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主要事迹

合集下载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一)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

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很少呆在地委机关。

保山有5个县,XXX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

龙陵县木城乡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

他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入木城乡。

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

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沿用这个方法。

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稻等各种试验田。

1978年至1981年,杨善洲事迹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工作35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

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

上路,直奔田头。

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

走到哪里,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

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1988年X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杨善洲事迹简介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

他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20多万元。

艰苦创业20余年,使XX.X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杨善洲的事迹及颁奖词

杨善洲的事迹及颁奖词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析,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

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厦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

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捐出了16万,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杨善洲人物事迹"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从1953年担任区委副书记起,先后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77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直至1988年退休。

他很少呆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

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

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并示范推广“三九垄”插秧法。

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沿用这人方法。

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粒稻为粳稻过验田。

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排第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被人们称作“粮书记”他担任地委书记后,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

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

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曾经是全村最差的。

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大亮山林场种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了一幢新房。

老伴找到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娃们还账?他东拼西凑仅拿出9600元。

为了不拖累孩子们,杨善洲做主把房子卖了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15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那时,就地取材搭起来的40多间油毛毡棚是大家的栖身处。

杨善洲先进事迹介绍

杨善洲先进事迹介绍

杨善洲先进事迹介绍杨善洲先进事迹介绍(一)在很多人看来,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了。

可杨善洲却在退休后继续为事业奋斗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林场的一草一木,惦记着林场群众的林权证。

是怎样的一种事业观,支撑着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地勤恳工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视工作如生命?杨善洲的答案很简单:“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事。

”“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许多和杨善洲共事过的干部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杨善洲干什么工作都喜欢亲力亲为,冲在第一线。

杨善洲先进事迹感想他在1975年X月的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

这是最有效的指挥。

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

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保山地区纪委原副书记吴发启至今还记得杨善洲买草鞋视察灾情的故事:那是1981年7、X月间,昌宁某乡一座水泥大桥被洪水冲垮。

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到受灾现场。

吴发启当时任保山地委办副主任,也跟随杨善洲书记一起到了现场。

“到现场察看灾情后,杨善洲转身去了供销社买了双草鞋。

杨善洲事迹乡上的陪同人员和我都很纳闷,他买草鞋干什么?”吴发启告诉记者,“没等我们张口问清楚,书记已经从供销社走了出来,向灾情事发现场赶去。

到了现场,他换上草鞋,沿着被洪水冲垮的庄稼地察看农田受灾情况。

看着书记在漫过膝盖的水里走,我和乡上的工作人员不敢再在一旁站着,赶紧跟着他一起趟着洪水察看灾情。

足足走了两公里,他才停下来,而此时,我们这些穿着胶鞋的随行人员的脚早已经被沙石硌得苦不堪言。

”曾任杨善洲秘书的杨兆华想起和杨善洲在35年前那场地震里一起救灾的故事,至今还有点后怕:“1976年龙陵地震以后,杨书记到腾冲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改革先锋”杨善洲人物事迹(推荐5篇)

“改革先锋”杨善洲人物事迹(推荐5篇)

“改革先锋”杨善洲人物事迹(推荐5篇)“改革先锋”杨善洲人物事迹篇1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高尚情怀,一辈子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敬仰和学习。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以他为镜,明辨是非曲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在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建功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无比坚定和深信自己的信仰,无比敬仰革命时期那些英勇的革命先烈,也常被和平年代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

这段时光,我一向被杨善洲老书记深深地感动着,并通过各类报刊、电视、广播的宣传报道,试着去走进老人家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体会老人家的那种淡然心境。

老书记一心为民、爱民,却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过任何私利,为官多年,却从来没有为家人安置过任何工作,甚至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退休后更是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关心,没有到省城享清福,而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到贫瘠荒凉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没有树苗,就自己掏钱买,资金不足,就到街上捡各种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将自己心爱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头顶竹叶帽,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锄头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就是20几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

以前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树木参天,满目葱郁,山变绿了,水长流了,珍稀动物出现了,各种林下经济作物多起来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了。

以前矮小精致的盆景现如今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大树,一棵棵小树苗也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老书记的头发也由青灰变成了飘雪,耄耋之年的老书记干不动了,他二话不说,将已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林无偿转让给了国家。

杨善洲的事迹

杨善洲的事迹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是云南省施甸县人,1977年2月至1986年3月任保山地委书记。

