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中华文明的发展1. 原始社会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以狩猎、采集、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在小型氏族中,社会关系简单。
2. 农业社会农业的发明使人类开始定居,出现了职业分工和私有制,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3. 商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发展时期,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萌芽。
商代商文化繁荣,城邑建立,青铜器的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
4. 周代周代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并在农田上施行亩均田制,这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人口迅速增长。
周代也形成了世卿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态。
5.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孔子、老子等众多思想家思想思想的兴起为后世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底稿。
6. 秦汉秦汉时期,统一了中国,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先河。
秦朝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重要基础。
汉朝开创了励精图治的治国方略,并且成为后来文化的传承者。
7.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不断、朝代更迭频繁的时期。
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南北朝文化的繁荣与隆盛,隋唐文化的成熟于派生,对后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尼罗河文化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化,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文化传统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泰格里斯—幼发拉底文明,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对于各种政治、宗教制度及农耕手工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印度河谷文明印度河谷文明是在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兴起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为印度宗教和文化及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4. 黄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奠基在黄河流域的这一历史渊源,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岁月中得以孕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貌。
5. 黎凡特地区的文明黎凡特地区被称为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小亚细亚及叙利亚地区的交汇中心,其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兼收并蓄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全册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要点
全册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要点一、古代文明的发展1. 人类的形成: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于中国;约5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于北京周口店地区。
2. 古代埃及: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新王国时期,埃及达到鼎盛。
3. 古代印度: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达到全盛。
4. 古代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5. 中国古代历史: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 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最终希腊胜利。
2. 亚历山帝东征: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帝征服了波斯、埃及、巴比伦等地,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3. 罗马帝国的扩张: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至公元180年,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形成了丝绸之路。
三、中古时期的历史1.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大化改新(646年),阿拉伯帝国建立(632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建立(1299年)。
2. 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前期),欧洲封建制度确立。
3.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后来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四、近代历史的变革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后来法国、美国等国也相继开展。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人类文明的起源- 早期人类的活动-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兴起2. 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 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的制作- 甲骨文的发现二、古代世界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希腊与罗马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凯撒与奥古斯都2. 宗教的传播-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 伊斯兰教的兴起3. 古代科技与文化- 古代数学与天文学- 古代医学- 文学与艺术三、中世纪的历史发展1. 封建社会的形成- 欧洲封建制度-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宗教改革与十字军东征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交流3. 科学与哲学的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的兴起- 哥白尼与伽利略的贡献四、近现代历史的转折点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蒸汽机与纺织机械的发明- 城市化与社会变革2.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兴起- 欧洲的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形成3.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结果 -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五、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苏联与美国的对立- 核武器竞赛与太空竞赛- 意识形态的冲突2. 冷战下的国际事件-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3.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的解体- 东欧剧变- 新兴国家的崛起六、全球化与现代社会1. 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信息时代的来临2. 当代社会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 国际恐怖主义-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3. 未来的历史走向- 科技的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与冲突- 人类文明的共同命运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历史知识点总结,实际教学内容可能会更加详细和深入。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约2070-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传位给其子启,实行世袭制。
- 商朝(约1600-1046年):因水患和政治动荡,商朝曾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迁都至殷。
- 西周(约1046-771年):实行分封制,建立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法- 春秋时期(770-476年):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战国时期(475-221年):七雄并立,各国进行社会改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3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重要工艺品,用于祭祀和礼仪。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2.1 秦朝的统一- 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2 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加强对人民的压迫。
- 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开始动摇。
2.3 汉朝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第三单元:汉武帝推进大一统3.1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郡国,并推行推恩令。
- 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3.2 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3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指挥汉军大破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第四单元: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1 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明了纸张,改进了印刷术。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检测地震的方向。
4.2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 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 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求得长生不老。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一、中国古代历史1.原始社会: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阶段,石器时代、陶器时代等。
2.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兴衰更迭,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合纵连横的政治策略。
4.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如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等;兵马俑的发现。
5.汉朝:汉武帝时期的文治武功,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封建社会1.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晋朝的统一,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隋朝:隋文帝、隋炀帝的统治,大运河的修建,科举制度的确立。
3.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的发展,唐文化的繁荣。
4.五代十国:五代政权的更迭,十国的割据,宋朝的统一。
5.宋朝: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宋词的发展。
6.元朝: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元曲的发展。
7.明朝:朱元璋的崛起,明朝的政治制度,永乐大典的编纂。
8.清朝: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康乾盛世,鸦片战争。
三、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
2.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目的,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张。
3.戊戌变法:变法的目的和内容,慈禧太后的镇压。
4.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发生,中华民国的成立,北洋政府的建立。
5.五四运动:运动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成立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7.抗日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8.解放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一、封建社会与农业文明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由封建社会和农业文明构成。
