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原则
英语翻译原则
英语翻译原则英语翻译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对于一个好的翻译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翻译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英语翻译的原则:1. 准确性准确性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过程中要保证译文和原文的准确性,不能随意加减或修改原文的内容。
译文应与原文保持一致,并传达出原文的意思。
2. 通顺性译文应该通顺、连贯,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句子结构、语序、词语搭配等都要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3. 忠实性忠实性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不凭主观意愿对原文进行偏颇的解释或添加自己的观点。
翻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使读者感受到原文的原汁原味。
4. 简洁性译文要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重复,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译文的意思。
5. 专业性翻译是一门专业技巧和知识的结合。
翻译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特别是对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行业常识要有所掌握。
尤其对于科技、医学、法律等领域的翻译,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至关重要。
6. 文化转化英语翻译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有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意义。
翻译时应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进行文化转化,使译文更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7. 上下文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歧义或难以理解的句子。
只有对原文的前后文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意思。
总之,英语翻译要保证准确、通顺、忠实于原文,并考虑到专业性、简洁性、文化转化和上下文的理解。
翻译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才能做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英文的翻译原则
英文的翻译原则
英文的翻译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法和结构:翻译应根据英文原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尽可能保持原句的结构和意思。
2. 文化差异:英文和中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应注意英文中的习惯用语、惯用表达和词汇的搭配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上下文和语境: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理解和翻译,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4. 目标读者:翻译的目标读者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有不同的语言焦点和口味,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5. 文体和语言风格:英文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很多,例如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小说等,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风格和词汇,使翻译与原文相似。
总的来说,英文的翻译原则应该是忠实于原著,清晰易懂,传达出原文的精髓和含义,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和习惯。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1.信达雅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确保译文在语义和语法上与原文一致。
2.通顺流畅原则: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流畅性上与原文相当。
3.文化转换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进行适当的转换,以确保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4.情感传达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态度,使译文在情感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5.信息完整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保持原文中的信息完整性,不遗漏重要的信息或细节。
6.习惯表达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习惯和口语习惯。
7.时效性原则:翻译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翻译的时间和速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英语翻译三大原则
英语翻译三大原则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习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使得英语学习者在英汉互译时容易犯搭配不当、结构不当等错误。
由此,笔者总结出了翻译的十大原则,来帮助大家纠正在英汉互译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
本期,笔者首先与大家探讨一下英译汉的三大原则。
一、动宾连接原则在英译汉时,有许多翻译错误来源于动宾短语的翻译不当。
许多人在翻译时常常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左到右来确定动宾短语的翻译,即先确定动词的含义和翻译,再确定宾语的含义和翻译。
但事实上,这种译法很容易造成译文的动宾短语搭配不当。
我们来看一个例句:1. We must avoid these stupid, short-sighted traps and constantly strive for an op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objective information.我们必须打破这些愚蠢而又短视的禁锢,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开的沟通系统,确保信息客观真实。
解析:在这个例句中,“avoid”和“traps”构成了一组动宾短语,很多考生将“avoid”翻译成“避免”,将“traps”翻译成“陷阱”,这样译文就变成了“避免陷阱”,这显然不符合汉语习惯。
那我们该如何翻译这个动宾短语呢?可以试着先确定宾语“traps”的含义,然后根据原文意思选择合适的动词与之搭配。
考生如果将宾语“traps”译为“陷阱”,可以把动词“avoid”译为“绕开”;如果将宾语“traps”译成“禁锢”,动词“avoid”可以译为“打破”或“冲破”。
由此可知,在翻译动宾短语时,考生应该首先根据上下文确定宾语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原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动词与之搭配——这就是笔者总结的“动宾连接原则”。
