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
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列宁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则更高。
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
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研究
西藏发展论坛2018.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研究郭芳芳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得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的问题。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
这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在这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依据邓小平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987,在党的十三大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为我国目前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
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从实际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内容提要】随着全面改革的展开,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依据,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等问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现状、基本国情、政治发展【正文】《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指出:“要深刻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基本国情。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以及多次讲话中突出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尤其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这个科学论断的关键之一,就是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对此,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都有明确的、科学的论述。
1979年3月30日,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小平同志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
他说:“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
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
”1987年8月29日,党的十三大前夕,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联系现阶段的实际国情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认识
联系现阶段的实际国情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党对国情、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一次飞:跃,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开始走向成熟。
这一理论内容丰富,它包含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二层含义、历史前提,根本特征、主要矛盾、基术任务、长期过程、国际比较以及我们对国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历程等基本问题的系统的科学阐明,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长远方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长远的战略指导作用。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值得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特点。
但外部环境总体对我们有利,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大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完全有可能的。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被人瞧不起,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要抓住当前国际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自己。
发展是硬道理,不仅是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外交实力的基础。
国家间的竞争,基础在实力。
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
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大道理。
各条战线都要以现代化建设为大局,配合大局,从大局出发,根据自己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为大局服务。
从国内来讲,就是把发展放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扩大内需来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决定的: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决定的。
2.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的,都是曲折的,有的时候还可以出现暂时的倒退,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原因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两个方面的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建立的历史必然性,二是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两个方面都要顾及,当然,长期性的重点在于后者。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之所以如此,原因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社会,而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
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起点低,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这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工业化、现代化。
注意这里“四化”的表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
但从总体上讲,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大国。
当西北欧国家忙于拆除公用电话亭的时候,我们却正在大力的发展它;当欧美国家兴起重归大自然,从城市搬到农村的时候,我们正在大力倡导城镇化,百万民工大进城。
中国的人均GDP尚徘徊在八百美元的时候,美国已经是超过二万美元。
从一些数据也可以看出问题来。
比如说,中国的网民约6000万人,股民大概是4000万人,手机用户也只有1亿2千万,经常乘坐飞机的客户也只有8000万人,百万富翁大约是500万人。
而贫困人口则尚有近4000万人,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也保持在3000万人的水平上。
居民储蓄存款有8万亿之巨(2001),但却呈二八律分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温总理在2002年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中国的贫困人口时坦承:以年人均收入625元人民币为标准统计,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3000万,如果以人均年收入825元民币为统计标准,农村的贫困人口就有9000万之多。
在如此低的收入标准下,还有几乎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人数的贫困人口,可以想象所谓的中国崛起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与长期性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与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一初级阶段。
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①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揭示了我国在整个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物质文化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1、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同时也决定了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奠定自己的物质基础。
2、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增长,社会主义文化有了发展,但是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
虽然现在已步入总体小康社会,但还是一种低水平的小康,跟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离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和必然性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层含义是我固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扔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过渡时期。
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直接跨越了卡夫丁峡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我国跨越了卡夫丁峡谷.缺少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解放、发展生产力。
去实现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时期实现的工业化和社会化.去完善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由于西方一些国家比我们早发展了至少一百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而我们的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技术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本国技术保护政策,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研发技术。
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也存在“剪刀差”的问题。
我们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只能赚到很少的利润,许多国家设置贸易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
另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全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有本能的仇视心理,对中国处处限制,今年来“中国威胁论”的大肆传播就是证明,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又处于低潮,这些因素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制约。
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具有长期性.我们只能韬光养晦,保持稳定,埋头发展自己,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社会主义。
2、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国家外汇储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总■和生产能力进入了世界发展的先进行多U.综合囝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离开了初级阶段理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确定了当代中国正确的发展路线,它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的历史依据和科学概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到我国目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力戒浮躁、丢掉幻想、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为建设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
关键词:发展;初级阶段;长期性;超阶段;历史方位前言:我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离开了初级阶段理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之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基本立论的根据,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一切方针政策的理论要根据。
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认清国情,搞好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确定了当代中国正确的发展路线,它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提出的一个科学理论。
它提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
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来解释和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定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的萌芽阶段,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必然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完善,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并且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矛盾。
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来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点1. 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低下。
在这个阶段,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程度较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尽管中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 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中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并逐步实现国家全部财产公有化。
同时,要保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通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以公平、正义和效率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要进行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4. 阶级斗争的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之一是阶级斗争的存在。
虽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遗留、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成员利益的差异等原因,阶级矛盾仍然存在。
必须通过正确处理阶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班级:工商管理1006 学号:0519100631 姓名:张平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是回答中国现阶段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即在人类文明史上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础原则,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
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规定性。
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然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及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反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时间上说,从我国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这个阶段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尚示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他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
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社会。
从当前基本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当前基本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987, 在党的十三大上,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认为我国目前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从党的十三大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目前已经20多年, 这20多年, 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同志认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度过了初级阶段, 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 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一、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一) 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9年, 我国的GDP 达到了达到33.5353万亿人民币, 按汇率折算成美元为4.931万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居世界第3位。
但是, 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从农业上看,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 农业用手工工具搞饭吃和靠天吃饭两大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科学技术上, 我国在一些尖端科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太空出舱、歼十飞机等,但总体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这一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工业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出口商品中加工深度不够、技术附加值不高, 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源型商品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都是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表现。
工业产品的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基础工业落后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工业上的一些基础设备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总的来看,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 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解答: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
这反映了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之间在物质技术基础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
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
即使在进入小康社会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陈立旭 王正芳(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反复重申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其战略意义何在呢?首先,这针对着对我国社会主义当前阶段的不正确认识。
