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鉴于环保要求,当今世界上无铅黄铜新材料研发方兴未艾,黄铜的特点之一是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因此新材料研发及产品应用必须经过应力腐蚀试验验证。
黄铜制成品除残余应力外,还可能受到安装应力的作用,而且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消除,故必须进行模拟安装使用状态下的应力腐蚀试验,但这正是现行的国家标准所欠缺的。
国家标准GB/T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仅适用于黄铜加工材,不适用黄铜制成品。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全国性通用标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0]74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0] 21号文下达了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行业标准的项目计划(计划号2010-0426T-YS),由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标准,并要求在2011年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起草过程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黄铜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标准和资料。
国内标准有GB/T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
国外同类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ISO 6957-1988《铜合金抗应力腐蚀的氨熏试验》、欧盟标准EN 14977-2006《铜及铜合金拉应力检测 5%氨水试验》(在英、法、德等国普遍使用)、美国标准ASTM B 858-06《检测铜合金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的氨熏试验方法》和日本标准JIS H 3250-2006《铜及铜合金棒》。
本着起草通用试验新标准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且技术水平应不低于相应国际标准的原则,标准起草单位对ISO 6957-1988等国外同类标准进行正确翻译和认真解读。
然后,根据正交实验原理,对多元因子分别选择多种水平,对典型产品在各种不同使用工况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铜及铜合金加工制品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
综 述铜及铜合金加工制品残余 应力的测定方法路俊攀(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039)摘 要:介绍了残余应力的常见测定方法,重点讨论了适合于铜及铜合金制品残余应力测定的化学和机械方法。
其中适用于管棒材的化学方法已形成系列国标,但仍需增补;适用于板带材的化学方法仅限于试验研究之用。
机械方法中,Crampton法被广泛应用于管材应力测定,而分条变形方法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和应用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加工制品。
关键词:铜;铜合金;残余应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TG11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656(2004)1220633205MEASUREMENTS OF RESID UAL STRESS FOR THE PR OCESSING PR OD UCTSOF COPPER AN D COPPER ALLOYSL U Jun2pan(Luoyang Copper Working(Group)Co.Ltd.,Luoyang Henan471039,China)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d some common measuring methods of residual stress and aimed to sim ply classify them.The emphasis of the discussion was laid on chemical method and mechanical method,which were fit for co pper and copper alloys′processing products.The chemical method which is fit for tube and bar products has been the basis for forming a series of G B,but it needs sub joining.The same method fitting in with plate and strip products is just used for study.As for the mechanical method,the“Crampton”is widely used in tube products,and the slitting deformation method is a new method,which is studied and used in recent years.It is fit for all of the processing products.K eyw ords:Copper;Copper alloys;Residual stress;Measuring 铜及铜合金在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必然承受外力的作用以及金属内部金相和组织的转变,在制品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影响材料的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性、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和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应力愈来愈受到重视。
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应力腐蚀
1,目的
这个试验的目的是,使用连接器对黄铜以及其他加工部品的应力腐蚀性进行耐腐蚀型评价。
2,装置
准备试验品以及能装药液的玻璃保湿容器。
3,操作方式
3.1准备
将一级氯化铵107g和约700ml蒸馏水的溶解液加入到
一级氢氧化铵60g和250ml蒸馏水的溶解液里。
当氢离子的浓度达到10PH的时候,把所有的溶液量调到1000ml的量。
3.2 前处理
实施焊锡耐热性能试验
3.3 初期测定
在标准的状态下,实施纳入式样书里规定的项目
3.4 试验条件以及试验方法
将试验品放入到氢离子浓度10ph的保湿容器里,温度保持25±2℃,96hr以上。
3.5 后处理
在标准的状态下,实施纳入式样书里规定的项目
3.6 最终测定
判定是否合格的基准是,根据纳入式样书里规定的压力或者张力下试验品没有发生开裂现象。
另外,再确认外观没有异常发生。
【解说】
1氨水的浓度2%里加入乙醇的装置也可以
2保湿容器的大小要求要能装入1000ml药液。
3当原材料里没有使用黄铜的时候,图纸等有明确记载的,可以省略本试验。
4保湿箱在放置中不可以打开盖子发生氨水挥发。
应力腐蚀试验标准和应力腐蚀试验机
应力腐蚀试验标准和应力腐蚀试验机在日常生活中,腐蚀现象随处可见,因为腐蚀而造成的材料失效比比皆是。
现在,研究材料在腐蚀介质环境(或称作氛围)中材料对介质的敏感性以及在腐蚀介质中裂纹扩展速率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材料研究者或者材料应用者,应对材料的这种耐腐蚀特性需要仔细研究,以确保材料的合理使用,最优使用。
掌握材料的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试验标准也非常重要。
通常,材料的耐腐蚀特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试验确定:1. 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通常也叫做慢拉伸试验;2. 材料应力腐蚀疲劳试验;3. 材料腐蚀试验;这三种试验通常采用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腐蚀疲劳试验机,腐蚀环境试验箱三种设备完成。
