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宗白华_美学散步_的艺术特征讲解
从《美学散步》看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2016/08从《美学散步》看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文/吴梦柯徐果【摘要】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用不同于一般学术文章的手法,阐述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书中涉及中国古典艺术的各个门类,以及西方有代表性的艺术思想。
书中宗白华先生提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形式与内容,“虚、实关系”以及“意境论”等,这些构成了蔚为大观的中国古典美学。
其中,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对立与融合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这正是本文所论的重点。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古典艺术;美学思想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各种手法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在绘画中,无论是透视方式还是用笔方式,就连基本的作画工具都大相径庭。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对中西艺术的这些差异性有着深刻的阐述,对中国古典艺术中各种手法的对立与融合尤有独到的认识,并将其归之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引用了沈复《浮生六记》中的观点,认为中国艺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
《美学散步》全书将“大、小”“实、虚”“深、浅”“藏、露”这种看似对立的美学观点加以对比,但又采取了一种非常中庸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宗白华特有的美学思想。
一、内容与形式的对立:错彩镂金与初发芙蓉的美宗白华认为“大量的出土文物器具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鲜的古代艺术形象”,透过这些艺术形象,我们可以体会到千百年来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延续。
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的美学思想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都一直存在。
各种古籍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掘都可以发现这样的资料。
而魏晋六朝涌现的美学思想为后代美学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陶潜、谢灵运、顾恺之、钟繇、王羲之等名家,他们对于唐以后的艺术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各种艺术理论,比如《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古画品录》,更为后来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六朝时期是美学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宗白华 美学散步 美学和文艺一般原理
宗白华美学散步美学和文艺一般原理宗白华美学散步:美学和文艺一般原理1. 引言宗白华是一位资深的创作者,他对于美学和文艺的研究深入浅出,为大家揭示了美学和文艺的一般原理。
本文将会从浅入深,详细解释相关原理,让我们一同沿着宗白华的思维步伐,进行美学散步。
2. 美学的基础概念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感受、审美判断和艺术创造的学科。
宗白华认为,美学的核心是审美体验,通过感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获得美的体验。
3. 美感和审美价值美感的来源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主观感受,可以通过感知美的形式、结构、色彩、音韵等要素来产生。
宗白华指出,美感的来源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如视觉、听觉、情感等。
审美价值的判断审美价值是人们对于美的喜好和价值的评判。
宗白华认为,审美价值的判断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喜好。
然而,美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它们能够引起多数人的共鸣和认同。
4. 文艺的一般原理文艺的定义文艺是以文字、语言、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宗白华认为,文艺是人类感性认识和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文艺的创作原则宗白华总结了文艺创作的几个重要原则: - 真实性:艺术作品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和社会,具有可信度和可靠性。
- 独特性:艺术作品应该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与众不同,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 表现力: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 美感: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美的形式和结构,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享受。
文艺的影响力文艺作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宗白华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传递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 结语通过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我们对于美学和文艺的一般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美学的核心在于审美体验,而文艺则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浅析《美学散步》的东方审美观
浅析?美学散步?的东方审美观[摘要]?美学散步?虽篇幅短小,笔墨简淡,而微言大义昭著,表达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追求。
