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分析-充放电与循环伏安
干货丨锂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详解
干货丨锂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详解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无论正极材料还是负极材料的研究,都需在实验室中对应用材料组装的电池循环性能测试,本文对实验仪器及方法都进行了详解。
扣式电池充放电模式包括恒流充电、恒压充电、恒流放电、恒阻放电、混合式充放电以及阶跃式等不同模式充放电。
实验室中常采用恒流充电(CC)、恒流-恒压充电(CC-CV)、恒压充电(CV)、恒流放电(DC)对电池充放电行为进行测试分析,而阶跃式充放电模式则多用于直流内阻、极化和扩散阻抗性能的测试。
考虑到活性材料的含量以及极片尺寸对测试电流的影响,恒流充电中常以电流密度形式出现,如mA/g(单位活性物质质量的电流)、mA/cm2(单位极片面积的电流)。
充放电电流的大小常采用充放电倍率来表示,即:充放电倍率(C)=充放电电流(mA)/额定容量(mA˙h),如额定容量为1000 mA˙h的电池以500 mA的电流充放电,则充放电倍率为0.5 C。
目前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已发布使用的行业标准QCT/743—2006中指出锂离子通用的充放电电流为C/3,因此含C/3 的充放电行为测试也常出现在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测试中。
倍率性能测试有3 种形式,包括采用相同倍率恒流恒压充电,并以不同倍率恒流放电测试,表征和评估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时的性能;或者采用相同的倍率进行恒流放电,并以不同倍率恒流充电测试,表征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充电性能;以及充放电采用相同倍率进行充放电测试。
常采用的充放电倍率有0.02 C,0.05 C,0.1 C,C/3,0.5 C,1 C,2 C,3 C,5 C 和10 C 等。
对电池的循环性能进行测试时,主要需确定电池的充放电模式,周期性循环至电池容量下降到某一规定值时(通常为额定容量的80%),电池所经历的充放电次数,或者对比循环相同周次后电池剩余容量,以此表征测试电池循环性能。
此外,电池的测试环境对其充放电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锂电池充放电特性分析和测试
论著锂电池充放电特性分析和测试徐 进(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简要分析了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为测试提供了测试参数,讨论了锂电池容量的测试依据,并测试了某品牌 1000mAh的锂电池充放电特性以及其容量,为锂电池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测试参数设置依据。
关键词:锂电池;充电特性;放电特性;锂电池检测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1.33.002 Charge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y XU Jin (Electronic Department,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 Commerce,Suzhou,Jiangsu 215009) Abstract:Based on the brief analysis on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y,the capacity of lithium-ion battery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test of a certain brand 1000mAh Li-ion battery.It provided a rapid testing parameters for Li-ion battery. Key words:Lithium-ion battery;Charge characteristics;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Lithium-ion battery testing1引言最早应用的方法是通过监视电池开路电压来获得剩余 容量。
这是因为电池端电压和剩余容量之间有一个确定的 关系,测量电池端电压即可估算其剩余容量。
锂离子电池材料常用表征技术
锂离子电池材料常用表征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对材料和器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知其各方面的性能。
目前,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器件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表征方法和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测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充放电测试,主要看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倍率等;(2)循环伏安,主要是看电池的充放电可逆性,峰电流,起峰位;(3)EIS交流阻抗,看电池的电阻和极化等。
1、成分表征(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各种元素的含量。
ICP-AES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验室主、次、痕量元素常规分析的需要;ICP-MS相比ICP-AES是近些年新发展的技术,仪器价格更贵,检出限更低,主要用于痕量/超痕量分析。
Aurbac等在研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问题时,用ICP研究LiC0O2和LiFePO4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
通过改变温度、电解液的锂盐种类等参数,用ICP测量改变参数时电解液中的Co和Fe含量的变化,从而找到减小正极材料在电解液中溶解的关键[1]。
值得注意的是,若元素含量较高(例如高于20%),使用ICP检测时误差会大,此时应采用其他方式。
(2)二次离子质谱(SIMS)通过发射热电子电离氩气或氧气等离子体轰击样品的表面,探测样品表面溢出的荷电离子或离子团来表征样品成分。
