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总结下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总结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人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内部动机:指的是个人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2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了工作效率与动机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外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外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外科学名词解释总结1甲亢: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2突眼性甲状腺肿: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3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速(>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4 Cooper韧带: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5酒窝症: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6橘皮样改变:乳腺癌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7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连枷胸。

8气胸:胸膜腔内积气称为~,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9开放性气胸:由于胸壁有伤口,或软组织有缺损,外界空气经缺口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气。

▲10纵隔扑动:开放性气胸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而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

11胸口吸吮伤口:开放性气胸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的声音的伤口。

12张力性气胸: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14凝固性血胸:当胸腔内迅速积累大量血液,超过肺、心包和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形成~15感染性血胸: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经伤口或肺破裂口侵入的细菌,会在胸膜腔积血中迅速滋生繁殖,引起~,最终导致脓胸。

分子生物学总结(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总结(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总结(名词解释)1.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2.启动子:与基因表达启动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

3.顺式作用元件:存在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4.反式作用因子:各顺式作用原件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结合蛋白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5.GU-AG法则:GU表示供体衔接点的5’端,AG表示纳体衔接点的3’端,把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作GU-AG法则。

6.ORF(开放读码框架):一组连续三联密码子组成的DNA序列,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能翻译指导合成一段肽链。

7.SD序列: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可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8.操纵子:指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和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9.衰减子:原核生物的操纵子中可以明显衰减乃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位于操纵子的上游。

10.定时定量PCR技术:利用带荧光检测的PCR仪对整个PCR过程中扩增DNA的累积速率绘制动态变化图,从而消除了终端产物丰度时较大变异系数的问题。

11.编码链(有义链):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

12.模板链(反义链):基因的DNA双链中,转录时作为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叫做模板链或反义链。

13.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14.C值悖论: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作C值悖论。

15.TBP:是一种转录因子,特异性的与DNA中的TATA box结合。

16.TATA box(TATA框):真核生物中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25~-30bp 处的共同序列TATAATAAT,也称为TATA区。

名词解释总结2

名词解释总结2

一、绪论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食品工艺: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研究加工、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

TQM:是一个致力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通过在添加剂、制造、输送或贮藏方面细微却不断增加的改进来达到整体质量的改善。

GMP:是一种具体的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它强调食品生产过程和贮运过程的品质控制,尽量将可能发生的危害从规章制度上加以严格控制,从规章制度方面体现了相应的管理指标。

HACCP:是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方案,它通过对食品制造、贮藏和销售过程的仔细分析,对关键点做出鉴定并在危害产生之前采取适当控制措施。

二、脱水食品的脱水加工:从食品中去除水分,在该条件下不导致或几乎不导致食品性质的其它变化(除水分外),是一种用于长期保藏食品的极其重要的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干燥保藏: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的保藏方法。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

水分吸附等温线(MSI):在恒定温度下,以A w对水分含量作图所得到的曲线。

平衡相对湿度(ERH):在一定温度中食品既不从空气中吸取水分,也不向空气中蒸发水分时的空气湿度。

导湿性: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的现象。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相关名词解释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相关名词解释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相关名词解释将高二生物中与生物进化相关的知识点名词解释归纳总结如下:名词解释: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名词解释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名词解释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capitalism):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其核心是
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生产资料和货物由私人或公司拥有和经营,
并且价格和供求由市场决定。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个人的经济自由
和竞争是重要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贫富差距和生产环境污染等问题。

2.资产阶级(bourgeoisie):资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
据主导地位的拥有大量资本和生产资料的阶级。

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
体系中扮演着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重要角色,他们通过拥有生产资料和
资本来获取利润,并通过政治、经济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3.社会主义(socialism):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其核心思想是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资
源归全民所有,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
社会公平。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有制、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公平。

4.工人阶级(proletariat):工人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卖
力工作而没有生产资料和资源所有权的劳动者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工人阶级通常较为贫困,占据社会经济地位的底层,他们通过出售劳动力来换取生活必需品和工资。

5.生产关系(relations of production):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直接决定了物质生产的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也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

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

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

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了的有自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

