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概述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
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
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
变形监测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一般有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和倾斜变形监测等。
由于高层建筑物变形主要表现在沉降变形上,即垂直变形,所以本文中主要针对沉降监测进行研究,给出了楼房变形监测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的问题。
2、沉降监测方法2.1点位布置在适当位置选择三个参考基准点构成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起算基准系统。
基准点的稳定是沉降观测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沉降观测之前和过程中应对三个基准点进行联测。
三个基准点相互验证,选择最稳定的点作为沉降观测起始点。
根据规范规定,沉降观测点(所谓沉降观测点是指为了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最能反应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在建筑物上纵横向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 ~30 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变形监测技术概述
变形监测技术概述
变形监测技术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和跟踪物体由于施加载荷引起的形状或尺寸变化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记录测量值,并进一步用于变形分析、预测性维护和报警。
变形监测主要与应用测量领域相关,但也可能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和地质学等领域相关。
变形监测的对象可以非常大,如整个地球或某个区域,也可以非常小,如某一工程建筑物或其中的一部分。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技术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通过采用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分析和判断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桥梁工程的参数、设计进行科学合理设置。
同时,根据施工质量的情况来分析桥梁变形的特征,对桥梁变形进行预估,并可以将其记录下来,为之后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提供资料。
变形监测主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设备,并合理地运用工程测量知识,每隔一段时间对监测对象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变形程度进行监测。
变形监测的意义重大、内容繁多、精度较高,与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等有诸多不同之处,而且具有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已发展成为测量学中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总的来说,变形监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技术,它有助于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预防潜在的风险,并为未来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变形监测有哪些内容
变形监测有哪些内容变形监测是指对物体的形状、尺寸、位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的技术手段。
在工程领域中,变形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隧道、地铁、水利工程等领域,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
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变形监测原理。
变形监测的原理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或测量仪器对目标物体的形状、尺寸、位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全站仪、GPS、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片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目标物体的各项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变形情况的监测。
2. 变形监测方法。
变形监测方法包括静态监测和动态监测两种。
静态监测是指在目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监测,通常用于建筑结构、桥梁等工程领域;动态监测是指在目标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下进行监测,通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
根据监测的具体要求和目标物体的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变形监测。
3. 变形监测技术。
变形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是变形监测的核心技术,传感器的选择和布设对监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数据采集技术是指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获取和传输;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展示,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变形情况的准确监测。
4. 变形监测应用。
变形监测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变形监测、桥梁的变形监测、隧道的变形监测、地铁的变形监测等。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也可以利用变形监测技术对飞行器、汽车等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其安全运行。
变形监测还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海洋工程监测等领域,为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持。
5. 变形监测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变形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变形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自动化,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对变形监测的需求。
