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五行拳分解

合集下载

形意拳-尚派-五行拳

形意拳-尚派-五行拳

尚派形意拳之五行拳尚派形意拳五行拳有其獨特的特點。

下面一組由張世傑先生演練的拳照向你展示了東北尚派形意拳之五行拳,筆者試對其進行簡單剖析,以饗讀者。

劈拳:劈拳起式為一鑽(圖1)這個鑽形似鑽拳而實際上走的是橫勁,強調瞬間的擰轉爆發,最後小指翻天。

接著用拳頭劈出。

(圖2)尚派形意拳的劈拳用的是拳頭而不是掌,既名為拳就不應用掌,既求似斧之劈勁又怎能學鷹之擒抓?這在《形意拳正宗闡密》裡有更詳細的解釋,筆者在此不多說了。

鑽拳:鑽拳第一手先是是回帶(圖3)然後畫弧打出成立掌(圖4)最後發出鑽拳(圖5)需要說明的是尚派形意拳第一手是“閃電手”求的是似閃之形,因為拳經上說:“鑽拳之形似閃似電屬水。

”而不是某位名家所說的“鑽拳似閃是象閃電一樣快”,這是對尚派形意拳鑽拳的不瞭解而產生的說法,可以理解。

最後的一鑽,大多數形意拳是前陽後陰而尚派形意拳則是雙陽,即兩拳均朝上,這是尚雲祥大師畢生修煉形意拳的獨特心得。

崩拳(圖6)崩拳是形意拳中最簡單的拳法,也是最實用的拳法,就是左右崩拳連環打出,其發勁直如貫矢故其形似箭。

崩拳之步為半步,左腳始終在前,向前直勁。

崩拳為郭雲深與尚雲祥兩位大師所擅長的絕技,前拳打出須具有支撐八面之勁,後拳回帶為破橫拳之動作。

腳下所走之勁為尚派所獨有的趟步,故崩拳威力驚人。

崩拳回身動作起勢為狸貓倒上樹,落勢為狸貓撲鼠(圖7)起勢是截腿,落勢是踩勁。

起勢是截腿,落勢是踩勁。

炮拳:辛健侯所傳尚派性意拳之炮拳有四手,一為虎撲(圖8)二為捋帶(又稱索手圖9)三為支頂(圖10)四為炮拳(圖11)這四手分開各有所用,合又連貫不斷,炮拳專破對方上手。

雖然此拳似炮屬火,但亦要有四兩撥千斤之功,《形意拳正宗闡密》中雲:“炮拳起式要以身就敵,發勁捋彼遠拋之意,將敵捋近我身也,夫因勢利導,彼剛我柔,故能事半功倍。

”。

另炮拳上手並不是簡單的硬頂硬架,而是撥轉打出。

橫拳(圖12)橫拳是五行拳最後一拳,拳經雲:“橫拳者,一氣之團聚也,其形似彈,五行屬土。

唐传形意拳五行拳练与用

唐传形意拳五行拳练与用

唐传形意拳五行拳练与用2019-01-22 唐传形意拳第一代传人唐维禄(1868—1947年)是河北形意拳师,申万林,李存义的弟子,武林人称“赛白猿”。

唐传形意拳拳法特点:以暗劲柔和的练法为主,久柔成刚。

具体练法如下:首先八字抱球,手八字,脚八字,两脚与肩同宽。

练内功撑扣开合;撑字功,无极式,两腿与肩同宽,两手一托一按反复练习。

扣字功,无极式,两腿同上,双手上托头两边,翻转下按到肚脐两边,相距三拳,引气收气反复练习。

开字功,开式无极,然后两腿前后迈出,相距一尺半,双手向前托,然后两手向两边翻转后伸到腰两侧,手背摸腰,翻转,双手手心向上,向前托球反复练习。

合字功,无极式,两脚与肩同宽,双手手心朝下,从胸推向前,然后双手翻转,握拳,拳心向上,双拳拉回肚脐两边,反复练习,抱丹田。

三体式具体练法:虎爪桩,鹰爪桩,练鹰捉力,两桩催丹田,然后练步伐,三体桩前后鸡形步来回走练步伐,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

唐传形意拳五行拳暗劲练法,劈,钻,崩,炮,横。

五行金水木火土相生练法,健身防身;劈拳清肺,钻拳补肾,崩拳舒肝,炮拳养心,横拳健脾,锻炼人的五脏六腑。

劈拳暗劲练法一气之升降,无极式,三体式,双手回抓争力,然后钻翻,后手钻翻,双手翻转,变掌,右手如推山之势,后手回拉称力,如同撕棉,三个动作反复找拳劲,下盘前腿外撇大跨步,脚下磨径趟泥。

钻拳暗劲一气之钻翻,无极式,三体式,前手手心向上前手托球,后手变拳,从前手手背拧着钻出,左手下扣到肚脐,一托一钻反复练习。

崩拳一气之伸缩,无极式,三体式,双手握拳,虎口向上,一崩一拉,如拉弓如放箭,压崩,挑崩,拗步崩,十二洪锤崩,如抖大枪。

炮拳一气之开合,无极式,三体式,吸手炮,捋手炮,虎形炮。

横拳一气之团聚,无极式,三体式,顺步,拗步,十二横锤,横拳似梁,抽梁换柱,横拳起势势难招,五行拳步伐小走八字,中走梅花,大走九宫步伐,手法变化无穷,拳法意来本五行,生克里边变化精,劈拳有转换劈,有上劈,下劈,双劈,有掌有拳,有肘打。

河北形意拳五行拳教学分解

河北形意拳五行拳教学分解

河北形意拳五行拳教学分解河北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五行拳为代表,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五行拳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种,每一种拳都有着独特的招式、步法和呼吸方法,今天我们来分解一下河北形意拳的五行拳教学。