工作30多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全心为民,忘我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8年3月,他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后,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心系群众,为实践“帮家乡办点实事”、“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然回到偏僻山村,扎根大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经过20余年的奋斗,使近6万亩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林场重披绿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面貌,创造的活立木直接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

一要学习他牢记宗旨、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

杨善洲同志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作为一名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扎根家乡的荒山,植树造林20余年,使荒山重披绿装。

他始终牢记党员的信仰和使命,自觉实践了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

二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他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的温暖送给群众。

他给贫困山村送粮送物,尽力资助贫困家庭,他义务办林场,不要报酬,谢绝国家分配的提成奖励。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心系人民,记挂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要像他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老当益壮,老而弥坚,发扬愚公精神,矢志不渝奋斗;就要像他那样,淡泊金钱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以实际行动熔铸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三要学习他造福后人、倾力生态建设的创业精神。

杨善洲同志担任地位书记期间为群众办好事,退下领导岗位后仍然不忘造福后人,承诺“帮家乡办点实事”,绿化大亮山,立志改变家乡的生态面貌。

杨善洲主要事迹

杨善洲主要事迹

杨善洲是一位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的老人,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退休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植树造林事业。

大亮山曾因过度砍伐导致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

他带领一家三代人,风餐露宿,艰苦创业,硬是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

他的家人回忆说,他常常身披草笠,脚踏草鞋,手拿扁担、镰刀和锄头,跟年轻人一样拼体力、拼汗水。

他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云南省委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家林业局授予他“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和“绿化奖章”。

云南省保山市授予他“保山市人民楷模”荣誉称号。

杨善洲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做到。

他的奉献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和国家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杨善洲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简介杨善洲,男,汉族,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共党员,现任保定市第一中学校长。

他拥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直致力于办好一所有人热爱、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优质中学。

一、扎实基层工作,热爱教育事业杨善洲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干部,曾担任过教导主任、政教处主任等职务。

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热爱,他自己也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获得了学校和学生的信任和认可。

二、勇担责任,勇于创新杨善洲在任职校长期间,勤勉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勇担责任,始终不断地为学生和教师们创新工作,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他积极创造性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成功实现了“学校规模化化、品牌化、现代化”的目标,成为全市知名的重点中学之一。

三、锐意进取,不断超越杨善洲是一位一直保持着事业初心和追求卓越的教育家,始终认为教育是自己的事业,是要一辈子做的事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超越自己,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为全体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成果。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一批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支持。

四、为人师表,树立良好形象杨善洲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直坚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领学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成为时代之师、楷模之人。

他具有很高的教育情怀和人格魅力,以“诚实、勤奋、责任、高效”为使命感,不断培养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加自信和独立,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社会口径中,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是一个优秀的例子,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学习的优秀榜样。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持底蕴满足、追求卓越的基本方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

杨善洲同志简介及主要事迹

杨善洲同志简介及主要事迹

杨善洲同志简介及主要事迹杨善洲简介: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义务植树绿荒山晚年做出新贡献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

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

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记木数都不长‛。

杨善洲 奉献事迹

杨善洲 奉献事迹

杨善洲奉献事迹
杨善洲,中国空军英雄,他以无私奉献和勇敢精神而闻名。

杨善洲出生于1955年,在成长过程中展示了卓越的军事天赋和坚定的决心。

他于197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并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1982年,杨善洲参加了一次重要的任务。

当时,他所驾驶的飞机在执行任务期间遭遇严重故障,导致飞机失控并即将坠毁。

面对巨大的危险,杨善洲冷静而果断地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 他选择牺牲自己,将飞机引向安全区域,从而拯救了许多无辜的生命。

这一壮举使杨善洲成为中国空军的英雄,他的奉献精神和勇气广为赞誉。

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无数的人们,鼓舞着他们无畏困难,无私奉献,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杨善洲的奉献事迹是中国军人的典范,他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他是一个崇高的榜样,为我们树立了勇敢和无私奉献的标杆。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
杨善洲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科技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他的一些先进事迹:
1. 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1956年,杨善洲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7年,杨善洲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

3. 推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杨善洲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还组织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推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4.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杨善洲在清华大学创办了计算机系,并担任系主任多年,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

5. 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杨善洲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使清华大学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和贡献被广泛认可,他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杰出人物之一。

杨善洲先进事迹

杨善洲先进事迹

杨善洲先进事迹杨善洲先生是我国制药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出生于1929年,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和毅力,成为了我国医药工业的杰出代表和业内重要人物。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他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深刻影响了我国医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杨善洲先生的先进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药工业的开拓和发展。