变形监测
第一章变形、变形(Deformation)是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大小或者位置的改变。
引起变形的外来因素主要包括外加力和温度。
变形监测,也称为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是指对物体的变形进行监视测量。
变形监测是一项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对所监测物体在荷载和环境变化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进行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处理、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测量工作。
变形观测方法一般分为四类:1、地面测量方法2、空间测量技术3、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瞄4、专门测量手段变形观测数据分析内容1、几何分析——是分析变形体在空间中和时域中的变形特性;2、物理解释——是分析变形与变形原因之间的关系,用于预报变形,理解变形的机理。
变形的物理解释方法1、统计分析法(或称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所观测的变形和变形成因之间的相关性来建立2、确定函数法——确定函数模型法是利用荷载、变形体的几何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应力第二章建筑物垂直位移观测应该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并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而且延续到建成后若干年,直至沉降现象基本停止为止。
垂直位移测量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为了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一般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固定观测路线——设置固定的安置仪器点和立尺点(2)固定观测仪器和人员——监测工作中使用固定仪器和水准标尺,有条件时最好固定人员进行观测。
三固定:路线、仪器、人员保证水准基点稳定的措施远离——深埋——成组埋设——如果布设的水准基点与沉陷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较远,需要在水准基点和沉陷观测点之间布置联系点,称为工作基点,垂直位移观测包括:①基坑回弹观测——②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③建(构)筑物基础——④建(构)筑物本身的沉降观测——⑤地表沉降观测——目前垂直位移观测最常用的是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有的情况下也有应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观测点布设有以下要求:(1)在基坑中央和距基坑底边缘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观测点。
变形监测的基本知识
测绘基础知识-变形观测变形观测的概念:变形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或空间域的变化。
变形监测又称为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变形测量则是对设置在变形体上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地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各周期相对于首期的点位或高程的变化量。
变形体用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位于变形体上的离散点(称监测点或目标点)来代表,监测点的变形可以描述变形体的变形。
变形分类:1)变形体自身的形变。
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2)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刚体位移则含整体平移、整体升降、整体转动和整体倾斜。
变形监测分类:(1)静态变形监测,静态变形是时间的函数,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静态变形通过周期测量得到。
(2)动态变形监测,动态变形指在外力(如风、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以外力为函数表示的,动态变形需通过持续监测得到。
变形观测对象1)研究全球性变形,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运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工程变形监测一般包括工程(构)建筑物及其设备以及其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自然或人工对象,这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程变形的原因一、自然条件及其变化;二、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三、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做的不合理,也会引起建筑物额外的变形。
变形监测的内容1)垂直位移(沉降)监测2)水平位移监测3)倾斜监测4)裂缝监测5)挠度监测6)日照和风振监测等变形观测的意义(1)首先是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2)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对于工程的安全来说:监测是基础,分析是手段,预报是目的。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在工程和局部变形监测方面,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业的测量手段、以及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等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变形监测知识点
变形监测知识点在土木工程、结构工程以及地质工程等领域中,变形监测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建筑物或地表的变形情况。
它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常用监测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技术知识点。
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地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形状、尺寸或姿态发生的变化。
变形监测旨在通过测量和记录这些变化,分析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维修或加固措施。
2. 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2.1. 精密水准仪监测精密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的仪器,常用于监测建筑物或地表的沉降情况。