一、金拳:金拳以收缩为主,代表着压缩、收束的力量。

金拳的动作大多采用拧、挤、拢等收缩性的技巧,手法多采用插指、切板等手势,步法以高跟、缩膝为主。

金拳的呼吸方法为要强调吸气,吐气。

在教学时,应先从基本功起手练起,如抱球、转球、托球等,这些练习有助于增强拳力和提高技巧。

二、木拳:木拳以扎、劈、挑等动作为主,代表生长、向上的力量。

木拳的手法多采用攀、扣等手势,步法以踏实为主。

木拳的呼吸方法为在动作发力时深吸一口气,动作到顶峰时呼气,达到出拳的效果。

在教学时,应注意身体协调,动起来时要放松,达到流畅自然的效果。

三、水拳:水拳以闪躲、转移为主,代表流动、变幻的力量。

水拳的手法多采用挟、偏、偷等手势,步法以轻盈为主。

水拳的呼吸方法为要强调连贯自然,吸气、呼气要连续不断。

在教学时,应注意强调身体的协调性,让动作更流畅、有韵律感。

四、火拳:火拳以猛、急、长、短的动作为主,代表燃烧、爆发的力量。

火拳的手法多采用打、挑、掌、拳等手势,步法以火爆为主。

火拳的呼吸方法为要强调用气上托,把力量传递到拳头上。

在教学时,应注重动作的猛烈性和速度感,力求达到拳到、人退的效果。

五、土拳:土拳以稳定、厚重为主,代表扎根、坚实的力量。

土拳的手法多采用捶、顶、推等手势,步法以低沉为主。

土拳的呼吸方法为要强调气势的稳定和节奏感。

在教学时,应注意通过练习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稳定性,使动作更有力量感。

总之,河北形意拳的五行拳各具特色,有着强大的武术潜力。

在教学时,应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力求达到动作流畅、自然的效果。

通过不断练习和研究,才能够领会到五行拳的真谛,真正掌握这项武术技艺。

形意五行拳——相生篇(下)

形意五行拳——相生篇(下)
劲 , 目向前平 视 ( 4 ) 二 图 6。
4 ) 9。
拧 转拨 挑 , 肘 斜 下垂 , 于右 额 屈 架
第十七式
顺步左钻拳
拳心 向外 的 同时 , 拳 随 右 左 2 、紧接上 式 ,左拳继 续屈小 角前 , 由腰 部贴 身 向上 钻 ; 右 顺 臂, 拳心 向下扣 劲 向腹 前 回收 的同 拳外 拧 ,
图 4 9 图 5 0 图 5 1
劲 , 目斜 视右前 方 ( 5 ) 二 图 2。 3 紧接 上 式 , 体 微 向右 转 , 、 身
左 前 方 踩 实 。右 脚 跟 进 左 脚 , 右 右 脚 向右 前方 斜 进 一 步 ,左脚 随
脚 两腿 似 膝 紧 贴 于 左 膝 胭 窝 里 侧 , 脚 尖 之 跟 进垫 半 步 , 尖 斜横 , 右 至 脐 左 侧 , 指 分 开 , 心 向下 , 不 超 过 左 脚 跟 的 同 时 , 拳 向上 弯非 弯 , 直非 直 , 五 手 似 身体 重 心 落 于 右 虎 口要 圆 , 大拇 指 靠腹 部 , 两肩 扣 提 起 拧 转 , 心 向上 , 腿 弯 曲 , 左 腿 的 同时 , 向右拧 , 拳 向外 腰 右 拳 两 劲 , 田抱 劲 , 要 顶 劲 , 要 竖 身 体 微 向 下 蹲 , 目视 前 方 ( 拧 , 胸 前 向上 钻 至头 前 , 向外 丹 头 项 贴 再 图
脚 在后随之跟进 , 紧贴 于 右 小 腿 眼 向上 , 拇 指 向下 沉 劲 , 小 臂 拳 拳
内 侧 , 两 腿 微 曲 呈 鸡 形 步 的 同 平 直 , 须微 曲 , 与 胸 口平 齐 的 肘 拳 时 , 掌 在 脐 前 变 拳 拧 转 , 心 同时 , 左 拳 右脚 向前 进 一步 踩 实 , 尖 脚
呈桩步 , 两肩要扣 , 田要抱劲 , 变 拳 往 怀 中勒 回贴 肋 向 后 拉 , 丹 置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五行拳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五行拳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五⾏拳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正义、修⼰、互助、和平”。

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化的核⼼内涵之道,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普世的民族⽂化。

武有⼤⼩,⼤者卫国,⼩者卫民。

武学不仅是⼤道、哲学,训练⼈的智、信、仁、勇、能,提⾼⼈整个⽣命的⾝⼼健康和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是武术之魂。

⼀、五⾏拳论五⾏者,⾦⽊⽔⽕⼟是也。

五⾏能相⽣,⼜能相克。

相⽣者何?⾦能⽣⽔,⽔能⽣⽊,⽊能⽣⽕,⽕能⽣⼟,⼟能⽣⾦是也。

相克者何?⾦克⽊,⽊克⼟,⼟克⽔,⽔克⽕,⽕克⾦是也。

五⾏拳本五⾏相⽣相克之道,练就劈钻崩炮横五拳。

劈拳似斧属⾦,钻拳似电属⽔,崩拳似箭属⽊,炮拳似炮属⽕,横拳似弹属⼟。

故以相⽣之道论,劈拳⽣钻拳,钻拳⽣崩拳,崩拳⽣炮拳,炮拳⽣横拳,横拳⽣劈拳;反之相克,则劈拳能破崩拳,崩拳能破横拳,横拳能破钻拳,钻拳能破炮拳,炮拳能破劈拳。

若能依此⽣克之理,纯功熟练,⾃能变化⽆穷矣。

⼆、横拳由预备式(图1)作六合式(图5)。

⾝稍起,左脚前进半步,膝前屈,成⼸箭步,左⼿上提前伸。

肘贴肋。

⼿⼼向上;右臂平横,置腹前,和左肘齐,作蛇形式(图6)。

由前式敛左步于原地,右⼿变拳护⼼前,左⼿撤回附右拳下,作怀中抱⽉式(图7)。

接前式,右腿向右前⽅前进⼀步,右拳由内向外直击(肘贴肋),左⼿附于右肘内侧,同时和右拳并进,作横拳右式(图8)。

再敛右脚作怀中抱⽉式,出左拳作横拳左式。

如此循环练习,纯熟以后,继之以劈拳。

【注意】动作须⼿眼⾝法步⼀致,且进步时尤须⿐、膝、脚三尖要齐。

【应⽤】敌⽤攒拳迎⾯拳来,我蹲⾝进右步,如敌右步,向敌肋以横拳打出。

倘敌由下击我胸腹,来⾃“武宗”公众号·我须敛⾝以拳压倒敌⼿,再挺⾝出横拳以击敌腹,敌必倒矣。

此不过应⽤之⼀者,余则变化⽆穷,随机应变,须l瞄阵时审裁之。

三、劈拳由预备式(图1)作六合式(图5),由六合式作蛇形(图6)。

孙氏形意拳(连环拳)

孙氏形意拳(连环拳)

