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

合集下载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简答摘要: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启示正文: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与国民党(简称国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联盟。

这次合作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民众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情绪日益高涨,国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然而,当时的国民党却未能提出一个明确的革命纲领,以解决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积极投身于工人、农民运动的领导,推动国家革命的发展。

然而,中共在当时力量尚弱,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盟友。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这次合作中,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动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开展军事斗争,推翻北洋政府;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政治;实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改善工人待遇,保护劳动者权益等。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北洋政府被推翻,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众觉醒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同时,中共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今后领导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启示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国共两党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和民族利益,应当携手共进,共同为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其次,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策,立足于民众,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最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地点: 1924年1月,广州。 ②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 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被阐述为新三民主义, 不是两党合并,是党内合作。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③影响: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汪 精 卫
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教训:
①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党对革 命的领导权。 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全国的统一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
实现统一: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 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 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了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国民党反动派在砍杀 共产党员(1927)
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 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 命政变。在这次政变中,仅 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 袖,革命群众被杀 300多人, 被捕 1000 多人,失踪 5000 多 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李大钊就在这时英勇就义。 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 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统治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国内因素: 工人运动陷入低谷,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 共产党方面: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 立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认识到,要完成革命,需要寻求 国民党方面: 新的革命力量的支持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能合作吗?请说明理由。 中共一大、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党一大决议:

国共第一次合作_完整

国共第一次合作_完整
bunny出品
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同共产 党人建立了联系,真诚地欢迎中 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1.党内合作 2.保持党的独立性
bunny出品
共同的 经济纽带
一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艰难。
共产党:民主革命
共同的 政治基础
纲领
国民党: 新三民主义纲 领
反帝、反封建、 民主共和的基本 原则一致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1.增加了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的 新含义。 2.表达了扶助农工的新思想。
bunny出品
新 三 民 主 义
民族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联俄

民权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盟
大 联共
扶助 农工
政 策
民生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bunny出品
1.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 动开展。
客观上 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上 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 验; 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 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unny出品 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 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 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 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时间:1924年至1927年
•地点:广州
国共关系初现
•共产党党旗亮相:19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开端。

•孙中山提出统一战线: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

合作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国共合作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桂林会议”,为国共两党首次接触并协商的重要会议。

•国共合作的组织机构:共产党派出的代表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两党双方采取轮换制度。

共同抗击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内部斗争:北洋政府内部割席断交,使国共两党找到了共同的反对目标。

•国共联军抗击军阀:共产党与国民党共同创建国共联军,合作抵抗北洋军阀的侵略。

形势逐渐复杂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加深,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

•合作成果与启示: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合作积累了经验与教训。

结束语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虽然合作最终失败,但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也向后来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团结一致做出了贡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一、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1)条件:①必要性——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

②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

③重要外因——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2)方针:①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改组国民党。

②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合作方式——组织形式(中国国民党)——领导权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4)局限:没有提出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实现——国民党“一大”(1)时间:1924年初。

地点:广州(2)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3)内容: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分析:第一,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第二,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第四,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

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国共第一次合作_完整参考资料

国共第一次合作_完整参考资料

失败
共产国际的推动
必须建立 革命联盟
共同的 合作诚意
中共三大决定党内合作,帮助国民党改
共产党: 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国民党: 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加入,帮助改组。
b
22
国共两党纲领有原则上的区别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两党仅是民主革命道路上的同路人,不是可
4、1925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 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b
39
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
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
心武汉,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
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诸如上海四一
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
国民党: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 山欢迎中共与他合作——可能条件
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
作——重要外因
b
13
中共建立统一 战线,为什么 首先谋求与国 民党合作?
b
14
反清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反袁 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反段 发动护法运动 反曹 第二次护法运动
b
15
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
主观上
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
验;
以奋斗终生的同志。因此,中共必须保持自己的
独立性。
b
23
指导思想 不同 政党性 质不同
奋斗目 标不同
共产党
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完成新民主主义后, 还要建成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表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表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表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表现》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孙中山的亲自主持下,达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一合作的
实现,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当时展现出了许多重要的表现。