在探讨美学思想问题时,宗白华注重中西比拟,但他显然更倾心于中国的艺术。
白老始终以中国的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把从西方学到的理论与中国的艺术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美学观念、艺术传统相比拟,在比拟中鉴别,在比拟中高扬中国的艺术精神。
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本文笔者就来分析一下他所独具的东方审美观。
[关键词] ?美学散步?;东方;审美观这本美学巨著的显著特征就是鲜明地表达着浓郁的东方审美观。
想要准确理解宗白华的东方审美观,就需要把握他所独具的美学思想和学术观点,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深刻、准确地理解他的具体美学观点。
才能从中得到新的有益的启迪。
通过分析我们将看到宗白华的美学视野中,虽然具有西方之智慧,但根本的那么是他的东方审美观。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始终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主导。
宗自华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备受优良教育,祖辈的荣光,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说对宗白华以后的人生选择起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始终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主导,宗白华始终对中国古典智慧抱着积极的肯定的态度。
他从小就涉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父辈的影响下,很早就接受到了各种新思想、新知识,学会从自然界的错纵复杂变化中反观社会人生,将东方的智慧作为自己的审美标准来看待和研究某些重大问题。
宗白华极为倾心于庄子、康德、叔本华、尼采和歌德的思想成就。
庄子崇尚自然,得意妄言,反对雕饰,虚静坐忘的哲学态度和人格理想,应和了宗白华的心里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慕。
在他眼里,庄子成了中国思想史上最与自然接近、最富于自觉观察的人,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家。
这些都给后来潜心于中国美学的思想的宗白华以深深的影响,因而他思维活泼,眼界宽阔,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美育教育事业,全身心沉潜于美学艺术和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硕果。
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赏析
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赏析赵峰【摘要】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一生最重要的美学论要汇编,词句充满诗意、优美迷人,是中国美学的经典.在这部著作当中,他运用比较研究,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充分显示了宗先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很好地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体现了其高雅的审美情趣.《美学散步》深刻体现了宗白华先生追求生活艺术的姿态,突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宗白华;《美学散步》;审美领悟【作者】赵峰【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委党校【正文语种】中文(一)宗白华先生在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
有人用“南宗北邓”的称号称呼宗白华和邓以蛰先生,也有研究者将宗白华与朱光潜先生并称为现代美学的“双峰”。
还有学者把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蔡仪、高尔泰并称为“当代美学五大家”。
《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中有这样一段话:“早在 40 年代,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对当时担任《哲学评论》业余编辑的冯契先生说过,中国真正构成美学体系的是宗白华。
”这些赞誉充分肯定了宗先生对中国美学的独特贡献,体现了宗先生深厚的美学修养。
宗白华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
他一生都试图将自然和艺术融为一体,将美学对象锁定为宇宙、人生和艺术的统一,他试图用通俗却充满诗性的语言把深刻的思想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
但是他最钟爱的还是中国古代艺术,他在中国美学的研究中充分借鉴西方哲学思维,融入了西方理性冷静的审美模式,这是他对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
他著有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宗白华全集》及《艺境》等。
(二)《美学散步》的主要意蕴《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一生最重要的美学论要汇编,词句充满诗意、优美迷人,是中国美学的经典。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关于美学思想艺术的全面讨论。
在这本书中,宗白华阐释了美学思想艺术的要素,表达了其崇尚美好、平等、包容的理念,并且以散文形式展示了美学思想艺术的张力。
在宗白华看来,美学思想艺术是一种历史性的视角,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美学思想艺术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比如,宗白华提出“所谓的理财,不仅仅只是谈钱,而是建立一种能够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文化形态”,这使得我们能够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及其社会价值观,从而提高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程度。
其次,美学思想艺术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并有助于在日常工作中探索和使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宗白华提出,“时刻注意和感受自然的细微之处,以及人类和自然间不断变幻的关系,这会让我们把自然作为友好的伙伴,进而在工作中更灵活、更创新”。