连环拳连环拳也称五行合一,是练完五行拳后的一个综合套路。

一、起式:按规矩步骤站好三体式。

1、先做好标准站立;2、在下蹲同时两手到位,成为标准下蹲(三体式的预备式,注意检查下蹲的高度编者注);3、同时出手出脚,左脚向前迈到标准步幅(即膝盖前端与脚跟后端成垂线),左手向前推,右手在原地向上立起,两手均做到位。

虽然左手左脚都出去了,但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下蹲时一样,一点都不走样。

二、拗步右崩拳:和练崩拳时完全一样,先两手攥上拳准备打崩拳;上左脚打右崩拳,右脚马上跟进。

一切要求都和崩拳时完全一样。

三、崩拳收式(青龙出水):由上式的拗步右崩拳开始,撤右脚再撤左脚成标准的剪子步时打出左拳。

动作要求请参见崩拳学崩拳收式一节。

按理讲,你现在应当能完全标准的掌握这个动作,没有再参照前边的理由。

此动作在老拳书中称为青龙出水。

四、顺步右崩拳(黑虎出洞):在上式青龙出水的基础上,左脚努力蹬地使身体前进,右脚也往前迈步。

右脚落地时,打出的右崩拳也正好到位,然后左脚跟进——这是右脚在前边的顺步崩拳。

左脚跟进和以前讲的规矩是一样的,一定注意脚下的两条线:右脚踩在右线上,左脚外展45°,脚后跟的圆切在右线上,两脚相距一拳远。

这个动作的感觉应当是,左脚一蹬,身子一拧,顺步右崩拳就完成了。

所有的规矩都依然如故,如含胸拔背…等等。

这个动作在老拳书上称为黑虎出洞。

五、白鹤亮翅:这个动作是一个组合动作,全身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都很强。

为了能讲清楚,我把这个动作分解开,分别讲述。

然后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以保证动作的规范、协调与连续。

5.1.腹前对拳:这是白鹤亮翅的准备动作。

由上式顺步右崩拳将右拳收回与左拳相对,身体其它部位全都不动。

两拳相对方法是两拳都转成手心朝下,两拳的大指在脐下贴着身子。

两拳食指关节在腹前相接触。

应注意的是右拳往脐下回的同时左拳也在转成手心朝下。

右拳也是一边往回来一边转成拳心朝下。

当右拳到位、右拳食指与左拳食指相碰时,两拳也都正好是手心向下。

形意五行拳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之练法劈拳者,数金,是人体中一气之起落。

总纲第五节三体式站好后,是天地人三体重生而万物生长,在拳中是头手足三体合为一气而再造人生,人的气质也由此而开始变化。

三体式站好,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其实又是上下内外合为浑圆一气,所以其形象为太极。

太极是气静的形态,气以动而生物,其名为横(即产生意),这个横便是形意拳有名无形,即有名而外形不显示出来的横拳,也就是横为起的横。

横为万物之始,所以横数土,内含四德(《易经》中所讲元、亨、利、贞为四德,拳中劈、崩、钻、炮为四德)。

按其五行循环的规律是土生金,所以先练劈拳。

形意拳万法皆由无极式——含一气——太极式——两仪式——三体式起式,是由无极式至含一气的静到太极浑圆一气分为阴阳两仪的动,到三体式立定内外合为一气的静,是由静(含一气)到动(太极式、两仪式),再由动到静(到三体式站好意沉丹田的静),静极而心中再动(长时间站三体式便能感到心中真意萌动),这个动就是练精化气的气动,是道家内练丹的意动(产药),形意拳的虚无一气之动,也就是形意拳所追求的内劲,人的生命中枢产生的真意的萌动。

由着这个真意的萌动再以五行十二形练去,便是以后天之形,容先天之意,这就是形意拳要锻炼的根本,所追求的宗旨。

劈拳,是身体内萌动的真意即一气的起落,劈拳练习时上下运用这一气,有劈物之意,按五行则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数肺(劈拳属金,中医肺属金,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之首,劈拳与其经运行相合,所以属金),在拳中即为劈。

劈拳的劲锻练的和顺,则肺气和润;劈拳的劲锻炼的谬误,则肺气不和顺。

人的生命以气为主,气和则身体强壮,气不和则身体虚弱,身体虚弱则病生,而拳也必然不会练好,所以学习形意拳的人首先要练习好劈拳。

(劈拳要天天练一练,以葆肺气和润。

)第一节劈拳起点式起点为三体式(以后各拳式起点均由无极式、含一气、太极式至两仪至三体式站好,然后起点操练)。

先将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即小腹)处,左手下落时由手掌握成拳,再由脐往上钻到口,手如同托下颏一样,再与左足一起同时往前起钻。

五行拳详解

五行拳详解

五行拳详解劈拳:形意劈拳为五行之首,属金,其动作形象为劈木之意,拳法为左右掌抱拳循环交换,立圆动作劈出,身法束展,束身吸气展身劈出呼气。

技击要灵活应对,一般用于里劈、外劈、横劈、竖劈、截劈等,随机应变,束身而拧、裹、贴近,展身钻、翻、劈而发放,拧裹为横劲,钻劈为顺劲,起如钢锉,落如勾杆,是起横落顺之意,最得劲的用法为束身展势抖绝,爆炸力。

谱有内应肺,外通鼻,体为皮毛,守窍膻中,气发于肺脏,气顺血行,久练则气血舒畅,体壮身强。

古谱有生钻克崩之能,其劲踩、扑、裹、束、挤、顶、绝七劲合一,很难掌握。

歌诀:任督循环气归根,束身抱拳展劈冲,拧裹钻翻开门户,挤劲抖绝劈胸中。

形意拳谓:劈拳似斧属金非斧也,有〈捧撑掇碟之势〉肺动如雷响。

劈拳,从宏观看拳势只走一个大园形,从微观分析,在园迹之中涵四五股劲力,像火箭助推卫星节节送入轨道,起手先发挫劲,挫去直来之彼手,尔后继转,捧劲在大破彼攻之招后劲力转为掇劲和斩劲,掇其身,拔其根,斩劲落下取其胜果,一向多劲,一线多变,复合用劲,呈连环之势,在瞬间衍变而成,实现了拳劲上的借人之力,顺人之劲,以柔克刚,以劲吃劲。

