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和方剂类型及作用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1.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2.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3.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证。
4.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5.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6.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7.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及脾不统血证。
8.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9.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肾阳虚证。
10.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阿胶、生地黄、桂枝、麦冬、火麻仁、大枣。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脉结代。
11.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药、白术(炒)、茯苓(炒)薄荷(炒)、甘草(炙)。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2.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青连翘(炒)、干生地(净)、车前子(炒)、淡黄芩(酒炒)、生栀子(炒)、粉丹皮(酒炒)、泽泻(炒)、苦木通(去节)、生甘草(生)。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及下焦湿热证。
13. 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
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及嘈杂吞酸证。
14. 清胃散:生地黄(细锉)、当归身(酒洗)、牡丹皮(去心)、黄连(拣净)、升麻(去根)。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及牙宣出血等症。
15. 玉女煎:石膏(煅)、熟地黄(酒蒸)、麦冬(去心)、知母(酒炒)、牛膝(酒蒸)。
中草药及方剂
②保和丸 • 功效:消食和胃,清利湿热 • 主治:食积滞停 2010A2备选 • 主药:山楂、六曲—消食化滞 • 辅药:莱菔籽—消食下气、宽利胸膈 • 佐使药:半夏、陈皮、茯苓—化湿和胃 连翘—清热散结
第五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一、适应证
• 痰咳喘证。
二、分类及含义
1、温化寒痰药
2、清化热痰药
六、辛凉解表药及方剂
常用药物 • 升麻—发表散热、解毒透疹、升阳举陷
•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提阳气
• 薄荷—消胀(治肚胀)、疏散风寒、清利头目 • 葛根—发表解肌、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 桑叶—清肝明目
3、代表方剂 ①银翘散 •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2009年考,2011年 A3 • 主药:连翘、银花—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辅药:荆芥、薄荷、豆豉—发散表邪,透热外出 • 佐使药:桔梗、牛蒡子、甘草—祛痰止咳、清利咽喉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清热解毒代表方 黄连解毒汤 2009年考 • 功效:泻火解毒 • 主治:三焦热盛。 • 主药:黄连—泻心火及中焦之火 • 辅药:黄芩—泻上焦之火 黄柏—泻下焦之火(肾) 栀子—通泻三焦火,导热下行从膀胱出
五、清热凉血药及方剂
常用的药 • 水牛角—清心热,安神定惊,泻火解毒,凉血消斑 • 生地—凉血生津 • 牡丹皮—凉血,活血散瘀
4、剂型变化
5、数方相合的加减:
如: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
再加入肉桂、黄芪,称为十全大补汤,可治 疗气血不足、虚劳喘嗽、腰膝无力、滑精早 泄等病证。
第二章 常用中草药及方剂
第一节 解表药及方剂
一、解表药及方剂
• 解表法:汗法。
二、分类
66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功用及主治
66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功用及主治中医方剂学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中方剂的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较重要。
1.《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增减的变化——逍遥散和黑逍遥散(2)药量增减的变化——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3)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应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
Wellness accessories3.君药和主要功效来命名的是:龙胆泻肝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苏子降气汤。
4.火郁发之: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5.以泻代清:凉膈散。
6.辛开苦降:左金丸、麦门冬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7.应用高良姜的方剂:天台乌药散8.生姜、干姜同用的方剂:厚朴温中汤、实脾散。
9.桂枝汤: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药后“啜热稀粥”。
10.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证。
其中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全方体现“散中有收”。
11.九味羌活汤: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12.银翘散:“辛凉平剂”13.麻杏石甘汤:石膏倍于麻黄。
14.败毒散:佐药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15.大承气汤:主治①阳明腑实证。
②热结旁流证。
——体现“通因通用”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16.大黄牡丹汤: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7.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18.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等。
19.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0.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等。
21.小柴胡汤:用量最大的是柴胡;人参的作用是①扶正祛邪;②益气实里。