4、反映:是指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

5、反射:是有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应答,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6、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先天就有的用不着学习就会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形成的。

8、动力定型:由一系列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活动的模式。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注意的范围(广度):是指在一瞬间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14、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这几种活动上。

1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把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时间的长短。

16、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对注意对象的专心程度。

17、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18、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9、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20、感受性:是指分析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也就是人的感觉能力。

21、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大小的范围。

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2、适应:是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23、知觉的选择性:是有选择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辨出来。

24、知觉的理解性: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理解当前事物,并用词语表示出来。

25、知觉的整体性:是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认识。

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总结
1.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科学。

它专注于算法、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软件以及数据通信等领域。

2.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一种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目的是提高访问和操作数据的效率。

它涉及到数据的抽象和模型,像树、图和哈希表等。

3. 算法:算法是一种解决特定问题的指令集,它用于解决特定的计算问题。

算法关注的是程序的有效性、可读性、可维护性以及可重复性等。

4.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一种能够用来让计算机执行特定任务的语言。

它可以表示特定的操作和数据结构,可以帮助程序员更高效地编写代码。

5. 数据库: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其中包含了关于某项系统或领域的信息。

通常,它们用于存储持久性数据,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例如关系数据库)存储和检索数据。

6.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一种应用程序,它可以帮助计算机用户执行特定的任务,比如操作系统、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7.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一种技术,它使计算机用户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进行信息交流,以及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

它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的基础上的,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实现。

以上就是有关名词解释的总结。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不仅关注算法、编程语言,还涉及到数据结构、系统软件和数据通信等技术。

这些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构建计算机程序。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总结(下)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总结(下)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总结(下)风景园林名词解释总结(下):1. 绿地率: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面积。

2. 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占地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绿化覆盖率=绿化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城市总占地面积×100%。

3. 景观绿地:是指以景观形象、生态绿化、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以植物造景、景观小品、景观建筑等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城市公共绿地。

4.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应急避险等多种功能的公共绿地。

5. 道路绿地:是指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隔离带、花坛等。

6. 屋顶花园:是指在建筑物、构筑物等顶部进行的绿化,是一种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7. 植物造景:是指通过合理配置植物,运用艺术手段营造出具有一定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园林景观的过程。

8. 园路:是指园林中的道路,包括小径、步道、车行道等,是园林中各个景点、景观之间的连接通道。

9. 景石: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常用于园林中点缀空间、造景等。

10. 景观水体:是指在园林中营造的水体景观,包括人工湖、池塘、溪流等。

11. 廊架:是指在园林中设置的廊道,通常为木结构或钢结构,用于连接景点或为游人提供遮荫休息的场所。

12. 广场:是指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常用于市民集会、庆典等活动,广场周围一般设置建筑、雕塑、喷泉等景观元素。

13. 园灯:是指园林中设置的照明灯具,包括路灯、地灯、庭园灯等,用于夜间照明和美化环境。

14. 园林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设置的装饰性或功能性设施,如花架、座椅、指示牌等。

15.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为目标,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园林。

以上是风景园林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这是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意思是说周公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

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2、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3、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4、明德慎罚这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

“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

“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5、律学即法律注释学。

它原是经学的一个学支,用儒家经书中的经义研究、解释法律,属于正统儒学。

律学始于汉,晋代达到鼎盛。

6、理学产生于宋,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术。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

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先天地而生,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千古不变。

理学弥补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理论形式上粗浅直观的缺欠。

7、铸刑书这是春秋时期子产的一项法律改革。

即将刑法铸造在金属器物上,予以公布。

它开创了世界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8、《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实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这是董仲舒最先提出的。

其实质是一种“原心论罪”说。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主张。

即以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使儒家的仁义礼乐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10、神权法这是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它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夏、商时期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天命”、“天罚”,到了西周就演变成“以德配天”的君权神受说。

