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4c7d4e52d380eb62946d87.png)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一、守恒法(化学计算的核心方法)——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1、原子守恒(质量守恒)(1)宏观特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微观特征: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守恒(3)应用: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或物质的量)【即学即练1】1、有一固体苛性钠样品4g,经空气中放置数日后,部分发生了潮解和变质。
今将该变质后的样品全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2、有一空气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H2O 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
若将1g该样品放入含有HCl为3.65g盐酸中使其充分反应后,残酸再用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多少克?3、有一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H2O 7.62%,K2CO3 2.83%,KOH 90%,若将此样品1g加到10%的盐酸溶液50ml里,过量的盐酸再用10%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盐酸密度为1.1g/ml)4、一定量Na2O、Na2O2、NaOH的混合物与2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的质量为( )A.8g B.15.5g C.11.7g D.无法计算5、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10g,溶于水制成200mL溶液,其中c(Na+)=0.50mol/L。
若将10g的这种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A.5.3gB.4.7gC.5.0gD.4.0g6、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为()A.3.18 g B.2.12 g C.5.28 g D.4.22 g2、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即学即练2】1、一定浓度的Na2SO3溶液,恰好与某浓度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SO32-氧化成SO42-,且SO32-与Cr2O72—个数比为3:1,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3 C.+2 D.0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2-7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3.0 molB.1.5 mol C.1.0 mol D.0.75 mol3、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25 B.2∶17 C.1∶7 D.3∶83、电荷守恒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4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4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f26fa7d51e79b8969022631.png)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配平及计算
课时
回顾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Fe2O3
+3
高温
CO== 2 Fe+
3 CO2
方法:观察法
原理:质量守恒定律
缺点:只适用于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耗时!
化合价升降配平法
一、化合价升降配平法
只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三大原则:
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练一练
题型一:氧化剂还原剂比例
在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中,氧化剂
还原剂比为( C)
A.8∶3 C.2∶3
B.3∶2 D.2∶1
例3、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பைடு நூலகம்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 全转化为Cl-离子,则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0—.0—2N—A
A.+2 B.+3 C.+4 D.+5
4、在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 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 比为1:3,则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 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
0
+5
3 Cu + 8 HNO3
+2 +5
+2
3Cu(NO3)2 + 2NO + 4 H2O
化合价降低3 ×2
练习: KMnO4 + HCl —— MnCl2 + Cl2↑ + KCl + H2O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c56b3476a20029bc642d2f.png)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 1 - 第二节化学平衡.......................................................................................................... - 7 -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 23 -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 -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如果反应体系的体积是恒定的,则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为v=ΔcΔt或v=ΔnV·Δt。
3.单位常用mol·L-1·s-1或mol·L-1·min-1表示。
4.注意事项(1)一般来说,随着反应的逐渐进行,反应物浓度会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也会逐渐减慢。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2)由于在反应中纯液体和固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在同一化学反应中,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552eacdd36a32d7275817d.png)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称量(或量取)方法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
②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左物右码③被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④★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容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FeCl3、AICl3、NaOH等)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⑵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量取已知体积的溶液时,应选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
如,量取80ml稀硫酸溶液,选用100ml的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正确读数俯视仰视2、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金属Na,K起火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CO2灭火器,不能用CCl4灭火器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再涂硼酸★浓H2SO4沾到皮肤上用干布擦,再用大量水冲,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温度计水银球不慎碰破为防止汞蒸气中毒,应用S粉覆盖3、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如:浓H2SO4、NaOH(酸碱)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分液;⑤萃取⑴过滤:将不溶于某溶液的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纸边低于漏斗边;液面低于滤纸边三靠:杯靠棒;棒靠纸;颈靠壁⑵蒸发注意事项:①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防止形成的晶体飞溅。
(3)蒸馏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234ca71711cc7930b71616.png)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