22.蒿芩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
23.四逆散:主治——①阳郁厥逆证。
②肝脾气郁证。
柴胡为君,透邪升阳以舒郁;与白芍疏肝理脾;与枳实一升一降,舒畅气机,升清降浊。
举出六种中药方剂的常用类型
举出六种中药方剂的常用类型一、理论型中药方剂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有许多经方名剂,这些方剂大多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例如《伤寒论》中提出的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等就是理论型中药方剂。
二、经验型中药方剂经验型中药方剂是中医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病秘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比如汤药类、丸剂类、散剂类等,在临床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复方型中药方剂复方型中药方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成药组成,通过研制而成。
例如清热解毒丸、逍遥丸等都是典型的复方型中药方剂。
四、通用型中药方剂通用型中药方剂是指一些常用的、应用广泛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十全大补丸等都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方剂。
五、个性化中药方剂个性化中药方剂是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制订的特色方剂,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
这类方剂常常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方。
六、典型病症型中药方剂典型病症型中药方剂是根据一些常见病症制定的特色方剂,如《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等都是治疗特定病症的典型中药方剂。
总结回顾:通过全面分析以上六种中药方剂的常用类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方剂不仅包括理论型、经验型、复方型、通用型、个性化和典型病症型的方剂,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方剂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中医药传承和发展中,对中药方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中药方剂的常用类型有着深入的了解。
在我看来,中药方剂的多样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不同类型的方剂,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广泛的临床实践,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的健康需求。
希望以上对中药方剂常用类型的讨论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也希望能够为你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欢迎随时与我交流讨论。
常用中药方剂 excel
常用中药方剂 Excel中药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是一份常用中药方剂的 Excel 表格,包含了方剂名称、组成药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来源出处、禁忌人群、适用人群和药理作用等九个方面。
1. 方剂名称方剂名称是中药方剂的标识符,用于描述方剂的主要组成和功效。
每个方剂都有一个独特的名称,通常由多个中药材名称组合而成。
2. 组成药材组成药材是中药方剂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决定方剂功效的主要因素。
每个方剂由多种药材组成,每一种药材的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
3.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是中药方剂的主要治疗方向和作用机理。
不同的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也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4.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是指中药方剂的使用方法和用药量。
中药方剂的用药量通常以克为单位,使用方法包括口服、外敷等。
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是指在服用中药方剂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禁忌,包括孕妇禁用、过敏体质慎用等。
6. 来源出处来源出处是指中药方剂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古代医书、现代医学文献等。
了解来源出处有助于了解中药方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7. 禁忌人群禁忌人群是指不宜使用该中药方剂的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
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禁忌人群,需要注意用药安全。
8. 适用人群适用人群是指适合使用该中药方剂的人群,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在用药前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症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
9.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是指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途径,包括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了解药理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药方剂的治疗原理和使用方法。
例如,某中药方剂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药理作用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途径,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具有较强药理作用的中药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中药常用方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医常用方剂一、治燥剂轻宣润躁1、杏苏散:【处方】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功能主治】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用法用量】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备注】方中杏仁苦辛温润,宣肺降气,苏叶辛苦芳香,解肌发表,并为君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前胡降气化痰,宜肺散风,同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合用共奏轻宜凉燥,化痰止咳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2、桑杏汤【处方】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皮3克梨皮3克【功能主治】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重者再作服。