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则,下面再举一例:2. The power of markets and new technology, once unleashed, would address most of the world’s ills.市场和新技术的能量一旦得到释放,将能够解决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
翻译三原则
翻译三原则
翻译的三个原则是直译原则、意译原则和文化转换原则。
直译原则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词句的顺序和结构,尽量避免对原文进行任何改动。
这个原则适用于那些词语和句子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相对应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情况。
直译原则主要考虑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和忠实性,它能够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意图。
意译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允许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改编,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在意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增减词语、转换句子结构、调整语气和修饰等手段来进行翻译。
意译原则主要考虑的是读者的理解和感知,以及译文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文化转换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背景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元素和背景信息。
文化转换原则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译文能够在目标文化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接受。
这三个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目标读者的需求来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译者通常会根据翻译的难易程度、原文的特点、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目的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翻译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翻译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交流和合作。
翻译的定义很简单: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目的。
但是,翻译的过程和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精准性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原意的精准性。
翻译过程中,应尽力理解原意,掌握原意所在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翻译时,必须把原意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能脱离原文的含义、语境、语气和情感,不能添加、删除、曲解原意。
只有保持原意的精准性,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意义。
二、通顺性原则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持语言的通顺性。
通顺性是指翻译后的文章在语法、语调、语气等方面与目标语言相符合,并且能够流畅地表达意思,使读者易于理解。
在翻译时,应当注意词语的用法和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以确保文章的通顺性。
一个理解完全正确的翻译,如果语言结构不通顺,往往会使目标语言读者感到阅读起来困难,甚至会引起误解。
三、忠实原则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注意原文的所在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
翻译应该尽量把原意传达到目标语言读者,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到原文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四、通用性原则翻译的第四个原则是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是指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考虑使用熟悉、通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翻译不是简单的把原文转化成目标语言,而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表达的方式,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五、美感原则翻译的第五个原则是美感原则。
美感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学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在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发挥其艺术价值。
翻译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原文的文学之美。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英语口译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成功的口译翻译不仅需要精通两种语言,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解读和传达能力。
以下是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1.准确性准确性是口译翻译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口译翻译需要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确保译文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目标语言的听众。
2.流畅性流畅性是口译翻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译员需要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传达信息,使听众能够顺利地理解译文。
3.忠实传达口译翻译需要忠实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而不是进行主观解释或添加个人观点。
译员应尽力保持中立,并尽可能忠实地转达源语言中的含义。
4.适应目标文化口译翻译需要考虑目标文化的特点和习惯。
译员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5.回避歧义口译翻译需要尽量避免歧义和模糊表达。
译员应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和衔接手段来清晰地传达信息,以确保听众正确理解。
6.简洁明了口译翻译需要保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修饰和累赘的句子结构。
译员应尽量使用简短明了的语言,以保持听众的专注和理解。
7.时效性口译翻译需要在接收到信息后迅速准确地进行转达。
译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思维敏捷的能力,以便及时地传达信息。