通过在固定测点上放置精密水准仪,可以定期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2.2.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监测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技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接收多个卫星信号来计算测点的位置。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的变形监测中。
通过在监测点上安装GNSS接收器并持续记录位置数据,可以观察结构的变形情况。
2.3. 位移传感器监测位移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结构位移的设备,常用于监测建筑物、桥梁等的变形情况。
常见的位移传感器包括应变计、测微计等。
它们可以安装在监测点上,并实时记录结构的位移数据,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2.4. 激光扫描监测激光扫描是一种通过激光测距仪扫描目标物体,获取其三维坐标信息的技术。
在变形监测中,激光扫描可以用于建筑物、地表等的三维形变监测。
通过定期进行扫描并分析数据,可以了解结构的形变情况。
3.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变形监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得出结构变形及其影响的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趋势分析:通过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变形。
- 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监测点之间的相关性,找出结构中的热点区域。
-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获取更清晰的结构变形信息。
变形监测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测量原理
探头内的感应电路在探头接近感应环时,将引起蜂鸣器报警 ,并使指示器上指针偏转。当指针达到蜂值,即探头中心正好对 准感应环时,利用电缆和标尺上的刻度,便可测得探头中心所在 的深度。根据一定时间间隔内前后两次的测量结果,可计算出不 同深度(感应环所在位置)岩层的垂直位移以及每一段内岩层的 竖向伸长或压缩量。为获得绝对的位移值,至少应有一个感应环 (如孔底附近)埋在稳定岩石中,或者有一个感应环(如孔口附 近)用其它方法测得绝对位移值。
3.1 岩体内部下沉测量(钻孔伸长仪)
安装好的下沉测量系统如图所示。
1-基准架;2-读数装置、卷缆轮;3-水泥浆;
4-充填砂浆;5-用粘结剂和胶带密封的感应环; 6-感应环;7-倾斜仪套管接头;8-倾斜仪套管; 9-注浆阀门;10-重锤;11-探头; 12-用粘结 剂和胶带密封的软管接头;13-用尼龙丝或胶带夹 固定的软管接头; 14-固定在刚性管上的软管末端。
点云数据
特征线提取 两次特征线比较
最终变形数据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实例:焦炉和烟囱变形监测的扫描数据
1号焦炉点云数据 2号焦炉点云数据
点云数据截面截取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截取后的点云数据和特征 线数据
3 岩体内部观测系统
岩层内部观测站测点一般布设在岩层内部的钻孔中,用于研究 岩层内部的移动和变形规律。
指标
扫描距离 距离测量精度 单点定位精度
数值
最远350m 7mm@100m 6mm@50m,12mm@100m
激光波长
扫描范围
脉冲532 nm
360° x 60° 连续扫描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2.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
变形监测
保密
3.变形监测基本方法
常规测量方法
保密
摄影测量方法
保密
空间测量方法
保密
特殊测量方法
保密
小角法 小角法是水平位移监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测定基准线 方向与观测点的视线方向之间的微小角度从而计算观 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离值,根据偏离值在各观测周期 中的变化确定位移量。
保密
小角法偏移距离计算公式:d=
保密
第五题( 18 分) 某城市建设一座 50 层的综合大楼,距离 1 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 40 m,需对开挖 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 求实施。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 l00 m× 80 m,开挖深度为 25 m,在基坑周边布 设了四个工作基点 A、 B、 C、 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 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 1 次/周,随着基坑开挖 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 12 期时, 发现由工作基点 A 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 B、C、 D 测量的监测点 整体下沉或不变。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 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 1 次/周;监测从基础 施工·184·201 3 年度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试题解析开始至大楼竣工后 1 年。 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 200 m 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 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 5 m,每个断面上布设 5 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 2 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 2 次/ 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 1 年。监测数据采用 SQL数据库进行管理, 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 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 问题: 1 .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 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 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 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 A 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
变形监测
应至少离开危险圆周半径的 20 %。 3、精密导线法是监测曲线形建筑物(如拱坝等)水平位移的重要方法。 按照其观测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精密边角导线法和精密弦矢导线法。