需要提醒用户的是: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可以和应力腐蚀疲劳试验机集成在一套设备上完成,而不必搞成两套设备完成。
作为材料研究单位,因为一种材料往往面临在很多介质条件下工作的可能性,所以,介质环境的准备、不同的介质、不同的温度对试验容器将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安装位置,所以用户在采购这类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条件明晰,以采购到合适的设备。
百若仪器为用户提供的采用集中加载单元的FCC-50型多功能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机,即可完成慢拉伸试验、应力腐蚀疲劳试验。
希望以下的标准对用户的应力腐蚀试验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GB/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GB/T 15748-1995 船用金属材料电偶腐蚀试验方法GB/T 10119-1988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GB/T 10123-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基本术语和定义GB/T 10126-2002 铁-铬-镍合金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GB/T 10127-2002 不锈钢三氯化铁缝隙腐蚀试验方法GB/T 15970.2-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2部分: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GB/T 15970.4-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4部分:单轴加载拉伸试样的制备和应用GB/T 15970.5-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5部分:C型环试样的制备和应用GB/T 15970.6-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6部分: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GB/T 15970.7-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7部分:慢应变速率试验GB/T 16482-1996 荧光级氧化钇铕GB/T 16545-199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GB/T 17897-1999 不锈钢三氯化铁点腐蚀试验方法GB/T 17898-1999 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溶液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GB/T 17899-1999 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GB/T 18590-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点蚀评定方法GB/T 19291-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试验一般原则GB/T 19292.1-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分类GB/T 19292.2-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腐蚀等级的指导值 GB/T 19292.3-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污染物的测量GB/T 19292.4-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用于评估腐蚀性的标准试样的腐蚀速率的测定GB/T 2526-1996 氧化钆GB 5776-1986 金属材料在表面海水中常规暴露腐蚀试验方法 GB/T 19747-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双金属室外暴露腐蚀试验 GB/T 1974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盐溶液周浸试验GB/T 15970.8-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8部分 焊接试样的制备和应用GB/T 577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GB/T 13448-2006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试验方法GB/T 20121-200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人造气氛的腐蚀试验 间歇盐雾下的室外加速试验(疮痂试验)GB/T 20122-200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滴落蒸发试验的应力腐蚀开裂评价GB/T 20120.1-200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疲劳试验 第1部分:循环失效试验GB/T 8650-2006 管线钢和压力容器钢抗氢致开裂评定方法GB/T 20120.2-200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疲劳试验 第2部分:预裂纹试样裂纹扩展试验GB/T 4157-2006 金属在硫化氢环境中抗特殊形式环境开裂实验室试验 JB/T 7901-1999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GB/T 19745-2005 人造低浓度污染气氛中的腐蚀试验GB/T 10126-1988 铁-铬-镍合金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GB/T 10127-1988 不锈钢三氯化铁缝隙腐蚀试验方法GB/T 8152.11-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汞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GB/T 8152.12-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镉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8152.4-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锌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GB/T 8152.7-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8152.9-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氧化镁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YB/T 5344-2006 铁-铬-镍合金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YB/T 5362-2006 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溶液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GB/T 15970.6-2007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6部分:恒载荷或恒位移下的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GB/T 15970.9-2007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9部分:渐增式载荷或渐增式位移下的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GB/T 20852-2007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防护方法的选择导则GB/T 20853-2007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人造大气中的腐蚀 暴露于间歇喷洒盐溶液和潮湿循环受控条件下的加速腐蚀试验GB/T 20854-2007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循环暴露在盐雾、“干”和“湿”条件下的加速试验SL 105-2007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附条文说明)关键词:应力腐蚀试验标准,金属合金的应力腐蚀试验,腐蚀疲劳试验研究不同材料的应力腐蚀试验标准,可以帮助材料研究者更好的开发新的材料,应对材料更多的使用环境。