8.语法准确口译翻译需要遵循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译员应注意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并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不通顺的表达。
9.场景感知口译翻译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境来进行适当的翻译。
译员应根据具体的场合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
10.职业道德口译翻译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译员的中立性和保密性。
译员应尽力避免个人偏见和利益冲突,确保译文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口译翻译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实现沟通的目的。
《翻译十大原则》课件
详细描述
归化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 文化习惯和价值观。为了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用
符合目标语言文化规范的表述方式。归化原则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异化原则
总结词
保留原文的文化差异,呈现给读者原汁 原味的译文。
VS
确保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对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等性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译文在功能上与 原文对等,即译文应具备与原文相似的语用效果。为了实 现功能对等,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和语用含义, 并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 译者还需要注意语气的传递、修辞的再现等方面,以使译 文在整体上与原文对等。
略和方法,如根据语境确定词义、根据语境调整语序和句型等。
05 总结与展望
对翻译原则的总结与评价
翻译原则的适用性
01
评估十大原则在各种翻译场景中的适用程度,分析其在不同语
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局限性。
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02
探讨十大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的协同
作用。
原则与实践的结合
03
分析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十大原则,讨论它们对提高翻译质量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原则强调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要求译者熟悉目标语 言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翻译原则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翻译原则
古代的翻译家和学者提出了许多 翻译原则,如严复的“信、达、 雅”等,这些原则强调了准确性
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现代翻译原则
随着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发 展,现代翻译原则更加注重文化 差异和交际效果,提出了如“功 能对等”、“动态对等”等原则
文言文翻译五个原则
翻译,自古以来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代表,其翻译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列举五个翻译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忠实原文原则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尊重作者的原意,力求将原文的内涵、情感、风格等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删。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简洁明了原则文言文语言精炼,富有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简洁性,同时使译文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所谓“达”,即表达通顺,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三、尊重语境原则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关注字面意思,还要考虑语境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原文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使译文在语境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体现文采原则文言文具有独特的文采和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挖掘原文的文采,使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应的美感。
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调整句子结构等手段,使译文在文采上与原文相得益彰。
五、注重读者原则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使译文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更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法:1. 精读原文,理解作者意图。
2. 分析原文结构,找出关键词汇和句子。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原文背景。
4. 根据原则,逐句翻译,力求忠实、简洁、明了。
5. 修改润色,使译文在文采上与原文相得益彰。
6. 请他人审阅,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通过以上五个原则和实施方法,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文言文翻译工作,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翻译原则有哪些
翻译原则有哪些翻译原则是指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遵循的准则和方法。
以下是翻译原则的主要内容: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原意和语气,不加删除、增加或曲解。
译文应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2. 阅读者导向原则:翻译应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译文不仅要准确,还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3. 周全性原则:翻译应全面收集原文的相关信息、背景和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完整意义,避免片面理解和误解。
4. 简明扼要原则:译文应简洁明了,语言流畅,不过多冗长或累赘。
适当使用目标语言中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5. 规范性原则: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用法规范,避免使用古语、方言、口语和其他不合适或过时的表达方式。
