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治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的益气活血代表方,由黄芪、当归、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
笔者多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合涤栓散加减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病人,疗效满意。
脑梗塞在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笔者根据有关文献,结合自己30余年的临症观察到,本病后遗症期多数病人有气虚血瘀的症象。
灵活加减辨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多数可获得比较明显的收效。
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次症: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动则汗出、面色黄白、肌肉痿软、舌质淡胖或瘀点瘀斑、舌苔白。
方药: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减:赤芍、川芎、地龙、桃仁、丹参、牛膝各10克,黄芪90克,当归尾15克,红花6克,水蛭、蜈蚣、全蝎各3克。
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汁约800毫升,分早、晚两次饭前服下,7天为一个疗程。
临症加减:气虚血瘀偏瘫严重,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弦细重用黄芪120~300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脾虚便秘加生白术、肉苁蓉;脾虚湿困苔腻者加苍术、云苓;血虚失眠多梦加酸枣仁;虚阳上浮头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兼痰瘀阻络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加石菖蒲、天竺黄、僵蚕、胆南星、白附子;兼阴虚阳亢,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力,加大黄、芒硝、麦冬、玄参等泻下、滋阴润燥之品。
病案举例:冉某,男,80岁,2005年8月24日初诊。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7天前突发左侧肢体偏瘫,口语不清,流涎。
经医院CT 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脑梗塞。
用常规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对症治疗一周未见好转,要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左侧上下肢不遂,肢软无力,不能独自行走,口语蹇涩,面色萎黄,舌淡胖,舌边瘀紫,脉细涩无力。
辨证为气虚血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克,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各9克,丹参30克,天麻9克,钩藤20克(后下),酸枣仁(炒)12克,川牛膝20克,白菊花12克。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8例-文档资料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8例48 Cases of Seq1leI of Apoplexy Treated with Buyanghuanwu DecoctionWANG Xiu-dong TAN Chun-ming【】Purpose: Probe into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dd-medicine-or-subtract-medicine treatment based on Buyanghuanwu decoction for apoplexy of : Applying Buyanghuanwu decoction's add-or-subtract treatment to treat 48 cases of apoplexy of sequela ,evaluating and grading the curative effect. Result: Six cases have been basically recovered, accounting for % of the cases have had noticeable effect, taking up % of the total. Eleven cases have had effective result, accounting for % of the caseshave had invalid effect, taking up % of the total.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reaches %.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add-medicine-or-subtract-medicine based on Buyanghuanwu decoction treating apoplexy of sequela is prominent and satisfying.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的益气活血代表方。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9月6日□张红光张微微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
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属于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历代医家都较为推崇清代王清任根据”气虚血瘀“立论而创的补阳还五汤。
笔者以为,在临床上,但凡见有气虚之象者,可投以益气之品,兼有血瘀者,则投入补阳还五汤不须多虑。
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肌肉组织以及四肢百骸都要靠气血的营养以及流通才能使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体健。
故《经脉别类篇》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故脾运化功能失职,则气血生化不足;气虚无力,则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发为血瘀。
血亏虚则四肢百骸经络失去濡养,导致肢体拘急,瘫偏废不用。
笔者在临床上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以“益气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基本法则,灵活运用补阳还五汤合益气之剂八珍汤加减,并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对于机体功能的恢复,确能收效。
药用黄芪、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党参、白术、云苓、炙甘草、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桑螵蛸、桑枝、桂枝、佛手、鸡血藤等。
对于伴高血压者加钩藤、天麻,夏枯草;伴高脂血症加首乌、菊花,泽泻,丹参、生山楂;伴手足浮肿加桂枝、泽泻;伴有腰酸无力加杜仲、怀牛膝、川断、狗脊;伴有失语者加天竺黄、菖蒲、远志。
病例:李某,男,59岁,以“右侧肢体瘫痪一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一月前曾患脑梗塞,遗留有脑梗塞后遗症,既往有“风眩”病史两年余,“高脂血症”病史一年余。
患者平素嗜烟酒,喜食肥甘、腥辣香燥等肥厚之品,查体:体型偏胖,面色萎黄,舌质淡紫,舌苔白腻,脉细涩无力。