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
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或。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
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3,先在100℃时将KNO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3。
现欲制备500g较纯的KNO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
(KNO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30℃时为46g)3.某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多少?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9c64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6.png)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化学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或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导出一些未知的化学量,进而解决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
下面将总结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一、摩尔计算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计算是指根据物质的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摩尔计算最常见的应用是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浓度等。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从而确定生成物的摩尔量;或者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和摩尔质量计算质量之间的关系等。
二、质量计算质量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根据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摩尔数或质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质的摩尔量,从而确定生成物的质量;或者通过已知的摩尔量计算出物质的质量等。
三、体积计算在溶液稀释、气体体积比计算等化学实验中,体积计算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通过体积计算可以了解不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气体体积的变化来推导出化学反应的结果。
例如,根据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或者通过气体体积比计算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等。
四、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之比。
通过浓度计算可以推导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摩尔数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摩尔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质量等。
通过以上四种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2fa7334a7302768f993913.png)
考点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方法,特别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的易错点。
【精确解读】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 B表示;(2)单位:常用单位为mol/L;(3)计算公式:c B=n B/V。
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2)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n=m/M=V•ρ•w•1000/Mc=n/Vc=(V•ρ•w/M)/V=V•ρ•w/MV【式中:ρ-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mL或g/cm3,w-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
【精细剖析】1.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易错点:(1)准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运用公式转换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2)溶液的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多数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但氨水、酒精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2.物质的量溶液计算解题关键时灵活运用分式,并紧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始终注意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如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体积时一定要将mL转换为L,另外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转换时可设定一个具体的的溶液体积或一定质量的溶液,这样可使计算数据化,避免字母化,可降低计算难度。
【典例剖析】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50 mL 1 mol•L-1的NaClB.75 mL 2 mol•L-1的NH4ClC.100 mL 3 mol•L-1的KClD.150 mL 2 mol•L-1的CaCl2【答案】C【变式训练】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肯定为1mol/L的是( )A.将40g NaOH固体溶解于1L水中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C.将1L10mol/L浓盐酸与10L水混合D.10g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解析】D【答案】A.4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不是1L,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B.22.4L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等于1mol,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B错误;C.混合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L,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C错误;D.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溶液的体积为0.25L,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故D正确;故答案为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拓展与归类-专题研析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拓展与归类-专题研析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03db06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1.png)
①n=M
m g·
g mol-1
=Mm
mol;
②所含原子总数为M
m g·
g mol-1
×NA
mol-1×2=2mMNA ;
③V=M
m g·
g mol-1
×22.4 L·
mol-1=22M.4m
L。
(3)由Mm
=V(Vmg)
可知,M=1.6
g×22.4 0.56
L·mol-1 L
=64 g· mol-1。
(4)假设溶液质量 100 g,则含有溶质 NaOH 的质量是 14 g,
则 14%的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100
14 g÷40 g·mol-1 g÷1.14×10-3 g·L-1
≈4.0
mol·L-1;
从瓶中取出 20 mL 该溶液中含有溶质
的质量为 m=4.0 mol·L-1×20×10-3 L×40 g· mol-1
=3.2 g。故 A 正确。
例2把6.5 g 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
(1)6.5 g 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答:(1)0.1 mol (2)0.2 mol (3)2.24 L
【解析】(1)Zn 的摩尔质量是 65 g·mol-1。
m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M_____ mol。
2mNA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M_____个。
22.4m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M_______L。
(2)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