50年代初,我国国内缺少良好的药品,杨善洲先生为此奋斗了一生。

他在1953年加入了中国制药厂,开始参与到制药业的探索和发展中。

他积极开展研究,成立了新药开发研究所,发现和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个耳霉素类抗生素鲍曼霉素,这项成果使得我国制药工业获得了崭新发展。

此外,他还开发出了双氢萘酸盐及抑肽酶等一系列新药,为我国的制药工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是多元化战略的探索和实践。

除了在药品研发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外,杨善洲先生还在企业管理和多元化战略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他坚持“精神领袖+经营家”作为公司的管理模式,提出了“管理才关键、市场先导、技术保障、大志追求”的战略,并严格执行,在保证公司发展的同时,也顺利实现了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如创建了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字楼物业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公司,创造了全国领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投资。

杨善洲先生在医学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贡献。

他曾担任中国医药大学校董会主席,在学校和医学教育领域进行全面支持和投资,并且在学生奖学金设立和医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特别给予重视。

杨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为学校开展了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探索中医药和西药的融合发展模式。

以上是杨善洲先生的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国医药和相关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先进事迹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也为我国企业家和医药专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创新和发展的道路。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事迹】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书记。

在任期间,面对家属“农转非”的多次机会,杨善洲要么直接推脱,要么将申请表藏进抽屉,直到去世后才被发现。

“大家都去吃居民粮了,谁来种庄稼?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到了退休的年纪,组织上想安排杨善洲去昆明安享晚年,他又一次婉言谢绝。

长期乱砍滥伐,大亮山生态受到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我要为百姓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冲着这句承诺,杨善洲在卸任后一头扎进了荒草丛生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桩搭的床,他希望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

自那以后,杨善洲与林场职工同吃同住,每天从早忙到晚,雨季植树造林,旱季巡山防火。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老书记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栽到大亮山上,他甚至跑到大街上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积少成多,用马驮上山。

担任林场负责人的20多年间,杨善洲不要分文报酬,只肯接受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

他为林场争取了近千万资金,却从未私自动过一分钱。

走了不知多少路,吃了不知多少苦,杨善洲带领工人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超过87%,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

(教学建议:阅读杨善洲的事迹,感受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受到品行陶冶。

有条件的,可以观看电影《杨善洲》)。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

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1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

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

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

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

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20多年来,杨善洲老书记带领大家,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绿海。

松树长高了,果树成林了,植被明显改善了,断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

老书记还带领群众架起水管,将泉水引进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大亮山林场还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共计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3万多亩甘蔗的灌溉任务。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

2010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

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

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首先是修路。

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5篇1秘书

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5篇1秘书

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5篇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关于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篇1听到这样的一条消息,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

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这是在说一个地委书记么?他太令人敬佩了。

学习了他的事迹后,我告诉自己,虽然我不能向他一样伟大,但我要以他为榜样,在教育教学上规范自己。

做好人,教好书,让社会、家长、学生满意我坚定地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精神最富有者,教书育人是我最崇高的精神追求。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指教师以传授多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工作;而育人就是指教师通过教书这一种形式来开启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情操。

可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我觉得育人应先于教书,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所以,教师的责任决不是仅仅讲几节课,更为重要、可贵的是班主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头万绪般平凡的、琐碎的工作。

一、真诚待人、情系学生教师有了良好的师德,也就有对事业的责任心,这样才能每天都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才能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二、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在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深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

”正如人的五指又长有短,学生的基础、性格、爱好也各不相同,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标准,应遵循,正视个性差异。

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

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

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
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退休干部,他一生忠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边疆林区,以实际行动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

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有:
1. 杨善洲在退休后主动放弃进入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大亮山,开始了长达22年的植树造林工作。

他义务植树造林,不领工资,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2. 杨善洲同志没有官架子,不摆派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官。

他朴素节俭,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在领导岗位上没有穿过几件好衣服。

3. 杨善洲同志一生为人民服务,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4. 杨善洲同志一生廉洁奉公,他的事迹和思想境界感人至深。

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

5. 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杨善洲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是干部的学习楷模。

广大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杨善洲同志事迹简介

杨善洲同志事迹简介

杨善洲同志事迹简介杨善洲同志事迹简介如下:杨善洲(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X 月生,1951年X月参加工作,1952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X月离休。