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封建制度以君主统治、分封土地给予贵族、士兵、官吏等为特征。
农业文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夏商周三代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者为夏王禹。
夏朝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成立了初步的王权制度,推行了田制和土地私有制。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证记载的朝代,商朝兴起于黄河流域,首都为商丘。
商朝实行分封制,分封给贵族,贵族通过经营领地从事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并向周边民族进行贸易。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朝命名的朝代,周朝将商朝推翻后建立,并持续存在了约800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西周时期是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东周时期是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的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轫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动荡,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的衰败时期,但同时也是诸侯国纷争的时期。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诸侯国纷争的余波,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展开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时期,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纷纷涌现,中国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巅峰。
四、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等重大工程。
五、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域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自秦朝和汉朝开始开辟,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主要交通线路,中方主要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从西方带回香料、珍宝、文化等。
六、历史人物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黄帝、尧舜禹、孔子、孟子、墨子、谷子、秦始皇等。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大汶口原始居民3.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三、华夏之祖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建立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要点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约2070-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建立。
- 商朝(约1600-1046年):因水患和政治动荡,商朝曾多次迁都,其中盘庚迁都至殷,商朝才稳定下来。
- 西周(约1046-771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实行分封制,开发边远地区,形成对周边民族的辐射和影响。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法- 春秋时期(770-476年):周王权威下降,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战国时期(475-221年):诸侯国数量减少,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寻求富国强兵之道。
1.3 秦统一中国-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最终在秦始皇嬴政的领导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前221年)。
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1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各自控制一方,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2.2 两晋南北朝- 西晋统一后迅速衰落,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加剧,导致八王之乱和西晋灭亡。
- 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统治下。
-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王朝。
2.3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文帝杨坚统一北方,隋炀帝时期(605年)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唐朝的繁荣-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广泛的交流。
3.2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北方出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替,南方则有十多个政权并立。
3.3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 北宋(960-1127年)建立后,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战争和和平交替出现。
第四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1 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包括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医药学、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
初一历史上册全套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初一历史上册部分重点知识点的归纳: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位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使用打制石器,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开端。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地区,距今约70-20万年,会使用火,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过着群体生活。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遗址群的一部分,距今约3万多年,具有磨制和钻孔技术,出现原始审美观念。
2. 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如耒耜,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开始种植水稻,家畜饲养和纺织、陶器制作等手工业发达。
半坡居民: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同样拥有磨制石器和陶器,还会捕鱼、狩猎。
第二单元:从早期国家的产生到秦朝统一1.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禹传位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局面。
商朝以甲骨文为重要标志,发展青铜文化,盘庚迁殷是其重要事件之一。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公制定礼乐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时代更迭,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治国理念。
3.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始皇嬴政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朝,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部分1. 秦灭六国与统一全国秦始皇嬴政通过连年征战,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统一的原因包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等。
2. 秦朝的统治措施政治: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实行户籍制度,加强人口控制。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修筑驰道和长城,促进交通和防御体系的建设。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生活,主要靠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定居生活逐渐出现。
- 农业革命:人类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开启了中国历史时期。
-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以法老统治和金字塔建筑闻名。
- 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发展了复杂的宗教体系和城市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以汉谟拉比法典和巴比伦塔闻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奴隶是主要劳动力,分封制是政治制度。
-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王都城在黄河流域。
- 周朝: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分封诸侯。
- 春秋时期:周朝后期的分封制度衰败,各诸侯国争霸。
第四单元:希腊文化的传播- 古希腊:位于东地中海,以城邦制度和哲学、艺术等文化成就闻名。
- 亚历山帝:希腊的亚历山帝征服了希腊本土和亚洲一部分,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 亚历山大的希腊化政策:亚历山帝在征服后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五单元:罗马帝国的兴衰- 古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以城邦制度和法律制度闻名。
- 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后发展成的帝国,统治范围广大。
- 君主专制:罗马帝国采用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 帝国分裂: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六单元:与的传播- :印度的主要宗教,信奉多神教和轮回转世。
- :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脱轮回,追求解脱。
- 传播: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第七单元:丝绸之路与汉朝的疆域拓展-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疆域拓展到中亚地区。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北京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 7000 年。
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骨耜等农具。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 6000 年。
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
3、远古的传说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尧舜禹的禅让: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
二、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商朝的兴衰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盘庚迁殷: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的政治:商朝设置了监狱,制定了酷刑,加强了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4、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6.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③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初一上册历史重点知识
初一上册历史重点知识一、史前文明与早期国家史前文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则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并出现农业和畜牧业。
早期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文明时代,出现早期国家。
这些国家一般以城市为中心,有相对完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二、夏商西周时期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并留下了丰富的甲骨文资料。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中心,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严密的政治网络。
同时,西周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出现了《周易》、《诗经》等经典著作。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但文化繁荣的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等政治势力。
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