手法有出手、起手、领手、截手之说:当胸直出为出手,曲而非曲直而未直为起手,起而未落为之领手,横起顺落为之截手,束身而起展身而落,起如锉落如勾。

讲六方:工、顺、勇、疾、狠、真,工者巧妙也,顺者自然也,勇者果断也,疾者紧快也,狠者动不容情,心动而内劲出,真者心中有先见之明也。

劲力为:押、闸、扣、剁、斩、劲力走向都是直下或斜落,各股劲力都内含有相关的园势拳法之中,左旋右转皆为横向性劲力,内涵六劲,叫做叠包裹,斜里拨,反向捌,拗劲捩,两边捋,左右搡,前拧劲力包括,钻滚剪移里,六股劲力皆为前冲性,叫做前击涵钻易内伤,滚劲击敌无遮拦,肘头剪胸难脱逃,拧劲可穿千重山,扛杆移动最省劲,里劈肋间更难防,六股劲力皆走园弧路线,劲达势至,后撤劲力内含撤勾拽拉,撤为步向,却含撤劲,撤中有勾。

形意拳五行拳之秘传练法

形意拳五行拳之秘传练法

形意拳五行拳之秘传练法形意拳被视为三大内家拳之一,其炸似惊雷的劲力历来为武家所推崇。

然而,现在很多人习练的形意拳,无论是演示还是实用均与健身操无二,忘记了使形意拳扬名的是其无坚不摧的刚劲功夫,还说是在追求所谓化劲功夫的最高境界。

张占魁一脉形意拳只讲刚劲、柔劲、刚柔相济。

何谓刚?何谓柔?何谓刚柔相济?劲以蓄而后发,刚劲、柔劲就是发劲、蓄劲的一紧一松。

武术所尽力追求的,最后都不过是一个刚柔相济而已。

任何实战拳法都离不开功力和打法的训练。

那么什么是功力呢?就是击打力量和击打速度的高度统一。

·来自“武宗”公众号·击打力量决非是推车、扛包的劲,而是瞬间的爆发力,击打力量和速度是成正比的,击打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同时,击打速度越快,击打力量也就越大(但是,只有功力的训练,没有合理的打法训练也是不行的,既所谓的“刀快切不着肉”)。

现在形意拳套路是越编越多,越练越奇怪。

然而有形意劲的却寥寥无几。

前人教拳,并非是人人都能得真传而登堂入室的。

内家拳的真传者万无一二。

学生和徒弟练的是不一样的;拳房里练的和在老师家里练的是不一样的;表演的和自己练的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是正确的功力训练和打法训练,那与养生运动没有什么两样,功夫没有练出来,先把人给练坏了。

君不见现在有的形意拳变成了所谓'趟泥步”。

为什么变成了“趟泥步”呢?美名其曰“是用暗劲打人”。

实际呢?是因为有些“老前辈”把腿练坏了,之所以把腿练坏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因为劲不整,练错了。

大家都知道打足气的足球是很难把它踢坏了的,而打气不足的足球几场比赛下来就坏了。

所以,这里还有一个真传的问题。

什么是真传?正统?正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传承谱系的问题,还要同时满足于三个条件:1.继承了传统的训练体系;2.通过这个传统体系把自己练出来了;3.能让学生按照这个训练体系也能练出来。

只要是用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形意一年打死人”并不是误传,其实又何必一年,半年足矣。

形意五行拳连环技法

形意五行拳连环技法
对 可 能力 。 据说 , 字手 上乘 之 高手 , 手 劲” 同) 陈健 侯 曾对 我说过 :你 介 绍 , 技 击 有 兴 趣 的人 , 以认 不 。 “ 背 上 的 汗 毛 根 根 竖 起 ,像 雷 达 一 看 螺 丝 钉 , 厉 害 , 管 多坚 硬 的 多 不 真研 究 , 据 自己的需要 与 可能 择 根
字 手 的 ,要 用 五 个 手 指 抓 住 对 方 簧 ”劲 气 内藏 。 , 要用 意念 把手 掌拉 法 , 有 着独 特 的技 击作 用 。俗话 具
的手 腕 再 捋 , 度 慢 , 且 对 方 可 呈 9 度 的立掌 , 速 而 0 意念 力就 能产 生 ,
以反 抗 。 ”
说 :拧 挨 十 拳 , 挨 一 掌 ; “ 不 宁挨 十 掌 , 挨 一指 。” 不 孙禄 堂 、 陈健 侯等
( 责任 编辑 柯 超)

样, 能及 时捕 捉对 方 的信 息 。 复次 ,
练 字 手 也 是 炼 内劲 的一 种 有 效
东西都 能 钻进 去 。 转 动起 来 , ” 像 善 而练 之 。 ( 续 ) 待

个法 轮 ,使 对方 感 到 处处 是 手 ,
1 9・
盛易210 2期 0.( 5 ) 11总 4
形 意 八 卦
形 意五 行拳 是 指劈 、 、 、 上 , 钻 崩 以左手 向下压 制对方 出拳 手 炮 、 五种 拳 术发力 技 法 。按 五 臂 的 同时 , 横 拧腰催 动右手 崩拳发
行 学 说 冠 以劈 拳 为金 ,钻拳 为 力击打 乙方腹部 ( 2 。 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 , 拳为木 , 崩 炮拳 为火 , 横拳

种 强 烈 的气 感 。 其次 是 练手腕 八 长一分 , 长 千斤 。 而凡 苦 练过 力 ”

形意拳的三体式与五行拳

形意拳的三体式与五行拳

形意拳的三体式与五行拳,半步崩拳“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又叫“鹰捉式”。

因五行、十二形拳等的起手都是“鹰捉”,经云“出式虎扑,起手鹰捉”正是此意。

而“鹰捉”落翻的定势就是“三体式”,所以又叫“鹰捉式”。

经云:“鹰捉四平”,也就是说“三体式”要做到四平,上身不可前俯后仰,不可左斜右歪,以求不偏不倚,重心平稳。

也可以具体划分为:1.头顶要平,下颌回收,形成头顶项拔,既可发动血梢,又可振奋精神。

2.两肩要平,‘上身不可歪,两肩要相称而又相撑,使腰力得发。

3.前臂要平,特别是肘下坠而里裹,使肘窝朝上,使肩、肘、手在一条直线上,而且伸展抻长,使上肢“三催”劲顺,气贯到手,既增大起钻之劲,也有助“落翻”前催之力。

4.两足抓地要平,助长发动下肢筋梢,使桩步根实,杜绝因后腿并膝裹胯而影响后脚的平、实。

“足下存身”,这个“下”字是“放入”的意思。

就是说三体式虽是单重,前三后七,但要求把上身重心放在后脚跟的里边。

这样上身虽偏后,但不影响整体平衡,使前腿变化灵活,虚中有实,使后腿得以蓄力待发而又支撑力大。

形意拳之根本是五行拳,五行拳之精髓在于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以意领先,以意帅形,随意而动,因以成拳,是之谓形意。