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X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杨善洲事迹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XXX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XX%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X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X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XX年X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X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X月X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XXX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XXX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XXX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XX年X月X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杨善洲事迹简介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一)学习杨善洲同志,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实际、推动工作,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与学习我们身边的典型邓前堆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和“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实现“富民强州”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要与学习我们身边的典型邓前堆的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崇高精神转化为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

杨善洲的故事先进事迹

杨善洲的故事先进事迹

杨善洲的故事先进事迹(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杨善洲的生平简介2.杨善洲的先进事迹3.杨善洲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正文(篇1)杨善洲,一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他的先进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他那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杨善洲同志生于 1927 年,江苏南通人。

1944 年参加新四军,194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在战争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主要体现在他担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期间。

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实践,积极探索,为保山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保山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杨善洲同志还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坚决反对腐败现象。

他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是我们党风廉政建设的优秀典范。

杨善洲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学习他勤奋敬业,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崇高品质;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目录(篇2)1.杨善洲的个人背景和早期经历2.杨善洲的先进事迹3.杨善洲的影响和贡献4.杨善洲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5.杨善洲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正文(篇2)杨善洲,一位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先进人物,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杨善洲早年曾在施甸县粮食局工作,凭借出色的表现,后来升任保山地区粮食局副局长。

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以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系列感人的先进事迹。

杨善洲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退休后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的举动。

关于杨善洲先进事迹

关于杨善洲先进事迹

关于杨善洲先进事迹关于杨善洲先进事迹(一)自1988年退休后,杨善洲就回到家乡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在荒山上植树造林,一干就是二十年。

“终于有时间了却我种树的心愿了”杨善洲1927年出生,1988年X月,他从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职位上退休。

当时,云南省委领导找他谈话说:“你辛苦了一辈子了,退下来后到昆明来吧。

”“我在保山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前就有改造荒山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时间了却我种树的心愿了。

”杨善洲婉言谢绝。

杨善洲的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说他辛苦了几十年,杨善洲事迹终于可以过上清闲的日子了,却要自讨苦吃。

杨善洲宽慰家人说:“在大亮山上白天栽树,晚上烤火,不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吗?”看到杨善洲态度坚决,家人也不再反对了。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施甸县城东南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平均海拔2600多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大规模的乱砍滥伐,毁林造田,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光水枯,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提起这些,杨善洲心里很难过,他说:“山不绿,地瘦薄,这是山里穷困的根子。

我们不能不种树呀!”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杨善洲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

同年X月X日,杨善洲的退休座谈会刚结束,当晚他就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和县里抽调的同志汇合。

次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

关于杨善洲先进事迹(二)他参加工作几十年,长期身居要职,却没有什么积蓄,妻子一直是农民;杨善洲事迹简介他从地委书记岗位退休后,仍创造了使一座光山变成绿海的奇迹;他用一生的时间,用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身份书写爱民亲民为民诗篇,身后没有给家庭留下任何遗产,留下的是做人、做事的丰碑。

他就是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是共产党人的楷模、领导干部的典范。

最近,省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决定。

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兴起学习宣传杨善洲的热潮,深刻挖掘杨善洲的精神价值,弘扬杨善洲的精神,为富民强省创造新业绩,这是全省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善洲主要事迹杨善洲主要事迹(一)在民间,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里,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几乎成了一个传奇故事中的传奇人物,在他曾经为官所辖的区域内,他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这些故事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都是一些近似于麻篓里琐碎的“布头针线”。

百姓为什么老是喜欢去重复唠叨这些“布头针线”?假如你去听听这些故事,你或许会感觉到,杨善洲的每一个故事,虽没有大起大落、迭宕起伏的“剧情”,它蕴含着的却是一种“贴近”,一种贴近我们百姓生存命运的“背景”,一种与百姓命运难以割舍的“柴米油盐”的联系。

这种“故事”,将永远具备动人心魄的感人魅力。

这位石匠出身的农民,后来虽然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杨善洲先进事迹感想但在世俗人的眼里,他的所作所为看起来似乎与他自身所处的“高级”地位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

他穿着农民的服装走上地委书记的位置,仍以农民的心态在这个位置上往来其间;浑身“土气”十足,身上丝毫没有一点令人耀眼的光辉,没有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里看到他之后会想到,他竟是一位地位不小的高官。

六、七十年代,一个戴着竹叶帽、穿着草鞋的地委书记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以致闹出许多“笑话”。

这种着装虽然令人诧异,但在他所处的特殊年代却惊奇地表现出这位中国农民对自己出身的尊重,也同时使他与其曾经走出乡村时的那些父老乡亲的距离保持住了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

