质不断提升。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在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可以渗透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品格修养。
下面我将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进行总结和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文素养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说,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通过课堂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地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学习,学生才能从中感悟到语言的美感和思想的深刻,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课堂的重点内容。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课文分析、段落归纳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培养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辩论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锻炼和训练,学生才能够形成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语文素养的灵魂,也是高中语文课堂的终极目标。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摘要】核心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载体,具有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品质的作用。
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审美能力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62-01引言语文素养,是指培养学生稳定、基本、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修养与审美等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可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一、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景教学,可以将课本内容重现,为学生呈现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学习。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简单,对情景有一定的好奇与探究想法。
利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情景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同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1]。
如何创建适合小学生的情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语文接受能力呢?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课本中的内容,并形成语文思维。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这一文章时,利用多媒体将文章中描述的情景呈现出来,在星光的照耀下,海边沙地中西瓜长得非常好,给人静谧、祥和的感受。
视频展示结束后,则对学生问道:同学们看到这一景色,心中有什么感受?学生:景色非常美好,给人和谐安静的感受。
教师:没错,文章故事就发生在这一片月色下,让我们读一读文章,看看在月色下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吧!然后让学生己阅读文章,了解文章描述内容。
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情感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根据学生喜好,让学生扮演课文中喜欢的角色,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文章情感的理解,真情实感地创新展示出来。
情景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会产生共鸣,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透彻,能够学会欣赏文章中的意境与语言美,在阅读中进行二度创作,这对于学生接受能力与文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科素养的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科素养,这是大家经常思考的问题,也困扰着我的语文教学。
下面谈谈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落实语文核心科素养紧跟时代要求,融合到孩子的学习始终。
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贯穿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阅读、主流价值观、语言交流、认知价值等很多方面。
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语文所塑造人的目的。
语文的学习,要注重语感的积累,更要注重学习的有效性。
二是,落实语文核心科素养不要失掉学科基本学习属性,关注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
语言学科即语文,就人才类型而言,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
语文人,具有语言优势的,包括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
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
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
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
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
这就是说,小学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传统及外国文化都包容进去了。
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
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
读书、写作,这是语文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
只是文化的学习是延后的事情,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
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后,有了多维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后,才可以把传统文化里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出去。
三是,落实语文核心科素养不要超出学科实施力量。
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大家普遍概括为:听说读写思,这五种能力是语文培养的核心。
但素养的外延更大一点,而且除了知识装入、能力培养之外,还包含思想价值、文学审美、文化价值等。
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必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
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
而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渗透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解析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帮助他们形成准确的观点和独立的思考方式。
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准确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课堂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这包括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对人文关怀的意识和情感。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经典的人文著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品味。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思维能力和阅读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
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阅读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以及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综合培养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摘要: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品格,而且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基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几点思考引言语文学科集中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等功能优势。
其中,人文性体现在面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使其耳濡目染在文化知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而工具性则体现在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巧妙借助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来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鉴赏语文美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牢牢抓住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培养目标,重视并尊重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
一、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将其揉入其中。
小学语文是培养、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科之一,应结合现实学情来不断实践、创新教学形式,以现代信息化教育工具为辅助来丰富教学内容,立足于构成核心素养的各要素来深入发掘语文知识中的人文精神、美学元素,从多个视角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首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小学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使小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得到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构建的训练,让小学生尽量多地阅读课外书籍,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让小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不断提高。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语文教学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一方面为小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核心素养使教学从知识建构延伸到品格培养。
知识建构只是培养人素养的必备途径,核心素养才使我们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定位教育。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语文学习之后,获得的能力与品格,更具有内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遗忘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来的就是能力和品格(素养)。
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
核心素养就使教学从过程目标走向终极目标。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中小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成长、审美素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认同,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通过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得以实现的。
在语文教学中,要拒绝“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不要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而应从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者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
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涵咏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起来。
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
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
(三)在想象能力的培养与阅读体验和表达交流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语文活动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把握审美思维的特征,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是形象思维活动,它受一般的认识规律约束,不同于抽象的逻辑与推理过程,很难用一般的逻辑语言来概括,而是需要通过生活本身的形象规律来实现。
所以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通过想象,使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形象鲜活起来,并通过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再造审美形象,完成审美创造。
审美想象力越丰富,对审美对象的再现也就越真实,学生对审美形象
的再创造就越具体,学生的知识宝库就越丰盈,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础也就越厚实。
通过阅读、体验和写作来培养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
阅读,既指“篇”的阅读,更强调“本”的阅读。
“本”与“篇”相比,其篇幅更长,主题更复杂,意蕴更丰富,更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评价美。
学生从“整本”名著中汲取信息,丰富语言,比较对照,融合已知、浸入情感,使“整本”内容与成长经验相融合,使“整本”思想与个人思维相融合,使“整本”已然与所憧憬的未然相融合,从而获得人生感悟,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精神享受,获得自由想象,使阅读因升值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在阅读中感受美不是语文美育的终极目的,中学生在长期欣赏文学形象之美,熏染科学严谨之美的基础上,还应该拓展视野,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体验自然万物的真实美,并学会融入自己独特体验和独立思考的创意表达,富有创意地表现美和表达美。
(四)在立足文本中引导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立足文本,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从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唤醒学生心灵中的文化因子,强化其文化自觉,真正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养料。
从文化审美的角度观照文本,强调文化育人,前提条件是立足文本,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要坚守语文的本性,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
语文课首先要上成语言课,让学生在对语言涵泳、咀嚼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作者的伟大胸怀,进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审美到文化审美的跨越,从文本中发现对人格的形成有教益的东西,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养成审美的习惯,唤醒文化的自觉。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