【备注】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
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2、翘荷汤【处方】薄荷4.5克连翘4.5克生甘草3克黑栀皮4.5克桔梗9克绿豆皮6克【功能主治】清上宣肺。
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日服二剂,甚者日三服。
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备注】方中薄荷、连翘、栀皮清宜上焦之燥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绿豆皮味甘性寒,与连翘、桅皮合用,能清热解毒。
诸药同用,则燥热得清,诸症亦解。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3、清燥救肺汤【处方】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知母地骨皮【功能主治】清燥润肺。
常用中药及方剂
常⽤中药及⽅剂常⽤中药及⽅剂渗湿利⽔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萹蓄、瞿麦、茵陈、萆薢、威灵仙、⼟茯苓;利尿作⽤⽐较:泽泻>猪苓>茯苓健脾化湿药:茯苓、⽩术、苍术、⼭药、⼭楂;理⽓药:陈⽪、厚朴、⽊⾹;助阳化⽓药:⾁桂、桂枝、附⼦、⼲姜;补益药:黄芪、党参、⽩术、⽩芍、当归、⽢草。
⽊通常⽤于⽔肿、⼩便不利,但关⽊通中含马兜铃酸(肾毒性物质),⼤量应⽤可导致肾⼩管上⽪细胞坏死,所以要慎⽤。
汉防已、⼴防已、马兜铃、天仙藤都含有马兜铃酸,要慎⽤。
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术、⾁桂;具有化⽓利⽔、健脾祛湿的功效,适⽤于⽔肿、⼩便不利等症。
泽泻渗湿利⽔为主药,茯苓、猪苓增强泽泻利⽔作⽤为辅药,茯苓、⽩术健脾渗湿,桂枝助阳化⽓。
五苓散与平胃散(苍术、厚朴、陈⽪、⽢草)合⽅称胃苓散,治疗泄泻⽅剂。
平胃散燥湿运脾,⾏⽓和胃,治疗采⾷减少,多种泄泻。
五⽪散:⽣姜⽪、桑⽩⽪(五加⽪或地⾻⽪)、陈⽪、⼤腹⽪、茯苓⽪各等分,是治疗⽔肿的通⽤⽅。
茯苓⽪渗湿利⽔兼能健脾;⽣姜⽪利⽔;桑⽩⽪降肺⽓、通调⽔道;⼤腹⽪、陈⽪理⽓除湿。
本⽅重在健脾渗湿、利⽔消肿,针对肾性⽔肿、⽔盐代谢障碍等疾病,可辩证加减使⽤,常配合补⽓健脾药如党参、黄芪、⽩术,温⾥助阳药⾁桂、附⼦、⼲姜等药物。
中药组⽅:茯苓、⽣姜⽪、泽泻、⽩术、黄芪、⼭楂、⽊⾹、厚朴、⽢草;按0.5%~1%⽐例拌料,可以加复合维⽣素B、维⽣素E 等;⽅中茯苓、⽣姜⽪、泽泻利⽔消肿,茯苓、⽩术、黄芪、⼭楂健脾利⽔消⾷,⽊⾹、厚朴调理⽓体,⽢草调和。
保肝中药:五味⼦、柴胡、茵陈、⽩芍、郁⾦;利尿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萹蓄、瞿麦;解毒药:⽢草、绿⾖;提⾼免疫⼒:黄芪、党参、五味⼦、茯苓、⽢草、⽩术;也可⽤车前草⽔、⽢草糖⽔等解毒。
病毒引起的肾病,初期以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为原则(银翘散、双黄连);⿍盛期以泻⽕解毒,清热⽣津为原则(⽩虎汤、⿇杏⽯⽢散);深⼊期以清热解毒,凉⾎活⾎为主。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1.四物汤:益血安神,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
2.寒凉消痛胶囊: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症状。
3.茵陈蒿汤:清热解毒,适用于胃肠炎、急性结膜炎等症状。
4.逍遥散:祛风湿、消肿止痛,适用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5.扁豆散: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溃疡性口炎等症状。
6.補中益氣丸:补中益气,适用于乏力疲倦、气虚内伤等症状。
7.回春丸:滋补强壮,适用于体弱多病、养颜美容等症状。
8.逍遥丸:安神定志,适用于失眠、健忘等症状。
9.薏苡仁散:利湿消肿,适用于水肿、排尿困难等症状。
10.四神丸:安定心神,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症状。
11.茯苓健脾丸: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12.治疗乙肝:黄连上清丸、护肝片、核仁肝片等中药配方。
13.治疗慢性咽喉炎:慢喉宁口服液、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中药配方。
14.治疗脱发:养生脱发汤、益毛丸等中药配方。
15.治疗消化不良:大力神胃康片、参苓白术散等中药配方。
16.治疗痛风:活络消痛酊、通淋颗粒等中药配方。
17.治疗感冒: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配方。
18.治疗便秘:大承气丸、红豆薏苡仁汤等中药配方。
19.治疗高血压:复方丹参片、降压草本颗粒等中药配方。
20.治疗糖尿病:降糖胶囊、龙胆降糖片等中药配方。
21.治疗失眠:安宁神静胶囊、安宫牛黄丸等中药配方。
22.治疗便血:血府逐瘀片、止血宝合剂等中药配方。
23.治疗子宫肌瘤:原发逐瘤丸、红花逐瘤丸等中药配方。
24.治疗痛经:桃仁红花丸、茵陈蒿汤等中药配方。
25.治疗冠心病:血脉通胶囊、养心安神胶囊等中药配方。
中药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毒性较大或者功效不确定的药物,请务必遵医嘱,并在合格的中药店购买正规的中药。
同时,在使用中药时也应该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不要盲目追求疗效,而忽视身体的变化。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举出六种中药方剂的常用类型
举出六种中药方剂的常用类型【知识文章标题】中药方剂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导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中药方剂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
中药方剂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
本文将介绍六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类型,并探讨它们的功能与特点。
【正文】一、清热解毒类方剂清热解毒类方剂是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们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适用于热毒所致的疾病,如感冒、咽喉肿痛等。
其中,双黄连口服液是清热解毒类方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以黄连、黄芩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功效。
二、和解类方剂和解类方剂是中药方剂中用于治疗疼痛症状的常见类型。
它们通过调和气血、舒筋活血的作用,可有效缓解疼痛。
对于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炎等疾病,常常使用和解类方剂进行治疗。