五行拳又名意拳,外形上是五个拳式,发力上是五种劲路,内通五条经络,锻炼五个脏器。

习之日久,既可得健身之裨益,又可获技击之妙用,实乃形意拳之“纲”也。

形意拳之传,原本只有五行拳,以后经过长期实践才逐渐变化发展充实而有了十二大形与八字功法。

故形意拳法、用法、内功外功,历来都是以五行拳为基础。

首先要说明,五行拳的拳式劈、崩、钻、炮、横是和人体内五条经络即肺经、肝经、心经、肾经、脾经内外呼应、息息相通的。

劈拳通肺属金,崩拳通肝属木,钻拳通肾属水,炮拳通心属火,横拳通脾属土。

练拳时,动作与经络相配合,气血循经络而运行。

劈拳与肺经相呼应,故练劈拳可以养肺。

劈拳动作的用劲要求是头向上顶,下颚无形向前用力,两脚趾抓地,两手如抓物,虎口作圆形,四指稍张开。

形意五行拳拳劲练法,动态图教学,每天学一点,别让国术断了传承

形意五行拳拳劲练法,动态图教学,每天学一点,别让国术断了传承

形意五⾏拳拳劲练法,动态图教学,每天学⼀点,别让国术断了传承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西姬际可。

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河南少林寺学习⼼意把,⼜精通六合枪法。

后⼜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论,把⼤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意把,创出此拳。

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意六合拳、⼼意拳、形意拳等。

形意拳的基本拳,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等五拳。

形意拳将此五拳配以⾦、⽊、⽔、⽕、⼟五⾏,故名五⾏拳。

形意拳的风格硬打硬进,快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帜。

形意拳之五⾏拳也有⼤架和⼩架之区别。

形意五拳⼩架虽然只有五个基本动作,经过演化,可以变成⽆数个技击动作。

可以不同⽅位不同⽅向⾏拳,不受固定动作限制。

形意五拳⼩架,动作可急可缓,可⾼可低,演练熟练,可以互相转化。

然⽽,毕竟是内家拳术,以内养为主,⼀般演练,以⼩幅度动作为佳。

三体式三体式:要点:①⾝体中正,表情要⾃然,⽛齿轻扣,⾆顶上腭,下颏微收。

②两肩松垂,肘下垂,⾷指要向上挑,虎⼝撑圆,⼿⼼⾥凹,五指撑开,⼿腕下塌。

③胸内函,背部肌⾁要尽⼒向两侧伸展开,腹部要⾃然充实,臂部不可向外突出;④两膝微⾥扣,前膝不过踝关节,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脚趾扣地,重⼼略偏重后腿,呼吸要⾃然;⑤拳诀⽈“提頂豎尾精靈氣,含胸拔背歸丹⽥;扣襠裹胯穩如⼭,沉肩墜肘松肩胯。

”⼀、劈拳劈拳要点:①左或右掌下劈时,要与右脚落地协调⼀致,迈步时⾝体不可上窜,应保持平稳;⾝体不可前俯,臀部不要突出。

②左或右掌经胸前向前劈出,掌指⾼与肩齐,肘微屈,沉肩垂肘,左或右掌按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在肚脐处。

⼿腕向下塌,⽬视前⼿⾷指。

③左或右掌朝前劈出时,前掌变成拳,后掌与与前拳轻微摩擦,然后突然加速,劈出瞬间,犹如⼑劈⽊材。

(少林寺武术易筋经洗髓,道教形意拳桩功站桩)前拳后撤⼒与后掌的前劈⼒,在轻微接触摩擦时,产⽣快速的相对运动,有解脱前拳被对⽅扣住的功效。

武术形意五行拳基础练法

武术形意五行拳基础练法

武术形意五行拳基础练法“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五拳,是形意拳中的基础拳法,“形意母拳是也”。

它“起于易理,成于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来命名的拳术。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武术形意五行拳基础练法,欢迎借鉴参考。

起势:面向前方,双手自然下垂,左脚尖向前,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外扭45度,身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双掌由下向前相对并平行伸到与肩同高时停住,双掌保持平行收回到胸部并下按至小腹,双腿随之微蹲。

双掌变拳由下而上钻出,射尖下垂,右拳在前,左拳靠在右肘处,此时左脚也稍微提起,目视右拳,左拳逐步变掌顺右小臂快速劈出,掌心向前下方,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按于小腹前,目视左手食指。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左掌与左足同时到位。

两足距离是后膝下跪加一拳的距离,形成劈拳左式三体式。

劈拳练法:劈拳左三体式开势后,双手弧形下捋往回搂,到丹田(即小腹)处,双手下落时由手掌握成拳,再由脐往上钻到口即所谓拳从口中出,手如同托下颏一样,再与左足一起同时往前起钻。

手心朝上握拳弧形向前上方钻出,与左足垫步动作要一致,拳高与眉齐。

左足往前垫步时,远近随着人的高矮,只要身体向前行走不费力为最佳,落地时左足尖往外扭45度,目视左拳,此时形成弓箭步,右手放在左肘旁,手心朝上握拳靠住。

接着出右手与右足齐向前去,膝部微屈,右手顺左小臂出时,随出随翻,到前手时,右手心向前厂方。

此时左手由拳变掌并向内翻转下按于腹前脐部,手足齐落,冃视右手食指,仍形成三体合一之式,手足展开其劲六合,再往前进,与左式相同。

回身时要根据地方远近而定,但无论远近,必须左手左足在前时再回身,取天道左旋之义。

回身时,将左手左足一起扭回,左足与右足成一内八字形,两脚尖里扣,双膝微下蹲,目随身转。

左手与右手同时搂回到小腹部,右足和身体向后回身,右足尖外展45度,双手经腹胸前钻至下颏再与右足同时迈步向前上方弧形钻出,目视右拳。

再将左手左足如前同时出去,左足同时前进至右足前,足尖向前,仍如三体之式。

形意拳基本功五行拳之劈拳基本练法和技击用法

形意拳基本功五行拳之劈拳基本练法和技击用法

形意拳基本功五行拳之劈拳基本练法和技击用法歌诀:劈拳高举出云门,起钻落翻气畅伸,少商指引意中气,通经理肺效如神。

基本练法1.由三体式开始。

吸气时,左手边握拳边向下向回捋带,到肚脐时翻至拳心朝上,随即经胸前从下颇处向前上方钻出,高与口平,小指朝上,肘屈约110度一135度;同时,右手亦握拳置于肚脐右侧,拳心朝上,小指和小鱼际紧靠腹部;与左拳上钻的同时,左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两脚成错八字步,双膝均微屈,重心在左腿,眼看左拳(图2一1)呼气时,右拳经胸前自下颌向前钻出,并迅速经左臂脉窝散拳变掌,作推势向前劈出,掌心朝左下方,高与肩平,五指分开,虎口撑圆;松肩坠肘,肱屈约15度左右;同时,右脚向前踵进一大步,左脚跟步(若右足前进较少,左足不跟步,则是“定步劈拳”);左手亦同时变掌,翻至掌心朝下,往回持带至脐左边停住,拇指紧靠腹部,眼看右手中、食指,呼气尽而式成(图2一2)。