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全国有色标委会根据国标委【2004】32号文《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和计划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下达了标准清理清单,要求对现行国标GB/T10567.2-199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和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两项国家标准进行合并修改成一个标准。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标委会提出,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2. 研究、起草过程(1)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检测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的标准和资料。
国外同类标准有ISO 6957《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美国的ASTM B111《铜及铜合金无缝冷凝管及其配件》、德国的DIN 50916-2《铜合金的检验用氨做应力裂缝腐蚀检验构件的检验》和日本的JIS H 3300《铜及铜合金无缝管及管件》等;国内的标准有GB/T10567.2-199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和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
(2)参照ISO 6957《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标准,对GB/T10567.2-1997和GB/T8000-2001两个标准进行合并修改,合并后的标准根据试验溶液的不同,分为两个试验方法即氯化铵试验法和氨水试验法。
3. 修改原则(1)依照GB/T10567.2-1997标准为蓝本进行修改,并补充了GB/T8000-2001的主要内容。
(2)结合国内外生产状况,力求做到标准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3)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新的国家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在这次修订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国家标准时确定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
使该标准既有符合国情的实用性,又具有国外标准的先进性这一特点。
4.修改内容(1)本标准包括范围、定义、原理、试验装置、试剂与材料、试样、试验方法和要求、试验步骤、试验报告等九项内容。
铜片腐蚀试验操作规程
铜片腐蚀试验操作规程
试验前的准备:
1、试片的制备:
先用碳化硅或氧化铝(刚玉)砂纸(或纱布)把铜片六个面上的瑕疵去掉。
再用65微米(240粒度)的碳化硅或氧化铝(刚玉)砂纸(或纱布)处理,以除去在此以前用其他等级砂纸留下的打磨痕迹。
打磨时,把一张砂纸放在平坦的表面上,用煤油或洗涤溶剂湿润砂纸,以旋转的动作将铜片对着砂纸摩擦,用无灰滤纸或夹钳夹持。
以防止铜片与手指接触。
打磨完用定量滤纸擦区铜片上的金属屑,把铜片浸没在洗涤溶剂中备用。
2、取样:
容器要尽可能装满试样,取样后立即盖上,取样时要小心,防止试样暴露于直接的阳光下,甚至散射的日光下。
实验室收到试样后,在打开容器后尽快进行实验。
试验步骤:
1、把完全清澈和无任何悬浮水或无内含水的试样倒入清洁、干燥的试管
中30毫升刻线处,并将经过最后磨光的干净的铜片在1分钟内浸入该试管的试样中。
用一个有排气孔的软木塞塞住试管。
把该试管放到50±1℃的水浴中。
在浴中放置3小时±5分钟后,按下步检查铜片。
2、试管的内容物倒入150毫升高型烧杯中,倒时要让铜片轻轻地滑入,
以免碰破烧杯。
用不锈钢镊子立即将铜片取出,浸入洗涤溶剂中,洗去试样。
立即取出铜片,用定量滤纸吸干铜片上的洗涤溶剂。
把铜片
放入扁平试管中,用棉花塞住管口,把铜片与腐蚀标准色板比较来检查变色或腐蚀迹象。
比较时,铜片和腐蚀标准色板对光线成45度角的折射方式拿持,进行观察。
腐蚀铜片变色说明
当铜片是介于两种相邻的标准色板之间的腐蚀级别时,则按变色严重的腐蚀级别来判断试样。
铜及铜合金应力松弛试验方法
铜及铜合金应力松弛试验方法引言应力松弛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在长期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疲劳性能。
铜及铜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
因此,了解铜及铜合金在长期应力作用下的性能表现,对于确保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铜及铜合金应力松弛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试样制备:从铜及铜合金材料中切割出试样,通常采用标准尺寸和形状的试样,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2.试样加工:通过机械加工等方法,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以消除试样表面的应力集中。
3.试验设备准备:将试样放置在应力松弛试验机中,试验机应具备加载和记录试样变形的功能。
4.试验参数设定:根据试样的尺寸、形状和预期的应力条件,设置试验机的加载速度、加载持续时间和加载模式等参数。
5.试验执行:启动试验机,按照设定的参数对试样进行加载,记录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变形情况。
6.数据处理:根据试验结果,计算试样的应力松弛率和应力松弛曲线等指标,对试样的应力松弛性能进行评估。
重要性铜及铜合金在实际工程中承受各种应力,如机械加载、温度变化等。
这些应力作用下,铜及铜合金的性能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破坏甚至失效。
通过应力松弛试验,可以评估铜及铜合金在长期应力作用下的性能表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应力松弛试验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铜及铜合金的应力松弛特性,预测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形和寿命。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确定结构的使用寿命以及进行可靠性评估和设计优化都至关重要。
结论铜及铜合金应力松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能够评估材料在长期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疲劳性能。
通过这种试验方法,可以了解铜及铜合金的应力松弛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合理利用应力松弛试验结果,可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深入研究铜及铜合金应力松弛试验方法,对于推动工程材料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氨薰试验法》标准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全国有色标委会根据国标委【2004】32号文《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和计划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下达了标准清理清单,要求对现行国标GB/T10567.2-199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和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两项国家标准进行合并修改成一个标准。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标委会提出,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2. 研究、起草过程(1)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检测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的标准和资料。
