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03_发展概况_3砖构(2012)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古代)01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古代)01发展概况

思考题
• • • • 秦咸阳的布局特点。 汉朝作为中国建筑第一个繁荣时期的标志? 高足家具形成的意义。 外来建筑文化如何转变为本土建筑文化?
一、战国建筑及其特征
1.城市建设
工商业大城市: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 魏大梁、秦咸阳、燕蓟、韩新郑。
一、战国建筑及其特征
2.高台建筑
高台建筑高低错落,有的已达两层,以夯土 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构建筑环抱, 具备取暖、排水、冷藏、浴洗等设施,如秦 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三、周朝建筑及其特征
1.城市
规则:《左传》:“大都,不过参(同叁) 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三、周朝建筑及其特征
2.合院
出现了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二进院落,具备 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屋顶已经采用 了瓦。目前挖掘的是祭祀性建筑。
三、周朝建筑及其特征
3.建材
A 陶瓦:瓦的发明是西周的突出成就,制 瓦技术从陶器发展而来,用于改善屋面构造。 B 陶管:用于房屋地基和院落的排水。 C 出现彩绘及雕刻。 D 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5.砖石建筑
主要在佛塔的建设方面出现了砖造佛塔,并 且出现了三种类型:楼阁式(大雁塔)、密 檐式(小雁塔)、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 净藏禅师塔)等。其外形已向仿木建筑方向 发展。
二、唐朝建筑及其特征
6.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与成熟。具体表现在斗 拱雄大、出檐深远、气魄雄伟、严整开朗、 无纯粹的装饰构件,构件的形象与加工都表 明了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 系,庄重、大方。
7.门窗及佛龛
门多用方形,方形圆角,圆券形,五边形等。 窗多用圆券形等。 壁龛和佛龛有圆券形、五边形券形和方形三 种。

中建史PPT03_发展概况_3砖构

中建史PPT03_发展概况_3砖构
北宋山西太原晋祠圣 母殿,金晋祠献殿
(五代吴越钱弘俶十八 年)
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辽 河 北 蓟 县 独 乐 寺 山 门 、文殊殿
观音阁
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 塔(应县木塔)
辽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辽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 殿
辽宁义县奉国寺(辽开 泰九年,公元1020)
元山西永济永乐宫 元山西洪洞广胜下寺
北京先农坛太岁坛 拜殿 明长陵棱恩殿 明清宫殿-太和殿
35
(五)明(1368-1644)-清(1644-1911)
消除异族文化之影响,恢复唐宋之文化 以礼法治天下
36
(五)明(1368-1644)-清(1644-1911)
(1)柱梁体系进一步简化与改进
□北京先农坛太岁坛拜殿(明嘉靖十一年,1532)
37
(2)梁架整体性加强,柱头斗栱不起结构作用
□北京明长陵祾恩殿(明宣德二年,1427)
20
(四)元(1279-1368)—大木构架突变
21
1、殿阁式结构衰落和厅堂 式结构扩展
22
2、梁柱联系增强,斗栱结构作用减弱,装饰作用增加 具体表现为:梁断面尺寸增大;斗栱用材渐小;补间铺作增加
23
□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
邱祖殿 重阳殿 纯阳殿 无极殿(三清殿)
无极门(龙虎殿)
24
永乐宫无极门(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
梁思成,1991
明南京大报恩寺塔
二、重要实例: 1、隋河北赵县安济桥 设计建造者:李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
二、重要实例: 2、佛塔
(1)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现存最早的佛塔,砖石塔
(2)陕西西安大雁塔(唐,652)
梁思成,1991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着,《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着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进入殷商时期后,建筑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也不断变化和完善。

下面,我将介绍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古代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7世纪结束。

古代时期主要包括了两个朝代: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

在建筑风格上,古代时期的建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简洁、方正和稳重的风格。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唐宋时期,这个时期持续了整整五百多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宫殿和寺庙建筑方面。

建筑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多采用榫卯结构和瓦当等技术。

在建筑风格上,唐宋时期的建筑注重造型的美感和图案的丰富性,同时也兼顾到了建筑的实用性。

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史的第三个重要时期,从明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建筑材料也开始逐渐从木质转向砖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这种建筑更注重自然景致的营造和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

20世纪以后,中国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现代建筑涌现出来。

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繁忙和现代化,建筑风格也趋向于多样化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转变。