可贵的是,他的这种“朴素”,不是一种有意的“作秀”,而是一个高级干部与当时的中国农民同甘共苦时所表现出来的本来形象。

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听来还叫人意味深长:当时大家都在穷,我一个地委书记能富得起来吗?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一个雨季,杨善洲先进事迹介绍家里来信说,房子漏雨、已经难以居住,叫他无论如何要想点办法寄点钱回去协助家里修修房子……杨善洲翻遍了自己办公室及住房里所有的箱箱柜柜,都无法找到一张有钱的“存折”(后来笔者为此事采访时问过他,他笑了笑:事实上我当时根本没有办过什么存折!)。

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身上仅有的30多元钱寄回家里,并认真地向家里写了一封信:我实在是没有钱,这一点可以由秘书作证;房子漏雨,人难居住,也确实很困难,现将这\d{2,3}元钱寄回去,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

眼下的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别以为我有钱,即使有了钱,也不能搞特殊化,这一点需要你们的理解……1995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去为国家植树造林去了,家里再次为盖房子的事发愁,同时也是为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不方便考虑,学习杨善洲事迹活动全家想方设法借了五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

房子是盖起了,但这五万元的债怎么还?为此,他的老伴张玉珍专门找到了他:能不能凑点钱协助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d{2,3}元,老伴说: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9\d{2,3}元,能还五万?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这个已入末年的老人那无奈而真诚的态度,老伴含着泪水回老家去了。

为了不拖累儿女,杨善洲决定卖房。

刚刚盖起的房子,家人还没入住,便很快被卖出去了。

杨善洲事迹演讲后来笔者向他的老伴张玉珍老人再次提起此事,这个很少进城、长期生活在农村老家的地委书记的妻子,又一次泪水满面地抽泣起来:我理解他,他虽然当了30多年的大官,但身上确实没有钱,这是我知道的;他连家都顾不来,还能有什么钱?我自1951年嫁给他,就是接亲那天回了一趟岳父母家,后来工作期间就一直没见过岳父岳母一面,直到1997年说回一趟岳父母家,带回去的唯一礼物就是替他们种了3棵果树;回到岳父母家时,已是物是人非,两位老人早已过世……作为一个地委书记,与一般人相比他的工资并不低。

那么他的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1997年笔者为此专门到各地去寻访。

在施甸基层工作过的一些乡镇干部反映:这个人用钱手很“散”,到了哪个村听说有人生活困难,就叫大队(现在的行政村或办事处)干部:先用我的工资去买点粮食或被子一类的东西,帮助困难户渡过难关;哪个生产队没有买籽种的钱,他立即拿出钱叫秘书去买种子……后来我才终于明白杨善洲为什么老是“穷困”的原因:他把“大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他真正的家里还能有多少呢?确实,杨善洲的许多做法实在是叫常人难以理解。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1976年横穿保山坝的东河进行改道疏通工程,各个机关部门的人都积极去参加做义务,当时老伴听说他正在生病,特地从老家赶来看望他。

杨善洲说,一点感冒病,随便吃点药就好了;今天你来得正好,机关要组织人员去挖东河,你闲着没事,跟我一起去劳动吧。

搞得老伴一脸的无奈。

杨善洲退休到当地的大亮山植树造林以后,有人这样议论:他为政多年,好像没做出过什么大事,你看,退了休去植树造林,也无非是守个山护个林而已。

谁都知道,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堆垒而成的,你做不成一件小事,也肯定完不成一件大事。

一个为官一方的官员,所做的事是否是“大事”还是“小事”,要问民众,不是说“百姓心中是杆秤”吗?“大事”、“小事”成功的标准,其最后鉴定、评判的权力应该是百姓。

1988年X月,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一个叫杨春兰老人的申诉:他因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说是杨春兰偷了他家的猪,有关部门立即将杨的猪送还给这家人,并罚他赔\d{2,3}元钱。

杨春兰老人是一个靠买卖为业的农民,从来没有偷窃行为,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他喊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

杨善洲知道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定期报告他本人。

工作组与信访办的人立即着手深入调查。

后经查明: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平时并没有任何偷窃行为。

最后由地委一位常委专门组织调查组与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杨春兰老人得知自己的冤案被纠正后,专程赶到地委办公室要感谢地委书记杨善洲。