第三,美学思想艺术可以增进我们的本土文化研究,以期促进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
比如,宗白华强调了“把新旧文化结合,把传统和现代文化相互促进,这会使文化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美学思想艺术可以通过宣扬精神文明和文化共情来营造和谐社会。
比如,宗白华指出,“从根本上讲,‘美学散步’就是要把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以求和睦、平等、互助、共生的精神,在文明的、美好的社会中共同生活”。
从上述对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艺术的探讨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他高度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为社会和谐发展所做的贡献。
他所表达的美学思想艺术在现代文明世界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只有通过尊重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而实现和谐发展。
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空灵”与“充实”
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空灵”与“充实”摘要:“散步美学”是宗白华所特有的美学体验方式,以“意境”为核心,他在文艺批评与审美体验中“终生情笃于艺境的追求”,追求“空灵”与“充实”的美学人格理想。
本文将通过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分析传统文化中“空灵”与“充实”的表现方式,进而体验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过程关键词:《美学散步》;文化;空灵;充实;审美体验散步,这一悠闲、无所拘束的活动,看起来毫无章法、没有任何目的可言,但却为许多名人大师所钟情。
而熟悉宗白华的人都知道,宗先生也酷爱这项运动,他还把这种精神引入了美学研究,铸就了其独树一帜的审美体验——“散步美学”。
宗白华认为“空灵”与“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也是艺术家人格的两元,它们充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
作为一个要在构建中西方文明“对话”中为中国争取“话语权”的美学大师,宗先生一直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素材的充分利用,也因而他才在终生的审美体验中追逐“空灵”与“充实”这一艺术精神的本质,追求这样的美学人格。
一、“空灵”与“充实”空灵即灵活而不可捉摸。
宗白华说,空灵就是“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美学上谓之“静照”。
它是美感养成和产生的根源,这种“空灵”是创作的标准,更是对创作主体的一种要求。
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周济著顾学颉校点.介存斋论词杂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第8页。
]只有当艺术家超脱物质名利,在精神上达到淡泊的时候才能实现艺术上的空灵化。
宗白华说:“一切生活部门都有技术方面,想脱离苦海求出世间法的总标价,当他修行正果的时候,也要有程序、步骤、技术,何况物质生活方面的事件?”生产技术的发展,物质资料的剩余,是人类精神活动产生和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条件。
所以,只谈“充实”,过于低庸,容易使人心生抵触,达不到审美,但只谈“空灵”,过分清高、虚浮,容易被束之高阁,敬而远之,也并算不上好的艺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书籍,书中提出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似乎与传统的美学理论恰好相反,他强调健康的社会美学,认为艺术走向普及化,而非仅仅属于奢侈品,认为人们可以从更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并最终实现艺术的社会共识。
首先,宗白华主张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开拓新的美学思维。
在科学发展的时代,美学思想也应该随之发展和升级,不应再只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
在这些美学的新概念中,有一种是健康的社会美学,它倡导拓宽个体的美学视野,同时也是一种涵盖社区和全球范围的美学观点,使更多的人能够从艺术中汲取优秀经验和价值观,用美学打造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
其次,宗白华认为,艺术应该推展到普及化,不应只是一种奢侈品。
他指出,如果能将艺术普及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开放给更多的人参与,那么就能够带来更多的美学体验,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使艺术活跃起来。
例如,宗白华提倡将景观美学带入生活,当街头表演和街道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时,就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艺术的乐趣,拓宽视野,更广泛地理解艺术。
最后,宗白华认为,应当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共识,以艺术认知呈现更加惠及社会的更多思想。
他提到,应将更多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如表演、雕塑、书法、绘画等,使艺术更丰富多彩,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体验,激发人们的灵感,使艺术得到更多的接受和理解。
此外,通过艺术交流,逐渐形成一种艺术共识,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社会。
总结起来,宗白华提倡的美学散步,推展了健康的社会美学,赋予艺术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开放给普罗大众参与和参与,激发人们的灵感,最终达成艺术的社会共识。
他的美学散步,不仅仅是一条散步的路,而是一种通过健康的美学观念,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实现艺术价值观、价值观和社会共识的旅程。
艺术意境的建构——漫谈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118 丨(下)2018.03 |艺术意境的建构—漫谈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文/靳莹晖摘要:宗《美学散步》,HE太部分,二十二篇文章,无一f,洋溢着诗牲:的智慧。