根据患者舌、脉、症的表现,辨证为中风后遗症之中经络,属气虚血瘀型。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淤型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淤型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医学的疾病名称,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本病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发病率高,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临床上,该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出血性脑中风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则多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等后遗症。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血淤型中风后遗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出自于《医林改错》一书之卷下,言“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淤阻所致。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淤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其中,气虚血淤,舌本失养,故语言謇涩;气虚失于固摄,故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淤之象。
原方组成: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方解:本病诊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本方重用生黄芪,原方剂量约为120克,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淤去络通,为君药。
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淤;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
原方活血祛淤药用量较轻,一般都在3~10克以内,临床使用时,根据病情和临床症状,可适当加大剂量。
加减:我们在原方中加入全蝎、天麻加强祛风化痰、通络开窍之功;加胆南星助清热化痰;加丹参增强补血活血的作用。
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者,加水蛭、虻虫、全虫等,以破淤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歪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陈皮、葶苈子等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肉桂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茯苓以补气健脾。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2006年6月-2012年6月,笔者选取本院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再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其中出血性中风后遗症33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7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40-50岁者20例,50-60岁者36例,60岁以上44例,单侧上下肢体偏瘫者58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蹇塞者43例;病程2-4月者48例,4-6月者30例,六个月以上者22例,血压不稳者40例,血压在正常范围者20例,血压偏高者40例。
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情分轻中重3度:意识清楚,肌力三级以上者为轻度,共36例;意识清楚,肌力2-3级者为中度,共43例;意识不太清楚,肌力0-1级为重度,共21例。
10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脑血管梗死或出血病灶。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由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1995年修订),并且采用CT进行确诊,排除肌肉关节疾病予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主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予言语不清。
次症:①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自汗出。
②手足心热,眩晕耳鸣,咽干口燥。
舌脉象:舌质淡暗或舌质红瘦,舌苔白腻或少苔或无苔,或由齿痕,脉沉细或弦细数。
具有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并参考舌脉象即可诊断。
3.治疗方法①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曲克芦丁、维生素E、脑复康、以及降压药物等。
②中药汤剂。
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各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
加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加珍珠母、枸杞子、天麻、钩藤、熟地黄、山茱萸等补益肝肾、平肝潜阳;胸部闷痛,加丹参、鸡血藤、瓜蒌皮、蒲黄、五灵脂等宽胸活血止痛;久病入络肢体偏瘫者,加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祛风通络。
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资料与方法45例经影像学证实均为脑出血,处于血肿吸收期或囊肿形成期患者,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5~72岁,病程最短者21天,最长者6个月。
症状可见舌体强硬,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嘴角流涎,饮水呛咳或口干痰多,肢体强痉或麻木迟缓,偏废不用,小便频数,自汗出,舌质嫩红,舌底脉络迂曲紫暗,脉虚,尺沉弱。
治疗方法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熟地30g,山萸肉20g,石斛20g,肉苁蓉20g,巴戟天15g,枸杞子20g,麦冬20g,五味子10g,菖蒲15g,远志15g,茯苓20g,黄芪3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归尾15g,地龙15g。
水煎服,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以语言障碍、吞咽困难为主者加胆星10g,郁金15g:上肢偏废者加桑枝20g,桂枝10g:下肢软弱无力甚者加川断20g,桑寄生20g,牛膝15g。
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语言、吞咽、肢体力量恢复正常。
②显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语言、吞咽、肢体力量较前增强。
③有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较前改善,语言、吞咽、肢体力量稍有增强。
④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语言、吞咽、肢体力量无增强。
治疗结果患者一般服药1~2个疗程见效,临床治愈8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
讨论中风的病机特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标实。
“虚”是贯穿始终的最基本病机,包括元气虚和肝肾阴虚;“实”则以瘀、痰、火为主。
脑出血中医称之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相比有其独特的病机特点。
