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这一知识点,本节课将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分析荒漠化实例,探讨防治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强调荒漠化问题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保;
3.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分享心得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荒漠化实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让学生直观感受荒漠化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2.创设生活情境,如模拟荒漠化环境下的生产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荒漠化带来的不便,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小论文,深入分析荒漠化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一节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准确分析干旱的成因,能够说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通过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提高区域认知能力,发展综合思维。

3.意识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

教学难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诵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并提问: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景象?是我国的哪个地区?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过渡】同学们从诗中能够感觉到诗中描述的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其中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土地荒漠化是这一地区常见的生态问题。

为什么西北地区会形成干旱的特征,这一特征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二)新课讲授1.位置和地形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仔细读图思考问题:(1)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并让学生在图中大致勾画出其范围。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2)西北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主要有哪些地形单元?(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地和巨大的内陆盆地,主要有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总结: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过渡】一个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西北地区有怎样的气候特征呢?2.干旱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思考:位置和地形对于西北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影响?(位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山岭的层层阻挡,青藏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因此造成了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过渡】这样的气候特征有哪些直观的表现呢?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的变化》图,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思考:(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有什么变化?(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干旱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过渡】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非常突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仅仅是由于干旱吗?3.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播放《大漠长河》纪录片第二集风沙袭城片段,组织学生结合视频资料和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5分钟的时间展开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本区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的活动提供了动力因素。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结合GIS等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通过学习荒漠化防治的实例,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为保护家乡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生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解有待提高,教学中需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较强,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存在差异,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堂练习题,尤其是分析题和讨论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2.撰写小论文: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6.创意设计:设计一项针对荒漠化防治的公益活动,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具体方案等,要求具有可行性。
7.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按时完成,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以期提高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4.实践操作:运用GIS等技术手段,分析荒漠化发展趋势,让学生亲自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方法与途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趋势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3.创设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开展GIS技术培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GIS分析荒漠化的方法。
5.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6.结合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荒漠化。
3.荒漠化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荒漠化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荒漠化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荒漠化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
2.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在现实中是如何应用的?
3.你认为还有哪些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方法?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第一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和自然背景『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观点与表现1.观点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半润湿地域的□01土地退化。

[ 自我研究 ]荒漠化和荒漠化的含义有何联系?提示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化包含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波及人类乱垦滥伐所致使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损坏等。

此中风力长久侵害形成荒漠化,流水长久侵害作用形成石漠化。

2.原由0203经济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

是□ 天气变异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分的□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惹起的□04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05次生盐渍化。

4.现状06(1) 世界:约□ 1/4 的陆地、 2/3 的国家和地域遇到荒漠化的威迫。

(2) 中国:全世界荒漠化面积大、□07散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08西北地域最为突出。

[ 自我研究 ]“荒漠就是荒漠化”的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

①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

②荒漠化主假如指非荒漠地域,因为自然作用、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遇到损坏,使本来的土地渐渐演变成荒漠的过程。

③荒漠化过程可最后形成荒漠,但荒漠不必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

二、我国西北地域干旱为主的自然特点1.地点范围01 02 03 04 05 □大兴安岭以西, □ 昆仑山—阿尔金山—□ 古长城一线以北, 大概包含□ 新疆、 宁夏、 □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点东部是辽阔坦荡的□06高原;西部山脉和□07盆地相间散布。

[ 自我研究 ] 简要说明新疆地形构造特点及其含义。

提示 “三山夹两盆”。

“三山”是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主要景观0809□干旱是最明显的自然特点,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点。

4.内部分异:以□10贺兰山为界,以东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5.柔弱的生态——荒漠化的潜伏威迫6.天气异样:是致使荒漠化的主要□16自然要素。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家乡一处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

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2、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作用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1.图像分析法2.案例分析论证法:学法指导:1.观察法:在阅读荒漠化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时用此方法。

图 a、b是植物的根,c是植物的叶。

可仔细观察得出根叶的特点。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3.逻辑方法:在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时,采用此方法。

位置、地形→气候(干旱)荒漠化人为因素教学程序:本节的导入采用问题式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2个问题: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等各具有什么特征?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之后承转进入第二个环节。

[板书]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根据学生自习课上的预习,让学生回答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之后老师总结性讲解:①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展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联结在一起形成荒漠化或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

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a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荒漠化的形成背景;(2)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b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增强对资源环境和保护意识、法治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反思近两年来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引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让学生意识到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教学开展>解读本节学习目标。

一、荒漠化的概述(学生思考并回答)荒漠化一般发生在什么地区?荒漠化的本质是什么?荒漠化的表现有哪些?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关系如何?荒漠化的现状如何?(教师)点拨,并出示荒漠化的现况资料,引入西北地区。

二、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点,思考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西北地区内部自东向西景观的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变化?(教师总结)三、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小组讨论)联系西北地区,思考:荒漠化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概念2.发生地区3.主要表现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2.地形特征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1)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2)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1、干旱为主的环境2、气候异常【教学反思】《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教材: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考纲内容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关爱,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增强学生对国家荒漠化防治政策的认同,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的决心。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内容: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荒漠化概念、成因、影响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理解;
-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业量适中,确保学生能在课后充分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4.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态度,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利用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荒漠化问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的决心。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影响:讲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析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本节教材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教材以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为出发点,分析了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形成条件,为后面知识的进一步展开作好了铺垫。

二、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环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基础,人类活动起着决定作用,教材从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使知识与上面内容形成一有机整体。