其定式之形状与三体桩同。

再进而变左式时,动作同上,惟左右相反。

2.亦是从三体式开始,其左手之捋回与钻出,与第一种练法相同,惟左脚要先回半步再向前垫一大步,比脚尖不外撇;右手向前钻劈时不散拳变掌而仍握拳,以前臂尺骨为刃而向前下方劈出;右脚仍要同时膛进一大步,左脚跟步。

其他要求,均与第一种练法相同。

回身动作练劈拳需回身时,左式右式均可。

设为左式,即停住时左脚左手在前,先将左脚尖极力向同勾,与右脚成倒八字形;同时,将左手向下、向回捋,至脐之左边停住,拳心朝上;然后身向右转至面向起式处,同时将右足提起向前(向起式方向)垫出半步,落地时脚尖外撇;与垫步的同时,右手即握拳经胸前自顽下钻出(图2一3)(注意钻出要快,与转腰垫步须同时起落。

拳未钻出时,切切不可转头向回看);然后即进左脚,跟右脚;同时,左手向前劈出,成左式劈拳(图2一4)如欲收式.可在转身后,将前手收回至胸前,两手一齐下落,经腹前再向外(左、右)、向上划弧至腮边,然后十指相对,掌心朝下,徐徐按下到小腹前,随即后脚向前与前脚并拢,直立,将两手自然垂落到大腿外侧。

形意拳五行中的钻,崩,劈,炮,横五种拳法的区别

形意拳五行中的钻,崩,劈,炮,横五种拳法的区别

形意拳五行中的钻,崩,劈,炮,横五种拳法的区别
形意五行中的钻、崩、炮、劈、横五种拳法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笼统。

只能从拳意上约略说说:五行拳各拳的拳意,这一点其实拳谱上说得十分详细了。

即劈拳似斧性属金、钻拳似电性属水、崩拳似箭性属木、炮拳似炮性属火、横拳似弹性属土。

劈拳之意如斧,锐而沉,故拳势自上而下;钻拳之意如电,迅而灵,故拳势自下而上;崩拳之意似箭,迅而锐,故拳势中平直入;炮拳之意如炮,烈而猛,故拳势自下斜上;横拳之意如弹,钝而沉,故拳势横中带直。

至于劲路、功架各有窍门,练到了,老师自然会告诉你。

[转载]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转载]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转载 ]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原文地址: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作者:
五行连环拳是在形意拳中五行拳与三体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形意拳套路。一般是在五行拳和三体式练习极熟时再学习的一种套 路,它的动作很简单,十来个动作,反身重复练习,动作教学如下: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一节 由三体式起,起点时,两手攥上拳。进步与崩拳同式。如行军之阵形之理。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二节 退步与崩拳收式剪子股式同,如行军出左冀,谓之青龙出水。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三节 再换式为黑虎出洞。出右手右足,右足出去要直,左足随后跟步,足仍斜着,后足里踝骨相对右足脚后根。右手从右胁为心口平 着直出,拳仍与崩拳相同。两眼看右手食指中节,左手腕朝里扭劲,手心朝上,与右手同时往后拉,拉至左胁停住。两手出拉之时, 两肩里根均往回扭劲,进步之时,两胯里根亦均往回抽劲。此式名黑虎出洞,与行军出右冀同理。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四节 先将右手屈回,在心口下边与左拳相对,两手心紧靠腹,再将两手腕向外扭至两手背向里,一起徐徐往上起,至头上边,再往前 后如同一条线分开到极处,两拳如同画一上半圆形,伸至两拳前后相对、均与肩平时停住。然后左足极力往后垫步,两拳一齐往下 落,如同下半圆形落至小腹处,两肘靠胁,左手张开,右手仍是拳,手背落至左手掌中。手起时两眼看两拳,手落时两眼看右手随着 下落。右足同时与两手往回撤至左足处,右足仍直着,足后根紧靠左足里踝骨。身体要三曲折形,惟腰极力塌下劲。头仍顶住劲。身 要稳住,两眼再往前看。此谓如行军阵图两翼翕张之式,故名白鹤亮翅。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五节 再变为炮拳。将右手往上钻,钻至头正额,手腕向外扭劲,手背仍靠正额处,左手亦同时钻至心口直往前出。右足同时往前进 步,左足亦随后紧跟步,与单习炮拳均皆相同,惟此式直往前进步,不斜着走步,停住。此谓两翼合一直进,名为锐形,故名曰炮 拳。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六节 再变为劈拳。左手往下落似半圆形,如劈拳劈物形式,落至小腹处。左足极力往后垫步要直着,左手心朝里,顺着身子往上直钻 至心口,右手再直往前往下劈去。伸到极处,左手仍似劈拳撕开。右手拉至右胁停住,右足也同时退至左足,后边相离远近与劈拳式 相同。两眼看左手拇指根食指梢,两肩两胯均松开抽住劲。此时身子阴阳相合之式,腹内如同空洞相似为妙。此式取金方之义,故名 劈拳式。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七节 变为包裹式,亦名为横拳。两手皆先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极力一起卷回,两手拇指、食指均皆伸直,两手心均暗含与两肩相合 着抽劲,不可显露,再将左手往下落至小腹处,手腕向里裹,左肘紧靠左胁,手上钻至口处。手腕再向外扭劲,斜着往前拧着劲出 手,到极处手心朝下,虽然胳膊斜出,总是与心口出去之意。朝里裹手时,左足与左手同时回至右足踝前边。足尖着地,足后根欠 起,再一齐同左手出去仍回原处。似落未落之时,右手手腕人右胁朝里裹劲。从心口至嘴往前钻出,到极处手心朝上。食指伸着,与 嘴相对又平着,左手俟右的出时即往回拉,拉至左胁仍手心朝下停住,右足同时随后跟步。此式亦错综着,身子三折形式,小腹放在 左腿根上为度。此名为包裹之式,亦名圆形,属土。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八节 换为狸猫上树之式。先将左足往前垫步,再起左手、右足,一齐极力前进,右手回时拉至心口右边,左足亦同时随后紧跟步,两 腿仍为剪子股式,两手皆张开,两肩两胯均齐抽劲,不可有一舛错不齐,使内气不得中和,丑态百出,拙气尽生,人虽有勇敢之心, 亦不能有所得也。学者慎之。此谓狸猫上树之式,如阵图瓜牙之形,又剪子股式,如擒拿是也。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九式 变崩拳式。先垫右足,再极力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至心口左边,右足随后紧跟步,手足用劲与两足相离远近仍与崩拳相同,不 可相差分毫,停住再回身。此谓直形,亦追风赶月不放松之谓也。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式 回身狸猫上树之式,仍与崩拳回身剪子股式相同,停住。此式如同行军败中取胜之式,故名狸猫倒上树。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一式 回演仍垫右足,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回,右足后跟步,形式用劲皆与第一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二式 退步出手。与第二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三式 出洞。与第三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四式 亮翅。。与第五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六式 劈拳。与第六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七式 包裹。与第七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八式 上树。与第八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九式 崩拳。与第九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二十式 倒上树。与第十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二十一式 收式。仍与崩拳收式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五行拳分解劈拳 pi劈拳是以左右劈掌有些地区用劈拳)和左右步轮流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拳势和顺严谨.古拳谱中称劈拳为五拳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后面的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一.预备式:劈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图2――5),做法同前。