可以对同位素分布进行成像,表征样品成分;探测样品成分的纵向分布Ota等用TOF—SIMS技术研究了亚硫酸乙烯酯作为添加剂加到标准电解液后,石墨负极和LiC0O2正极表面形成SEI膜的成分[2]。
Castle等通过SIMS探测V2O5在嵌锂后电极表面到内部Li+的分布来研究Li+在V2O5中的扩散过程[3]。
(3)X射线光子能谱(XPS)由瑞典Uppsala大学物理研究所Kai Siegbahn教授及其小组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发展完善。
X射线光电子能谱不仅能测定表面的组成元素,而且还能给出各元素的化学状态信息,能量分辨率高,具有一定的空间分辨率(目前为微米尺度)、时间分辨率(分钟级)。
锂电池研究中的循环伏安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
锂电池研究中的循环伏安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锂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汽车电池、电动工具、移动电源和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应用中。
为了解决大量的锂电池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人员不仅需要考虑锂电池的基本性质,还需要重视它们经历多次充放电过程后的变化。
我们需要采用一种复杂而细致的工具来研究锂电池,而循环伏安实验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首先,循环伏安实验是一种用来测试和分析电池的实验方法,它是在多次充放电周期内电池的表现从而对锂电池性能和耐久性进行
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的来说,循环伏安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他们在多次充放电周期中电池性能的变化。
此外,循环伏安实验也可以用于分析锂电池的耐久性,这对于评估汽车电池的长期可靠性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在长期的循环伏安实验中,锂电池的容量会有一定的降低,而能量损失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锂电池可靠性预测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同时,循环伏安实验也是锂电池性能和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
循环伏安实验可以用于分析电池结构和材料的稳定性、损耗的程度以及电池的容量变化率,从而为锂电池的研发和改善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使锂电池更加可靠。
总的来说,循环伏安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锂电池的变化,以及他们在充放电周期中的变化。
循环伏安测量是对锂电池性
能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方法,也是在锂电池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实验方法。
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锂电池,采用循环伏安实验来测量和分析锂电池是非常必要的。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分析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分析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广泛用于手机、电动车、无人机等众多电子产品和交通工具中。
了解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对于优化电池性能、延长电池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机理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讨论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理。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通常是由氧化剂如CoO2构成的)向负极(通常是由石墨构成的)迁移。
这种迁移是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传导(通常是锂盐溶解于有机电解质)来实现的。
正极材料被氧化,锂离子得到释放并穿过电解质,最后在负极上被还原和嵌入。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说明锂离子电池可以被反复充电。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锂离子电池的放电机理。
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石墨)上的锂离子再次迁移到正极(氧化剂)。
这导致了电池的放电。
锂离子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传导移动,并在正极上被氧化。
负极材料则接受来自正极的电子。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当电池的电量耗尽时,我们可以通过充电来再次将锂离子迁移到负极上。
换言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就是通过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迁移锂离子来实现的。
但是在具体的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一些反应会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首先,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会发生反应。
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正极和负极上的材料都会与电解质中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会引起电解液中气体的生成、锂盐的溶解和电枨的形成,最终导致电池性能的降低或损坏。
其次,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也会对电池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高充电速率会增加正极和负极上的应力,导致材料的结构破坏和容量损失。
过高的放电速率可能导致正极表面的过度锂离子嵌入,形成锂金属,导致电池短路甚至爆炸。