国外同类标准有ISO 6957《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美国的ASTM B111《铜及铜合金无缝冷凝管及其配件》、德国的DIN 50916-2《铜合金的检验用氨做应力裂缝腐蚀检验构件的检验》和日本的JIS H 3300《铜及铜合金无缝管及管件》等;国内的标准有GB/T10567.2-199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和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
(2)参照ISO 6957《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标准,对GB/T10567.2-1997和GB/T8000-2001两个标准进行合并修改,合并后的标准根据试验溶液的不同,分为两个试验方法即氯化铵试验法和氨水试验法。
3. 修改原则(1)依照GB/T10567.2-1997标准为蓝本进行修改,并补充了GB/T8000-2001的主要内容。
(2)结合国内外生产状况,力求做到标准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3)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新的国家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在这次修订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国家标准时确定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
使该标准既有符合国情的实用性,又具有国外标准的先进性这一特点。
4.修改内容(1)本标准包括范围、定义、原理、试验装置、试剂与材料、试样、试验方法和要求、试验步骤、试验报告等九项内容。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全国有色标委会根据国标委【2004】32号文《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和计划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下达了标准清理清单,要求对现行国标GB/T10567.2-199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和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两项国家标准进行合并修改成一个标准。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标委会提出,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2. 研究、起草过程(1)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检测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的标准和资料。
国外同类标准有ISO 6957《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美国的ASTM B111《铜及铜合金无缝冷凝管及其配件》、德国的DIN 50916-2《铜合金的检验用氨做应力裂缝腐蚀检验构件的检验》和日本的JIS H 3300《铜及铜合金无缝管及管件》等;国内的标准有GB/T10567.2-199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和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
(2)参照ISO 6957《铜及铜合金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标准,对GB/T10567.2-1997和GB/T8000-2001两个标准进行合并修改,合并后的标准根据试验溶液的不同,分为两个试验方法即氯化铵试验法和氨水试验法。
3. 修改原则(1)依照GB/T10567.2-1997标准为蓝本进行修改,并补充了GB/T8000-2001的主要内容。
(2)结合国内外生产状况,力求做到标准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3)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新的国家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在这次修订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国家标准时确定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
使该标准既有符合国情的实用性,又具有国外标准的先进性这一特点。
4.修改内容(1)本标准包括范围、定义、原理、试验装置、试剂与材料、试样、试验方法和要求、试验步骤、试验报告等九项内容。
蠕变、应力腐蚀、氢脆详解
26
腐蚀疲劳
1腐蚀疲劳定义 2腐蚀疲劳裂纹形态特征 3腐蚀疲劳的机理 4腐蚀疲劳S-N曲线 5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模型 6腐蚀疲劳的控制
27
1腐蚀疲劳定义
0.应力腐蚀现象
SCC在石油、化工、航空、原子能行业中都受 到广泛重视,如发动机厂中的汽轮机叶片、钢 结构桥梁、输气输油管道、飞机零部件。
1967年12月,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之 间的俄亥俄大桥突然倒塌,死46人。事故调查 结果就是因为应力+大气中微H2S导致钢梁产生 应力腐蚀所致。
4
1应力腐蚀定义
应力腐蚀 腐蚀 腐蚀疲劳 氢脆 蠕变
1
应力腐蚀
0应力腐蚀现象 1应力腐蚀定义 2应力腐蚀特征 3应力腐蚀的影响因素 4应力腐蚀的防止措施 5应力腐蚀抗力指标及测试方法
2
0应力腐蚀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H70经过深冲成型的 黄铜弹壳,在战场上出现大量破裂现象。经研 究表明,经冲压加工的黄铜弹壳内存在残余应 力。在战场含氨气或二硫化按等介质,产生应 力腐蚀破裂或季节裂纹。这个问题通过240- 3 260℃退火,消除残余应力来解决。
(1)拉应力是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的必要条件。
(2)纯金属一般不发生应力腐蚀。
(3)仅在一定的合金与介质系统中才能发生应
力腐蚀现象。
(4)应力腐蚀是一种延迟断裂。
(5)破坏一般是脆性的。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9
2应力腐蚀特征
断口形貌特征:应力腐蚀裂纹多起源于表面蚀
坑处,而裂纹传播途径垂直于拉力轴。
应力腐蚀断口,其颜色灰暗,表面常有腐蚀产 物(泥状花样),或腐蚀坑。而疲劳断口的表 面,如果是新鲜断口常常较光滑,有光泽。
金属耐应力腐蚀试验标准黄铜
金属耐应力腐蚀试验标准黄铜金属耐应力腐蚀试验标准——黄铜引言:金属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应力腐蚀的侵蚀,从而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损坏甚至破坏。
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金属材料的耐应力腐蚀性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耐应力腐蚀试验标准。
本文将重点介绍应用于黄铜的金属耐应力腐蚀试验标准。
一、耐应力腐蚀试验的意义及目的: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试验是评价材料在特定环境下在受到外部应力作用下耐受程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该试验,可以预测材料在实际使用时可能遭受到的应力腐蚀损伤,并提供评估不同材料的耐蚀性能的依据。
黄铜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应力腐蚀试验中也需要依照特定的标准进行评估。
二、应力腐蚀试验标准:2.1 ASTM G39-99(2018):用于评估黄铜耐应力腐蚀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黄铜试样在特定应力和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性能的评估方法。