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然而,总的说来,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在世界的倒数第20位上下徘徊。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只有经过长达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够根本改变我国的贫穷和落后状况。
其次,这针对着那种急于求成,急于求纯的“急性病”。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屡有“操之过急”的问题。
1958年以前,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不分社会发展阶段,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以为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大跃进”时期又试图一步跨进共产主义。
特别是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中,不切实际地认为:“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再次,这针对着那种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倾向。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的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但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长期性~对于中国崛起的长期性,应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背景下来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也认识不足.对于历史规律的这种认识不足,反映在我们的战略认识上出现两个重大误区:一是对于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估计不足,对于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如美国的力量估计不足,对于整个国际格局的力量对比认识不清;二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估计不足,对于中国崛起的长期性估计不足,对于成为世界强国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障碍估计不足。
一、认识中国崛起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认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党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结合起来”,我们要用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这是在对社会主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
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数次失败的血的代价换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预言,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这就是社会主义时期。
但是,在实践中,这个过渡时期究竟有多长,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形态,各国的社会主义将产生哪些不同的特征和区别,却成为各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性难题。
每当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时,革命者总是盼望社会主义早日实现。
但是,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建成。
在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时间比发达国家更要长得多。
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了七十多年。
它们的失败,都不应当看成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实践在探索中的挫折,为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课堂和实验室。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政党可能以几十年的时间完成夺取政权的革命,但是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却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缺乏认识,同样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最深刻的教训。
论中国为什么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论中国为什么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摘要:你们到农村去看了一下吗?我们真正的变化还是在农村,有些变化出乎我们的预料。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
长期以来,我们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每人平均只有一两亩土地,多数人连温饱都谈不上。
一搞改革和开放,一搞承包责任制,经营农业的人就减少了。
剩下的人怎么办?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
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
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是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乡镇企业反过来对农业又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我们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比如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动乱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
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
我们有过“大民主”的经验,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种灾难。
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关键词:农村改革开放共产党发展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是我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这一论断科学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和背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仍占有一定比重。
2.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发展不平衡。
3.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一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但还不够完善。
4.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发展差距较大。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一般需要上百年时间。
我国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后,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
2.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结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对于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感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感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感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更强的历史性、更长远的发展性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的起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勇于承担责任,改革社会制度;改变政治体制,促进经济发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使中国从一个农业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使中国人民从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一起用十几年的努力,把我国由落后发展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中国迈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的轨道;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坚持服务大众,实行改革创新,促进人民福祉;坚持自力更生,完善国家治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就我个人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迈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前进步伐。
回顾这一时期,我们既感受到了发展的成就,也看到了挑战和困难,更强调了“腾飞”所必须的积极性、进取性、勇敢性和坚定性,让我们明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仍需不断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了发展成果,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同时,我们也要牢记“唯实际,为上策”这句老话,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共同努力,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年级: 2012级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概论学号: 201201031436姓名:张景凯指导老师:高民完成时间: 2013年4月18日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张景凯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离开了初级阶段理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它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确定了当代中国正确的发展路线,它的历史依据和科学概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到我国目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力戒浮躁、丢掉幻想、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为建设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
关键词:基本国情;不发达;初级阶段;长期性;我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离开了初级阶段理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之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基本立论的根据,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一切方针政策的理论根据。
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认清国情,搞好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和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而逐步地提出和形成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论与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源。
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产生以后,也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发展过程。
因此,社会主义也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其发展进程的阶段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一是转变时期即“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起点是无产阶段夺取政权,终点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二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这两个阶段自身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多级发展过程。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只有在第一阶段里,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财富丰富了,在道德、精神等方面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过渡。
不仅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这一过程,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源。
(2)列宁的共产主义社会三阶段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马克思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两阶段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中,列宁提出了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多极发展过程或阶段,即大阶段包括小阶段的思想,并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等概念。
这表明列宁已经认识到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之后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并初步认识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过渡”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
所谓“直接过渡”,就是无产阶段夺取政权后,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就直接过渡到“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生产和分配”。
苏俄十月革命后的1918——1920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这种“直接过渡”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
这种急于进入共产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规律,忽略了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长期性,忽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国情,被革命的热情所激励,把经济建设当作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来完成。
上层制定的政策同基层实际情况脱节,超越阶段式的发展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所以1921年,苏维埃共和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
这种情况使列宁认识到必须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
于是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构想,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列宁的论述,不仅针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且还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言的,列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他的论述已经从客观上回答来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及其长期性,列宁的精典论述和实践,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基本特点、基本任务,正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得到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发展,邓小平初级阶段的理论更加全面深刻而具体的论证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特定阶段,回答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及这一阶段所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3)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多阶段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基础。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
1958年11月,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术语。
1959年,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教训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时间。
1961年,毛泽东在接见来华访问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进一步的明确指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了,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
今天离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已经四十多年了,社会主义依然不成熟,还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如此,苏联东欧的巨变,使社会主义受到严重的挫折,这一历史倒退使我们能够更为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过程中,提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适合中国情况,就是要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思考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这个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再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1986年中共中央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重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这些探讨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87年8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这一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党在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系统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在系统论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阶段的特征和历史进程作了全面的展开和说明。
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需要上百年时间。
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这个大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1、从生产力还不发达以及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基本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就是说,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国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居世界前几名。
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8.94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六位;贸易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谷物、肉类、棉花、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机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人民生活有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很大进步。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2001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