该书立足于中国古代;T同的艺乘氧域餘其进行T.不1雜衰®梳理;在筒要介箱西方艺米嫌錄W时,采用中西傭子兼用的:方式,奪助读者樣.解€术的#邇壤%并且.该书幕用t史i t t s A:A2通的修证方法.,在阐发作者自.身理念的同时,随手槪来浩瀚I古典文艺理论、哲學搏想,.、苈史史.实和诗舊篇章#.为刺证;该.韦琢狀建立充潘文艺美辱翁理想人格为精神导向,_#導.了中国古典艺拿美季痺弁核..面深入分析可以发戮,以《诗经》《周易》和《华严经》为代表的中菌古典生命哲学和近代西方柏格赛的生命哲学是其艺术意境的诞生的思想基础.作者在其形散而神不散的论述中,体瑰了其对艺术意境之美》完整建构。
关键词:象白华;《美学散步)h艺未意境,建构,生命哲学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的著述 -并不多,而1981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_学散步》一jfe,几乎汇集了他所有关于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一^神奇的书名,如何在自由散漫的散步中,用严肃的逻辑建构起一个复杂的美 孥理论体系*T可爱又可亲的宗先生机智地在系會=中给疑惑不解 的读者们举了几个例署。
麵±多霞是西方逡辑学大师,他的 《物理学I《形而上學》等邀辑著作都是在自B散步时思考而. 的,因而有了“散步学派”;庄子漫.步于山野间,凝视描绘世间 奇奇怪怪的人物,达些人物反而成了后来唐宋爾家爾罗汉的范 本;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的戏画,成为了历史的精 品6读者们恍然大悟,原来缜密的逻辑也是可以从随性的散步 中完美呈现光辉的艺术之思的。
纵观宗先生这部《美学散步》,共_三大部分,j十二篇文章,无一不洋溢着诗性的智慧,作者通过旁征博引、形散而神不散 的论述,完成了其对艺术意境之美的完整建构。
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
生命流畅的美感——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边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的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散步》一、美的生命感美是什么?兼诗人、艺术家、美学家于一身的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给美的境界一个命题:人类最高心灵的体现。
这一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而人在超脱的心境里体味宇宙的深境。
生命就是美。
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个主观判别,不是属于事物的属性。
你如果问蛤蟆什么是美的,它的回答只能是异性的蛤蟆,因为美永远是主观世界里特有的产物。
美不在于物的本身,而在于物给人的感受。
生命带来了美,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美。
汇集了宗先生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其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的《美学散步》,是日益强大的现代化机器轰鸣声中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
宗白华通过对感性生命的关注,最终形成以生命为本体的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
其美学理论不仅涵盖了一切美的艺术,还涵盖了人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注重对生命本体及价值的张扬,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诠释。
宗白华生命美学追求的境界,从对直观感觉的书写、活跃生命的表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每一层境都映射着生命的高尚格调。
生命是活泼的、无涯的,宇宙的生命本体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而语言是僵化的、有限的,用抽象的语言捉不到活生生的生命本体。
城市里那些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建筑群能给人一种新奇感和独特感,但绝不能给人一种生命感和生命的流畅感,因为他们不能孕育生命,它们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并不是一种生命的存在。
二、静、动态的自然美感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每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
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生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关于美从何处寻作者开篇是从内心感悟美开始寻找美的。
有人提及,如果自己内心找不到美,那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了。
不管是艺术的美还是自然的美,都必须从内心的感悟才能发现它的美。
对于这种看法,作者宗白华认为是不对的。
美相对人的心是客观存在的,不论心情如何,只要将内心涤荡干净,就能发现美的客观存在。
美的东西如花,是客观地美着的,丑的东西如顽石,也是客观丑着的,不以人的心态为转移。
人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任何美丑的东西在人的内心都有着谐和的规律和和节奏,小明认为把花挂在耳朵上是美的,小红认为把花扎在头发上是美的,决定美丑的不过是两人内心对美的理解与判断,而他们的心情、感觉、思维是不能决定美的存在的,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的意志只能决定眼睛要不要去欣赏美,手要不要去触碰美,却不能动摇美。
它就在那里。
由于美的客观存在性,宗白华先生认为,只在自己的心理去寻找美的踪迹是大有问题的。
内心是狭隘的,宇宙是广阔的。
身处狭室哪里能感受到外面已经春花烂漫,花开满园。
这广阔世间大有存在着美的存在。
当然,美没有大小之分,广阔与狭窄之别。
整个宇宙可以是美,一片绿洲可以是美,甚至一朵小花上的小露珠也可以是美。
美的程度也与大小无关不论大小,美可以唤起人内心的汹涌感情。
这就是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乐,信可乐也。
”的真谛。
宇宙与万物都是王羲之美的源泉。
无关大小。
因而,俯首之间均为美,何必把找寻美的范围限制在拳头大小的距离之间。
何处无美,何处无美存在。
但是,即使一件客观事物是美的,如果没有一颗心去认可它,那么我们也是看不见它是美的。
再者,美是无可撼动的,因此宗白华认为我们只能深一层去认识她,却不能动摇她。
所以美的事物不因我们的不可认识而略减姿色,它依旧光辉着。