代表性的方剂包括桂附地黄丸,以桂枝、附子、酒大黄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三、理气活血类方剂理气活血类方剂是针对气滞、血瘀等病理状态设计的一类方剂。
它们通过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的作用,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疝气等。
其中,川芎茶对于女性调理气血尤其有效,常被用于调经止痛。
四、养阴清热类方剂养阴清热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口干烦渴等症状。
它们通过滋养阴液、祛除内热的作用,可以调节阴阳平衡,改善亚健康状态。
知柏地黄丸是养阴清热类方剂中的代表,以知母、杭白菊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滋阴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
五、化湿利水类方剂化湿利水类方剂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的病理状态,如尿路感染、水肿等疾病。
它们以燥湿、利水为作用特点,可有效排除体内湿气,促进水液代谢。
茯苓泄湿丸是常用的化湿利水类方剂之一,以茯苓、泽泻等为主要成分,具有利水消肿、化痰祛湿的功效。
六、补益类方剂补益类方剂主要用于调养虚损、滋补弱体的状况。
它们以补气血、壮阳益阴为主要作用,适用于气血亏虚、阳痿早泄等疾病。
人参、枸杞合剂是补益类方剂中常用的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的功能。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中药配方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
中药配方大全汇集了丰富的中药配方,包括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感冒类。
1.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气喘。
2. 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疏通经络。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畏寒。
3. 葛根汤。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功效,解表散寒,解热解毒,利咽化痰。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
二、消化类。
1. 保和丸。
组成,砂仁、茯苓、泽泻、厚朴。
功效,健脾和胃,化湿和中,调理气机。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2. 三黄片。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止渴。
适应症,湿热痢疾,热痢腹泻,口渴咽干。
3. 苦参汤。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知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适应症,热毒血痢,血热便秘,小便淋沥。
三、祛痰止咳类。
1. 杏苏散。
组成,杏仁、苏叶、桔梗。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化痰止咳。
适应症,痰饮咳嗽,气喘咳嗽,咳痰吐血。
2.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桔梗、金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咽。
适应症,肺热痰盛,痰多咳嗽,咽喉肿痛。
3. 天麻钩藤散。
组成,天麻、钩藤、桔梗、半夏。
功效,祛风化痰,平喘止咳,镇惊安神。
适应症,风痰咳嗽,气喘眩晕,癫痫抽搐。
以上所列举的中药配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药配方大全中还包含了更多丰富多样的配方,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
希望这些中药配方能够为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配方时能够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疗药品)中兽医复习材料常见病的方剂中药及方剂要点
中草药及方剂四、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及方剂要点:(1)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紫苏、细辛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麻黄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荆防败毒散、桂枝汤的功效及主治2、辛凉解表药及方剂要点:(1)薄荷、柴胡、升麻、葛根、桑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银翘散、小柴胡汤的功效及主治五、清热药及方剂2、清热泻火药及方剂要点:(1)石膏、知母、栀子、芦根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白虎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3、清热凉血药及方剂要点:(1)生地、牡丹皮、白头翁、玄参、地骨皮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清热燥湿药及方剂要点:(1)黄连、黄芩、黄柏、秦皮、苦参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4、清热解毒药及方剂要点:(1)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黄连解毒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六、泻下药及方剂1、攻下药及方剂要点:(1)大黄、芒硝、番泻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大承气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2、润下药及方剂要点:(1)火麻仁、郁李仁、食用油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当归苁蓉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七、消导药及方剂要点:(1)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曲檗散、保和丸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八、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1、温化寒痰药及方剂要点:(1)半夏、天南星、旋覆花、白前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二陈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2.清化热痰药及方剂要点:(1)贝母、瓜蒌、桔梗、天花粉、前胡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麻杏石甘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3.