此外,电池的工作温度也是影响充放电机理的重要因素。
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充电和放电速率更快,但这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和安全性下降。
在低温下,充放电速率减慢,电池的可利用能量降低。
为了优化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延长电池的寿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简述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的应用
简述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的应用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技术,它在研究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和材料性能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简述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以及实验总结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实验技术的应用。
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电池原理的。
在电池中,电流通过电极和电解质,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从而使得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而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则是将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进行逆转,即通过外加电压的方式使得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从而使得化学反应得以在电极表面反复进行。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测定反应速率常数以及研究电极表面上的吸附过程等。
设定测量条件。
需要设定扫描速度、扫描范围、温度和电解质浓度等条件。
这些条件的设定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循环伏安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阶梯伏安法等。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非常重要。
进行测量数据采集。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并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处理和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绘制伏安曲线、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分析反应机理等。
通过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可以获得反应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即伏安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电极表面吸附性质等相关信息。
例如,如果曲线中出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说明电极表面发生了相应的化学反应;如果峰电流随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则说明反应是扩散控制的;如果峰电流随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则说明反应是动力学控制的。
还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反应速率常数,并与已知文献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在研究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和材料性能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化学实验技术。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电极表面吸附性质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锂离子电池测试最全总结:原理、方法步骤、数据分析:CV、EIS、充放电、微分电压电容、倍率。。。
锂离⼦电池测试最全总结:原理、⽅法步骤、数据分析:CV、EIS、充放电、微分电压电容、倍率。
锂离⼦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安全性好、⽆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泛应⽤于便携式电⼦产品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锂电产业⾼速发展的主要动⼒。
此外,电化学储能作为电⽹储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削峰填⾕、新能源并⽹和电⼒系统辅助服务中扮演愈发重要的⾓⾊。
在锂离⼦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发⽣多个电化学反应过程,影响着电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池性能。
例如,电极材料的⽐容量和放电平台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材料或者电池的阻抗决定离⼦的扩散过程及电池的功率密度。
⼀般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技术来研究锂离⼦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和电池的循环性能。
鉴于电化学测试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数据分析⽅法的不断完善,本⽂对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和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展开详细的介绍,概述了这些电化学技术的测试原理和操作⽅法,并对⼀些典型的应⽤案例进⾏了深⼊分析,进⽽指出了电化学测试技术在锂离⼦电池发展中存在的局限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向。