首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表现在两党在政治理念上的共识。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这次合作中,共同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合作基础,即以建立“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共
同致力于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这种理念上的共识为两党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表现在两党在军事行动上的协同作战。

在合作过程中,国共两党的军队实现了协同作战,共同抵抗着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

双方在军事行动上的协同作战,有效地提高了两党的抗战能力,也为合作关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还表现在两党在社会动员能力上的合作。

在合作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通过各自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共同组织了许多抗日义勇军和工农群众组织,有效地动员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国共合作的实践中来。

这种社会动员能力的表现,为两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表现在政治理念的共识、军事行动的协同作战以及社会动员能力的合作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两党在当时合作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这次合作的实现不仅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两党未来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
失败后孙中山 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凯气
急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 掌握中失政权
失败 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历史背景:
①国际 ②国内 ③中国共产党 ④孙中山
2、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召开
势 图
广西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府
兵力约10万

兵力20万
3个北伐对象
汉口 汉阳
╳武昌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贺胜桥 ╳



两湖战 江西 场(主) 战场
汀泗桥
╳ 闽浙
战场

北京 直 隶
山东


郑南县 安安 南苏京
叶挺 上海
战 争 进 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 国
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目的
北伐战争
经过
结果
“统一”全国
作用:在短时期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 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贪 革命者来 升














国民革命歌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 除军阀,除军阀! • 努力国民革命, • 努力国民革命! • 齐奋斗,齐奋斗!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 除军阀,除军阀! • 国民革命成功, • 国民革命成功! • 齐欢唱,齐欢唱!

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1937年,在中国内战的大背景下,中共和国民党政府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突发事件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龚晓鸣先生提出了中共和国民党联合抗日的主张。

随着两党长期的和谈,中共和国民党一致同意,开展一次协同行动,在抗日上有效结合彼此优势,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方面,抗日民族联军在军事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虽然最终未能解放全国,但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国共合作也促进了政治的一致,使中国内部的民族团结得到了加强,无论是国民党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了合作精神,从而加强了抗日敌对力量。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中国抗日的成功,把日本的侵略者叫到了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日本投降的决定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斗争取得了胜利,为中国解放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它也促进了中国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国家大规模团结和合作的历史性成果。

比如,中共和国民党组成了抗日民族联军;在中共党内部,第一次国共合作吸引了军队和党外力量,使抗战胜利的组织形式更加完善;在国民党政府下,建立“政权改造”的机制,这意味着抗日的组织被整合起来,构成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把中国从封建政权转变为民族国家,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大国行列,开启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

三、总结综上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仅在短期内带来了宝贵的军事成就,而且也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带来了长期的深远影响,为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可以从中学习到的经验和理念,将继续为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指引。

国共的三次合作

国共的三次合作

国共的三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合作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国家。

直接任务:北伐革命
共同敌人:旧军阀、封建残余、帝国主义代表。

合作模式: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军。

破裂原因:共产国际的草率决定(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怀疑、排斥和打压
共产党占据国民党领导层的威胁
蒋介石的反俄促成最终的反共
合作成果:北伐战争胜利,中国在分崩离析中实现统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民族主义
合作目的: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接任务:抗日战争
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
合作模式:改编共产党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破裂原因:抗战胜利后的国家领导权之争
合作成果:抗战胜利结束,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

回顾两次国共合作,有很多共同之处。

1、国民党内忧外患:第一次合作,是在陈炯明叛乱事件之后,中山先生对革命军组成的彻底失望和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第二次合作,是在西安事变时候,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联共抗日。

2、共产党需要援手:第一次合作,共产党没有军队,仅凭农工革命解决不了中国的革命问题,共产党还处于地下组织。

第二次合作,共产党非常弱小,外有日寇,内有围剿,无法完成抗日救亡的历史使
命。

3、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目的、合作任务高度一致,而且都有
共同的敌人。

4、合作破裂的原因也基本一致,都是缺少足够的信任,坚持各
自的政治理念导致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兵戎相见。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