止咳平喘药及方剂要点:(1)杏仁、款冬花、百部、枇杷叶、紫菀、白果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止嗽散、苏子降气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九、温里药及方剂要点:(1)附子、干姜、肉桂、小茴香、吴茱叟、艾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理中汤、四逆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十、祛湿药及方剂1、祛风湿药及方剂要点:(1)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木瓜、五加皮、防已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独活散、独活寄生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利湿药及方剂要点:(1)茯苓、猪苓、茵陈、泽泻、车前子、金钱草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五苓散、八正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3.化湿药及方剂要点:(1)藿香、苍术、佩兰、白豆蔻、草豆蔻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一、理气药及方剂要点:(1)陈皮、青皮、厚朴、枳实、香附、木香、砂仁、草果、槟榔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橘皮散、越鞠丸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二、理血药方剂1.活血祛瘀药及方剂要点:(1)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王不留行、赤芍、乳香、没药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桃红四物汤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红花散、生化汤、通乳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止血药及方剂要点:(1)三七、白芨、桃仁、小蓟、地榆、槐花、茜草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槐花散、秦艽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三、收涩药及方剂要点:(1)诃子、乌梅、肉豆蔻、石榴皮、五倍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乌梅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敛汗涩精药及方剂要点:(1)五味子、牡蛎、浮小麦、金樱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牡蛎散、玉屏风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五味子十四、补虚药及方剂1、补气药及方剂要点:(1)党参、黄芪、甘草、山药、白术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四君子汤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生脉散主要功效及主治、补中益气汤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2.补血药及方剂要点:(1)当归、白芍、熟地、阿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四物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3.助阳药及方剂要点:(1)肉苁蓉、淫羊藿、杜仲、巴戟天、补骨脂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肾气丸、巴戟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4.滋阴药及方剂要点:(1)沙参、麦冬、百合、枸杞子、天冬、石斛、女贞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六味地黄汤、百合固金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五、平肝药及方剂(1)平肝明目药及方剂要点:(1)石决明、决明子、木贼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决明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平肝息风药及方剂要点:(1)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牵正散、镇肝息风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六外用药及方剂要点:(1)冰片、硫磺、硼砂、雄黄、石灰、白矾、斑蝥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冰硼散、青黛散、桃花运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常见病方剂一、心与小肠1、心气虚--养心汤2、心阳虚--保元汤3、心血虚--归脾汤4、心阴虚--补心丹5、心热内盛--白虎汤或香藿散6、痰火扰心--镇心散或朱砂散7、小肠中寒(冷痛)--橘皮散二、肝与胆1、肝火上炎--决明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2、肝血虚及肝阴不足--四物汤或八珍汤加减3、肝风内动1)热极生风(热动肝风)--羚羊钩藤汤加减2)肝阳化风(阴虚阳亢)--镇肝熄风汤3)阴虚生风--大定风珠或天麻散加减4)血虚生风--加减复脉汤4、肝胆湿热--茵陈蒿汤三、脾与胃1、脾气虚1)脾虚不运---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脾气下陷(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加减3)脾不统血---归脾汤加减2、脾阳虚---理中汤加减3、寒湿困脾---胃苓汤加减4、湿热困脾---茵陈五苓散加减5、胃阴虚---养胃汤加减6、胃寒---桂心散加减7、胃热---清胃解热散加减8、胃食滞---曲麦散或保和丸加减四、肺与大肠1、肺气虚---补肺散加2、肺阴虚---百合固金汤加减3、痰饮阻肺----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4、大肠液亏---麻仁汤和当归苁蓉汤加减5、实证1)风寒束肺---麻黄汤、紫苏散加减2)风热犯肺---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3)燥热伤肺---清燥救肺汤加减4)肺热咳喘---清肺散或麻杏石甘汤加减5)食积大肠---大承气汤加减6)大肠湿热---郁金散或白头翁汤加减7)大肠冷泻---加味猪苓散加减五、肾与膀胱1、肾阳虚---肾气散或右归丸加减2、肾气不固---缩泉丸或固精散加减3、肾不纳气---人参蛤蚧散加减4、肾虚水泛---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5、肾阴虚---六味地黄汤加减6、实证:膀胱湿热---八证散或滑石散加减六经及卫气营血辩证一)六经辩证1、太阳病证1)表实证(太阳伤寒)---麻黄汤2)表虚证(太阳中风)---桂枝汤2、阳明病证1)经证---白虎汤2)腑证---大承气汤3、少阳病证---小柴胡汤4、太阴病证---理中汤5、少阴病证---四逆汤6、少阴虚热证---黄连阿胶汤7、厥阴病证---四逆汤8、热厥证---白虎汤9、蛔厥证---乌梅丸二)营血辩证1、卫分病证---银翘散或桑菊饮2、气分病证1)温热在肺---麻杏石甘汤2)热入阳明---白虎汤3)热结肠道---增液承气汤3、营分病证1)热伤营阴---清营汤2)热入心包---清营汤加减4、血分病证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2)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3)肝热动风---羚羊钩藤汤基础理论复习要点:1、阴阳的概念2、阴阳变化规律3、阴阳在中兽医学的应用4、五行的概念5、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相互关系6、五行在中兽医中的应用7、五脏的功能,六腑的功能8、气、血、津液的概念;气的形成、运动、分类、功能;血的形成、功能、运行;常见的气血病9、经络的概念,十二经的名称,走向10、六淫的概念,六淫的致病特点,常见的六淫病证11、四诊技术是什么?