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眼界,或者转换方向,再或者心无旁骛地去正确面对美的形象,让心灵契合美,最后达到美和心灵的融合,因而个体去发现与探索深入的美需要心理条件和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即为美的客观存在。
试析唯美者的散步—宗白华生命美学方法论评析
试析唯美者的散步—宗白华生命美学方法论评析论文关键词:生命美学散步唯美者论文摘要:宗白华生命美学体系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讼释,由于其美学注重对生命本体及价值的张扬,至今仍颇具生命力与现代意义。
文章集中于宗白华生命美学的方法论的形态研究,并把这一研究放在当代美学反思与重构的大背景下进行,从生命美学的思维角度,分析宗白华美学采用散步式的研究方法的依据及成因,由此揭示出宗白华美学方法论形态的独特价值。
站在新世纪之初,回顾中国美学走过的发展道路时,发现在灿若星河的中国现代美学家中,兼诗人、艺术家、美学家于一身的宗白华独具特色,他既通晓中西哲学,又以诗人、艺术家的审美眼光研究美学,以“唯美者”的美学品貌和“散步”的研究方法,把古典和现代、西方和东方、理论思考和人生体验等当今美学界颇具争议的诸多问题都给予了较好的触一央,这正是宗白华美学思想具有持久魅力的原甲所在。
宗白华走上中国学术舞台之初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他把西方生命哲学融人中国传统哲学,达到以中国传统哲学为体,以西方生命哲学为用的体用一体化哲学,并取得了较高成就及声誉,他在早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恐怕要从哲学渐渐的结束在文学上。
因我已从哲学中觉得宇宙的真相最好是用艺术表现,不是纯粹的名言所能写的,所以我认为将来最真切的哲学就是一首‘宇宙诗’,我将来的事业也就是尽力加人做这首诗的一部分罢了。
”可以看出宗白华从研究哲学转而研究美学,完全基于对哲学的理解和渗透,他把哲学理解为“纯粹的名言”,把宇宙的真相理解为“生命”。
宗白华认为哲学不能表现宇宙的真相,不足以承担它为自己设定的表现宇宙真相的任务,即哲学的目的和方法之间存在的矛盾,用哲学的方法最终不能实现哲学的目的,而通过美学则可以实现。
所以,宗白华转向对感性生命的关注,最终形成以生命为本体和灵魂的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
其美学理论不仅涵盖了一切美的艺术,还涵盖了人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他将美的境界直接命题为:人类最高心灵的体现。
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探寻魏晋之美
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探寻魏晋之美唐强薇(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院魏晋南北朝作为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精神风貌和文艺成果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后人将晋人独有性格成为魏晋风度。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也对晋人风骨做出一番经典文章,本文将通过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的相关内容,对魏晋时期的美学进行简要的讨论,进一步了解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文艺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风度;美学;《美学散步》中图分类号:B8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7-0004-01一、引言在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中西方不同的美学思想,“散步”一说更能够显示出宗白华先生散文式描述的魅力,而与宗白华先生“散步”具有相似性的美学思想,当属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
书中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章节中提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这一个时期的精神是远离功利于尘俗的,不追求结果,而只在乎过程之中的自然之美与个人之美,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魏晋人的意识层面,更是投射到了文人的气骨和诗歌之中,让后人得以从流传下来的逸事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感悟到魏晋人的风度。
美学是横亘在哲学和艺术之间的一座桥梁,常常为哲学所影响,表现于艺术之中。
黑格尔认为艺术应当从物质形式超过精神内容的象征性艺术开始发展,随着自由意志的不断发展,静穆和悦的古典型艺术开始取代象征性艺术。
有限的、不自由的物质与艺术内容冲突时,古典型艺术让位于浪漫型艺术。
黑格尔所认为的从英雄时代到散文气息的时代,直到艺术的衰亡,这一规律似乎对于中国古典时期的艺术发展是无法覆盖论述的。
中国古典艺术从《诗经》开始就陷入了现实主义的和悦之中,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艺术在伦理法制中寻求安生,所以一直显得规矩中正,走入了崇高风格的象征性艺术,而到了魏晋时期又走入了无比浪漫的散文气息时代,迟到的自由意志让美学积攒的力量迸发出来,让魏晋时期成为封建统治时期中一段特殊的美学快速发展时代。
浅谈宗白华《美学的散步》的美学思想
浅谈宗白华《美学的散步》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宗白华无疑是最重要的美学思想家之一。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被介绍进中国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邓以蛰、宗白华、朱光潜等美学思想家的出现,则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共同推进了中国美学事业的发展。
《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先生写于解放前后最著名的一些美学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散步美学的精髓。
一、什么是散步美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宗先生的散步美学,广义上说,“‘散步美学’是指宗白华的美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重直观、重体验,而不讲究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特点”[1];狭义上说,“散步美学”是指《美学的散步》一文的发表,使宗先生成为一个散步美学家,并创建了散步美学派。
无论是广义上的散步美学,还是狭义上的散步美学,都体现了宗先生在美学研究中热衷于以散步的方式来体验美、研究美。