成菱形,墙体水平裂缝/纵墙产生褶曲或鼓起)。 可见:水平变形对建筑物影响较大,特别是正水平变形 第六章 GPS 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GPS 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的组成:该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数据通信、多天线控制 器和野外供电系统等 4 部分组成。 优点:减小成本 缺点:确保多天线控制器微波开关中各通道的高隔离度和最大限度地减少 GPS 信号衰减。 由于监测的范围比较广,各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很远,天线信号传输至控制器 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GPS 信号衰减过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提高传输介质的性能,如采用低损耗电缆或者光 纤传输;另一方面也可进行适当的信号增强,为此我们专门研制了相应的 GPS
第三 章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1、常用方法:大地测量法 基准线法 专用测量法 GPS 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 主要包括:三角网测量法、精密导线测量法、交会法等。该方法通常需人工
观测,劳动强度高,速度慢,特别是交会法受图形强度、观测条件等影响明显, 精度不高,但该方法较为灵活方便。
基准线法 其类型主要包括: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等。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直线形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
水准基点是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一般 3~4 个点构成一组,形成近似正 三角形或正方形,为保证其坚固与稳定,应选埋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上或深埋于 原状土上,也可以选埋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简述变形监测的内容
简述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测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评估地表和建筑物变形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对地表或建筑物进行连续或间歇性的监测,以检测和分析其变形情况。
这种监测技术在土地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预警、建筑物结构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变形监测:地表变形是指地表形态、地形或地貌的改变。
地表变形监测可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测高、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通过对地表进行连续或间歇性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地震活动等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为地质灾害预警和环境监测提供依据。
2. 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是指建筑物结构、形态或位置的改变。
建筑物变形监测主要通过使用倾斜仪、位移传感器、应变计等设备来实现。
对于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结构,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其结构安全性能,为工程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3.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的高度。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通过使用水位计、压力传感器等设备来实现。
通过对地下水位进行连续或间歇性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地壳运动监测: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地壳运动的监测可以通过使用GPS、测量雷达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地壳运动的监测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为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提供依据。
变形监测在地质灾害预警、土地资源开发、工程结构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表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保护环境、保障工程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变形监测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变形监测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变形监测
一、变形监测概述1、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
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
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为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其具体表现为对于大型建筑物,主要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营,提高运营效益;对于机械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对于矿山,通过对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的观测,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
另外对地壳构造运动的监测,对保证大型特种精密工程的安全运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二、桥梁变形监测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在广深高速公路沿线布设水准控制网,并增设水准控制点进行完善,对广深高速公路主线桥梁进行桥梁沉降监测及承台水平位移监测,旨在了解桥梁结构运营变形情况,指导下一步的养路工作。
(1)沉降观测点布设及网的测量本工程所有需监测的桥梁监测点已布设完成,对于少数破坏需补充布设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桥墩底部重新布设。
同时,沉降观测网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并按照三等水准要求进行,观测点的精度按照四等要求控制。
(2)沉降监测本项目沉降监测所采用的测量仪器是DINI 12高精度数字水准仪(±0.3mm/km),所用仪器事先经过检定合格并在项目具体实施前经过校正。
在布设水准路线时,根据监测点的分布情况埋设工作基点,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保持前后视距,固定观测路线同时满足变形监测的“三定”要求(路线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
变形监测