22.4bc 况下的体积是___a_N__A_______L。 (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 L。该气 体的摩尔质量是___6_4_g_·_m_o_l_-_1___。 (4)如图是实验室配制好的两瓶NaOH溶液的标签(14%的 NaOH溶液的密度为1.14 g·cm-3)。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88d566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d.png)
溶液中阳阴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浓度守恒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或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
溶质守恒
溶质的质量在稲释前后保持不变
价态守恒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方程组法
反应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反应总量,求解其组分含量
组成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组成总量,求解其组分含屋
3.关系式法
反应关系式
能从多步反应或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中提取物质转化关系式
终态关系式
能从整体出发找出最终的物质成分与起始成分的守恒关系式
对应关系式
能从混介物反应或组成中挖掘出特定的定量对应关系式
组成关系式
能从物质或溶液的组成中找出组分之间的定最关系式
4.差量法
变化差量
/变化和量
能利用物质单一变化的某个实际差最(质最差、物质的最差、 摩尔质量差、气体体枳差、压强差、密度差、反应热差、溶 解度差)及理论差量列出比列式求解
7•十字交叉 法
能找出平均值(A),且符合x A:+y A:=(x +y) A的数学 关系,用十字交叉法求解混合物中两个组分的含屋
8.讨论法
极值讨论
能找出边界条件(极值),讨论混介物组成的可能范1制
范围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最之比不确定时,找恰好反应点讨论取值范闱
结果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帛:之比不确定而产物不同时,讨论町能的结果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解题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常用方法
方法分支
适用条件
1.守恒法一一已知变化 前后某一特 定不变的 量,建立等 式计算的系 列方法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物料守恒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af47f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a.png)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化学实验和计算题的问题。
了解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和备考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化学计算中常用摩尔来进行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摩尔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关系。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已知反应物的摩尔数,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进而计算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大家要熟练掌握。
二、质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质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摩尔计算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以轻松地进行质量计算,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在质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体积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体积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体积计算也是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体积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同时,体积计算还需要考虑到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这对于体积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是溶质溶于溶剂中的比例。
在化学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计算常用的单位有摩尔/升、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到浓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浓度的变化。
五、热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热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热量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
热量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到放热和吸热的情况,以及热量与其他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的复习内容。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3894611eb91a37f1115c82.png)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差量法(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2C(s)+O2(g)===2CO(g) ΔH=-221 kJ·mol-1Δm(固),Δn(气),ΔV(气)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1.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64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A.2a-baB.b-abC.2a-bbD.b-a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则2NH3N2+3H2ΔV2 2x b-ax=(b-a) L所以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a L-b-ab L=2a-bb。
3.液体差量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化学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c65d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6.png)
化学计算方法化学计算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种计算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化学研究者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构预测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化学计算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分子量计算、反应物计算、溶液浓度计算和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
首先,我们来谈谈分子量计算。
分子量是指化合物中一个分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单位(amu)或克/摩尔(g/mol)为单位。
分子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化合物中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而得。
例如,水分子(H2O)的分子量可以通过计算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amu)乘以2,再加上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amu)得到。
分子量计算对于确定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实验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反应物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需要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质量比或体积比,以便进行实验操作。
反应物计算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来实现,例如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或者通过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关系来确定反应物的质量比。
