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精品《晋灵公不君》优秀课件

骤谏灵公(忠君) 盛服候朝(守职) 忠君爱民的 救济饿民(养民) 良臣 尊重史官(尊礼)
2. 哪些事情、哪些人物可以反面衬 托晋灵公的“不君”? 士季的警示 鉏麑的自杀 赵盾的责备 灵辄的倒戈 赵穿的弑君
反面衬托 晋灵公不君
3.人物形象概括:
士 季:聪明善谏
侧面烘托 鉏 麑:舍生取义 提弥明: 机智勇敢 忠肝义胆 灵 辄:知恩图报
翻 译
概括第四段大意
写灵辄报恩,赵盾死里逃生。
第五段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 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 “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 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 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 法”或“微言大义”,它是我国古代 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即按照 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 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 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 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 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 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 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的原因:“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 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 。“而“春秋笔法”作为孔子 品评历史人物的一种方法,便充分反映了孔子 的思想取向,司马迁认为:“《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记· 孔子世家》)。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拨乱反正,宣扬王道,维护 礼法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编修《春秋》时,或 直书善恶,或暗寓褒贬,后人把这种笔法称为 “春秋笔法”。
晋灵公不君ppt20(4份) 人教课标版1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春秋笔法:给历史留个小尾巴 李恒昌
唐太宗李世民缔造贞观盛世之后,越来越觉得有修史的必要了。于是, 他下令让负责史书编纂的官员开始修撰唐史。 史官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初稿。稿子送到手里之后,唐太宗连 夜审读。因为书稿出自大家之手,写得很好,太宗越读越感到开心,更 加认识到了自己的伟大。
提示:从赵盾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赵盾确乎是按照儒家“臣” 道而行的一个良臣。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对待自己的职责, “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看到晋灵公随意 杀人,非常忧心。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 一个好的君主。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 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虽 然“为法受恶”,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13.一张好碟,自己单独看一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看一次。 14.在稠人广众之中或者车水马龙的街头,听一首老歌,独自回味自己的心事。 15.在人群中遇到一个和自己喜欢同一个品牌的人,彼此接近,更发现还有很多相同和相通。 16.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获得了与环境融洽相处的能力,比如,在给朋友当伴娘的时候,你是新娘之外,显得最出众的女人,不抢朋友的风头又给朋友长了脸,你够仗义;做配角也是最优秀的,你除了称职还不委屈自己。
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并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问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此后的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专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这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这也是一次“心”和“形”的较量。
人定时分,独自侧倚栏杆,回看历史长河,人生只不过是转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需受世俗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让自己的灵魂做主,即使在风烛残年之时也不会有悔恨一生的虚度。正如公元4世纪时的荷马,他处在一个迷茫的时代,当时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纵酒欢歌,而荷马却在人声的喧闹中跟随自己的灵魂,独自寒窗沥血,青灯走笔,为自己奔跑,用灵魂铸造了《荷马史诗》,同时也铸就了自己不朽的名声。
高二语文《晋灵公不君》ppt课件(42页)

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 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 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
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 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
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
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 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征引了许
多古代史实。
《左传》虽是史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也可以说是中
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文学作品。较以前任何一本著作, 它的叙事能力都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 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 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出色。另外还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
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
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 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修身名句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
赏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 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劝谏卫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
的大量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 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传著有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
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
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
二、文体常识 1.《左传》的编纂特色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著史事, 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 468年 )。《左传》补充并丰富 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
晋灵公不君ppt20(4份)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①(
) ②(
) ③(
)
6.衮职有阙.(
)
答案:1.实行君道 2.①同“置”,放置 ②之于
3.①杀人的 ②担心 4.①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②句末 语气词,了 5.①没有 ②很少 ③能够 6.通“缺”, 过失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文:你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
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贵族士大夫形象,或巧言善 辩,或直言极谏,或睿智深沉。“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便出自这样一位贵族之口。
四、识记字音
胹.( ) 稽.首( )
熊蹯.( ) 鲜.克有终(
寘.( ) ) 骤.谏(句式:省略句,“不入”之前省略主语“晋灵公”。