杨善洲知道后,对秘书说:“感谢什么?我们还要感谢他呢———是他把自己的冤情告诉了我们!”后来地委办公室派人把这事转告了杨春兰,老人感动得老泪横流,跑到村前一个山头上,远远地对着保山城长跪不起……到20XX年X月,学习杨善洲事迹材料杨善洲在人生岁月的长河中已经进入XXX个年头。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的每一个脚步都落在了故乡的这片热土上:在故乡为民,在故乡为官,又回归故土,可以说“花开树上,叶落归根”。

这种人生轨迹,铸就了他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

退休后,他之所以要回到家乡植树造林,就是源于他“愧对故乡”的内疚;源于他“还官于民”的坦然心态。

有一件事,至今回忆起来还令老人感叹不已。

他说,12岁时,滇西抗战爆发,他被派去前线抬伤病员。

老人说,年岁大了,有好些东西都记不住了,唯有一个叫“刘贵”的农民叫他永远也难以忘记。

刘贵当年四十多岁,与他同为一个担架的搭档。

从松山前线抬伤员,除攀爬耸入云天的高黎贡山外关于杨善洲先进事迹,还要跨越险峻雄奇的怒江峡谷,来回80多公里。

路途中,刘贵用绳索将杨善洲拴套在担架上(怕他一旦滑跤,就将其拽住),每到攀爬高山时,刘贵就叫瘦小的杨善洲抬在前面——把重的一头留给自己;每到进入险谷下坡时,又叫他走在后面——仍然是把重的一头留给了自己。

刘贵这种做法,按时下流行的说法叫做“把享受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一件小事一直在杨善洲记忆的深处铭刻着。

他说,故乡的父老乡亲给予的,我一辈子也难以还清!这或许就是当了地委书记或者是退了休回归故乡后的杨善洲,始终惦记着农民、农民也始终惦记着他的最初原因。

杨善洲主要事迹(二)杨善洲常说,处身立世须有一腔正气,报国为民应无半点私心。

20XX年X月,杨善洲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后,施甸县委、杨善洲同志事迹简介县政府要奖给他XXX万元酬金,但他坚辞不纳。

这只是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一个例子。

事实上,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人生准则,艰苦朴素很俭朴,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尘不染泥中藉,两袖清风水上花,无瑕人品清如玉,对待人民如父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满腔热忱为人民。

他曾说过,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为“人民币”服务。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舍得献出自己的一切。

他把享受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他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具有永远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人格魅力。

这位石匠出身的农民,后来虽然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但在世俗人的眼里,他的所作所为似乎与他自身所处的“高级”地位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他穿着农民的服装走上地委书记的位置,仍保持淳朴的本色。

他脸色黧黑,双手粗糙,身穿蓝色卡几布中山装。

或许没有一个陌生人在看到他之后会想到,他竟然是一位地位不低的高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戴着竹叶帽或蓝色布帽、穿着草鞋的地委领导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

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

杨善洲事迹演讲稿乡秘书见他脚穿草鞋,头戴竹叶帽,以为他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

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

这种着装虽然令人诧异,但在他所处的特殊年代却惊奇地表现出这位中国农民对自己出身的尊重,也同时使他与其曾经走出乡村时的那些父老乡亲的距离保持住了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

可贵的是,他的这种“朴素”,不是一种有意的“作秀”,而是一个高级干部与当时的中国农民同甘共苦所表现出来的本来形象。

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听来还叫人觉得意味深长:当时大家都在穷,我一个地委书记能富得起来吗?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雨季,家里来信说,房子漏雨、已经难以居住,叫他无论如何要想点办法寄点钱回去帮助家里修修房子……杨善洲翻遍了自己办公室及住房里所有的箱箱柜柜,都无法找到一张有钱的“存折”。

无奈之下,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他只好把身上仅有的\d{2,3}元钱寄回去,并认真地向家里写了一封信:我实在是没有钱,这一点可以由秘书作证;房子漏雨,人难居住,也确实很困难,现将这\d{2,3}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的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别以为我有钱,即使有了钱,也不能搞特殊化,这一点请您们予以理解……1995年,杨善洲早已退休并到大亮山为国家植树造林去了,家里再次为盖房子的事发愁,同时也是为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不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五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

房子是盖起了,但这五万元的债怎么还?为此,他的老伴张玉珍专门找到了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助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d{2,3}元,老伴说:几十年就攒了这么点钱?9\d{2,3}元,能还五万?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这个已入末年的老人那无奈而真诚的态度,老伴含着泪水回老家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