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更为分裂但社会变革深刻的时期。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汉朝:公元前202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如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开通丝绸之路等。
同时,汉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史记》、《汉书》等重要著作。
初一历史上 知识点
初一历史上知识点第一课(旧石器时代)一、元谋人——我国最早的人类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体貌特征:直立行走的猿人4、工具制造:打制石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5、生活本领:知道用火6、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3、体貌特征: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颏,脑容量比现代人小)4、工具制造:打制石器5、生活本领:①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②采集;③狩猎。
6、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2、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4、工具制造:①打制石器;②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和懂得爱美)5、生活本领:①采集、狩猎、捕鱼、缝制衣服;②人工取火(使用火的意义P5)6、社会组织:氏族生活(氏族是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第二课(新石器时代)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原始农耕1、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2、生活地域:今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属长江流域:温暖潮湿、雨水充沛)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制耒耜4、主要农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5、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猪、狗、水牛6、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和乐器7、定居生活A、根本原因:原始农耕的产生B、标志:①水井(木结构)②房子:a、特点:干栏式房子;b、优点: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2、生活地域:今陕西西安半坡村(属黄河流域:寒冷干燥)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鱼钩、鱼叉4、主要农作物:粟(su)(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黍(shu)5、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等6、原始手工业:a、纺线、织布、制衣、弓箭;b、彩陶(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7、A、根本原因:原始农耕的产生B、房屋:①特点:半地穴式房;②优点:冬暖夏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相同点:①使用磨制石器②定居生活③畜牧业④会建房启示:1、人类生产生活要顺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2、自己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概述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 早期文明的发展- 农业革命的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和莫亨佐-达罗- 城市生活和贸易-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时代- 甲骨文二、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1.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的兴起-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思想2.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的统治- 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 - 长城的建造3. 汉朝的繁荣- 汉武帝的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文化的传播三、中世纪的欧洲1. 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 罗马法律和建筑- 基督教的兴起2.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的结构- 骑士文化- 教会的影响力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和新教的产生 - 宗教战争- 宗教和政治权力的分离五、结论- 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历史知识的持续学习和探索请注意,这个框架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详细的事件描述、人物介绍、影响分析等。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Microsoft 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docx或其他通用格式。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重点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禹建立夏朝,启继禹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的禅让制。
(2)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社会稳定,出现了“殷墟文化”。
(3)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周王通过分封诸侯来加强王权;东周时,周王直接控制的区域变小,诸侯势力大为增强。
2. 秦朝的统一(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国力大增,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六国力量分散,各诸侯国忙于争霸战争,疲于应付。
(2)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秦朝的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3. 汉朝的政治制度(1)汉朝的郡县制:汉朝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每个郡有若干个县。
郡的长官为太守,县的长官为令。
(2)汉朝的刺史制度:汉朝设立刺史制度,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和管理。
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行使监察大权。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1.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三省的主要职责是草拟政令、审核政令和执行政令,六部则是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
这种制度使得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 科举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这种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科举制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分为明经、进士、明法等科目,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 明朝的废丞相制和设内阁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内阁制。
内阁由大学士组成,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这种制度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同时也提高了内阁在政治决策中的地位。
2. 清朝的军机处和密折制度清朝设立了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军机处由皇帝直接掌控,负责处理重要的政务。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清单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清单.doc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清单,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其中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为古人类遗址工具: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制作粗糙石器的工具称为石器,使用这类石器的时间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大约6000年前。
位置:陕西省xi市半坡村地区: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服装制作。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④生活用具:彩陶;制作工具:制作并使用精美的磨石工具制作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谷子和蔬菜、养猪养狗等。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条件:房屋:干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木水井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木水井;生产活动:水稻作为农作物种植,骨头作为农具,猪、狗、水牛为主要牲畜;生活技能:制作陶器和玉器,以及简单的乐器、骨笛,运用雕刻技术和天然漆,制作艺术品。
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一、我国古代的著名古迹1. 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是我国古代对外防御的重要建筑。
长城横亘我国的北方,起初是各国为了对抗匈奴族而修筑的。
后来秦始皇统一我国后,统一了长城,并对其进行了修缮扩建,形成了万里长城的规模。
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约2300年的历史。
2. 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裙。
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宫殿造型华丽,古色古香,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作。
3. 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是举世闻名的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规模宏大,保存完好,体现了我国古代巨大的工程建筑能力和雄厚的社会物质财富。
二、我国古代的著名文化1. 四大发明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我国古代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僚的考试制度,它的实行使天下文章一大抄成为了可能。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其形式最为繁盛的时候是在唐宋元明四个朝代。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断语的集子,共20篇,记在《十三经》的中,是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三、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它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领地制度来维护封建统治,增加封建王朝的稳定。
2. 皇帝制度我国古代的统治者采用的是皇帝制度,皇帝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者,掌握着朝纲大政,制定法制。
统治者世袭为帝,行使绝对的权力。
3.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僚制度,即根据人的品质与贡献,划分彼此之间的地位与职位。
九品中正制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官僚制度。
四、我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古代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的封建封建帝国的历史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初一上学期)知识要点第一课1.元谋人简介:元谋人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能够制作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使用天然火。
2.北京人简介:北京人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3.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能够直立行走。
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
4.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猎取动物,采集果实,结成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及长时间保存火种。