气阴两虚者,易患出血性中风。
李东垣《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讲:“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
”元气虚衰,势必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造成津血阴液的亏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此时若不知慎养,房事不节,肾阴耗损,以致肝阴随之耗伤,或因情志内伤,肝阳逆亢,久则耗阴,肝阴不足而下及肾阴,最终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56例
影 响脑卒 中的预 后 , 使 其 致 残 卒 和死 亡卒 上 升 。顽 固 性 呃逆频 繁 发作 , 可导 致颅 内压 增 高 , 加 重脑 损 害或诱 发脑 疝 。 因此对脑 卒 中伴顽 固性 呃逆患 者应 尽早 干预 治疗 , 有 利于 卒 中的康 复 。 中医认 为 , 呃逆是 因寒 气蕴 结、 内热 炽盛 、 气郁 痰 阻 、 气 血 亏 虚 等 因 素致 胃气 上 逆 动膈 而成 。《 素问・ 宣 明五 气篇 》 说“ 胃为气 逆 , 为哕” 。 其病 因虽 有 虚实寒 热 , 笔 者 认 为 卒 中后 呃 逆绝 大 多数
马 继 红
摘要: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 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 组, 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 ,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疗程均为 1 个月,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
效率为 9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 9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 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加减; 针灸; 推拿; 脑中风后遗症
气止 呃 , 二 者 共 为 主 药 。党 参 补 中 益 气 , 生 姜 温 中降 逆 。诸 药 合 用 , 使 胃寒 去 , 脾虚 除, 逆气降 , 则 气逆 自 止 。代 赭 石色 赤 , 性微凉 , 而 其 质重 坠 , 又 善镇 逆气 , 降 痰涎 , 止 呕吐 , 通燥 结 , 用 之得 当能 建 奇 效 。生 研 服 之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赵永强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06(006)003
【摘要】笔者于1999年3月~2004年5月,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赵永强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长治,0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
【相关文献】
1.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 [J], 李素娟
2.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J], 王素霞
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刍议 [J], 戴立贞
4.腹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J], 曾铄淇
5.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刍议 [J], 戴立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组成:黄芪90-12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全蝎15克,天麻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
服法:水煎2次混合,分4次服
功用:益气养血,祛风止痉,化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
组方依据: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梗塞等。
中风后遗症,是指脑血管病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遗留下肢体偏废,失语,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精神呆滞等一些列功能障碍性症状。
中医认为发病以气虚血瘀多见。
病因为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或饮食不节,痰浊内壅,或素体阳亢,阴津亏虚,或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外侵而发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理修复过程缓慢,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遗留后遗症。
治宜补气养血,化瘀通络。
药用大剂量黄芪以大补元气,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首先必须行气,然后才能活血化瘀;配以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血,活血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地龙,全蝎,天麻清热止痉,搜风通络;桂枝温阳化气,通络散痹;甘草解毒和药。
诸药互相配合,可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加减:言语障碍者,加菖蒲,郁金以开窍益智;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防风以祛风止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大黄以润肠通便。
体会:补阳还五汤是一剂补气活血通络的有效方剂,出自我们唐山王清任老前辈的《医林改错》,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病。
在该方的基础上添加熄风止痉,温经通络之品,意在有利于患者肢体,语言的早日康复。
本方久服缓治,则疗效显著。
另外配合针灸按摩,会事半功倍。
补阳还五汤治疗50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是 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 ,仅次于胃癌 ,本组病例 结合活检 ,确诊并不困难 ,一旦确诊需积极手术治疗辅助放化 中, 直肠 癌多于结肠癌 , 内镜下形态以溃疡型居多 , 病理分型主 疗 , 有效 延长 寿命 , 高 生存 生 活 质量 。 能 提 要是 腺 癌 占 8%以上 , 次 为黏 液腺 癌 , 性多 于 女 性 ,0岁 以 0 其 男 6 另外 ,结 直肠 腺 瘤 或息 肉内镜 下 治 疗 者 ,应 间隔 6 月 个 1
关键 词 : 阳还五 汤 ; 补 中风 ; 复期 ; 恢 临床 观察 中图分 类号 : 25 文献 标识码 : R 5. 2 B 文章编 号 :06 07 (0 )1 04— 2 10 —9 92 1 2—0 8 0 1
中风病在历代古 医籍中有 中风、 类中风、 偏枯等病 名 , 现代 1 资 料 与方 法 . 1一般资料 :选取我 院自 20 09年 1 2 1 年所收治 的符合 月一 0 0 医学 中 的脑 梗 塞 、 出血等 均 属该范 畴 , 病 临床 主要 表 现 为突 1 脑 该
排便 习惯 , 止便秘 。 4 岁 以上 , 亲属有 直结 肠癌 史 , 族 参 考文 献 防 对 J 0 一级 家
性( 非家族性 ) 肠道腺瘤或息肉, 应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 。 【 庄 建 辉 , 晓 波. 囊切 除 与 结直 肠腺 瘤和 结 直肠 癌的 关 系【. 1 1 李 胆 J 1 结 直肠 癌 的 临床 表现 多样 化 , 期 多无 特 殊症 状 , 早 但有 些 症 中华 消化杂 志 ,0 13 ( ) 2 1 ,12 .