⼀、循环伏安技术【测试原理】在锂离⼦电池的电分析技术中,循环伏安法(CV)是电化学⼯作者普遍使⽤的⼀种⽅法。
该⽅法是将⼀个线性变化电压(等斜率电压)施加在⼀个电极上。
扫描区域可以控制在静置电位的±3 V范围内,⼤多数电极反应都发⽣在这个电位区域,⼀般不超过±5 V。
在循环伏安法中,起始扫描电位可表⽰为E = Ei − vt式中:Ei——起始电位;t——时间;v——电位变化率或扫描速率。
反向扫描循环定义为E = Ei + v′t其中 v'常常与 v值相同,将其与适当形式的 Nernst⽅程相结合可以得到⼀个描述电极表⾯粒⼦流量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可以⽤连续⼩步进⾏积分求和的⽅法求其解。
如所施加的电压接近该电极过程的可逆电位时,有⼀⼩电流通过,接着迅速增⼤,但随着反应物的耗尽,电流在电位稍⾼于标准电位处变成某⼀有限数值。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测量方法解析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测量方法解析锂离子电池电极过程动力学探究中常用的有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电流脉冲弛豫(CPR)、电位阶跃计时电流(PSCA)和电位弛豫技术(PRT)等。
1、锂电池的主要电极反应电池中电极过程一般包括溶液相中离子的传输,电极中离子的传输,电极中电子的传导,电荷转移,双电层或空问电荷层充放电,溶剂、电解质中阴阳离子,气相反应物或产物的吸附脱附,新相成核长大,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化学反应,体积变化,吸放热等过程。
这些过程有些同时进行,有些先后发生。
电极过程的驱动力包括电化学势、化学势、浓度梯度、电场梯度、温度梯度。
2、分清两电极和三电极电化学测量一般采用两电极电池或三电极电池,较少使用四电极电池。
(1)两电极两电极由研究电极(W),亦称之为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C),亦称之为对电极组成。
锂电池的研究中多数为两电极电池,两电极电池测量的电压是正极电势与负极电势之差,无法单独获得其中正极或负极的电势及其电极过程动力学信息。
(2)三电极三电极电池包括,W和C分别是工作电极和对电极,R是参比电极。
W和C 之间通过极化电流,实现电极的极化。
W和R之间通过极小的电流,用于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
通过三电极电池,可以专门研究工作电极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3、参比电极的特征●参比电极应为可逆电极;●不易被极化,以保证电极电势比较标准和恒定●具有较好的恢复特性,不发生严重的滞后现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快速暂态测量时,要求参比电极具有较低的电阻,以减少干扰,提高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的溶液体系,采用相同的参比电极的,其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误差主要来源于溶液体系间的相互污染和液接界电势的差异。
4、常用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参比电极:可逆氢电极、甘汞电极、汞一氧化汞电极、汞一硫酸亚汞电极等;非水溶液体系参比电极:银一氯化银电极、Pt电极以及金属锂、钠等电极。
锂电池研究中的循环伏安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
锂电池研究中的循环伏安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随着锂电池技术日益发展,科学界对于锂电池的使用和分析方法不断改进用以探索其更多可能性,因此,在锂电池研究中,实验者常常会使用循环伏安实验法(CV)来实现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循环伏安实验是一种能够测量电池的内在特性的技术,它能够测量电池的电离平衡电势、反应速率和显示电池的寿命、电荷补偿效应和其它参数。
在这种实验中,在特定电压限制下,两个电极之间传递相同容量的电流,以测量当前和电位的变化,从而获得完整的电池参数。
循环伏安实验测量使用一种叫做“伏安曲线”的技术,可以显示电池的动态特性。
这种技术能够显示出放电过程中对应的电势和电流,从而探究电池的反应速率及动力学机制。
循环伏安曲线的拟合可以提供关于锂电池的有用信息,包括电池内部电荷容量、热电化锂活性、压降系数等。
此外,循环伏安实验测量还可以利用聚合物电解质技术来检测充放电状态下锂电池的阻抗变化。
对比分析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阻抗变化,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的掌握锂电池的特性和储能技术进步反映出来的时间演变行为。
因此,循环伏安实验测量是用来精确测量和分析锂电池的理想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精细的测量,更深入理解锂电池的特性。
实验测量可以提供关于电池的重要信息,以便准确分析和设计出更高效、更可靠的锂电池产品。
要有效地实施循环伏安实验测量,需要一台高精度的、可调节的交流电源,以及精确的锂电池测试系统,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这可以是闭环控制的,也可以是定时器控制的,根据实验要求灵活选择。
在实验测量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循环伏安实验测量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揭示锂电池的参数,为进一步研究锂电池和提高其性能提供重要参考。
当然,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验者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准确地了解锂电池特性。
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设计更高效的、更可靠的锂电池产品,从而有助于普及锂电池的使用,推动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锂电池电化学曲线测试