诵读第二、三段,完成以下各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宣子骤.①谏,公患.②之,使钅且麑贼.③之
①(
) ②(
) ③(
)
2.寝门辟.①矣,盛.服.②将朝①(
) ②(
)
3.晋侯饮.赵盾酒(
)
4.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
5.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文:赵盾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住了一晚。
晋灵公不君优秀公开课 ppt课件

本段写晋灵公行为不符合君道被杀,赵盾 听说后返国。表现了赵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 心。
第六段
良史——好史官。 书法——书写历史的法则。 不隐——不为任何人隐讳。 受恶——指蒙受弑君的恶名。 免——指免于受恶。杜预注:“越竟则君 臣之义绝,可以不讨贼”,当然也就可以不受 弑君的恶名了。 竟——通“境”,国境。
《左传》
春
秋 《春秋》:十年春,王正月,公败
齐师于长勺
笔 《春秋》:晋人、秦人围郑 法
《春秋》: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 夷皋。
“春秋三传” 《公羊传》 《谷(榖)梁传》 《左传》
春
《春秋》,相传为孔子
秋 所修的一“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 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 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 打败共叔段。对此,《左传》是这样解释 的:由于段未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就 没用“弟”这一称谓,而由于他们是像两 国君主一样交战,所以郑伯对段的胜利也 就称之为“克”,称“郑伯”不称“庄 公”,则是讥刺他没有尽到教育兄弟之责。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
春 言 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 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
秋 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 笔 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
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
法 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 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 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着讳” 的曲笔的一面。
不食三日——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食(音si去声)之——给他东西吃。食: 使动用法。 舍——同“捨”,这里指留下来。 宦——学习做事、谋生。“宦”和“学” 的区别:宦者学仕宦,学者寻经义。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古诗》之《晋灵公不君》 课件(精选)PPT43页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古 诗》之《晋灵公不君》 课件(精选)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膝之源自易安。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古 诗》之《晋灵公不君》 课件(精选)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膝之源自易安。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晋灵公不君课件 PPT

7.“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
之:代骤谏。
• 8.“公嗾夫獒焉”: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
• 夫:指示代词。那个。
• 9.“斗且出”:且,连词,一边……一边。
• 10、“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 宦:做贵族的仆隶;遗:读音(wei,四声)赠送,给予;
• 现在已经快到家了,想拿这些食物送给母亲。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晋灵公不君
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寝门辟矣 寘诸畚 宣子骤谏
打开
兼词,相当于“之于” 多次
使鉏麑贼之
刺杀
饮赵盾酒
给…喝
宣子田于首山 舍于翳桑
打猎 名词作动词,住宿 读shè
食之
给…吃 读 sì
而免之
使动用法,使…免祸
书法不隐
纪事的原则
翻译下列句子: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 知识点二:文言文字词
二、重点词语解释
• 1.“晋灵公不君”:不行君道。“厚敛以雕墙”:厚 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而:连词,可译作 “来”。
•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 朝。” 诸,兼词,之于;过朝,经过朝廷。
• 4.“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 患:担忧;(得知原因后),非常担忧。
B.②④⑤ D.①③④
D (①③④表现忠于职守,为人正直。②为士季的行为举动, 与赵盾无关。⑤与职守、为人无关。⑥为翳桑饿人灵辄的奋 力保护,非赵盾举动。)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 • ①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 译文:天__子_的__礼__服_有__了_破__损__,_仲__山_甫__把_它__缝_补
中国文化经典古诗-之晋灵公不君-课件43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中国文化经典古诗-之晋灵公 不君-课件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中国文化经典古诗-之晋灵公 不君-课件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读课文,分析第二段
本段写赵盾骤谏,晋灵公要暗杀赵盾。
▪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 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 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三、讲解课文,分析第二段
本段写赵盾骤谏,晋灵公要暗杀赵盾。
犹不改——还是不改。 骤——数,多次。 患——憎恶。 贼——刺杀。 辟——开。 盛(chéng)服——穿戴好朝服。 朝——上朝。 假寐——不脱冠衣睡觉打盹。 民之主——百姓的依靠。 触——撞。
翻译
晋灵公仍旧不改。赵盾多次进谏。晋灵 公很厌恶他,就派鉏麑暗杀他。鉏麑清早前 往,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 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就端坐在那里 打瞌睡。鉏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 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杀害百姓的主,就 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 在不忠不信两者之中必有一种,不如死了。” 便撞死在槐树上。
所过——犯的过错,错误。
翻译
晋灵公不行国君之道。加重赋税用来装饰 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 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炖熊掌没有炖熟,灵 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畚箕里,命妇女用车 载着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 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 准备进谏,士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采 纳,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 没有采纳,您再继续进谏。”士季往前走了三 次,伏地行礼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 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将要 改正它。”
春秋笔法
本段写晋灵公行为不符合君道被杀,
然而,按照《春秋》礼法,却使赵盾最终 背上了“弑君”的罪名:
1、他逃亡,却没逃出国境。按照当 时的礼法,臣下逃离了国境,君臣之义就 断绝了,就可以不承担效忠君主的责任了
2、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按照礼 法,赵穿杀死国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赵 盾作为正卿,反国后应立即声讨赵穿,但 是没有。
本文通篇都在表彰、显扬赵盾的忠诚和 正直。
二读课文,分析第一段
写赵盾、士季对晋灵 公无君道的行为进行进谏。
▪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 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 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 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 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 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 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 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 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 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赵盾既然没有杀灵 公,为什么史书上要记“赵盾弑其君”?而所谓 越境就可以免于承担责任的说法也是十分荒唐的。