状 可 能是 结 直 肠 癌 的 早期 表 现 : 痛 ( 别是 下腹 痛 ) 血 或 黑 【1 在 德. 科 学第 6 M】 腹 特 便 2吴 外 版【 .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作者:王晓明来源:《商情》2019年第25期[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用于中风后遗症临床治疗的效果,并探讨药物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2017.5~2018.7收治的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乙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较高于甲组76.0%;治疗后,乙组血清sICAMI、SVCAMI低于治疗前与同期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疗效观察作用分析中风后遗症,是中风病急性期后在肢体、于洋与运动功能等方面遗留的后遗症,其具有致残率高、病程漫长等特征,对患者生命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均构成严重影响。
采用有效方法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症状,对改善生活质量与优化预后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国著名医家王清任创造补阳还五汤方剂用于本病临床治疗中,取得的疗效较为理想,作用显著。
本文选择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集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治时间为2017.5-2018.7。
均有明确临床诊断,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参与,排除合并中风后遗症史、消化道疾病、精神类疾病及严重过敏史者等。
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甲组男女构成比为3:2;年龄49~74(67.4±3.6)岁;病程7~36 (16.7±3.6)个月。
乙组男女构成比为1:1;年龄51~75(68.6±3.7)岁;病程8~35(17.5±3.8)个月。
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一经确诊后,均予以常规治疗,三磷酸胞苷二钠60mg+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50例
花 1 g当归 1g 赤芍 1g 甘草 6 。 2, 5, 5, g若气 虚甚者加党参或人参等
补 气 药 ; 瘀 甚 者 加莪 术 、 血 三棱 等破 血 通 络 之 品 , 加水 蛭 ; 或 口角
流涎、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 、 远志以化痰宣窍 ; 肾阴虚 、 肝 兼有痰 热或风阳痰火者忌用黄芪。 日 1 , 每 剂 水煎分服。伴高血压者服
垦 医叁症 2 1 年 8 00 月第 1 卷第 8 9 期 JT M.u.00 V11,o8 E C A g21 ,o 9N . .
有 效 1 ( 12 % )无 效 4例 ( 25 % )总 有 效率 8 . 0 。 0例 3 .5 , 1.0 。 75 %
3 讨 论
有 限 公 司 生产 ) 0 m 加 入 5 葡 萄糖 注 射 液 2 0 L静 滴 , 日 40 g % 5m 每 1 。 治疗 组 加 服 补 阳还 五汤 : 芪 4 g 地 龙 2 g 桃仁 1g 红 次 黄 0, 0, 5,
机。 祛风通 络, 活血化瘀 , 解痉止痛为本病治疗 大法 。《 灵枢 ・ 官 针》 篇指 出“ 络刺者 。 刺小络之血脉也 , 以逐邪气而来血气 ”学者 。
研 究认 为刺 血 能 迅 速 降 低 颅 内 动脉 的平 均 血 流 速 度 ,缓 解 血 管 痉 挛状 态 , 而达 到缓 解 偏 头 痛 症状 l本 方 法 以 内服 血府 逐 瘀 从 。
偏 头 痛 发 病 机理 比较 复 杂 , 因 尚未 明确 , 多认 为 是 早 期 病 大 的血 管 痉 挛 和极 期 的血 管 扩 张 导 致 颅 内血 流 量 减 少 , 使脑 缺血 、 缺氧 而 致 偏 头 痛 。本 病 属 中医 学 “ 风 ” 头 范畴 , 所 谓 “ 为 百病 即 风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何保军【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则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22【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中风后遗症【作者】何保军【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指由饮食、遗传、情志等多种因素引发脑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脑中风治疗后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功能障碍等[1-2],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3]。
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疗效明显,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收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0例。
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5.67±3.98) 岁;单侧上下肢偏瘫者13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蹇塞者18例;合并高血压者19 例,冠心病者12 例,糖尿病者13例;病程1.0~12.2个月,平均(5.65±0.87)个月。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半身麻木50例临床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S 10软件进行 分析 , . P S1. 计数资料 用 检验 、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
2 结 果
2 1 疗程结束后血压下降情况见表 1 . 。 表 1 治疗后血压变化 ( P , s k a x± )
1 2 治疗 方法 .