锂电池电化学曲线测试摘要:一、锂电池电化学曲线测试概述二、电化学曲线测试方法1.开路电压测试2.恒流充放电测试3.循环伏安测试4.交流阻抗测试三、绘制充放电曲线步骤四、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窗口测试与电导率测试五、总结正文:【提纲】一、锂电池电化学曲线测试概述锂电池电化学曲线测试是评估锂电池性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开路电压、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
二、电化学曲线测试方法1.开路电压测试:开路电压是指锂电池在没有电流流动时的电压。
该测试可以反映锂电池的电势差,进一步反映锂电池的性能。
2.恒流充放电测试:通过在不同电压下测量锂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可以得到锂电池的充放电曲线。
这条曲线可以反映锂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
3.循环伏安测试:循环伏安测试是通过在不同电压下测量锂电池的电流,从而得到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
4.交流阻抗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是通过测量锂电池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变化,从而了解锂电池的内部电阻和电化学反应。
三、绘制充放电曲线步骤1.收集数据:在进行充放电曲线测试时,需要收集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等数据。
2.处理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比容量等参数。
3.绘制曲线: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Excel等软件,设置x轴为比容量,y轴为电压或电流,绘制出充放电曲线。
四、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窗口测试与电导率测试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测试和电导率测试是评估锂电池电解质性能的重要方法。
电化学窗口测试可以确定锂电池的充放电范围,电导率测试可以反映锂电池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五、总结锂电池电化学曲线测试是评估锂电池性能的关键环节,包括开路电压、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为锂电池的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小结1 电化学原理1.1 电解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 循环伏安法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示。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
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
当O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的方向发展。
于是R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的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
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1.3 经典三电极体系经典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组成。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 原理图图2 CBZ的循环伏安扫描图图2所示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生的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 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Potential applied=P(WE)-P(RE)所有的电位数值都是相对于氢离子的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子的电位为0。
当恒电位仪向工作电极提供负的电位时,其电源连接情况如图1所示,即工作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工作发生还原反应;反之则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锂离子电池材料常用表征技术
锂离子电池材料常用表征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对材料和器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知其各方面的性能。
目前,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器件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表征方法和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测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充放电测试,主要看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倍率等;(2)循环伏安,主要是看电池的充放电可逆性,峰电流,起峰位;(3)EIS交流阻抗,看电池的电阻和极化等。
1、成分表征(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各种元素的含量。
ICP-AES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验室主、次、痕量元素常规分析的需要;ICP-MS相比ICP-AES是近些年新发展的技术,仪器价格更贵,检出限更低,主要用于痕量/超痕量分析。
Aurbac等在研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问题时,用ICP研究LiC0O2和LiFePO4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
通过改变温度、电解液的锂盐种类等参数,用ICP测量改变参数时电解液中的Co和Fe含量的变化,从而找到减小正极材料在电解液中溶解的关键[1]。
值得注意的是,若元素含量较高(例如高于20%),使用ICP检测时误差会大,此时应采用其他方式。
(2)二次离子质谱(SIMS)通过发射热电子电离氩气或氧气等离子体轰击样品的表面,探测样品表面溢出的荷电离子或离子团来表征样品成分。