1.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2.变形监测目的与意义: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3.变形的分类:1)全球性变形监测研究:地级移动监测,地级板块运动监测,地球旋转速率变化;2)区域性变形监测研究:地球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变形监测;3)工程及局部变形监测研究: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滑坡体,地下开采,开挖引起的变形4.测绘发展史:1)甚长基线干涉测量2)卫星激光测距3)GNSS 4)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重力梯度测量)5)合成空孔径雷达干涉测量6)摄影测量方法7)三维激光扫描仪8)专门测量方法:短距离测量,准直测量,铅直测量,静力液体测量,振动摆动测量,挠度测量,应变测量,倾斜测量;9)常规大地测量:经纬仪测距,全站仪测距,水准仪测量;测量四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5.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监测方法(技术),物理量(监测内容),现场巡视,环境量监测,位移监测(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挠度监测,裂缝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传感器),周边监测变形监测的精度:根据规范,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6.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灾害预报的一般过程(主要内容)(一)变形监测的工程设计;工程概况,目的,精度,周期,工程技术规范,选择监测方法和主要监测内容,监测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埋点(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二)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监测仪器(传感器)――>物联网――>平差方法,小波分析――>(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剔除误差数据,去噪;差补,拟合;平滑)1几何分析(大小,形态,位置的分析)2物理解释(建模)(1)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x-y;(多元线性回归)x1,x2,x3,->y;(逐步回归分析)(2)灰色系统的分析模型(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据量少,信息安全情况(大数据)――规律(3)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时间+变形)(4)小波分析(小波+神经网络;小波+模糊数学;小波+建线算法)(5)HHT(振动信息)(四)变形分析的预报和预警,分析及提出防治措施(破坏及不稳定的允许值)7.监测方案(监测系统)设计:A设计原则:(1)适地制宜地选择监测方案,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2)监测仪器精度满足要求,可靠性强,牢固性好;(3)监测点不宜过多(监测点成线分布),布点充分考虑变形体结构重垂力方向或最大挠度方向(经验);(4)监测方案要进行优化和比较验证工作,保证监测方案在技术上有保障,经济上可行,数据可靠,符合实际工程需求B变形监测五固定原则:三点固定(基准点,工作点,变形监测点);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固定;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条件和环境一致C监测内容:根据监测需要和目的来确定D仪器和方法选择:符合精度要求;适合周围的环境条件;有足够的量程;光学->机械->电子;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相结合(RTK)E精度确定:允许变形值0.1~0.05(1)典型精度1mm(2)特殊工程0.1mm(3)滑坡10――50mmF.变形监测点的分类及每类要求1)基准点:埋设再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外,尽可能长期保存。
变形监测复习总结
第1章概述简述变形监测的定义。
答: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变形体一般包括工程建筑物、技术设备以及其他自然或人工对象。
简述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
答: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简述变形监测的特点。
答:周期性重复观测;精度要求高;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
简述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
答:主要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地下水位的升降、建筑物附近新工程施工对地基的扰动等等。
内部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建筑物变形一般如何进行分类?答:在通常情况下,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几类?答:对于不同类型的变形体,其监测的内容和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可以分成现场巡视、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环境量监测等几个方面。
环境量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环境量监测一般包括气温、气压、降水量、风力、风向等。
现场巡视检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巡视检查的方法主要依靠目视、耳听、手摸、鼻嗅等直观方法,也可辅以锤、钎、量具、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器具进行。
位移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挠度监测、裂缝监测等。
渗流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渗流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渗透压力监测、渗流量监测等。
对于水工建筑物,还要包括扬压力监测、水质监测等。
变形监测基本概念
变形监测基本概念变形监测是对监视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变形监测分静态变形监测和动态变形监测,静态变形通过周期测量得到,动态变形通过持续监测得到。
变形监测有实用上和科学上两方面的意义。
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监测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以便采取措施。
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的理论,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等。
(1)工程变形监测涉及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类:①局部性的变形监测,是监测工程建筑物及其场地的沉降、水平位移、挠度和倾斜等;②区域性的变形监测,也称形变监测,是对城市、工矿区等区域性地面沉降的监测。
目前,有代表性的变形体有高层建筑物、大坝、桥梁、边坡、地表沉降、基坑以及大型罐体等。
(2)与工程建设中的地形测量和施工测量相比,变形监测具有以下特点:①重复观测。
这是变形监测的最大特点。
重复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度以及观测目的。
第一次观测称为初始周期或零周期观测。
每一周期的观测方案如监测网的图形、使用仪器、作业方法乃至观测人员都要尽可能一致。
②精度高。