该标准推荐应用的应力范围为0.2倍屈服强度至0.9倍屈服强度,并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
2.2 ISO 7539-12:2012(E):适用于黄铜和相关合金的应力腐蚀试验标准。
该标准具体规定了试样的制备、试验条件的选择、应力水平的确定以及结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此标准更加详细地指导了黄铜应力腐蚀试验的实施和数据处理过程。
三、黄铜耐应力腐蚀试验的步骤:黄铜材料的应力腐蚀试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3.1试样的准备:根据标准要求,切割黄铜试样,并确保试样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3.2实施预应力:在特定的应力水平下对试样进行加载,以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应力情况。
3.3选择适当的溶液:根据标准要求,选择与实际使用环境相似的溶液,以加速试验过程。
3.4浸泡时间:将试样浸泡在溶液中一定的时间,以使试样暴露在腐蚀介质中。
3.5观察试样: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内,观察试样的腐蚀情况和表面形貌的变化。
3.6记录数据和分析:记录试样在不同时间点下的腐蚀情况,并根据标准规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应力腐蚀试验方法应力腐蚀是金属材料在特定应力和介质环境下发生的腐蚀现象,常见于工业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应力腐蚀试验是旨在研究材料在应力和介质共同作用下的腐蚀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一、环境应力腐蚀开裂(Environmentally Assisted Cracking,EAC)试验方法:环境应力腐蚀开裂试验是研究材料在应力和介质环境作用下的开裂行为的一种试验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缩小试验、C-环缝试验和高温高压试验。
1. 缩小试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材料上施加恒定的拉应力,同时将材料浸泡在特定介质中,观察材料的腐蚀开裂情况。
实验中可使用制备成不同形状(如C 型、U型)的试样,并在应力水平下进行测试。
观察试样在特定应力水平下,特定腐蚀介质中的开裂情况。
通常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手段来评估试样的开裂形貌和开裂数量。
2. C-环缝试验方法:该方法是将制备好的C-环缝试样浸泡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并施加一定的恒定拉应力,以研究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首先,根据要求切割试样,并在材料的缺口位置焊接上一个C型的环缝。
然后将试样浸入腐蚀介质中,施加一定拉应力,观察开裂情况。
最后,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来评估开裂行为。
3. 高温高压试验方法:该方法模拟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应用时的实际工作环境,并考察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试验中,设置高温高压腐蚀设备,将试样置于高温高压介质中,施加一定的拉应力,并持续一段时间。
通过观察试样的开裂情况,以及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析开裂形貌和开裂数量,评估材料的腐蚀性能。
二、慢应变速率腐蚀(Slow Strain Rate Testing,SSRT)试验方法:慢应变速率腐蚀试验是在材料的常应力和特定介质环境下,施加缓慢恒定的应变速率,并观察材料是否发生开裂的一种试验方法。
SSRT试验的步骤如下:1. 制备材料试样,并根据标准要求制备出相应尺寸的试样。
腐蚀试验方法及检测技术
3)计算最后一个导电的测试点到试样被投 入水中的间隔时间,这一时间就可用于评 价该试样耐碱腐蚀性能。然而,笔者认为 仪器测量法的操作也并不一定要求一尘不 变,基于本方法的试验原理,对操作步骤 进行适当的修改也还是可以的:比如我国 检验人员将仪器自动滴加试液的操作改为 手动滴加试液,这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变 化,因为这一改变使仪器测量法的适用范 围更广,一般的实验室都可采用,而无需 购买专门的试液滴加仪器。
另外实验结果对温度有较大的影响,温度越 高,FACT值越低;且被测部位很小,不利于 检查整个工件表面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页,共二十七页。
2 )阳极氧化膜的阴极破坏试验
概述内容:: 一种检验铝阳极氧化膜性能 的快速试验方法。将阳极氧化后的铝试件 放入pH值为3.5的5%NaCl溶液中,在1.6V(SCE)下恒电位阴极极化3min后取出。 由于局部薄弱点会产生高密度阴极电流而 使膜色变白并发生点蚀,因此计算单位面 积上的蚀点数即可评价其性能。例如每平 方分米上25~50个蚀点可认为合格。
现在您浏览到是四页,共二十七页。
一 电解加速腐蚀试验(EC试验)
1)电解加速腐蚀试验主要用于钢铁件和锌压铸件的 Cu-Ni-Cr或Ni-Cr镀层的加速腐蚀试验
2)原理是:使镀层上的不连续处暴露出的镍层在电解 液中发生阳极溶解,从而得到铬镀层的腐蚀状态
3)具体试验方法:用氧化镁浆液及温水冲洗后,放入表 中的A或B溶液中,用恒电位仪将电位控制在+0.3V (SCE),对试样进行电解,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5封闭溶液温度的最佳化:如发现封闭溶液温 度较低,生产的试件腐蚀速率较高时,应修 正规范,封闭溶液的温度应不低于90°C.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鉴于环保要求,当今世界上无铅黄铜新材料研发方兴未艾,黄铜的特点之一是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因此新材料研发及产品应用必须经过应力腐蚀试验验证。
黄铜制成品除残余应力外,还可能受到安装应力的作用,而且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消除,故必须进行模拟安装使用状态下的应力腐蚀试验,但这正是现行的国家标准所欠缺的。
国家标准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仅适用于黄铜加工材,不适用黄铜制成品。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全国性通用标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0]74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0] 21号文下达了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行业标准的项目计划(计划号2010-0426T-YS),由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标准,并要求在2011年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起草过程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黄铜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标准和资料。
国内标准有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
国外同类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ISO 6957-1988《铜合金抗应力腐蚀的氨熏试验》、欧盟标准EN 14977-2006《铜及铜合金拉应力检测5%氨水试验》(在英、法、德等国普遍使用)、美国标准ASTM B 858-06《检测铜合金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的氨熏试验方法》和日本标准JIS H 3250-2006《铜及铜合金棒》。
本着起草通用试验新标准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且技术水平应不低于相应国际标准的原则,标准起草单位对ISO 6957-1988等国外同类标准进行正确翻译和认真解读。