1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

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

35、一次发酵:好氧堆肥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 谢过程称为一次发酵或主发酵。 36、二次发酵 在一次发酵工序尚未完全分解的易分解有机物及较难分解的 有机物在此阶段可能全部分解,变成比较稳定的腐殖酸、 氨基酸等,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成品。 37、燃烧——通常把燃烧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 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的现象称 为燃烧。 38、焚烧: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燃烧(具有强烈放热效应、 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 反应现象 ) 39、焚烧处理 答:焚烧是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 在燃烧过程中,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 自由基出现,并伴随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通常产生火 焰,而火焰可以在可燃介质中传播。
32、堆肥化: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 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 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 种生物代谢过程。 3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降 解,从而达到无害化或进行综合利用的目的,使之转化为 水、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物质的过程,主要分为好氧生物处理 和厌氧生物处理。 34、厌氧消化 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CH4和CO2的过程。
29、浸出毒性:浸出毒性是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 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 称为浸出毒性。 30、溶剂浸出:是用适当的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有关的 组分有选择性地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
31、稳定化:在危险废物中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以化学 或物理的方式减少有害组分的毒性、溶解迁移性。最常用 方法是通过降低有害物质的溶解性,减少因渗滤对环境的 影响。
25、磁流体分选(MHS):

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

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

普心名词解释归纳总结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了的有自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

4、反映:是指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

5、反射:是有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应答,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6、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先天就有的用不着学习就会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形成的。

8、动力定型:由一系列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活动的模式。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注意的范围(广度):是指在一瞬间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14、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这几种活动上。

1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把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时间的长短。

16、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对注意对象的专心程度。

17、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18、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9、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20、感受性:是指分析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也就是人的感觉能力。

21、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大小的范围。

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2、适应:是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23、知觉的选择性:是有选择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辨出来。

24、知觉的理解性: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理解当前事物,并用词语表示出来。

25、知觉的整体性:是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认识。

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1. 内环境:内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内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3. 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 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 阈强度(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6. 反馈: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7. 正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8. 负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

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

9.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10. 前馈: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前,就得到纠正。

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就称为前馈。

11.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12. 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13. 阈强度(阈值):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分子生物名词解释总结

分子生物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一、基因与基因组学1.基因(gene):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多肽,蛋白质,tRNA和rRNA和某些小分子RNA)信息的DNA片段,是控制某种性状的的遗传单位。

2.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

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

3.C值(C value):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一个基因组中的DNA含量来表示。

4.C值佯谬(C value paradox):这种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称为C值佯谬。

5.N值佯谬(N value paradox): 基因组中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6.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蛋白质组学: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7.基因家族(genefamily)概念: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一些基因。

8.基因组学(genomics):发展和应用基因作图、DNA测序、基因定位等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分析生命体(包括人类)全部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9.断裂基因(split gene):基因多为不连续的,被插入序列(IS)所分隔,这种现象称为断裂基因。

断裂基因由内含子(intron)(非编码序列)和外显子(exon)(编码序列)交替组成。

10.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功能不一定相似,且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

如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超家族等11.假基因(Ψ):在多基因家簇中,有的成员并不表达基因产物,称假基因。

12.家系分析法:通过分析统计家系中有关遗传性状的连锁情况和重组率而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总结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总结

一•名词解释:主要概念,现象,定义二•简答题;理论,功能,意义,条件,方法,步骤等一.名词解释: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人们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就叫着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E=1/R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K=" 1/14.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5.视觉感受野: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他们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视网膜上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6.拮抗过程说:(色觉理论的四色说)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

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7.边界突出的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强度上和该区其他部分相同,但是人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却出现了起伏。

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即侧抑制的结果。

&视觉适应:是由刺激物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9.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较后像。

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

10.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11.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2.盲视:一个大脑视觉皮层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但病人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几率水平。

名词生化名词解释自总结

名词生化名词解释自总结

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指人不能合成的,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

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构型:指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构型的改变必须通过共价键的断裂。

构象:是指这些取代基团当单键旋转时可能形成的不同的立体结构,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改变。

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生物活性肽:是能够调节生命活动或具有具有某些生理活性的寡肽和多肽的总称。

大多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蛋白质长链中,被酶解后,生理活性才表现出来。

等电点: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的PH值。

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双缩脲反应:双缩脲是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在180℃下两分子尿素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释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茚三酮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太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坂口反应:精氨酸在氢氧化钠中与1-萘酚和次溴酸钠反应,生成深红色,称为坂口反应。