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和作有利地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 开始于广东的陆海丰。以后,农民 运动又有了发展。这是1924年成立的 广东花县农民自卫军
省港大罢工游行示威的情形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 革命群众运动的开展。1924年7月,沙面罢工举行, 并取得胜利。此后,各地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逐渐 得到复兴。1925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举行 了省港大罢工。这时农民运动也发展了起来,开办了 农民运动讲习所,广东各县纷纷建立农民协会,组织 农民自卫军,向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进行斗争。为了 更好的实现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攻击,在 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革 命领导权问题。此后,在国共合作中比较注意争取领 导权,但面对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 党务案,共产党没有很好的应对。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 基础。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可能性 国民党特点
革命的民主派 社会上有一定威信
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
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中共三大决议:确定“党内合作”方针 国民党三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 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军阀混战使得战 火燃遍全国大部地区。随着军费的激增, 大小军阀在他们的统治区内巧立名目, 增收捐税,滥发纸币,肆意搜刮,致使 经济萧条,生灵涂炭。如何改变这种不 正常状态成为先进的中国人考虑得最为 重要的问题

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惨遭军阀镇压的教训,使得寻求救国救民道 路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要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仅依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1922年召开的中 共二大已经提出了一个建立民主的联合阵线 的决议,这相对于党的一大关于不能和其他 党派建立联系等规定是一个大进导人列宁也关注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 在中共二大召开前的1月份,共产国际召开了远东民族会议。会 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了中国代表团中的国民党代表张秋白、 共产党代表张国焘和铁路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邓培,表达了他和 共产国际希望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 列宁还当面询问中国代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 以合作?”然而,怎样建立联合阵线,建立什么样的联合阵线?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发生了分歧。当时中共大多数领 导人,拒绝了马林要共产党到国民党中进行政治活动的建议。 面对这种局面,马林不得不去莫斯科直接向共产国际汇报。当 共产国际主席团决定,中共中央必须立即由上海迁到广州 (1923年5月前后迁到了广州),所有工作必须在和马林的紧密 联系下进行时,中共二大已经召开并作出决议,仍然坚持了只 搞党外合作的意见。党的二大并没有解决国共合作的问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1924年6月,国共两党在苏联共产国际的推动下,达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次合作的内容是为了共同抵抗北洋军阀统治,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这次合作的历史意义深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政治形势。

北洋政府的统治下,社会秩序混乱,经济衰退,民不聊生。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军阀,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因此,国共两党决定展开合作,共同进行革命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标是清除国内的反动势力,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共两党制定了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和政策。

他们共同组织了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众,发动了一系列的示威游行和罢工,以表达人民的诉求。

他们还共同策划了武装起义和军事行动,力图夺取政权,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两党之间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政策,有时候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但是,在共同的革命目标面前,两党能够互相谅解,相互支持,共同奋斗。

他们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了许多分歧,保持了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果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国共两党共同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革命力量,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

他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土地革命和社会改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们还共同组织了抗日战争,保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这些胜利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国民党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更多的人民的认可和拥护。

其次,它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合作的力量使得中国革命的力量更加强大,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者来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想一想:

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最大的特点是什 么? 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注重 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徐向前
林彪
叶剑英
陈毅
聂荣臻
在1955年授衔的解放军将帅中共有5位元帅、 3位大将、8位上将、 10位中将、11位少将出自黄 埔军校及其分校.个学校,”使学生“不仅知 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 放。”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 校长蒋介石每天中午时分,按着办公室墙上 的学生名单来邀请学生谈话,进行思想教育。 周恩来多次举办国内外革命形势分析的演讲, 并多次在黄埔军校的大榕树下与学生谈心。 军校政治教育大纲规定的政治课多达26门, 包括三民主义浅说,社会主义原理,帝国主 义侵略中国史,苏联研究等。
黄埔军校大门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主席台上右起: 宋庆龄、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
1924年6月16日正式开学,第一期学生共645人
校领导
总理: 孙中山
党代表: 廖仲恺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演
“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 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 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今天在这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927
革命目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地点:广州
时间:1924年1月 事件: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孙 中山提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 历史意义: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4)解放军战略反攻:1947年 (4)解放军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 解放军战略反攻 刘伯承、 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 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 陕鄂地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 陕鄂地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 攻豫皖苏地区。 攻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向中原地区展开战略反 其他解放区也转入反攻。 攻,其他解放区也转入反攻。 (5)三大战役 1948年 月至1949 三大战役: 1949年 (5)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 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150多万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渡江战役 1949年 渡江战役: 21日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23日 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接 着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进军, 着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进军,追歼 国民党残余部队。 国民党残余部队。
⑥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 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 八路军,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 四军。 1937年 四军。⑦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 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立。 线正式建立。 2.国共配合作战 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至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旨在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首先,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国家面临外部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军阀的腐败统治。