然后,根据正交实验原理,对多元因子分别选择多种水平,对典型产品在各种不同使用工况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行业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一任务来源根据有色标委[2010] 21号《关于转发工信部《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函》,《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行业标准列入附件1“2010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表”第54号(计划编号为2010-0430T-YS)。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金鹰恒泰铜业有限公司和赤峰京铜铜业有限公司。
二起草过程接插件用异型截面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是通过铣削、拉拔、轧制等多种加工方法将黄铜、紫铜、磷青铜、银铜等铜及铜合金加工成U型、L型、T型等异型截面,并保证一定的厚度、宽度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加工接插件用异型截面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的目的是为冲压等工序提供高精度、高质量的原材料,从而保证冲压等工序不受材料的限制,生产出高品质、理想的产品。
异型截面铜带材加工是为了适应铜材使用需求产生的新兴铜带材加工行业,早期接插件生产企业制备异型截面铜带材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使用大吨位的冲压等设备迫使矩形截面铜带材局部变形,另外一种是将宽度不同的矩形截面铜带材叠加获得异性带。
这些方法生产成本较高,材料利用率低。
北京金鹰恒泰铜业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先后引进铣削、轧制等异型铜带加工设备专业生产异型铜带材。
经过多年的研发,已具备异型铜带材批量生产能力。
在精、准、细现代模块化生产管理模式下,制定公开的产品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该标准的制订不仅可起到规范市场、引导市场的作用,而且响应国家节省能源,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号召。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北京金鹰恒泰铜业有限公司与相关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首先整理收集本企业曾经生产的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企业不同客户产品的使用现状,为本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编制小组会同市场开发和营销人员对导电用铜及铜合金型材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了国内目前生产厂商的生产水平和现状。
铜的抗腐蚀性能实验
防护措施:根据腐蚀机理 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 防护措施,如涂层、钝化
等
腐蚀类型:不同腐蚀类型对 铜的性能影响不同
腐蚀程度:不同腐蚀程度对 铜的性能影响不同
腐蚀时间:腐蚀时间越长, 对铜的性能影响越大
腐蚀环境:不同腐蚀环境对 铜的性能影响不同
化学镀:通过化学反应在铜 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或合金, 提高抗腐蚀性能
实验步骤:将铜 板放入腐蚀溶液 中,在恒温箱中 保持一定时间, 取出后进行称重 和微观观察。
01
02
03
04
准备材料:铜 片、盐酸、硫 酸铜溶液、蒸
馏水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
项正文
观察铜片的变 化 c. 将铜片放 入蒸馏水中, 观察铜片的变 化 d. 对比三种 情况下铜片的 腐蚀程度,得
出结论
a. 将铜片放入盐酸
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适 用于各种恶劣环境
添加标题
铜的应用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铜的应用可以减少维护成本, 提高使用寿命
添加标题
铜的应用可以提升产品品质, 提高市场竞争力
汇报人:XXX
蚀程度不同
腐蚀原因:分析 腐蚀原因,如氧 化、酸碱腐蚀等
防护措施:根据 实验结果,提出 铜在不同环境下
的防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腐蚀速率:铜在不同环境 下的腐蚀速率不同,如酸
碱度、温度等
腐蚀机理:铜的腐蚀机理 包括电化学腐蚀、化学腐
蚀等
影响因素:腐蚀速率受多 种因素影响,如酸碱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项标题
实验目的:评估铜 在不同环境下的耐
蚀性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试验操作规程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试验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金相的操作规程,提高实验的准确性2.范围实验室3.程序3.1取样3.1.1锻件和铸件样品,应在样品的截面最厚或最薄处切取,拉制和扎制样品,应按批次循环在径向和轴向加工切取;(棒材往轴向方向平分四份,取其中1个为样品。
如右图所示:)3.1.2每个样品取一个试样;3.1.3每个试样的暴露腐蚀面积为100mm2,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最大面积;3.1.4取样时,不得使材料性质受到影响。
3.2试验制备3.2.1用酚醛塑料粉或其他非导体镶嵌料镶样,镶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3.2.1.1金相镶嵌机温度应设定在130℃;3.2.1.2酚醛塑料粉填充时,应用金相镶嵌机上压块轻轻压紧,一般以上压块能进镶嵌槽一半为宜;3.2.1.3镶嵌时间应在镶嵌槽达到设定温度后,再保温20-25分钟;3.2.1.4保温期间应确保金相镶嵌机的压力指示灯亮,如果指示灯不亮,则需顺时针摇动手轮指示灯亮; 3.2.1.5完成上述保温步骤后,关闭电源,半小时后再从金相镶嵌机中取出试样。
3.2.2将制备好的试样用金相砂纸打磨,其步骤如下:3.2.2.1先用低号砂纸(NO.320/NO.500),再用高号砂纸(NO.800)打磨至平面,接着用金相砂纸(NO.W506)细化平面的划痕,最后用金相试样抛光机进行抛光,抛光时用粉末为3微米大小的三氧化二铝作抛光料;3.2.2.2经抛光后的试样表面平坦光洁,达到镜面效果;3.2.2.3将抛光后的试样水洗,用无水乙醇擦拭并吹干;3.2.2.4如试样不能及时测试,应放入干燥箱保存。
3.3试验条件3.3.1实验的氯化铜(CuCl2.2H2O)溶液配制:3.3.1.1将12.7g CuCl2.2H2O溶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并稀释至1000ml;3.3.1.2每100mm2的暴露面积需要用240-300ml的CuCl2.2H2O溶液进行腐蚀;3.3.2试验步骤:3.3.2.1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入已加热到75±2℃的盛有CuCl2.2H2O溶液的烧杯内,并立即用塑料薄膜盖在烧杯口并扎紧,放入恒温干燥箱里同时开始计时;3.3.2.2将试样放在3.3.2.1的烧杯内进行抗腐蚀试验,应使暴露面垂直于烧杯底面,且每两个试样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mm;3.3.2.3试验时间为24小时;3.3.2.4试样24小时后从烧杯中取出并立即进行水洗,及用无水乙醇擦拭并吹干;3.3.2.5如试验不能及时进行测试,应放入干燥箱中保存。
腐蚀试验方法
t——试样的腐蚀时间,h。
直观
② 增重法:当腐蚀产物全部覆盖在金属上且 不易除去时用这个方法较为恰当。
v+=m2-m0/St 式中 v+——金属增重腐蚀速度,g/(m2·h);
m2——腐蚀后带有腐蚀产物的试样质量, g;
(二)腐蚀产物的清除
清除腐蚀产物要求能最大限度地除去试样 表面的腐蚀产物而又尽可能避免损伤试样的基 体,如果操作不当,将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第二节 腐蚀试验条件
一、试样的准备 1 试样材料
对所用试样的各种原始资料应尽可能地详 细了解,其中包括材料的牌号、化学成分等, 对于金属还应包括试样的冶金和加工工艺特征、 热处理及金相组织等。
这些资料的了解,对于腐蚀结果的分析有 重要的参考作用。
2 试样的形状与尺寸 取决于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方法、材料的性质、
在实验室试验中,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 试样可全部(全浸)、部分(半投)或间断地暴露 于腐蚀介质中,以模拟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 各种情况。