各种有病口色代表的是什么病证?常用的切脉方法?平脉、反脉的概念?六种反脉是什么,主什么证?12、防治的治则是什么?治法的八法是什么,适用于什么证,要注意什么?13、表证与里证的主证辩证特点?实证与虚证得主证辩证特点?14、五脏与六腑病的主证辩证特点,对应的治疗方例?15、温病在卫、气、营、血的主证辩证特点,对应的治疗方例?16、常用的中草药及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剂有哪些药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剂有哪些药补脾胃,调理气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由于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偏好、压力过大等原因而导致了脾胃功能失调,引发多种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肥胖、消化不良等症状。
而中医中有许多有效的中药方剂和食疗方,可以帮助人们补脾胃,调理气血。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以及一些适用的食谱或者偏方,并详细说明用量及制作步骤,同时给出相关的注意事项和一条养生建议。
一、常用的中药方剂1、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生姜四味中药组成,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剂。
其具有益气健脾、和中开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用法:将四味中药制成粉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左右,热水送服。
2、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陈皮六味中药组成,是治疗脾胃虚弱的较为常用的方剂。
其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化滞、和胃开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
用法:将六味中药制成粉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左右,热水送服。
3、小建中汤:由山药、白术、茯苓、丹参、黄芪等中药组成,是治疗脾胃虚弱的较常用的方剂。
其具有益气健脾、调和血气、养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失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
用法:将几味中药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口服。
4、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三味中药组成,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
其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安神益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肥胖、水肿、神经衰弱等症状。
用法:将三味中药制成粉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左右,热水送服。
二、适用的食谱或者偏方1、糯米红枣粥:将糯米和红枣洗净,加水煮成粥,加入适量白糖,食用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即可。
此粥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产后欠缺气血等人群。
用量及制作步骤:糯米50克,红枣10个,加水适量煮成粥即可。
2、芝麻糖葫芦:将芝麻炒香,放入锅中加适量红糖,翻炒至红糖熔化,将糖芝麻裹到麦秆上,晾凉即可。
中医处方大全
中医处方大全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中医药的处方是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开具的药方,包括药物的种类、用量、用法和用时等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处方,供大家参考。
1. 四物汤。
四物汤是中医经典处方之一,主治妇女气血不足所致的诸多病症,如月经不调、经期腹痛、产后血虚等。
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2.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治疗肝郁脾虚型情志失调证的经典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情志不畅、胸胁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胃气的功效。
3. 葛根汤。
葛根汤是治疗风寒表证的经典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具有解表散寒、解毒宣肺的功效。
4. 逍遥散。
逍遥散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经典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情志不畅、胸胁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
逍遥散由枳实、木香、香附、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功效。
5. 清热解毒汤。
清热解毒汤是治疗热毒蕴结证的经典处方,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滞、热毒内蕴所致的症状。
清热解毒汤由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芦荟、连翘、地丁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的功效。
以上介绍的中医处方都是中医药中的经典之作,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被证明在治疗相应疾病时具有显著疗效。
但是在使用中医处方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谨慎使用,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大家在了解中医处方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了解,让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4.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6.血府逐瘀汤: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甘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牛膝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7.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8.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豆豉、薄荷、生甘草、桔梗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9.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10.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11.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12.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