反应物计算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另外,溶液浓度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算方法。
溶液浓度通常以摩尔浓度(mol/L)或质量浓度(g/L)来表示,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溶剂的体积和溶质的摩尔数来计算。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体积之比、溶质的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之比等。
溶液浓度计算对于溶液配制、反应速率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是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化学方程式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达到最佳状态,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来实现。
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可以通过化学计量关系和平衡常数来实现,例如通过化学计量关系来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或者通过平衡常数来确定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对于确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化学计算方法涉及到分子量计算、反应物计算、溶液浓度计算和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它们在化学研究和实验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必修一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必修一化学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65c4541eb91a37f1115c65.png)
高中化学必修1常用计算公式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 ) 即n=M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即n=m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 即ρ =aq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即C B=aq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a894aacc22bcd126ff0c62.png)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差量”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某始态与终态量的差值,这些差量是化学反应前后同一种物质(固态、液态、气态)的差量,差量通常有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及压强差量等,差量法是利用差量与反应中各物质问存在的一定比例关系进行解题的方法。
应用差量法解题,可使化学计算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1.质量差量法① 固体质量差量法例1:(2009全国卷Ⅰ﹒11)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112315384w w w - B. 12184()31w w w - C. 112314273w w w - D. 2111158431w w w - 解析:起始样品为Na 2CO 3、NaHCO 3,其总质量为w 1 g ;加热后为Na 2CO 3,其质量为w 2g 。
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NaHCO 3加热分解产生了H 2O 和CO 2,应用差量法求解。
设分解的NaHCO 3的质量为xg ,则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w 1-x )g 。
2NaHCO 3 == Na 2CO 3+H 2O +CO 2↑ △m168 106 18 44 18+44=62x (w 1-w 2)g解得x=31)(8421w w -,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 (Na 2CO 3)= (w 1- x )/W 1 = 112315384w w w -, A 项正确。
② 液体质量差量法例2: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物质的量都为a mol 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解析:开始反应前和反应后均要求天平平衡,实质上是要求最终增加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可利用溶液质量增加这一实质求解。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5d398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每升(mol/L)。
4. 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4.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三、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和镧系之间的元素。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五、酸碱与盐1.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氧化剂:获得电子的物质。
3.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七、化学能与热力学1. 化学能:化学反应中储存或释放的能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八、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操作: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知识。
2. 实验仪器: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处理:数据记录、计算和分析。
九、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物质的体积浓度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物质的体积浓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0f3cf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b.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物质的体积浓
度计算
1. 引言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准确计算物质的体积浓度。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有关物质的体积浓度计算的内容。
2. 物质的体积浓度计算公式
物质的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根据人
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计算物质的体积浓度的公式如下:
(1)质量浓度公式
质量浓度(C)等于物质的质量(m)除以溶液的体积(V),即
C = m / V
(2)摩尔浓度公式
摩尔浓度(C)等于物质的摩尔数(n)除以溶液的体积(V),即
C = n / V
其中,质量的单位为克(g),摩尔的单位为摩尔(mol),体积的单位为升(L)。
3. 实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应用物质的体积浓度计算公式的示例:
题目:某化学实验中,溶液的质量为50克,溶液体积为500毫升,请计算该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解答: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计算结果:
质量浓度(C)= 50g / 500mL = 0.1 g/mL
摩尔浓度(C)= 50g / 溶质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g/mol) / 500mL = X mol/L
具体的摩尔浓度需要知道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有关物质的体积浓度计算的内容,并给出了计算公式和一个实例分析。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准确地计算物质的体积浓度。
注意:本文所列示的公式和示例仅适用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内容,其他版本或课程的计算方法可能有所区别,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一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2(SO4)3、NH4NO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3c(Al3+)+c(NH+4)+c(H+)=2c(SO2-4)+c(NO-3)+c(OH-)。
注意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OH-,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针对训练1.(2016·河南安阳一中月考)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SO2-4为0.4 mol·L-1,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 mol·L-1B.0.2 mol·L-1C.0.3 mol·L-1D.0.4 mol·L-1答案 B解析在任何一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Al3+)+c(Na+)=2c(SO2-4),解得c(Na+)=0.2 mol·L-1。