三、荒漠化的发展我国荒漠化现象目前仍在不断扩展。

教材以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绿洲的相继放弃为引子,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当利用以及公交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说古是为了论今,是为了揭示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警示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荒漠化的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材介绍了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以沙坡头的治理为例,结合本地实际,了解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断探索。

本节课的“活动”紧扣教材内容,它是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和应用课堂知识的评估材料。

因此,活动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区域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水分含量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退化、沙漠化加剧而导致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

二、荒漠化的发生原因1.气候因素:荒漠化的形成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密切相关,降水量减少、蒸发增大、气温升高等气候因素会使土地逐渐呈干旱化趋势。

2.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放牧、过度勘探水资源、对土地的过度使用等会导致土地干旱、沙漠化和荒漠化同时加剧。

3.大气污染:气候恶化以及酸雨等污染对于土地生态的破坏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表现1.温带荒漠:罗布泊、贺兰山南麓、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2.生产型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饮马河沙漠3.人类活动造成的退化: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道路建设、采矿、沙漠旅游等旅游项目对于荒漠化形成有极大的帮助。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适度放牧:降低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适度放牧可以使得草地得到保护和更新,从而减缓一定的荒漠化进程。

2.发展防风林:发展适宜分布的防风林种,可以起到保水、固土、防风、防沙、减少风沙对于至极城市的污染等等功能。

3.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对于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实行合理的水利工程,以及提升人类对于水资源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能力。

4.恢复生态环境:加强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专项研究和实际工作,实施植被恢复、沟壑稳定、风沙防控、水土保持等各种技术防治措施,以增强生态环境的韧性和恢复力。

五、结语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是全球性的重要任务,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的西北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干旱荒漠化区域之一,也承受着很大的生态压力。

我们应该加强科学前沿技术的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把荒漠化的防治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让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让生命之花永争盛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荒漠化防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完成案例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内容紧密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原因和危害,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法。
2.能够分析荒漠化问题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现实意义:本节课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讲解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节课不仅传授了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还设计了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3.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法,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等,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像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影响,理解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基本情况。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荒漠化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展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防治措施的认识。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科普宣传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6.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对荒漠化的了解,如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分析西北地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

2.掌握荒漠化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3.结合区域特点了解荒漠化防治的策略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知能点拨
1.荒漠化的成因
(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土地退化,并最终形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因素
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条件)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的进程。

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
西北地区的荒漠类型多、面积广,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沙质沉积物有关。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
(3)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如下图表):从荒漠化与人类的关系看,荒漠化的发
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另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迫于生计,人们无可选择地被迫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加快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2.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和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荒漠化;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现象;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

(2)防治的原则和经验:
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整治。

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的治理经验和措施。

如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技术、设置沙障固沙造林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

典例鉴析
典例 1.读“内蒙古某县土地荒漠化状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土地)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________;
二是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______ ___
___。

后者主要包括:_____
___________。

(2)上图中土地荒漠化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实际,在防治荒漠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

解析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重点强调人为因素,如樵采、放牧、开荒等。

如果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注意协调人地关系,土地荒漠化就会得到逐步治理;反之土地荒漠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答案(1)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1963年~1978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迅速;
1978~1998年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从1963年~1978年由于此区过度开垦草原破坏植被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从1978年~1998年由于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用防风固沙措施,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3)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 读图,回答:
(1)我国这部分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2)A地沙漠的名称是,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解析认真审题并仔细读图,是解答此题的基础。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我国沙漠、戈壁最主要的分布地区。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草地退化、耕地退化和林地退化,其中以草地退化最为严重和普遍。

除气候因素外,造成这一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造成土地压力过大,尤以地表植被破坏最为突出。

因此,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缓解和改变土地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近几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3.沙坡头流沙治理的主要措施是()A.飞播种草 B.钻孔深栽 C.设置草方格沙障D.引水灌溉4.有关我国荒漠化地区社会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以农牧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②人口稀少、地广人稀③开发较晚,荒地广布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材料: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

每当夏季,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流经甘肃,最后到这里汇集成许多季节性的湖泊。

五十年代,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上游地区不断的截流引水,使到达额济纳旗的河水急剧下降。

许多湖泊,沼泽消失了,胡杨林也死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据此回答5~7题
5.夏季弱水源头的河水主要来源于()A.雨水补给B.冰雪融水补给C.湖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6.冬季额济纳旗的湖泊水量变化规律是()A.收入小于支出,湖水减少B.收人大于支出,湖水减少
C.收于大于支出,湖水增多D.收于小于支出.湖水增多
7.额济纳旗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温带沙漠气候
二、综合题
8.右图所示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回答:
(1)从图中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荒漠化
主要是由 造成;其中

是最主要的危害。

(2)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面积巨大,从
自然原因分析主要是。

(3)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气象灾害最突
出的是 。

(4)图中的“樵采”一项主要是指 ;减少“樵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你认为有哪些。

(5)为了防止我国土地荒漠化继续扩大,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9.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是 ,山脉
是 ,沙漠是 。

铁路
是 。

(2)C 处东南方向地形区的名称是 ,
该地形区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A
处设置了 沙障。

(4)该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5)该河段最大的水文特征是 。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B
6.A
7.D
二、综合题
8.(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3)沙尘暴。

(4)砍伐森林作为生活燃料;因地制宜利用沼气、地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种植薪炭林,推广省柴灶。

(5)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9.(1)黄河贺兰山腾格里沙漠包兰线(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3)草方格(4)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5)凌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