13.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14.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15.玉屏风散:生黄芪、白术、防风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16.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血淋、尿血。
17.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
18.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中药方剂推荐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中药方剂推荐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中,中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
中药方剂是中药的典型应用形式,既方便使用又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中药方剂,并对其适应症和使用说明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黄芪养正汤黄芪养正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适用于体虚乏力、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白术、党参等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作用。
使用时,可将黄芪、白术、党参等药材煎煮后取汁,温服一次,每日2次。
二、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补肾益气方剂,适用于肾阳虚、腰膝酸软、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为熟地、山药、枸杞子等药材,具有滋阴补肾、助阳固精的作用。
使用时,将六味地黄丸适量捣碎,水煎服用,每日3次,每次15克。
三、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一种温阳散寒方剂,适用于寒冷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感冒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为川芎、当归、附子等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使用时,将当归四逆汤适量煎煮后过滤,每日分次服用,每次量以个体情况而定。
四、蟾酥丸蟾酥丸是一种典型的解毒祛邪方剂,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肺炎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为蟾酥、土茯苓、地骨皮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作用。
使用时,将蟾酥丸适量研末,每次0.1-0.2克,与温开水一同服用,每日3次。
五、人参儿茶人参儿茶是一种常见的养阴清热方剂,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慢性咳嗽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玉竹、麦冬等药材,具有滋阴养肺、清热润燥的作用。
使用时,将人参儿茶适量冲泡,可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每日2-3次,每次1杯。
中药方剂在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药材的组合能够综合调节机体的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并增强抗病能力。
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紫苏
• 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风寒犯肺, 咳嗽痰多;外感风寒,内兼气滞者用之 更良。
• 行气宽中: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本品为行气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兼有 理气安胎之功。
10
桑叶
•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 • 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 • 平肝明目: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11
菊花
•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 清热解毒: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至
目赤肿痛。 • 平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12
柴胡
• 疏散退热: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 •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
• 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尤善疗疔毒。
22
黄柏
• 清热燥湿: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用于湿 热带下,热淋脚气,泻痢黄疸。
• 泻火解毒:用于疮疡肿痛,湿疹湿疮。 • 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23
龙胆草
• 清热燥湿:本品大苦大寒,尤善清下焦 湿热。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 尿赤。
• 泻肝胆火:能泻肝胆实火。
8
细辛
• 祛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 • 通窍,止痛:用治头痛,鼻渊,牙痛,
痹痛。 • 温肺化饮:用于寒痰停饮,气逆喘咳。
9
辛凉解表药
• 薄荷
•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 清利头目、利咽:用于头痛目赤,咽喉
肿痛。 • 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 疏肝解郁: 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 用于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 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
高热惊厥、手足抽搐。
24
水牛角
• 清热,凉血,解毒:能入血分,清心肝 胃三经之火。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壮 热不退,神昏谵语等症。