6. 一致性原则:翻译应保持译文内部的一致性,尽量使用相同的词汇、句型和结构,以增强译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7. 美观性原则:译文应具有美感和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保持其阅读的兴趣。
文字排版、标点符号和字体等方面也需要注意美观和统一。
8. 翻译审定原则:翻译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审定和校对,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连贯性和优化性。
审定人员应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9. 专业素养原则:翻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目标语言,还要对原文语言具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翻译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和能力。
总之,翻译原则旨在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使译文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语言规范和读者需要,并经过专业审定和校对,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三原则
翻译三原则
翻译工作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为使译文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翻译工作者应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准确性原则。
一切翻译都必须严格地遵循原文,并尽可能准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内容,以便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第二,客观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应客观地译出原文的意思,不得更改原文的意思,以免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第三,完整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必须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即保留尽可能多的内容,而不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删除原文的有用信息。
只有这样,原文中的语义或信息才能被平等地转化为译文,以便读者得到原文的完整理解。
此外,严格遵守这三条原则也是翻译工作者一种职业道德的表现。
因此,翻译者应当尊重原文,尊重语言文化,严格遵循翻译三原则,力求翻译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翻译三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是翻译工作者负责任的行为准则,也关系到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翻译者应牢记这三条原则,以确保专业的翻译质量。
- 1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是:留、换、补、删、调、变。
具体解释如下: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等。
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或补出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用现代语的表达方式补齐。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之”、“者”、“也”、“以”等。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一是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2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一. 翻译的技巧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
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
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
论翻译的美学原则
翻译三原则是: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
翻译三原则由翻译家泰特勒于1790年在《论翻译的原理》一书中提出。
《论翻译的原理》内容简介:1791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学教授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Iexarl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标志着西方译学研究从此走上了从理论推证理论的道路。
故而,将《论翻译的原则》誉为西方现代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并不为过。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1)动宾连接原则考生在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
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
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
比如在以下例子中“希望”的选择面很大,既可以用hope 连接句子,也可以用hope for,look forward to等连接名词词组,那么考生就得考虑宾语更容易翻译成词组或句子。
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globapea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nations.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hoping that the world is at peace and people of alnations wilcoexist friendlily.2)时态原则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翻译出了这句话的“精、气、神”,最后一个例子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所以我们发现这句话十有八九是美国人自己写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China was and remains to be …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论翻译中的基本原则
论翻译中的基本原则
一、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转换
翻译本质上是把文本从源语言转换到目标语言,并使接受者理解被转换文本的过程。
因此,翻译本来是一种把语言、文化以及其他文本特征以某种形式转换出来的过程,而这种转换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简单地改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能够捕捉文本的根本意思,分解其文化内涵。
二、翻译基本原则
1. 正确性原则: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与源文准确无误,因此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源文意思,在翻译时尽可能保留源文的准确内涵,做到言之有物、正确无误。
2. 一致性原则:翻译者应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无论翻译者如何变化,他们只能用一种风格来翻译源文,而不能存在差异。
