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 人际交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第八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第三节 调适并优化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 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 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 大海中去的。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基本涵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 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 产生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5、人际交往内容的精神性和情感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内容主要是学习、思想、情感、生 活、各种集体活动、娱乐等,注重精神,关注社会、人 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重心灵的共鸣与思想的 共识。 6、交往观念出现新的趋向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交往观念也出 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强化了交往的信息观念和竞争 观念。二是强化了交往的时效观念。特别是电子网络的 发展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更方便、更快捷。QQ、BBS等。 三是强化了交往的价值观念。更加注重交往的实用价值。
邻近性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 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 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邻近性吸引如:
“远亲不如近邻”。
邻近性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以下两个 条件的作用下,邻近性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交往频繁。 第二,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 邻近性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所起到作用 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彼此了解的加 深,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 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 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 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 果。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
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
二、人际吸引因素与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一)人际吸引因素 人际吸引是指人际沟通过程中所形成 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 在沟通中,人际吸引除了受深刻的社会、 经济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一些更为直 接的、具体的因素的影响。
关系。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沟
通能力和交往技巧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和
谐人际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4、社会观念的影响 5、网络交往的影响 6、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 学校小环境、家庭微环境。
第三节 调适并优化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
1、自卑心理的调适
2、自负心理的调适
3、猜疑心理的调适
(三)不善交往 不善于了解交往的一些知识、技巧,在 交往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不注意 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在劝说、批评、拒 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等,影响了进一步的交 往。
(四)不懂交往
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而往往是
一旦自己有事求人时才去“临时抱佛脚”。
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
(1)人是以他人为镜(“参照系”)
,在
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
(2)与人接触交往,洞察各种各样的人的心
理、品格、为人,达到知人的目的 。
3、加速社会化功能。

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需要。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指出:群体合作具有 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如果没有群体的合 作,不仅是人类,许多生物都会灭绝。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大学生渴望认识新朋友,渴望让更多的
人了解自己。但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却常
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扰。
(一)不敢交往 集思广益:你来开处方! 原因: 表现: 克服: 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 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方,与人交谈时显 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恐惧人多场合。
4、相互性
相互性是指人们在社交中常具有这样的 心理倾向,即喜欢同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交往。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5、相似性

相似性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 或几方在年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文 化程度,尤其是信念、价值观、个性特征上 具有某种一致性和相似性时,容易相互吸引。 相似性吸引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
2、尊重的原则 尊重别人,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并在受 重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原则。 尊重包括自尊与尊重他人两个方面。
3、互利的原则
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
互惠互利是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
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交往关
系就能继续发展。
4、信用的原则
人际关系,导致高期望值与高挫折感并存 。
(五)缺乏技巧
由于交往方式欠妥,交往能力有限或个性存 在缺陷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既不了解自己,也 不了解别人,导致交往失败。长期的交往失败, 使得一些大学生把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地
变得自我封闭。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
1、认知因素
大学生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过程中的认
7、好的个性品质