• 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
25
生地黄
• 清热凉血:入营分、血分。用于热入营血, 口干舌绛。用于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30
连翘
• 清热解毒:主入心经,“诸痛痒疮、皆 属于心。”本品既能清心火,解疮毒, 又能散气血凝聚,兼有消痈散结之功, 故有“疮家圣药”之称。
• 解鱼蟹毒:适于鱼蟹变质,食后吐泻、 腹痛。
6
防风
• 发表散风: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主 治外感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疹瘙痒
• 胜湿止痛:可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 肢挛急。
• 止痉:适于破伤风角弓反张、抽搐痉挛。 • 止泻:用于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7
白芷
• 解表散风: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 • 通窍、止痛:用于阳明头痛 • 燥湿止带:用于带下过多 • 消肿排脓:用于疮痈肿毒
• 养阴生津: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26
玄参
• 清热凉血:用于温邪入营血,身热舌绛, 血热发斑
• 滋阴:用于津伤便秘 • 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肿
疮毒
27
丹皮
• 清热凉血:用于斑疹吐衄。善于清透营 分伏热,用于温邪伤阴,阴虚发热。
• 活血散瘀: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癥瘕, 跌打损伤。
• 用于痈疡肿毒,肠痈腹痛。
18
栀子
• 泻火除烦:清泻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烦 之效。
• 清热利湿: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 • 凉血解毒:用于血热吐衄。 • 消肿止痛:用于疮疡肿毒。
19
夏枯草
• 清肝火: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 散郁结:用于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结
于颈项,而致瘰疬、瘿瘤等病证。
20
黄芩
• 清热燥湿:清肺胃胆及大肠经之湿热,尤 善清中上焦湿热。
常用中药和方剂类型及作用
1
第一节 常用中药
解表药
2
一、解表药
• 含义: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 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 药。
• 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 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
等症,慎用。 • 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两类
3
辛温解表药
• 麻黄
• 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感风寒, 恶寒无汗,发热头痛。
• 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 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16
石膏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壮热烦渴、 胃火牙痛、肺热喘咳
• 本品煅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
17
知母
• 清热泻火: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 止渴。
• 滋阴润燥: 清泻肺火,滋阴润肺。又能 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 火之功。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 泻火解毒: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 •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 • 除热安胎:用于怀胎蕴热,胎动不安之症
21
黄连
• 清热燥湿: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 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善除脾胃大肠 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 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善清胃火,可用 于胃火炽盛的呕吐;兼清肝火,若肝火犯胃, 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胸胁疼痛。 • 升阳举陷: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13
葛根
• 解肌退热:用于外感表证。 • 透发麻疹:用于麻疹不透。 •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 升阳止泻: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14
二、清热药
• 含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 性能功效: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 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 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
15
分类
•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 气分实热证;
• 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 等湿热病证;
• 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 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 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 热毒炽盛的病证;
• 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主治喘咳实证 • 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主治风邪袭表,
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寒感冒。主治外感风寒,表 虚汗出而表证不解;也可用于风寒表实证,恶 寒无汗者。
• 温通血脉: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有温经 通脉,散寒止痛之效。
28
赤芍
• 清热凉血:主入肝经,善走血分,能清 肝火,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
• 散瘀消斑: 用于经闭癥瘕,跌打损伤, 痈肿疮毒。
• 用于目赤翳障。
29
金银花
• 清热解毒:为治一切痈肿疔疮阳证的要 药。
• 疏散风热:善散肺经热邪,清心胃热毒。 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 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