血管药物 1周以上 , 查血糖 、 血脂 、 电解质 、 肾功能 等实 血 肝 验室指标 , 治疗后复查上述项 目。8 0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
( 品名 : 商 络活喜 ) g 1次/ , 5m , d 治疗 2周后如 血压下 降不理 想可增加剂量至 7 5—1 , . 0mg 1次/ , 程 4周 。观察 患者 d疗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月第 2卷 第 1 5期
C i o rgAplA g2 0 , o. N . 5 hnJM dDu p ,u 0 8 V 12。 o1
月至 20 0 7年 1 0月诊治的高血压患者 8 0例为研究对象 , 中 其 男4 9例 , 3 女 1例 , 年龄 5 7 5— 8岁 , 平均 6 . 。所有 患者 6 5岁 均符合 WH 0 2年原发性 高血压诊 断及分 级标准 , 中 1 O 20 其 级 1 1例 , 4 2级 8例 , 2 例 ,0例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 血 3级 1 8
压, 无严重心 、 、 脑 肾并发症。合并 冠心病者 2 8例 , 合并糖 尿 病者 9例 , 合并 高脂 血症 4 例 , 1 无钙 离子拮抗剂禁 忌证及过
敏 史。
现为血压波动大 ,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 且靶器官并 发症多 , 8 患者治疗前均停用 所有 降压 药物及扩 0例 因此药物治疗时应 特别注 意降压 药物 的不 良反 应。 因老年 人代谢和 内环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 , 可影响药物 在体 内 的分布 、 代谢 和排泄 , 故应尽可能选用降压效果 好 、4h平稳 2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文/ 陈越(河南省管城片仔癀国医国药中医门诊部)中医所谓之“中风”,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临床多见气虚血瘀型患者,现分享一案例如下。
病案举例倪某,女,64岁。
患者于2018年4月12日早上中风并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现左侧肢体痿废不用,左嘴角及左眼皮抬不起来;怕冷,左腿尤甚;咳嗽有痰;小便黄;大便成型,色黑;舌淡胖,苔厚有水滑之象,脉未查。
既往有脑梗史、糖尿病病史。
处方:黄芪50g,当归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5g,红花5g,桃仁5g,茯苓10g,木瓜15g,制附子5g(先煎),川牛膝6g,防风5g,炙甘草5g,干姜5g,15剂,水煎服,日一剂。
5月29日二诊:缓解,足部明显有力,左胳膊情况在医院被诊断为“半脱臼”;效不更方,加生地10g、麦冬10g、竹叶5g,15剂,水煎服,日一剂。
6月19日三诊:转,左腿练习走路时脚尖能翘起,会用力;咳痰较之前明显好转,仅偶尔有之;左胳膊再次检查,非脱臼而是肌肉下垂,出汗是人体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体温调节和促进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失常的病症。
汗液与营卫的关系汗液的生成与调控与人体的营卫功能密切相关。
《素问“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素问•评热病论》又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汗者精气也。
”这是说汗液来源于人体转化水谷之精微物质。
《灵枢•决气》云:“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灵枢•痈疽》又云:“津液和调,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夜间入睡即作,寢时汗出,醒后汗止,以胸颈部为甚,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痰涂片找结核杆菌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曾服“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等方剂加减治疗,症刻下:夜间盗汗,寐时汗出,醒后即文/ 李灵辉(福建中医药大学) 【指导老师】张喜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导师)(上接第42页)患,《辨证录》云:“有人身未颠仆,左手半边不仁,语言謇涩……血虚之故。
补阳还五汤:王清任之《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王清任之《医林改错》杏林医话汇编补阳还五汤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5801人已访问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
近几年来,笔者活用该方,用治周围神经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兹介绍如下。
面神经麻痹张某,女,35岁,教师。
1993年11日4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因睡觉吹电扇,致晨间醒来出现右眼流泪、闭合不能,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说话、露齿时尤为明显。
某人民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经抗炎、抗水肿、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近2个月,效果不显著。
后又改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3个多月,仍无明显进展。
余询知患者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
察其面色萎黄,舌淡、苔薄润,脉细缓无力。
此乃气虚邪中,脉络痹阻。
予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90克,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各6克,当归、葛根各15克,地龙、白附子各10克,水煎温服。