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唐宋时期的宫殿和寺庙建筑,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以及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的建筑史不仅展示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的历史背景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价值。

中国建筑史网络课答案

中国建筑史网络课答案

中国建筑史网络课答案一、中国古建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的主要阶段。

1.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极为缓慢,穴居、巢居、地面房屋、原始木架建筑;满足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

1)《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下”是指低是指低湿之地;“上”是指低是指高地。

因此有人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地势高亢地区则营造穴居。

2)我国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具有代表性的营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所见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2.奴隶社会:青铜工具的使用,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出现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

夏: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商:1)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

手工业发达,尤其青铜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2)殷墟:商后期都城遗址,在今安阳小屯一带。

是商后最一个都城,是甲骨文的发源地。

西周:1)城市规模上按诸侯级别分类,是我国城市建设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2)发明了瓦。

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进步,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到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3)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4)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理解其含义)春秋:1)高台榭、美宫室2)瓦普遍应用3)开始使用砖4)鲁班5)建筑色彩、装饰3.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的创造和贡献。

战国:1)城市建设的高潮:齐都临淄、楚都鄢郢、赵都邯郸、魏都大梁、秦都咸阳、鲁都曲阜、宋都商丘等。

中国建筑史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发展概况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 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 级的阶段。
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制作发展而来的。
早期,瓦只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到西周 中晚期,有的屋顶已经全部用瓦。瓦的质量 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瓦当。还出现了铺 地方砖,夯土墙或土坯墙上用三合土抹面, 表面光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外来建筑文化融汇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但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了一个新的高度。
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 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 成吕字形。
套间布置也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
在建筑技术方面,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 涂抹光洁坚硬凡人白灰地面层,使地面收到 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祭坛和神庙这两种祭祀建筑也在各地原始文 化社会遗存中被发现。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 址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境内,这是一座 建于山丘顶部的、有多重空间组合的神庙。
隋代大兴城和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 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其中大 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赵州桥是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山东历城神通 寺四门塔是最早石单层塔。
唐代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 有下列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

咸阳东郊发现的高台建筑遗址,是秦咸阳宫
殿之一。长方夯土台上,建筑物由殿堂、过厅、居
室、浴室、回廊、仓库和地窖等组成,高低错落,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在中国土地上建造了各种形式的建筑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建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中国的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最早的建筑形式是穴居和茅草屋。

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人们开始建造木构建筑和一些石构建筑,如城墙、城门和宫殿。

同时,中国还出现了著名的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建筑逐渐开始采用砖石结构,并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和寺庙,如故宫和少林寺。

这些建筑以其富丽堂皇的外观和精心设计的细节而闻名,成为中国建筑的经典之作。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变,建筑也经历了相应的变化。

在宋代,中国建筑注重了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出现了许多优雅的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和池塘庄园。

在元代和明代,中国建筑融合了外来文化,出现了众多富丽堂皇的重建宫殿和城市建筑。

清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中国建筑经历了清朝的统治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风格逐渐变得简约、庄重,并且开始使用西方建筑元素。

同时,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到了现代,中国的建筑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变革。

大量的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城市中涌现,包括高层建筑、体育馆、大型
商场等。

同时,中国也开始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遗址,如故宫的修复工程和长城的保护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结构,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 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 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 湿的山区或水域。房屋一端搭在岸上,大 部架于水上,是金石比用时代的干阑式建 筑。

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 社会便使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木垒 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遍做法,端 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通 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该地区山地又盛产硬木和竹林,硬木用 于建房,竹片则提供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 又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盛产水稻,从而糯 米、红糖是就地取材的最好凝固剂。这三种 建筑材料和砂石、石灰一起,构筑成丰富多 彩的各式土楼。

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 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窑洞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中的横穴。 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流行 于黄土高原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吐鲁 番一带。
建筑特点:
1、其梁架正贴为抬梁式,次间和边贴为穿斗式,从而 大堂室内空间开敞,而其它梁架由于有多柱落地和 梁枋穿插,楼高但结构稳定。 2、楼上立柱和下层柱并不对齐。上层柱立于梁上,故 底层梁较大。为了打破后楼5开间的过于平直,将 正脊分为3段,端部轻巧起翘,加之灰瓦白墙,江 南地区的秀丽住宅风格尽显其中。
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横(上)、纵(下)剖面图
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 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 到现江西、福建及 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 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 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 中心的地区。 “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 客家方言、看不够的客家土楼及数不清的客家 祠堂吧。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难点: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内容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礼拜寺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三、佛塔与经幢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一、概说1)住宅型制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二、实例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明清皇家苑囿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四、风景建设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选址与布局三、审美与建筑设计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专题二、大木作专题三、墙壁专题四、屋顶专题五、小木作专题六、彩画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实验教学(8学时)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2.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ª¡ª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世纪¡ª¡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演变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演变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演变自古以来,建筑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它不仅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建筑文化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早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草等搭建简单的房屋。