其次,共产党和国民党有着共同的目标,即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新中国。

此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也为这一合作提供了有利的背景。

合作内容
第一次国共合作主要包括共同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组建革命武装、成立工农兵代表大会、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四大革命组织、成立联合政府等。

在这一合作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密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推进中国革命的发展。

成果和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和影响显著。

在合作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起发动了北伐战争,并于1927年成功地夺取了南京,建立了国共联合政府。

但是,在蒋介石发动“清党运动”后,国共合作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为以后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结语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国共合作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秉持民族团结、和平共处的思想,共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国共第一次合作概述

国共第一次合作概述

特点:把 政治教和育 的地位。
军放事到训同练 等重要
【 重点突破 】
1921年中共成立时,党员人数不过50多人。 “二大”召开时党员不过195人。国共合作前夕 中共党员也只有400多人。拥有数万党员的国民 党为什么会选择力量弱小的共产党进行合作? 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国民党选择共产党的理由
1、三民主义指导下走欧美道路,依然不能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寻求西方支持失败,西方列强破坏中国革命 3、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带来革命的希望 4、国共合作,争取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壮 大国民党的力量 5、改组国民党,增加革命的新鲜力量
阅读材料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国共合作实现的影响:
国民党:完善国民党的组织体系和政治建设, 壮大国民党力量
共产党:使中共获得合法宣传地位,壮大中共 的队伍,扩大其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力,推动 工农运动的开展
中国革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全国反帝反 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革命出现新 景象。
【 知识检测 】
1、孙中山说:“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 所年,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 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 故。”这表明孙中山
A.已发现革命失败的根源 B.尚未找到革命失败的根源 C.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 D.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
考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4、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 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 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 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 是要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 A.民族压迫 B.国家政体 C.国民平等 D.民生困难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内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内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内容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国共两党在他的遗愿下进行了第一次合作。

这次合作被称为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国共两党在共同对外敌斗争中实现了初步统一战线的一次重要尝试。

国共合作的背景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国民党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国内仍面临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困境。

同时,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使得中国的民族独立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共两党在共同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面前,决定进行合作,共同抵抗外国的侵略,共同推动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

国共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军事和组织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双方同意实行“国共合作、共同对外”的方针,共同组织国民政府,实现各党派的平等地位。

在军事方面,国共两党共同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共同对外抗击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

在组织方面,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的组织机构,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合作方针和政策,为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国共合作的意义是深远的。

首先,国共合作的成功实现了国共两党在共同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面前的团结。

其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军事保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最后,国共合作的成功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国共合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共两党的历史和思想传统的差异,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这给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仍然存在,国共合作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

最后,国共合作的实践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统一战线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合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问题等。

总的来说,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尝试,是国共两党在共同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面前的团结的一次重要表现。

国共合作的成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军事保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篇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简要概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是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_第一次国共合作-简要概述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_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1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_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原因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国共合作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孙中山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但革命之后,“革命党名义取消,中华民国即为官僚武人所摧残”,“名虽为民国,实为官僚国,革命目的未达”。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孙中山继续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

但中国革命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尤其是第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遭受了一次最痛心的失败。

通过这次事件,孙中山深切认识到不能“单独倚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

但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

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严重缺陷。

孙中山痛感这个当有彻底改造之必要。

在孙中山的奋斗历史中,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援助,而其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和列宁与苏俄政府开始函电来往。

从1919年起,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俄方面的有关人士接触,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魏金斯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先后与孙中山举行会晤,建议他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