5剂后,病情大减,连服10剂,顽症得愈。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多系脉络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头面,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纵弛不收而发病。
本案病人久治不愈,实乃由于气虚邪侵,络脉痹阻。
故治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加葛根、白附子祛风通络。
诸药配伍,正气回复,驱邪有力,病遂获愈。
腓神经麻痹张某,男,25岁,工人。
1993年11月1日初诊。
患者昨晚睡觉时右足露在外面,今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右下肢无力、麻木,右足上抬困难。
查:右下肢小腿外侧及足背区感觉减退,右足下垂,背屈不能,行走时足尖先着地,呈拖拉步态,诊为腓神经麻痹。
经肌注维生素B12、硝酸——叶萩碱,口服维生素B1、复方丹参片、氟美松等,并配合针灸治疗1个月,效不显著。
余视其舌淡胖、苔薄润,脉沉细弱。
辨为气虚络阻,下元虚损。
予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90克,当归、赤芍、怀牛膝、石斛各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各10克。
水煎温服。
服药5剂,下肢较前有力。
补阳还五汤在中风恢复期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中风恢复期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6-03-02T10:06:46.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田德锏1 田思思2[导读] 湖北巴东绿葱坡卫生院中医科采用补阳还五汤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可靠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湖北巴东绿葱坡卫生院中医科 444318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补阳还五汤在中风患者恢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为总有效率为对照组的无效率为总有效率为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可靠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恢复期;应用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加,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体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成为了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现代医学中脑出血、脑梗塞等均属于中风的范畴,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多为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言语不利或者是突然昏倒等,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的恢复期主要指的是发病半年以内,恢复期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段,目前临床上并无特效的西医方法治疗中风,而中医在中风治疗方面积累了较多丰富的经验,本次研究采用补阳还五汤的方法对50例中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且均处于中风恢复期,即发病两周至半年以内。
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心脑血管疾病
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心脑血管疾病……试试这首清代传世名方!原创医路同行呀杏林明医 1月28日收录于话题#通讲50首经方68个仲景神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治癫痫、阳痿、甲亢等几十种病……最全解读来了!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
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
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临床该如何使用补阳还五汤呢?赶快看看!1方证、病机本方是清代名医王清任针对中风半身不遂而制的方剂。
王氏指出:“人之半身不遂,由元气亏损。
夫人之元气,分布周身,若亏损过半,经络自然空....故半身不遂”。
后世将此说法归纳为“气虚血瘀”。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的动力是“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亦血瘀。
气虚不能行血,以至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故致半身不遂,口眼咽斜;气虚血滞,舌体、面肌失养,故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气虚失于固摄,气化失司,则小便频数,甚或尿遗不禁;太白、脉缓为气虚佐证,舌黯淡为气虚血滞之征。
综上所述,本方病机为气虚血滞,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
2药证补阳还五汤便是一张补气活血的方剂。
方中主要以大剂量黄芪补气,当归、赤芍药、川芎、地龙、红花、桃仁等药物活血化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作者:张新亮杨喜娟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9期
摘要:“他暗示”是人与景观公共艺术、环境的一种心理感染的过程,有多方面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他暗示”在景观公共艺术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使人在视觉上有美的享受,同时对人的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增加了许多趣味性,增添了环境的氛围,增强景观公共艺术的变现力。