二、散步的风格《美学的散步》这本书是以其中收录的一篇文章《美学的散步》直接命名的,因为这个标题直接切中了宗先生的美学思想,“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2]但是,宗先生又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叫做“散步的学派”,因此,散步和逻辑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支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3可见,宗先生并不赞成自己或他人在研究美学的道路上过于讲求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主张以散步的方式,在散步的途中体悟美学的思想,就如同庄子整日闲游于山水之间而体悟人生的哲学一样。
但是,散步并不是无目的的闲逛,它同样要求人们在自然和社会中散步时用心去看世界、去思考事物,在散步中求得事物的真谛。
三、广泛的美学研究领域宗先生说:“学习美学首先得爱好美,要对艺术有广泛的兴趣,要有多方面的爱好。
”[4]宗先生也确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对各种艺术门类都有所涉及,在研究美学时不只是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涉及多个领域,通晓古今、融贯中西。
剖析《美学散步》中宗白华的建筑美学理论
剖析《美学散步》中宗白华的建筑美学理论【摘要】《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探讨了建筑美学理论。
宗白华认为建筑美学中存在主体性和客体性的关系,形式与意义有机结合,空间与时间互相影响,材料与构造是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理论启示了建筑美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对建筑美学的新思考。
未来建筑美学可能会更加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探索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创新,以及建筑空间与时间的更深层次的关系。
通过对宗白华的建筑美学理论的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艺术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为未来建筑设计和美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美学散步》,宗白华,建筑美学理论,主体性,客体性,形式与意义,空间与时间,材料与构造,启示,思考,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美学散步》《美学散步》是宗白华散文集中的一部分,书中囊括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的随笔散文,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文学、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
作者在书中以自由闲散的方式探索美学之美,通过对自然、人文、建筑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美学视角和深邃的美学思考。
《美学散步》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理念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一部备受瞩目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书中,宗白华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美,展示了他对美学的独特见解和对世界的敏锐观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学画卷。
通过对《美学散步》的阐述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感受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深邃感悟。
1.2 宗白华的建筑美学理论宗白华作为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和美学家,其建筑美学理论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誉。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我们揭示了建筑美学的奥秘。
宗白华认为,建筑美学是一门关于建筑艺术本质和价值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研究建筑的形式、结构、空间和材料等方面,探讨建筑作品所蕴含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在他看来,建筑美学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艺术特征蔡芳(西安音乐学院,西安710061摘要: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美学散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艺术人格;艺术美;宗白华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0606—0034—04收稿日期:2006—05—19作者简介:蔡芳(1962—,女,浙江诸暨人,西安音乐学院讲师。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散步》(以下简称《美》,是我国现代美学泰斗和拓荒者之一宗白华大师之作,初版于1981年,此后多次重版。
《美》几乎汇集了先生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
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艺术,因此又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自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拿不出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美学著作。
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国人一直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从20世纪末至今涌现出了一批美学著作,诸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美学与意境》;蔡仲德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李泽厚的《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曾祖荫的《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等等。