二.劈拳左起式:1.由三体式开始,左手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图2,6)。

2.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定俗成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肘尖下垂,整个伸出的左臂要弯屈适度,不能挺直,左拳高与鼻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

(图2,7)。

要点:1.身体方向不变,握拳时要卷紧,胸腔不可紧张,不可憋气;左手下落时要走圆弧路线,由落而抽,不是直线抽回;两肩仍下垂,两臂紧靠两,两手变拳后要同时在腹前翻转,不可有先后。

2.左拳前伸必须与垫步动作一致;在钻拳和垫步时,身体方向不变,后肩不可前扣使两肩平行;左拳要贴胸上提,到口前再用力向前钻出;同时腰要塌,头要顶。

三.劈拳右落式: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效能,膝部微屈,左脚随之也向前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前臂先向外旋,右拳经胸前由口前钻出,随即臂内旋,右拳变掌向前劈打,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肚脐部位(与前左式三体式相同,惟步幅较小);眼看右掌食指(图2,8)。

要点:右掌下劈要与右脚落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向上窜起,应保持平稳;身体及上下肢动作要点与三体式相同,惟步幅略小。

四.劈拳右起式:1.右掌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左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两侧;眼看前方(图2,9)。

2.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翻,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图2, 10)。

要点:与前左式垫步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五.劈拳左落式:动作与要点均与图2,8说明相同,惟左右相反。

如继续前进练习,则仍垫左脚,进右步,劈右掌,成劈拳右落式;如此可以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

六.劈拳回身;转身时需劈出左掌,然后左掌下落变拳,右掌也随之变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腹部两旁,左脚随即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身体随之向右后转180度,右脚脚尖为轴向后扭直,脚跟略提起成右虚步式;眼看前方向(图2,12)。

要点:转身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或左右摇摆;扣左脚、落左手与转体要完整一致;眼神随转体平视前方,不可低头弯腰;腰要塌住,头要上顶。

七.劈拳右起式: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向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促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

此后动作又可左右交替向起式的位置打回去,待劈出左掌之后再转身,转身动作和要点说明与六式完全相同,惟方向相反。

八.劈拳收式:1.打至起式位置,转过身来,垫右脚,钻右拳,再进左步,劈出左掌,右脚跟进半步,成劈拳左落式。

2.左脚收回靠拢右脚跟,同时左臂屈回胸前;然后两臂轻缓垂于身体两侧,身体随之轻缓站起,仍斜向前方。

注意气向下沉,两肩放松;眼平视前方。

以上介绍的是活步(即跟步)劈拳的练法。

初学阶段最好先练定步的打法,其动作及要领与活步相同,惟落步时后脚向前跟步,定式步幅较大,与三体式大致相同。

先练定步劈拳,再练习跟步劈拳,更有利于初学者打好基础。

崩拳 ben崩拳是左右拳轮换向前直打的练习方法。

出拳时,既要求有速度、有力量,又要求保持周身完整,与步法进退起落整齐合拍。

步法则完全以直向前进,右脚尽力后蹬,再向前跟步的单一形式,落脚后重心仍在右腿(有些地区采用两脚轮换直进的步法,即前脚垫步,后脚前进,垫步脚再跟进)。

身法要求屈膝蹲身,高矮一致。

崩拳拳势刚烈,古拳谱形容“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

”一.预备式:完全与三体式相同(图2--13).二.右崩拳:1.由三体式开始,身体方向不变;两手变拳握,如螺旋形状,左拳眼向上,肘部微屈; 右拳源心翻转向上,右肘紧靠右腰部,前臂贴于腹部右侧;眼看左拳。

(图2--14) 2.左脚尽力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即向前跟步,重心仍坐于右腿,左脚跟与右脚踝骨相对,距离约20――30厘米;在进步的同时,右拳顺着左臂方向直向前打出,拳眼向上,拳面微前倾;左拳收回停于腰部左侧(左肋下方),拳心向上,成右拳前伸,左腿在前的拗步姿势;眼看右拳。

(图2--15)三.左崩拳:左脚再继续尽力向前进步,右脚向前跟步(步法与右崩拳式同);同时左拳顺着右臂方向直向前打出,拳心向右,右拳收回停于腰部右侧,拳心向上,成左拳、左腿在前的顺步姿势;眼看左拳。

(图2--16)要点:左崩拳时,身体要保持向右半斜姿势;左肩不要太向前伸,两胯均略向后缩;其他各部要求均与右崩拳式想同。

四.右崩拳:动作及要点均与(二)相同。

五.左崩拳:动作及要点均与(三)相同。

根据以上动作和要点,可以左右轮换向前直打,数量多少,要视场地条件而定,回身式总待条出右拳后再转身。

六.崩拳回身:1.打出右拳之后,(图2--17).左拳不动,右拳收至腹部右侧(拳心皆向上),左脚向回扣(约90度),右脚以脚尖为轴随身体向右后转动扭直,眼看前方。