3. 实用性原则:翻译必须主要考虑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主要考虑用户情境,确保译文有效传达源文的中心意思,并与其文化与语言背景相适应。
4. 简洁性原则:翻译必须严格控制字数,不能只翻译一切,保持简洁,译文应该清晰易懂,表意鲜明。
5. 时代性原则:翻译必须根据源文和受众的理解情况,将译文内容维持在时代性、社会性、文化性的恰当水平上,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翻译的局限性
即使在实施翻译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实现源文的精确传达,这是由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接受者的认知水平等多个方面造成的,译者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将源文的内容和文化延伸到目标文本中,使其尽可能地贴近源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有其局限性,译者可以做到的并不能比把源文“完全”翻译给目标语言读者,只能是尽力做到最好。
翻译原则及技巧范文
翻译原则及技巧范文
中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保持文义准确性:翻译时要尽力保持原文的意思和信息的准确性。
2.理解文化差异: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存在,避免对读者产生误解。
3.注意语法和语义:中文有其独特的语法和语义规则,翻译时要注意词语和句子的结构,使得翻译结果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4.考虑读者的背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翻译内容。
5.保持风格一致性:如果原文有一定的文体和风格,翻译时要尽量保持一致,使得翻译结果在语言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6.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翻译时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如在线词典、翻译软件等,但要注意辅助工具的局限性,需仔细核对翻译结果。
以上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进行中文翻译,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中英对译五大原则
中英对译五大原则在中英对译中,有五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下面将对这五大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准确性 (Accuracy)准确性是中英对译的基本原则。
对于翻译来说,首要目标是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结构和语法,并将其精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准确性的实现需要对双语语言的特点和语境进行充分的了解。
2. 通顺性 (Fluency)通顺性指的是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的流畅度。
译文应具有好的语感和朗朗上口的特点,避免使用生硬或不自然的表达方式。
为了保持通顺性,译者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语法和修辞的运用,使译文与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相符合。
3. 简洁性 (Conciseness)简洁性是指译文应尽可能保持简洁明了。
在中英对译中,应该避免冗长或累赘的表达方式。
简洁性的实现需要对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方式的适当性进行平衡。
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译者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避免赘述或重复。
4. 一致性 (Consistency)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上具有统一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中英对译中,如果同一种说法在源语言中出现多次,译文中应保持一致,避免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致性的实现需要译者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5. 意译性 (Idiomaticity)意译性是指译文在目标语言中具有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在中英对译中,有时直译无法完全传达源语言的意思,此时需要进行意译。
意译性的实现需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慣用語的了解,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直译,从而使译文更加地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总结:中英对译的五大原则为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原则,以确保译文贴近源语言的意义,流畅自然,简洁明了,统一一致,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实现优质的中英对译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原则(1)现在虽然还没有整本的研究翻译原则的专书,可是论到翻译的短篇论文倒也不少,从这些论文里我们可以找出各种的主张,有的以“信、达、雅”为标准,有的以“形似、意似、神似”为标准,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有的以为“译者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有的以为“不妨采用欧化句法”。
各种主张,很不一致。
其中有些说法并不是根本主张的差别,只定义和解释的不同罢了。
例如直译和意译,除各种走极端的呆译和曲译外,并不是绝对矛盾的。
可是我们见了许多主张和说法,反倒觉得无所适从。
因此,我们就大胆地拟出几条原则供同志们作个参考。
其实,我们不过把翻译界各人的主张收集起来(仅仅到1941年为止,以后的材料可参看人民出版社的《翻译通报》),经过一番讨论,把我们认为不大妥当的说法批判一下列为一组,把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说法另立一组,总称为翻译的原则。
一、消极方面(一)不分裂翻译的标准从严几道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口号以来,好多研究翻译的人以为翻译有三个标准。
照严先生的说法,“信”是“达旨”,就是说明愿文;“达”是“前后引衬,以显其意”;“雅”是“尔雅”,据他老人家的说法,最好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
有些人认为这种说法太旧了,就另外提出三个标准来,就是:“忠实”、“通顺”和“美”。
但又怕老派人反对,于是再下个注释说,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美就是雅。
这么说来,名词是更通俗了,意义完全是一样的。
陈西滢又提出翻译的“三似论”,就是:“形似、意似、神似”。
“形似”的翻译就是“直译”,“意似”的翻译就是“要超过形似的直译”,“神似”的翻译“独能抓住原文的神韵”。
不论是“信、达、雅”,不论是“忠实、通顺、美”,不论是“形似、意似、神似”,说法虽有不同,把翻译的标准分裂为三,可是一样的,为什么把翻译的标准分做三个呢?也许是因为现代的人承袭了严几道的说法,而严先生的话又是从孔老夫子那儿引申出来的。
严先生提出“信达雅”三个字,据他自己说,是有所本的。
他说“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孔夫子虽然也编过书,可没念过a b c d 。
现在我们研究英文翻译,把他的话东抄一句,西抄一段,作为翻译的标准和模范,这遣淮笸椎钡摹?“信”、“忠诚”或“形似”在翻译上自然有它的地位,可不能算是标准。
“达”、“通顺”、“意似”或“雅”、“美”、“神似”,更算不得是翻译的标准,那是中文的语法问题。