5.群居的原因:环境险恶、生产力水平低(根本)6.发现北京人的意义:⑴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⑵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⑶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⑷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第二课1.半坡人简介: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2.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骨器和角器,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会捕鱼和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制作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的彩陶,会制作乐器如陶埙,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3.河姆渡人简介: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
4.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发现了木结构水井,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
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和乐器骨哨,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
5.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生活不同的原因:南北方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6.*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7.原始农业的作用: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课1.华夏族形成过程:⑴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⑵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2.华夏族形成的结果: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炎黄子孙自称3.炎帝的发明:4.黄帝和黄帝时期的发明:5.禅让制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首领没有特权。
6.尧舜禹的共同精神: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第四课1.夏商周的起止时间都城开国之君亡国之君2.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3.二里头遗址的意义: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划分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4.*分封制的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和巩固疆土内容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5.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残暴统治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五课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产生,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2.青铜器的用途:饮食祭祀军事,从食器到礼器。
3.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泥范铸造法。
特点: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多分布范围广5.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6.*甲骨文的意义:⑴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⑵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7.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第六课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王室衰微的原因:⑴井田制崩溃,周王室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⑵分封制遭到破坏3.诸侯争霸的原因:⑴王室衰微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⑶为了争夺土地人民和对他国的支配权4.*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典型战争:城濮之战5.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⑴给人民带来灾难⑵一些大的诸侯国疆土不断扩展,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⑶促进民族交融第七课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战国时期战争特点及评价4.*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评价5.都江堰基本常识: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八课1.*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的主要观点2.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大社会变革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3.*百家争鸣的影响第九课1.秦灭六国的原因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群③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抗秦军④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有雄才大略2.秦灭六国的过程:公元前230年开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3.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③地方:在地方实行郡县制5.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为小篆经济方面: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②统一度量衡交通方面①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方面: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6.这些措施的意义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1.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直接:遇雨误期当斩根本:秦的暴政2.秦朝暴政的表现①沉重的赋税②兵役徭役沉重③刑罚严酷④秦二世更加残暴3.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史实: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人物陈胜吴广,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5.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6.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刘邦率军直抵咸阳接受秦军投降公元前207年,存在15年的秦朝灭亡7.·楚汉之争的目的:争夺帝位,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地位的斗争8.·本课相关典故: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约法三章楚河汉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11课1.西汉的建立:202年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2.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原因):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目的),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
3.汉高祖时期休养生息的内容及作用内容: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②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作用: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4.文景时期休养生息的内容及作用内容(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①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作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历史上出现文景之治5.启示:成由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关注民生,以民为本6.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7.(以农为本的原因)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政来源8.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生产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政策;社会环境的安定第12课1.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见教材)2.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整体作用3.评价汉武帝: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过:在统治后期,连年征战,使国力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
晚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听信方士之言。
4.比较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实质相同: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方式不同:秦始皇以暴力手段坑杀;秦始皇把儒学奉为正统结果不同:秦始皇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其灭亡;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第13课1.东汉建立的背景: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②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③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农民起义2.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3.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势,采取的措施:作用: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东汉中期后政治上的特点(社会特征):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影响:①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5.黄巾起义的背景:①东汉后期的朝政也来越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物:张角时间:184年特点:有组织有准备6.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课1.西域的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3.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民族关系: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②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使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外关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意义:①②在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6.汉代对西域的管理:①公元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东汉明帝时期派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重新建立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到达,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道路)7.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勇敢爱国第15课1.造纸术历程①西汉时期出现②东汉蔡伦改进优点:质的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意义:①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医学上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东汉末年)张仲景:①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②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①善用针灸汤药实施外科手术②发明了麻沸散③创造出五禽戏,帮人民强身健体3.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的精神:史记的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的地位(评价):①史学:②文学4.道教的创立:张角的太平道,张陵的五斗米道原因: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5.佛教创立: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背景:①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②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传播: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汉末年)意义: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经济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