米伦反应:酪氨酸与硝酸、亚硝酸、硝酸汞和亚硝酸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变红,称为米伦反应,是鉴定酚基的特性反应。

酚类化合物有此反应,酪氨酸及含酪氨酸的化合物都有此反应。

乙醛酸反应:在蛋白溶液中加入乙醛酸,并沿试管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在两液层之间就会出现紫色环,凡含有吲哚基的化合物都有此反应。

不含色氨酸的白明胶就无此反应。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

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

总结微生物名词解释

总结微生物名词解释

1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2芽孢:芽孢就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3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4诱导酶:(induced enzyme)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通常是酶的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由诱导物诱导而生成的酶。

5生长因素:是指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包括温度,辐射,氧气,水分,PH值,化学因子等。

6回复突变:突变体(mutant)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7诱导:某些环境因子的刺激使基因或操纵子进入转录状态。

8拮抗: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从而稳定身体内环境的作用。

9血清学反应:是指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进行的结合反应。

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进行这类反应时一般都要用含有抗体的血清作为实验材料,所以把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

10巴斯德效应:由于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能量要比在发酵中产生的多得多,所以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厌氧发酵而转向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11质粒:是附加到细胞中的非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原有的能够自主复制的较小的DNA 分子(即细胞附殖粒、又胞附殖粒)。