可以对同位素分布进行成像,表征样品成分;探测样品成分的纵向分布Ota等用TOF—SIMS技术研究了亚硫酸乙烯酯作为添加剂加到标准电解液后,石墨负极和LiC0O2正极表面形成SEI膜的成分[2]。
Castle等通过SIMS探测V2O5在嵌锂后电极表面到内部Li+的分布来研究Li+在V2O5中的扩散过程[3]。
(3)X射线光子能谱(XPS)由瑞典Uppsala大学物理研究所Kai Siegbahn教授及其小组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发展完善。
X射线光电子能谱不仅能测定表面的组成元素,而且还能给出各元素的化学状态信息,能量分辨率高,具有一定的空间分辨率(目前为微米尺度)、时间分辨率(分钟级)。
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PTC,NTC,居里温度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单节锂离子电池的有效工作范围在4.2V和3.0V之间。
充电性能:单体电池的电压在充电初期有较大上升,之后趋于平缓;在充电后期恒压充电阶段,电池电压保持不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实验为550mA恒流充电,在电池电压达到4.20V以后转换成恒压充电当充电电流小于50mA时停止充电)。
放电性能:电池在恒流放电条件下的工作电压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首先,在放电初期,电压下降较快(即4.20V到3.90V);之后,放电曲线逐渐趋于平缓,进入“平台区”,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与电压值,环境温度,放电倍率。
电池的质量和寿命等有关(在3.80V前后有一个相对平缓的放点平台,在低于3.70V以后,电压随容量下降急剧降低到3.0 V);最后,放电末期,曲线有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完全充饱以后进行550mA的恒流放电,当单体电池的最低端电压低于3.0V时,停止放电。
在测试电池电压时,不关断放电回路)。
根据分析,锂离子电池在充电后期恒压充电阶段充入的容量所占总容量的比例很小,而且所用时间相对较长,充电效率很低。
所以,应在变成表中对恒压充电阶段的充电时间进行限制。
注:通常情况下,电池容量小于40%即认为应该重新充电。
居里温度对于所有的磁性材料来说,并不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磁性。
一般地,磁性材料具有一个临界温度Tc,在这个温度以上,由于高温下原子的剧烈热运动,原子磁矩的排列是混乱无序的。
在此温度以下,原子磁矩排列整齐,产生自发磁化,物体变成铁磁性的。
利用这个特点,人们开发出了很多控制元件。
例如,我们使用的电饭锅就利用了磁性材料的居里点的特性。
在电饭锅的底部中央装了一块磁铁和一块居里点为105度的磁性材料。
当锅里的水分干了以后,食品的温度将从100度上升。
当温度到达大约105度时,由于被磁铁吸住的磁性材料的磁性消失,磁铁就对它失去了吸力,这时磁铁和磁性材料之间的弹簧就会把它们分开,同时带动电源开关被断开,停止加热。
锂离子电池 能量测试方法
锂离子电池能量测试方法【实用版4篇】目录(篇1)一、锂离子电池概述二、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测试方法1.恒流充放电测试2.脉冲充放电测试3.循环寿命测试4.安全性能测试三、锂离子电池测试仪器及解决方案1.锐捷智能仪器的电池测试仪2.锂电池测试系统的应用领域四、结论正文(篇1)一、锂离子电池概述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充电电池,它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二、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测试方法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恒流充放电测试:在恒定电流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通过测量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等参数,计算电池的能量密度、容量等性能指标。
2.脉冲充放电测试:在脉冲电流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用于评价电池在实际应用中承受脉冲电流的能力,以及电池的瞬间放电性能。
3.循环寿命测试:在特定的充放电制度下,对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测试,以评估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可靠性。
4.安全性能测试: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性能测试,如过充、过放、短路、温度循环等,评估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三、锂离子电池测试仪器及解决方案针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需求,市场上有专门的电池测试仪器和解决方案。
例如,锐捷智能仪器提供的电池测试仪,适用于锂电池芯的短路测试、安规综合测试等。
此外,该公司还提供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测试解决方案,为电池制造商和应用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四、结论锂离子电池在能源存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其能量性能进行测试是确保电池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录(篇2)一、锂离子电池概述二、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测试方法1.恒流充放电测试2.脉冲充放电测试3.循环寿命测试4.安全性能测试三、锂离子电池测试仪器及解决方案1.锐捷智能仪器的电池测试仪2.锂电池测试系统的应用3.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测试解决方案四、锂离子电池能量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正文(篇2)一、锂离子电池概述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充电电池,它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电化学性能测试是评价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测试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循环稳定性、功率性能等参数来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围绕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展开介绍。