诚然,借鉴西方的美学理论成果,有助于创建中国美学的思想体系,但是西方的美学学科始终代替不了也阐释不了中国的美学思想。
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把人生的生活创造成为艺术品的过程,把艺术看作是人生观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他与我国美学界另一位泰斗朱光潜不同,朱光潜是把艺术作为纯正的艺术问题加以研究。
宗先生的《美》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理论写作方式,采用“散步式”的笔锋将深奥的美学问题用平易通俗的语调展现开来,让诸多徘徊在美学大门之外的学子第一次有了勇于揭探美学世界奥秘的勇气。
宗白华作为一位诗人是极富浪漫主义的,《美》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与其他美学著作相比《美》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美学著作。
一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这是《美》最显著的特征。
《美》一书中“中国的美学思想”占主导地位,从多种艺术门类去揭示中国的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希腊部分哲学家的美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康德的美学思想与雕刻家罗丹的艺术创作手法。
最后一部分又回归到中国美学史,详细分析唐人诗歌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纵观全书,好像没有明显的逻辑主线,但细细推敲,各章节之间的先后联系性非常密切。
在《中国美学史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等部分内容中,作者用他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
宗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在殷代就已产生,风格的演化变迁非常显著,凭借书法来窥探中国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就如同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在《美》的第一大部分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美学散步、美从何处寻、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这部分内容篇幅不长,却包含着深邃宽广的美学意蕴:诗歌、文学、绘画、美的来源、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些方面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内容包括五大部分:一、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二、先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三、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四、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五、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这一部分内容是一种从总到分的写法,分别阐释了中国工艺美学、绘画、音乐和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文化。
中国美学史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各种传统艺术门类。
宗先生在此也提到了这点,他说:“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2006年11月第21卷第6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 einan Teachers CollegeNov.2006Vol.21No.6与特殊的困难。
优点是美学思想丰富,材料丰富,牵涉的方面多;困难是中国各门传统艺术都有各自独特的体系,相互之间影响甚至包含,因此它们在美感的特殊性方面有共通之处。
有优点有困难学习起来就更有趣味。
”在“先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宗先生谈到了几个重要的中国美学思想问题。
首先,宗先生通过“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两种美,谈到了艺术中的美和真、善的关系问题,并与工艺美术、诗歌、绘画紧密相连。
“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最早见于南朝梁钟嵘《诗品・宋光禄大夫颜延之》:“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颜终身病之。
”[1]“错彩镂金”本谓雕绘工丽,后用以形容诗文的词藻绚烂。
[2]有关艺术的真、善、美由汉代的王充提出,对于艺术作品,他提出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艺术作品要真实,强调“真美”,认为“真”才能“美”。
二是艺术作品要有用,这是“善”的要求。
[1]艺术中的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此也昭示着真正的艺术人格,为中国美学史的深入探讨埋下伏笔。
其次,宗先生通过中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引出了中国艺术的“虚”与“实”问题,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与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想象就是实与虚的关系,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
我们知道“意象”就是构成诗歌最基本的形象单元。
“意象”之说是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铸成此词,指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是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中孕育而成审美意象。
[1]明代的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和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也先后提出“意象”之说。
王廷相指出诗歌所以能动人,有“余味”,是在于审美意象的创造,审美意象乃是诗歌的本体。
陆时雍指出:诗歌的意象是“情”与“景”的统一;创造诗歌意象应是随物感兴,即景自成。