12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的多肽类物质。

13光复活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

14活性污泥: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15营养型缺陷:因丧失合成某些生活必需物质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型菌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糖的分子结构
链状结构:单糖的链状结构有醛糖和酮糖之分
旋光性:一切糖内都有不对称碳原子,都具有旋光性,旋光性是鉴定糖的一个重要指标
麦芽糖(maltose)淀粉的水解43;,从而吸收水分,糖的-OH也是亲水的,所以基质内的蛋白聚糖可以吸引、保留水而成凝胶
⒈复制子;基因组能够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其中包括控制复制的起点和复制的终点。分为单一复制子(原核生物)和多复制子(真核生物)。
⒉复制体;在DNA的复制叉上,分布着各种各样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因子构成的复合物,叫做复制体。随着复制的进行复制体的结构发生变化。
⒊DNA复制引发体;
⒋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滞后链合成的不连续的较短片段
糖类的现代概念
多羟基的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糖类分类
单糖(monosaccharides)是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为最小的单位
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有两到二十分子的单糖缩合而成的,水解后产生单糖
多糖(polysaccharides)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和而成的
结合糖:如果糖类化合物尚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缀物和复合糖例如,糖脂、糖肽、糖蛋白、蛋白聚糖等
第二十二章:
⒈核酸酶;作用于核酸的磷酸二酯酶
⒉限制性内切酶;能专一性识别并水解外源双链DNA上特定位点的核酸内切酶
⒊痛风;
⒋嘌呤核糖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由5-磷酸核糖焦磷酸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氨基化生成腺嘌呤核苷酸;由次黄嘌呤核苷酸氧化为黄嘌呤核苷酸,然后再氨基化为鸟嘌呤核苷酸
第二十三章:
⒌半保留复制;以双链DNA分子的每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出两个新的与原来DNA分子具有相同碱基顺序的DNA分子,其中每一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⒍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的,另一条链是不连续的。其中前导链的复制是连续的,滞后链的复制是不连续的
⒊联合脱氨基作用;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转氨酶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脱氨基方式;其二是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方式。
⒋氧化脱氨作用;谷氨酸在线粒体中受谷氨酸脱氢酶作用发生氧化脱氨基反应,生成α-酮戊二酸及氨。
⒌尿素循环;一分子鸟氨酸和一分子氨及一分子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瓜氨酸,瓜氨酸与另一分子氨结合生成一分子精氨酸。一分子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完成一次循环。
⒎端粒和端粒酶真核生物线形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具有特殊的结构,成为端粒。
端粒酶:一种含有RNA链的逆转录酶,以所含RNA为模板合成DNA端粒结构。
第二十四章:
⒈内含子和外显子;
内含子:真核细胞基因DNA上的编码序列,能够转录形成mRNA,并能翻译蛋白质
外显子:真核细胞基因DNA上能转录出mRNA但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第十九章
⒈硫激酶;⒉硫解酶;⒊肉碱;⒋脂肪酸的β-氧化;⒌脂肪酸的α-氧化;⒍脂肪酸的ω-氧化;⒎酮体
第二十章
⒈硫脂酶;⒉柠檬酸-丙酮酸穿梭;⒊酰基载体蛋白(ACP);⒋脂肪酸合成酶系
第二十一章:
⒈必须氨基酸;机体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
⒉转氨酶;催化转氨基反应的酶。大多数转氨酶需要α-酮戊二酸作为氨基的受体,对两底物之一是专一的,另一底物无严格的专一性,酶的命名是根据催化活力最大的氨基酸,催化L-氨基酸,且反应都是可逆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
⒍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生糖氨基酸:凡能形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和延胡索酸的氨基酸都成为生糖氨基酸。这些物质都能导致生成葡萄糖和糖原。
生酮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在分解过程中转变成乙酰乙酸CoA,并在动物肝脏中可转变为乙酰乙酸和B-羟丁酸,这些氨基酸成为生酮氨基酸。
⒉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碱基序列
⒊终止子和终止因子
能够提供转录停止信号的DNA序列叫做终止子;协助RNA聚合酶识别终止信号的辅助因子叫做终止因子。
⒋抗终止因子;引起抗终止子作用的蛋白质称为抗终止因子
⒌转录;
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⒍RNA加工
第二十五章:
第十五章
⒈发酵和酵解;
⒉巴斯德效应;
⒊2,3-BPG支路;
⒋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第十六章:
⒈柠檬酸循环回补反应;
第十七章:
⒈氧化还原反应;⒉高能化合物;⒊解偶联剂;⒋磷氧比;⒌呼吸链;⒍生物氧化;⒎氧化磷酸化;
⒈翻译;
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的过程
⒉同义密码子;编码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
⒊氨基酸的活化;⒋氨酰-tRNA;⒌氨酰-tRNA合成酶;
糖类生物功能
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3.生物体内碳源物质
4.生物活性物质细胞表面识别标记-糖
糖蛋白:糖与蛋白质之间,以蛋白质为主,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分子相连构成的分子;总体性质更接近蛋白质,其上糖链不呈现双链重复序列。
⑴N-糖肽键:多指β-构型的N-乙酰葡糖胺一位碳与天冬酰胺的γ-酰胺N-原子共价连接而成的N-糖苷键N-聚糖
(2)o-糖肽键:单糖的异头碳与羟基氨基酸的羟基O原子结合而成的糖苷键。O-聚糖
⒏化学渗透偶联学说;⒐NADH呼吸链;⒑FADH2呼吸链;⒒甘油磷酸穿梭;⒓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⒔结合变化机制
第十八章:
⒈Cori循环;肌肉中的乳酸进入血液随着血流进入肝脏细胞,在肝细胞中通过葡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又进入血液随血流供应肌肉和脑细胞对葡萄糖的需要,这个循环过程叫做可立氏循环。
⒉糖异生;以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
蛋白聚糖⒈结构和类型
主要由一条或多条糖氨聚糖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连接而成,还含有N-或(和)O-连接的寡糖链,糖含量高,分布在细胞外基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分泌颗粒。
㈢、寡糖链糖蛋白、糖脂等分子的寡糖链
⒊乙醛酸循环;又叫做乙醛酸支路,因循环中存在乙醛酸这一关键中间代谢产物而得名。它是柠檬酸循环的一条回补途径。其内容实际上是通过乙醛酸途径使乙酰-CoA转变为草酰乙酸而进入柠檬酸循环。
⒋戊糖磷酸途径;
是糖代谢的第二条重要途径,在细胞溶胶内进行,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该反应途径的起始物是葡萄糖-6-磷酸,经过氧化分解后,产生五碳糖,CO2,无机磷酸和NAD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