不懂得中文的语法根本就不能翻译外国语文。
我们认为翻译要说有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译文必须正确。
所谓通顺、意似、美、雅等,那是中文的语法和修辞问题。
(二)不分裂直译和意译在翻译界中随着信达雅而起的争论,要算直译和意译的问题了。
可是真正主张直译的人所反对的,其实并不是意译,而是胡译或曲译。
同样,真正主张意译的人所反对的也不是直译,而是呆译或死译。
我们认为正确的翻译就是直译,也就是意译;而胡译、曲译、呆译或死译都是错误的翻译。
这一点可以从艾伟用答案求法的研究中《译学问题商榷》看出来。
正确的翻译或称为直译或称为意译,并不是翻译的不同,而是界说的不同罢了。
例如主张意译的人反对直译说:“直译即是拘泥愿文字句之构造,并不计及汉文之通顺或自然与否。
”(孙贵定语)“一般人所谓直译,不但逐句译,简直呆照原有之clause或phrase之次序呆译,结果使人不懂,或者读者异常吃力。
”(邹恩润语)“直译者初意欲使不失原意,故字句对照以此就彼,往往失之机械,不可卒读。
”(余上沅语)这是主张意译者替直译所下的定义或解说,可是主张直译的人并不承认这些话。
他们认为所谓“拘泥原文字句之构造”,所谓“简直呆照原有之clause或phrase之次序呆译”,所谓“不可卒读”,这种翻译只可称为“呆译”或“死译”,不配称为“直译”。
主张直译的人反对意说:意译界说:“注重大意,可删节之字句,则删节之。
”(刘宣阁语)“直译才是翻译,意译是述意而已。
”(董任坚语)“若是曲译是添花样的说谎,那么意译而不是直译最容易流为曲译。
”(陈西滢语)“老实说,直译没有分毫藏掖,意译却容易随便伸缩,把难的地方混过……,直译便真,意译便伪;直译便是诚实的人,意译便是虚诈的人。
直译看来好象很笨的法子,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有时作藏拙的用,但是确不若意译专作作伪的用。
”(傅斯年语)这是某些主张直译者替意译所下的定义或解说,可是主张意译的人并不承认这些话。
他们认为“可删节则删节之”,“添花样的说谎”,“随便伸缩”,“意译便伪”,这种翻译只可称为“胡译”、“曲译”,不配称为“意译”。
说来说去,直译者所反对的其实并不是意译,意译者所反对的其实也并不是直译。
他们所反对的都是错误的翻译,就是,呆译、死译、胡译、曲译。
我们看一看这两派正面的主张,倒是互相接近的,例如主张直译的人说:“直译也有条件,便是必须达意,尽汉语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保存原文的风格,表现原语的意义,换一句话说就是信与达。
”(周作人语)“极力保存原来文法之结构,而同时仍不失为通顺汉文者,为直译。
”(朱君毅语)“主张直译,即忠实正确的翻译,而不主张拘泥于语法与结构的欧化。
”(孟宪承语)可见直译并不是“不计较汉文之通顺或自然与否”或“使人不懂”,“不可卒读”。
同样主张意译的人说:“能达原文大意,而不失其真铨者,谓之意译。
”(孙贵定语)“意译者,至少须融会贯通,但若因此取巧,脱略错误,则悖矣。
”(郑晓沧语)“不正当的意译,是于原意之外,加入许多自己的意思作解释,往往走出原意的范围。
”(邹恩润语)可见意译也不是“随便伸缩”或“添花样的说谎”。
由此可见正确的翻译是直译,也就是意译,死译和胡译不同,呆译和曲译不同,这是可以划分的,它们都是错误的翻译。
正确的翻译是分不出直译或意译的。
(三)不完全根据中文心理拘泥外国文法逐字对译,以至译文诘屈聱牙不堪卒读,不得称为翻译(陆志韦语)。
例如“Is that so?” said he, 译为“是那个如此?”他说。
“Lying on his back译为卧在他的背上”(周作人举的例子)。
这种完全的欧化,谁也不会赞同的。
不过另一些人(如林语堂)认为“译者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我们也不能同意。
因为译者如果完全根据中文心理,就容易发生两种偏向:一种是舞文弄墨,一种是糊涂过去。
例如Lying on his back 意译为“坦腹高卧”以至“卧北窗下自以为义皇上人”(周作人举的例子)。
又如all flesh译为“圆颅方趾”(林语堂译)。
甚至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译为“赤贫如洗”或“室如悬磬”;as rich as Croesus译为“陶朱猗顿之富”。
这种当然非常通顺,极合中文心理。
可是一弄文墨,就容易走上严几道的“用汉以前字法句法”的末路。
林琴南的翻译不是完全根据中文心理的吗?可是他的翻译是很糟糕的。
第二种偏向是糊涂过去。
遇到不能完全根据中文心理的西洋思想或概念,也要完全根据中文心理去翻译,这怎么办得到呢?一方面中文的词儿和语法有时可能不够用,不能完全表达原文,一方面又不肯采用新的词儿或欧化的表现法,于是为了适合中文心理起见,只好含混过去,就是所谓“与其伤洁,毋宁失真”。
例如armed to the teeth,就可译为“武装到牙齿”,何必要笼统地译为“全身武装”呢?如果当初把break the record 仅能译为“空前绝后”,到今天哪儿能有很通行的“打破记录”这个成语呢?为了上述的两种原因,我们一方面反对不必要的欧化,一方面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外来的字句和表现法。
二、积极方面(一)内容与形式要求统一“大概英文程度不佳,汉文程度亦较劣者,最易以胡译自称为直译。
英文程度较次,而汉文程度较高者,则易以借意行文,自称为意译。
尚有对于译文之实质方面无适当之预备者,例如未研究过心理学而硬要译心理学者,亦往往以胡译,借意行文或附会造谣,自称为直译或意译,以掩其对实质上不充分之了解”(张士一语)。
这样,我们可以说,翻译只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翻译;一种是错误的翻译。
什么叫做正确的翻译呢?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所有的意义。
“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就是把原文的内容正确地翻译出来,“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是指翻译的形式,也就是通顺的中文,但不一定硬要完全根据中文心理,所以说“尽可能地”。
内容正确,形式精美的翻译就好翻译。
翻译的内容如果不正确,不论形式多么精美,都是错误的翻译。
(二)宁信而“不顺”翻译的时候,如果能够极力保存原文的结构,忠实地表达出原文中所有的意义,同时又能尽量采用中文的成语和最自然的字句,使译文成为通顺的读物,这是最理想的了。
但是我们必须记住,翻译者主要的任务是把原文中所有的意义忠实地表达出来;其次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换句话说,正确的翻译是翻译的内容,流利的译文是翻译的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统一是翻译者努力的方向,万一二者不可兼得,那么与其迁就译文的流利而牺牲了原文的意义,不如极力保存原文的意义而牺牲中文的流利,因为正确而不流利的译文至多不能叫人一看就懂,或读起来不能畅快;流利而不正确,那是愈看得懂愈糟糕,读起来虽然畅快舒服可不是原文的意义,那不是等于叫人相信“添花样的说谎”吗?鲁迅先生在《关于翻译的通信》的一封回信里(见《二心集》),把宁信而“不顺”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他说:“我是至今主张‘宁信而不顺’的。
自然,这所谓‘不顺’,决不是说‘跪下’要译作‘跪在膝之上’,‘天河’要译作‘牛奶路’的意思,乃是说,不妨不象吃茶淘饭一样几口可以咽完,却必须费牙来嚼一嚼。
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完全中国化,给读者省些力气呢?这样费解,怎样还可以称为翻译呢?我的答案是:这也是译本。
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
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是在避去熟字,删掉虚字,就是好文章。
讲话的时候,也时时要辞不达意,这就是话不够用,所以教员讲书,也必须借助于粉笔,这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换一句话,就是脑筋有些糊涂。
倘若永远用着糊涂话,即使读的时候滔滔而下,但归根结蒂,所得的还是一个糊涂的影子。
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已有。
”异样的句法大多不能使读者觉得畅快舒服,但鲁迅先生又说:“这种情形也当然不是永远的,其中的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
”同样,欧化的字句,当初都是异样的,不顺的,到了现在已有许多成为中国化,不顺而成为顺了。
因此在翻译上有条件的“宁信而不顺”的主张是可以接受的。
(三)采用白话中文里有些字句是不够精密的,而文言比白话更不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