[1]“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意象境界才是中国画的高妙之处。
如果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就成为一种创新的艺术创造手法。
再次,通过《易经》的“贲卦”谈到自然、朴素之美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宗先生在《美》中写到:“《易经》有六个字:…刚健、笃实、辉光‟,这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种健全的美学思想。
”“…贲‟原意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
”“…白贲‟,从欣赏美到超脱美。
是一种扬弃的境界。
”通过“离卦”谈到装饰美与诗意的创造,“离卦”的美学思想也是虚实相生、内外通透的美学。
[3]中国的美学思想渗透在各种传统艺术文化中,认识中国丰富的美学思想必须围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才能按照中国人的情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惯用的概念、范畴去揭示美、探寻美。
也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才能发掘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源,才能全面的了解和总结各种美学思想。
二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是其第二个特征。
《美》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引用了浩瀚翔实的古语诗词作为例证。
在翻开历史画面之时引出了中国古老文化(主要是哲学的质朴风采,在诉说中国美学思想久远浓郁之时溢出了中国诗词语言的彬彬儒雅。
宗先生用古典、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伟大思想家、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美》几乎每一页都有引用的历史典故与文人诗词,让读者在咀嚼美学思想精华之时熏嗅到传统文化的芳香气息。
“散步”是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的写照,也是其学术思想的风格,呈现了宗白华美学的总体特征。
[4]宗白华先生在《美》中提到“意境”,他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夏昭炎教授在《意境概论———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一书也说:“意境就是含深蕴于…言‟内,留余味于象外,能唤起接受主体对于宇宙人生的无尽情思与体验,以至形而上的领悟的召唤结构。
”[5]有关“意境说”诞生于唐代,主要表现在王昌龄、皎然、司空图等人所著的《诗格》、《诗式》、《二十四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我国古代运用移情作用最典型的例子等著作及刘禹锡《刘宾客集》中。
王昌龄在《诗格》中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这个分类是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对象的分类,“物境”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指内心意识的境界。
[1]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部分中,宗先生提出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就此引用了王安石的一首诗来表达“意境”之感: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说这首诗前三句全是写景,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随笼罩上,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禅境的表现”一文中,说到中国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
“澄怀观道”又为“澄怀味象”,・53・2006年第6期蔡芳: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艺术特征是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概括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认为内心的审美内容由外在的“象”体现出来。
[1]“澄怀”是指审美的心胸。
强调心要虚空才能体味山水意象,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发展。
在“道、舞、空白: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中宗先生说到:“……我们突然省悟到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特点,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
…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
道尤表象于…艺‟。
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因为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局限于机械式的模写,而旨在刻画对象的过程中折射出完美的人格格调。
正如《美》中所言:“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矿空灵。
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超矿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
”“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达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
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宗先生对比了中西绘画神髓的不同:西方人“失落于无穷,驰于无及”,中国人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浑融的,”[3]二者精神境界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殊途同归:这似漫不经意的心灵偶得和诗意点染,涌动着艺术家对此倾注的心血和热忱,张扬着生命的激情,艺术品本身不管是有生命力或是无生命力的,它都会被艺术家协调地注入生命力。
[4]什么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正如《易经》上所言:“无往不复,天地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