5 试样安放与涂封
(1)防止电偶效应
试样的安放应保证试样与试样之间、试样与容器 之间、试样与支架之间电绝缘;
(2)防止缝隙腐蚀
试样与试样之间、试样与容器之间、试样与支架 之间不产生缝隙;
以电流为自变量,测量电极电位与电流的 函数关系,即E=f(I) 。得到恒电流极化曲线。
(2)恒电位法
是以电位为自变量,测量电流与电极电位 的函数关系。即I=f(E) 。得到恒电位极化曲线。
在进行恒电流或恒电位测试中均可采用稳态测量法、 准稳态测量法和连续扫描法。
稳态法是指在给定自变量的作用下,相应的响应 信号完全达到稳定不变的状态。在测量技术上要求 其参数完全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考虑到仪器精度 和实验要求,可规定响应信号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 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即可视为稳定。稳态极化曲线均 是逐点测量获得的,这种逐点测量法也称为步进法。
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及其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及其试验方法1 .均匀腐蚀(uniformcorrosion)均匀腐蚀(又称全面腐蚀)是指在整个合金材料表面上以比较均匀的方式所发生的腐蚀现象。
其形貌特征是发生全面腐蚀时,材料的厚度逐渐变薄,甚至腐蚀穿透。
全面腐蚀是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发生失效的基本形式。
全面腐蚀代表材料总的重量损失。
这种腐蚀可以通过简单的浸泡试验,或查阅腐蚀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凭生产经验加以预测,便于估计设备的寿命。
在选用耐蚀材料时,其全面腐蚀性能是耐蚀性的最基本要求。
均匀腐蚀试验最常用的是重量法,即将试样谿于试验介质中,经一定时间后测量其重量变化,求出其腐蚀速率,标准为GB/T10124—1998《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2 .点腐蚀(pittingcorrosion)钝化型金属之所以能抗腐蚀乃是由于其表面能形成一层具有保护性的钝化膜。
然而,一旦这层钝化膜遭到破坏,而又缺乏自钝化的条件或能力,金属就会发生腐蚀,如果腐蚀仅仅集中在设备的某些特定点域,并在这些点域形成向深处发展的腐蚀小坑,而金属的大部分表面仍保持钝性的腐蚀现象,称为点腐蚀。
点腐蚀的试验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和化学浸泡法。
电化学法主要是测量试样的不锈钢击穿电位。
其标准为GB/T17899-1999《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测量方法》化学浸泡法主要是采用三氯化铁溶液进行点腐蚀化学加速试验。
其标准为GB/T17899-1999《不锈钢三氯化铁点腐蚀试验方法》。
3 .晶间腐蚀(intergranularattack)晶粒间界是结晶方向不同的晶粒间紊乱错合的界域,因而,它们是金属中各溶质元素偏析或金属化合物(如碳化物和(4目等)沉淀析出的有利区域。
在某些腐蚀介质中,晶粒间界可能先行被腐蚀。
这种沿着材料晶粒间界先行发生的腐蚀,使晶粒之间丧失结合力的局部破坏现象,称为晶间腐蚀。
常用的不锈钢和合金钢的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有:草酸电介浸蚀法GB/T4334.1—2000《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硫酸—硫酸铁法GB/T4334.2-2000《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沸腾硝酸法GB/T4334.3—2000《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硝酸—氢氟酸法GB/T4334.4—2000《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硫酸—硫酸铜法GB/T4334.5—2000《不锈钢硫酸一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鉴于环保要求,当今世界上无铅黄铜新材料研发方兴未艾,黄铜的特点之一是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因此新材料研发及产品应用必须经过应力腐蚀试验验证。
黄铜制成品除残余应力外,还可能受到安装应力的作用,而且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消除,故必须进行模拟安装使用状态下的应力腐蚀试验,但这正是现行的国家标准所欠缺的。
国家标准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仅适用于黄铜加工材,不适用黄铜制成品。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全国性通用标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0]74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0] 21号文下达了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行业标准的项目计划(计划号2010-0426T-YS),由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标准,并要求在2011年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起草过程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黄铜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标准和资料。
国内标准有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
国外同类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ISO 6957-1988《铜合金抗应力腐蚀的氨熏试验》、欧盟标准EN 14977-2006《铜及铜合金拉应力检测 5%氨水试验》(在英、法、德等国普遍使用)、美国标准ASTM B 858-06《检测铜合金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的氨熏试验方法》和日本标准JIS H 3250-2006《铜及铜合金棒》。
本着起草通用试验新标准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且技术水平应不低于相应国际标准的原则,标准起草单位对ISO 6957-1988等国外同类标准进行正确翻译和认真解读。
然后,根据正交实验原理,对多元因子分别选择多种水平,对典型产品在各种不同使用工况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技术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标准起草单位提出了本征求意见稿。
3.编制原则①为了与国际接轨,首先确定了非等效采用国外先进标准EN 14977-2006并进行重新起草的原则。
拟在广泛征求生产、应用及科研单位意见后,根据返回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并视修改情况再确定采标程度。
②为了保证行业标准的技术先进性,制定本标准时确定了技术水平应不低于EN 14977-2006和ISO 6957-1988标准的原则。
拟在进行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以较高的技术水平来制定本标准,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③为了使标准适用于所有黄铜制成品,需考虑黄铜制成品与加工材的差异性。
黄铜阀门产品除了残余应力外还受到安装应力作用,且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消除,具有典型代表性。
试验研究与实际工况结合,使之更加实用。
④为了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需在标准起草单位或相关单位率先实施新标准,并通过产品出口销售方式取得国际市场重要商家的认可。
因而使制定新标准具有国际性意义,便于在国际技术经济交往中得到普遍应用。
4.试验研究为了找到合适的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标准起草单位选择使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阀门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起初研究氯化铵试验法,将氨熏时间从标准规定的1天延至3天、7天、15天、30天进行试验。