6.从《左传》大量引用《诗经》看,《诗经》 在春秋时期内政外交中的作用是什么? 【名师点拨】 《左传》中大量引用《诗经》, 这些诗,有些见于今本《诗经》,有些则是佚诗。 课文中三处引用了《诗经》:“靡不有初,鲜克 有终。”“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我之 怀矣,自诒伊戚。”其中前两处分别出自《诗 经·大雅·荡》和《诗经·大雅·烝民》,后一处是佚 诗。我们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比如《郑伯克段 于鄢》中也引用了《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孝 子不匮,永锡尔类”。
晋灵公不君
《左传》
洛阳十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衬托手法表彰、显扬赵盾 的忠诚和正直。 2、联系所学的文字、语法知识,正确分析 本文中出现的双宾句、省略句、古今字、 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教学重点、难点
会正确分析双宾句、承前省略句的各种情 况,掌握古今字、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 一个好国君。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晋灵公不君
1、灵:谥号。《逸周书·谥法》郑樵 《通志》均有记载,谥法是给予谥 号的标准,用一些固定的字,赋予 特定的涵义,用以指称死者的美德、 恶德等。
表扬 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 布刚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
稽(qǐ)首——古礼九拜中最恭敬的礼节。 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人谁无过——人谁没有过错呢? 善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善事了(指能 改过)。焉:代词,相当于“于是”。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个开始的, 但很少有人能够有始有终。靡:没有谁。初: 开始。鲜:少。克:能。 夫——发语词。 如是——照这样改过。
当初,赵盾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看 见灵辄饿倒在地,问他得了什么病,灵辄说: “已经多日没有吃东西了。”赵盾让他东西吃。 灵辄留下一半食物不吃。问他原因,答道: “我在外当贵族的仆隶已经多年,不知道母亲 还在不在。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这些东西 送给她。”赵盾要他吃光,并为他预备一筐饭 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 公的甲士,就把戟掉过头来抵御灵公手下的人, 使赵盾幸免于难。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 回答说:“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饿汉呀。”问 名字和住处,他没有告诉就走了。接着赵盾也 逃亡了。
五、讲解课文,分析第四段
写灵辄报恩,赵盾死里逃生。
田——同“畋”,打猎。 舍于翳桑——住在翳桑。 饿——饿倒。 病——问题。 食(sì)之——给他东西吃。 食:使动用法 给……吃 遗(wèi)——留给。 尽——全,用作动词,指全部吃掉。 倒戟——倒戈。 御——抵御。 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
翻译
六读课文,分析第五段
写晋灵公被杀,赵盾蒙冤。
【原文】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 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 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 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六、讲解课文,分析第五段
写晋灵公被杀,赵盾蒙冤。
二、讲解课文,分析第一段
写赵盾、士季对晋灵公无君 道的行为进行进谏。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厚敛——加重赋税。敛:收取赋税。 以:连词,来。 雕:刻画,绘制。
弹(tán):用弹(dàn)丸射人。 辟——同“避”。 宰夫——厨师。 胹(ér)——烂熟。 蹯(fán)——足、掌。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患——动词的意动用法 为······忧虑。 将谏——将要进谏。 入——纳,指被采纳。
这种例子在《左传》中还有很多。这种引用,并 不一定和原文意思完全相符,只要问答双方都能 明白就可以了。比如《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国 六位大臣给晋国韩起饯行,每人赋《诗》一首。 这六首诗均出自《郑风》,有《野有蔓草》《羔 裘》等,都是断章取义,韩起也明白对方的意思, 一一作答,又答赋《我将》。
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
《左传》
▪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 详尽的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 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 《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 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 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 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 传”。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 者后加的。
固——巩固。 惟——同“唯”,仅仅。 赖——依赖。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周宣王有了 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衮:天子之服,
这里指宣王。职:职责。阙:“缺”,过 失。
衮不废——衮服可以不被废弃,喻可以保 全君位。暗含君位难保之意。
翻译
士季叩头回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 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善事了。 《诗经》上说:‘没有谁没个好的开头的, 但很少能有始有终。’照这样说来,能够纠 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么 国家就巩固了,难道仅仅是群臣们依靠它。 《诗经》又说:‘周宣王有过失,只有仲山 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 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可以保全啦。”
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 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左传》 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董狐记成“赵盾 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 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 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罪名是“为法受恶”, 并不算冤枉。
复——返回。 弑——古代臣杀君、子杀父叫弑。 不然——不是这样,不对。然:代词。 竟——同“境”,指晋国国境。 讨——讨伐。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由于我对国家的怀
恋,结果给自己招来了忧伤。 书法——记事的原则。 受恶——指蒙受弑君的恶名。
翻译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 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的山界就回来了。太史 (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 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 的。”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 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 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 于我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招来了忧患。’大 概是说我吧!”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 史官,据法直书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 夫,为了记事的原则而承受恶名。可惜呀!要 是逃出了国境就可以免掉罪名了。”
批评 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 杀戳无辜曰厉,
同情 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 慈仁短折曰怀, 用两三字:魏安厘王、赵孝成王。 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多用二字:忠 武侯(孔明),文忠公(欧阳修), 武穆王(岳飞)、文正公(范仲 淹)。
本文刻画了昏君当政的诸侯国晋国,一 批忠心报国的臣子形象,其中最主要的人 物是赵盾。他对国家忠诚;对于国君,他 既敢于提意见,又保护、尊敬,他希望国 君能改正错误,更好地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