美貌、时间和空间对人际吸引固然能起相 当大的作用,但是人的能力、才智、品德等 个性品质归根到底是更加重要的。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很多心理效应,了解这些心理 现象,有助于我们对人际交往的改善。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初次对人产生的 知觉印象往往最为鲜明和深刻,并对以后的认识产 生较大的影响。
四、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优化
1、宿舍人际关系的优化 (1)提前规范宿舍礼仪。 (2)细节决定关系。 (3)化解冲突。
2班级人际关系的优化
(1)换个说法,改变心态。
(2)对症下药,打破人际交往困惑。
(3)改善班委领导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3、异性人际关系的优化 (1)我们既要反对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的传 统观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别”的客观事实。 (2)要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度。 (3)相处中的女同学要自尊、自重;男同学要 有自制力。
信用有两层含义: 一是言必信,即说真
话,不说假话。二是行必果,即说到做到,
遵守诺言,实践诺言。
5、宽容的原则 宽容表现在对非原则问题不斤斤计较, 能够以德抱怨。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 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要学会宽容,学会 克制和忍耐。
6、真诚的原则
真诚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
要的原则。真诚交往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
(一)人际交往的功能
1 、促进成才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Rogcrs,C.R.) 认为:
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
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 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 人际交往对人生发展是有益的:沟通可以相 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可以促进个人的 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2、自知和知人功能
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他在其他方
面一些未曾被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人
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一俊遮千丑”、“一好百好”,就是典型的
光环效应。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
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
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小 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 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恶好、相似的观点。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人际交往的迫切性 大学生迫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 人的尊重和承认,也急于了解他人和社会。因 此,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迫
切的愿望。
2、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人际关系
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容易产生平等的心理和 意识,追求一种平等条件下的交往。
人际交往既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性
存在的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通常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
间的直接交往关系。它是以人们的社会交往实
践为基础的,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
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5、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是指人
在长期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某类人概括
而笼统的固定印象。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
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做是某类人
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
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三、人际交往的功能与原则
人际交往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心理学的大量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都已证明,正常的人际交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与生活幸福快乐的必要条 件。

3、熟悉性

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社会心理学家梅 塔(T· Mita)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看到的次 数增加喜欢程度,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 多看效应。但次数也有一定界限,超过一定 界限会产生厌烦的感觉。另外,次数的作用 只表现在积极的或中性刺激物上,而对反面 的东西即使增加见到的次数,也不会导致对 这个东西的喜欢。
深化的保证。真诚交往是人际关系得以巩固
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生理和心理日趋 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确立;而校 园是一个与社会既相对“隔离”而又在本质上紧 密联系,既传承人类的悠久文明而又涌动着创新
思想的教学科研场所。这两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
4、妒忌心理的调适
5、孤独心理的调适
二、培养成功交往的品质
1诚实守信 2谦虚、谨慎、自信 3热情助人 4尊重、宽容、理解他人 5克制
三、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1语言交往技巧 (1)称呼得体。 (2)说话注意礼貌。 (3) 适时适度地称赞对方。 2非语言交往的技巧 (1)距离技巧。(2)交往频率技巧。(3) 体势技巧。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识具有强
烈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这就是
心理学上所谓“后摄”作用。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 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 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 因效应更起显著作用。
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们仅仅依
外貌 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 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 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 素在决定人际吸引上起很大的作用。外貌美 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人们容易以貌取人。
1、
2、邻近性
3、人际交往的理想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往
往是先在头脑中有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
根据这个“模型”到现实中寻找知己,思想比 较单纯,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和自信。 4、人际交往对象的局限性
大学生交往对象主要是班级同学、同宿舍的同学及自 己的同乡,与社会各阶层的人交往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大 学生在交往对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
知因素,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 和对交往本身的认知。
2、人格因素
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
格等。因气质、性格不同的而产生处理问题
方式的差异往往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而
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
3、能力因素
人际交往的失败与其交往能力水平有很大
(二)不愿交往
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 自己,遇事总是回避退让,整日郁郁寡欢。 缺少信 任,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不信任。缺乏宽容, 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伤害,对彼此的差 异不能包容,影响交往。缺乏的愿望和兴趣,自我 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乖僻。但又特别敏感,心理 承受力差,经不起刺激,独来独往。
4、身心保健功能

心理学绐终把良好的人际关系视为心理 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总是 性格开朗之人,乐于和别人来往,能用尊重、 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与别人相处,彼此之间分享、给予和接受友 谊。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
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6、需要互补

互补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当双方的需要和 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产生强烈 的人际吸引。并非所有的相反特征都能互补。 互补性与相似性并不矛盾,只不过它们在不 同的场合和领域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在人 际关系建立的最初阶段和较低水平时,人们 更注重相似性因素。但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高 级阶段,则是互补性占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