孙中山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了解和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冷遇与破坏的痛苦教训中,深切感到只有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才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

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

1922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遭到陈炯明袭击时,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赞扬国民党在中国现存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申明“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的主张。

这时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同国民党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

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

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民主联合战线的建议。

会议决定只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会后,陈独秀等在上海会晤孙中山,向孙中山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主张和具体途径。

孙中山不顾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反对,对此表示同意,并赞同依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

随后,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加入国民党,并开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1923年1月,苏俄代表越飞抵上海与孙中山会谈。

1月26日,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

宣言表明了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建立平等的中苏关系。

这个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正式确立。

从1922年9月起,孙中山开始进行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9月初,他在上海召开了改进国民党的会议,指定了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9名党章起草委员,成立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党务改进计划起草委员会。

1923年元旦,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重申国民党的政纲三民主义,并首次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问题。

与此同时,公布了党纲和党章。

1月下旬,孙中山重新指定了党本部各部部长、副部长及参议等人选,其中包括共产党人陈独秀等。

这时陈炯明被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

3月,组成称为大元帅府的政府,就任大元帅职,继续推进国民党改组工作。

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也努力巩固和发展同国民党的合作。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又作出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同国民党合并,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来换取合作,党必须保持自己原有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领导机构。

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国焘、瞿秋白、张太雷、向警予等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在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性的前提下,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

中国现有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并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组织于全中国。

决议同时指出,在实现国共合作和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后,共产党员必须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和国民党左派中,吸收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扩大党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孙中山重回广州和中共“三大”的召开,加快了国民党改组工作的步伐。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的以蒋介石为首、包括共产党人张太雷参加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俄考察党务和军事。

10月,应孙中山邀请苏联政府派到中国充任孙中山顾问的鲍罗廷抵广州,孙中山委任他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

10月19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汪精卫、戴季陶、张继、李大钊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协助自己进行改组工作。

廖仲恺10月25日,改组国民党的特别会议在广州举行。

会议委任廖仲恺、谭平山、胡汉民等9人组成新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鲍罗廷为顾问,负责进行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1月12日,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进一步说明国民党改组的必要性和改组的基本要求。

接着,便在广州、上海等地开始党员登记,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遇到了国民党内一部分右翼势力的反对。

1923年11月29日,邓泽如、林志勉等11人联名上书孙中山,对苏俄帮助中国革命的动机表示怀疑,并认为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怀有阴谋。

孙中山作了批复,重申向俄国学习和改组国民党的必然性。

由于孙中山态度坚决,并在国民党内部做了说服动员工作,从而从内部保证了改组国民党和国共合作的实现。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李大钊、林森、谢持五人组成主席团,值日主持会议。

参加大会的代表165人,一部分由孙中山指派,一部分由各地党员推举产生。

其中有国民党员廖仲恺、谭延闿、戴季陶、于右任、孙科、何香凝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谭平山、于树德等。

共产党员约占大会代表总数的14%。

国民党“一大”会场大会最重要的议程是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对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

对外政策包括废除清政府及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争取国家独立自主等。

对内政策规定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以反对封建主义保障民权民生主义的实施﹐规定“实行普通选举制﹐废除以资产为标准之阶级选举”;“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等等。

大会讨论国民党章程时,否决了国民党员不得跨党的提案,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

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24人,其中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林森、邹鲁、于右任等及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等。

选举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7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等。

在41名中央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有共产党员10人。

会后,孙中山主持召开一中全会,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及组织、宣传、工人、农民、青年、军事等部。

其中谭平山任组织部长、林伯渠任农民部长、廖仲恺任工人部长。

这次大会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改组后的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它是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

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三民主义同三大政策结合起来,这就使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上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国共两党为之奋斗的共同纲领。

大会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成为新的革命高涨的起点。

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下,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黄埔,统称黄埔军校。

1924年5月5日开学。

孙中山自兼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担任党代表。

共产党人积极参加了办学工作,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担任政治部秘书,恽代英、萧楚女等担任教官。

学习期限原定三年,后压缩为半年。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一个包括全国各族绝大多数人民在内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