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Mg2+)=2 mol·L-1,c(SO2-4)=6.5 mol·L-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A.0.5 L B.1.625 LC.1.8 L D.2 L答案 D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得:2c(Mg2+)+3c(Al3+)=2c(SO2-4),c(Al3+)=2×6.5 mol·L-1-2×2 mol·L-13=3 mol·L-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2+、Al3+分离,此时NaOH转化为Na2SO4和NaAlO2,由电荷守恒得:V (NaOH)=2n (SO 2-4)+n (AlO -2)c (NaOH )=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2 L 。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针对训练3.将12 g 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 ,求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
答案 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87.5%。
解析 设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 。
CuO +CO =====△Cu +CO 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28 44 44-28=16 12x g 18 g -12 g =6 g 2816=12x g6 g解得x =0.875。
4.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 2-53w 131w 1 B.84(w 1-w 2)31w 1C.73w 2-42w 131w 1D.115w 2-84w 131w 1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w 1-w 2)g 应为NaHCO 3分解生成的CO 2和H 2O 的质量,设样品中NaHCO 3质量为x g ,由此可到如下关系: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2×84 62 x w 1-w 2 则x =84(w 1-w 2)31,故样品纯度为m (Na 2CO 3)m (样品)=w 1-x w 1=84w 2-53w 131w 1。
5.16 mL 由NO 与NH 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 +4NH 35N 2+6H 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 与NH 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 ②3∶2 ③4∶3 ④9∶7。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 C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 +4NH 35N 2+6H 2O(g) ΔV (气体的体积差) 6 mL 4 mL 5 mL 6 mL (5+6)-(4+6) =1(mL)(理论差量) 9 mL 6 mL 17.5-16=1.5(mL)(实际差量)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 气体,还剩余1 mL 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 ,则V (NO)∶V (NH 3)=(9 mL +1 mL)∶6 mL =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 3,则V (NO)∶V (NH 3)=9 mL ∶(6 mL +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 3的混合气体,故V (NO)∶V (NH 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方法三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关系式是物质间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解决多步反应,计算最简捷。
多步反应中建立关系式的方法:1.叠加法(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C +H 2O (g )=====高温CO +H 2CO +H 2O (g )=====高温CO 2+H 2⇒⎭⎪⎬⎪⎫C +2H 2O (g )=====高温CO 2+2H 2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NH 3的关系为3C ~4NH 3。
2.元素守恒法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 元素守恒知:NH 3~HNO 3。
3.电子转移守恒法NH 3――→失去8e-HNO 3,O 2――→得4e-2O -2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 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HNO 3,NH 3和O 2的关系为NH 3~2O 2。
针对训练6.铜和镁的合金4.6 g 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 的NO 2气体和336 mL 的N 2O 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9.02 g B .8.51 g C .8.26 g D .7.04 g 答案 B解析 最后沉淀为Cu(OH)2和Mg(OH)2,Cu 和Mg 共4.6 g ,关键是求增加的n (OH -),n (OH-)等于金属单质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即n (OH -)=4 48022 400×1 mol +33622 400×2 mol =0.23 mol ,故沉淀的质量为4.6 g +0.23×17 g =8.51 g 。
7.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
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 0 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 00 mol·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标准溶液25.00 mL 。
已知:SO 2+2Fe 3++2H 2O===SO 2-4+2Fe 2++4H +Cr 2O 2-7+6Fe 2++14H +===2Cr 3++6Fe 3++7H 2O(1)样品中FeS 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煅烧10 t 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L ,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t 。
答案 (1)90.0% (2)3.36×106 15解析 (1)据方程式: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SO 2+2Fe 3++2H 2O===SO 2-4+2Fe 2++4H + Cr 2O 2-7+6Fe 2++14H +===2Cr 3++6Fe3++7H 2O 得关系式:Cr 2O 2-7~6Fe 2+~3SO 2~32FeS 2 1320.020 00 mol·L -1×0.025 00 L m (FeS 2)120 g·mol -1 m (FeS 2)=0.090 00 g样品中FeS 2的质量分数为90.0%。
(2)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4 mol 8 mol 10×106×0.9120 mol n (SO 2)n (SO 2)=1.5×105 mol V (SO 2)=3.36×106 L 由SO 2 ~SO 3 ~H 2SO 4 1 mol 98 g1.5×105 mol m (H 2SO 4)×98% 得m (H 2SO 4)=1.5×107 g =15 t 。
方法四 混合物类计算的“简化高手”——平均值法 1.依据若X A >X B ,则X A >X >X B ,X 代表平均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
2.应用已知X 可以确定X A 、X B 的范围;若已知X A 、X B 可以确定X 的范围。
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问题的平均值需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断。
实际上,它是极值法的延伸。
针对训练8.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 g,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1.2 L H2(标准状况),则原混合物的组成肯定不可能为()A.Mg和Ag B.Zn和CuC.Al和Zn D.Al和Cu答案 B解析本题可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即提供1 mol电子所需金属的质量)法求解。
反应中H+被还原生成H2,由题意可知15 g金属混合物可提供1 mol e-,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 g·mol -1。
选项中金属Mg、Zn、Al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2 g·mol-1、32.5 g·mol-1、9 g·mol-1,其中不能与盐酸反应的Ag和Cu的摩尔电子质量可看做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