相比其他测量工作,变形观测精度要求高,有时精度要求达到1mm 或相对精度达到10-6。
但对于不同的任务或对象,精度要求有差异,即使对于同一建筑物的不同部位,观测精度也不尽相同。
③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测量方法。
由于各种测量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因此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变形监测的要求,综合应用地面测量方法(如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向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空间测量技术(如GNSS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等)、近景摄影测量、地面激光雷达技术、3D激光扫描仪技术以及专门测量手段,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相互校核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④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要求更加严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经常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配合,才能对变形体进行合理的变形分析和物理解释。
第1章 变形监测概述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建立正原因:分类:形任务:目的:防止(1(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
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技术:(1) 地面测量方法:包括常规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向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2)空间测量技术:包括卫星定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等;(3) 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描;(4) 专门测量手段:包括激光准直、各类传感器测量和应变计测量等。
数据处理分析:1.成因分析(定性分析):成因分析是对结构本身(内因)与作用在结构物上的荷载(外因),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变形值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论 沉降监测技术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建筑物内部监测技术 GPS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自动化监测技术与资料整编 变形监测数学模型 基坑与桥梁监测技术 水利工程监测技术
本次课主要内容
第一讲 概述
变形测量的基本概念 变形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变形测量的特点 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 变形测量的精度 变形测量的周期 变形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
•环境量监测 环境量监测一般包括气温、气压、降水量、风力、风向等。 对于水工建筑物,还应监测库水位、库水温度、冰压力、 坝前淤积和下游冲刷等; 对于桥梁工程,还应监测河水流速、流向、泥沙含量、河 水温度、桥址区河床变化等。 总之,对于不同的工程,除了一般性的环境量监测外,还 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监测工作。
混凝土大坝变形监测的精度
项 坝 体 水平位移 坝 基 目 重 力 坝 拱 坝 径向 切向 径向 切向 位移中误差限值 ±1.0mm ±2.0mm ±1.0mm
重 力 坝
拱 坝
±0.3mm
±1.0mm ±0.5mm ±1.0mm ±0.3mm ±5.0″ ±1.0″
坝体、坝基垂直位移 坝体、坝基挠度 倾斜 坝 坝 体 基
就相临两期观测而言,应满足: t v
2m0 ,
v 是变形发展速率
从而得到: t
2m v
变形信息才能在两期测算坐标之间的比较中及时反映出来。 变形测量重复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也称监测周期 )。
6.变形测量的周期
说明:
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 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 影响因素确定。 在工程建筑物建成初期,变形速度较快,观测次数应多一 些;随着建筑物趋向稳定,可以减少观测次数,但仍应坚 持长期观测,以便能发现异常变化。对于周期性的变形, 在一个变形周期内至少应观测2次。
水库蓄水后 (2~3年)
3~6个月 半个月 1季度 1季度
正常运营
半年 1个月 6~12个月 半年
如遇特殊情况,如暴雨、洪水、地震等,应进行加测。 及时进行第一周期的观测有重要意义。因为延误最初的测量就可能失去已经发生 的变形数据,而且以后各周期的重复测量成果都是与第一次成果相比较的,所以 应特别重视第一次的观测质量。
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
变形测量工作主要关心的是变形体的变形,即测点的变 化,而不是点的绝对坐标,坐标只是变形测量中非常重 要的中间结果。因此,变形监测的坐标系统可根据工程 需要灵活建立。
3.变形测量的特点
精度要求高
变形体的变形量一般较小,为了准确区分变形量和测量误 差,必须提高测量精度,变形监测的观测误差往往要求在 变形允许值的 1/10 ~1/ 20 之间,甚至要求最高的测量精 度。
坝体表面接缝与裂缝
水 平 位 移 近坝区岩体 垂直位移 坝 下 游
±0.2mm
±2.0mm ±1.5mm
库
区
±2.0mm
±0.3~3.0mm ±3.0mm ±1.0mm
水平位移 滑坡体和高边坡 垂直位移 裂 缝
6.变形测量的周期
为了获得变形体的变形和变形时间特征,变形测量采用重 复观测的方法,理想的情况是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2.变形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变形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变形测量的实用意义——安全监测。
1975年8月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世界最大的溃坝灾难
2.变形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变形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变形测量的实用意义——安全监测。 2009年5月17日,株洲一高架桥坍塌,造成多人伤亡
2.变形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变形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1
h
A 沉降测量简例
4.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
但是, 措施不是结论。
测量人靠数据说话
多个参考点形成参考网, 并进行重复观测 参考网稳定性判断 平均间隙法
B A C
1
h
4.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
参考点对相对变形信息至关重要,但 对绝对变形信息的求取却无直接关系。
s1 1 h 2
L
s2