后来重点研究氨水试验法,采用不同氨水浓度(5%、8%、14%、28%)和氨熏时间(2 h、4 h、8 h、16 h、24h),涵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规定的氨水浓度和氨熏时间范围,根据不同尺寸规格及相应安装扭矩(见附录A)进行氨熏试验。
在取得上万件产品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试验结果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如下:①采用氯化铵试验法(107 g/L氯化铵溶液氨熏24小时)检验(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基本相同),产品很难产生应力腐蚀破裂。
有些欧州客户因此要求将氨熏时间从1天延长至7天,该标准之宽松程度不言而喻;②采用国家标准的氨水试验法(28%氨水氨熏4小时)和日本标准氨水试验法(14%氨水氨熏2小时)检验,所有产品都能合格。
即使有明显的铸造、锻造等热加工工艺缺陷的产品也能合格,说明两个标准都过于宽松;③采用欧盟标准的氨水试验法(5%氨水氨熏16小时)检验,那些长期销售、经得起时间考验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的产品,氨熏试验结果都能合格,说明该标准比较接近地反映实际使用情况;④采用日本企业界常用标准的氨水试验法(14%氨水氨熏24小时)检验,包括那些已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的产品在内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因产生应力腐蚀破裂而不合格,说明该标准过于严格;⑤采用标准起草单位的企业标准(14%氨水氨熏8小时)检验,正常产品都合格,有缺陷的产品都不合格,说明其灵敏度高。
该标准已实施两年,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是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标准的重要基础。
5.编制内容本标准名称与现行国家标准不同,主要是为了突出其是针对于黄铜制成品,是检验产品整体抗应力腐蚀性能而非只是检验内部残余应力。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试验装置、试剂和材料、试样要求、试验方法、试验步骤、合格评定、试验报告等内容。
氯化铵试验法的溶液配制较烦琐,腐蚀作用较弱,检验的灵敏度较低、周期较长、效率较低,不适合黄铜制成品检验,故本标准未采纳该方法。
氨水对黄铜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比较强,氨水试验法对于黄铜加工材和制成品应力腐蚀检验都适用,但不适用于其它铜及铜合金的检验。
氨水试验法检验的灵敏度较高、周期较短、效率较高,因此是制定本标准的首选试验方法。
参考比较接近地反映使用情况的欧盟标准氨水试验法,结合我国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的实际情况,在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本标准确定采用氨水试验法:氨水溶液浓度为140 g/L,试验时间为8 h。
它适用于经过铸造、锻造、焊接、冷变形、热处理、切削等制造加工而成的黄铜零部件、组装件和模拟安装使用状态产品的检验,与其他标准具有明显的区别。
国家标准GB/T 631-2007《化学试剂氨水》中分析纯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28%。
由分析纯氨水与纯水按照体积比1:1配制而成的氨水溶液,我们过去习惯称之为14%氨水,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8%~13.2%,质量浓度为125 g/L~140 g/L。
根据国家标准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规定,溶液浓度不应以百分比浓度(%)表示,而应以质量浓度(g/L)表示。
因此,本标准中氨水溶液浓度以质量浓度上限值140 g/L表示,不以百分比浓度14%表示。
欧盟标准EN 14977-2006《铜及铜合金拉应力检测 5%氨水试验》,在标准名称中所谓的5%氨水,在配制氨水溶液时其实也是以质量浓度50 g/L表示的。
试验溶液用量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若按EN 14977-2006标准规定氨水溶液体积与干燥器容积的体积比为1:20~1:10,则允许变化范围太宽,可能造成试验结果的差异性较大。
而实际操作中却很容易做到准确计算和量取试验溶液,故本标准取中间值1:15,以减少试验结果的差异性。
氨熏试验结果与试验温度波动范围有关,但影响不明显。
在仲裁情况下试验温度应保持在(25±1)℃,但这必须使用恒温水箱等特殊设备,增加了氨熏试验环境条件的难度。
考虑到国内理化实验室通常使用空调控制温度范围的实际情况,故本标准规定在日常检验时试验温度波动范围为(25±3)℃。
氨熏试验后的试样检查非常重要。
有时虽然肉眼观察样品表面无裂纹,但当砸裂样品后却看到断口有腐蚀痕迹,这时才发现实际上应力腐蚀已渗入样品内部,其中许多是从空腔内壁表面产生应力腐蚀,并逐渐向外壁扩展而导致开裂的。
若沿用传统的肉眼和放大镜检查根本无法发现,可能会造成对试验结果的严重误判。
因此,必须采用外力强制破坏样品的方法,使在氨熏试验中已经产生应力腐蚀的薄弱部位充分地显露出来,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合格评定。
黄铜制成品除承受内部残余应力外,可能还会受到外部安装应力的作用,且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消除。
这种使用工况比较恶劣的产品,对其抗应力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标准可用于模拟安装使用状态产品的检验,但模拟试验应符合实际安装使用状况。
有些欧美客户曾要求标准起草单位对管螺纹阀门产品按照表A1所列数值施加扭矩,模拟管螺纹阀门产品的安装使用状态,然后进行氨熏试验。
本标准附录A提供了这方面的有用参考资料。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氨水试验法采用氨水溶液浓度140 g/L,试验时间8 h进行氨熏试验,有些产品的试验结果为不合格。
但是按照欧盟标准EN 14977-2006规定的氨水试验法采用氨水溶液浓度50 g/L,试验时间16 h进行氨熏试验,这些产品的试验结果却能合格。
按照国际标准ISO 6957-1988规定的氯化铵试验法采用氯化铵溶液浓度107 g/L,试验时间24 h进行氨熏试验,这些产品试验结果更是全部合格。
试验结果表明,本标准技术水平高于欧盟标准和国际标准。
总之,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与EN 14977:2006相比较,主要技术差异如下:①对EN 14977:2006两种方法,本标准采用氨水试验法,删除氯化铵试验法。
②修改了试验溶液浓度,EN 14977:2006为50 g/L,本标准为140 g/L。
③修改了试验溶液用量,EN 14977:2006为1:20~1:10,本标准为1:15。
④修改了试验温度,EN 14977:2006为20℃~25℃,本标准为(25±3)℃。
⑤修改了试验时间,EN 14977:2006为16 h,本标准为8 h。
⑥增加了合格评定,本标准对试验后试样检查及其合格评定作出了规定。
⑦改变了文本结构,本标准按照GB/T 20001.4-2001要求调整章条结构。
⑧提高了技术水平,本标准试验方法的技术水平高于EN 14977:2006。
6.目的意义黄铜应力腐蚀试验是一项涉及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的重要理化检验项目。
黄铜应力腐蚀试验标准主要适用于加工材的残余应力检验,而对于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的试验方法标准。
本标准在此背景下起草制定,可填补该领域的国内外空白,解决国内外市场日益重视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检验问题,在工程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本标准可促进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管理与国际接轨,消除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技术壁垒。
同时有利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经济贸易合作日益广泛,通用的试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大势所趋。