到了商周时期,房屋建筑逐渐改进,墙壁采用土墙、石墙和夯土墙,屋顶则使用筐条结构和陶瓦覆盖。

春秋战国时期,屋檐逐渐变得宽敞,瓦片也出现了“兜瓦”、“马背瓦”等多样化形式汉代建筑汉代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发展阶段,它成为后来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

汉代的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峰,如汉长安城中的宫殿、祠堂、彩楼、亭台等建筑都展现出巨大的艺术价值。

汉代建筑采用木、砖、石等材料,墙体采用普遍的砖块和夯土结构,屋架采用木榫结构,屋面覆盖瓦片,形成了独特的汉式建筑风格。

唐代建筑唐代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的建筑风格沿袭汉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完美的建筑,并广泛运用彩绘、雕刻等技法。

唐代建筑通常采用单檐或多檐歇山式屋顶,支撑结构上采用木结构和斗拱结构,并大量采用极具艺术价值的预制件。

明清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后期阶段”,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巅峰和精华,不但发扬了唐宋之风,又融合了元明时期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

明清时期新兴的建筑造型通常秉承古典尺度和比例,墓室采用富丽堂皇的筒壳建筑,园林设计也达到了空前的艺术成就。

现代建筑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冥想而存在,更是一种表现方式。

随着现代技术和社会进步,中国的建筑也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现代化建筑,其中不乏国际一流的建筑杰作。

现代建筑形式呈现出多样化,采用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多种建筑材料,创新性的建筑造型促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建筑史第003讲(原始)

建筑史第003讲(原始)

北方.穴居
穴居示意图
南方.巢居
2、真正建筑的诞生:
总之,当原始人真正走出洞穴,走出丛林,开始用自己的 劳动创造生活时,也就开始了有目的的人工建造屋室的活动。人 们可以按照自己及社会关系的需要建构自己的建筑与村落,同时, 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后,精神需要越发成为左右建筑的 重要因素。真正意义的建筑诞生了。 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进入了氏族社会, 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千计。房屋遗址也大量出现。由于各地气候、 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阑干式建 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木构架承重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 各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具 有普遍意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贯穿整个古代建筑的发展过 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
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 住屋形式:面积 变小,平面呈 “吕”字形双室 相联的套间式半 穴居,增强了私 密性。 建筑材料上, 开始出现土坯砖, 室内地面普遍采 用白灰面,防潮。
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4000年前)
• • • • 居住遗址多为圆形平面的半穴居房屋 室内白灰居住面 房屋面积缩小 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
辽宁牛河梁女神 庙是中国最古老的神 庙遗址。建筑已有了 “群”的概念。采用 木骨泥墙建造壁体和 屋盖。室内用彩画与 线脚装饰。 · 内蒙古大青山地 区发现的祭坛,有比 较明确有轴线关系, 采用了序列式。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平面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想象复 原外观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
梯形屋顶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

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 烧制了砖瓦, 建造了石建筑(2)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特点: 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特点: 砖的应用更加广泛, 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 但比唐朝更为秀丽, 绚烂而富于变化,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5)发展时期: 元朝;特点: 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 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建成于唐代;特点: 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 出檐深远, 斗拱比例较大, 柱子较粗壮, 多用板门和直棂窗, 风格庄重朴实(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 出檐不如前代深远, 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 建筑风格渐趋柔和(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 建成于辽;特点: 接近于唐代风格, 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 建成于元代;特点: 普遍使用“减柱法”, 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 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 斗拱比例缩小, “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 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3.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 防潮防腐, 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 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造D 草栿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A 宋B 宋以前C 明清D元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宋代的“材”为CA 斗口高B 斗口宽C单拱高 B 单栱断面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A 晋B 冀C 苏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朗世宁D 汤若望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西元前 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西元前 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院
■ 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宋河南开封祐国寺塔 (AD1049)







梁思成,1991



明南京大报恩寺塔
学 建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重要实例:


1、隋河北赵县安济桥


设计建造者:李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
建 筑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重要实例:
南 大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南京梁萧景墓墓表
东 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砖石在地面建筑的广泛使用:始于宋元,普及于明代
南 大

(1)砖拱券结构的普遍使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元大都和义门瓮城城门

3、砖石在地面建筑的广泛使用:始于宋元,普及于明代
20
(四)元(1279-1368)—大木构架突变
东 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1

1、殿阁式结构衰落和厅堂

式结构扩展
大 学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2


2、梁柱联系增强,斗栱结构作用减弱,装饰作用增加
大 学

具体表现为:梁断面尺寸增大;斗栱用材渐小;补间铺作增加


东 南




消除异族文化之影响,恢复唐宋之文化

以礼法治天下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6
(五)明(1368-1644)-清(1644-1911)
东 南


(1)柱梁体系进一步简化与改进



□北京先农坛太岁坛拜殿(明嘉靖十一年,1532)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7

(2)梁架整体性加强,柱头斗栱不起结构作用
东 南

2、佛塔




(1)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现存最早的佛塔,砖石塔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陕西西安大雁塔(唐,652)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梁思成,1991
(3)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照片提供:丁垚
大 学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9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0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1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5
(五)明(1368-1644)-清(1644-1911)
26

永乐宫三清殿(元中统三年,1262)
南 大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7


3、柱网与梁架的自由化处理
大 学

A. 减柱、移柱
筑 学

B. 使用天然弯曲木材斜向搭接
□ 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后大殿 元至大二年(1309)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8
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后大殿

元至大二年(1309)




中 国 古 代 建 摄影筑:赖自立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摄影筑:赖自立 史

4、琉璃的使用说明工艺水平的进步



琉璃使用于屋面最早见于南北朝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琉璃的使用说明工艺水平的进步。
南 大

琉璃面砖


明代是琉璃技术的高峰。
南 大

(1)砖拱券结构的普遍使用


■ 明代的无梁殿
学 院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3、砖石在地面建筑的广泛使用:始于宋元,普及于明代
南 大

(2)硬山屋顶出现以及砖石包砌城墙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砖石在地面建筑的广泛使用:始于宋元,普及于明代
南 大

(2)硬山屋顶出现以及砖石包砌城墙
44


绘图要求:两个立面-佛光寺东大殿正立面、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
大 学
五种屋顶形式的轴测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第三节 砖石建筑的发展及代表案例
从作为结构与作为面层两个方面来理解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砖、瓦、琉璃等重要建筑材料的发明与使用
东 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3
□ 明清北京宫殿-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1695)
东 南













/desk/class16/4183/baaac140225f547e.htm
唐(辽)
宋(金)
曲线曲面为主,宏 精致;
大;
模数化;
木架成熟。
规范化。

大木技术突变,斗 栱减弱,柱网梁架 自
明清
东 南

平直严整,再次 学 建
规范化,斗栱更 筑
为装饰化。
学 院
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 大殿
唐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 殿 ( 782 年 修 , 1974 年 修复加固)
唐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
北宋河北正定隆兴寺 摩尼殿、转轮藏殿
北宋山西太原晋祠圣 母殿,金晋祠献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3

□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
南 大




邱祖殿

重阳殿 纯阳殿
无极殿(三清殿)


无极门(龙虎殿)





24
永乐宫无极门(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5

永乐宫三清殿(元中统三年,1262)
南 大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南 大

□北京明长陵祾恩殿(明宣德二年,1427)
建 筑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8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0

(3)建筑形象平直严整,屋面陡峻,斗栱繁密
南 大



□北京先农坛太岁坛拜殿(明嘉靖十一年,1532)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2
□ 明清北京宫殿-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1695)



1、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用


砖的历史。砖石作为结构材
建 筑

料,在元明以前主要用于墓

葬、桥梁和佛塔。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山东沂南石墓(汉):板梁结构
学 建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台山佛光寺
辽 河 北 蓟 县 独 乐 寺 山 门 、文殊殿
观音阁
辽 山中西 应 县 佛 宫 寺 释 迦
塔(国应县木塔)
辽大古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辽殿辽 大宁代建同义 华县
严寺 奉国
薄 寺
伽教 (辽
藏 开
泰九筑年,公元1020)

元山西永济永乐宫 元山西洪洞广胜下寺
北京先农坛太岁坛 拜殿 明长陵棱恩殿 明清宫殿-太和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