一、充放电性能测试1.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评价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控制电压的条件下,通过施加正弦交流电压,观察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了解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电催化活性以及表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信息。
2.恒流充放电法恒流充放电法是评价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特性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恒定电流下进行充放电实验,记录电流和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充放电曲线和容量衰减曲线,评估电极材料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的性能表现。
3.循环性能测试循环性能测试是评价电极材料在多次循环充放电后的性能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次循环充放电实验,记录电流、电压和循环次数的变化,得到循环性能曲线和容量衰减曲线,从而评估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衰减速率。
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是评价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不同频率下施加交流电压,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得到电化学阻抗谱曲线,从而了解电极材料的电极动力学特性、电解质渗透性、界面反应速率等信息。
三、功率性能测试功率性能测试是评价电池电极材料在瞬态工况下的性能表现的重要手段。
该方法通过施加不同电流密度的脉冲电流,测量响应的电压曲线,从而得到电极材料在瞬态工况下的充放电性能,评估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
四、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是评价电池电极材料表面形貌和成分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表面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可以了解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晶结构和化学成分,为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的解释提供支持。
锂电池研究中的循环伏安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
540
储能科学与技术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7 N o .3 May 2018
1睹能标准与规范1
锂电池研究中的循环伏安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
聂凯会,耿 振 ,王其钰,岳金明,禹习谦,李 泓
(中 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 京 100190)
摘 要 :循环伏安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在电化学领域尤其是锂电池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 用 于 电 极 反 应 可 逆 性 、 电 极 反 应 机 理 及 电 极 反 应 动 力 学 参 数 的 研 究 。本 文 介 绍 了 循 环 伏 安 的 基 本 原 理 、测试方 法 以 及 常 用 仪 器 ,并 结 合 实 际 案 例 ,具 体 分 析 了 循 环 伏 安 在 锂 电 池 电 极 材 料 反 应 机 理 、 电 极 过 程动力学以及电 解液电化学稳定性方面的应用研究。
锂电池体系中的电极反应过程是一个复杂过 程 ,一般包括多步电化学反应并伴随化学反应。电
收稿 日 期 :2018-04-02;修改稿 日 期 :2018-04-14。 基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2016YFB0100300,2016YFB0100100) 以 及 中 国 科 学 院 战 略 性 先 导 科 技 专 项 (XDA09010000)。 第 一 作 者 :聂 凯 会 ( 1994一 ),女 ,硕 士 研 究 生 ,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 池 层 状 正 极 材 料 的 高 电 压 行 为 与 优 化 , 以 及 锂 电 池 失 效 分 析 ,E-mail: niekaihuil2138@ ;通 讯 联 系 人 :李 涨 ,研 究 员 ,研究方向为高 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失效分析,E-mail: hli@。
锂电池分析-充放电与循环伏安
6C+ xLi+ +xe-------->LixC6
全反應
6C+LiCoO2------->LixC6+Li1-xCoO2
圖一 層狀LiCoO2充放電時Li離子工作原理示意圖
充放電過程:充電時,電子由充電器外部經過負極的碳材料,而同時正極材料的鋰離子則離開正極經過電解液進入負極;放電時,電子和鋰離子則反向而行。正常使用下,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循環壽命可達500次(即500次時,電容量仍在原容量80%以上)。鋰離子電池充飽時,在無負載時電壓為4.1~4.2V,電位若是低於3.6V左右會產生電壓陡降,一般手機會以沒電來表示,事實上是電壓不足不能再工作了。好的座充是依照鋰電池特性而設計的。第一段充電是定電流充電,等到快充飽時再以定電壓﹝4.1~4.2V﹞充電的方式讓電池達到最佳狀態。
2.實驗原理:
鋰電池(Lithium Battery)的構想最早出現於1947年,由法國工程師Hajek所提出,第一代的鋰電池採用鋰金屬作為負極,並以LiCoO2作為正(陰)極材料,雖然鋰金屬提供了重量輕及高操作電壓之優點,但是因為高成本及電池反覆充放過程中,鋰離子會在鋰金屬表面反覆地進行電沉積(Electro-deposition)與電溶解(Electro-dissolution),形成樹枝狀結晶物(DendriticStructure)與充放電反應之「呆鋰」(Dead Li)的現象。當樹枝狀結晶物累積至一定程度後,有可能會刺穿隔離膜,穿越過電解質液,並與正極相接觸,進而造成電池內部短路,放出大量的反應熱,導致電池失效甚至引起爆炸。由於使用鋰金屬作為負極會有電池性能欠佳、使用安全上的疑慮及成本過高的考量,因此許多取代鋰金屬的方案在1980、1990陸續被提出,在1980年,Armand[12]提出“搖椅式電池”(Rocking Chair Battery,RCB)的概念,並採用嵌入式非金屬化合物負極材料(如碳材)來取代鋰金屬,得以大幅提昇鋰電池之操作安全性。由於石墨態碳材具有層狀架構,因此負極表面發生的反應不再是單純的鋰金屬氧化還原反應,而是鋰離子的嵌入(Intercalation)及嵌出(Deintercalation)的機制。圖2.2為此種鋰離子電池之充放電原理。當電池進行充電、放電時,鋰會以離子型態進行電化學反應:充電過程鋰離子依循由正極(陰極)之活化區嵌出,經由電解液再嵌入負極(陽極);放電過程鋰離子再遵循由負極嵌出,經由電解液以嵌入正極,形成一重覆充放電的可逆機制,其中鋰離子於兩極之間來回搖擺,故稱為搖椅式電池(RC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鋰電池(Lithium Battery)的構想最早出現於1947年,由法國工程師Hajek所提出,第一代的鋰電池採用鋰金屬作為負極,並以LiCoO2作為正(陰)極材料,雖然鋰金屬提供了重量輕及高操作電壓之優點,但是因為高成本及電池反覆充放過程中,鋰離子會在鋰金屬表面反覆地進行電沉積(Electro-deposition)與電溶解(Electro-dissolution),形成樹枝狀結晶物(DendriticStructure)與充放電反應之「呆鋰」(Dead Li)的現象。當樹枝狀結晶物累積至一定程度後,有可能會刺穿隔離膜,穿越過電解質液,並與正極相接觸,進而造成電池內部短路,放出大量的反應熱,導致電池失效甚至引起爆炸。由於使用鋰金屬作為負極會有電池性能欠佳、使用安全上的疑慮及成本過高的考量,因此許多取代鋰金屬的方案在1980、1990陸續被提出,在1980年,Armand[12]提出“搖椅式電池”(Rocking Chair Battery,RCB)的概念,並採用嵌入式非金屬化合物負極材料(如碳材)來取代鋰金屬,得以大幅提昇鋰電池之操作安全性。由於石墨態碳材具有層狀架構,因此負極表面發生的反應不再是單純的鋰金屬氧化還原反應,而是鋰離子的嵌入(Intercalation)及嵌出(Deintercalation)的機制。圖2.2為此種鋰離子電池之充放電原理。當電池進行充電、放電時,鋰會以離子型態進行電化學反應:充電過程鋰離子依循由正極(陰極)之活化區嵌出,經由電解液再嵌入負極(陽極);放電過程鋰離子再遵循由負極嵌出,經由電解液以嵌入正極,形成一重覆充放電的可逆機制,其中鋰離子於兩極之間來回搖擺,故稱為搖椅式電池(RCB)。
鋰離子電池的材料系統在已商業化成功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中,其正極與負極皆使用層間化合物,而這些層間化合物必須要能夠容許鋰離子的進出,而不使材料結構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如此才能讓鋰離子在充放電過程中往返於正負極之間如﹝圖一﹞,充電反應式可寫為:
正極
LiCoO2-------> Li1-xCoO2+ xLi++ xe-
負極
6C+ xLi+ +xe-------->LixC6
全反應
6C+LiCoO2------->LixC6+Li1-xCoO2
圖一 層狀LiCoO2充放電時Li離子工作原理示意圖
充放電過程:充電時,電子由充電器外部經過負極的碳材料,而同時正極材料的鋰離子則離開正極經過電解液進入負極;放電時,電子和鋰離子則反向而行。正常使用下,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循環壽命可達500次(即500次時,電容量仍在原容量80%以上)。鋰離子電池充飽時,在無負載時電壓為4.1~4.2V,電位若是低於3.6V左右會產生電壓陡降,一般手機會以沒電來表示,事實上是電壓不足不能再工作了。好的座充是依照鋰電池特性而設計的。第一段充電是定電流充電,等到快充飽時再以定電壓﹝4.1~4.2V﹞充電的方式讓電池達到最佳狀態。
3.實驗儀器:
AUTOLAB充放電儀器(PGSTAT30)(參閱圖二)、LiMn2O4鈕釦型電池。
圖二AUTOLAB充放電儀器(PGSTAT30)
4.實驗步驟:
4-1.電池充放電性能測試:
本實驗主要為採用二段式充電方法,先以定電流500μA / cm2充電至4.5V,再以定電壓4.5V充電,電流隨著定電壓充電過程的繼續而逐步減小,當減小至0.01C時,則認定為充電終止。最後便以定電流(5μA / cm2)放電模式進行測試電池元件之性能,充放電截止電壓分別為(4.5及3.0V)。以前述之流程將薄膜試片組裝成的硬幣型電池,與充放電儀(AUTOLAB, PGSTAT30)連接。利用銀導線及電池座安裝至恆溫箱中。將電池置於具恆溫控制系統的恆溫箱中,溫度維持在25℃,進行連續充放電實驗,並利用電腦記錄電壓與時間之變化。
鋰電池分析-充放電與循環伏安
微電能實驗室
1.實驗目的:
近年來各種電子機器之小型、輕量化及手提化之進展,從經濟性,環保性及便利性上著眼,一次電池用完即丟的缺點將被取代,也促進了高性能二次電池之研發。故本課程將針對鋰離子二次電池作簡單介紹,使同學們了解鋰離子二次電池工作原理,並且透過本實驗實際操作,使同學們對於放電曲線圖、循環伏安測試圖形有進一步的認知。
循環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乃是以控制電極電位,以三角形電波之電位輸入待測物中,待電位線性增加至某一設定值後,再反向操作至原電位,電位改變期間若有氧化或還原反應發生,則會有電流產生,而可得一電流對電位之關係。循環伏安法的分析應用於電池研究,主要可利用在不同操作條件下(如循環次數、掃描速度、不同溫度及掃描電壓範圍等),觀察電池電極材料的氧化還原(即充放電)反應機構、電池的循環效益(可逆性),活性物質結構的改變、亦可測量電化學反應發生時的擴散係數與電子轉移數等。
五、實驗結果
1.詳細紀錄實驗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
2.紀錄充放電與循環伏安各項條件。
六、問題與討論
1.討論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的不同點。
2.名詞解釋:正極、負極、能量密度、過充(放)電。
七、參考文獻
1.可。
2. Lithium Ion Batteries Fundamentals and Performance,M. Wakihara;O. Yamamoto.-Weinheim;Berlin,Kodansha Ltd.,Tokyo(Japan),1998.
4-2.循環伏安測試:
本實驗的循環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SSCV)測試是在1 MLiPF61/EC-EMC (1:2)電解質液系統中,以Li+/Li作為參考及對應電極。掃描速率:0.2mV/sec,掃描電位範圍3.2~4.5V。
圖三0VDC+大氣退火600℃
圖四經大氣退火600℃後0VDC的LiMn2O4鈕釦型電池之循環伏安測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