关键词:“他暗示”;景观公共艺术
“他暗示”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它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方式含蓄、间接等,并且会对他人的活动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他暗示”作为一种心理暗示,它能够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各种实验,许多心理学家证明;当一个人不由自主的接受了某种暗示,并且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时,就是受到了暗示效应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暗示效应所影响。
一、“他暗示”的积极作用
积极的“他暗示”在人的潜意识里面输入的信息是积极的,并且通过多次输入积极的信息,人的潜意识里面才会逐渐吸收,同时能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积极的心态。
美国成功学励志专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
成功人士积极的心态是失败者不具备的。
”可见,因为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人变得自信、坚强和快乐,并且在生活中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能力。
同样,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健康积极的“他暗示”对游客及行人的心理影响也是乐观的。
二、“他暗示”在益阳市景观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一)益阳市栖霞寺建筑群
栖霞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麓,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4世纪末期),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都所建,原名宝泉寺。
据传明建文帝因宫廷动乱,被逼出走,在此削发为僧;后人重修时,以其曾为帝楼,改名为栖霞寺。
经过一个学期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栖霞寺连廊里有许多和玺彩画和苏式彩画,苏式彩画的施色,与旋子彩画基本一样,也是以青绿二色为主,但某些基底色,较大量地运用了各种间色,比如石三青、紫色、香色等等,所以这类彩画可给人以富于变化和亲切的感受。
苏画细部题材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有各种历史人物故事画,有百态千姿的花鸟画,有表现殿堂楼阁的线法风景画,有笔墨酣畅的水墨山水画等等。
这些趣味活泼的绘画内容,潜在暗示游人内心的感情变化,多使游人内心亲和愉悦。
(二)益阳市白鹿寺
白鹿寺临资江而建,是南岸一道宏伟壮丽的景观,寺前殿有联云:“白鹿含花闻经听法,青猿献果供佛斋僧。
”据说,广慧禅师在此初建茅庵,常向四众善信讲经说法,一日,一头白鹿含花前来供佛,侧耳静听广慧讲经。
唐宪宗闻之,查实后乃奏准建寺。
目前,常住僧众四十多人,佛教很是兴盛。
最著名的白鹿晚钟、诗廊、塔林。
临街山门,雄伟壮观,红墙拱门,气派恢宏,大大超过了古寺山门。
它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传统古代建筑风格。
典型的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
其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如宫殿正门前石狮等。
充分反映了我国伟大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整个寺庙雄浑壮观给游客一种威严不可侵犯之感,潜在暗示了本建筑群的壮阔之感,增添了寺院的香火气息和佛教文化的氛围,给游人增添了许多游玩情趣,特别是对儿童的认知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三、总结
“他暗示”作为一种观念必然应当作用于具体的景观设计中才具有意义。
如何把积极的“他暗示”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场所中是需要我们持续探索的问题。
我们如何将设计前的立意最终在整个场所性中体现,如何将最终意图体现出来,是我们设计最需要解决的。
如何做好设计对象的“他暗示”是对设计思想的增强。
景观的“他暗示”是建立在对场所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景观的“他暗示”是通过场所传递给人的,场所是人和环境情感交流的桥梁,是环境与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的“他暗示”也是人通过对环境的认知,从场所中解读出的某种精神情感或社会文化主题。
景观“他暗示”就是运用景观语言、手段表达传递场所的深层涵义,所谓的景观语言包括景观的空间结构、立面形态、绿化配置、铺装、水体等构成元素,在景观“他暗示”中这些景观语言的构成形式被赋予某种意义,人们以此达到对隐喻主题的认知。
一方面景观形式语言和隐喻的主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另一个方面,对隐喻主题的认知依赖于观赏者的文化经验和某种背景的提示。
综合上文所述,设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公共景观艺术的认知。
所以在一个完整的公共景观的设计构思中,我们需要把想要告诉观者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暗示到该景观的设计主题中。
参考文献:
[1]李佳衡.“他暗示”在景观公共艺术中的运用[D].南昌大学,2013.6
项目名称及编号:2015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项目《“他暗示”在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中运用的研究——以益阳景区为例》,编号为:2015xs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