由 h [1] 、 h [ 2 ] 得倾斜变化量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位移观 测 观测点 坐标中 误差 (mm) ≤0.3 ≤1.0 ≤3.0 ≤10.0 适 用 范 围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 形测量 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测量 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测量;重 要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场地滑坡监测 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变形测量;一般建筑物主体 倾斜测量、场地滑坡监测
工程变形测量与工程测量的关系:
工程变形测量是重要和大型 工程运营阶段的主要测量工 作,甚至在施工阶段就要进 行变形监测。
1.变形测量的基本概念
工程变形测量与工程测量的关系:
精密工程测量 绝对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相对测 量精度达到110-5
变形测量的典型精度是绝对测 量精度达到1mm或相对测量精 度达到110-6
2.变形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变形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变形测量的科学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 关工程设计的理论,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验证设计参数 研究正确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3.变形测量的特点
周期性重复观测
变形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 以求得其在观测周期内的变形信息。周期性是指观测的时 间间隔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重复性是指观测的条件、 方法和要求等基本相同。
2 2
4.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
为了得到目标点的位置变化,需要一个 稳定的点作参考,称参考点或基准点。 参考点必须稳固,对平面来说,参考点不 能水平移动;对高程来说,参考点不能升 降 设立参考点的措施不外“远离”和“深 埋”。 “远离”:参考点远离变形体,使参考点在变 形影响范围之外; “深埋”:将参考点设立在基岩或深部稳定土 层上,如深埋双金属管标志和倒锤。
h
由两期高差 [ 2] [1]
H 1[1] H A h [1] 、 H 1[ 2 ] H A h [ 2 ]
可得目标点1沉降量 s1 H 1 H 1 h
[1]
h[ 2]
沉降测量简例
及其精度 m s1 m h[1] m h[ 2 ] 2m h
就具体工程项目而言,观测周期与工程的大小、测点所在位 置的重要性、观测目的以及一次观测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有关。
6.变形测量的周期
大坝变形测量观测周期
变形种类
混凝 土坝 土石 坝 沉降 相对水平位移 绝对水平位移 沉降、水平位移
水库蓄水 前
1个月 半个月 0.5~1个月 1季度
水库蓄 水
1个月 1周 1季度 1个月
s1 s2 h h 12 L L
[1]
[ 2]
B
A C 倾斜观测示例
5.变形测量的精度
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1971年第13次大会上,变形 测量小组提出:“如果变形测量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则其观测值的误差应小于
1 1 变形允许值的 ;如果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过程,则其 10 20
1.变形测量的基本概念
变形测量的具体对象为变形体 变形体的范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 物的块体,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工程变形测量以工程和局部性变形为研究重点。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如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 滑动、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1.变形测量的基本概念
变形测量(deformation survey /measurement) :
7.变形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
•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检查是变形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采用简单量具或临时安装的仪器设备在建筑物及其周围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可以定性描述,也可以定量描述。
7.变形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
•位移监测
对于绝大多数工程项目,仅仅监测变形是不 够的,仅有变形信息无法进行变形分析和物 理解释,需要同时检测记录一些其他项目, 包括环境量、应变、应力、渗流等。
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任何一种测量技术都有可能用于变形测量,尤其对于大型 工程建筑物,例如大坝变形测量,需要多种测量技术的综 合运用,如它的外部观测,可采用常规大地测量技术或 GPS 技术,它的内部观测则要采用多种准直测量技术和 正、倒锤测量技术等。
4.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
1
变形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在变形体的变形特征 处设置一些点(称为目标点或变形点、监测 点),重复测算这些点的坐标,从点的坐标变 化中获取变形信息。
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挠度监测、 裂缝监测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各类监测项目的方法和要求有一定 的差异。 沉降监测的常用方法: 几何水准、三角高程、液体静力水准等;
水平位移监测的常用方法:
传统大地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方法、基准线法、 空间定位技术、专门测量方法等
7.变形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变形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变形测量的任务:
所研究的物体是否发生变形? 若发生变形,变形多大?
发生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变形测量的任务是,应用各种测量手段,测定变 形体之形状、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特征,并解释 其发生的原因。
2.变形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变形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变形测量的实用意义是安全监测。主要是检查各种工程 建筑物、地质构造、工业构件等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建 筑物的安全状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应对措施。 拦河大坝是一类重要的工程建筑物,大坝失事极短时间内 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