(图2--18) 2.右拳经胸前靠近口部向前上方钻出,整个右臂要成一弧形,不能挺直,拳心斜向上,并略外倾,小指向上拧劲;同时右腿屈膝上提,脚尖向右上斜勾;左腿屈,成左独立姿势,眼看右拳。

(图2--19).3.上式不停,右脚用力向前横脚踩落,左脚随之向前跟步,脚跟离地,左膝抵住右膝膝窝,成交叉坐盘歇步:同时左拳在落脚时,经胸前秘上顺右臂向前方变掌劈下,掌心向前下方,右拳下落变掌收回腹前,拇指紧靠脐部,掌心向前看左掌食指。

(图2--20) 要点:1.左脚回扣、右拳收回与向右后转身是一连贯动作,前后衔接的停顿时间不要过长,转身时避免低头弯腰。

2.右拳向上钻与右膝向上提,要动作一致。

3.右脚落地时要尽力向前横着踩出,两腿交叉务要靠紧,左掌前劈与右脚落地,须整齐合一。

七.右崩拳:两掌变拳握紧,右脚向前垫步,左脚再尽力向前上一步,右脚随之向前跟步,距离左脚约20,30厘米;同时右拳直向前打出,左拳收回腰部左侧;动作要点均与前右崩拳打法同。

(图2--21)如此左右崩拳交替向原来的位置打回,往返趟数不限,要根据个人体力掌握。

最后打到起式的位置(崩拳右式),再回身做收式动作。

八.崩拳收式:1.向右回身,提右腿,劈掌等动作完全与(六)回身式、(七)崩拳右式相同,(图2-2 2,23,24,25).打成崩拳右式后,身体不动,右脚向后撤半步,左脚再撤至右脚后方,两腿交叉,左脚顺,右脚横,左脚跟微离地面,仍成交叉半坐盘步;左脚后撤时,左拳也同时向前打出,右拳收回腰部右侧,拳心向上;眼看左拳.(图2--26,27).2.左臂屈肘经胸前下落,两手垂于身体两侧;同时右脚收回靠拢左脚(此时右脚仍要放成 45度);身体轻缓起立,保持向右半斜方向;两肩向下松沉;眼向前平视。

要点:退右脚时,两拳不动,注意右肩不可随着向后扭转,左脚向后撤,先用力及脚跟触地,再提起脚跟(微离地面);两腿膝部要靠紧(左膝抵往右膝窝),左脚后撤与左拳前打务要协调一致。

钻拳 Zhuan钻拳的步法与活步劈拳完全相同;手法则是双手握拳轮换上钻,拳势比劈拳激烈,古拳谱比喻“钻拳似电”。

一.预备式:同三体式动作。

(图2--28)二.右钻拳:1.由三体式开始,左手握拳下落,经腹前翻转至拳心向上,再经胸前由口前向上钻出,前臂外旋,拳外拧;右手同时拳,转为拳心向上,紧靠脐部右侧;左脚在左手钻出的同时向前垫步,脚尖外撇,膝部略向前弓;眼左拳的小指。

(图2--29)2.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左腿;同时右拳经胸部由口前顺左拳向上钻出,高与鼻尖平;左拳向内翻转(腕部向里扣)撤回腹前,拳心向下,拇指紧靠脐部;眼看右拳的小指。

(图2--30)要点:垫左脚和钻左拳要动作;钻右拳和进右步也要一致,须做到手到脚停,整齐如一 ;迈步时步子要大,脚跟先触地,避免抬脚过高。

钻拳时力量要集中在拳的最前端,前拳要与脚尖相对,鼻尖又和前拳相对,前拳、前脚尖、和鼻尖三点近似构成一直角三角形;上钻的拳向外拧劲,下按的拳向内拧劲;肘要垂,肩要松,步要稳。

三.左钻拳: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然后左脚再向前迈一大步,右脚随之再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同时左拳翻转经胸部由嘴前顺右拳向上钻出(拳心向上),高与鼻尖平,右拳向内翻转(腕部向里扣),撤回腹前,拳心向下,拇指紧靠脐部;眼看左拳的小指。

(图2--31,32)要点:完全与右钻拳相同,惟左右相反。

如此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次数多少根据场地条件而定。

四.钻拳回身:1.钻出左拳之后(左拳左脚在前,以左脚跟为轴,脚尖里扣,身体随之缶右后方扭转( 同劈拳回身),两臂保持原状随身体右后转180度,右脚在转体过程中,相应以脚尖为轴扭正;然后,右脚垫示,脚尖外撇,右拳经胸部由口前顺左拳向上钻出(拳心向上),左拳向内翻转(腕部向里扣)撤回腹前,拳心向下,拇指紧靠脐部;眼看右拳的小指。

(图2--33,34)2.此式不停,再进左脚钻出左拳。

如此再向原来方向打回,往返趟数不限,根据个人体力掌握。

要点:回身时,眼要看着左拳,两臂要随着身体转动,不可松劲,身体约转到90度时再扭或脚;头要顶,腰要塌。

五.钻拳收式:往返打到起式位置,做钻拳回身式,并打成左钻拳式停住,随后,左臂由上屈回经胸前下落,两手垂于身体两侧;同时左脚收回,靠拢右脚,身体站起,上体仍成向右半斜姿势,两肩向下松沉,呼吸要平稳;眼向前平视炮拳 pao炮拳是沿着波浪形曲线,左右斜向前进的。

步法除垫步、上步、跟步之外,还包含有提步;手法是两手握拳,一架一冲,左右反复轮换;身体则是采用半斜面的拗步式。

拳式比较激烈、活泼。

一.预备式:与三体式动作相同。

(图2--35)二.右炮拳:1.左脚向前直进半步,同时左掌向外扭转,掌心斜向右上方,掌指向前;右掌前伸与左掌心斜相对,随即左脚蹬地,右脚尽力前进一步(身体不可高起),屈膝半蹲,左脚随之跟进,悬空靠在右脚里侧踝关节处;两掌在右脚进步的同时变拳撤回,靠紧腹部两侧,拳心均向上;眼平看前方。

(图2--36,37)2.左脚向左前方斜理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同是左拳经胸前、面前向上钻翻,由拳心向里转为拳心向外,停于头部左额角旁(拳心朝前),右拳由腰部顺左脚前进方向向前打出差的眼朝上,肘部微屈,拳高与心口齐;眼看右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